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杏仁的药理研究进展论文怎么写

杏仁的药理研究进展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杏仁的药理研究进展论文怎么写

杏仁的功效和作用: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具有镇咳、平喘、镇痛、抗肿瘤、调节免疫等作用。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杏仁即中药苦杏仁,中医学认为,苦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苦杏仁具有镇咳、平喘、镇痛、抗肿瘤、调节免疫等作用。苦杏仁的主要成分是苦杏仁苷,还含有脂肪酸、雌酮、雌二醇、可溶性蛋白等,其中苦杏仁苷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同时也是主要的毒性成分,苦杏仁苷本身无毒,但可分解产生有毒的氰化物,引起中毒。需要注意的是,内服苦杏仁不宜过量,以免中毒。其中毒表现为头疼、呕吐、恶心、腹部绞痛、头晕、意识模糊、抽搐、心跳变慢、呼吸衰竭、昏迷,甚至死亡。请遵医嘱规范使用杏仁。

论文的进展情况(1)提交开题报告,参加开题答辩。(2)编写调查问卷,进行调研活动。(3)撰写论文初稿。(4)修改论文初稿,完成正稿。进展情况:1.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包括国内外有关文献,国内外众学者的相关论文、专著,以及国内外相关新闻报道等,对所要着手研究的课题作全面地了解与认识。2.在对所搜集资料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拟定论文题目,填写开题报告。3.对论文作初步构思,构建主体框架,写出论文提纲。4.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初稿。

杏仁别名苦杏仁化学成分:含有杏仁苷(amygdalin)、脂肪油、苦杏仁酶(emulsin)、苦杏仁苷酶(amygdalase)、樱叶酶(prunase)、雌酮、α雌二醇、链甾醇等。1 药理研究 1.1 止咳平喘作用 杏仁含有杏仁苷及杏仁酶,杏仁苷含量约3.0%。药理实验证明,杏仁苷具有镇咳作用;作用机制为杏仁苷能被杏仁酶水解,所产生的氰氢酸和苯甲醛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能使呼吸加深,咳嗽减轻,痰易咳出。 1.2 润肠通便作用 杏仁质润多脂,含有40%~50%的脂肪油;研究表明,脂肪油能提高肠内容物对黏膜的润滑作用,而易于排便。 1.3 抗炎镇痛作用 实验证明,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证实,杏仁苷有镇痛作用且无耐受性,生理依赖性实验表明杏仁苷是不同与吗啡的镇痛剂

1.抗炎:杏仁球蛋白组分KR-A40mg/kg、KR-B5mg/kg、白蛋白组分KR-A0.5mg/kg、AR-B0.5mg/kg静脉搏注射,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2.镇痛:杏仁球蛋白组分KR-A5mg/kg、KR-B5mg/kg、白蛋白组分AR-A5mg/kg、AR-B0.5mg/kg静脉注射,对小鼠苯醌扭体法试验,表明有镇痛作用。3.对胃酸的作用:苦杏仁甙可被胃酸或苦杏仁酶水解,产生氢氰酸和苯甲醛,普通1g杏仁约可产生2.5mg氢氰酸。氢氰酸是剧毒物质,人的致死量大约为0.05g,苯甲醛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功能。服用小量杏仁,在体内慢慢水解,逐渐产生微量的氢氰酸,不致引起中毒,而呈镇静呼吸中枢的作用,因此能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显镇咳平喘的功效。4.20%煎剂1ml/kg给猫静脉注射,可致明显持久的血压下降。5.杏仁中含苦杏仁甙及苦杏仁酶,内服后,苦杏仁甙可被酶水解产生氢氰酸和苯甲醛,普通1g杏仁约可产生2.5mg氢氰酸。氢氰酸是剧毒物质,人的致死量大约0.05g(氰化钾约为0.2-0.3g),苯甲醛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功能,成人服苦杏仁约50-60个,小儿7-10个即可致死,致死原因主要为组织窒息,苦杏仁久贮,苦杏仁甙含量可减少,同时服糖,毒性可降低。关于杏仁中毒的报道不少,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抽搐,昏迷,瞳孔散大,心跳速而弱,四肢冰冷,急救必须争取时间,立即口服活性炭或过锰酸钾(1:1000)或硫代硫酸钠(5%),尽快洗胃,并吸入亚硝酸异戊酯,静脉注射亚硝酸钠(3%10ml),随后注射硫代硫酸钠(25%50ml),及其他对症治疗如人工呼吸,输血等,有人认为服用小量杏仁,在体内慢慢分解,逐渐产生微量的氢氰酸,不致引起中毒,而呈镇静呼吸中枢的作用,因此能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奏镇咳平喘的功效。1/20最小致死量的氢氰酸静脉注射能短暂而强烈地兴奋呼吸中枢。直接涂于正常皮肤,可产生局部麻醉(如止痒等)。6.抗癌作用:苦杏仁提取物按100mg和200mg/kg体重剂量灌胃10天,对小鼠移植性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200mg/kg体重剂量将苦否仁提取物分别给正常小鼠灌胃5天、10天、15天,灌胃5天后,小鼠肝P-450含量增高,灌胃10天和15天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肝脏P-450含量变化。苦杏仁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肝脏P-450有一时性升高作用。苦杏仁提取物以300mg/kg剂量给移植性肝癌小鼠腹腔注射14天,其肿瘤抑制率为72%(P

苦杏仁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论文

苦杏仁,别名:杏仁。拉丁文名:Semen Armeniacae Amarum.为蔷薇科植物山杏,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

主治功能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主产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杏仁分为甜杏仁及苦杏仁两种。我国南方产的杏仁属于甜杏仁(又名南杏仁),味道微甜、细腻,多用于食用,还可作为原料加入蛋糕、曲奇和菜肴中。

杏仁的功效与作用——长寿

一项针对喜马拉雅山区居民寿命的调查表明,该区域民众的平均寿命在九十岁到一百岁之间,这是与当地居民常常吃杏仁这种习惯分不开的。杏仁之所以具有长寿的作用,是因为它除了含有普通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之外,它还富含硒这种微量元素。

杏仁的功效与作用——降血糖

事实证明,杏仁可有效降低人体中的血糖。在食用碳水化合物食物之后吃一些杏仁,会显著抑制血糖的生成与胰岛素的变化。另外,杏仁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所以食用杏仁,不但能够帮助促进心血管健康,还可以控制血糖水平,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杏仁的功效与作用——美容

杏仁有美容养颜的作用,这在古书《鲁府禁方》中就已经提到。在该书中记载了杨贵妃每日晨起用杏仁粉进行洗脸敷面,从而使自己的肌肤娇嫩。另外杏仁还可以治疗一些皮肤病,例如粉刺、痱子等。根据现代医学研究,从苦杏仁中提取的有益物质可以制成杏仁蜜,对于润肤和美白都有显著的作用。

杏仁的功效与作用——防癌

杏仁中富含维生素B17,而维生素B17对于防癌是非常有效的。特别是对于爱吸烟的人来说,经常食用杏仁能够明显降低肺癌的发生几率。另外,杏仁中富含的食物纤维对人体的肠胃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常吃杏仁也可以降低患上肠道癌的几率。

1、镇咳、平喘作用。

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苦杏仁苷在体内能被肠道微生物酶或苦杏仁本身所含的苦杏仁酶水解,产生微量的氢氰酸与苯甲醛,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达到镇咳、平喘作用。《本草求真》记载“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善止咳化痰而平喘,对肺系的主要病症咳嗽、痰多、喘息又有强烈的针对性,故古今医家将其作为肺系用药使用,无论内伤外感,新病痼疾,凡涉肺脏,多用之。采用豚鼠离体器官试验,杏仁水提取液能降低器官对氨水剌激的敏感性,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对气管平滑肌的兴奋作用,具有明显的止咳作用。采用SO2致咳法证明,给小鼠灌胃苦杏仁苷1mg/kg、10mg/kg、100mg/kg保持30min后,其对咳嗽频数的抑制率分别为26%、22.8%、25.3%。灌胃苦杏仁提取物48.3mg/kg的作用比等量苦杏仁苷强39.7%。苦杏仁因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合成而有利于肺呼吸功能,苦杏仁不仅能促进PS的合成,而且可以改善各种有关肺的生理与生化指标(如肺均浆、肺水量、支气管灌洗中总磷脂及病理切片等)。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杏仁味苦下气,且富含脂肪油。脂肪油能提高肠内容物对黏膜的润滑作用,故杏仁有润肠通便之功能。苦杏仁苷在经酶作用分解形成氢氰酸的同时,也产生苯甲醛,后者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消化功能。杏仁水溶性部分的胃蛋白酶水解产物以500mg/kg的剂量对四氯化碳处理的大鼠给药,发现它能抑AST、ALT水平和羟脯氨酸含量的升高,并抑制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延长。杏仁水溶性部分的胃蛋白酶水解产物能抑制鼠肝结缔组织的增生,但不能抑制D-半乳糖胺引起的鼠AST、ALT水平升高。

3、 抗炎、镇痛作用

脱脂苦杏仁的水提取物对乙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和棉球所致的大鼠肉芽肿炎症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用大鼠足关节浮肿法,静脉注射40mg/kg杏仁的水溶性蛋白质成分KR-A、KR-B5mg/kg时有抑制炎症作用。用小鼠萘醌致痛模型试验表明,KR-A或KR-B静脉给药5mg/kg时,抑痛率分别为40.7%和58.2%。它们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经口摄取的ED50分别为13.9mg/kg和6.4mg/kg。小鼠热板法和乙酸扭体法证实,苦杏仁苷有镇痛作用,但不同于吗啡的镇痛剂。苦杏仁苷分解产生的苯甲醛静安息香缩合酶作用生成安息香。安息香具有镇痛作用,因此国内有人用苦杏仁治疗晚期肝癌可解除病人的痛苦,有的甚至不需服用止痛药。

4、抗肿瘤作用

20世纪初期苦杏仁苷首次从杏仁中分离出来,1920年在美国首次将苦杏仁苷用于治疗肿瘤。Ernest Krebs博士是第一个在美国将苦杏仁苷用于医药的人,并将它称为维生素B17。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苦杏仁苷虽在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广泛流传用来治疗肿瘤,商品名为维生素B17或laetrile,但有关苦杏仁苷的抗肿瘤作用并未得到FDA的承认,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赞成的一方认为,苦杏仁苷是一种维生素B17,具有预防和治疗肿瘤的作用,并提出一些理论与试验数据。如认为肿瘤细胞无氧降解占优势,最终产物为乳酸,偏酸性环境有利于提高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促使苦杏仁苷在肿瘤细胞中分解出较多的苯甲醛和氢氰酸,而产生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与此相反的观点却认为,苦杏仁苷根本不是维生素,也没有抗癌作用,甚至还是有毒物质。有关苦杏仁苷的抗肿瘤作用虽仍在争论,但在包括比利时、德国、意大利、墨西哥以及菲律宾在内的20多个国家内,制造和使用苦杏仁苷是合法的。

杏仁可以使我们的皮肤面色红润有光泽,从中医角度上讲杏仁入肺经,而肺主皮毛,因此在治疗皮肤病的方子里我们常常会加走肺经的药物,来增强它的功能。在大S的美容经验里面提到用杏仁美容的方法,大S主要用:牛奶、甜杏仁粉、薏米粉——杏薏双仁奶来保护皮肤。

【杏薏双仁奶】

做法:将牛奶250克煮沸后加入薏仁粉、杏仁粉各10克左右,稍加搅拌即可服用(早晚服用)。

功效:肌肤白嫩、轻松瘦身、养颜的作用。

【杏仁祛斑】

用法:杏仁去皮后捣烂,调鸡蛋清,外搽面部10分钟再洗去。

【杏仁面膜】——白玉润泽霜

原料:杏仁粉、香蕉、蜂蜜。香蕉与杏仁粉的比率为2:1,蜂蜜大约为杏仁粉的一半。

做法:用蒜臼把香蕉、杏仁粉、蜂蜜混合均匀。

用法:每次涂上后保持10分钟左右后洗去,每个星期做1~2次。睡前吃上一两勺还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部分人群会对蜂蜜有过敏反映,所以在涂到脸上之前要先涂到手上做一下过敏测试。

【杏仁茶】

原料:杏仁(甜杏仁)、大米(起到增稠的作用)、冰糖(调整口感)

做法:提前将大米和杏仁先泡上,大米泡一晚上,杏仁泡24小时(泡的时间久有利于里面的毒性成分被析出),泡过的水要弃之不用。做法与我们平时做豆浆的方法一样,放到豆浆机里面打好就可以了。口味香浓可口。

提示:不管是苦杏仁还是甜杏仁都含有苦杏仁疳和氢氰酸的成分,过多的饮用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要注意量的控制。

【椰丝杏仁】

原料:杏仁200克、椰丝100克、盐5克、糖200克、花椒粉20克、辣椒粉10克。

做法:

1、将杏仁放入开水中煮一下,去其色及成味。

2、锅中放入油,将杏仁放入略炸使其更加酥脆。

3、锅中放入水,加入糖及盐小火煮至糖黏糊。放入杏仁、辣椒粉、花椒粉及椰丝,不停地翻动,使杏仁周身沾满椰糖汁即可。

【香煎杏仁南瓜饼】

原料:

南瓜100克、面粉、糯米粉适量,杏仁。

配料:

黑芝麻、香菜叶子若干。

做法:

1)南瓜切薄片蒸熟;;

2)杏仁、香菜叶、黑芝麻洗干净沥干水分;

3)把南瓜压成泥,加入糯米粉和面粉,两种粉的比例是1:1;

4)揉成面团;

5)分成小团,搓圆再压扁成南瓜饼,压上杏仁、香菜叶、黑芝麻;

6)放入锅内煎至金黄即可;

【杏仁草莓奶昔】

原料:

草莓5-6颗、牛奶一包、杏仁几颗。

做法:

把牛奶和草莓放进搅拌机里打几秒钟,倒进杯子里,加入捣碎的杏仁即可。

【杏仁曲奇】

原料:

黄油240克、糖粉150克、盐少许、蛋2个、柠檬汁几滴、低筋面粉420克、杏仁适量。

做法:

1)黄油室温软化后,加糖粉打发,滴几滴柠檬汁混合均匀;

2)加入鸡蛋打发均匀;

3)筛入低筋面粉切拌均匀;

4)烤盘上铺烘焙纸,将面团放入裱花袋中,挤出曲奇的形状;

5)将美国大杏仁轻轻压到曲奇上;

6)烤箱预热180度,烤箱中层烤二十五分钟即可。

【西芹杏仁炒虾仁】

原料:

虾仁100克、西芹100克、熟杏仁20个、蒜、葱若干、料酒1汤匙(15ML)、适量盐、糖、生抽、白胡椒粉、糖、水芡粉。

做法:

1)虾仁开背去黑线,洗净,适量盐、白胡椒粉腌5分钟;

2)西芹撕去老筋洗净,斜切成段,在开水中焯一下,捞出浸入凉水备用;

3)将调料倒入小碗中和匀;

4)热锅,7分热的油,入拌过芡粉的虾仁迅速滑炒,虾仁变色、弯曲后就盛出来;

5)热锅,入少量油,爆香蒜、葱后倒入调料,依次倒入西芹、虾仁和杏仁,翻炒匀,既可出锅。

【杏仁猪肺汤】

原料:

猪肺1个,生姜汁60毫升,杏仁60个玫,蜂蜜250克。

做法:

1)将猪肺洗净,杏仁用温水净泡2小时,去皮,捣烂,取出同生姜汁、蜂蜜一起拌匀,塞入猪肺管内,扎好管口备用。

2)将猪肺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炖150分钟即可。

【杏仁豆腐】

主料:

杏仁150克、冻粉100克

辅料:山楂糕20克、黄瓜皮25克、西红柿25克;淀粉50克、白糖20克;

做法:

1)杏仁放入水中浸泡片刻,剥去皮,砸成细泥,然后用细纱布拧出汁,放入碗内;

2)汤锅洗净放火上,加清水,浸泡的冻粉,用小火熬煮化后,加入淀粉、杏仁汁、白糖、煮沸后倒入盘内,冷却后切成块;

3)将山楂糕、黄瓜皮、西红柿均匀成细丝,摆在杏仁豆腐上;

4)汤锅内加清水、白糖,烧沸后倒入汤盘内,待晾凉后,将制成的杏仁豆腐倒入糖水盘内即成。

【红薯杏仁】

原料:

杏仁100克,红薯干20克,糖200克

做法:

1)锅中放入少许水,放入糖用中高火加热6-7分钟,把糖炒成粘稠状;

2)放入杏仁,再炒1-2分钟,将糖完全裹在杏仁上,出锅;

3)将出锅的杏仁倒入盘中冷却。

4)待杏仁完全冷却后与红薯干拌起来即可食用。

【麻辣杏仁】

原料:

杏仁200克、干辣椒、花椒、生姜4片、八角、盐、白糖、植物油200ml

做法:

1)温水浸泡大杏仁,加入花椒、生姜、八角一起浸泡约半小时;

2)浸泡好的杏仁剥去外皮,控干水分;

3)取锅加入植物油,油温5成热时,倒入大杏仁炸至微黄

4)另取锅,将切丝的干辣椒和花椒放入锅中干炒出香味,倒入炸好的杏仁翻炒3分钟,调入白糖和盐翻炒均匀后出锅晾凉即可食用。

杏仁的现代药理研究与应用论文

杏仁,其实还是有一个清热解毒的作用,但是注意不要吃太多,不容易消化。

适量食用杏仁不仅可以控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同时对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其他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功效。杏仁是一种健康食品,适量食用不仅可以控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同时对人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疾病的预防有一定功效。杏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如铁、锌、维生素E等,杏仁还有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好处,因此是对心脏有益的一种食物,但是食用杏仁的时候一定要限量食用。

杏仁味苦,性温,有毒。入肺、大肠经。功能: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医家论药之杏仁

“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伤损药中用之。治疮杀虫,用其毒也。”“治风寒肺病药中,亦有连皮尖用者,取其发散也。”(《本草纲目》)

“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秘,温则宣滞行痰。杏仁气味俱备,故凡肺经感受风寒,而见喘嗽咳逆、胸满 便秘 、烦热头痛,与夫蛊毒、疮疡、狗毒、面毒、锡毒、金疮,无不可以调治。东垣论杏仁与紫菀,均属宣肺除郁开溺,而一主于肺经之血,一主于肺经之气;杏仁与桃仁,俱治便秘,而一治其脉浮气喘便秘,于昼而见;一治其脉沉狂发便秘,于夜而见。冯楚瞻论杏仁、栝蒌,均属除痰,而一从腠理中发散以祛,故表虚者最忌;一从肠胃中清利以除,故里虚者切忌。诸药貌虽相同,而究实有分辨,不可不细审而详察也。但用杏仁以治便秘,须用陈皮以佐,则气始通。”(《本草求真》)

“杏仁主治胸间停水,故治喘咳,而旁治短气结胸,心痛,形体浮肿。”(《药鉴》)

“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厚朴麻黄汤、文蛤汤,皆麻黄、杏仁并用,盖麻黄主开散,其力悉在毛窍,非借杏仁伸其血络中气,则其行反濡缓而有所伤,则可谓麻黄之于杏仁,犹桂枝之于芍药,水母之于虾矣。”(《本经疏证》)

杏仁的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杏和山杏的种子均含苦杏仁甙(Amy- gdalin)。苦杏仁甙受杏仁中的苦杏仁酶(Amygdalase)和樱叶酶(Prunase)等β-葡萄糖甙酶的水解,依次生成野樱皮甙(Prunasin)和扁桃腈(Mandelonitrile),再分解生成苯甲醛和氢氰酸。

苦杏仁含脂肪油(杏仁油)为50.1%。其中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含量最高,其次是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十四烷酸(Tetradecanoic 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和廿碳烯酸(Eicosenoic acid)。

尚含有挥发性成分,主要有β-紫罗兰酮(β- Ionone)、芳樟醇(Linalool)、γ-癸酸内酯(γ-Decanolactone)、己醛(Hexanal)等。苦杏仁中还含有蛋白质和氨基酸。

杏仁的毒副作用和 解毒 急救方式:         苦杏仁甙一次静脉给药的半数致死量大于5g/kg。苦杏仁甙给小鼠静脉注射和口服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5g/kg和887mg/kg;给大鼠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和口服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5g/kg、8g/kg和0.6g/kg。

苦杏仁甙经酶水解可产生氢氰酸和苯甲醛,普通1g杏仁约可产生2.5mg氢氰酸。氢氰酸是剧毒物质,人的致死量大约为0.05g。苦杏仁甙口服易在胃肠道分解出氢氰酸,故毒性比静脉注射大。成人服巴旦杏仁约50~60个,小儿7~10个即可致死,致死原因主要为组织窒息。

临床应用本品,有内服引起中毒的 报告 。亦有报告指出,食苦杏仁中毒,可引起多发性 神经 炎,即除常见中毒症状外,尚有双侧下肢肌肉弛缓无力,肢端麻木,触觉痛觉迟钝,双肢反射减弱。

杏仁的中毒症状,一般表现为口内苦涩、流涎、头痛、眩晕、呕心、呕吐并有水样 腹泻 、烦躁不安和恐惧感、心悸、四肢软弱,严重者可见 呼吸 困难、抽搐、昏迷、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血压 下降、心跳速而弱、牙关紧闭、全身痉挛、四肢冰冷,最后可因呼吸麻痹、心跳停止而死亡。

中毒救治:

1. 催吐、洗胃:服硫代硫酸钠2g,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亦可每15分钟口服1匙硫酸亚铁亚液。

2. 解除氰化物:首先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0.2ml,每隔2分钟吸入30秒;再用3%亚硝酸钠溶液按6~12mg/kg体重缓慢静脉注射(成人用量为10~15ml; 儿童 用量为1%,10~25ml,加入25~50%葡萄糖液40~60ml),如血压下降,即肌注肾上腺素;继续用50%硫代硫酸钠溶液50ml加入5%葡萄糖液1 000ml中,静脉点滴。如症状未改善者,可用半量重复注射1次。

3. 对症处理:酌情静脉点滴高渗葡萄糖及大量维生素C;有抽搐者,可选用安定、苯巴比妥纳、水合氯醛、冬眠灵等;呼吸衰竭者应给予呼吸兴奋剂和吸氧;循环衰竭者给予强心剂和升压药等。对重症病人可给予细胞色素C。

4. 中草药治疗:

a. 生萝卜或生白菜1 000~1 500g,捣烂取汁,加红糖或白糖适量,频饮。

b. 甘草、大枣各120g,水煎服。

c. 绿豆60g,水煎加砂糖内服。

砂仁的研究进展论文

我国生药学的研究进展我国古代在本草学方面有着光辉的成就,到16世纪末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问世,本草学的发展达到极盛时期。以后发展比较缓慢。本世纪初期,开始结合分类学的知识对《本草纲目》等书中的动植物进行学名考订。我国生药学的教学和研究到30年代由赵燏黄(1883~1960)开始。赵氏于1934年与徐伯鋆合编了《现代本草学——生药学》上卷,1937年叶三多编写了《生药学》下册。这两本书是当时介绍近代生药学的中文著作,也是生药学课程的教材。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中医中药政策指引下,中医中药事业得到发展,药学院系的生药学课程得到加强,各省市先后设立了中医学院中药系和中医药研究机构,并在药品检验所内成立中药室,加强了教学、研究和质量检验工作。50余年来,我国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对中草药开展了多学科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资源调查及整理1949~1979年间,我国的生药学研究比较集中于中草药资源和经验鉴别的调查整理和研究,陆续编写出版了《中药鉴定参考资料》第一集(1958)、《中药材手册》(1959)、《中药志》(1959~1961)、《药材学》(1960)等书籍。其后于1970~1975年间掀起了群众性的中草药运动,各地医药卫生人员上山下乡,调查采集中草药,为农民防治疾病。在此过程中,编写了数以百计的地方性中草药手册;并经整理研究,为农民防治疾病。在此过程中,编写了数以百计的地方性中草药手册;并经整理研究,编写出版了《全国中草药汇编》及彩色图谱(1975~1977)、《中药大辞典》(1977)、《中草药学》中、下、上册(1976、1980、1986)、《中药志》第二版Ⅰ~Ⅵ册(1979、1982、1984、1988、1994、1998)。这一时期调查总结的对象由常用中药扩大到民间药,中草药数量有很大增加,内容也较前丰富。此后又相继出版了《新华本草纲要》(1988、1990、1991)、《中国本草图录》(1988、1990)、《中国民族药志》、《中药资源学》(1993)等。1982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对全国中药资源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的决定,全国于1983~1987年间组织专业队伍,开展了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199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中药资源丛书》,它包括《中国中药资源》、《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中药区划》、《中国常用中药材》、《中国药材地图集》和《中国民间单验方》,是一套系统的中药资源专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资源普查和专题研究,基本摸清了天然药物的种类、分布和民间应用情况,已知种类12807种,其中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矿物80种,植物来源的占87%,药用植物较集中、种类超过100种的科有毛茛科、大戟科、蔷薇科、豆科、伞形科、萝藦科、茜草科、玄参科、菊科、百合科和兰科。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各地相继发现了许多丰富的新药源。如新疆的紫草、甘草、贝母、阿魏、蛔蒿,青海的枸杞、党参,西藏的胡黄连、大黄,青海和西藏的东莨菪属植物,云南的砂仁、诃子、马钱子、儿茶、芦荟,广西的安息香,广东和广西的降香、苏木、土沉香、萝芙木、羊角拗,东北地区的缬草、鼠李皮、野生麦角等,其中不少品种过去是依靠进口的。此外,对作为甾体激素类和避孕药物合成原料的薯蓣属植物,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为制药工业提供了可靠的资料。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药材的数量续有增加。中国药典1953年版收载药材78种,1963年版增至446种,1977年版收载中草药(包括少数民族药)、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及一些单味药制剂共882种,1985年版收载713种,1990年版收载784种,1995年版收载920种。1993年起相继出版《中国药典》英文版。栽培与饲养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人员对一些重要中药材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药用植物引种、野生变家栽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全国重要的植物园和药用植物园,已引种药用植物4000余种;目前我国家种的大宗中药材达150余种。已运用杂交、诱变、多倍体、试管受精、原生质融合、花药培养等生物学技术,获得浙贝、元胡、地黄、吴茱萸、薄菏、枸杞、乌头、薏苡仁、百合、猪苓、虫草等高产优质的新品种。许多重要的进口药材也引种载培成功,例如西洋参、白豆蔻、丁香、番红花、胖大海、非洲萝芙木等,不少已经达到了大面积生产的规模。1993年我国第一座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也在浙江省中药研究所建成。一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主编的有关栽培方面的大型科学著作:《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1年)。一些珍贵的动物性药材,已研究了它们的饲养方法:例如麝、熊、蝎子、蛤蚧、中华鳖等。已成功地进行了饲鹿锯茸、养麝取香、活熊引胆、河蚌育珠等工作。一些近代的生物技术方法也开始使用,例如人参、西洋参、三七、紫草、延胡索、甘草及山莨菪等的组织培养技术。对一些菌类来源的中药,如冬虫夏草、灵芝及蜜环菌等,研究了它们发酵培养技术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品生产。近年来,开展中药材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研究,生产绿色中药材已在山楂、金银花等中药材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中药鉴定和质量研究中药品种繁多,产地广阔。由于历代本草记载、地区用药名称和使用习惯的不同,类同品、代用品和民间用药的不断出现,中药材的同名异物、品种混乱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影响到药材质量。所以对来源复杂的常用中药材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是保证和提高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对多来源药材的比较研究,也可为开发利用新药源提高科学依据。六·五期间(1980~1985年),国家医药管理局将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的系统研究列为局级课题,其中贝母、金银花、大黄、石斛类的研究取得可喜成果。在此基础上,增加研究种类,扩展研究深度、广度和提高研究水平,经论证将常用中药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列入七·五(1986~1990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本课题分南、北两个协作组,共研究常用中药材123类(专题)。各类专题统一按共同制定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案为目标,运用多学科手段对多来源中药材进行系统研究,即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药源调查,采集原植物标本,作分类学鉴定;收集对口药材和商品,作性状、显微和理化分析;并进行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全面的做出品质评价。经过5年的研究,已经完成,大多数专题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该项研究规模之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及所取得的成果均是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对澄清混乱品种,提高鉴定技术水平,保证药材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修订、制定药品标准,开发利用新药源,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该项成果已以《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专著陆续出版发行。在七·五攻关课题工作的基础上,经论证将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继续列入八·五(1991~1995)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对另外100种类(专题)常用中药材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也已经完成,专著即将出版发行。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1996~2000年),最终建立80种常用中药材国际参照执行的标准。2000年1月又开始启动后期70种。提倡生产和使用到地药材是历代中医药学家用以控制药材质量、保证临床疗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中药材道地性的系统研究列为重点课题,选择赤芍、金银花等7种公认具有道地性的药材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多指标、客观化的手段,对同一物种道地及非道地产区的药材,在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的识别特征以及药效与质量关系进行研究,揭示生物多样性、药用部位变异性、DNA多态性以及生态环境之间内在联系的自然规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综合研究道地药材的道地性,为确定道地药材基地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该项目将于2002年完成。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种植资源在优良中药材生产中的调控机理研究列为重点课题。在国家重点课题进行的同时,各地有大量的研究论文发表,对多种中药进行了资源调查、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研究(详见徐国钧院士的系列综述-我国近年来生药学研究进展)中草药活性成分研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4年,大约已对200种中草药进行了较详细的化学与药理学方面的研究,并鉴定了600余种药理活性成分。近年还从常用生药和民间药中分离到多个治疗老年期痴呆、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艾滋病毒、抗肝炎、抗过敏、抗脂质过氧化、降血糖、止血、抗菌、消炎和免疫促进等活性成分。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对于阐明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中药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以及新药开发均有重大意义。中药炮制研究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去除或减少药的毒性或副作用,以及增加药物的疗效。大约有70多种中药的炮制技术已经研究,揭示了许多加工炮制的原理。例如,乌头炮制减毒是由于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为相应的单酯型生物碱及胺醇。乌头子根经过加工便是常用中药附子,它的毒性已经大大的降低,而且它所含有对心血管系统起作用的有效成分便能发挥效能。又如许多含有生物碱的中药常常采用醋制的炮制法,是由于碱与酸中和形成了生物碱的盐,其能增加水溶性并增加煎剂的疗效。目前已对500余种中药的传统炮制方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编写出版了:《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和《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等专著。近年来,采用化学、药理学等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炮制的原理,对比中药炮制前后药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改变,不但对改革炮制工艺、制定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标准有意义,而且将通过此种研究,逐步建立起临床炮制学、炮制工艺学、炮制化学、炮制药理学等中药炮制学的新型分支学科,促进中药炮制学的发展与提高。现代生物技术在生药研究中的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用于中药质量研究只是近四、五年的事。1994年香港中文大学邵鹏柱实验室首次报告利用AP-PCR技术对人参及西洋参的鉴定,次年他们又报道利用RAPD技术对人参及伪品的鉴定。随后中国香港、大陆、台湾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人员相继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进化、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研究的品种有:4种甘草(RAPD)、铁线莲属7种植物(RAPD)、木蓝属8种植物(RAPD)、淫羊藿属8种植物(RAPD及PCR-RFLP)、黄芪属14种植物(PCR-RFLP)、人参属12种植物(PCR-RFLP、测序)、橘属9种植物(测序、探针)。二是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在中药材鉴别中的应用,研究的品种有:人参、西洋参及伪品(RAPD、测序、探针)、地胆草及混淆品(RAPD)、蛇类(RAPD)、海马类(测序)、龟板、鳖甲(测序)、甘草(RAPD)、鸡内金类(测序)、紫河车(测序)、鹿鞭及伪品(测序)、贝母类(测序、PCR-RFLP、探针)。三是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研究种内变异中的应用,研究的品种有:冬虫夏草(RAPD)、苍术、白术(RAPD)、当归(测序)等。新药开发近年来,大约有200多种新药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药开发而来。其中有近半数是单个中药或从其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衍生物或中药的有效成分部位,或甚至中药的全提取物;另有超过半数是从中药复方中开发出的新药。海洋药物研究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物种复杂多样,约有50万种动物,13000多种植物,约占地球资源的80%,是有待开发的宝藏。例如从10种珊瑚中发现43种新化合物,10种海绵中发现39种新化合物。海洋生物所含的化学成分结构新颖、复杂,常具有较强的特殊生物活性,是人类未来开发新药的原料基地。此外,对民族药研究开发利用,也取得不少成绩。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已悠久的历史,对人类的医药事业都作出了自已的特殊贡献(详见教科书第十一章)。如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10余年来,我国生药科学的发展较快,成绩是显著的。但是,中药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领域广泛,涉及学科多,难度大,周期长,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在突出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系统化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开发更多的中药合法进入欧美国际市场,为人类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性味归经】辛,温。入脾、胃、肾经。【功效】化湿行气,温胃止呕,温脾止泻,温肾下气。【功效特点】本品辛散温通,芳香理气,具温而不燥、行气而不破气、调中而不伤中的特性,并能醒脾消食、开胃止呕,专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呕吐泻痢、不饥食少、食积不消等证,又能理气安胎。【功效作用】1.化湿行气:①用于湿阻中焦,症见脘腹痞胀,恶心欲吐,口不渴,便溏尿浊,苔白腻,与茯苓、半夏、厚朴、枳实等同用。②用于脾胃气滞,多因暴饮暴食致胃中气机阻塞,症见胃痛,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吐出不消化之食物,可与木香、枳实等同用。2.温胃止呕:①用于脾胃虚寒、胸痞呕吐,可与木香、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同用。②用于妊娠呕吐,可单用本品1.5克至3克,研末冲服,或与茯苓、半夏、苏梗等同用。3.温脾止泻:用于脾虚寒湿积滞之泻痢证,可与干姜、附子、吴茱萸、肉豆蔻、诃子、木香、黄连同用。4.温中安胎:用于虚寒气滞、胎动不安者,可与白术、桑寄生、川断、杜仲等同用。胎动由于热者不可用。【鉴别应用】砂仁与白豆蔻,性味相同,功效相似,皆为芳香化湿、行气宽中之品,惟白豆蔻芬芳清香、温燥性较小,兼可宣通肺气,用于胸闷不畅及中焦寒湿伏郁之轻证;砂仁则香气浓郁,温燥性较强,且功专于脾胃、肾,常用治寒湿凝滞、中焦阻塞较重之证,及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并有温肾下气之功。【配伍应用】1.配白蔻仁:砂仁香窜而气浊,散寒力较大,功专于中下二焦,暖胃燥湿,引气归元(肾),适宜于寒湿积滞、寒泻冷痢,又有安胎作用;白蔻仁芳香而气清,温燥之性较差,功专于上中二焦,和胃止呕,适宜于湿浊阻胃之呕哕、呕逆,并能宣通肺气。两药配用,宣通三焦气机,芳香化浊,醒脾和胃,行气止痛,俱能治湿浊内蕴、胃呆纳少、气滞胸闷、脘腹胀痛、反胃呕吐等证。2.配青、陈皮:砂仁辛香性温,有醒脾和胃、行气宽中之效;青皮性猛,偏于疏肝破气、消积化滞;陈皮性缓,偏于健脾行气、燥湿化痰。三药合用,理气止泻,治脾胃气滞、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及湿阻脾胃之泄泻、痢疾。3.配佩兰:砂仁香浓气浊,燥湿之性较强,有化湿醒脾,行气宽中,安胎之效;佩兰气味芳香,功专清肺开胃,化湿悦脾,理气之功为要。两药配用,芳香悦脾,可用治湿阻气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胸腹胀满、胎动不安等证。4.配冬葵子:冬葵子有催乳之功,另有滑肠作用,配砂仁行气和胃,可增进食欲,加强营养吸收,故两药配用,有行气下乳之效,可治乳少气滞胀满疼痛诸证。5.配熟地:砂仁行气调中,醒脾开胃,又助消化,并能引气归肾,兼有温肾安胎作用;熟地补血生精,滋肾养肝,久服易腻嗡,宜用砂仁拌(或佐有少许砂仁)。两药配用,砂仁既免除熟地滋腻碍胃之弊,又可引熟地归肾,此谓一举两得。6.配黄芩:砂仁与黄芩,二者性味功效迥异,然均有安胎之功。砂仁辛温理气之品,和气机而安胎孕;黄芩苦寒清热之品,降火凉血而安胎孕。二药同用,寒温相合,气血配对,可使枢轴回旋,升降复取,热泄气和,而成安胎之妙用。7.配木香:两药均是芳香辛散温通之品,功效相同,皆有治疗脾胃气滞、食积不化之功,但砂仁偏于醒脾和胃,木香偏于调中宣滞,两药配用,治疗脘腹气滞胀痛、消化不良,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应用注意事项】阴虚有热者忌服。

乙酸龙脑脂【药理作用】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对胃炎、胃疼有非常好的疗效。---《砂仁挥发油中乙酸龙脑脂的药理作用研究》 西药学杂志 2001.16(5):356-358 作者:李晓光 叶富强 徐鸿华 α-蒎烯【药理作用】抗肿瘤、抗真菌、抗过敏及改善溃疡。---《α-蒎烯药理及应用研究概况》 药物化学, 2015, 3(3): 23-28. 作者:朱福鸿 张萃 魏凤香。 β-蒎烯【药理作用】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广陈皮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Ⅰ.挥发油的成分研究》中药材 1991年第3期 作者:刘文粢 王玫馨 黄爱东 郑毅 王卫民 吴绍彝 唐小浪 林太宏 柠檬烯【药理作用】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抑菌作用,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对多种肿瘤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能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食品科学2015.36(7):240-244 作者:黄巧娟 孙志高 龙勇 孙谦芳樟醇【药理作用】具有镇痛、抗焦虑、镇静催眠、抗炎、抗肿瘤、抗菌等药理活性。---《芳樟醇药理作用及制剂研究发展》 中国中药杂志 2015.40(18)作者:姜冬梅 朱 源 余江南徐希明 樟脑【药理作用】对于胃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使胃部感到温暖及舒适并具有镇痛作用。---《樟脑药理毒理研究回顾及安全性研究展望》中国药物警戒第9卷第1期2012年1月 作者:丁元刚 马红梅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 龙脑【药理作用】驱肠虫, 解热, 解除平滑肌痉挛, 并具有良好的促进药物吸收作用。---《植物药用成分龙脑的药学活性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第38卷6期 作者:熊振宇 肖复明 徐 旭 月桂烯【药理作用】能够抑制细菌和人类细胞的基因突变。---《广陈皮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Ⅰ.挥发油的成分研究》中药材 1991年第3期 作者:刘文粢 王玫馨 黄爱东 郑毅 王卫民 吴绍彝 唐小浪 林太宏 黄酮类成分【药理作用】具有显著的治疗溃疡病和抑制胃酸过多的作用,同时有很好的镇痛作用,最新研究表明黄酮具有抗抑郁的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42卷 第1期 2011年1月 作者:龚金炎 吴晓琴 毛建卫 张 英 桉油精【药理作用】具有解热、消炎、抗菌、防腐、平喘及镇痛作用。--《1,8-桉油精对卵白蛋白致哮喘豚鼠的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的抑制作用》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2010年第24卷1期 作者:徐巧萍 王砚 唐法娣等 苦橙油醇(nerolidol)【药理作用】具有镇静,镇痛,抗炎,降压和局部麻醉作用。 愈创木醇(guaiaol)【药理作用】可调节体液分泌,有助于改善性方面的障碍。 皂甙【药理作用】具有双向调节免疫、抗缺氧和抗疲劳、抗低温应激、 对肾有调节作用,补肾。

大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怎么写

主要药理作用: 药用大黄和掌叶大黄有缓下作用,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及某些革兰式阴性菌在试管中均有抗御作用。药用大黄粗提取物皮下注射对小鼠的肉瘤-37有伤害能力。大黄素、大黄酸对小鼠黑色素瘤、乳腺瘤等均有抑制作用。药用大黄及掌叶大黄浸剂、酊剂给麻醉兔静脉注射,可使血压下降;对离体蟾蜍心脏,小剂量有加强作用,大剂量则抑制。酊剂可使离体兔耳血管扩张。

酒大黄,其泻下作用稍缓,善清上焦血分热毒。常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胸中烦热等证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现代研究,导泻利胆保肝,抗溃疡;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止血;降脂;利尿,促尿素氮、肌酐排泄。

功能主治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化淤,清利湿热的功能。广泛用于治大便秘结、痈肿、疔疮、目赤肿痛、痄腮、喉痹、牙龈肿痛、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淤血经闭、产后腹痛、跌打损伤、湿热泄痢、黄疸、水肿、中风痰迷等等,有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在复方中成药里,大黄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之一。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含有大黄的国家标准复方中成药有801种。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内、外、妇、儿、骨伤各科多种疾病,为多用途的常用中药。现代临床报道大黄可用治急腹症、消化道溃疡、胃炎及急性菌痢、肠炎、中毒性肠麻痹、肠伤寒、外科手术后腹胀、急性肝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血脂异常症、肥胖症、各种出血、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闭经、排卵功能失调、外阴溃疡、宫颈糜烂、烧伤、冻伤、带状疱疹、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抗凝状态、糖尿病肾病、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新生儿脐炎等等。毒副反应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大黄也不例外。其主要副作用是,服用过量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昏、腹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另外,因大黄含有可引起腹泻的成分蒽醌,长期服用,可导致继发性便秘。配伍特点如何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大黄,祖国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用大黄治疗便秘,在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通过不同的配伍,可治不同类型的便秘,如与人参、黄芪等同用,可治疗气虚便秘;与当归、白芍等同用,可治疗血虚便秘;与麦冬、天冬等同用,可治疗阴虚便秘;与附子、干姜等同用,可治疗阳虚便秘;与木香、槟榔等同用,可治疗食积、气滞便秘。增效减毒,是中医配伍用药的精髓,首载于《伤寒论》的麻仁丸,便是运用了这一中医理论的精髓。麻仁丸是由大黄与枳实、厚朴、芍药、杏仁、麻仁同用的复方泻下药,是治疗热结津枯、肠燥便秘的首选药物,使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长盛不衰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大黄是临床常用中药中的璀璨明珠之一。

  • 索引序列
  • 杏仁的药理研究进展论文怎么写
  • 苦杏仁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论文
  • 杏仁的现代药理研究与应用论文
  • 砂仁的研究进展论文
  • 大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