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教师角色毕业论文

教师角色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教师角色毕业论文

小学教师毕业论文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关于小学教师形象

小学教师,如果不注重自身的形象,很容易给学生带来误导,使学生的人格不能正常发展。

教师形象大致可以从二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教师形象指教师的外貌、仪表、举止谈吐等诸多因素组成的外部形象的总和;另一方面,指学生对教师本身形象的一种认识和判断,是教师的外部形象在学生心理的一个折射。基于教育心理学的首因效应,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对教师本人的评价。因而教师要在第一堂课在外在形象上尽量赢得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教师要能够在不同的场合适当地控制、调整自己的形象,将会形成一种潜在的教师影响力,对于师生关系的和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良好的教师形象的重要性

(一)体现教师素质,从精神上感染学生。

良好的形象,既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与影响力,同时又可以在精神上感染学生,受到学生们的认可与欢迎。良好的教师形象可以凝聚很强大的力量,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能够吸引学生,提升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热情。

良好的教师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素质。温文尔雅、穿着得体、落落大方的教师形象很容易博得学生们的认可和赞许,进而对老师产生好感,自觉不自觉的.萌生一种钦佩感,在课上就会产生深厚的兴趣并认真听讲。另外,在良好的形象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淋漓尽致的发挥专业知识、张弛有度、自信从容展现教师的风采,那么肯定会得到学生们的尊敬。所以说,教师的外在形象应与内在素质相协调,从而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促进学生的学习,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体现精神文明,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学生就如同教师的一面镜子,可以看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们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使自己不断的进步,每天都有新的气象面对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很容易受到外部事物的影响,所以说教师良好的形象对学生的身心成长都有着很大的益处。教师形象的潜在力量会使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进步。因此,教师形象也成为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应忽视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师形象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学生,成为精神文明的一个体现方式。

(三)体现高尚人格,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现在的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很容易受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自己身边的新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去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教师的高尚人格除了体现在发自内心的去爱学生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外,还体现在对事业的无私奉献上。汶川大地震中的谭千秋老师,在发生地震时,用自己的双臂将四名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完美诠释富于爱与责任的高尚师德。

三、良好小学教师形象的塑造

首先,扮演好“教师”角色。教师形象的塑造过程本身就是教师角色扮演的过程。作为小学教师,只有按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接受。通常来讲,一方面,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就应该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得到学生的爱戴与尊重。在学识上高人一筹,出类拔萃;另一方面,学生要求老师能与他们做朋友,与他们打成一片。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在学业以外关心学生,在情感上与学生拉近距离,这样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支持,获得良好的师生关系。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需要小学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深化。

其次,努力向学生期待的教师形象看齐。根据上面提到的教师在两个方面的角色定位,在了解了学生对教师形象的期望之后,应该在此基础上认真实践。针对第一方面,教师应该对自己有个全面的认识,看看自己在学识、能力、品德方面是否达到要求。否则不但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老师应该在准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针对第二方面,教师关心学生应出自真心,而不是为了其他的目的。另外,关心、接近学生,千万不能搞亲疏有别,一定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再次,不断完善教师形象。教师的形象一方面来自于外部,而最根本的却是来自于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想使自己的形象具有持久的魅力,就应该不断加强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学识和文化素养。

道德品质在教师形象中居于第一位。古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充分体现了道德在教师形象中起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学识居于教师形象的第二位。当今社会,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授业、解惑,同时还要在其他方面具有更广博的知识。文化素养是充实教师形象的第三个方面。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之外,还要不断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境界。总之,只要教师能够不断充实自己,完善形象,那么小学教师形象就会具有长久的魅力。

随着基础 教育 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也非常活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己成为迫切要求,这对幼教师资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幼师培养的是一专多能的幼儿教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专幼师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专幼师论文 范文 一:幼师高专英语教育讲 故事 技能训练

故事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语言领域的目标之一就是“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英语故事 内容有趣、语言活泼且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意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英语故事讲述与表演能够使学生的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培养幼教师资的专业院校,讲故事训练在学生的 英语口语 技能训练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下面就简要谈谈我们在讲故事训练 方法 上所做的尝试。

一、指导学生掌握幼师讲故事的技巧

1.要选好故事

这里的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取不同的故事。一般来说,3~4岁的幼儿爱听动物的故事,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5岁以上的幼儿爱听 童话故事 ,故事的情节有一定的曲折性。否则孩子不会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

(2)要考虑到教育要求特别是思想教育的要求来选择故事。

2.认真阅读熟悉故事

给幼儿讲故事前,幼师要认真阅读故事,熟悉并充分理解故事的整体内容,要具体分析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特别要仔细研究故事的高潮部分。这是在整个故事中最吸引幼儿的部分。还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倾注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感情,通过情节和角色的分析明确故事的主题思想。只有讲故事的人透彻正确地理解整个故事,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在讲故事时把这种真挚而强烈的情感传递给幼儿并感染幼儿,使幼儿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达到讲故事的效果。

3.语言的要求

(1)轻重音的变化

幼师在给幼儿讲故事时,必须把握故事的层次,这种层次是用语调的轻重缓急、高低抑扬等变化表现出来的,我们都知道,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交流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会自然地加重某些字或词,这就是所谓的强调重音。在一句话中被重读的字可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讲故事时,语气和语调也要有轻有重,这样才能突显故事内容的生动活泼,并能显示出故事的重点。否则就不可能把整个故事内容表达得清楚,故事中的趣味性也没法传达给幼儿。

(2)停顿的适当

讲故事时我们都会在一些地方停顿,这除了原文的标点决定之外,还可以控制语速,更能够很好地向幼儿传达 句子 和段落的整体意义,使语气自然顺畅。但有些幼师在讲故事时有随便停连的习惯。如,我的,名字,叫,狐狸。这样的停顿让讲故事的人感觉累,听故事的人也会累。怎样停,在什么地方停,都是由内容决定的。并不是有标点的地方就停。如,“不要吃,不要吃,那是不能吃的”。情形比较紧迫,说的时候不用按照标点停顿。

(3)态势语的使用

态势语的运用在讲故事时显得尤为重要,语言与表情、手势等非语言因素结合得好,会增加幼儿对故事的兴趣,也能将有声语言更好地表情达意。认真分析故事中各个角色的特征,包括语言、动作、表情。幼师不能只是做简单的摹拟动作,比划几下。应把动作与表情、语调融为一体。讲故事是以语言为主,是通过语言塑造形象,态势语只是起到一种辅助作用,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动作不宜过多,更不能又跑又跳。那样会破坏故事原有的氛围,也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示范与模仿

1.播放视频或教师示范

利用光盘、网络等资源,选取一些简单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故事资料给学生播放,先让学生进行观摩。例如《ThreeLittleButterflies》、《TheVeryHungryCaterpillar》、《ThreeLittlePigs》、《TheGoodBoyWhoStoleanApple》等。教师示范其中一则故事,并让学生注意讲述人是如何处理故事的语调、停顿和态势语的。

2.模仿讲故事

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组内进行模仿讲故事。模仿是学习语言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要求学生模仿《TheMonkeyandtheMoon》(《猴子捞月亮》),要求学生惟妙惟肖地讲述故事。大约模仿3~5个故事。让学生仔细揣摩讲故事的技巧。

3.练习巩固

教师选取10篇优秀的幼儿英语故事印发给学生。要求每人选取一篇,自己设计语音与动作。准备时间为一个星期。教师根据班容量选取几个学生代表到讲台上讲故事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讲完后要求学生讨论优缺点及改进办法。进行自评和互评。

三、用活动来促进讲故事的教学效果

1.讲故事表演

要求各组学生选取一个故事分角色表演出来。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及身材、相貌、声音特点等选择适合演绎的角色。在角色确定后,学生要利用一定的时间来记忆故事台词,并能够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表演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约准备一个星期后,分组进行讲故事表演。通过表演故事,让同学们对故事的内容加深理解,以便能够更好地讲述故事。

2.个人讲故事比赛

在平行班进行完讲故事教学活动后举办一次大型的讲故事比赛。讲故事内容自选,选手讲故事时间为2~3分钟。比赛要精心组织。例如选好比赛地点,制定评分标准,选好评委等。对获奖选手要进行奖励。开展英语讲故事比赛就是让学生为准备比赛,主动地学习、探究地学习、合作地学习,从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杜威说:“做中学”。IhearandIforget.IseeandIremember.IparticipateandIun-derstand.通过讲故事比赛既锻炼了胆量,也纠正了他们的语音语调,激发了学生 学习英语 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考核与评价

学生讲完故事,都充满期待,期待同学的肯定,期待老师的称赞,尤其是后者。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可以满足学生付出劳动而得到肯定的喜悦,又可以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同时也让其他学生取长补短。无论是个人讲故事还是小组表演故事,教师都要进行评价与考核。否则,没有考核就没有动力,就不会尽全力去准备故事,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这项技能。教师应将学生讲故事的表现作为一次平时成绩计入学生的期末考试分数。而此项分数可分为两部分计算,例如学生个人讲故事占50%的分数,小组表演故事占50%的分数。通过考核可以提高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安奈特•西蒙斯,故事的结构和讲故事的技巧[M],海南出版社,2003。

[2]鲁兵,中国幼儿文学集成[M],重庆出版社,1992。

[3]张美妮,幼儿文学概论[M],重庆出版社,1996。

大专幼师论文范文二:提高幼师生 儿童 文学素养的策略

一、问题提出

幼师生 毕业 后,主要承担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幼儿文学,幼儿文学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确实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幼儿教师讲述的动听儿歌、生动有趣的幼儿故事、充满奇特幻想的幼儿童话、精彩美妙的幼儿戏剧,无不给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年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幼儿教师能否出色完成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任务,笔者认为主要取决于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高低。比如,作为一名幼儿园语言课教师,对于教材中的图画书作品的讲解,就不应该只停留在故事讲述上,也不应该只带着学生欣赏图画,而应该结合图画书的艺术特征,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图画书独特魅力,使孩子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并提升审美能力。而作为以后从事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幼师生,至关重要的是积极提高其儿童文学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以后的教学需要。

二、幼师生的儿童文学素养现状

在多年的幼儿文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师生的儿童文学素养现状并不乐观。普遍存在儿童文学理论基础薄弱,最基本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不能掌握。好多学生认为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很简单,不用学习也能理解,因而不愿意花功夫学习理论知识,但在分析判断时,往往会混淆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寓言与童话也分不清等;幼师生的儿童文学视野太窄,作品阅读量太少,好多应知应背的作品都没有看过。学生在每年的见实习时发现,好多儿童文学作品还不如幼儿园的孩子知道得多;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很差,很多作品的主题都把握得不够准确,人物形象不会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创编能力更是不够,每次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作品创编,好多学生都不会创编。

三、提高幼师生儿童文学素养的策略

针对幼师生儿童文学素养存在的问题:理论知识匮乏;儿童文学视野太窄;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不够等,我们采取以下 措施 ,以提升幼师生的儿童文学素养。

(一)加强儿童文学理论学习,提高幼师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我们学校一向十分重视学生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每一种儿童文学样式时,都会先学好其理论知识。针对学生不太喜欢理论知识学习的现状,我们在教学理论知识时,都会采取学生乐意接收到学习方式来学习。比如,在学习《儿歌的特点》一节时,因为儿歌的特点很简单,即内容浅显,单纯活泼;篇幅短小,易记易诵;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趣味性强,娱乐性强。我们老师没有单纯按照书上的这四句话,让学生去记,这样好多学生感到没有意思,也不愿意主动看书,而是灵活改变 教学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预习,针对儿歌的任一特点,选出符合这一特点的儿歌,课下认真排练,等上课时分组表演所选儿歌,并说出所选儿歌的哪些地方体现儿歌的哪一特点,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分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课下会花很大功夫学习排练,这样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幼师生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水平。

(二)大力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书目,培养幼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开学第一课时,我们会给学生推荐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理论书籍和优秀作品。像韦苇教授主编的《点亮心灯》、方卫平主编的《幼儿文学教程》、彭懿主编的《阅读与经典》、郝广才的《好绘本如何好》、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等几十本儿童文学理论书籍。学习图画书时,在每次上课之前会请3位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图画书;老师还会给学生推荐150多本电子绘本,要求学生每人至少阅读30本电子图画书,把阅读目录及阅读体会上交,老师在上课时随意抽查;在学习图画书鉴赏一节时,我们带着学生去图书馆学习,让学生借阅自己喜欢的图画书,结合图画书的艺术特征分析鉴赏图画书。

(三)模拟情景教学,提高幼师生的分析鉴赏及教学能力

儿童文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学前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因此,在儿童文学的教学中,必须将儿童文学理论学习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幼师生更接地气,更快地适应日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比如,在学习《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一节时,儿歌有九种传统形式,我们对每种传统形式都选出一首典型儿歌,让学生根据儿歌的特点,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教学设计,并模拟幼儿园情景教学,老师在下面做好记录,并针对性地指导教学,指导学生不同的儿歌形式该如何导入、如何设计活动、如何进行拓展活动。

(四)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提高幼师生的创作能力

提高幼师生的儿童文学素养,仅靠一周两节课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把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密切结合,让学生利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课外实践,全面提升儿童文学素养。比如,在学习《儿童诗》一章时,我们先学习完儿童诗的概说、分类及创作后,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结合儿童诗的理论知识,每人创编一首高水平的儿童诗,同桌互相进行诗配画,课上进行展览评比,学生的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有十几位同学创作的儿童诗在我们校报上发表。在学习《幼儿戏剧》这一章时,教师必须先讲解幼儿戏剧的特征、幼儿戏剧的分类等知识,在这基础上在学习幼儿戏剧的改编知识,要想使幼儿戏剧改编的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改编和创编的幼儿戏剧作品有价值和意义,必须要以改编和创编的理论依据作为指导和支撑。要求学生掌握幼儿戏剧改编的要求是必须选择情节完整连贯,人物形象鲜明,矛盾冲突较为紧张,结构线索单纯,场景变化相对集中,读起来使人深受感染又十分有趣的作品进行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剧本,适当增减情节和人物,要注意把故事中的叙述语言变成台词或舞台提示,要注意人物的角色语言设计的个性化,没有理论的指导无法完成改编实践。全班掌握了戏剧改编的理论知识后,给出《小兔乖乖》的故事片段,让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改编,教师进行有重点的指导,把改编好的剧本以4-6人为一组,进行幼儿戏剧排练表演。这样进行课外实践,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创作改编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戏剧改编学习效果。课外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创造潜力,又能巩固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总之,在幼儿文学教学只有重视儿童文学理论、儿童文学阅读视野和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创作改编能力这三个层面的协调培养和提高,才能为幼师学生奠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儿童文学素养,从而为其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专幼师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2016幼师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 教师毕业论文范文

3. 2016财会专科论文范文3篇

4. 大专汽修论文范文

5. 幼师实习报告范文3篇

教师角色期望毕业论文

小学教师毕业论文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关于小学教师形象

小学教师,如果不注重自身的形象,很容易给学生带来误导,使学生的人格不能正常发展。

教师形象大致可以从二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教师形象指教师的外貌、仪表、举止谈吐等诸多因素组成的外部形象的总和;另一方面,指学生对教师本身形象的一种认识和判断,是教师的外部形象在学生心理的一个折射。基于教育心理学的首因效应,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对教师本人的评价。因而教师要在第一堂课在外在形象上尽量赢得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教师要能够在不同的场合适当地控制、调整自己的形象,将会形成一种潜在的教师影响力,对于师生关系的和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良好的教师形象的重要性

(一)体现教师素质,从精神上感染学生。

良好的形象,既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与影响力,同时又可以在精神上感染学生,受到学生们的认可与欢迎。良好的教师形象可以凝聚很强大的力量,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能够吸引学生,提升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热情。

良好的教师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素质。温文尔雅、穿着得体、落落大方的教师形象很容易博得学生们的认可和赞许,进而对老师产生好感,自觉不自觉的.萌生一种钦佩感,在课上就会产生深厚的兴趣并认真听讲。另外,在良好的形象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淋漓尽致的发挥专业知识、张弛有度、自信从容展现教师的风采,那么肯定会得到学生们的尊敬。所以说,教师的外在形象应与内在素质相协调,从而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促进学生的学习,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体现精神文明,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学生就如同教师的一面镜子,可以看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们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使自己不断的进步,每天都有新的气象面对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很容易受到外部事物的影响,所以说教师良好的形象对学生的身心成长都有着很大的益处。教师形象的潜在力量会使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进步。因此,教师形象也成为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应忽视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师形象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学生,成为精神文明的一个体现方式。

(三)体现高尚人格,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现在的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很容易受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自己身边的新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去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教师的高尚人格除了体现在发自内心的去爱学生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外,还体现在对事业的无私奉献上。汶川大地震中的谭千秋老师,在发生地震时,用自己的双臂将四名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完美诠释富于爱与责任的高尚师德。

三、良好小学教师形象的塑造

首先,扮演好“教师”角色。教师形象的塑造过程本身就是教师角色扮演的过程。作为小学教师,只有按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接受。通常来讲,一方面,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就应该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得到学生的爱戴与尊重。在学识上高人一筹,出类拔萃;另一方面,学生要求老师能与他们做朋友,与他们打成一片。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在学业以外关心学生,在情感上与学生拉近距离,这样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支持,获得良好的师生关系。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需要小学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深化。

其次,努力向学生期待的教师形象看齐。根据上面提到的教师在两个方面的角色定位,在了解了学生对教师形象的期望之后,应该在此基础上认真实践。针对第一方面,教师应该对自己有个全面的认识,看看自己在学识、能力、品德方面是否达到要求。否则不但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老师应该在准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针对第二方面,教师关心学生应出自真心,而不是为了其他的目的。另外,关心、接近学生,千万不能搞亲疏有别,一定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再次,不断完善教师形象。教师的形象一方面来自于外部,而最根本的却是来自于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想使自己的形象具有持久的魅力,就应该不断加强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学识和文化素养。

道德品质在教师形象中居于第一位。古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充分体现了道德在教师形象中起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学识居于教师形象的第二位。当今社会,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授业、解惑,同时还要在其他方面具有更广博的知识。文化素养是充实教师形象的第三个方面。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之外,还要不断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境界。总之,只要教师能够不断充实自己,完善形象,那么小学教师形象就会具有长久的魅力。

浅析英语多媒体教学环境与教师角色转变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 大学教学 多媒体教学 教师角色转变

论文摘要: 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刻变革将多媒体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个性化的教学与学习新方法。教学模式的转变促使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

一、传统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理解

“角色”本是指演员在舞台上依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的人物,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学、学等研究领域。传统的社会学理论认为,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教师作为“向受者传递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是随着学校的产生而出现的。教师角色在教育中的运用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大学英语教学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各高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师是高等教育制度的中的一个基本因素。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主要职能是传授英语知识、维护课堂教学、批改作业以及评定学生成绩,因此教师所充当的角色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的者、学生学习的者以及学生成绩的评估者。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与高素质的教师相结合在特定的时期,即传统的“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的环境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培养了大批能熟练使用英语的优秀的高校毕业生。

教育部在20XX年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2007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倡导个性化、自主性和超文本化的新教学模式,明确指出要“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这种新形势下,教师必须探求、发现新的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也必须重新审视自身角色、地位的变化。

二、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分析

1.多媒体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材

(1)高教社的《大学体验英语》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立体化编写”的思想,通过利用等现代化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立体的环境,让学生自主地掌握学习进度,整个教学系统体现出了“体验”式的教学理念。

(2)上海外教社的《大学英语全新版》的光盘由三个部分组成:学生自学用光盘、教师教学用光盘,还有一套是课堂教学用PPT。该社从国外引进教材并专门配备有一个国外出版社提供的网站,上面有专门为教师教学而准备的教学参考。出版社会经常更新这些网络资源,使得教师能够随时得到热点的话题和新鲜的语言材料。这个教材网站还有一个名为e一lesson的网络课程,出版社会每个星期将其中的内容更新一次,可供教师选择使用。

(3)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的光盘教材除了包含纸质教材的所有内容外,另又增加了词语解释、例句、要点难点分析、课文、课文录音、习题答案等等。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光盘自学课程的所有内容。至于网络教材,可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远程教育,学生在虚拟空间,可以自学在线课程以及获得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还可以通过班级聊天室和论坛参加小组讨论,通过邮件递交作业供老师评分等等,真正实现了远程互动,时间和空间的更有效利用。

2.网络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以网络为支撑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多元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的交流已不再仅仅限于大学英语课堂,交流方式也将从单一的一对多而扩展为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交流也已不再以语言为唯一的手段,而呈现出交流手段的多元化趋势,而这种交流手段的多元化又使得大学英语教学能在更大的空间内展开,更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目标。

(2)网络资源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这与其信息量大,学习空间得以扩展是分不开的,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不同学习水平、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因此,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从一个封闭的班级走向一个无班级、无年级,甚至无国界的学习空间,将学生和教师从时空的侄桔中解放出来了,教师可随时随地教,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

(3)网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丰富的集图、文、声、色为一体的音频和视频文件,这些对于英语课堂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比传统的课堂环境更具吸引力,比传统教学模式更高效,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网络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传统的教学活动以传授为主,以“告知”的方式让学生“记住”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在网络教学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发掘,创意得到保护,因此学习成为一个自主而愉快的过程。

三、基于后现代知识观的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中从家的视野,运用其特有的语用分析法对当今中知识本身(研究与教学)的合法性问题及其一与等的关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利奥塔的后现代知识观总体可以理解为追求“误构”的模式。所谓误构(又译为悖论推理),是指激发理想的对话和理解的一种追求,是不断追求差异,追求对已知的否定与突破,不断追求对知识含义及其动作原则的更新的一种知识合法化模式。后现代知识观提供了理解如何转变教师角色的有益视角。

一是教师由传统教学方法中知识的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大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提出了要求。这就要求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由自己掌握,学生应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能力以及自身的需求来制定自主学习计划从而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这也要求教师成为教学实践的组织者,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以最有效的途径获取语言信息,提高语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等,还要通过网络技术平台,如作业系统、测试系统及教学系统掌握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

二是教师应注重拓宽知识面,从而加强自身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素养。 如何有效地在新模式中扮演新型角色并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新型角色是多元的、动态的,并受到不同高校具体的教学条件以及教师个性因素的制约。大学英语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不断反思教学活动,还要注意扬长避短,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另外,大学英语教师也急需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很多教学系统在技术上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但由于教师对多媒体操作系统的不够熟练和对网络系统下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不够适应,造成了大量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这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教师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为其实现角色转换就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三是教师应考虑到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的合理继承。 利用多媒体技术改进现有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彻底摈弃,而是要各取所长。传统教学模式能通过教师常用的归纳式、演绎式的有效教学方法对某一个单元的具体语言、语法、知识进行集中、生动的阐述,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启发。同时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教师不应“藏身”于多媒体操作系统之下,而忽视了“教师”这个角色本应在课堂上起到的把握宏观的作用。教师应该意识到,目前大学生普遍认同的较理想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教师的角色应做适当转变,而并非彻底转变。

伴随着信息化革命的学习革命正在全球发生,在这个变革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五年十年后教师的职业发展又会如何?事实上,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关键临界点。1)数字化已经几乎重新定义了每一个知识的分享形式,不再是面对白纸黑字和简单的实验2)中国大多数学生已经提前拥抱了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3)近一年来中国萌生了一大批基于中国市场需求的教育与学习必备的辅助工具。尤其是第二点,是推动学习革命真正强大的推动力。而这一轮信息化革命带来的学习变革主要会在几个方面:第一次能够精准获取到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移动互联网让数字内容的分享和传播效率提升教师业务交流也变得更加实时与透明。很多教师最关注数字化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机器未来会不会替代教师。让我们来试想一个场景,教室里有“翻转课堂”,用播放教学视频去替代老师的讲解,那教师的数量是不是会减少呢。这个假想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相反,对优质教师的需求量有可能会进一步增多。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学习数据的获取带来的变化,技术上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市场上教育的主体需求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从而使老师从课堂一对多的讲授模式转变成关注每一个人的学习过程,这并不会降低对老师数量的需求。虽然教师人数需求不会降低,但是教师工作有几个趋势变化。(1)老师主导学习过程模式,将逐渐转变成通过数据主导学习过程。过去老师也会使用到信息化资源,但是更多的是当老师产生需求,再去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源。以后,老师则会跟踪数据,利用数据去改进或实施教学计划。(2)资历和经验积累变成不那么重要,授课风格、互动效果等服务水平是未来学生评价教师更重要的标准。因为过去需要自身多年总结积累的教学信息,大数据已经给出更好的解释,“职称”将成为历史。(3)教师水平结构会发生大的变化,会出现年薪千万的明星教师。原来的一维的教学能力结构会变成三层金字塔结构,最顶端是明星教师和教学研究者,他们的教学和研究内容因为能够使用广泛,所以能获得更大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中坚力量是信息化一代的老师,他们往往根据数据去优化教学过程,同时能够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过程。而不会使用数据和信息化的老师,他们可能会成为最底层。也就是说,数据和信息化将会快速的、极大的拉开老师收入水平的差距,事实上这种情况正在中国发生。虽然中国的学生正在准备着这场学习的变革,不少的教师和行业机构也已经快步进入这个变革实验场,但是,这离真正重新定义学习的革命仍然还有一段的时间。学生们快准备好了,教育科技公司已经准备好了,我相信老师们也会很快准备好。

教师角色转变学位论文

浅谈新手型教师角色适应问题及对策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 新手型教师 角色适应 解决措施

论文摘要: 新手型教师的角色适应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期,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由学生转变为教师,初任教师要逐渐适应教师角色,实现角色的转换。但新手型教师在入职期,常因角色适应问题,影响甚至阻碍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本文从新手型教师的角色适应问题入手,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学校和教师两方面提出了问题解决措施。

关于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界定,有多种不同的区分标准。有的用学生成绩来确定,有的由学校领导来选定,有时考虑教师的年龄、学历、教龄和学生家长的评价,以此来区别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1]本文所指新手型教师是刚走上工作岗位、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的新老师。

新手型教师的入职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李科军说:“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新手型教师的入职期是一个关键期,它关系到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从教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积累,学生观、教学观乃至教育观的浸润等。”[2]在入职期讨论的诸多问题中,角色问题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教师的培养,还是资格认证,都不能回避“教师是谁”这样一个元问题,教师角色的研究是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领域。新手型教师在教师的岗位上,在教师角色学习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形成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实践这个角色,这就是新手型教师角色适应。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从学生变成教师,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传授者,角色发生重大改变,他们要转变自己的角色,适应自己的角色。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岗位上,新手型教师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角色适应方面的问题。

一、新手型教师存在的角色适应问题

1.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在复杂的环境中扮演多种角色,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扮演“教员”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任,同时还是管理者、引导者、父母的代言人和知心朋友。教师必须在角色发生冲突时作出抉择,以保证教育工作顺利、有效开展。面对种种角色冲突,新教师往往因为经验和能力不足,不敢妄作决定,但他们又不得不作选择,这使得他们不知何去何从。角色冲突成为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2.角色混淆。

个人无法获得明确清晰的角色期望,或因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角色知觉而产生的混乱,即角色混淆。有的新教师在课外与学生关系如朋友,却不自觉地把这种“朋友关系”带进课堂,使课堂教学效率降低,甚至无法维持课堂的基本秩序;有的新教师完全以学生的身份与老教师相处,在听老教师示范课的时候,迷失听课的目的,甚至把学生的学习任务当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有的新教师忽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用不恰当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对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

3.角色失败。

角色失败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刚上岗的新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良的方法或手段,造成学生呆板、枯燥、机械地学习,抑制甚至窒息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创造性,而最终未达到传递知识的目的。这样的教师虽然还在教师的岗位上,但他所扮演的角色是失败的。

二、新手型教师角色适应问题的原因

学校和教师对新手型教师顺利适应教师角色应提高重视,且通过相互配合来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1.教师工作的复杂性。

教师工作的特征体现在教师工作的情景特征(在场性)、对象特征(不确定性)、目的特征(价值性),工作的复杂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复杂性。[3]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使教师同时扮演着多种角色:与学生交往的角色、与同事交往的角色和与家长交往的角色。与学生交往,教师扮演着教育教学组织者、学生学习指导者、思想品德教育者、课程评价者、课堂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楷模等角色;与同事交往,教师扮演着同行、同伴、朋友、领导(或下属)等角色;与学生家长交往,教师扮演着学生教育合作者的角色。教师工作的这种复杂性,要求新手型教师不仅要扮演某种角色,而且要扮演多重角色,更要娴熟地在不同角色之间转化。刚上任的新教师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复杂的.角色集,严重者有离开教师岗位的冲动。

2.时代转变要求新的教师角色观念。

我国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还是在课程实施方面,新课程改革都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了新的认识,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角色的转换。(4)但由于受长期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教师的职业角色并无明确的定位,尤其是新手型教师。新时期要求教师不仅仅担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还应该担任管理者,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激发者等众多的

角色。新教师虽然学习能力强,接受新观点快,但由于教学经验和能力的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师角色的时代转变,还是按原来的传统观念担任教师工作,就容易产生教师角色不适应问题。

3.角色认识偏差。

“每个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总是处于一定的角色地位,周围的人也总要按照他所担当角色的一般模式,对他的态度、行为提出种种合乎其身份的要求并寄予希望,即所谓‘角色期望’”(教师专业素养要求即是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5]教师角色期望是指人们对以教师为业的群体或个体所应具有或表现的行为特征的一种设想或预期。新教师之前带着自己的主观想法进入教师的行业,对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所处群体的实际工作和自身的实践资源状况等因素都不熟悉,难免有主观臆测的认识。在对所扮演的角色的期望和社会对其角色的期望发生冲突时,教师往往不适应其角色。

三、新手型教师角色适应问题解决措施

1.学校要做好新手型教师的导入和培训工作。

大部分的新手型教师都希望能在学校得到指导和帮助。在新手型教师正式上岗前,学校可以对新手型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经过岗前培训,帮助新手型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具备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新手型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此外,学校要利用好已有的专家型教师资源,对新老师进行在职培训。专家型教师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对问题所在能够精确诊断,对症下药,帮助新手型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将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策略教给新手型教师,可提高新手型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

2.充分的教育准备活动。

新手型教师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应该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把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流程设计好,把教育对象了解清楚,还要对在教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可能会用到的各种方法都在大脑中推演一遍。这样,不仅能基本上保证教育过程顺利展开,而且可以使教师角色意识深刻渗透到脑中。

3.进行教学反思,做反思型教师。

新手型教师要想把课讲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得到学生家长、学校和同行的肯定,就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凭其有实际教学经验的优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6]尽管新手型教师在从教之前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但许多需要了解的东西,还需在新的职业活动情境中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学到。所以,还要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地进行反思,只有不断地反思,才会促使自己更快地进步。

4.制定专业成长计划。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是新教师成为一个成熟教师的预想,它包括新手型教师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对教育能力和智慧的把握,以及履行教师角色的行动设想。吴秋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来使教师熟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个符合专业标准的教育工作者。”[7]所以,新手型教师把专业成长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就是新手型教师以成熟教师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新手型教师主动强化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由此看来,制定专业成长计划是新手型教师自我促进角色适应的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

总之,新手型教师走上工作岗位顺利成为一名专业型教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自身要对教师角色正确认识外,学校与培训部门也要帮助新手型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促进新手型教师适应角色,促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广文,都荣胜.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启示[j].教师教育,2003,(1):26.

[2]李科军.新手型教师入职期专业化成长的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02.

[3]陈向明.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1):41-43.

[4]孟宪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转换及实现[j].教育探索,2004,(1):90-91.

[5]胡志坚.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6):38.

[6]田蕾.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99.

[7]吴秋芬.教师专业性向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8,(5):70.

新课改理念下实现教师的角色转变的教育理论论文

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实现新转变,由重知识传播向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向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要多下功夫。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方向

1、由管理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我们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顾问、引路人,给学生创造性思考的机会,为引导学生的独立探究提供线索,让学生愉快自然地学习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得以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生由他律变自律,使他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补充,并制定奖励措施,组织课堂学习,讨论,做好学生记录。

2、由原来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参与者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师生互动进行探究性教学,打破‘教师中心论’,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提出问题,做好汇报和总结,针对数学教学,我们不应局限于教材应广泛利用各种资源,引导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兴趣。

3、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们不应守着‘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由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变为开发者和研究者

新一轮课改强调,在课程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通过教师这一重要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课资源的优化发展。教师不再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随着基础教育课改的深入开展,“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想正在逐步得以实现。课程与教师的关系日益发生根本变革,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为什么教的问题”,课堂不再是和教师相对的一个概念,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研究工作将使教师对课程理解不断得到加深,并且使课程的核心渐渐呈现在教师的视野中。

5、由原来的执行教学者变为课堂教学的决策者。

从课改要求看,课堂教学将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教师面对的是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不同素质,不同能力的学生。以前也是。

但我们采用的一样讲、一样教、一样管理、一样要求、一样评价方式、一样态度,我们在今后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教学,给我们的教学增加灵活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因人而移,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提高,我们要用爱去教他,用心来引导他、理解他,学会宽容、学会分享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适时对他们以鼓励,因为鼓励就是动力。

二、数学教师实现角色转变的要求

1、不断提高施教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一些用处不大的内容。与此同时,增加了一些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有着广泛应用的,而且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先要了解删去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学时要把握每一处出现时的力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作一次性处理。提前对新内容进行分析,应分析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样教学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范围、难度失控。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不可因应试是否需要作弃取。对删去的内容也要分析,有些知识点是内容删去了,但其思想可能还会有所体现。

2、现代教学手段的掌握者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已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能设计出好的教学脚本,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用好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曲线周期的变化规律、探求点的轨迹等。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3、善于做好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看教师,最主要是看教师素质,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教师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还要注意了解和分析自己在同行中的同一领域处于什么水平,有哪些不足。通过观摩课向别人学习,对比反思,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案例等,充分提高自己。总之,反思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总之,面对新课程,教师要适应形势的发展,转变自己的角色,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将是一场持久的攻坚。

论文幼儿视角下的教师角色研究

当代幼儿教师的角色观

论文摘要 :《幼儿园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倡导“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关系。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以教育者、幼儿的游戏伙伴和知心朋友、幼儿生活中的母亲等多重角色投入幼教工作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教师角色问题的实质就是幼儿教师在幼儿生活学习中做么么样的人的问题。幼儿教师的角色观与幼儿相辅相成,与教育观也有千丝方缕的联系。如当幼儿教师把自己当做前辈时。幼儿就是晚辈,教育过程就是前辈对晚辈的引导、扶持过程:当幼儿教师把自己当做幼儿的知心朋友时。幼儿就是与教师平等的一员,教育过程就会更重视师生的平等交流;当幼儿教师只把自己当作“高级保姆”时。幼儿就会沦为被保护的弱者。教育工作就会以保育为主,教育为辅。因此。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观是一个当代幼教工作者做好工作的关键前提。 1教育者的角色 幼儿教育机构的中心任务就是教育、教导儿童。因此,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还是教育孩子。幼儿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所以要用教育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1为幼儿的学习活动提供物质和上的支持 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创造丰富的物质,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提和基础。在幼儿缺乏或需要某些学习资源时及时地提供给他们。如制作各种吸引幼儿的教玩具、布置好室内外环境等。心理上的支持首先是指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还有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敏锐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倾听与接纳等等。教师对幼儿创设了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幼儿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实践和探究。 1.2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瑞士心家皮亚杰在述儿童的发展时认为,由于成人与儿童的地位不平等。成人通过对儿童施加压力。就造成了儿童对成人的单方面的尊重以及道德的他律性。他认为,要促进儿童自主道德的发展,就必须有儿童之间的平行交往,以及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平等地位和合作。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即教师要与儿童合作,做儿童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纲要》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有利于淡化甚至消除传统的“教师在上、幼儿在下”的师幼关系,变“填鸭式”的活动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直接或间接地抛给幼儿一些问题,与幼儿一起深入探讨。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的“抛接”要比教师居高I临下的“抛给”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应放下架子主动与幼儿合作,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1.3为幼儿学习活动提供具体的指导 幼儿教师必须依照明确的教育目的,对幼儿施加具体、有效的学习指导,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全地发展。幼儿教师应做幼儿学习的引路人和身心发展的指引者。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就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指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就是依据孩子的成熟程度为孩子提供活动的环境及进行作业的教具。教师只能通过“工作”来培养和维持纪律,不能能直接采取奖惩手段或向孩子们直接灌输。因此,蒙台梭利主张将“教师”的名称改为“指导者”。 幼儿教师的指导体现在方方面面:他可能提供新的玩教具,引导孩子关照新的对象,发现新的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新的兴趣和探索的目标与动力。他可能用语言、动作、姿势、作品、玩具、环境等多种方式引导孩子的学习。总之,教师要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 1.4对幼儿做好观察和记录 幼儿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正处于迅速成长的年龄阶段,变化很快。因此,幼儿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细心观察,通过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和不良倾向,给孩子及时的引导教育。在引导幼儿话动的过程中,要善于及时记录幼儿的表现和保留幼儿的作品,为儿童建立成长。这些观察和记录不仅是幼儿教师生成课程的依据,也是幼儿教师制定教育计划、与幼儿家长和社区交流的重要内容。无论是观察还是记录,都要以“幼儿”为中心。围绕“幼儿”而展开。 1.5做好幼儿的榜样和示范 幼儿园教师应衣着整洁、美观大方、不浓妆艳抹、行为举止文雅有修养、待人说话和气有礼貌、有良好的生活作风和习惯,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查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的几十双眼睛盯着他。”由此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幼儿关注,同时也让幼儿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更加喜欢并尊重老师。 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进行很多必要的示范,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掌握并不断提高普通话、绘画、钢琴、跳舞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才能更标准的为幼儿做好示范。 2幼儿生活中“母亲”的角色 母亲。在孩子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孩子热爱母亲、依恋母亲,年龄越小,对母亲的依恋性越强。当他们从母亲温暖的怀抱中走进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群体时。面对着不认识的人,他们感到孤独与害怕,他们迫切需要老师像妈妈一样爱护他们。因此,老师要热情接待、关心照顾每一位幼儿;问候他们的温饱、冷暖;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及身体状况;及时与幼儿交谈;一日活动中做到对幼儿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用女性的细心、耐心和爱心给予孩子母亲般的关怀和照顾。让幼儿感到幼儿园集体的温暖和母爱的存在。这样,幼儿就会把对家长的依赖逐渐转移到教师身上。对家长的亲情也逐渐迁移、扩展到教师。也逐渐消除了离家后的焦虑与不安,产生“托儿所、幼儿园是我家”的感觉,从而更安心、愉快地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 3幼儿知心朋友的角色 苏联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好教师必须热爱孩子,并能从与孩子的交往中寻找乐趣,他应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感受他们的欢乐和痛苦,了解他们的内心,并不忘记自己过去也曾是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体会他们的兴趣、欢乐和忧虑,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番话。对幼儿教师也非常合适。 幼儿尽管是幼稚的个体,但也有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有许多悄悄话和小秘密。他们的性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产生了交友的愿望,形成了最基本的交友能力。这时,教师可以和幼儿交朋友,以心换心,与幼儿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幼儿教师要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关心和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让幼儿走进老师的生活里与老师同喜同忧,学会观察和理解自己的老师。 4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 曾要求教师是“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的人。满足于现有知识,缺乏求知精神、创新精神的教师,是无法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的。教师的知识是通过不断地学习获得的,要教好知识,就得不断地学习,只有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真正出色的幼儿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工作。精通幼儿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其次是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幼教发展新动态,将幼儿教育新思想、课程新理念、新方法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作为实践者的教师,没有其他角色比其更有资格对教育过程进行研究。与终身学习理念相同的是。幼儿教师要摆脱“教书匠”似的工具性自我形象,从单纯的实践者向行动的研究者转变,在工作中进行自我观察、记录、反思,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对幼儿的研究、对课程、教学和游戏的研究。对幼儿家长和社区的研究,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永无止境,不断地将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幼儿教师还应参与教科研活动,成为教科研活动中的一员。只是区别于专业研究人员不同的是:幼儿教师更重视教研而不是科研:更侧重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服务于实践。幼儿教师的行动研究和理论建构活动是其专业成长的必可少和比较现实的途径。也才能保证幼儿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幼儿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变化的,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将这些多重的角色融为一体。才能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承担多种职责,对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身体和的良好发展发生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立编,幼儿团课程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8 [2]蔡迎旗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余文森,连榕等编著,教师专业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4]陈阳眉,刘嵌主编,学前教育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66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1、教师应该是幼儿成长的观察者。

对幼儿教师而言,“倾听”和“观察”幼儿学习,可以及时捕捉孩子们的兴趣热点。在观察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和细腻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让孩子知道教师确实是自己的忠实听众,有利于幼儿的成长。

与此同时,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幼儿教师的观察不仅仅是注意幼儿外表的成长和活动,还要在观察过程中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孩子主体地位的关系,向孩子们传达教师对他们的关注、重视、尊重和欣赏。

因此,教师要积极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随时捕捉孩子们一瞬即逝的言行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力度,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分析孩子们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需要,从而掌握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并针对此兴趣进行教学活动。

2、幼儿教师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

师德为先,做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启蒙者和促进者。教师角色在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的观察者,更应成为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应定位在幼儿教师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上。

教师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尽可能地开发孩子的潜能促进孩子的发展,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促进每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是幼儿园整合教育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随时都会产生许多疑问,但由于年龄的特点、经验和知识的不足,他们往往不会很准确地解释事物特点,甚至无法明白,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介入和引导,将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作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使探究深入下去,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

3、幼儿教师应是幼儿创新的合作者。

以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幼儿是以自主探索,发现学习为主的,幼儿获得的是直接经验,相对来说比较不系统、不完整,是零碎、片面的。

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活动意向,了解孩子有哪些需要,以平等的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在适当的时候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材料,不时地鼓励、表扬幼儿新的想法,并帮助幼儿整理自己的经验,使新知识与幼儿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不断产生冲撞,产生新的认知结构,获得新意义。

幼儿教师在帮助幼儿创新的过程中,能极大地增进师幼间的感情,帮助幼儿获得创新的成功感。如在追寻“五彩的秋天”整合教学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把捡来的秋叶做成标本画,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形成了墙饰“美丽的秋天”。

当孩子们贴完自己的作品时,兴奋地欢呼雀跃:“哇!秋天真美呀!”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之后,他们不但积极观察秋天的季节变化,同时对秋天的美丽有了深深的体验。

4、幼儿教师是幼儿家长的代理人。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幼儿教师还应该是幼儿家长的代理人。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时会对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产生自然的排斥和抵触,幼儿教师是沟通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所以说幼儿教师在定位时要把握好作为幼儿家长的代理人的角色。

由于幼儿园集体教育会对儿童提出一定的要求,幼儿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幼儿教师的教育,这时最需要教师充当儿童父母的角色。为此,幼儿教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传达正确的教育理念以谋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及时将家长乃至社区对幼儿园的相关要求反馈给幼儿园管理者,以便幼儿园及时作出调整。另外,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还要注意给孩子多一些关心与爱护,使幼儿逐步接纳教师和幼儿园。

总之,新课程在改变幼儿学习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教师的角色。要做好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必须把握好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的观察者、幼儿教师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幼儿教师是幼儿创新的合作者、幼儿教师是幼儿家长的代理人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不断探索新时期幼儿教师职业的多元化角色定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处理好与幼儿园、幼儿、家长三方面的关系,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努力构建对儿童发展有利的课堂教学环境与氛围,进而为实现幼儿教育的成功奠定基础。

扩展资料:

幼儿教师工作内容:

1、教师对本班幼儿的安全负责,严格执行安全制度,防止事故的发生。

2、依据幼儿园教育工作计划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教育工作目标、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教育笔记。

3、观察分析幼儿发展情况,认真填写观察记录。

4、指导和配合保育员管理好幼儿的生活和做好幼儿卫生保健工作。

5、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发挥环境教育作用。

6、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积极进行教改实验的立项与研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幼儿教师

教育学教师角色定位研究论文

摘要:教师主导能消解吗?这是在推进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一个根本性教育问题。所谓教师主导就是教师对学生在主要方面起引导作用的一种教育影响力,集中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领导与指导作用。它是学校办学育人的关键因素,是教学存在的基本特征,也是教师特定的角色规定,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的对立统一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师主导,首先受制于教师的人格、观念、知识、能力与性格等内在因素,同时也受制于社会地位、学校办学思想和工作压力等外在条件。教师主导与构建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密不可分。只要有教育、学校教育存在,教师主导就不可能消解。 关键词:教师;学生;教学;主导;主体;师生关系 目前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十分活跃。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怎样定位,究竟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不少论者力主教师要从“主导者”角色转变成多样化的角色,才能走进新课堂,并认为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对当前这种极为盛行的“教师角色转化论”,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深入讨论,以求正本清源。否则,必将影响新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最终影响到旨在建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新一轮课改能否成功。 一、教师主导正在被“消解”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应当起主导作用,虽然存有争议,但已是我国教育界多数人在理论上和实际教学工作中形成的共识。现在,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主导论”面临着质疑与挑战,被许多“新”的名词、话语、提法“消解”。在要求“转变教师角色”的阵阵热潮中,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作用越来越多,涌现出不少看似有理实为前后包容、含混不清的提法。然而,时下不少论者却提出了种种“消解”和否定教师主导的“依据”,其主要观点是:(1)把“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对立起来,认为教师主导必然导致教师专制,压制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乃至某地“课改经验总结”提出要“让学生主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就得“让教师从主角、主讲的舞台上退下来”;(2)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学习共同体关系”,不存在“谁主导谁”的问题.再提教师主导就会造成师生不平等;(3)当代学生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了教师,教师已失去了昔日“权威”,不可能再起什么主导作用;(4)也有论者提出,“教师主导”不能“一概而论”,教师只是在学科讲授中起主导作用。 尽管国家关于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都一直强调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改专家也指出教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1],但是有关课改文件和论著对“教师主导”却加以回避。总之,它正面临着被淡化、否定,走向“消解”的境遇。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教师主导的涵义、依据、条件及师生关系再作进一步讨论,以求正于业界同行。 二、教师主导的涵义 作为讨论的前提,首先需要界定“教师主导”一词。 “教师主导”一词是解放初期我国教育界在学习前苏联教育理论时借用过来的。并逐渐成为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定性的一个比较稳定的概念。但我国教育学者对于“教师主导”的理解历来有所不同:(1)如同凯洛夫的《教育学》论述,认为教师只是对学科课的“讲授起主导作用”[2](2)“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3](3)教师主导作用即“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领导组织作用”,[4]“从工作角度来看,教师被称为领导者(组织者),而从作用的角度看来,则经常称教师起主导作用”;[5] (4)“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质是一种辅佐作用”;[6] (5)“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联系起来的中介力量,主导作用主要是指这种中介作用”。[7] 理解教师主导,首先得明确什么是“主导”。《现代汉语词典》对“主导”释义为“主要的并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作用”。《新华词典》解释是“居于主要地位的并引导事物向一定方向发展”的事物或作用。据此,可以把主导作用表述为:在活动过程中居于主要地位者在主要方面起的一种引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即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主要方面对学生起引导作用的一种教育影响力。我们认为,上述第(2)、(3)种观点基本上表达了教师主导作用的性质和范围。第一,教师主导作用不是对学生的主宰作用,而是在主要方面对学生的引导、指导作用;第二,教师主导不只限于在学科课程的“讲授起主导作用”,而是“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领导组织作用”;第三,教师主导是对学生的一种主要教育影响力,而不仅仅是“辅佐”或“中介”作用。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引导学生成长的作用 学校教育首先必须坚持“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8]坚持这一正确的教育方向,最终还是要依靠直接与学生交往的教师来落实。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引导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当前,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作用。(二)领导教育教学过程的作用 教师在社会上不是领导,在学校也不一定是领导,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确是实实在在的领导,而且基本上是以个体劳动方式为主的领导。教师的领导作用体现在对教学过程和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管理和调控等多方面。当然,教是为了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但课堂教学具体怎么进行,最终还是由教师个人来决策。事实上,教师不仅决定实际的教学方向、课程内容,而且决定着实际的教学进程。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的加工和构建、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抉择、教学进程的设计和改变等都是由教师决定的。推进新课程和教学改革不是也不可能取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这种领导作用,而是必须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才能通过教学得以顺利而有效地实施。(三)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教师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9]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指导存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是教师主导的实质性内容和中心环节。指导是更为具体的引导,教师对学生引导得好不好主要看对学生指导得怎样。教师指导学生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即按照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学生在学习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内容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从而学会做人。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基础,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教学,指导学生改进学习过程和方法,“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指导学生的终极目标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即由指导转为“非指导”,由教育达到自我教育的境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应“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指导的要求、内容、方法、程度应有所不同,对不同个性的学生的指导应有所差异。 “教师中心论”实质是教师专制主义.它“把教师放在教育宇宙的中心”,成为学生必须被动接受、绝对服从的“权威”。无视和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必须予以批判和纠正。但我们不能因此把“教师专制”与“教师主导”混同起来,不能因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淡化、消解、否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的这种引导、领导和指导作用。 三、教师主导的依据 教师主导是学校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教学活动中的必然现象,而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赋予和否定、消解的。教师主导有充分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一)教师主导是办学育人的关键 教师是育人的主体,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一位教育家说过,学校的重要性到处都等于教师的重要性。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离开了教师,谁来发挥这种主导作用?众所周知,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区别于其他机构的根本标志,没有教学的“学校”不是学校,而教学活动必须在教师领导、组织下才能进行。所以,否定教师主导,实质上是否定了教学,否定了学校。 (二)教师主导是教学存在的基本特征 这个命题不得不从什么是教学这一基本概念说起。教学有广义、狭义之分。没有确定的教师和学生的“相师共学”是广义的教学,狭义教学是特指学校进行的教学活动。本文讨论的教学自然限于狭义的教学范围。 什么是教学,陶行知先生说得很明了:教学就是“先生教学生学”。简单地讲,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特定双边活动过程,两者都以对方存在为前提,缺少或忽视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教学。教是为学而教,学是从师而学,两者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10]而不是各行其事的“教的活动”或“学的活动”,是教师领导、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所以,教师主导是教学区别于自学和一般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舍此就不成其为教学。某大报上一则教改研讨会报道称:长期以来,“教”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学改革以“教改”为主,现在,必须把“学改”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1]照此提法,不仅是要否定“教”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而且连“教”与“学”不可分离的“教学存在”也被肢解了,还谈什么教学改革! (三)教师主导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定位的必然要求 教师和学生同为教育教学活动中彼此依存、互不可缺的主体,但两者的角色定位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两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对象和目的、职责和任务、地位与作用都有明显区 别的。教师主导是其角色定位的必然要求。 第一,对象和目的不同。教师以一定的学生群体为教育对象。教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代表着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期望和要求,通过领导、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引导他们成长。目的是要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得到发展,成人成才;学生以课程和教师“施教”作为个体认识的主要对象,目的是通过在校学习,接受教育,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知识,获得自身发展,成为社会所期待、需要的社会成员和人才。可见,教师在教学中的工作对象和目的决定了必须发挥对学生的主导作用。 第二,职责与任务不同。我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其任务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健康而自由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很难想象,教师只是作为“游戏伙伴”的参与者,通过发挥“中介”作用、“咨询”作用或“辅佐”作用就可以完成上述神圣的职责与使命。 学生是在学校和教师领导下进行学习、获得发展的受教育者,学生的根本任务就是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就是学生应尽的职责。学生要更好地获得知识,养成思想品德,习得 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将外在的教育影响内化为自身的素质,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所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履行教师职责的应有之义。 第三,地位和作用不同。在主体间活动过程中,只有居于主导者地位(矛盾主要方面)的主体才可能起到主导作用。“教”与“学”的矛盾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矛盾。教师的角色使命和职责决定了其必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居于教育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因而才必须和可能发挥主导作用。学生的角色任务决定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居于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地位,学生作为主体虽然可以影响乃至改变教师的“教”,但不可能主导教学的进行。 综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是教师角色职能的根本标志,是教师角色定位的必然要求,而不是一种简单的人为的制度性规定。只要有教学活动存在,只要有“教”与“学”的关系存在,就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存在。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不是要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主导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最根本的角色定位就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教育工作者,就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至于现在不少论者提出教师要成为“组织者”、“互动者”、“学习者”、“研究者”、“关心者”、“促进者”等等都是教师作为教育者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的应有体现,或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某一方面的要求,而不能取代教师的根本角色定位。 (四)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相统一的交往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推进教学过程必须充分发挥两个主体而不是一个主体的作用,即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作用统一起来,两者互不可缺。教师主导是针对学生而言的,“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失去了它的主要内涵,失去了它的对象和归宿”。[12]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教师主导作用只能体现和落实在学生身上,发挥得好与否的唯一标志就是看是否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起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同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指导。这是由于:第一,学生本身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主体;第二,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性不是自然形成的,离不开环境和教育特别是天天与之交往的学校教师的主导性影响;第三,人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的表现内容和方式有好有坏。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学生分辨是非和自控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尤其是面临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不良文化的诱惑,更需要教师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给予引导和帮助。因此,教学过程必须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两者有机结合、互相统一,才能和谐、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 “教”与“学”的结合、统一,只有通过师生交往互动(也包括学生互动)才能实现。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没有交往互动,教学就不能进行,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无从体现和发挥。但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互动与一般人际交往互动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在特定的学校教育环境中(课堂教学及其他教育活动)进行的。这种“互动”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注入式”的动,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完全由学生自行其事的动,更不是“你教你的,我学我的”互不相关的动,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体间的双向互动。 现在之所以出现“消解”教师主导的思潮,实际上是把”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割裂开来,视为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关系,因而竭力主张要彻底转变教师的角色、地位,要使教师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一般的参与者、互动者,成为学生的参谋或顾问。历史的经验值得永远记取。我们不能因为批判教师专制主义,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又走向“儿童中心主义”,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蹈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曾对美国基础教育质量造成的严重下滑的覆辙。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的对立统一是教学运动的辩证法,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客观规律。课程和教学改革只有遵循这一客观规律,才可能逐步达到成功的彼岸。 四、教师主导的条件 无论是否赞成“教师主导”的观点和提法,实际上一线广大教师都在自己岗位上起着正确或不正确、合理或不合理、商低或低效的主导作用。我们认为,实施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对教师来说不是首先要求他们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谁也记不清楚的这样那样的“者”,而是应当帮助教师加深对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理解,提高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能力和水平,正确、合理、有效地发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才能保证课程和教学改革按理想目标顺利推进。 教师能不能发挥、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是要受自身素质和相应的外在条件制约的。在当前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大好背景下,深入研究影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内在和外在条件,也许比似是而非地要求转变“教师角色”对教育实践更为直接有益。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制约 正确、合理、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对教师是一种很高的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素质。才有条件、有资格去发挥主导作用。素质教育文件对全面提高教师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已提出明确要求,当前尤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引领教师提升自已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1.师德与人格。教师的品德和人格本身就是对学生影响最深刻、持久的一种教育资源。在当今普遍存在急功近利、浮躁不实的社会心态和教育环境中.教师应把加强师德修养、净化自己的人格放在首位,以自己崇高的精神力量去感召学生、激励学生,才可能正确引导学生成长、进步和发展o 2.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一种通过理性思考自觉树立的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正确教育行为的先导与支撑。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应当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的各种教育思想,切实转变过时的、陈腐的教育观念,树立与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人才观、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教师才可能与时俱进.正确发挥主导作用,主动投身于课程教学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去。 3.知识与学习。教师只有“学高为师”才有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总体上讲,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是能够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师至少在任教学科专业知识领域还是知之在先、知之较多、知之较深的,教师的知识基础、文化底蕴、思维能力和阅历应当说还是高于学生的,否则,就失去了任教的起码资格,何以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必须看到,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的知识积累和专业化水平受到了严竣的挑战。知识陈旧的周期缩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和途径增多,自主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增强,教师在某些方面“后学”甚至不如学生的情况已屡见不鲜。教师必须增强紧迫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还应当善于向学生学习,“先当学生,再当先生”。只有这样,才可能主动迎接挑战.以自己的发展去促进学生的发展。4.研究与反思。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外。还必须习得研究和反思的能力。当前在推进新课程和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遇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迫切需要教师应结合实践,选定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回顾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因时而进.保持教学主动,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另外,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如性格开朗、气质儒雅、兴趣广泛)和教学风格、教学艺术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需要有意识地提升与完善。 (二)外在条件的制约 一个教师即使自身素质很好,如缺少必要的外在条件的支持与保障,也难以正确而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当前,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外在条件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应当引起高度关注。1.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现在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倡导与落实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法规,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生活和工作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我国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地区还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现象,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的基本生活、工作条件还相当困难,有的教师还在危房中教学、居住。如果不能及时解除他们的生活之忧、安危之虑,又何言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导作用?2.办学思想和政策导向。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及其行为直接受制于教育行政和学校的办学思想、政策导向和办学风气。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一方面在号召教师参与课改,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又连年下达升学指标,仍然是以升学率和分数作为评价教育政绩优劣、办学水平高低、教师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并据此制订出过硬的奖惩政策向教师“捆绑加压”。诱之以利推动教师拼命去搞“应试教育”。教师即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理念,但在这样的办学思想和政策环境驱使下,怎么可能正确发挥主导作用去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看来,教师要能正确主导学生,首先还要以上级和学校正确主导教师为前提。3.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现在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感到工作负担很重,心理压力很大。教育行政和学校领导应当高度关注教师的“生活世界”,为他们松绑、减压。教师整天处于紧张疲惫和心理重压的状态,怎么可能去潜心研究、反思和改进教学?怎么可能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发挥“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导作用? 由此可见,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性、关键性作用,一方面要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一方面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确定教师的合理编制和负担,对教师实行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政策导向。 五、教师主导与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人际交往关系,具有角色身份的确定性、地位与任务的非对称性、双方互存的依赖性、交往过程的非功利性及师生情谊的久远性等基本特征。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不仅影响到教学过程能否顺利推进,而且从根本上关系到育人目标的达成。 新课程改革需要构建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无疑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但笔者认为。仅此一点还不足以构建完整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应当包括三句话: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1.民主平等。民主平等是“师生之间革命的同志式关系”的必然要求和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是指教师和学生都是人,都是主体,在人格、知识、真理和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师生平等不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角色地位的平等,“交往教学论”认为,“任何交往伙伴不是平等的,就是有地位差别的”。[13]因此.我们不能要求作为主导者的教师与作为求学者的学生在角色、地位上平等,在工作任务上对等。但必须指出:教师和学生虽有角色和任务之分、权利与义务的不同,但作为主体的人绝无高低贵贱之别。如果作为主体的人不能平等对待,相互尊重,就谈不上沟通、理解、信任,师生就不能正常交往。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居于主导者地位的教师。一个单位的领导如缺乏民主意识,群众就很难得到民主平等的权利,教师如缺乏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也很容易把角色职责赋予的主导作用异化为压制学生主体性的“主宰’’作用。教师主导在于引导、指导,而不是强制学生.使之绝对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扬教学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可能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2.尊师爱生。尊师爱生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应有体现,是联结教学双方、推进相互交往的情感纽带。尊师爱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学校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 内容和基本标志。离开了“尊师爱生”.就不可能建立和谐共进的师生关系,不可能实现育人的本体价值。 有文章力主将“爱生”改为“尊生”.认为爱生“隐含的社会学意味是社会等级、社会距离,是强者对弱者之爱、高位对低位之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爱。[14]其核心是认为“爱生”有悖于“师生平等”,有碍师生“共生共存”。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很有商榷的必要。首先。这是对“平等”的误解或者说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解释。师生平等是讲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的人在人格尊严、主体的独立性和人权上的平等,而不是取消教师和学生在角色地位、职责任务等方面的区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之爱,一般来讲也是长者对年轻一代之爱。不能视为“社会等级距离”的“强者对弱者”、“高位对低位”之爱。父母和子女在人格上同样是平等的,父母也应当尊重子女。但我们总不能因为父母是长辈而把父母爱子女的天性说成是“居高临下”而予以批判。其次。爱就包含尊重。教师不尊重学生就不可能对学生有真正的爱。师爱不是教师对学生的被动尽责,而是出自内心关爱学生的情感,是对学生的一种挂牵,一种关注,一种保护,一种期盼。真正爱学生的教师不可能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需要,也不可能不关注学生的特点和诉求,不可能不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第三,“尊师爱生”准确地表达了师生的角色定位及其相互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一种高尚的、无功利性的纯真感情。只有做到了尊师爱生,师生才可能“共生共存共命运”。第四,“尊师爱生”是中国约定俗成的—个美好的词语。如果硬要把“爱生”改为“尊生’’,不但是画蛇添足,而且有损“尊师爱生”特定的完整内涵。 3.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互动过程中,“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师生主体之间的交往互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学相长是师生在教学中的交往过程和结果。只有教学相长,师生才可能得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应当指出: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发展,不是你发展你、我发展我各不相干的自行发展,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双赢”式的发展。“教”是为了“学”,学生的发展是“教”追求的目的、效果和价值的集中体

虽然做一名职业教师已十余年了,可每每读到“教师”这一词语,都不免会惊醒端坐,如芒刺在背,不敢有些许的懈怠。十余年了,而我却愈发地感到了这一词语的深重,乃至感觉到神圣! 不断地扪心自问,教师是什么?有人形象地说:教师是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业务上的导师,生活上的长者。”我们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而且是培养一代新人,所以教师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机器”,而是一艘载有精神食粮的“领航船”。但教师仅仅是一艘载有精神食粮的“领航船”吗?我个人认为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多方面的。 教师是教育成果的享受者与开拓者。传统上人们对教师的要求是春蚕、是蜡烛、是园丁,教师的生命价值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只有付出没有获取。但教师是人,而不是神,教师的知识和学生的知识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教师的知识应该是一条流动着的溪,是一口喷涌而出的甘泉。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增加内存,共享现代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成果,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和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学好心理学、教育学,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做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懂得营养卫生知识,以及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知识,在学生的生活中给予全面的关心和照顾,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教师是教育成果的享受者。 同时每个学校有各自的特点,在办学过程中会产生各自的问题,每个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施教过程会产生各不相同的问题,所以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主体。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珍贵的资料和经验,从资料中分析、在经验中反思------所以,教师可能成为教育理论的创造者和验证者。 教师是学生人生航船的导航者。现实社会良莠不齐,青年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若不正确引导,可能迷失方向。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教师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高度责任感目前独生子女多,父母、长辈溺爱多,造成多数孩子劳动观念差,怕脏、怕累,爱花零钱,比吃、比穿,生活自理能力差。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活动中帮助他们克服自身弱点,在家长配合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带领学生走上信息高速公路,去领略网络世界的“风景”,但若缺乏引导,可能带来灾难。但这需要多方面、长时期的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和严格管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是传播爱心的使者。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学生只有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才会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没有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朋友。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传授者,师生之间不平等,知识由教师单向传输给学生。在现代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中,师生是互动的,在学术上,老师的优势是有限的,甚至毫无优势,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协作者。若想教育好学生,教师应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应该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参加学生的活动和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心理特征,并做好家访工作。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以及家庭情况进行谈心和教育。充分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体。只有教师把学生当做知心朋友,教师才能自觉地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开放、自由和包容的创造性环境,才能使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是学生行为的楷模。教师担任教书育人的重任,只有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才能作为人师,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德育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教学水平和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在知识、语言上、行为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论在校内、在学生中还是在校外,都应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有损于人民教师形象的事情。

  • 索引序列
  • 教师角色毕业论文
  • 教师角色期望毕业论文
  • 教师角色转变学位论文
  • 论文幼儿视角下的教师角色研究
  • 教育学教师角色定位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