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中医论文方向有哪些

中医论文方向有哪些

发布时间:

中医论文方向有哪些

可以从中医临床治疗方面,特别是中药的临床有效率方面写,或者针灸治疗某种疾病的疗效。论文特别要注意独特之处,还要有数据加以说明。还可以从病人开发!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条中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1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1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1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1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1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1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1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1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1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2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27.PBL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63.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98.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99.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100.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来源:学术堂)

中药学论文选题依循“系统中药学”思想,创新中药教育理念。

中医药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1、中医药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

2、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征求意见稿)。

3、循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研究。

4、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机理研究进展。

5、中医药抗体力性疲劳的整体思辨与应用前景。

6、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优势。

7、中医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行性探讨。

8、中医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综述与评析。

9、关于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立法思考。

10、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11、中文期刊发表的中医药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文章的质量评价。

12、中医药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13、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现代质量控制。

14、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15、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药研究思路。

16、《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四时。

17、《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运数。

18、中医药研究中有关自由基研究近况。

19、《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证验。

20、《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意识。

中医药论文研究方向有哪些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将科学学位、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做出如下规定。一、专业对象(一)科学学位专业对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所有学科专业,即:内科学、外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中药学。(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专业对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所有临床学科专业,即: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学和外科学。(三)就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资格: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临床学科既可培养科学学位,也可以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后,导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决定科学学位或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 培养类型确定后 , 一般不可以改动。二、学分要求(一)科学学位研究生要求达到 34 学分 ( 一般要求一学年内完成,不能超过一年半)。(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达到 20 学分(半学年内完成)。三、培养(一)科学学位研究生安排一年时间完成有关课程学习,第二、三学年进行教学实践、临床实践或生产实践、课题研究及毕业论文工作。(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安排半年时间完成有关课程学习,两年半的时间参加本学科至少3个三级学科科室和相关辅助科室的临床轮转,完成二级学科临床技能考核及毕业论文。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27.PBL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63.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98.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99.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100.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来源:学术堂)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6.中医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来源:学术堂)

我给你一些思路.

高中数学论文方向有哪些

首先从选题方面来说你应该写你最了解的内容,对这块的知识很熟悉,这样对于老师的提问你也可以得心应手的回答其次从结构上来说: 1、标题:起名字这事情要简单扼要地说明你论文的核心目的2、摘要:将你的数学理论体系做个简单的说明,以及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和价值。3、关键词:论文里出现的频率最多的专业名词 4、核心概念或区分:如果在你的论文里即将用到属于你自己创造的概念性名词,或者应用之前理论中曾用过的名词但内涵不同的时候,在这里进行解释和区分以便可以方便阅读 5、正文 正文中需要包含几个部分a、假设的提出:什么环境下,或者在什么样的数学应用中出现了障碍,需要创建新的理论体系,或者在什么情况下应用数学的空间有机会拓展。换句话说,论文不会凭空飞出来,一定是什么东西刺激到了你研究和发现的激情。这部分非常重要,是在论文主体开始之前决定于你的读者是否能够产生兴趣并有足够耐心读完的关键。b、理论论证:这部分不说了,你知道的,科学的发展都是先假设后论证的顺序。c、应用价值:你提出的并加以论证假设具体在支持理论数学体系的发展,或者在应用数学领域里可以创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在哪里。这部分是落地的部分,一定要写漂亮了。

数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1动态规划及其应用问题。

2计算方法中关于误差的分析。

3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

4模糊聚类分析在学生素质评定中的应用。

5关于古典概型的几点思考。

6浅谈数形结合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7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8最大模原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9 最大公因式求解算法。

10行列式的计算。

摘要】力度空前、理念新颖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 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 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 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 ——教师,想迅速成长,须合理、有效地对我们教学进行反思,才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 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反思“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对反思问题的最简洁表达。新课程标准颁布,为 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 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 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 尽快跟上 时代的步伐。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在教学中,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 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 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并从中得到启迪, 得到成长。一、教学观念上反思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懂得还不等于 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 ”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 ——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 “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 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 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 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 动态的教学过程中, 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 “适时” 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 “适度” 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 “适法”地针对不同 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 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 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 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 于是在学习能 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 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 学习等等, 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 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 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中医杂志有哪些

zhōng yī yào kān wù

中医药刊物是系指有关中医药学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继续出版物,是中医药学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中医药期刊出现于近现代,据统计,截至1949年10月以前,我国的中医药期刊约有四百余种。清代唐大烈主编的《吴医汇讲》11卷,(1792~1801年),其编辑大旨是“奥词显义,统为求教,长篇短节,并曰无拘”,内容已包括有当时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定等。从编例及内容而言,《吴医汇讲》可以说是近现代中医药期刊的雏形。

中医药期刊开始较多出现是在辛亥革命(1911年) 前后。现知较早的中医药期刊有上海医学公报社蔡小香等所编的《医学报》(创刊于1904年4月),神州医药学会绍兴分会何廉臣等所编的《绍兴医药学报》(1908年6月),广州梁慎余等所编的《医学卫生报》(1908年7月),宁波徐友函等所编的《卫生杂志》(1911年),神州医药书报社余伯陶等编的《神州医药学报》(1913年5月)等。当时的中医药期刊反映了中医药学界锐意革新的思潮,在内容上则中西兼备,在研究探讨中医学术的同时,对西医学知识也多有介绍。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中医期刊编撰者有蔡小香、丁甘仁、周雪樵、王问樵、梁慎余、唐乃安、袁桂生、顾宾秋、丁福保、何廉臣、裘吉生、曹炳章、徐友函、余伯陶、包识生等。

“五四”运动前后,到抗日战争以前,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普遍开展,以及由于中医药学界联合起来反对对各届 *** 所采取的歧视、压迫、消灭中医等政策的坚决斗争,在斗争中中医药学界学术风气活跃,中医药期刊也显著增多。据统计,这一时期出版的中医药期刊在250种以上,其中在上海出版者最多,达90余种,其次则为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北京、天津等地。当时中医药期刊发行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上海中医学会所编的《中医杂志》(1912年12月),上海中华医药书局所编的《医界春秋》(1926年5月),杭州三三医报社所编的《三三医报》(1923年5月),广州杏林医学社所编的《杏林医学月报》(1929年1月),山西太原中医改进研究会所编的《医学杂志》(1921年6月)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东南亚各国也多办有中医药期刊,如《医药月刊》(新加坡)(1930年2月),《菲律宾医药会刊》(1930年4月)等。这一时期的中药医期刊,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中医药学术团体机关刊物,如中央国医馆及各地分馆所编的《国医公报》;神州医药学会各分会所编的《神州医药学报》以及中医院校所编的院刊等等。

这一类期刊多为各学术团体人撰稿。论文学术水平较高,且多报告了各团体的机构、成员、沿革及动向等。其二是中医药界同人刊物。如上海中国医学月刊社所编的《中国医学月刊》(1928年10月),广州岭南医林一锷社所编《医林一锷》(1931年1月)等,这类期刊的内容广泛,思想较为活跃。其三是中医普及性刊物,如上海中医书局所编的《家庭医药杂志》(1930年1月),健康报馆所编的《学医门径月刊》(1930年5月),广州大众医刊社所编《大众医刊》(1931年4月)等,此外,当时各地报刊如上海《申报》、《新闻报》等,多编有医学卫生副刊,其中亦有特刊中医内容者。这类期刊的特点是宣传中医药卫生知识,读者面大,影响广泛。这一时期中医期刊的内容,一般都是有社论或言论栏。多反映当时中医界讨论中西医关系,如何整理中医学术,中医教育,医学道德等问题; 学说栏多连载篇幅较长的著作和讲义;药物栏介绍各种中药的研究;医讯栏报告各地医疗法令,医学团体情况;问答栏多解答读者学医、治病的各种问疑; 此外还有随诊笔记,医林文艺,杂俎等。这一时期比较活跃的编撰者有何廉臣、裘吉生、曹炳章、樵铁樵、陆渊雷、周学海、章臣鹰、张赞臣、秦伯未、范行准、祝味菊、杨 *** 、刘民叔、余无言、赵燏黄、陈邦贤、陈无咎、张山雷、吴汉仙、陆士谔、谢利恒、张锡纯、朱仁康、杨志一、张子英、杨医亚、朱振声等。

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新出版的期刊大约有六十余种。除上海及江浙等沿海各省外,各地新刊的中医期刊增多。如重庆出版有《国医月刊》(1939年4月),成都出版有《国医改进月刊》(1941年3月),桂林出版有《复兴医药杂志》(1941年4月),西安出版有《平民医学周报》(1943年6月)等。由于时局动乱,此时中医药期刊一般刊行年代不长。较有影响的是北京出版的《国医砥柱》。

目前比较好的,根据科技部的核心期刊目录及影响因子排序的话,依次是:中医类 1、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622 0.796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709 0.7403、 中国中药杂志 2587 0.5794、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536 0.5745、 中西医结合学报 125 0.5216、 中草药 3696 0.5197、 中国针灸 1125 0.4668、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347 0.4269、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692 0.39710、中药材 1192 0.37211、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373 0.36612、针刺研究 332 0.33613、中华中医药杂志 511 0.319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370 0.27215、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56 0.24116、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336 0.23617、中国骨伤 487 0.22718、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145 0.22519、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323 0.22320、天津中医药 209 0.2122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323 0.20322、中国中医急症 322 0.19623、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166 0.19524、中国中医药科技 406 0.18325、中医杂志 1020 0.17526、中医药学刊 480 0.16927、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325 0.16028、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5 0.15729、上海中医药杂志 505 0.14230、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44 0.12831、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95 0.12431、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494 0.12433、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79 0.10434、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00 0.044

学术堂为大家推荐几本中医类的核心期刊,供大家参考:1、《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刊物简介:主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级别:本刊为科技核心(2018自然科学),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CD核心(2019-2020)2、《中华中医药杂志》刊物简介:是中国科协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学术进展的中医药学科杂志.级别:科技核心(2018自然科学),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CD扩展(2019-2020), 梯队期刊(2019)3、《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级别:科技核心(2018自然科学),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CD核心(2019-2020)刊物简介:全面报道中药新药、中医药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并为医药卫生行政部门以及中药新药研究、生产、应用单位提供信息和交流园地,是中药研究、中药临床药理学科进行国内外学术成果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西医结合学报>,<中草药杂志><四川中医><陕西中医><天津中医><时珍国医国药><新中医>

mpacc论文研究方向有哪些

浙大不推荐。录取人数少,推免生多,而且信息比较难找。其实西财就挺好的。财经类专业院校,比起综合类大学招考人数多。就在四川,省了好多便利。(主要是我觉得四川的老师可能互相之间经常交流吧,学术思想还有教学方式了这些都会有共性。)至于你想去沿海,也有其他的选择啊,上海的学校。南京的学校都可以看看。关于那个录取分数,12年、13年的MPAcc,初试只考两门,联考综合和英语,总分少了,自然分数线就低了。至于400分的那个录取分数,那是考四门的会计学硕士(学术硕士)。学校真的不好推荐。建议你先了解下会计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然后多多关注下专业院校。确定学校的时候,综合类大学不推荐,建议报考财经类专业学校。

楼主你好是这样的,一般你选择你的论文方向之后,导师会给你命题或者你自己命题的,写论文的题目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写,就写你自己研究方向也可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好的,这个是我们专业我能完成,我帮你

一、MPACC(会计学专硕),中央财经大学最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等学校也不错。二、会计学专业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本专业培养具备财务、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一)研究方向会计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02)现代管理会计与企业理财(03)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04)国际会计(05)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06)会计信息系统(07)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四)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五)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六)就业前景会计学专业有源源不断的社会需求,因此就业形势良好。 1、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会计 会计掌握的是一个团体的经济命脉,每一个团体都需要他们。无论在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会计都必不可少,小到一般财物的管理,大到远景战略目标的制定,都需要会计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会计,会计的就业门路是最广的。 2、社会需求量源源不断 随着各种经济实体不断涌现,社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尤其是熟知专业业务和国际事务的会计师将成为热门人才。具有会计、统计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的财会人才,由于在企业增收节支和避免企业财务危机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擅长精打细算,成为目前企业急需人才。注册会计师被称为“不拿国家工资的经济警察”,是我国社会经济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因为专业,所以卓越 与其他的经济学专业相比,会计学作为一门实用型的学科,必须要接触很多统计学、审计学等数学学科的知识,所以必须拥有专而精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替代性比较小,会计学与一般的管理类学科有本质上的区别,会计学培养人才的方式是纵向培养,从初级会计学到中级再到高级财务会计,稳扎稳打,专业性强。

  • 索引序列
  • 中医论文方向有哪些
  • 中医药论文研究方向有哪些
  • 高中数学论文方向有哪些
  • 中医杂志有哪些
  • mpacc论文研究方向有哪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