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殷保华理财周刊文章

殷保华理财周刊文章

发布时间:

殷保华理财周刊文章

他是中国股市技术派的老前辈了,创立了很多的技术分析方法,不过现在不太露面了,这个人技术分析不错,人也比较热情,不过现在很少露面了,曾经的股市风云人物,不过现在他的很多技术分析方法已经大众化了,准确率正在下滑,所以学习他可以,但单纯想靠他一家的方法发财已经不可能了,毕竟现在的股市走势越来越复杂是事实,单纯的技术很难判断的好。

殷保华是备受争议的一位“民间股神”, 殷保华可以说是一位股市奇人,经过研究各种经典技术分析理论,总结出一套自己技术分析的操作方法,并毫不吝惜把自己的成果传给广大散户投资者,成为最早的民间证券培训参与者。1996年入市,曾轰动一时的畅销书《民间股神》第一册,续集主人公。自2001年开始,殷保华凭借江恩理论和看盘 技术,先后16次准确预测了大盘的阶段性顶部与底部! 这些预测在当时各个媒体上都有明确的刊登记载,名声大噪,受众多单位机构邀请,给广大散户传播真实炒股技术。殷保华成名于熊市。对2001年8月顶部的成功预测是殷保华的成名之作。 2001年,为大户成功操盘的殷保华在上海股民圈子中已经小有名气。同年,他开始为上海的财经媒体撰写文章。 2001年,大盘从6月的2245点的高位暴跌至8月6日的1867.86点后,终于迎来了一波反弹,于是一篇篇鼓舞人心的文章见诸报端。而此时殷保华却不识相地发表了《警惕大盘8月份再破1887红色警戒位》的文章,提醒1887点后,大盘将会继续下跌。果真,大盘在反抽至1887点后迎来了漫长的下跌,最低下探至1514点,之后殷保华又发出了大盘会继续跌到1361点的“不和谐的声音”。此言一出,已经被套牢的股民们异常愤怒。据殷保华回忆,当时在上海工人文化宫演讲时,他遭到了数十位愤怒股民的围攻。不过,大盘竟然真的朝殷保华所说的点位跌去。殷保华因此一战成名。 其实,殷保华应该感谢中国股市的几次大起大落,正是对它们的相对而言预测成就了殷保华。在熊市一战成名后的殷保华又先后准确预测了2003年11月和2005年12月股市的大底,以及2007年5月开始的暴跌。 至此,殷保华被冠上了“民间股神”的称号,闻名股民圈。——以上文章摘自各大财经报刊,可以查看。殷保华的投资名言1. 一波大行情放量后大跌时,理性股民绝对不能轻易进场抢反弹。 2.炒股懂得休息才是高手。很多股民的误区是:在底部不闻不问,确认涨势犹犹豫豫,接近顶部勇于买入,大幅下跌不愿止损。 3.万一套牢,利用做差价解套。在阶段性高位先退出,等阶段性底部出现再进入。一味死守,很难解套。4. 全球股市都是螺旋升上的,所以做波段是最好的选择。例如A股在每年春夏时节,几乎都有一次不小的行情,即使不会选股,买ETFs和开放式基金也会受益不小。 5. 价值投资日益受重视,多学点基本功,寻找价值被低估的股票。 6. 技术不是万能的,没有技术是万万不能的。炒股决不能抱有赌博的心态。

民间股神殷保华的操盘绝技 股市是淘金者的乐园,更是一个看不见刀枪炮火的战场。既然是战场,就要懂战略和战术,还要有与敌搏杀的过硬本领。记者在一个多月的采访时间里,发现殷保华有许多“独门暗器”。他当过兵,性格豪爽,不藏不掖,有些记者听不明白,他还亲自写出来,绘出图来给记者展示。 A.“老庄线”:捕捉中级黑马的一根“魔杖” 殷保华在股市鏖战的10年历程中,*他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打了不少漂亮仗,但能让他铭刻在心的,当属连抓“小飞”6个涨停板的操作。虽然当时他的资金不多,操作这只股票也仅仅只买了区区200股,但这次操作给予他的启迪一直延续至今。 那还是7年前发生的事。当时,殷保华正在潜心研究技术分析,他的一套东西正渐成雏形。1998年9月7日那天,他一开盘就关注着他看中的飞乐音响。果然,小飞这天真有不俗的表现,突破了他技术分析中设置的一条十分重视的 “老庄线”,即140天移动平均线。第二天9月8日,当小飞回调到这根线时,殷保华果断下单买进。没想到,他的这次操作会让他激动好多天,甚至几年后谈起这次操作,兴奋之情仍溢于言表。小飞自他买进后,连拉了6个涨停板,使他狠狠地赚了一票。采访中,殷保华激动地对记者说:“这次操作不能单以赚钱多少来衡量,更重要的是,它向我证明了几点:一是在股市真得可以获大利;二是只要掌握了一定技术,就会逐渐从操作的盲目性走向自由王国的彼岸;三是发现‘老庄线’的神奇作用,它可说是捕捉黑马尤其是中级大黑马的一把‘魔尺’,一根‘魔杖’。 B.“工作线”:掌控股市“上班”、“下班”的“司令官” 这是殷保华多年来专用的一条股市“工作线”。 殷保华说:“所谓‘工作线’,顾名思义,就是工作线上‘上班工作’,工作线下就下班休息’。虽然简单,但它非常之绝妙管用,可以说它是掌控股市操作的一个‘司令官’,它能让你在第一时间进入股市和退出股市,躲开风险,尽享盈利的快乐。” 殷保华说:“不论是大盘还是个股,只要站在“工作线”上你就大胆在阴线买入持股,便可轻松赚钱。” 采访中,他让记者在电脑上随意挑一只股作验证,记者打出了兰花科创的走势图。用殷保华设定的工作线一看,果然,在工作线的线上阴线买入后,该股就毫不懈怠地开始“积极工作”,一口气将股价拉了个翻番。 上海的投资者都记得,股市低迷的日子,殷保华在上海许多影剧院作报告,常听他说这样一句话:“大盘和个股只要是在工作线下,大家就停止‘工作’,有钱请到香港去,没钱请跑乡下去!”一再呼吁大家远离股市,好好地去“白相白相”。而在2005年7月25日,他却发表文章,呼吁大家“尽快返回到证券公司‘上班’”,因为股指短线突破了“工作线”,不能再在局外“贪玩”了。果然,只用了八周时间,股市就上涨了200点。 C. 战胜自我,K线图形倒看 从散户成长过来的殷保华,非常熟知散户的最大人性弱点就是喜欢追涨杀跌,这是他们在股市惨遭失败的主要原因。既然有这一习惯,又一时难改,殷保华就为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操作时把K线图倒过来分析。这样做,你仍按你习惯的追涨杀跌的心态去操作,而最终结局却会令你喜出望外:你会以一改过去的追在山巅上,杀在地板下,而变成杀在最头部,追在最低处。这样在盈利几次后,你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把人性追涨杀跌的“劣性”改掉而恢复自我。 从上面的反视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你在“杀跌点”上杀跌抛出,实盘中将是卖了一个高点;而如果在“追涨点”上去追进买入,正好会买到一个最低价。 殷保华说;“股市中要战胜市场,首先要战胜自己,这是在股市致胜的最主要的一个要素。K线图形倒看,只是帮助投资者‘改邪归正’的一个分析技巧罢了。” D. 布林线口,巧判涨跌 这是利用布林线口的“变化”,来判断后市涨跌的一种技巧。 指标设置:20日布林线。 判断方法:当一波行情结束后,开口后的布林线会逐步“收口”。而收口处,则往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变盘处。一旦收口时K线先去碰下轨,后市上涨可能性极高,那你就买。而一旦K线先去碰收口处的上轨,后市最多涨两周,而大跌也就在后面了。 实战案例:下图是ST兴业(600603)的一段走势图。在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股价在收口变盘处先去碰下轨,后市产生了一波涨势。 E. 神奇公式,精算理论涨跌幅 殷保华在实战中,经常用一种简单而神奇的公式,精算出大盘和个股的理论涨跌幅,且准确率奇高。 他说:“其实,这是应用江恩法则的1/2理论来测算后市的阶段性反弹高度和下跌底部。用这种方法测算大盘和个股的涨跌幅,方法简单实用。” ⑴ 测算反弹的理论高度。 方法是用最高点减去最低点再除以2,然后再加上最低点,即为最后的反弹理论高度。 其计算公式可表述为:X(理论涨幅)= D(最低点或最低价)+[H(最高点或最高价)—D(最低点或最低价)]÷2。 实例:2004年大盘反弹高度1776点的计算: X(大盘反弹高度)= 1307点+[ 2245点(最高点)—1307(最低点)]÷2=1776点。 通过计算,2004年的理论反弹高度应为1176点。而2004年4月6日的最高日收盘点位实际为1777点,仅与计算结果差一个点,其精确程度,显而易见。 当时殷保华曾提前数周在媒体上提醒“1776点的压力值得重视”。结果,实际走势与其预测仅仅差一个点,后市便一路暴跌14个月直至998点。当时,由于很多股民迷信基本面,根本听不进殷保华当时的劝告,而持股不抛, 结果14个月中被大盘跌的血本无归。 ⑵ 下跌低点的测算。 殷保华说:“这是低位买入股票的一种好方法。据此来买股票,一般可买到安全的最低价区。” 其计算方法是用前期明显高点减前期明显反弹低点二次,负数为多少,就是它的理论跌幅的最低点或最低价。 用公式表示为:X(买入价)= H(前期高点)—低点—低点 实例1:低点买入中国联通(600050) 时间:2002年11月。 中国联通2002年上市后,在2002年的11月5日有一个明显的高点3.09元,后下跌到11月27日最低价为2.85元。这时反弹留下了一个低点。后来,该股在12月26日再度跌破2.85的低点,此时一个买进公式成立:用最高收盘3.09元减去前期低点2.85的余数再减一次2.85得数为负2.61元。那么,你就在2.61元处加上3分钱全线满仓,实际联通跌到2.62元后,于2003年1月7日拉出阳线,8日接近涨停后一路拉升至5.36元,净赚204.5%。当时,殷保华全线在2.62至2.67元处满仓,并通知了他圈内朋友,一举成功。(见下图) 实例2:买入招商银行(600036) 操作时间:2002年5月30日。 买入价格:8.52元。 计算方法:2002年4月9日该股上市当天股价最高价为10.88元,4月24日破位下行,当天最低价为9.70元。之后构筑一个小平台整理。计算它的理论跌幅,就是用10.88元—9.70元—9.70 元= —8.52元。把负号去掉,它的绝对值8.52元就是理论跌幅的最低点,也就是最佳买点,该股实际运行结果与预测分毫不差。 F. 脚踏头涨,头顶尾跌 这是判断大盘和个股是否能涨或跌的一种比较常用的技巧。脚踏头涨和头顶尾跌,是一种形象的比喻。 ⑴ 脚踏头涨。是讲一只股票在上升途中回调时,一般总要回调到前面的高点。这就形成了一只“脚”从上面踩到前期高点的这个“头”上。这即是这只股票在上升途中回调的极限,此时买进,必定大涨。 此种形态的例子很多,仍拿广电电子来说,每次上涨回调到前期的头部后,后市都会有一定的涨幅。不论是短周期还是长周期,都存在这种现象。如月K线上1999年12月30日的脚,正好踏在前期1998年6月30日的头上,买入后便可轻松盈利(见下图)。 再拿上证指数为例。1993年4月30日上证指数月K线中的收盘为1358点(下图中的A点),而1999年12月30日收盘为1366点(下图中的D点),正好踏在1993年4月的“头”上(仅差8个点),之后一路拉升了879点。而2002年12月31日收盘1357点(下图中的E点)也正好踩在1993年4月30日1358点(只差了1点),之后大涨300点(见下图)。 ⑵ 头顶尾跌。当大盘或个股在下跌途中,一旦跌破了前期的一个低点,那么,前期的这个低点便成为后市的一个压力点了。此后的反弹只要上升的“头”顶到这个“尾”,往往就会跌。 仍拿上证指数的月K线为例。2004年12月31日,上证指数收盘破1300点后下行,此后,此点便成了后市的压力点。2005年2月28日当上证指数的月K线反抽到1300点这个“尾”后,就开始大幅下跌至1000点。特别是深证指数,2005年的大反弹每次向上反抽深证历史上的三个周K线大底:2003年9月30日3054.89点(图中A点)、2004年9月10日3059.29点(图中B点)、2005年1月7日3035.59点(图中C点)后就掉头向下(见下图)。 G.如何捕捉“天量”中的机会 殷保华在给股民讲课时说:放天量是股市中的一个致命杀手,它往往是主力出货的最主要的象征。所以,遇到天量首要的是先逃命出局观望。但世上的事情也都不是绝对的,有时一些股票放出天量,照涨不误。那么,该如何分辨哪些天量可以跟进,又如何去把握放天量之中的机会呢? 他讲了这样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在天量那天(或那周、那月)K线的收盘价和最高价处画两根平线,若后市在这根线下运行,则不要轻举妄动。因为天量的风险极大,一定要等股指和股价有效突破该线数日或数周再回调到该线时方可果断介入。 实战案例:打开上海汽车(600104)的K线走势图,会发现在2003年1月14日该股放出了单日天量。在这根天量所对应的最高股价5.30元(a)和收盘价5.07元(b)处画二根平行线,便可一目了然。 四天后,该股打到5.09元处,这时,你可加几分钱买一点,但不能满仓。等到7月24日收盘有效突破天量最高价5.30元后,你应该在后面几次碰5.30元处逐步进仓。所以,我们跟庄者只有看到这根量被股价踩在脚下了,基本上才能够确定这根天量才是拉高快速建仓的量,才能去“乘轿子”,否则,就不必去冒这个天量险(见下图)。 同样,大盘在2005年的8月放出了一根天量。那么如何判断后市是涨还是跌?操作方法可按样画葫芦,照上海汽车的方法去做,在8月份的月收盘1162点处及最高点1201点处画二根平行线,若后市能真正地翻上这根线,才能谨慎介入,否则只能观望休息。尤其是大资金操作更要慎重。翻不上去决不能轻易做多,要时刻牢记我们是跟庄者,千万不要以赌的方法去买卖股票。 H.5分钟EXPMA通道之上,巧买新股 在殷保华的操盘技艺中,还有一个对新股的操作技巧令人赞叹。每次新股上市,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他都能测算得比较精确。但是,他说:过去用总申购资金来计算开盘价和开盘价的定位就可马上操作,而现在这个方法被配售打乱了,筹码无法集中在某些大机构手中,要达到精确计算就比较难了。但是,还是有两种方法,对新股操作很有效。 第一种是超短线操作法:这种方法是在新股开盘后不要急于做任何操作,而是看第二个5分钟K线是否在EXPMA(平滑移动平均线)线的上方,如不在上方,不要买而是先卖。如果在EXPMA之上,则实施阴线买入,这是超短线买新股的方法。 第二种是日线中的短线买卖法,也可先用EXPMA的线上阴线买,线下阳线抛的理论。只不过要加一个1/2的理论涨跌幅计算。这在前面已讲过,不再赘述。 拨开迷雾,揭开庄家做盘秘密 在激烈博弈的股市沙场上,博弈的一方是中小散户,另一方则是主力庄家。然而,每一次的博弈结果都是以中小散户的惨烈失败而告终。 “为什么在这个博弈的市场上中小投资者老是赔钱?失败的老是他们?症结到底在哪?”采访中,记者曾不止一次就这一问题向殷保华老师讨教。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小散户太不了解对手”。殷保华回答说:“常言说,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中小散户对主力如何做盘、如何欺他们的种种手法和伎俩知之甚少,无疑便成了最大的牺牲者了。”

充电的带了没啊,不然跑不远的0380

财新周刊文章

、央视新闻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新闻客户端,涵盖有国内一些国家新闻以及重大的新闻播报,还有独家新闻视频以及以及关于民生的新闻栏目。其内容质量大家有目共睹。2、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是国内比较早的新闻媒体,拥有许多有态度以及温度的新闻报道,还包含有热点时事的评论,可以给读者带去不一样的事件角度解读。3、界面新闻众多大佬推荐过的有质量的原创新闻APP,其内容涵盖有科技、地产以及财经等领域,会为用户呈现国内以及国际上的重大新闻,且拥有许多的原创精选文章故事平台,是一个值得深度阅读的新闻平台。4、澎湃新闻澎湃新闻是一个专注于时事政治以及新思想的新闻平台,对于国内外新闻都有涉及,其表达的内容在时政、股市以及思想等方面有价值有深度。5、财新周刊财新周刊是一款有深度的新闻APP,财新传媒旗下的一款新闻产品,每天会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以及专业的财经新闻报道以及财经分析。6、新京报新京报社的新闻客户端,里面涵盖有众多行业的新闻资讯以及原创文章,每天都不间断的提供最新的新闻资讯,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新闻解读。7、凤凰新闻凤凰新闻被人称之为港媒中的主流媒体,其APP版本内的新闻内容质量忽高忽低,涵盖有生活、军事、娱乐以及有些新闻资讯,其原创文章有其出彩的地方。8、BBC双语新闻英国BBC旗下的一款新闻APP,每天会为用户提供实时的新闻资讯,拥有英语和中文两种语言,用户可以锻炼英语的听力或者口语,既能够了解时事政治又能够了解学习英语的软件。9、新华社新华社是国内主流媒体之一,其内容主要为国内的一些时事政治等重大新闻以及国外的重大新闻资讯,其中也拥有一些民生话题的新闻报道。10、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网拥有全球的新闻资讯,对于各地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能够进行适时地报道,APP上拥有语音播报的功能,同时还讷讷够 进行手机直播世界各地的新闻。比较有新意的一款新闻软件。以上“高质量新闻app排名,内容真实有深度的新闻APP推荐”的相关内容均来自于网络,并非本站(www.191fun.com)个人主张,如有侵权行为,可以在网站底部“联系站长”留言,我们会尽快处理。

财新周刊在财新网可以免费阅读。根据相关公开资料查询了解到,财新周刊隶属于财新传媒,财经新闻周刊,每周一在财新网出版发行,全年50期。精选金融、资本、经济、社会等领域的重大新闻。财新网定位于原创财经新媒体,7天24小时输出原创内容,为中国政界、学界和产业界读者提供每日经济活动必需的财经资讯及基础金融信息服务。

第一财经周刊文章

关注这个问题很久,目前看到的回答感觉“隔靴搔痒”、“文不对题”的居多。排名第一@吴达 知友的回答中有一个“硬伤”:“一财的成功是产品定位的成功,这是最重要的原因”。这里提到的“产品定位”,毫无疑问是根据产品消费者——“目标读者”而来的定位,从而形成了杂志的内容定位——具体表现在选题、封面设计、标题、采访角度等等。但在后续的分析中又提及:“创始团队成员、助理总编辑任雪松介绍,一财原本不打算涉足政经类题材,后随着发行量日升,读者期望增高才调整了既定策略。”这说明定位从一开始并没有被完全规划好,而是随着“发行量日升,读者期望增高”不断调整的。如此看来,需要不断调整和变化的“定位”——其实只是附着在“发行量、读者期望值”之上的小因素,怎么看也不能成其为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以下试着分析一财怎样在3年间做到这么大规模的。一本杂志想要做到类似或超过一财的规模,以下因素相辅相成、必不可少:1、 可读性要强(内容生产力!)。2、 品牌建设持续趋好(品牌影响力)。3、 发行总体的规划和投入计划(渠道拓展力)。4、 读者群的保持和新读者的吸引力打造。(抓选题、制造话题的能力!)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本非常现代、外国、略带外向型的商业周刊,适合年轻人。对商业话题的关注既时髦又接地气。几乎每期杂志都有一个关于该行业年轻领导者职业发展的故事。《第一财经周刊》的文章非常有趣,适合饭后随意阅读,不会觉得太过严肃和无聊。然而,《第一财经周刊》的报道与金融无关,适合那些对商业模式、营销和战略感兴趣的人。这个被引用的概率很低。《经济观察报》是最重要的财经报纸。和《财经》一样,它也是我进入大学时的必读报纸。发黄的报纸从报摊的一堆报纸中显得很突出。看着它从1美元涨到5美元。与网络媒体相比,《经济观察报》的报道更有深度和洞察力,符合“理性和建设性”的宗旨。

区别大了去了~第一财经是着眼于中国经济转型之后,致力宣扬市场化商业逻辑和与世界接轨的商业手法,立志成为中国知识青年的商业读本;而世界博览是报道世界重大事件,展示世界各国人文地理新版图、新景观,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历史、科技和思潮等领域

1、《第一财经周刊》

订阅方法:官网购买

《第一财经周刊》(CBNweekly)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第一财经(CBN)倾力推出。 第一财经(CBN)成立于2003年7月,是中国唯一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专业财经资讯供应商。

第一财经致力于为中国广大投资者和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优质的财经新闻和深度评析。有很多新鲜的思想,有不少有深度的分析。很适合年轻人阅读的口味,内容详实,视角独特。

2、《商界》

订阅方法:官网购买

《商界》杂志以广大中小生意人、企业经营者以及企业各层级员工在市场经济实动中成功的方法、失败的教训、有益的经验、规范的操作、生活的甘苦等为主要内容。

文章以纪实和故事两种风格为主,坚持通俗性、可读性为前题,观念前卫脱俗,文风生动洗炼。为读者的行为和观念指明了一个规范的、理性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轨迹。

3、《中国企业家》

订阅方法:官网购买

《中国企业家》杂志是中国第一本以“企业家”命名的杂志。杂志定位于“一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秉承“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核心理念。

立足企业家立场,弘扬企业家精神,致力使企业家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受尊重的主流人群。一本立于商业领袖的领袖商业杂志, 中国主流商业财经杂志公认的领导者。

4、《经理人》

订阅方法:官网购买

《经理人》提供全球领先的商业思想,对商业实践行之有效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思维;针对CEO及准CEO阶层在经营管理中遭遇的困惑、难题、挑战,提供包括战略、理念、策略、路径、方法、工具等系统的解决方案。

《理财周刊》发表

在全国“两会”上有不少代表、委员对于调控房价、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但也有一部分的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却颇为“雷人”,该出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梁蓓就“研发”出了“隔代结婚论”。她说,上海是全世界的上海,上海的房价应该和国际接轨,不应该以80后的承受能力为标准。我觉得80后男孩子如果买不起房子,80后女孩子可以嫁给40岁的男人。80后的男人如果有条件了,到40岁再娶20岁的女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在买不起房又急需买房的人群中,80后年轻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其中许多人急于买房是为了结婚,甚至还爆出过“丈母娘推高房价”的雷人论调。尽管许多专家参照国外的情况,早就提出过“结婚不一定要买房”的观点,但在中国似乎缺乏市场,80后年轻人还是一心一意想买婚房。于是梁蓓教授便给出了这么个“曲线救国”的主意。“隔代结婚论”最早是由《理财周刊》报道的。去年3月,《理财周刊》发表了一篇《“两会”上房地产雷人话语知多少》 ,介绍全国两会上代表和委员就房地产话题提出的雷人语录。文中一共介绍了四个人提出的雷人观点,分别是陈华伟的“回家买房论”、茅永红的“实力不足论”、梁蓓的“隔代结婚论”和傅军的“记者误导论”。经记者查询,陈华伟为全国人大代表,茅永红、傅军为全国政协委员,但全国政协委员和北京市政协委员名录中均无法查询到梁蓓。昨天下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向记者确认,梁蓓确系该校教授,但她不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北京梁蓓委员谈80后无力应对高房价的建议:我觉得80后男孩子如果买不起房子,80后女孩子可以嫁给 40岁的男人。80后的男人如果有条件了,到40岁再娶20岁的女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网络对梁蓓80后无力应对高房价建议的调侃:【2楼】回复: 我终于到40岁了,找到一个年轻貌美的20岁女友去她家见家长。开门的是当年读大学时相处了几年的初恋女友梁培。新女友喊了一声:妈~【3楼】补充:她妈看到我,惊得倒吸一口冷气。没等我反应过来,然后把女儿拉进房间里,对女儿说“你不能和他在一起,他是你亲生父亲啊!”【4楼】继续补充:女儿:我已经有了他的骨肉……【5楼】 这时女孩的60多岁的父亲走出来看见了女孩的男友,小声的对他说:“你怎么来了,给你妈和你的生活费不是每月都按时打去的吗?【6楼】这时叮咚,女孩男友的妈来见亲家。见到女孩的父亲:怎么是你...【7楼】女孩男友的父亲停完车也上楼了,一见女孩的父亲马上内流满面:你不就是我失散多年的弟弟吗?【8楼】女孩母亲见到男友母亲:妈!【9楼】女孩母亲见到男友他爸,叫了一声“爹!”,立刻晕厥过去【10楼】偶今年刚好40,X的女人或者孙女是不是20了?我想按照老人家的说法去做......哈哈

给你转载个他们主编的话语,自己评价。“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站在《北京商报》更名3周年的时间窗口上,回头看看这三年来我们倾心打造的《理财周刊》,作为她的执行主编,我对上述格言深信不疑。最初,我们做《理财周刊》的目的,仅仅是觉得财经新闻中心旗下应该有一个周刊,因为从财经很容易过渡到理财上来。至于能办成多好的刊,能不能“发光”,我的主编、我以及我的同事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尺。但是我们经常问自己问题。比如理财是什么。每一次做版,每一次写稿子,我都先问自己这个问题。比如我们要给读者写点什么。每一次报选题前,我们财经新闻中的记者们都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再比如我们的文风是什么。每一次在签版付印前,我们的主编都会重新问自己一遍。结果,在商报改版后的第三年,我们的周刊走过了近150期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份周刊火了。她的火,不仅借助了《北京商报》人性化的发行方式,还借助于我们成熟读者的不断指点,他们需要的,就是我们追求的。在这种与时俱进中,《理财周刊》“发光”了。我们坚信——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有钱存到银行嘛,理什么财?”即便是到了21世纪第9个年头,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享受金融业提供的以钱生钱的理财生活。诚然,靠双手努力劳动换得金钱是“天理”,但依靠金融工具获得财富也是“人情”。而我们更相信,一个国家的金融业需要人气,人多了,这个市场才完整。理财是什么?这是我们提过的一个问题。在周刊的记者看来,理财就是使你生活变得更有乐趣、更为精致的工具。比如有人认为买基金就是理财,用钱买一款基金,基金就能为自己挣钱。其实,买什么样的基金、在什么时候买,甚至在什么时候赎回,这些都是有据可循的。比如,2007年6月,上证指数在冲上4300点后出现回调,《理财周刊》就针对当时一部分投资者的心理,写了《震荡市 基金是避风港吗?》这篇文章。文章披露,号称“理财专家”的基金在调整中战绩各不相同,但进取型基金在市场回调时风险很大。到了2008年6月,上证指数已经跌到2868.8点,很多投资者认为这是基金加仓的好时机,但记者在对比后发现,股票仓位较高的基金风险过大,因此写了《暴跌中选择中低仓位基金》。到今年6月,上证指数涨到3000点以上,一时间指数基金这个熊市中的“破落户”变成市场新宠,记者从指数基金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预期出发,报道了《指数基金 昨天今天明天》,提出理财方案,同时提示风险。这是《理财周刊》“解剖麻雀”的一个例子。平时,我们关注各种理财产品。保险怎么买最划算、普通投资者如何买投连险、退保需要什么手续、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怎么读、保本产品可能不保本、私人银行理财师的能力怎样、房贷转按揭手续费多少、国债提前赎回怎么算利息、银行卡手续费如何计算、哪家银行信用卡积分最值钱、怎样买黄金最划算、挂钩葡萄酒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如何保证……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甚至,我们向读者传达这样的理念——哪怕你只想存1元钱,也要计算一下怎样存是最划算的。到了节假日,我们给读者的理财建议就多起来。比如在今年春节前最后一期周刊1版,我们财经新闻中心12名编辑记者从各自关注的领域出发,简短盘点一年来的理财市场,并对投资者在牛年中的理财生活进行了规划(详见本报2009年1月23日理财周刊A1《牛年到 商报祝您Happy牛Year》),这是财经新闻中心记者一次集体亮相,目的是让读者看到,平时理财精打细算的这些人,其实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惟一不同的,是这12个人都戴眼镜。我们坚持——早于读者发现理财陷阱《理财周刊》的另一项工作是查找不合理的理财市场,或者是市场中的怪现象,以帮助读者成功绕过鲜花装饰的陷阱。这里要提一点,就是我们这个团队中所有成员,对于理财市场的“负面报道”其实都心怀抵触,原因是作为市场中的一员,我们不愿意向读者传达过多的负面消息。但有些时候,监管层的触角无法伸向异常隐秘的地方,这时,我们的笔就变得很有分量。2007年4月11日,商报《理财周刊》头版头条刊登了由现任周刊主编刘杰、商报《老周侃股》专栏作者周科竞和那时仅仅是一位新记者的我共同写作的《不炒股票炒股民 黑心咨询机构赚钱伎俩曝光》。这篇稿子一发布,其犀利的语言、独特的视角以及大量采访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网络转载数量上百条,链接留言数不胜数,既以内容警示了投资者,也使我们看到了读者的诉求。这篇稿件后来被评选为2007年京报集团好新闻一等奖以及北京新闻奖一等奖。之后,几乎每隔一个阶段,我们都会对理财市场中的黑幕或陷阱进行曝光。2008年3月5日,针对理财产品市场存在的银行销售者误导投资者现象,我报道了《揭秘银行理财产品五大陷阱》(该文后来被评为2008年京报集团好新闻二等奖),直揭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复杂到连金融博士都读不懂的怪现象。2008年6月30日,在多次暗访之后,记者陈洁在周刊发表了《原始股卷土重来》一文,揭露了利用投资者“贪小”的心理弱点取钱财的全过程;随后周刊再次发文《熊市中股民谨防黑嘴忽悠》(2008年7月21日),警醒投资者切勿上当;今年1月,为提示投资者在进行消费时谨防银行卡被复制,或者被山寨钓鱼银行网站去钱财,我和记者黄竞仪写作《理财消费防锦囊》(2009年1月16日A1版);今年3月,针对市场上泛滥的假保险理赔单,记者崔启斌在周刊发表《四招教您揭穿“假保单”》;4月,A股股指“龙抬头”,我与记者王丹写作《股市投资的四大圈钱陷阱》,提示投资者要谨防炒股次生风险;而在信用卡滥发背后,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于今年6月在周刊1版写作《信用卡“馅饼”背后的六大陷阱》,供投资者参考。长长的一串稿件名称背后,是记者们通宵达旦写作的辛苦。但每当新一期《理财周刊》印制出来,我们手里的这份报纸带给我们的快乐都无法形容。我们期冀——下一个三年更精彩过去的三年里,《理财周刊》循着市场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沿途我们留下精彩的作品和辛勤的汗水。时不我待。今后三年,我们的目标是在理财行业内部得到更多的认可。除了在稿件中加入更多创新元素外,我们还希望能够与市场中的各方建立广泛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碰撞出更多的好题材。另外,虽然三年来《理财周刊》一直按照自己的模式向前发展,对市场热点也能准确捕捉,但并没有举办过任何大型的论坛或者发布任何理财消费指数报告。事实上,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平。因此,我们几位周刊同志都认为,下一个三年,我们要加大自身的曝光频率,不仅让读者和市场记住周刊,同时也要使大家认识我们,了解我们,鞭策我们更快地往前走,走向“阳光”更充足的地方。《理财周刊》执行主编 崔吕萍

理财与理财周刊哪个杂志好

看杂志之前建议你先读几本书。巴菲特教你读财报---财务报表是企业的语言,是投资的前提。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看看高手的是怎么做的。郎咸平说---你要知道你要投资的经济真相如何。看好了之后,可以读《理财周刊》,很全面的,第一理财网是他们的官方网站《理财周报》,南方报业主办的,势头很猛的报纸《财经》比较深,但是会有好的效果。我是做金融的,你可以加我msn,呵呵

看杂志固然是好习惯!不过那种平面信息会不会滞后呢!我个人觉得实用信息大部分都在互联网上!看你怎么把他整合了看了!你若是有关系的话可以去获得一些内参消息看的才有意思!其他消息还真不如看《瑞丽杂志》等一些杂志!

《理财周刊》是比较大众化的理财杂志,里面的分析评论很好,但是我个人觉得并不是期期都这么有价值。楼主可以每周都留意一下,如果本周的主题有兴趣的华话,可以买一本。另外,这本杂志办的第一理财网都很好的,有时间去看看。《钱经》也是不错的,但其信息比较滞后,没办法,一个月才出一期。那本《投资有道》都不错的,不过贵一点,主要是高端一点的。希望这些建议能对楼主有所帮助。

  • 索引序列
  • 殷保华理财周刊文章
  • 财新周刊文章
  • 第一财经周刊文章
  • 《理财周刊》发表
  • 理财与理财周刊哪个杂志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