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智慧决定成败议论文

智慧决定成败议论文

发布时间:

智慧决定成败议论文

据说,有三个旅行者早晨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把雨伞,另一人拿了根拐杖,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究其原因,无非是:拿伞的依仗有伞,不在乎大雨;拿拐杖的依恃有拐杖,不在意路滑;而什么也没拿的,遇上大雨就躲着走,面临路滑就小心走.如此说来,前二者的失败倒是因为凭借了优势.是的,许多时候,优势并不能使人成功,反而会使人败倒.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由优势与成败的关系决定的.因为优势仅仅是成功的基础,并不等于成功.也就是说,优势与成功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还需付出艰辛的努力,才有可能扩大优势成果,将优势转化为成功.打个比方说,优势如同高楼大厦的基础,但它不等于高楼大厦.由基础变成高楼大厦,还必须在基础之上添砖加瓦,付出劳动,流出汗水.再者,优势仅仅是成功的条件,并不意味着成功.成功需要的条件有许许多多,优势只是其中的一种,顶多只能说是最重要的一种.因为处于劣势的人,只要不懈努力,善于转化,也同样可以获得成功.也就是说,不凭借优势也照样能获得成功.只是凭借优势去谋取成功,可能会更顺利一些,更容易一些.再就是优势仅仅能加速成功,并不能决定成功.虽说优势能对成功有着重要作用,但决定成功的因素是人.换句话说,成功取决于人如何使用优势.如果优势使用恰当,就会加速成功的进程,促进事物的成功,甚至创造出最大的成功.但如果优势使用不当,就会减缓成功的速度,与成功擦肩而过,弄不好还带来严重后果.所以,要想获得成功,最最关键的是要恰当使用优势.这无论是拥有优势者,还是处于劣势者,都是如此.因为即便是处于劣势者,要想成功,也必须将劣势转化为优势.而要想恰当使用优势,就必须永葆优势.因为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过去的优势在现在未必是优势,现在的优势在将来未必是优势.所以,不能躺在优势上睡大觉,停留在已有的优势上,必须去除优势中的杂质,将已有优势不断优化;同时,还必须努力在优势创新上下功夫,在优势开拓上做文章,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现有的优势.进而,使优势变得更纯更优,为成功奠定基础.其次,必须扩大优势.一方面,要扩大已有优势的范围,扩充已有优势的阵营,力图形成更大的阵营,产生更大的阵势.另一方面,要不断去除劣势之“劣”,加入优势之“优”,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充实已有的优势.从而,真正扩大优势,为成功创造条件.末次,必须善用优势.永葆优势也好,扩大优势也罢,其目的都是为了善用优势.只有善用优势,才能走向成功.而要想善用优势,一要灵活.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事态的发展而发展;如此,才有成功的希望.二要巧用.猛打猛冲并非一无是处,一无可取;但要想获得更大成功,就必须讲究巧劲,以巧劲取得成功,必须运用智慧,以智慧谋取胜利.三要用足.只有用足优势,才能获取最大胜利,谋取最大成功.反之,就可能造成优势的浪费,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虽说在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但绝不可因为在优势上跌倒过,就否认优势的作用;也不可因为未在劣势上跌倒,就夸大劣势的价值.请千万记住:在一般情况下,占有优势并能保持清醒头脑,比处于劣势更容易获得成功,更容易创造辉煌.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辨证地看待事物,恰当地使用优势,去谋取人生的成功,去创造事业的辉煌.

一、居里夫人“幸运”的失恋 :1883年,16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到某贵族之家当家庭教师,她计划挣一些钱出去上大学。两年后,这家的长子卡西米尔与玛丽亚相恋,玛丽亚刚过19岁,他们计划结婚。当然,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了。 可是,由于门第不同,他们的婚姻遭到卡西米尔父母的坚决反对,意志薄弱的卡西米尔屈从了父母。玛丽亚痛苦万分,竟准备“同尘世告别”,但她终于凭着顽强的意志克制住自己。于是,她把个人的不幸化为献身更大目标的动力,化为教育培养当地贫苦孩子的善心以及只身赴巴黎求学的勇气。人们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失恋。否则,她的历史将会重写,人类将失去一位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女科学家。分析:居里夫人的失恋是她人生的一次挫折,从挫折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她才有了后来的成功。话题:“挫折与成功”“意志的力量”“转折”二、贫穷造就了作家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分析:有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左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话题:“贫穷是一笔财富”“坚持不懈”“苦难出人才”三、艰难困苦铸人才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分析: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千辛万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定能书写辉煌的人生。话题:“成功与磨难”“挫折的力量”“苦难是一种财富”四、磨难是财富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 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分析:也许没有声音的世界更能静心思考,但“被褥的坟墓”绝难予人灵感,一颗坚强的心才是根本!话题:“磨难是财富”“生命的力量”五、面对失败和贫困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终于在1890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分析:艰难困难,玉汝于成!杰克·伦敦的经历只不过把人类几千年来的经验和真理再实践了一遍而已。话题:“挫折”“决心”“成才的途径”六、重振旗鼓创辉煌 :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超级巨星,他那誉满汽车行业的推销术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上百亿的美元。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嫉贤的老板开除了。老板把他赶到一个仓库中的小房间,还美其名曰是给艾柯卡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办公室。在奇耻大辱面前,艾柯卡没有消沉。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受担任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莱斯勒公司喜获新生。仅1984年一年,他就为公司赚取了24亿美元的利润,比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润之和还要多!顽强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辉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分析:顺境中获得成功,固然是锦上添花,而逆境中打翻身仗方显英雄本色!艾柯卡如果没有第二次的成功,至多不过一推销巨星而已,正是逆境中的崛起才造就了他的“英雄”之名。话题:“英雄”“金子总会闪光”“磨砺与成功”七、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八、海伦·凯勒—— 残疾人的骄傲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分析: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残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残疾人的骄傲。话题:“残而不废”“坚强成就人生”“生命的价值”九、博迪眨眼写作 :博迪是一名法国记者。他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四肢瘫痪,只有左眼可以活动。但他决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潜水衣与蝴蝶》写出来,于是他要求笔录员门迪宝协助他,每天花6小时笔录他的著述。而他们之间的沟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动来完成。每次,门迪宝按顺序读出法语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确,眨两次表示错误,然后拼成词语。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写作”终于在数月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本150页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们的欢迎。分析:“博迪眨眼写作”的事迹让我们想到史蒂芬·霍金,身体上的极度残缺却丝毫不能阻止他们在文学及科学研究上的昂首阔步。话题:“毅力”“完美与残缺”“奇迹的诞生”十、红顶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他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岩的飞黄腾达是熟谙、遵守、利用潜规则的结果。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岩走完了他人生轨迹的圆圈。分析: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往往善于利用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胡雪岩的一生验证了这一道理,同时也说明另外一个道理:“玩火者必自焚”。话题:“规则与人生”“规则的双刃性”十一、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十二、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十三、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话题:“责任”“爱国”十四、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话题:“忠贞”“持之以恒”十五、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十六、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十七、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十八、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十九、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94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二十、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二十一、梁实秋的演讲: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分析:幽默,流于俗套就成了无厘头;而恰到好处的幽默,则是智慧的闪光,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话题:“语言的妙用”“幽默人生”二十二、瞿秋白的风趣 :20世纪20年代初,郑振铎在上海结婚,新娘为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之女高君箴。婚礼采用当时最为时髦的“文明结婚”仪式。按仪礼规定,结婚人的双方家长,均须在结婚证书上加盖私章,以昭信守。婚礼前日,郑振铎才想起他母亲还没有印章,于是去信请瞿秋白代刻一方应急。当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并无信笺,只一张“秋白篆刻润格”,内言:“石章每字二元,一周取件。限日急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铜章另议。”郑振铎一见,以为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托辞,乃另请人急刻一方备用。次日上午,婚礼即将开始之际,有人送大红喜包一件,上书:“振铎先生君箴女士结婚志喜,贺仪五十元。瞿秋白。”喜包内并无现金或礼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一方是郑老夫人的;其余为新郎新娘各一方。郑老夫人是单章稍大,新郎新娘的两方合成一对,边款分刻“长乐”二字,祝贺新人长乐永康,白头偕老。郑振铎与高君箴皆为福建长乐县人,取意双关。三章均玲珑雅致,主人把玩欣赏之后,才悟出所书“贺仪五十元”之缘由。原来三章共刻12字,润格应为24元;急件加倍,则为48元;边款2元,故曰“贺仪五十元”。瞿秋白这一出人意料之趣举,给郑高二人之婚礼增添了特别的喜庆气氛,一时传为佳话。分析:大才华者,大幽默也;大幽默者,大才华也。如此才情逸致,当为一时佳话。话题:“才华与幽默”“风趣”二十三、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生果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分析:林语堂,一位大师级语言大师。性格幽默、风趣,听其谈话,如沐春风,获益多多。话题:“春风化雨”“为师之道”二十四、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学数学教师。当时,有个学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国杂志上悬赏解答的数学题目为难卢嘉锡,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说:“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来。”经过一天多的精密计算,卢嘉锡把题答了出来。他向那位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那个学生从心底佩服卢嘉锡的博学多才。卢嘉锡诚恳地对那位学生说:“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做‘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我现在虽然是你的先生,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解知道一切,否则你就是无知。话题:“知与不知”“谦虚”二十五、李立三做自我批评 :20世纪30年代,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时,推行“左”的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后来,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多次自我批评,还以自己为例教育别人。有一次在部队作报告,讲完那次路线错误后,他大声问听报告的人是不是都认识李立三,许多人说不认识,他指着自己说:“我就是李立三。希望你们从我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他的这种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使大家深受教育。分析: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自我批评,这是对别人的尊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负责。话题:“正确对待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名人的勇气”二十六、海子的寂寞 :或许诗歌真是从寂寞中酿出来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诗人都那么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与别人进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无聊赖之际随意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他对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长发凌乱,身材瘦小,落落寡欢,不修边幅,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就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讽地回答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馆,同时也走进了更深的寂寞。分析: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沟通源于寂寞,无法沟通,也就更加寂寞。话题:“寂寞与沟通”“交流与理解”“冷漠是毒药”二十七、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话题:“人无信不立”“诚信”“证明”二十八、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二十九、李嘉诚亲自去接老师 :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李嘉诚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了火车站。由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汕头大学的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这件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嘉诚先生对教育的诚心。他能舍命办教育,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分析:商人捐资办学,不能沽名钓誉。李嘉诚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言行一致。话题:“尊师重教”“表率”“做人与做事”三十、如此“廉洁” :据记载,窃国大盗袁世凯生活上奢侈腐化,但常常装出一副廉洁的样子。一次,他故意在吃饭时召见内阁成员,当大家来到他的住所时,只见他正端着一碗小米粥,就着一条红烧鲫鱼吃得津津有味,时而从一个佐料瓶往碗里倒些什么。内阁成员见了,都赞道:“总统生活这么俭朴,我辈值得仿效。”事后,卫士告诉大家,那是仿效不了的。总统吃的是西北上等小米,且都是一粒粒精心挑选出来的;那鲫鱼是有名的洪河鲫,为了保鲜,是专门放在猪油里从千里之外的河南运到京城的;就是那佐料,也是东北的千年老山参和鹿茸做成的。此言一出,众人哑然。分析:欺世盗名者,往往是言行不一的小人。虚假面具总会被揭开的,其丑恶嘴脸,终究会大白于天下。话题:“面具”“贪婪”“作秀”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议论文作文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要想成就大事业,必先从小事做起。正可谓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古代著名工匠鲁班从单纯地练习将木头砍成四方形开始,经数年刻苦练习,最终成为名流千古的土木建筑发明家。

鲁班曾拜一名知识渊博的老工匠师傅向他学艺。他每天早出晚归,按师傅的旨意,从练习砍木头开始,经苦练到熟练以后,又开始进行砍木块、木条的基础训练。后来再制作各种小模型。日积月累,有一天他终于自己发明创造并制出了第一架活动小亭——现在的伞的“雏形”。后来又成为了著名的工匠、土木建筑发明家。

我认为鲁班之所以会有昔日的辉煌,是因为他当日有恒心能从小事做起,技术、经验与日俱增,才能有此成就。我领悟到做任何事都要从小事做起。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目标。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学习成绩是顶尖的,社会活动是广泛的。他办过报纸,写过文章,做过盈千累万的演讲,有过人的口才与机敏,这些对于他日后出任总理时的雄才大略不能不说有相当大的影响。假如他没有当年脚踏实地的工作,那么,当他面对一个上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天不幸,他能够当好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吗?

我认为周总理之所以能够当好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是因为他成就大事业的光辉革命业绩与他早年从小事做起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其实不仅是成就大事业如此,而且环保也是这个道理。

在快餐店里,人们吃快餐盒饭,都用一次性木筷子。每天到快餐店的人,且每人都用一双木筷,木筷用完就扔,十分方便,但并不环保。照这样计算,每天就会耗费一、两千双木筷,一周耗费一万多双。如此,日积月累,会有多少棵曾经亭亭玉立的树倒下“牺牲”呢?若每人都改用非一次性餐具,一周下来至少能节省若干棵能够绿化环境的树。

因此,我认为我虽不能站在讲台上大喊口号:我们要如何环保。但我确能做到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如此小事,我想大家也都能力所能及,何必夸张地说:“我要环保”呢?只要做好了眼前能力所能及的小事,就做到了名副其实的环保。

可见做任何事都要从小事做起。做不好生活中的小事,何以干成大事、成大业!

小事,体现智慧;小事,决定成败;小事,改变命运。因为注重小事,鲁班不为人知的昼夜练习成为传世的典范。一切的伟人与不朽才得以区别于平庸而成为永恒。我们的人生,也因细小事而跌倒,因细小事而流泪,因细小事而成长。

生活的小事,有的不断涌来,有的不断地破散,许多,宛如孩提的面孔,向回不去的大海奔腾而去,沉睡了;许多,像树荫下那位自由的提琴手,奏出美妙的音响,环绕于你的心头,是啊,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寻找往事的芳香,我思索追忆……

记得,那是一个人的影象,高大鲜明。哦,是的——那是个童话里的人物,美好,令人向往。他,曾经在风雨中前进,为了战争,但——他并不知道在追寻什么。那雨,有杂着和风的,有从上到下的,有“从下到上”的,最后,他拾起了诺言,他失去了最珍贵的,不是生命!他,曾经在大海中乘风破浪,为了那个诺言。他曾经在运动场上大显身手,抛弃了人的贪婪与自私。他,曾经在草地上闪过身影,在夜晚忍受孤独,在纯洁神圣的黎明中,在灿烂的朝霞的映衬下奔跑,他这时明白了——奔跑,为的是在过去的路上学会放弃,在未来的人生中学会拼搏,学会超越。他就是阿甘,他的传奇的一生,给我心灵上的震撼,是对美的追求吧!我感动了,我在沉思中领悟……

面对挫折,面对生活中的风暴与枷锁,显然,我迷失了、囚困着。是消沉、软弱导致的。在这些枷锁面前,我没有直观地去面对,沉迷于过去的美丽,让它剥夺了我的一切,主宰和取代我的一切。失败时,用过去作为安慰的理由,不去经历,不去挑战,怎么能成功呢?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灿烂!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创造比过去更明亮的珍珠,用微笑面对人生吧!

那一次,我感动了。感动的是人生,是人的品格,是人的灵魂,我知道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用乐观向上去看待;我知道了该做什么样的人,做品德高尚、知进取、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小学幸过,渐入中学。

——我读到《周易·乾》的`“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的时候,想着自己正在“聚”,聚了小学的基本知识,聚了六个阶段的积累面。已经到中学了……

想走进一所中学不难,迈开脚跨一步就进去了;可要读一所中学,得费个周折。好中学是这样,坏的亦这样。想读好的,你要占一定程度上的优势:学习好,有闲钱——这两点里,具备一点即可——你学习好,人家总不见得就因为你没钱,就放弃一个优生罢?你大有闲钱,人家总不见得就因为你一个不好的成绩就放弃多揽钱的机会罢?读坏的,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首先你知道要读这个的时候,先得给自己做思想工作,然后再给自己的家长做思想工作——往后在街上遇见一个熟人,总得问你,你都得窘着脸回避了。最后还要整日被家人们冷嘲热讽的,说别人如何如何,你又如何如何。再加上暑期的天气,毒辣的阳光不给你留情面,人也是!

如此看来,好坏中学都不好读,甚至坏中学受的周折还,那我们为什么要去计较学校呢?无非就是这个好坏。

人们说,这个好坏包括了学校环境、师资力量、是高等还是普通等等因素。囊括起来就是两个字——“权威”——大多人们的心都是由这个而定的。没权威的人不配伟人之名;没权威的招牌不能受名牌的称号;没权威的书籍里装的全不是可信知识;没权威的学校便也不是能读的学校了。再照这样迷信下去,权威的人能把阿猫阿狗推到凤凰之上,权威的招牌能够随心所欲的卖假货,权威的书籍能传授人们虚无的知识,权威的学校估计也能随便找些“花瓶”老师应付教育……这都是一个叫做权威的东西掌控了人们的心智,以致让一切不负责任的敷衍“见缝插针”,得以滋生。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去信仰权威,那那些具有实力却才出庐、还未发扬出来的“准好学校”呢?难道只能听取权威的摆布吗?那样,权威将它压着,它也只能销声匿迹了?一大损失。

是不是能完全摆脱权威的诱惑,主要看家长的态度。家长们有的消极,说自己的儿女没希望,没前途,就“破罐子破摔”罢;有的自信,认为儿女定能取得成功,毫无顾忌。这是两个极端,往往结果相反,但也有刚好着意的——只能说明儿女的学习也是两个极端中的一个,总不会做家长的如孔明般神机妙算呵。家长本该采取中端态度,面对中考,哪容得下这般诸多的情结呢?这一来,以后小到单元测试,大到中考高考,岂不乱下阵来?有些家长心里的动作可谓“变化万千”,考前担心复习,考时焦心发挥,考后忧心成绩。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考试答卷的人是自己的孩子,再担心也只是干担心。担心过后,家长们才来把时间全花在等分数上,谁让这分数就握着孩子的何去何从能呢!当分数下来,了的索性不说,固然是要进那个“好学校”的;考差了的呢?还是要进!不管给钱托关系都得进!——这就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态了。他们从不把其他学校考虑过,只是在想怎样读上人们都说好的学校。一大误区。

其实读中学是和大学差不多的,没必要鼓着劲去勉强学生们上传说中的好中学,资质好的、资质不好的都是这样。“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要学生有一个良师,有一个益友,其余都是靠自己奋斗,学校又去想些什么呢,毕竟中学的门,不是这么好进的,以后的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

提着竹篮,看着身边走过的人大都和我一样,手提竹篮,竹篮里有酒、斋饭、三牲、纸、香、鞭炮。可不知为什么,每每这个时候,我从来都不喜欢念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而是苏轼的“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或者是白居易的“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小的时候,爷爷奶奶都健在,清明节要去扫墓也就是我父亲过继了的一位大婆。那时候我刚刚十一二岁,母亲通常就让我一个人去。在遂川扫墓不叫扫墓而是叫挂纸,意思就是要在坟墓周围放上一圈的黄裱纸,这样路过的人就知道这是有子孙的坟,不像那些孤坟野鬼,什么时候也没有人过问。而且遂川还有“清明挂纸挂一天,冬至挂纸挂一冬”的说法,所以到了每年的清明,我的家就是我一个人拿着一把镰刀,提着一个竹篮去给我这位大婆挂纸。

每当走到她的坟前,我会说上一句:“大婆,我来看你了。”然后把坟墓旁边的荆棘砍掉,点着香、点着烛、燃了鞭炮,跪了四跪。我就会倚着大婆的坟回忆一些有关大婆的事情,可这些事情十分的模糊,唯一记住的就是她骂我姐姐,因为我姐不听她的话不给她去泉江饭店打酒。

这样给大婆上坟挂纸很多年后,忽然有一天,我的爷爷,我的奶奶,我的父亲、我的叔叔……属于我父辈的那一代人好多都被送进到坟里,而我也成了家、生了小孩。我也终于明白,其实清明节也叫踏青节。这个时候此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所以我更多的以为这是古人为了让人们能够和大自然充分接触,所以特意想出来的这么一个节日,让人们在和祖辈对话的时候,尽享人间春色。

去年清明节,我儿子说要和我一起去扫墓挂纸,他和我一样在坟前四跪四拜,然后说一些有关我父亲的话题,说他小时候我父亲怎么样,怎么样。忽然儿子像是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一样,他仰起他的脸问我:“爸爸,你下次死了是不是也要送到这样的坟里。”我忽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后来看看天空,看看行走在春天里的人们,我对儿子说:“我不需要坟墓,等到有一天,我真的死了,你把我烧了,然后把我的骨灰当成花肥,或者是你把它洒到山谷、河川。”儿子马上问:“如果我想你怎么办?”我说:“如果你想我的时候,就在清明这天,寻一块草地,然后对着天空跟我说说话,我想我会听到的。”

这应该是我在坟墓前对我儿子交待我的遗言吧,但想想也挺好的。

今年,清明节又要来了,我忽然间感觉我也要和我的父亲说说话了,过去一年了,有许多话憋在心里,倚着父亲的坟说一说,也许就像儿子以后躺在草地上,心底尽是一片春色。

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是清明节,有的人从十里八外驱车赶回应县,有的人要从应县赶往其他地方惦念亲人。

清明节相传为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感恩19年前介子推为自己割肉熬汤之情,希望通过火烧绵山引出介子推,却不想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宁肯在一棵柳树下烧死而不愿出,于是后人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从此,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要惦念哀思自己的亲人。今年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去给姥爷扫墓。

来到墓前,往事历历在目。在我年纪尚小的时候,姥爷每次从外面回来时,总会带回我最喜欢的鸡腿,接着笑眯眯地叫我一声“多多”,我便感受到姥爷对我的一份关爱。如今,每次吃起鸡腿的时候,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我总感觉着姥爷就在我的身边微笑着看着我。

待我再长大些时,姥爷就教我不少做人的道理,如:要养成饭前坚持洗手,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要尊重长辈懂礼貌,勤俭节约不浪费;要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现在,姥爷离开我们身边已经一年多了,想起来不时地一阵酸痛。再喊一声姥爷,只有一声空空的回音,没有应答。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如此明媚的春光,天堂里的您看得见我们吗?

我想,唯有好好读书,奋发图强,努力完成姥爷的遗愿,才是真正的孝吧。

索一会儿,选中了友谊。老者笑了笑,施用魔法,变出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并告诉我,以后她就是我的朋友,会带给我这世界最纯洁、最珍贵的感情友谊。

自从拥有了友谊,我不再孤单、寂寞。我们总是肩并肩,手牵手,漫步于黄昏的街头,奔跑于浪漫的雨中。我们总是在同一张桌子上,专注地学习。时而沉默不语,各忙各的;时而互相探讨,“争吵”激烈。我们总会在公园的长椅上,或向对方倾诉心中的烦恼与忧愁,得到体贴的宽慰;或将快乐的事告诉对方,然后一起开怀大笑。

自从拥有了友谊,我不再软弱。当在人生之路跌倒时,心中被“放弃”这个意念完全占据。可是,这时,朋友将我扶起,提醒我要坚强,漫漫人生路,岂能无荆棘,若被拌倒,就一蹶不振,选择放弃,又怎能体味到成功的快乐呢?这些话,令我又充满希望。从此,每当跌倒,我都会自己站起来,将这当作命运的考验,相信成功不远。

自从拥有了友谊,我找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时常会有相同的见解。我们崇拜同一个明星,喜欢同一种颜色,热爱同一种写作风格……还有,我们都同样珍惜着这份友谊。

友谊是一把伞下的两个身影,是一张桌子上的两对明眸。

友谊似一弯温暖的海港,静静地抚慰着疲惫的帆船。

友谊是穿越人海,互视对方双眼的默契,是不期而遇的缘分。

摘要 :本文基于初中写作教学缺乏实用性与创新性现状,从实用与创新的视角探索初中写作教学:立足写作技能发展,授予学生写作技巧,书写心声,读写结合,凸显作文教学实用性;释放学生写作个性,培育学生观察力,释放想象力,激活创作力,凸显作文教学创新性等。

关键词 :实用;创新;初中;作文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也占据较高比例,它折射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学生输出语言的重要形式。然而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不少作文过于追求形式,忽视作文内容的雕琢,缺乏实用性与创新意识,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尝试从实用和创新的视角探索初中作文教学,以提升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诊断

(一)缺乏实用性

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时间紧张,作文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往往要求学生背诵一些高考满分范文,以此代替作文指导教学,作文教学缺乏实用性,从而导致学生作文陷入程式化模式;部分语文教师作文指导纯理论化,大多从形式入手,作文内容空洞,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缺乏实用性。

(二)缺乏创新性

创新是保持作文活力的重要手段,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过于依赖作文指导用书,过于倚重高考满分范文,缺乏作文教学思考,导致学生作文陷入“套作”的泥淖,不能根据作文写作内容、情感思想表达的需要以及自身写作优势等展开写作活动,作文教学缺乏创新意识,导致作文缺乏感染力,内容空乏[1]。

二、基于实用与创新视角的初中作文教学探微

(一)立足写作技能发展,凸显作文教学实用性

1.授之以渔初中作文教学的要旨在于促进初中生写作技能提升,写作作为一门创造性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学生要写出实用性的作文,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是基本前提。因此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精心备课,明确每一次作文训练目标,将作文技巧训练有机渗透在每一次写作教学中,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例如常见开头方式、文章结构、结尾形式、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从而写出实用性作文。2.书写心声初中作文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写出真情实感,唐代白居易曾响亮地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论,这就启发我们写作不能无病呻吟,不能缺乏灵魂。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书写心声,无论是选材,还是立意,都要关注内心情感、思想等,写出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辅以必要的写作技巧,这样才能写出实用性作文,唤起读者情感、思想的共鸣[2]。3.读写结合教材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载体,教材中的语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具有普遍的指导性与实用性。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唯范文”的资源开发意识,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将阅读文本作为实用的范文;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援引教材范例,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积累,做到读写结合,使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互相促进,互相提升,提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3]。

(二)释放学生写作个性,凸显作文教学创新性

1.培育观察力学生写作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以细致的观察为前提,初中生由于生活阅历不丰富,难以写出具有创新性的作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取材,仔细地观察生活,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生活,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观察力提升了,写作素材就厚实了,写作的角度就独特了,自然就能够写作富有创新性的作文,写出高人一筹的佳作。2.释放想象力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写“慢作文”,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挥想象力,通过系列化作文训练,采取合理的想象力训练,例如看图训练,根据提供的图画展开想象力,连词成文训练,为学生提供几个词汇,要求学生运用这几个词写一篇作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培育学生想象力,例如对文本的空白进行“补白”,诗词教学中对诗词画面、场景、形象进行还原或者再现,释放学生想象力,以提升作文创新性。3.激活创作力实践出真知,同样丰富的写作实践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写作创造力。这就这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为学生搭建写作与成果展示平台,激活学生创作力,丰富学生的写作体验,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写作灵感,写出创新性作文。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传统平台,例如班级角将学生佳作展示出来,专门开辟“创新性佳作”栏目,激发学生写作创新能力;其次,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教师可以借助班级微博、微信圈等开辟“作文秀”、“微写作”等栏目,为学生创新性作为提供展示平台,激活学生创作力,从而写出创新性佳作。

三、结语

基于实用与创新视角的作文教学不是一个新命题,但是初中作文教学的应然追求。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的意义,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探索实用性与创新性作文的基本内涵,不断丰富实用性与创新性作文理论,使学生写出既实用又富有创造性的佳作,促使初中作文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秦慧谱.“作文六视角创新训练”教学纪实[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xx,(12):46.

[2]张燕燕.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28):34.

[3]孟庆华.新课程改革视角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xx,(5):56-57.

3月的一天,我意外地收到了老师转交给我的一笔小小的“财富”---120元“希望工程”助学金。虽然只有120元钱,但我却感觉到这笔财富不仅仅是120元钱,而是一笔包涵“希望”的财富,内涵着我发奋学习、立志成材的希望,更内涵着老师、学校、国家希望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早日成为报效国家栋梁之材的一片厚望。

是啊!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博学多识,早日长大成人,走上社会,去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去开垦出一块属于自己的绿地,撑开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呀!更希望早日投身到社会、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去,去搏击,去冲浪,去实现一生的追求,去实现一生的梦想,去贡献一生的力量······

回到家的那天晚上,我渐渐地进入了梦乡。梦里,我终于考上了国家重点学校,成了一名大学生,成了一名研究生,成了一名博士生,成了一名······真正变得学识渊博起来,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学者、科学家。我感到有用不完的知识,使不完的力量,一点一滴地,一天一天地向社会、向国家贡献着自己的才学,奉献着自己的金色年华。在梦里,我又仿佛看到了我们的国家,一天一天的变的强大起来,就像一位雄姿伟岸的巨人,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高高伫立在地球的东方。

但是,现在我还小,还只是一名中学生。离自己的梦想,距国家的希望还如银河般地遥远。当我从老师手中接过120元钱那一刹那间,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老师投来希望的目光,回到家爸爸妈妈投来鼓励的目光。120元钱虽轻,但令我始终感到心里沉甸甸的。与其说这是一种压力,到不如说是一种激励、一种动力、一种感召力,一种勉励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助推器”,一种······

我没有舍得花这笔“财富”,爸爸妈妈建议我把它存到银行里去。我想,现在我还小,不能为国家做多少事情,做多大的贡献,我把它先存到银行里,先让国家用,也算是我对国家的一点微薄的贡献吧!我把心里的话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听了高兴地直夸我,说我已经长大了,懂事了!说等我考上大校,上大学时再用。而我却一直在想,我要把这笔“希望”的财富一直存下去,存下去,让我时时刻刻地牢记着同学们、老师们、国家、爸爸妈妈对我的厚望,成为一笔激励我不断追求,不断前进的力量财富,直到有一天它真正变成了一笔“大财富”。是啊!我是多么希望这“120元钱”将来有一天也能真正变成了一笔“大财富”啊!因为那时,我可以自豪地把它捐献给我们的国家,捐献给那些需要教育又因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孩子们!

“120元钱”不算多,但它表达了国家对我们这些小小学子无限的厚望啊!“120元钱”给了我更多的感受。我在想,如果现在还不好好学习,能对得起不辞辛苦、孜孜不倦、谆谆教诲我的老师吗?能对得起含辛茹苦供我上学的爸爸妈妈吗?能对得起学校辛勤浇灌和国家的希望与培育吗?我做了一个坚定的回答:不能!我在日记中默默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点一滴地学,扎扎实实地学,如饥似渴地学,发奋图强地学,把学到的有用知识,把学到的本领,早日应用到实践中去,应用到将来建设社会中去,应用到伟大的祖国建设中去,做一个真正的国家有用之材!来作为报答同学们对我的关心,报答老师、学校、国家、父母对我的教育之恩,关怀之恩,教养之恩······

拳拳小学子,悠悠报国情!我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一点一滴学到的有用知识,不断地溶进我的脑海里,不断地输入我的血液中,让它们遍布我的每一个细胞,流遍我的每一根血管。因为只有这样,将来我才就会有一股使不完的力量!

每每我想起这“120元钱”,“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那句伟人的教导就有感而发!每每想到这些的时候,我就心潮澎湃,我就热血沸腾,我就有一股坚无不摧的精神力量!因为它已经化作成一艘带我去探索知识宝藏的巨船!化作成一面实现我远航理想的风帆!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训被世人广为传颂。它告诉我们,做一个行者,把理想化作行动;做一个行者,把虚幻变成真实;做一个行者,用行动实现理想。如果想成功,必先做一个行者。

世上的人几乎都曾拥有一个理想,可只有少数人实现了它。其余的人则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自己所谓的理性认识下渐渐放弃了它,最后只得叹息终生。为何——他们忘记了做一个行者。

纵观天下伟人,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都是行者。居里夫人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她为自己的理想甘于奉献。在她收到诺贝尔奖后,竟毫不犹豫的送给一个孩子当玩具,最后为自己心爱的事业而捐躯。她,用自己的行动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玄奘大师是家喻户晓的佛学大师,他从西安一路历尽了坎坷,正如《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那样,玄奘到达了他理想的天国天竺。他翻译了诸多佛经并写下珍贵的历史文献,带回中国,他的努力为后世的佛教发展与历史考证均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如果我们没有行者的精神,我们将一无所获。古时那个在树桩旁奢望坐享其成,等着兔子撞树的的农夫被天下人耻笑,他正是从反面揭示了——要成功,必先做一个行者。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也在做一个行者。

你听,“刷刷……刷刷……”,教室里只有同学们笔尖与试卷的摩擦声;你看,清晨的操场上同学们飞奔的身影;你看,上课时同学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的神情。不错,这就是初三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情景。进入初三,课堂纪律好了,嬉戏打闹少了,虔诚的询问多了。因为每个人都意识到,在这个人生的转折点上,我们必须做一个行者。只有做一个行者,我才能将理想的种子用自己的汗水灌溉成艳丽的花朵,我们才不会在以后追悔莫及。

做一个行者,用汗水铸造成功;做一个行者,让青春绽放光彩;做一个行者,让生命释放光芒。

注重细节的人一定成功

态度决定成败议论文素材

甲午中日战争等一系列近代战争中清政府软弱求全,直接导致战争失败。清朝闭关锁国,自认为天朝上国,不与外界交流,直接导致对外战争的失败。反之,日本维新中的虚心学习和外鉴,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孔子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态度,体现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三个人因为同一句话可以产生不同的态度。所以说,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可以改变人生。一部美国励志电影《风雨哈佛路》,讲述女孩的不完整的家,接着是女孩埋葬妈妈后开始奋发向上的历程。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是因为有树立了一个和主人公相同年龄的女孩做对比,他选择了逃避,同样有着悲惨的家庭背景,却放弃努力,靠政府资助混日子。而主人公在经历奋力拼搏后,如愿的进入哈佛大学。虽然说,根据真正的传奇女孩的故事改编,但,人可以看到那种力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种种不幸,他一路前途光明,而用消极态度对待人生的伙伴,却只能被世俗的黑暗所困扰。所以说,态度可以改变人生。态度可以改变意念。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看蜘蛛爬墙,第一个人认为蜘蛛笨,于是变得聪明,而第二个人感动于蜘蛛的坚强,于是开始变得坚强第三个人看着蜘蛛一次次爬上有一次次的掉下去,想着自己也一样像蜘蛛一样碌碌无为,于是变得消极。同一只蜘蛛,影响了三个人的意念,也从此影响到了他们的路途。不同的意念产生不同风的结果,而不同的意念又是因为态度的不一,所以,态度可以改变意念。态度决定成败。经常听老师说,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是的,而细节,又可是粗略的就能观察到?每个班,总有成绩好于成绩不好的学生,但无一例外,都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这么说来,学习成绩好于成绩差都完全取决于自己。没有坚决认真学习的态度,又怎会有出群的高成绩。虽然有社会事物的变迁,学习的好坏与未来的工作几乎已谈不上什么联系,但这是一种态度问题,同时,由学校扩大至社会,那个成功人士,没有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好的态度,有着号的命运,而决定着一切的,在自己手中!

如果没有端正认真的态度,被誉为’‘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就不会研制出造福人类的籼稻;如果没有认真不懈的态度,失聪之后的贝多芬也不会谱写出为世人传颂的美妙乐章。一个个梦想的实现一个个成功的背后,也许会有鲜为人知的困难,也许会有让人涕下的感动,但是,只要具备了敢于挑战自我、乐于战胜困难的态度一切难题都只是通往成功路途上的小山丘。当你越过一切之后,成功便实实在在地在你面前了。 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质疑:对于袁隆平、贝多芬来说。他们的态度真的与他们的成功有着莫大的联系:然而对于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来说。那或许是不屯要的。这种论断是错误的。无论对于准来说,成功的定义也许不会有一个相同的标准,然而始终保持认真果敢、勇往直前的生活态度,却是相同的。面对生活的左右,是非的牵绊,能否保持这种态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成败。面对每件事,都能理智认真地处理,那么对于每个人来说,属于自己的成功已经在前方向你招手了。 面对苍茫的群山,雄鹰以不畏俱的态度翱翔于长空;面对广阔的大海,张健以坚持的态度展臂于英吉利海峡;面对浩瀚的书海,季羡林以认真的态度成为一代大师;面对44年的空自,米卢以坚定乐观的态度为中国足球画了一个美丽的开始,也给许多人上了深刻的一课。“Attitude is everything(态度决定一切)!”这便是“神奇教练’,米卢的一句名言。是他,这样一个快乐如风而又严肃的人给中国足球带来了轻松与自信,使中国队乃至亿万球迷都品尝到了成功的甜美。 在十强赛之前,中国队的球员在身心上都背负了巨大的压力。而米卢却始终以积极的态度,乐观向上地面对一切。面对强大的对手他不去考虑失败,而是一次也次挑战而祝福。他的‘’快乐足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每个队员的心态。正是他这种乐观的态度,为中国队每个人的内心都注足了活力,也为每个球员疲乏的身躯带来了动力。这一切最终换来的,便是十三亿华人为之胜利的欢呼! 人生之路不免有崎岖和坎坷,而一个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这也许就是决定人们不同人生的原因之一。当一个人面对艰险时,乐观的态度能激起他前进的勇气,给予他无尽的动力。同时,乐观的态度还能使人在紧要关头镇定自若,静下心来思索应对之策。反之,如果在此时选择了慌张,必然会导致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态度是人生的催化剂。乐观积极的态度像加速化学反应的“正”催化剂一般,使人能够顺利跨过艰难险阻,冲向成功的巅峰;慌张消极的态度却像延缓化学反应的“负”催化刹一样,只能使人到处碰壁,萎靡不振。

方法决定成败议论文素材

求关于努力比方法更重要的作文素材 15岁,刚就读高中的麦可乔丹,虽然热衷于篮球,但却因为身高失势而无法顺利进入校队。 原本以为凭自己的本事可以进入校队,乔丹为此大哭一场,却没有放弃。待在仅是陪打的第二队里,麦可乔丹加紧练习,为了自己的梦想,总是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开。 周末的时候,更是和他的哥哥及同伴练球练个没完。这种习惯后来带到NBA。 而如此的苦练持续了一整年,终于,隔年他的身价暴涨,再加上过人的篮球技巧,校队的大门再也无法拒绝他了。麦可乔丹的苦练精神,为他的基本功带来绝好的基础。于是在高中毕业以前,他就凭着过人的篮球技艺以及刻苦耐劳的精神被大学篮球队网罗。而几年过后,他成为了全世界的人们眼中,篮球界的超级巨星─飞人乔丹。 成功的背后,总是布满伤痕。然而胡适说过:“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 想要得到多少成就,就相对的必须付出多少努力。郭台铭先生刚创办鸿海科技公司时,一天花十八个小时工作;王永庆先生年轻开米店时,为了送米骑坏了三台自行车;林怀民先生为了编舞,三天两头熬夜寻找灵感;J.K罗琳当初投稿哈利波特时被退件了十二次;周杰伦牺牲了自己的童年学钢琴……天分也许不是人人皆有,但在成功的过程中,努力并且坚持到底的精神才是重点,而资质往往只是个媒介。 王溢嘉先生曾在音乐家与职篮巨星这篇文章写道:“即使你的资质再好,若没有经过琢磨,也是一块没有甚 么价值的璞玉。如果你因为自觉在某方面不如人,而且相信勤能补拙,愿意比别人花更多心血去练习,使他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那么有一天物换星移,情况变的对自己有利时,这种良好的习惯就更能使你脱颖而出。” 也许在梦想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上,我们会被扎伤很多次,但是,没有哪个农人在欢呼收割前是不需要播种及耕耘的。没有哪位成功人士在完成梦想前是不须经过挫折和泪水的。 而每一个例子都告诉我们,也应证了胡适先生的智慧:“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给采纳哦!!!。 有关工具重要,方法更重要的作文题目 知识好比工具,而方法更重要。就好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每每上课时有的老师总是重复让学生做不同的题,像向学生脑袋里插入一根独特的导管然后把知识倒进去的感觉,学生没有方法一旦碰到不同形式时便慌了阵脚。考试时的成绩,可想而知。所以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这一创世名句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吧!它的意思是说:给别人物质上的东西不如教他们永远的技能。这是否又和上文说到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有所相同之处呢? 古 时候,一个叫仲的学生。他学习十分刻苦,无书不读,无题不做。到了高考时候,他壮志凌云,心想状元之位非他莫属,但最后他落榜了。因为他虽努力但没有对自己看过的书做过的题做出总结,而是像一团浆糊一样塞进脑袋里。 由此看来学习方法的的确确要比毫无头绪的知识更重要。 而有的同学平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去死想问题但还是取的了优于常人的成绩,是因为他们善于总结自己的知识得出学习的方法。 当然,有的人会说光总结出学习的方法就够了吗?就不用学习知识了吗?回答当然是“不”,虽说你总结出了学习的方法,你同样需要去执行,只有适当的方法加上合理的行动这样才会取得成绩和成效。正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总结方法呢?许多问题解决的构造大致相同,我们应找出事物的构造,这样我们就能够从中总结方法。 今天我要说的就是这样,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愿你们找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关于做事要讲究方法的议论文素材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它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时间分配给每个人都是相等的,但有些人在相同的时间里却比别人多做一倍、两倍的事情。这就表示他们做事讲究效率,做了时间的主人。 做事要讲究效率,生命中的有限时间就会被我们无限利用。比如,在周末的时候列出一个表,做完了作业就干表上的事。可能有时候我不到一天就把表上的事做完了,剩下的时间我就可以看课外书。正如书上说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到无限的事。我们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我们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这几步很小,但对我们的作用很大。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提高生命效率,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在勤奋中大放异彩! 有关“选对方法”的议论文素材 一)关于选择与放弃的作文素材 1、人放弃捷径通途,不是偏爱崎岖曲折,而是为了通达成功之路;放弃安逸舒适,不是不会享受生活,而是为了坚守自己的志向;放弃功名富贵,不是为了选择贫困穷寒,而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放弃生存,不是为了获得死亡,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2、放弃是一种豁达;放弃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勇气;放弃不是妥协,而是一种进取;放弃不是萎缩,而是一种生长。放弃是“冷眼世间人情冷暖,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雍容;放弃是“枯荣过处皆是梦,忧喜两忘便是禅”的境界。 3、过多的负担反而使人不能前行。 4、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只有放弃才能更好的得到。 5、在现实生活中有胆识地放弃是人成熟的标志。放弃之后才能摆脱狭隘、苦闷、浮躁与被动,才能感觉一个别样的世界。 我可以没有恩宠、没有地位,可以没有名气、没有桂冠,但我不可以没有自我,决不可以没有独立的人格。(摩罗) 6、放弃需要勇气,放弃需要智慧,放弃也需要原则。 7、放弃希望意味着放弃生命。 【放下就是快乐】 曾见一副漫画:一个背着布袋的和尚吃力地行走,放下布袋后,身体立即轻松舒适。 他说:“放下就是快乐。” 生命如同一趟旅行,若如蜗牛负重,自然无暇去欣赏沿途的风光。 抛弃肩上不必要的物品,抖擞掉所有挂碍,旅途才会愉快。 放弃,是一种智慧之举,一种至高境界。 人能抛弃一切芜杂累赘,人生才能得到升华。 【放下与不该放下】 一位作家撰文曰:放下就是快乐。 其实,快乐与否倒更在于放下与不放下之间的平衡。做人,至少不该放下正直;处世,至少不该放下宽广的胸怀;做事,至少不该放下厚道。 责任不该放下,良知不能放下,情义不能放下。不该放下的无论如何不要放下,否则你就是播下不幸的种子;该放下的自当平静从容的放下,比如过分的欲望、炫耀张扬,胡乱猜忌别人和阴暗的嫉妒等等。 放不下这些,其实是在无端地折磨自己,自寻烦恼,伤己的同时还在伤人,而让自己成为最可怜和可恨的人。(《深圳法制报》4月6日 段正山) 【人性的特点】 美国一所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学生们在下面三种情况下,选择其中的一种,对其进行捐助。 一是非洲中部遭遇严重旱灾,许多人正面临死亡。二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因为无力负担学费,已处于无法继续学习的困境。 三是购台复印机,放在系办公室里供学生使用。 学生们以不记名方式选择,结果有85%的学生选择捐钱买复印机;有12%的学生选择捐钱资助成绩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只有3%的学生,选择捐钱援助非洲的难民。 这个实验一方面说明每个学生都程度不同的关心他人的困难,愿意给予帮助;另一方面说明大多数学生更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无私奉献是高尚的,但是,对更关心自己切身利益的选择,也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其中也有积极因素。 明白人性的这个特点,并妥善地加以引导,可以成全许多有益的事情。 希望别人怎样对的自己,自己就要怎样对待别人。 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怎样对的自己。给人玫瑰,会留下芬芳。 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即使不是直接地帮助自己,也是间接地帮助自己。 【是选择,不是“牺牲”】 一位美国小伙子看中了一位中国姑娘,便一直追着不放。 最后中国姑娘辞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跟美国小伙子结了婚,飞到大西洋彼岸去了。“我放弃了那么好的工作,远离父母跟你到美国来,这可是我为你作出的牺牲。” 没想到他说:“不,不,我不认为这是什么牺牲。在我看来,这是你的一种选择。” 她后来才认识到,美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只会尊重你的选择,而不会承认你的牺牲。这就意味着:你做出的所有决定,都必须符合你自己的心愿,这样才能成为自己的真正的选择。 这样与人打交道,才会拥有真正的平等,同时也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那位美国小伙子是一位通晓6国语言的医生,他工作一个小时就有100美元的收入。 但是她却跟国内的朋友说:“我必须工作,必须学会自己赚钱。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就不可能做出真正符合自己心愿的选择,也就不可能赢得他长久的尊重。” 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过目难忘——哲味小品》陈大超) 【只选一把椅子】 从师范院校毕业之后,痴迷音乐的帕瓦罗蒂问父亲:“我是当老师呢,还是做个歌唱家?”其父亲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并不遥远的橄榄枝花环】 一天,海神涅普顿和智慧神雅典娜从古希腊的一个山谷小城走过,他们都很喜欢这儿的幽静,均想以自己的名字为它命名,于是他们决定由小城的人自己来选择。海神说:“看,我给你们以无尽的财富。” 手中的魔杖向天一指,飞来了一匹白色的天马。“它是什么?是征服!骑上它去征服别人吧,你们会所向无敌,财富滚滚而来。” 雅典娜静静一笑,“任何财富都有用尽之时,只有和平、友谊和智慧,才是你们真正的财富。”她也用魔杖向地上一指,地上冒出了嫩绿的叶芽,很快长成一棵开着美丽圣洁白花的橄榄树。 “它就叫和平、友谊和智慧。珍惜它,人的生活才能发生变化,。 关于方法议论文论据素材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日益发达,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日趋多元化。然而,这一现象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交通安全问题。 建国60年来,交通运输方面有了重大的改观。街道不拥挤了,变得有秩序了。60年前,“开门就是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60年后,水、陆、空构建的立体交通枢纽网络,让我们“条条道路通罗马”。来自市交委的数据显示,自建国以来,我市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公路里程而言,就增长了5.8倍。我市市民的交通安全观虽有改善,但仍需推广。据了解,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比上年下降15.9%。自2000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回落到9万人以下,共造成89455人死亡,比上年下降9.4%。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城市马路不仅仅是人和物位置移动的通道,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的检验场。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交通知识的教育,每个人也严格按照交规出行。我国虽然也十分重视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但相比较其他国家做得还远远不够。每天,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自行车、车辆比比皆是。例如,非机动车遇红灯时越线、在车道上逆行、违法载人载物,行人不走人行道、任意跨越护栏、乱穿机动车道等。有的时候我过马路,经常会看见红灯时行人无视信号灯闯红灯,或者绿灯时汽车利用交叉路口时间差不顾过马路的行人加速冲过去等情况。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车辆行经人行横道,遇有交通信号放行行人通过时,必须停车或减速让行;通过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时,须注意避让来往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交通信号的路口还好一些,没有交通信号的路口根本就是一片混乱的景象,车水马龙,互不相让。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中,车辆依法行车,行人依法行路,是交通文明的一部分。另外,交通警察依法管理、文明执法,也是交通文明的另一部分。这两部分同时“展现”在马路上,才能构成完整的交通文明 求关于努力比方法更重要的作文素材 15岁,刚就读高中的麦可乔丹,虽然热衷于篮球,但却因为身高失势而无法顺利进入校队。原本以为凭自己的本事可以进入校队,乔丹为此大哭一场,却没有放弃。待在仅是陪打的第二队里,麦可乔丹加紧练习,为了自己的梦想,总是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开。周末的时候,更是和他的哥哥及同伴练球练个没完。这种习惯后来带到NBA。而如此的苦练持续了一整年,终于,隔年他的身价暴涨,再加上过人的篮球技巧,校队的大门再也无法拒绝他了。 麦可乔丹的苦练精神,为他的基本功带来绝好的基础。于是在高中毕业以前,他就凭着过人的篮球技艺以及刻苦耐劳的精神被大学篮球队网罗。而几年过后,他成为了全世界的人们眼中,篮球界的超级巨星─飞人乔丹。 成功的背后,总是布满伤痕。然而胡适说过:“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想要得到多少成就,就相对的必须付出多少努力。 郭台铭先生刚创办鸿海科技公司时,一天花十八个小时工作;王永庆先生年轻开米店时,为了送米骑坏了三台自行车;林怀民先生为了编舞,三天两头熬夜寻找灵感;J.K罗琳当初投稿哈利波特时被退件了十二次;周杰伦牺牲了自己的童年学钢琴……天分也许不是人人皆有,但在成功的过程中,努力并且坚持到底的精神才是重点,而资质往往只是个媒介。 王溢嘉先生曾在音乐家与职篮巨星这篇文章写道:“即使你的资质再好,若没有经过琢磨,也是一块没有甚 么价值的璞玉。如果你因为自觉在某方面不如人,而且相信勤能补拙,愿意比别人花更多心血去练习,使他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那么有一天物换星移,情况变的对自己有利时,这种良好的习惯就更能使你脱颖而出。” 也许在梦想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上,我们会被扎伤很多次,但是,没有哪个农人在欢呼收割前是不需要播种及耕耘的。没有哪位成功人士在完成梦想前是不须经过挫折和泪水的。而每一个例子都告诉我们,也应证了胡适先生的智慧:“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 给采纳哦!!! 关于说明细节很重要的作文素材? “细节决定成败”作文素材集锦1、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2、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 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尔集团“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把管理问题控制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消除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达到了及时、全面、有效的状况,每一个环节都能透出一丝不苟的严谨,真正做到了环环相扣、疏而不漏。 3、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许多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如一号线三级台阶的设计,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出口处设计了一个转弯,可节省下很多电,从而减少运营成本;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性。 正因为这些细节的忽略,导致二号线的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4、在德国,有这样一则故事:一群大学生在德国某城市街头做了个试验。 他们把“男”、“女”两个字分别贴在马路边两个并排电话亭的门上。结果发现,来打电话的男士都走进了“男”电话亭,女士则都进了“女”电话亭。 一会儿,“男”电话亭爆满,先生们宁可在门外排队,也不去光顾正空着的“女”电话亭。这时又一位先生匆匆走来,当他看到“男”电话亭爆满时,便毫不犹豫地进了“女”电话亭。 大学生们上前一问,排在“男”电话亭外等候的全是德国人,那个闯入“女”电话亭的是个法国人。5、2003年02月01日,载有七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但在着陆前发生意外,航天飞机解体坠毁。 美宇航局最终确定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原因是泡沫隔绝材料存在的缺陷。6、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也就是细节问题: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一点点铝物质导致澳星爆炸。 7、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细节是魔鬼”五个字。8、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关于说明细节很重要的作文素材? “细节决定成败”作文素材集锦 1、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2、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尔集团“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把管理问题控制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消除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达到了及时、全面、有效的状况,每一个环节都能透出一丝不苟的严谨,真正做到了环环相扣、疏而不漏。 3、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许多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如一号线三级台阶的设计,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出口处设计了一个转弯,可节省下很多电,从而减少运营成本;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性。正因为这些细节的忽略,导致二号线的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 4、在德国,有这样一则故事:一群大学生在德国某城市街头做了个试验。他们把“男”、“女”两个字分别贴在马路边两个并排电话亭的门上。结果发现,来打电话的男士都走进了“男”电话亭,女士则都进了“女”电话亭。一会儿,“男”电话亭爆满,先生们宁可在门外排队,也不去光顾正空着的“女”电话亭。这时又一位先生匆匆走来,当他看到“男”电话亭爆满时,便毫不犹豫地进了“女”电话亭。大学生们上前一问,排在“男”电话亭外等候的全是德国人,那个闯入“女”电话亭的是个法国人。 5、2003年02月01日,载有七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但在着陆前发生意外,航天飞机解体坠毁。美宇航局最终确定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原因是泡沫隔绝材料存在的缺陷。 6、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也就是细节问题: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一点点铝物质导致澳星爆炸。 7、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细节是魔鬼”五个字。 8、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主流的作用议论文的素材250个字 年少的我们,似乎成天讲究个性,张扬个性,可是个性到底是什么,我真要用这双小眼望望。 主流=潮流? 如今,要想上街闲走,必须具备极强的心理素质才行,不然,极容易精神混乱。就如前一阵子流行男生长发飘飘,女生头发越剪越短,说不定以后见个面还得问一句:您贵“性”?我知道黑黑的墨色头发染成“彩虹”是个性,在牛仔裤开窗户是个性。但现在盲目追求潮流,使潮流变得附庸。大街上,鲜艳夺目的彩色魔头,别具风格的“乞丐装”是大大的,我想附庸的潮流不应该是主流个性。 主流=语言? 从前几年开始,语言就大改革,先是词语:华丽de低调、虐……后来又涌现了大量的独特句子:“你比周星驰还周星驰”“你太本草纲目了”“此人已死,有事烧纸” ……能比我大几年的表哥,见我成绩正优,也说出雷人的话:“我要学习,不然成了文盲,将来还有可能被七、某嘲笑”我也使用这些句子,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主流个性。无非是拙劣幼稚的化用罢了。 主流=叛逆? 我十分佩服韩寒,因为我找到了同伴,可我的叛逆是藏入骨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位人兄是一个一度属于校园另类怪才,一个闹满城风云的人物,新秀。我直觉十分地告知我,他的叛逆不可吸,他的文学可以吸,因为他总能将人生看得那么清晰,那么坦然。不过可怕的是,同学们认为这种畸形的叛逆作为个性来追捧,认为对现实不满就是一个个性之人,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也许我对主流个性的理解 ,一半是时代,一半是对自我感觉,但我认为:真正的个性应该是能彰显独特自我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一幅华丽丽的躯壳。我们的主流要正确,我们的个性需要挑战来充实。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有关细节决定成败的作文素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台湾首富王永庆就是从细节中找到成功机会的人。 王永庆成功的例子说明细节是一种创造。由此可以创造就不一定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工作中的小改小革,细节调整同样是一种创造。“细致到点”,从细节中找到创新的机会――这就是王永庆成功的秘密。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关注了细节,就可以把握了创新之源,也就为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谈,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 2、一条装饰线让顾客更安全 每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在北京、广州地铁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德国设计师们在设计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意识到离站台边的远近,而二号线的设计师们就没想到这一点。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磁砖,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轨道,危险!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临近黄河岸边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着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终于冲决长堤,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和田野。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的来历。 3、我看到《武汉晨报》有这样一份报道,江汉大学应届毕业生陈某因为一份简历而使他在应聘时栽了跟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参加招聘会的那天早上,小陈不慎碰翻了水杯,将放在桌上的简历浸湿了。为尽快赶到会场,小陈只将简历简单地晾了一下,便和其它东西一起,匆匆塞进背包。 在招聘现场,小陈看中了一家深圳房地产公司的广告策划主管岗位。按照这家企业的要求,招聘人员将先与应聘者简单交谈,再收简历,被收简历的人将得到面试的机会。 轮到小陈时,招聘人员问了小陈三个问题后,便向他要简历。小陈受宠若惊地掏出简历时,这才发现,简历上不光有一大片水渍,而且放在包里一揉,再加上钥匙等东西的划痕,已经不成样子了。小陈努力将它弄平整,递了过去。看着这份伤痕累累的简历,招聘人员的眉头皱了皱,还是收下了。那份折皱的简历夹在一叠整洁的简历里,显得十分刺眼。 三天后,小陈参加了面试,表现非常活跃,无论是现场操作PHOTOSHOP,还是为虚拟的产品做口头推介,他都完成得不错。在校读书时曾身为学校戏剧社骨干社员的小陈,还即兴表演了一段小品,赢得面试负责人的啧啧称赞。当他结束面试走出办公室时,一位负责的小姐对他说:“你是今天面试者中最出色的一个。” 然而,面试过去一周后,小陈依然没有得到回复。他急了,忍不住打电话向那位小姐询问情况。小姐沉默了一会,告诉他:“其实招聘负责人对你是很满意的,但你败在了简历上。老总说,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个部门的。你应该知道,简历实际上代表的是你的个人形象。将一份凌乱的简历投出去,有失严谨。” 这件事给了小陈深刻的教训,从此,他变得细心起来。他深切感到,决定事情成败的,有时往往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简历既是进行自我营销的工具,也代表着个人的形象,所以,在应聘时一定要写好简历,更要保存好简历。 要展示完美的自己很难,它需要每一个细节都要完善;但毁坏自己很容易,只要一个细节没注意到,就会给你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 4、家电企业小天鹅最早推出“1、2、3、4、5”的服务承诺,即:一双鞋,上门服务自带一双专用鞋;二句话,进门一句话“我是小天鹅服务员×××”,服务后一句话“今后有问题我们随时听候您的召唤”;三块布,—块垫机布、一块擦机布、一块擦手布;四不准,不准顶撞用户、不准吃喝用户、不拿用户礼品、不乱收费;五年保修,整机免费保修五年。 5、日本人做事就比较到位。 早在我国开发大庆油田时,日本人就特别能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1966年7月,《中国画报》有王铁人头戴瓜皮帽的照片,日本人就推断出此地为零下30度的东北地区;又根据运原油的列车上灰层的厚度,测出油田与北京的距离,认定油田应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1966年10月,《人民中国》刊登出宣传王进喜的文章中,透露出一个“马家窑”的地名,日本人便推出大庆在安达车站附近;王进喜原在玉门油田,1959年参加国庆观礼后就销声匿迹了,推断出大庆开发时间为1959年9月。这次调查的成功,使日本后来在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的谈判中占据主动,大获全胜,几乎垄断了我国石油设备进口市场。单看日本人在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谈判的主动情形,不明真相者一定会认为他们有什么绝招呢。 6、教授的测试题 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就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子上一只盛满尿液的'杯子里,接着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随后教授将那只杯子递给学生,让这些学生学着他的样子做。看着每个学生都把手指探入杯中,然后再塞进嘴里,忍着呕吐的狼狈样子,他微微笑了笑说:“不错,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的。”紧接着教授又难过起来:“只可惜你们看得不够心细,没有注意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啊!” 教授这样做的本意是教育学生在科研与工作中都要注意细节。相信尝过尿液的学生应该终生能够记住这次“教训”。 7、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海尔厂区上下班时工人走路全部靠右边走,没有其他企业员工潮进潮出的现象,完全按交通规则,这就是不简单。难吗?不难,行人靠右走这是小学生都懂的规则,可很多企业没做到,海尔却做到了。这就是素质,海尔人的素质,在小小的走路这一细节上就体现出来了! 8、地毯上的纸团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应聘的故事: 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可结果却都未被录用,只得怏怏离去。这时,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了地毯上有一个纸团。地毯很干净,那个纸团显得很不协调。这位应聘者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 这道显然是专门用来考察求职者细节的试题,使得一些志在必得的应聘者纷纷铩羽而归。在这里,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就决定了面试的成败。对于求职者来说,展现完美的自我,是需要靠细节来体现的,所以,时时处处勿忘细节自然是渴望成功的人必须要注意的。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再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乍听起来觉得不可思议,细想起来道理的确如此。是的,如果你拥有了正确的方法,你就拥有了成功——方法决定成败。我所带的机电班有一个男孩子叫李靖,平时一直觉得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人高马大的,我一直很喜欢他。可这一次,却让我伤透了脑筋。他身体素质特好,学校田径教练看上了他,想让他参加县里的运动会。我作为他的班主任自然十分赞成,而他却不乐意。他以脚踝扭伤的理由拒绝参加训练。这明摆着是撒谎嘛!早自习前还在篮球场上象一匹脱缰的野马。为什么……我意识到事情来了。于是我问他为什么打篮球行,而训练却不行?得到的是沉默。“你有什么瞒着老师吗?”依然沉默!是父母不同意?是对体育老师有意见?得到的是一连串的摇头。这就奇了!好端端的为何不参加?于是我耐着性子开导:“这事关系着学校的荣誉你不应该这样呀。既然没什么理由还是参加吧!”谁知,他竟说“我不参加就是不参加。没有什么理由的!”我眼里的好学生竟然这样顶撞我,我有些控制不住自己了:“好!你不参加的话就算了,那你以后篮球也不用打了!”“不打就不打了有什么稀奇的!”我震惊了,他的话让我有些心凉。这次谈话不欢而散。冷却了一天后,我又找到了他。“你再想想吧。这么好的机会,就这样放弃了吗?这训练与你喜爱的篮球可是相辅相成的呀!”长长的沉默后依然是“不参加”。看样子一切已是徒劳了。哎!我有些不甘心。让他在双休日再想一想吧,我又使了一个缓兵之计。星期六,我冥思苦想寻求解决办法。11点多火箭队与掘金队的比赛开始了。姚明是我喜爱的球星,于是我看起了比赛。这时我突然想起了与姚明一同赴NBA的王治郅。两个球员由于态度的不同,截然相反的两个结局。忽然一个灵感从我脑海掠过,对,有了!星期一来到学校,他依然如顽石一块。看样子他铁了心了。“哼,我就不信,这回还不行。”我胸有成竹地对自己说。我对他讲述了姚明和王治郅的故事。“那是2002年的夏天,也正是王治郅在小牛队的那一年,正逢中国队参加亚锦赛。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比赛,因为只有取得前两名,才有出线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资格。况且中国队曾在上次亚锦赛上负于对手,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姚明义无返顾地回来了,尽管他在火箭队的位置还不稳定。可王治郅却贪图个人私利留在了达拉斯。一时间国人愤怒,舆论哗然。就连美国人也唾弃他:小牛队抛弃了他,他转到了灰熊队,可是却打不上主力,甚至连上场的机会都很少,成了一名“板凳”球员。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外的媒体遗忘了他,他也从国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相反姚明在NBA却如日中天,不但在火箭队的位置越来越巩固,更重要的是他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为什么会出现这截然相反的境遇呢?是他们两颗不同的心!姚明有着一颗爱国之心,祖国需要他时就坚决回来,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他成功了。当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民族做你的后盾时,你能不强大吗?而王治郅为了自己一时的私利,却输得一塌糊涂,现在甚至为打不上篮球而苦恼!我们平时总在说爱国,爱国就要从爱校、爱家、爱身边的人开始。现在我们学校需要你,而且你也有这样的实力,你不愿为学校做你应有的贡献吗?”说到这儿,这个高高大大的男生——李靖,当着我的面哭了。并且哽咽着说“老师,我错了!”当心里的坚冰被融化后,我终于等来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后来,他在运动会上取得了跳高第一,100米跑第二的好成绩呢!)我赢了,赢得相当艰苦!不过这次教育的成功也给了我启示,那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不是事情不能解决,而是你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记着:方 法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主题班会论文

写作思路:三个分论点可以分别写“细节凝聚付出的努力”,“细节提升生命的高度”,“细节彰显人生的智慧”,最后阐述:细节,决定成败。

正文:

大海之所以博大,是因为他注重每一滴水珠的力量;高山之所以坚定,是因为他珍惜一土一石的贡献;太阳之所以炽热,是因为他在乎每一缕阳光的付出;而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完善每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凝聚付出的努力。

荀子在《劝说》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跨一步的汗水,终将开出千里的道路,每一条小溪的汇聚,终将凝成一片汪洋。每一份付出,每一次努力,都是在完善一个个细节。而正是这些细节,推动你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乒乓女皇”邓亚萍,不正是在每一个细节的改正、完善,每一个动作的练习中才练成了自己的扣杀绝技,才从一个小矮子蜕变为乒乓女皇吗?如果没有她对每一个细节的完善,哪能得到今天的成就。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提升生命的高度。

服务员的一抹微笑是一个细节,陌生人的一声问候是一个细节,朋友的一句小心是一个细节。而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细节,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提升了人们生命的高度。一年近四十的工人从高楼上掉下,他喊的不是“救命”,而是“快让开”。

也许,这并不伟大,但却足以给人震撼心灵的力量,一句“快让开”提升了他的生命的高度。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这样的细节太多太多,然而,有多少人能够看透这些细节背后的深意,有多少人能发现藏在这些细节背后人性的魅力。

细节彰显人生的智慧。

出身下层人士的蔺相如,才思敏捷,富有雄韬伟略,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中大显身手,最终被委以重任。如果他不能察言观色,不注意言行的细节,恐怕早在异国被处死了吧!“勿以恶以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人的成败往往倾注于这“恶小”,“善小”之上。

行一份善,注重善行的细节,便可增一份德;反之,行恶事,存恶念,这个细节便足有星火缭原之势。翻开历史长卷,一代霸王项羽,千秋之业的秦始皇……他们成在细节,败在细节,而这,方能彰显人生的智慧,完善每一个细节,方使人生而无悔。

让我们的努力在细节中凝聚,让我们的人生在细节中提升,让我们的智慧在细节中彰显。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心得体会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而细节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殊不知这不起眼的细节,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揣在怀里便是阳光。细小的事情往往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名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这是发生在英国查理三世的故事。查理准备与里奇蒙德决一死战,查理让一个马夫去给自己的战马钉马掌,铁匠钉到第四个马掌时,差一个钉子,铁匠便偷偷敷衍了事,不久,查理和对方交上了火,大战中忽然一只马掌掉了,国王被掀翻在地,王国随之易主。 百分之一的错误导致了百分之百的失败,一钉损一马,一马失社稷,你是否听到一个远去的王朝风中的悲鸣——细节决定兴亡! 古人说得好:“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我们身边,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很多,但是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却不多;我们不缺少精明能干的管理者,但缺乏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但缺乏不折不扣的执行。中国14亿人口,不管有多少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4亿,那就成为很大的问题。细节差之毫厘,结果谬之千里,真理和谬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一个错误的数据,可以导致整个报告成为一堆废纸;一个标点的错误,可以使几个通宵的心血白费;一个烟头的失误,可以导致一生的努力付诸

在很多时候,事情的成败就取决于不为人知的细节。“一颗蹄钉没有钉好,因而一匹战马摔倒了;因而摔伤了一个将军;一位将军摔伤了,因而输掉了一场战争;一场战争输掉了,因而灭亡了一个国家。”这个故事讲的是一颗蹄钉有没有钉好,与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产生了联系,有了因果。可见细节何等重要。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小事.......细节很小,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有些细节会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使人们的命运发生转变。对个人来说,细节体现着素质;对部门来说,细节代表形象;对事业来说,细节决定着成败。因此,上面所讲的故事也就不足为怪了。对一个人而言,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其内心世界的外化,思想感情的具像。如果我们顺着某个人细碎的脚印,通过他的言谈举止,点点滴滴,一定能找到他的人生结果。智者善于以小见大,从平淡无奇的琐事中参悟深邃的哲理,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仅仅是比普通人多注重一些细节而已。细节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荀子在《劝学》中讲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告诉我们凡事皆是由小至大,小事不愿做,大事就会成空想。然而我们大多数人,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很多,而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很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很多,而规章条款不折不扣执行的很少。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树立细节意识,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这时成功事业的最基本的前提。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和踏实肯干的精神。他们小事不想做,大事又做不来。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要做到正确理解和认识细节,并能按要求去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它是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训练和提高自我的洞察力,认真做好、做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最后才能使量导致到质的飞跃。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是智者,成功的命运之神一定会垂青与他。

古往今来,不少人常常因细小的事而失败,但也有的人因细小的事而成功的。所以说,细节决定成败!综观历史,不得不承认,注意细节的人更能干成大事。“有别人在场的时候,不要自己乱唱,也不要用手指敲打或者用脚踢什么东西;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别人停下来时,不要自己走;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者看报,如果确有必要做上述事情,也一定要请求。事先不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者写的东西,写信的时候,也别离得太近……”这是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4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可以说这是些细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细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成是成长所必须的“维生素”。假如他不注意这些细小的事,从不顾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会把美国搞得繁荣昌盛。这就是成大事者注意细节,如果华盛顿不注意细节,他不会成为美国开国总统,更不会把美国搞得繁荣昌盛。可见,注意细节是华盛顿成为总统的基石。卢瑞华说过:“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者;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着名的木桶理论认为,一支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而细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春秋时的子罕“不贪为宝”,清朝廉卿张伯行以“取一文,我为人不直一文”为铭,林则徐因自己容易发怒,自书“制怒”条幅挂于堂上,烟瘾特大的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坚持不抽一支烟……一滴水可见太阳,窥一斑而知全豹。细节相当于试纸,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素质和境界。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命运的偏旁部首。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后天的修炼而成。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须于细”。如果林则徐不注意他的弱点,他不会成为伟人,如果毛泽东不注意细小的事,一不留神就因细小的“庇”而掩了大“玉”。世上无小事,人间无细节。在英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缺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丢了一次战斗。丢了一次战斗,输了一次战役。输了一次战役,毁了一个王朝。可见,不注意细节,有可能无以成大事。细节是成功的基石。哈维?费尔斯通说过:“成功是细节之子”。米开朗琪罗说“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李斯也说过:“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如果想成功,做事就应该注意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改革成败取决论文文献

历史上自上而下的改革只有商鞅变法是真正成功的,张居正的变法在他本人死之前是成功的, 他死后被完全推倒重来。 改革表面上说是改变方式方法,把现实社会中不合理的现象改正。是经济分配和政治话语权方面的事,但是一场改革,自上而下的改革真正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人心。不正确的态度才是社会运行的最大成本。规章制度再完善,执行制度的人心不在其上,再完美的规章制度也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应。反之,人心齐,在不完善的规章制度下也能创造奇迹。改革——其根本就是改变人心。要想改革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人心,不改心,再好的规章制度都是没用的,人心改善了,没有规章制度,人也会自己制定出来。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看这篇论文19 世纪中后期由于西方列强的势力向东方扩展,中日两国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由于两国的处境和面临的任务相似,然而探索的结果却截然不同。 其中两国社会结构的差异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然而两国在社会结构中的选官制度、土地所有制结构、对“商”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尤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近代化的进程。19 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势力向东的扩展,闭关自守的两个东亚封建国家———中国和日本均被迫打开了自己的大门。两国的仁人志士分别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药方,使自己的国家开始了近代化进程。然而两国的结果却截然不同———日本走上富国强民的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却仍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里徘徊。例如:“日本通过开国较为成功地进入了国际社会,而中国却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原因之一在于中日在19 世纪中叶前的‘开国准备’阶段已经产生了很大差距,中国坚持华夷思想,毫无开放进取之意,而日本实现了地理世界观和文化世界观的转变,形成了开放力量。” 一、选官制度的差异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始创于隋朝。科举考试导致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不断的更新,使社会上下阶级在和平的情况下不断地对流,从而相对缓和了阶级矛盾。“科举考试可以把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的代表人物,甚至一部分被统治阶级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中央政权中来,扩大政权的阶级基础”。由于这种通过考试录用人才的办法对封建制度来说有合理的一面,中国一方面它可以使统治机构由统治阶级中最有能力的人来组成。这对封建制度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另一方面,一种对维护封建社会有效的制度自然会成为向近代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适应于儒家“君子”的理论而设立的具有很强的人文伦理性。它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德品的通才而不是一技之长的人才。广大士子们对日常生活不屑一顾,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把自己的言行严格的约束在封建政权要求的规范之内。因此自然科学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存在什么创新和发展,因此,在科举中国科学与民主就显得很苍白。日本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是一个严格的等级社会。四个等级各有各的身份,各有各的生活。由于日本实行世袭制、门阀制使其他的三个等级的人不可能通过什么途径进入统治阶级中去。一旦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加快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由此,产生各种矛盾并最终导致封建制度的崩溃。“日本实行世袭、门阀制,使得有才能的下级武士不能进入高层,在幕府末期,则促使下级武士走向与旧政治制度决裂,为倒幕维新创造了必要条件”。中国的科举制为中小地主乃至出身贫寒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道路。中国封建社会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很难从中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因此,中国封建制度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强大的阻力。日本的门阀制、世袭制阻碍了一些门第较低而富有才干下级武士、其他等级的人无缘较高职务,因此产生不满,最终走上反对幕府统治的道路。二、土地所有制结构的差异中国自秦汉以来,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该制度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主要的剥削形式。在该制度下生产者是自耕农和租佃农而非农,从表面看中国古代社会地主制下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并不太紧,农民与地主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可以自由缔结或解除二者之间的租约。由于该制度中的封建关系比较灵活,很难像日本那样分离出异己的力量。日本处于东亚封建农业经济圈的边缘,而日本则与西欧封建土地制度相似,实行的是领主制。领主对农民实施超经济强制性剥削,使他们的身份“农奴化”。可见在这种极强的封建关系下,反而比较容易分离出异己的力量。三、中日两国的改革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处于国际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自由竞争,当时西方列强的侵略手段主要是商品输出,占领被侵略国家的市场,掠夺原料,从而牟取暴利。这就给日本明治维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措施)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发生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搞资本输出,在被侵略国家开矿山,建工厂,修铁路,办银行,控制该国的经济命脉,同时对被侵略国家实行领土占领与瓜分。当时的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在腐败的清政府统治下积贫积弱,是西方列强侵略的重点对象,尤其是《马关条约》签订后,首先是日本,接着是英、法、美、俄等国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开矿。外国企业利用它们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以及从清政府那里获得的种种特权,大肆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劳动力,疯狂地占领中国的商品市场。洋务运动后期产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极其微弱,根本无法与之竞争,中国戊戌变法的实施也就没有宽松的国际环境和条件。四、明治天皇与光绪帝个人条件也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后,随着天皇制确立,明治天皇成了全国最大的财阀和地主,成了日本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他早年参政,励精图治,左右都是维新派权臣辅弼,得以很好地发挥其统治才能。中国光绪帝虽有抱负,并富有年轻人的敏感和热情,在政治上积极支持了戊戌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的政治偶像。但他长于深宫,终其一生都跳不出那拉氏股掌。五、英美等列强的支持程度不同英美对明治维新竞相扶植,并给予直接的物质军事援助。日本走上了维新之路,摆脱了亡国灭种的命运,成为非西方国家中惟一的强国。但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日本终因选错了榜样而走上歧途。明治维新后,手忙脚乱的新政权派出使团赴欧洲考察各国制度,以便为日本规划蓝图。代表团在考察后得出结论:一切效仿德国。原因是德国相对落后,与日本的“国情”比较接近。其结局是日本实行了德式军制,把军队直接置于天皇指挥下;同时效法德意志宪法,制定了一部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议会既无财权又无军权的帝国宪法,最终把日本造就成德意志帝国那样的军国主义怪物。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准现代”社会,明治政权有意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恰恰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中国封建主义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比日本缓慢,中国封建阵营的分化没有达到日本的程度,中央集权的程度比日本高,西学的传播不如日本广泛而深入。一言以蔽之,戊戌变法前的中国社会,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阶级关系,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都没有形成像日本那样足以倾覆旧国家体制的历史条件,封建势力在各个领域里仍旧占有绝对的优势,这就是戊戌变法不能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特殊顽固性,而这一顽固性又是中国社会近代以来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国情条件和历史条件下发动的戊戌变法,其失败是必然的。六、中日甲午战争是对中日两国近代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过程1895年3月,中国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一)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权益;(二)中国向日本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三)中国向日本赔偿军费白银两亿两(加上赎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共2.3亿两)。甲午战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走向了更深重的灾难。1、2.3亿两白银的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根本无力承受,只能向英法德俄列强贷款,不但利息很高,还要以海关、税收、财政的管理权作抵押,使国家的经济命脉完全被外国操纵。2、大面积割让国土直接导致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战后的几年里,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长城以北属俄,长江流域十省属英,山东属德,云南、两广属法,福建台湾属日。而美国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则打着“利益均沾”的旗号,以支持日本为主要手段,谋求在中国的更大权益。战后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跳板,中国东北部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日本是甲午战争最大的受益者,得到了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2.3亿两的赔款。赔款主要用于扩军备战,因为日本正在向军国主义发展,已经确立了吞并朝鲜、中国、东南亚,继而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甲午战争后,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飞速扩张,为打胜日俄战争创造了条件,也为其上世纪30年代大举侵华埋下伏笔。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规模最大:甲午战争比1840年以来发生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战争,中法战争的规模大得多。从日本来说是蓄谋已久、经过长期准备、举全国之力进行的一场侵略战争;从中国来说虽是被动的、不得已的抵抗,但也投入了海、陆军主力。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到1895年10月,历时1年多,从海上打到陆地,从朝鲜打到中国,经过了辽东战役、山东战役、台湾保卫战等重大战役,战争的规模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失败最惨: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屡战屡败,陆军主力被击溃,海军主力被消灭,旅顺、大连、威海等重要军事基地被日军占领,彻底丧失了抵抗意志和战争力量,最后只好屈膝投降,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影响最深、后果最重:在日本由此而崛起的同时,中国进一步滑向殖民地的深渊,面临亡国的危险。当然,甲午战争的失败也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奋起。甲午战败的当年,康有为就发动了“公车上书”,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第二年孙中山在广州举行起义,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走上历史舞台。教训最多:甲午战争中国之败,并不是军事力量的悬殊造成的,而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中国日本这两个曾在一条起跑线上的国家,在几十年中出现了巨大的差距,决不是偶然的,甲午战争的胜败也不仅仅是战略战术等原因能够完全解释的,而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原因,这个原因我们就要从甲午战争前几十年里中日两国不同的改革路线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来探究。七、鸦片战争后中国耽误了20年时间日本却抓住了机遇中国西方列强在完成了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革命后,迫切需要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争夺市场演变为争夺殖民地,中国和日本都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遭受侵略比日本要早10多年的时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而美国军舰兵临日本是1854年,这个10多年的时间是十分关键的。可惜的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并没有真正清醒过来,没能把挑战看做机遇,把压力变为动力,仍然昏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固步自封,闭目塞听,对世界大势一片茫然。直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轻而易举地打进北京,一把火烧了圆明园,皇帝和文武百官只能仓皇出逃,这才使中国朝野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从这时候起,中国社会出现了一股要求变革的思潮,并付诸实施,这就是洋务运动。日本在日本则出现了与中国不同的情况。日本当时是一个弱小的岛国,它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比中国强烈得多。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中国,没能使中国觉悟,但日本却引为教训。第一次鸦片战争给日本带来了很大的震动。日本的有识之士认真总结中国失败的教训,有的认为中国政治腐败、武备不修;有的认为中国不知外情、盲目自大。日本还派团来中国考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参加考察的政要高杉晋作说:“考虑其如此衰弱的原因,乃在彼不知防夷于海外之道……因循苟且,空度岁月,不采取对策断然改变太平之心,不制造军舰大炮防敌于国门之外,故由此而衰微也。因此,我日本如不欲蹈其覆辙,宜速造蒸汽船。”这简直把中国作为反面教员看待。日本在总结中国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和日本的情况,产生了强烈的变革意识,他们把学习的目标由中国转向荷兰,因为荷兰当时是世界强国之一,于是在日本兴起了“兰学”。士族阶层纷纷使用荷兰语来学习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日本的改革从19世纪的5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日本的中央政府叫幕府,还有一些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权叫做“藩”,所以这时的改革叫幕藩改革,它为“明治维新”的深入改革提供了物质和思想基础。日本的忧虑在1853年变成了现实,这一年美国的海军舰队在准将培里的率领下来到日本,由于军舰是黑色舰体,日本称之为“黑船事件”。美国对日本的要求和英国在鸦片战争时对中国的要求一样。日本没有抵抗,接受了美国的条件,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美神奈川条约》。日本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同样能说明问题的是,魏源的著作在中国未被接受,但在日本却引起了高度重视。以上情况说明,中日两国在改革的初始阶段就出现了很大差异,逐渐地拉开了距离。这告诉我们,在各种压力的冲击面前,要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危机感,要有迎接挑战的信心和决心,要把握世界大势,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及时、果断地推动改革。八、对外考察日本岩仓使团由50多人组成,其中不少是政府的核心人物,如四个副使一个是大藏卿大久保利通,一个是内阁顾问木户孝允,这是当时称为明治维新三杰中的两位,还有两位副使是伊藤博文和山口尚方,伊藤博文后来长期担任日本政府的内阁总理大臣。使团临行之时,当时明治政府的另一个首脑太政大臣三条实美说:“内政、外交,前途大业,成败在此一举”,可见其重视程度。使团于1871年11月出发,到1873年9月回国,历时1年零10个月,访问了欧美12国,写了近百卷的考察实录。这次考察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时间之长、收获之丰,不仅是日本历史上空前的外交壮举,也是世界外交史上的一大奇观。使团的任务是重点考察和研究西方各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教制度。岩仓使团出访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明治政府进一步认清了世界潮流和自己的发展方向。使团回国后,明治政府提出了三大政策,这就是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和富国强兵。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各项改革和近代化的进程。中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几乎在同一时期清朝政府也向欧美派出一个使团,史称蒲安臣使团。蒲安臣是卸任的美国驻华公使,中国的使团竟然聘请一个外国人当团长,可见信心和决心之缺乏。使团的两个副使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法国人,成员都是清朝中下级官员,职务最高的是海关道志刚和礼部郎中孙家谷,没有一个朝廷重臣。使团的目的也很局限,主要是安抚各国维护和约,不要再提新的要求。这样的使团当然起不了什么作用,蒲安臣病死在半路上,其他使团成员人微言轻,对政府的决策,对国家的发展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岩仓使团,蒲安臣使团这虽是两件具体事,但可以形象地看出中日两国当时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出现后来的结局也是必然的。九、社会改革日本一是学制改革。日本早在1871年就成立了文部省,着手近代教育改革,陆续发布《学制令》、《教育令》和《帝国大学令》,奠定了近代学制。义务教育的实行使教育迅速得以普及二是官制改革。为了适应宪政的需要,日本于1885年废除了带有封建体制残余的太政官制度,代之以内阁制,设内阁总理大臣。三是军制改革。1869年,明治政府成立兵部省,实行兵制改革。1873年实行征兵制。1875年,大体上完成了近代兵制改革,从而拉大了中日军事近代化的距离。四是政治体制改革。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1890年召开了首届国会。《大日本帝国宪法》是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对明治维新的一次总结,它的颁布,使日本在民主、法制的进程中迈出关键的一步,成为日本近代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中国相比之下,同时期的中国在社会改革方面有着很大的差距。在教育方面,虽然办了一些新式学堂,李鸿章等洋务派也力主“另设一科取士”,但并没有动摇与改变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在军制方面,洋务运动期间,除对淮军等部分清军采用了一些洋枪洋炮,进行了一些新式训练以及建立新式水师外,军制的改革十分有限。在官制方面,虽然李鸿章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说过“变法度必先易官制”,但又感叹“中国文守千年,谁能骤更?”缺乏决心和胆略,也得不到支持,没有多少实际的进展。至于实行宪政就更是清朝统治者当时不敢想、也不愿想的事情。十、官办为主和民间为主的企业制度 影响中日工业化进程中国中国洋务运动所办企业,军事工业都是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和官督商办两种。在封建制度下,官办就是把企业衙门化,使企业“百病丛生”。官督商办比官办好一点,在初期也曾起到“以开风气”的带动作用。但时间一长,官督商办也出现了“官有权,商无权”的弊端,使企业笼罩在官场习气之中。封建末世的腐败严重腐蚀着企业,很多企业存在着营私舞弊、管理不善的情况。一些洋务派官员看出问题,提议改官办为商办,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官办和官督商办的模式必然派生垄断经营,洋务运动中所办的重要企业,一般都利用行政手段,授予所谓“专利权”,即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限制兴办同类企业。官办加上垄断权,是束缚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绳索。事实证明,在官办的格局下,这种垄断特权是“损华益洋”的。企业官办和变相官办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洋务事业的成效,阻塞了一些民办企业的生长之路,从而延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时机。日本日本的情况大为不同,明治维新后急速的资本主义化首先表现在企业制度安排上,及时改变了初期“官营示范”的办法,实行了“厚殖民产”、“民间为主”的政策,采取了“民营官助”的办法。明治政府不但大力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还把初期由官方创办的大型企业分批卖给企业家和商人,有的甚至无偿让渡。明治政府以“民间为主”的企业制度和各项扶持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民办企业的发展,甚至一部分官员也走上了下海创业之路。19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产业革命热潮,棉纺织业成为民间近代工业的中心,到1890年日本棉纺织品出口大于进口,开始成为纺织品出口国,而当时中国纺织品产量只占进口量的八十分之一。私营铁路、航运、造船和其他轻重工业均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1891年日本私营铁路达2473公里,为官营铁路929公里的两倍半,而同期中国只有官办和官督商办铁路425公里。到1893年底,日本以民营为主的航运业有13万吨船舶,而中国只有轮船招商局一家航运企业,有2.5万吨船舶,不及日本船舶吨位的六分之一。这一时期日本的造船工业也迅速发展,当中国经常为要不要自己造船而争论不休的时候,日本的私营企业已经开始为政府制造军舰了。1892年,日本的各类企业已达5444家,工人人数达到38万人。到1894年甲午战争这一年,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为其后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奠定了基础。十一、领导集团的态度和见识 深刻影响着改革的进程和面貌中国中国的近代化改革是通过洋务运动凸现的,但洋务运动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国家行为,而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一部分封疆大吏和奕欣、文祥等个别朝廷重臣发起和主持的。他们都掌握着很大的权力,这是洋务运动之所以能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得以开展并持续的条件。但洋务派仅仅是国家政权人格化的一部分而远不是全部。奕欣被慈禧太后罢黜后,洋务派中枢乏人的情况就更加严重。洋务运动每一项改革与建设的举措几乎都受到顽固派的反对和阻挠。这不但给洋务事业造成重重阻力,也使洋务派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不由地瞻前顾后,缩手缩脚。这说明,洋务派当时的处境是很困难的,推进洋务事业的阻力是很大的。顽固派之所以在二三十年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与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有关。慈禧太后是这段时间的实际当政者,她热衷个人的权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这是洋务事业缺乏总体设计,不能排除阻力,很难上升到更高层次,取得更大成绩的重要原因。日本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集团是以明治天皇为旗帜,以改革派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为核心,并且通过西南战争排除了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明治维新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总体布局,形成了朝野协力、上下同心的局面,保证了改革和近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除了最高统治者的腐朽,顽固派的掣肘,洋务派自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可以拿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一个比较。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和重要主持者,伊藤博文在大保久利通去世后4次组阁,4任枢密院议长,是明治中后期最重要的大臣。李伊二人在历史地位和政治声望上可以说是堪相匹敌的人物。但他们却有着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西方的了解程度不同,世界眼光有差异。李鸿章和他的同僚相比当然高出一筹,但他对世界的了解还是不够直观也比较浮浅。在整个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没有跨出国门一步。甲午战争之后,除了到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李鸿章唯一一次出国是72岁时访问欧洲,但那已经为时太晚了,连欢迎他的德国内务大臣都调侃地说:“惟早来二十五年岂不更妙。”伊藤博文对世界的了解比李鸿章开阔、深切的多。他精通汉语和英语,不断从西学中获得知识。1863年,22岁的伊藤博文曾留学英国一年,亲眼看到英国的隆盛和进步,使他深感必须学习西方,变革旧的制度。伊藤博文比李鸿章小18岁,但他第一次踏上欧洲国土比李鸿章早33年。离开英国回国后的40多年里,他又四下西洋,总计在欧美学习考察的时间共5年半,这样丰富的西洋阅历,使他对世界大势有广泛而深刻的了解。二是知识结构和文化观念不同,时代意识有差异。李鸿章自幼受严格的儒学熏陶,又以科举进身,他的知识结构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他一贯奉行识时知变的经世之风,但还属于传统文化的范围。如不直接、广泛地吸收西学,很难形成新的思想体系。伊藤博文和李鸿章不同,他是“求知识于世界”,推动“文明开化”的竭力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伊在德国考察期间,拜德国著名法学家乃斯特为师,几个月里每周听课3次、交谈3次。他给岩仓具视的信中说:“将其大要一一笔记,意欲日后亦可供诸公之浏览也。”可见其虚心和专注的态度。在国内,他也从不间断对世界知识的学习,当了总理大臣后还经常驱车到国家图书馆看书,最常看的是各国人物传记和世界新闻杂志,他还命左右翻译给其他大臣阅览。伊藤博文以“喜好洋风”而著称,他主持修建了一个专门接待外国政要和专家的豪华会所,名为“鹿鸣馆”。伊经常参加“鹿鸣馆”的活动,甚至在那里举行化装舞会,他扮成威尼斯商人,一时传为笑谈。伊藤博文并不信奉基督教,但为了表现开化,经常往教堂里跑。他还有意识地带头吃牛肉、穿西服、喝咖啡,为了推动风气的转变,真是煞费苦心、不遗余力。三是对社会发展方向认识不同,改革态度有差异。梁启超在李鸿章去世不久写了《李鸿章》一书,书中对李伊进行了比较,认为李在政治识见方面很难与伊相比,梁启超还就李鸿章对近代国家的认识进行评判,说李“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体之本原”。这一批判虽然尖锐,但确是触及了问题的症结,这正是具有一定资本主义意识的封建官僚李鸿章和保留一定封建思想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伊藤博文在政治识见上的根本差别,这个差别突出地表现在对待政治改革的态度上。李鸿章是一个变法论者,他所主张的“内须变法”主要表现在改革兵制和科举方面,但这些改革由于缺乏支持和自身的局限性,没有取得多大进展。李鸿章一直坚持的“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的观念,束缚了他在政治改革方面的思考与实践。李鸿章看到日本的改革成果,也多次感叹“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其取法,然我中国深惟穷极而通之故,夫矣可以惶然变计矣”,但又认为“中国文守千年,无法骤更”。说明政治远见的缺乏。伊藤博文对社会发展趋势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他追求的是近代资本主义的方向。他认为政治民主化和立宪思想是时代潮流,所以不断地推动本国改革由经济层面向政治层面拓展。日本的第一部宪法是在他的主持下制定的,第一届国会也是在他的主持下召开的。 这说明,最高统治者对待改革的态度,领导集团的组成结构、能力素质,对于近代中日改革与现代化的成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见,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的国家政权,开明创新的领导集团,有一批优秀成熟的政治家,有一个政令畅通、上下协同的干事环境,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

  • 索引序列
  • 智慧决定成败议论文
  • 态度决定成败议论文素材
  • 方法决定成败议论文素材
  • 细节决定成败主题班会论文
  • 改革成败取决论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