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某大学的学报是算期刊还是报纸? 大学的学报属于期刊,所以做注释和参考文献时应按期刊格式标注。 问题二: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算核心期刊吗 当然是核心期刊,还是核心期刊 中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被所有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所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4-2015)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2014年版 问题三:大学的学报属于核心期刊吗? 一般211大学学报都是核心期刊,部分985大学学报是EI,差一些的大学学报什么也不是。具体去杂志社官网查询即可 问题四:重大学报属于cssci期刊吗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cssci, 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重庆大学 快捷分类:教育教育综合 出版地区:重庆 国际刊号:1008-5831 国内刊号:50-1023/C 创刊时间:1995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A4 审稿时间:1-3个月所在栏目:社会科学II 综合影响因子:0.503 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问题五: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算核心期刊吗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主编:石耀霖 刊号:ISSN1002-1175/CN11-2809/N 创刊时间:1984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开本:大16开 网址:journal.ucas.ac 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该期刊被以下收录,属于核心期刊: 中文科技综合性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 问题六:学报是杂志还是报纸? 学报虽然名字里有个报字,但却是杂志,一般大学学报编辑部也会有报纸发行,但对应的报纸不会称为《叮某大学学报》而是直接叫《某某大学报》。如《河南城建学院学报》和《河南城建学院报》。 问题七:学报是怎样分等级的? 这个问题不应该在这问的 问题八:《三峡大学学报》属于所谓的省级期刊吗?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原名《湖北三峡学院学报》)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三峡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刊物。刊号为ISSN:1672-6219/CN42-1707/C。本刊创办于1979年,现为双月刊,大16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自创刊以来,发表过一大批名家、新秀的力作,有大量重要的学术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国报刊索引(社会科学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统计与分析系统”等全国主要文摘、文献载体转载、摘录。本刊1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并从1999年起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2006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8年获得“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报》)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三峡大学主办的以水利电力工程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常开设水电论坛、土木工程、机电工程、信息技术、化学与生命科学、数理研究等栏目,刊号为ISSN:1672-948X/CN42-1735/TV。 本刊创办于1979年,现为双月刊,大16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98年第1期起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用刊为1998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现在是英国《INSPEC》、俄罗斯《文摘杂志》与美国《化学文摘》的源刊,2006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学报办刊宗旨: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广泛开展学术思想、科技交流,为我校教学与科研服务,为我国水电建设事业服务。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三峡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期刊,本刊创办于1973年,长期为中国国家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 *** 医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选定为入藏及重点检索期刊,并被《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中文科技信息》(医学)等权威数据库列为固定收录的刊物。该刊曾荣获‘湖北省优秀期刊”和“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问题九:是不是学院学报都是三类期刊? 几类期刊,这个各高校、不同行业、不同省份都有不同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没有地区很难做区分。 问题十:学报是什么类别参考文献 学报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刊物,一种是学校官方介绍学校方方面报道的报纸,简称学报。 学报一种是指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如《化畅学报》、《数学学报》等,一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多以“某某学报”冠名,如《北京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信息蕴含高、情报价值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 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有期刊8889种,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获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水平的高低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成中央期刊和地方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家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 *** 行为。 迄今为止,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这一角度制定过一件非常复杂、难度非常大的工作,不是 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可以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使一些发达国家,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衡量自己国家的学术期刊学术水平的客观标准。1992年国家科委、 *** 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要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 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 大类期刊进行质量监管的依据。这两个标准中,虽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标准有要求,但都是一些原则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断期刊学术水平高低的标准。
及时反映我国研究生、导师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术繁荣;同时突出反映研究生论文的前沿性和创新性特色。
不好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是统计源期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的科学类优秀期刊,要求非常严格,不好中。在选择刊物之前,需要确定刊物的级别,毕竟要和自己的条件相匹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园艺学报(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获得了首个影响因子1.524,在36种园艺学科期刊中排名第15位,位于Q2区。
园艺学报显示接收意思是创刊于1962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园艺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明显地被接受。园艺学报意思是创刊于1962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园艺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显示意思是明显地表现出来。接收意思是接受。所以,园艺学报显示接收意思是创刊于1962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园艺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明显地被接受。
这个是先要问问单位是不是有什么要求,要是有的话,那么按要求去发就好了,要是没有的话,那么就是自己选择期刊去发就可以了
一楼说的很详细。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1674-0475]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提示: CSCD核心库(C)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提示: CSCD核心库(C)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2011-2012)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0.413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0.368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0.475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化学、晶体学 - 第24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化学,晶体学类 - 第21位主题分类:O6,O7:化学,晶体学: O6,O7:化学,晶体学该刊物不属于EI检索,谢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是北大核心期刊。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2.873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2.042
发生这种情况,要不然就是去找知网的编辑部催一下,或者就是得和单位的领导解释情况,除此之外,就没别的办法。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得检查您发表的刊物是否被知网所收录,如果不是就查不到任何信息;如果是知网收录,一般是刊后1~3个月网上可检索得到。
知网的相关介绍
通过与期刊界、出版界及各内容提供商达成合作,中国知网已经发展成为集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中心网站的日更新文献量达5万篇以上。
我现在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你的解决了吗?
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要求,。。。。至于发在那些刊物上,通常来说,必须是出版署能够查询的正规学术刊物,并且不同单位会对上网有不同要求,这一方面我建议你问你们单位,不要在网上问,壹 品 优 就说,上万方就可以,但是在发表的客户说,必须知网,而且是上网为准的
请不要以偏概全~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出刊会越来越快的。医学版的今年出刊会很快~但是要求会更加严格。谢谢。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心电与循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浙江医学教育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江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电生理学杂志中国微循环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卫生经济研究医院院长论坛长治医学院学报承德医学院学报滨州医学院学报济宁医学院学报川北医学院学报沈阳医学院学报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延边大学医学学报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健康研究内科泸州医学院学报神经药理学报泰山医学院学报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潍坊医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辽宁医学院学报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赣南医学院学报黔南民族医专学报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求医问药药物评价研究北方药学基础医学教育生物医学研究杂志(英文版)中草药(英文版)广东医学院学报中药与临床中外医学研究骨科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中外妇儿健康中南医学科学杂志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肿瘤药学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西北医学教育国际眼科杂志英文陕西中医学院学报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版兵团医学药品评价西北药学杂志天津药学上海医药临床药物治疗杂志今日药学海峡药学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四川精神卫生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实用肿瘤学杂志浙江创伤外科实用手外科杂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抗感染药学局解手术学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国际骨科学杂志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心脑血管病防治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实用糖尿病杂志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国际消化病杂志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岭南心血管病杂志英文版医学检验与临床现代诊断与治疗透析与人工器官天津护理实用疼痛学杂志实用临床医学实验与检验医学上海医学影像蛇志岭南急诊医学杂志临床医学临床护理杂志当代护士四川生理科学杂志四川解剖学杂志数理医药学杂志江苏卫生保健安全与健康中医药文化中医研究中医文献杂志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浙江中医杂志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新疆中医药现代中医药四川中医实用中医药杂志甘肃医药中医儿科杂志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上海针灸杂志高原医学杂志内蒙古中医药陕西中医江西中医药湖南中医杂志湖北中医杂志黑龙江中医药河南中医国医论坛广西中医药西部中医药甘肃中医学院学报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职业卫生与病伤浙江预防医学医学动物防制现代医院现代医用影像学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上海预防医学江苏预防医学口岸卫生控制江苏卫生事业管理工企医刊浙江实用医学云南医药右江医学医学研究与教育医学信息医学新知医学理论与实践现代医药卫生现代实用医学现代临床医学西南军医西藏医药微创医学首都医药实用医药杂志青海医药杂志青岛医药卫生齐鲁药事农垦医学宁夏医学杂志内蒙古医学杂志江西医药交通医学吉林医学淮海医药华夏医学解放军医药杂志黑龙江医药科学黑龙江医药黑龙江医学河南医学研究河北医学哈尔滨医药贵州医药广州医药广西医学食品与药品心理学探新心理与行为研究山东医药基层医学论坛全科护理临床医药实践山西中医山西中医学院学报实用医技杂志实用医学影像杂志中医外治杂志福建中医药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东方食疗与保健按摩与康复医学河南预防医学杂志应用预防医学广东微量元素科学安徽预防医学杂志首都公共卫生疾病监测与控制包头医学安徽医学中国医院院长中日友好医院学报遵义医学院学报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口腔材料器械杂志广东牙病防治北京口腔医学口腔生物医学肝博士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该校源于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
1941年南宁、梧州、桂林三个区医药研究所合并为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
1942年创立了广西省立中医院和药物种植场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
1945年9月,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改名为广西省立南宁高级中医职业学校,是当时全国的一所公立中医学校,培养本科层次高级中医药人才。
该校于1956年恢复办学,南宁中医学校、梧州中医学校相继建校。次年2月两校合并为广西中医学校。
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
1964年恢复本科教育,学校升格为广 西中医学院。
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组成新的广西中医学院;
197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
1978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9年联合培养博士后。
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3年9月搬迁到仙葫校区。
2015年12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 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协定共建广西中医药大学。
2006-2010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70项,其中国家级61项。2011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跻身广西高校及全国中医药院校前5强。2006年-2012年,获科技成果奖1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4项。2006-2010年出版专著268部,发表科技论文6751篇。
2009年-2014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069项,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课题393项,厅局级934项,平均科研契约经费每年8855.74万元。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98项,获得各类奖励126项,其中国家行业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申报专利67项,获得授权专利23项。出版专著185部,发表科技论文10091篇。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自治区金源单位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1个,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1个和 “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3个,中国-东协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1个,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 中(壮)药化学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瑞康临床医学院)
自治区(省)级科技创新金源单位(1个): 中药药效筛选研究中心
自治区(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 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中医基础研究实验室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 药学中心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医临床研究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 神经行为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药效筛选研究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药提取纯化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生药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肝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脑病免疫生化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消化内镜与病理实验室、骨伤生物力学实验室
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 老龄化社会健康服务模式协同创新中心、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有馆藏文献79万册,其中38万电子书,以收藏医药、生物文献为主,特别是中医药文献收藏的品种比较齐全,是广西中医药信息资料中心。馆藏数字资源提供用户利用的有:《本馆馆藏书目资料库》、《超星全文电子图书》、《中数图全文电子图书》、《中国知网CNKI全文资料库各子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全文资料库和子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资料库》(CMCC)、《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全文资料库》等,用户可以利用任何一台校园网终端检索、浏览、阅读、下载和列印以上资料库中所需的信息。在馆内提供用户利用的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库》(CBMdisc)、《中国药学文摘资料库》、《中国药品专利说明书》、《中国医药及化工产品专利文献资料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资料库》、《中国中医药报刊资料库》、《中国中药资料库》、《中国藏药资料库》、《非处方药物OTC资料库》、《临床医学资料库》、《中国医药产品资料库》、《国家基本药物资料库》、《方剂现代套用资料库》、《中药新药资料库》、《全国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成果资料库》等数字资源。
《广西中医药》杂志是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77年,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为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医疗为主,侧重临床,兼顾学术理论。开辟有临床研究、临床报导、手法医学、针灸经络、学术理论、民族医药、经验总结、八桂名医精方、中药方剂、实验研究、综述及验方集锦等栏目。曾先后荣获广西第三届优秀报刊、第二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第三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和广西第六届优秀报刊、广西第七届优秀报刊等称号,被12种重要资料库和文摘收录。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创刊于1983年,刊期为半年刊,至1985年更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2012年广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学报》刊名经批准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曾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广西高校优秀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等收录。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共主办、承办了2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中泰传统医药和天然药物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东协传统医药高峰论坛等已经举办多届,架起了与国际医药界教育、医疗、科研等合作的桥梁,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在国际传统医学界和东协国家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该校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还面向港台地区开设了“传统中医班”,形成了面向东协和港澳台为主的对外教育格局。
据学校官网2015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有14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壮医药学院、瑶医药学院、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处)、骨伤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个独立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设有3个教学部:外语部、体育部、信息网路中心; 10所附属医院(其中2所直属附属医院);有24个普通本科专业。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以及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重点学科(14个): 中医各家学说、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皮肤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全科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 中医传染病学、中医预防医学、海洋中药学
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 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广西重点学科(6个): 壮药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脑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骨伤科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 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
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 中医肾病科、中医内分泌科、中医脑病科、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中医妇产科、中医眼科、中医肝病科、中医肛肠科、中医推拿科、中西医结合肾病科、中西医结合肺病科、中西医结合乳腺病科、中西医结合消化病科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5个):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21个):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内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急诊医学、中药学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各类在职正高职称313人,副高职称558人,博士学位209人,硕士学位845人。有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603人。其中, 原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老中医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广西名老中医20人、广西名中医64人、“桂派中医大师”24人、广西优秀专家4人、广西“优秀教师”2人、广西“八桂名师”2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4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4人;广西“中药研究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4个、广西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人选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7人。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 中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刘燕平)、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唐农)、壮医药教学团队(林辰)
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 广西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创新团队(梁 健)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
广西“八桂名师”(2人): 韦贵康、刘燕平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 中药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
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 中医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西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中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 中医诊断学、壮医药学概论、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药学、中国医药史、药物分析学、壮医药线点灸学、中医骨伤科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生理学、中药商品学
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 中医中药基础学、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中医院校医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指导、壮医经疗法、老年护理学
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中药理论与现代技术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壮医药学科构建与人才培养
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弘毅自强,传承创新
注释:
“弘毅”——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弘毅自强”鲜明地强调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抱负远大、意志坚强,更要通过自己的学习与践行,自尊自重,自立自强。
“传承创新”——语出胡 ***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一表述充分说明要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对文化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及时代使命感。“传承创新”对于中医院校来说尤为必要,其具体的要求,就是传授、继承、发扬、创新中医药文化以及相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自觉,进而达到文化自信。
文字内容:
上方是中文“广西中医药大学”字型是由中国著名书法大家欧阳中石为学校提字。
下方是英文“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的英文翻译。
图示意义:
三个艺术变形的字母“P”,是“脉搏”(英文译作“Pulse”)的变形。“脉搏”是一个基本的生命体征。古老的中医学运用“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神奇理论,创造出独步医林的脉诊方法,由表知里,见微知著,能够从脉动的细微差别中揭示出生命的奥秘。
三个“P”既像一只中医号脉之手,牢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脉搏,广西中医药大学发展的脉搏,生生不息,跳动不已;又如一面面鲜艳的红旗,迎风猎猎,高高飘扬,指引著广西中医药大学前进的方向,召唤著千万名中医药学人奋然前行。
《弘 毅 曲》
作者:唐 农
大哉中医,源远流长,
我们走在求索的路上。
悠悠古风,拂煦胸膛。
浩浩岐黄,灿若星汉。
今天我们博采勤求,
明天立心天地续写新章。
啊!看吧,青山为我们祈愿!
听吧,邕江为我们放唱!
为继往圣的绝学,
为助完美的健康,
为应时代的呼唤,
我们任重道远,弘毅自强!
任重道远,弘毅自强!
歌词注释:
整首歌词仅近百字,但用典出处达八处之多,蕴义厚重,且通俗明了,易记易诵。
词中“大哉中医”语出《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医乃医道,亦属圣人之道,故取之,使整个歌词整体风格更趋一致。
词中“我们走在求索的路上”,乃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词中“岐黄”狭义指《黄帝内经》中的“黄帝”和“岐伯”,广义指中医药文化的先圣们及其经论。
词中“博采勤求”语出《伤寒论》原序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此处“博采”可以理解为除传统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外,还包括现代医学等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词中“为往圣继绝学”语出中国哲学思想界著名的“横渠四句”,即宋儒张载(字横渠)所言“为天地立新,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感其浩然正气而取焉;“往圣”既指古代圣贤,再此亦可与前文“岐黄”呼应,特指中医药文化的先圣们;词中的“绝学”指中国夏商周三代以来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主流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接续,继承,复兴,发扬中国文化的主流传统,亦即努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此提法可以在相关权威学术资料中找到出处。兄弟院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其《杏林学子训词》中亦有:“大道泱泱,福泽四方,克绍弘扬,绝学乃昌。”故知“绝学”一词在中医院校所用不孤也。
词中“为助完美的健康”,乃出我国目前《医学生誓词》“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完美之健康当指身与心两方面俱全的完善状态。
词中“为应时代的呼唤”乃谓尚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勿固步自封耳。
词中“任重道远,弘毅自强”,鲜明地道出了歌曲的主题,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医为仁术,故任重道远唱出了中医院校的学生终身奉行以仁为己任的心声,这亦与时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