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1994少年文艺文章

1994少年文艺文章

发布时间:

1994少年文艺文章

我出生的地方是江北的一个小镇,在我所见过的所有区域地图上连一个点也没有看到过。 镇子上有一条很古老的街,灰白色的石板有曲曲折折的细的纹路,一到雨天清凉的水就会从上面静静地漫过,像一声慵慵懒懒的叹息,孩子们就会卷起裤脚像风一样地跑,水花飞溅开来。还有许多苍老遒劲的梅树,到了冬天所有的梅花都会盛开,有时候是跟漫天的雪花一起,白色底子里大片的红。温暖如春。 这些都是以前的事。那条街已经被拆了,梅树也被砍掉了。我时常呆在阁楼上想念很久很久以前小镇的样子。我就会坐在暖暖的阳光里睡过去。是十二月的冬天,可是没有雪落。在我的记忆里,小镇很少下雪了。有些年里会飘一点点零碎稀薄的雪花。 很怀念大雪弥漫,很怀念雨水漫过灰白的石板。 当然也十分怀念木头和那些一树一树梅花盛开的日子。 木头家的房子倚河而建,没有用石灰粉刷过外面的墙壁,赤裸裸的红色砖头。镇上的孩子喜欢用偷来的粉笔在上面写字和画画。那一年我七岁,刚刚上小学,可以把鱼,乌龟和小鸡画得惟妙惟肖。每天放学以后,我在玫瑰色的黄昏里奔跑,穿过细细长长的巷子,最后在那幢红色房子后面停下来。我把漂亮的墨绿色的书包放在地上,然后坐在上面开始画游泳的鱼和啄虫子的小鸡。木头会在不远的地方看着我,脸上带着羡慕的笑。他看到我在看他,就收敛了笑容低下头来。 那些九月里的黄昏,太阳落山以后,天空依然有灰白的光亮。我听到鸟儿扑棱着翅膀归巢,听到不远处的田畈里有人吆喝牛羊,听到郭大娘在自家院子里赶猪进圈。多年多年以后的今天,我忽然觉得那个黄昏多么的像一幅画啊,可以掠夺旷世的美。 那天我站起来,轻轻拍掉屁股上的灰尘,然后走到木头的面前。我向他摊开手掌,那些短小的白色粉笔头,被磨掉棱角带着我手掌的温度。我说,送给你,你要吗? 木头缓缓地抬起头,我看见他眼睛深处的渴望和惊喜。过了许久,他终于狠狠地点了一下头。 木头不爱说话,从认识他那天开始我就已经知道。妈妈说不爱说话的人是因为他心里装着事儿。妈妈还说,诺诺,你可不能欺负木潼啊。 木潼就是木头的名字,是镇上的邱老师给他取的。邱老师是一个温和善良的中年男人,他从来不打我们也不骂我们,即使是我们做错了事。他说我们是花朵,小镇因为有我们而美丽,也因为有我们以后才会更美丽。我们就坐在椅子上欢快地笑。我们的笑声像冬日里的梅花在风里的摇曳,像木头家前面的那条小河的河水流淌。 妈妈,我不会欺负木头的,因为我们是好朋友。我靠在厨房的门框上认真地说。 妈妈就笑了。我们家诺诺是乖孩子。 木头也是乖孩子吗?我问。 木潼也是好孩子。 那他为什么不上学啊。 我看到妈妈炒菜的手停在空中,我听到她轻声的叹息。然后这个温情的女人转过脸来,七岁的我看到了她脸上的忧伤和眼睛里的疼痛。 过了很长时间,妈妈说,诺诺,木潼会上学的。 木头上学那天,邱老师亲自来接他。太阳刚刚好升起,金色的光芒把整个镇子照得亮堂堂的。木头从屋里走出来,穿着一件白色的格子褂子,下摆差不多长到膝盖,把袖子卷得高高的。这是我见过木头穿的最好的衣服。 我跑过去拉起他的手,我说,木头,以后我们可以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了。 木头看着我点点头,脸上是像涟漪一样漾开的喜悦和幸福。 邱老师微笑着摸摸我们的头说,两个都是好孩子。 邱老师牵着我们的手往学校走。木头的婆婆就站在门口看着我们走远,我们在要转进巷子里的时候,她在后面声音苍老沙哑地说,芽子呀,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木头转过头看婆婆,一直到走进了巷子他才回过头来。我看到他的眼角像钻石一样闪烁着晶莹。 在学校里木头依然不爱说话,他总是站在旁边看着大家玩耍和嬉闹,笑容满面。这种笑容像大雪放晴以后,我们站在梅花树下透过花瓣的缝隙看到的明媚暖和的阳光。那张笑脸宛如一块火红炙热的铁烙进了我的记忆深处,这些年来一直在我困顿忧伤的时候给我安慰和温暖。 木头跟我同桌,他上课的时候坐得直直的,把手臂平平整整地放在桌子上面,安静地睁着大大的黑眼睛,神情认真而专注。像一个带枪的士兵等待着冲锋。只有当邱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或者朗读文章的时候,木头才会“腾”的一声站起来,挺起胸膛,声音洪亮。那时候,我总忍不住微微仰起脸看着他,我觉得他像一株满桠满桠盛开花朵的梅树。 木头做作业考试都会得高分。他的字写得很漂亮,小小的方方正正。我拿着本子看得久了,会蓦然间觉得它们是在纸上跳舞的精灵。 我说,木头,你教我写字吧。我也要写小小的好看的那种。 字写小了不好,我们的字要写得大大方方的。 那你的字怎么写得那么小? 沉默了许久,他声音低低说,因为我没有许多本子。 我第一次被一句话刺痛了,捏在手里的本子烫伤了我的手指。 第二天,我把几本新本子偷偷地放进了木头的书包里,它们都是爸爸从县城里最好的文具店里为我买回来的。后来木头发现了,他问我,本子是你的吗? 我点点头,是我送给你的。 为什么?木头抿着嘴微微皱着眉。我不能随便要你的东西。 木头,算是我借给你的行吗?以后你再还给我。如果你高低不要,那我以后就再也不去你家的墙上画画了。 我微笑着看着他。他也笑了,然后把已经推到我桌上的本子放进书包里。那是一只很破旧的包,灰黯的颜色,被洗得纤维毕露。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一只新书包。 你不是已经有一只了吗? 我要送给木头一只。 为什么?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问。 木头的书包又破又丑,我想让他有跟我一样的漂亮书包。爸爸和妈妈笑着对望了一眼。爸爸放下手里的筷子,伸手轻轻拍拍我的额头,若有所思地说,好儿子。 那天下午爸爸就买了一块光滑鲜亮的布回来。吃过晚饭以后,妈妈踩着缝纫机缝制书包。那“得得得”的声音像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突然之间我觉得我的心长上了翅膀,在最美妙的旋律里快乐地飞翔。 当我把书包递给木头的时候,他像受了伤一样看着我,眼睛里晃荡着泪水。 许诺,你是不是觉得我很可怜,是不是想同情我?他两只手使劲地交缠在一起,表情痛苦。我不想你可怜我,我就想你做我的好朋友。你知道吗,许诺。 我有一点点无措地愣着,过了许久我说,木头,我没有可怜你,我只是想让你跟我一样,我只是想我有的东西你都有...... 那是我们八岁的春天,油菜花盛开得金灿灿的一片。我和木头第一次说出“朋友”这两个字,然后我们相拥在一起,彼此感动,幸福像晨曦一样弥漫在我们的身旁。 我们站在善良河的河畔,我们是善良天真的孩子,我们是春天里的小孩。 善良河是一条清澈干净的小河。脉脉流水从镇子外面绕过。河水澄清,可以看见生长在河底的碧绿的水草和悠然游动的鱼虾,灰色的和白色的鸭子在水面上闲情地嬉水。每到夏天的傍晚,镇子上的小孩都跑到这个河里游泳,洗澡。那些傍晚,木头都在门前破碧青的竹子,他手法熟练地将一棵棵竹子破成一片片柔韧的竹条。沐婆婆就用那些竹条编织好看的竹篮子,竹箩筐或着竹席子,可以拿到邻镇的集市上卖一些钱。我就用手撩起清凉的水洒到他身上,大声的叫喊:木头,木头。下来啊,你快下来和我们一起玩啊。 他握着锋利的竹刀,冲我们微笑着摇摇头,你们玩吧,我不下去了,我在边上看看就好了。 这时候,婆婆从屋里走出来,她对木头说,芽子呀,你也过去跟他们一起玩吧,那些竹子搁在那里没事儿。 哦。木头应了一声,就迅速脱掉外套,扑通一声跳到我们中间,溅起高高的水花。 我们扎猛子,我们打水仗,我们笑。一片喧哗热闹。 善良河边住的都是善良的人。沐婆婆,邱老师,郭大娘,我妈妈.....这些年来,每当我看到美丽温柔的流水小河,我总会无端地想起家乡的善良河和这些善良的人们。无论何时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只要我捋起袖子,我就能从肌肤上嗅出强烈的善良河的味道。我是喝善良河的水长大的,那些甘泉玉露般的河水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变成滚烫的血液在我的身体里流淌。 可是后来善良河被改道了,古色古香的小镇也被拆掉了。又因为一条国道穿过,所以在那里建起了一片像囚笼一样的高档居民区。我站在那片梅花盛开过的土地上,再也找不到一点从前的痕迹了。心里的难过排山倒海。 镇子拆掉之后,镇上的人都各自迁徙到了不同的地方。那时候我正在M大读书。妈妈打电话过来,她在电话里哭了。那是我唯一一次听到她哭,就算文革中外公被逼死,就算闹饥荒的年头吃不饱饭,就算爸爸给人家建房子的时候从高处摔下来,她都没有掉过眼泪。她曾经对我说,眼泪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所有的困难最终还是要你伸手去搬开。这样坚强的女人却因为一个小镇拆掉一些梅树砍掉而柔柔软软地哭泣起来。最后她在电话里跟我说,儿子啊,妈妈已经老了。 大学毕业那年夏天,我回家乡看望邱老师。他们全家已经搬进了县城,邱老师也因为一场中风导致下体瘫痪。 从我坐到他床前开始,他就一直拉着我的手。我感觉到那双手苍老干瘦,像我小时候触抚到的梅树表皮;手背上的青筋清晰可见,像小巷石板上细细的纹路。邱老师到底老了。 邱老师问我还记不记得小镇和那条善良河。 我点点头说,记得。 还记得沐婆婆和沐潼吗? 我一时说不出话来,少年往事在我心上碾过的伤痕又痛起来。过了很长时间,我竭力地笑了一下,我说,我记得沐头第一天上学还是您老亲自来接他的。他穿着您送他的白色格子褂子。您那天还说他和我都是好孩子来着。 邱老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沐潼是好孩子,你也是好孩子,可惜—— 他没有说下去,两行眼泪就滚落下来了。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十几年前给过我温暖的手掌,现在我要把我掌心的温暖传递过去。 那些花开的日子,那些像流水一样逝去的年华,那些像针尖上的水滴一样闪亮的生活。即使日后我会兜转流离我会天涯放逐,我也不会忘却分毫。就像木头当年说过,他会永远记得所有人对他的好给予他的温暖。 我们八岁那年的春天,温暖而湿润。田畈里的花草长得分外茂盛,一眼望过去是看不到尽头的紫红色小花。到了适当的时候它们就会被收割回来,喂猪或牛。妈妈说她小时候若是遇上光景不好的年份,花草就是很好的粮食,放进一点菜油和盐能叫人吃掉了舌头。 老师当心我们玩闹时会不小心跑到田里践踏了花草,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会把每个班上的学生分成许多小队,然后按照回家的路线在每个小队任命一个路队长。木头就是我们西街头五个孩子中的路队长。每天放学以后木头会走在前头,带领我们从大路上排着齐齐整整的队回家。我们就不会像以前一样去沟里捉蝌蚪,去田畈里抓蝴蝶了。可是我忽然有点怀念以前爬树掏鸟窝,用木弹弓打青蛙的日子。 木头从来不跟我们一起做这种事,他说小动物也有家的。如果父母失去了孩子会很伤心的,如果孩子失去了父母会很可怜的。其实木头就是没有父母的孩子。 我问过木头,你想你的爸爸妈妈吗? 当然想。可是有时候我觉得郭大娘就像我妈妈一样,还有邱老师也像我的爸爸。其实跟婆婆在一起,又有这么多的人疼我护着我,我就觉得已经很好很好了。 那瞬间,我看到木头瞳仁里闪过的幸福的光芒。 郭大娘就住在木头的隔壁,皮肤黝黑,手脚勤快,是我们那个小镇上出名的劳动好手。木头告诉我郭大娘做了好吃的东西总不忘给婆婆和他盛一些,摘了时鲜的菜也要送一些过来,还给过他几件改小的东子哥的衣服,他穿着特别合身舒服。 等我长大了有了出息,一定会加倍对他们好。 木头是一个感恩的孩子,就像梅树会在冰天雪地里开出明艳美丽的花朵来报答养育它的土地。 我送给木头一些本子和一只书包之后不久,他就请我吃了鸡蛋。一天早晨去学校的路上,他从书包里拿出三个鸡蛋递给我。 许诺,我请你吃鸡蛋。 我没有接,我说,我吃过早饭了。 我知道。这几个鸡蛋你拿着,什么时候想吃了就吃。 干嘛好好要送我鸡蛋啊? 因为你送我本子和书包了,还有我们是好朋友啊。你如果不要,我就学你上次那样,把你的本子和书包还给你。木头看着我,狡赖而孩子气地笑。 我把鸡蛋装进书包里,顺口问了一句,鸡蛋是你婆婆煮的吗? 我说了,你肯定要笑话我的。 我说,我肯定不会的,你说呀。 我过生日那天婆婆给我煮了三个鸡蛋,我吃了一个留了两个。还有一个是昨天晚上郭大娘送一碗鸡蛋来我悄悄留下的。本来我想多攒几个才给你的,又怕会变坏了。木头笑笑,会不会觉得我这样子很可笑啊。 那天我真的想在他面前微笑的,可是我怕一张嘴我就会哭。我使劲地咬着嘴唇,过了很长时间开口说,木头,以后不要这样了。 后来我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吃掉了那些鸡蛋。剥开壳就已经闻到淡淡的异味了,可是我依然觉得每吃一口都芳香四溢。吃着吃着我的眼泪就落下来了,这一次的眼泪不是因为跌痛了,也不是因为做错了事被妈妈打了。这成了我永远的小秘密,八岁的春天,我因为吃了三只鸡蛋而泪流满面。 木头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他会用柔软的柳条编好看的帽子,他还跟婆婆学会了编花篮子,箩筐和竹席子。过年的时候,他还糊了一只精致的纸灯笼给我。我们提着灯笼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奔跑,空气里充满了好闻的硫磺气味。我们还跑到善良河边的一个小土坡上放烟花。烟花弹升到天上,然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瞬间照亮夜空。我在转瞬即逝的亮光里转过脸看木头,他的脸上有着像烟花一样灿烂的笑容。 其实,我们都是容易满足的孩子,只要有一点的喜乐就可以让我们开怀而笑。可是,生活往往从一开始就让我们无端地失去一些东西残缺一些东西。那么残忍。 木头是没有父母的孩子,木头是有着严重破相的孩子。 十三岁那年木头开始注意到他脸上的破相。他的额头有一个像鹅头一样的紫红色包,在左边脸上有一块 血红色的疤从眼睛下面一直延伸到脖子上,整张脸一边白一边红。木头问过我他的脸是不是看上去叫人恶心。 没有。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他说,现在,其实我已经明白了一些事情了。我根本不是没有父母的孩子,而是他们嫌弃了我,将我丢弃了。 谁告诉你这些的? 是我自己猜想的,可是我相信事实就是这样。他神色哀伤地说。要不然婆婆怎么一直没有带我去他们的坟上祭拜过,我问郭大娘她也总是不说。 木头,不要难过,也许事情不是这样子的。也许所有的人都有苦衷的。我试图安慰他,可是在我心里也认定了木头说的就是一切的真相。 那时已经到了冬天,梅花铺天盖地地开了,因为没有落雪,似乎相当寂寞。木头爬上一棵树,坐在树杈上晃荡着腿。我仰起脸看他,忽然觉得他像一只翅膀伤了的鸟,飞的时候总被伤口牵扯着痛。 许诺,上来吧,在这上面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 你看到了什么? 铁路。就是我们上次去过的那一条。 我想起刚刚过去的秋天,我和木头打猪菜的时候去过那里。一条黑色冰冷的铁轨笔直地一直延伸到看不见尽头的远方。邱老师以前告诉过我们,铁轨的尽头连着繁华的城市,城市里有美丽的大学。我们一直向往。 木头,你会坐火车去城市吗? 会。我觉得那里或许更接近我的梦想。 木头终究没能走得更远。十六岁中考之后他读了中专。离小镇30多里的一个富裕的大镇上的学校,校园里栽满松柏和长春藤,还有柔软的垂柳。而我的学校里到处都是高大的梧桐和香樟,还有大朵红艳的月季。那时候我和木头已经相隔差不多有100里了,我在有霓虹光影的县城里。我读高中,准备考到铁路尽头的城市去。 我们在中考之前,我们去找邱老师好好聊过。那天木头说他不想念书了,他说,我不能离开婆婆。 沐婆婆病倒了,而且耳力和视力越来越差,我去她床前的时候她已经看不清我的样子了。我在她耳边说,我是诺诺。她听清了我的话,就声音颤抖地叫木头,芽子呀,诺诺来了,你给他和一碗红塘水。我想起以前过来找木头时,婆婆总会和一大碗红塘水给我喝。放一大勺子糖,暖和的甜腻腻的。而如今这个善良慈祥的老人已经不能下床了。我拉着沐婆婆的手,我的眼泪就下来了。我转过脸去抹眼泪,被木头看见了。他走过来轻轻捏捏我的肩膀,彼此什么也没说。 后来我们走出来,靠在善良河边的一棵杨柳上,四月里的风带着泥土的芬芳徐徐吹来。木头说,谢谢你来看婆婆。 应该的。她老人家以前对我那么好。 木头忽然别过头看着我,许诺,我不想参加中考了。 为什么?我直视他的眼睛。是因为婆婆吗?那你的那些梦想呢? 都已经不重要了。他说,你觉得我现在应该离开婆婆身边吗,还应该去考县城里的高中然后继续考到繁华城市里去吗? 我不知道。我想了想说,我们去找邱老师吧。 邱老师不同意木头辍学。他说,沐婆婆我们镇上的人会照顾好,你还是小孩子,应该好好念书。 木头这一次表现得异常的执拗。他说,我已经不小了,我觉得我有必要待在婆婆身边。这些年来都是大家在照顾我们,现在我觉得可以以自己的能力服侍好婆婆了。其实我也知道,如果真的读高中读大学需要更多的钱的。 很长时间彼此都说服不了对方,而我坐在旁边,忽然之间觉得自己原来真的还是小孩子。 后来,邱老师伸出宽大的手掌,像那一年一样抚摸着木头的头说,听邱老师一句话,不能不念书了,有什么困难我们会想到解决的办法的。 木头低着头没有说话,邱老师继续说,你考邻镇的中专也好啊,这样你就可以每天都回来了,可以照顾婆婆,也没有耽误学业。我还有一辆破自行车,我就送你骑吧。但是不能不读书,如果毕业了能回镇子上教书也好,我们的孩子还需要老师。 木头终于点了头,像那一年从我手里接过粉笔时的神情。我拉过他的手紧紧握在手心,没有说话。邱老师看着我们,脸上露出了温暖的微笑。 这一天邱老师还说了一个对木头隐瞒了十六年的秘密。木头听后哭泣得不能自己,就算一切他都猜想过,可是一旦真的确切获知,依旧会有像冰冷的玻璃杯骤然遇热的感觉,几近破碎。 上中专之后,木头每天都回来,骑着破旧的自行车一路颠簸。做饭,洗衣,喂鸡喂猪。遇上天气暖和的日子,就烧好水喊郭大娘过来给婆婆洗澡。到了冬天,如果阳光明媚冬阳和煦,就搬一张躺椅出来,把婆婆抱到外面晒太阳。那时节梅花怒放,河水缓缓流淌。 我每个月回镇子上一次,路不好,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子,然后在离镇子七八里的地方下来,再走回去。我依旧去找木头,只是我们已经很少说话了。大多数时间我会坐在他的身边,看着他编箩筐或着篮子。他偶尔会抬起脸来看我,淡然地笑。 生活依然如同善良河里的水一样清澈,干净。 我高二那年进了学校的艺术班,学习画画。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需要亚麻布和五颜六色的颜料,需要用一支笔画出心中一些美好的东西,比如澄清碧绿的善良河,比如漫天盛开的红梅,比如善良的沐婆婆和木头...... 寒假在家里,我用毛笔画梅树。透过洞开的窗户可以看见屋后的一株梅树,枝头花朵热闹,几只耐寒的鸟儿在树杈上嬉闹。就是这样的一个晴媚的冬日早晨,有人火速地从我的窗前跑过,丢下一句话砸破了所有的平和静谧 ——沐婆婆死了。 我的手痉挛了一下,笔头的一滴饱满的墨汁落下来,在洁白的纸上迅疾地渗透漫延开来。一团肮脏的乌黑。 我向那栋红房子奔跑过去,迎面的风呼呼地割得脸生疼。转过街角,我已经远远地听见木头歇斯底里的哭喊,我的心仿佛被凌迟一样剧烈地痛,泪水跟着决堤般滚落下来。 沐婆婆,沐婆婆。我心里一声声喊着。这个善良慈爱的老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了。邱老师告诉过我们,沐婆婆因为小时候的一场麻风病而容貌尽毁,被她的族人所抛弃。解放战争胜利后流浪到我们的小镇上,我们镇上的人收留了她。她以帮人家做杂活维持生活,老了以后,镇上的人就让她做了“五包户”,给她粮食和衣物,又凑钱为她建了一栋砖瓦房子。沐婆婆因为相貌丑陋,一生都没有获得过爱情,连亲情都失去了。后来在一个寒冷冬日的早晨,她在善良河边捡回了同样因为相貌丑陋被父母狠心抛弃的木头,将他抚养长大...... 我冲进那间狭小的屋子,我看见沐婆婆安详地躺在床上,像平静地睡熟了一样。木头跪在床前拉着老人的手哭得几乎要崩溃过去。镇上的人都放下手里的活赶了过来,他们拉开了木头。木头像瘫痪了一样,毫无气力地靠着墙壁,眼神空洞涣散。我坐到他的身旁,紧紧地揽过他的肩膀,低低地说,木头,婆婆也不希望你这样子。他缓缓地转过脸对着我,猛然间像失控了一样扎进我的怀里,再次悲伤地哭起来。 年长的人开始准备丧事。爸爸也过来帮忙,他的腿从高处摔下来至今还没有好。爸爸也哭了,他说他一直记得小时候经常吃沐婆婆烙的煎饼煮的汤圆,还偷过沐婆婆菜地里的黄瓜和西红柿吃,沐婆婆看见了故意装着没有看到...... 男人们一些去山上选坟地,一些去购棺材木买纸钱鞭炮。女人们一些开始给沐婆婆穿寿衣梳头发,一些砌好灶子做饭菜。这一场丧乱令所有的人都伤心不已。 整个寒假我都陪在木头身边。我知道他需要我。我们很少说话,有时候会对视一眼,我努力地对他笑,让他感觉到温暖。 一场大雪骤晴的下午, 我们去了善良河上游的那条铁路。黑色的铁轨,粗糙的石子,呼啸而过的火车。我们依然不知道尽头到底在哪里。有火车开过,疾风使我的头发飞舞起来。我的头发总是干净柔软的,有淡淡的洗发水的香味。而木头从小到大一直是平头,头发一根一根竖着,一种倔强的可爱。 我问他,木头,今后有什么打算? 我哪儿也不想去了,毕业了就回小镇上。他看着我的眼睛,许诺,以后你会沿着这条铁路去城市,到了那里别忘了画几张画寄给我。 我使劲地点了头。 十八岁的木头失去了至爱的婆婆,他也在这一场变故中完成了最终的蜕变,从此可以独挡风雨。 许多人在中专里学会抽烟喝酒甚至堕落的时候,木头的成绩始终很好,他每天都非常努力认真地学习。放学回来就搬一张椅子坐在门前用竹子或者柳条编织篮子,箩筐,椅垫子,竹席子。到了每个月底的周末,他就会用板车拉到县城里卖一次,这是他生活和学习费用的来源。去县城的路况不好,要经过一些大大小小的坡。他总是像小牛犊一样弓着背很吃力地将板车拉上去。那样的情景叫谁看到了都会心酸得掉泪。所以一些年后,当我在城市里看见一些衣裳光亮的人对拉板车的乡下人指指点点,一副很不屑的神情时,我真的很想冲上去狠狠地抽他两个耳光,然后大声告诉他们,别人每使一分力都是为了向幸福的生活迈进一步,你们有什么资格对他们的劳动如此鄙视! 大多数时候,木头的竹器一天卖不完。他就会到我的学校找我,然后在我这里借宿。每次来他都会买一些饼干或者苹果橘子之类。我跟他生气,我说再这样,我就不让你过来睡觉了。他就对着我憨憨地笑,下次不会了。 可是下次依然如此。而我带他到街上吃大排挡他也不许,坚持只要我请他在学校的食堂吃饭。晚上我们睡一起聊天,他跟我说一些他的学校和镇上的事,诸如郭大娘家的母猪生了,东街口的方婶女儿嫁人了之类,而我也跟他说一些我们学校的趣事。 我发现木头每晚都睡不熟,深夜里一个人轻轻地叹气。有一次,我伸过手去握住他的说,轻声问他,怎么了? 我想婆婆了,我想起小时候,婆婆总是站在门前,手搓着围裙喊我回家吃饭的情景。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十九岁的夏天木头中专毕业,进镇上的小学当了老师,我考上南方的一所大学。然后转眼到了九月,我到县城的火车站乘火车南下。木头到车站送我,穿着郭大娘从县城给他买的白色衬衫,手指上开始有洗不干净的粉笔屑。我们坐在候车室里一直没有说话,后来他起身给我买了一瓶冰红茶。他说,就当是婆婆的红糖水吧,路上解解渴。 火车开动。我们隔着长长的距离看见彼此都泪如雨下。恍惚中,我仿佛看到那个遥远的黄昏,看到有许多爬山虎的小学,看到婆婆端着一盆凉的红塘水给从河里洗澡回来的我们喝..... 我根本没有想到这成了我们的诀别。木头在回家的路上救起一个洗澡溺水的孩子,自己却再也没能爬上岸...... 六年之后,我展转回到木头念书的那所中专教书。第一次上课那天,我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那些像花朵一样的孩子,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说,同学们,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先对你们讲一段故事——在你们还小的时候,这个镇子的东边也有一个古老的镇子,虽然只有四五十户人家,却是一个美丽热闹的地方。有一条澄清碧绿的河,有一大片梅树林,有许多善良的人...... 我别过脸看了一眼窗外,不经意间发现学校的一个角落里有一棵梅树已经开花了。虽然依旧没有落雪,但是盛开已经不再寂寞。韶华胜极。 小镇拆了,梅树砍了,一些曾经在一起的人离开了。可是故事没有结束,至少它会在从1997年开始迁徙的小镇人心里一直上演,至少它会在我心里天荒地老。

自习室,看着满堆的考研书籍和许爸爸忙碌没有表情的身影,总能让再浮躁的心宁静。交替地看英语和中文,也许是目前我最舒服最充实的学习状态。专业书,我也习惯把它当作消遣,学习总是由兴趣驱使的,不喜欢完成不由衷的任务,所以注定到现在都没去老师那里背诵哈姆雷特。概况则是我喜欢的,想像着自己也参与到大不列颠的日常生活中,那另人向往的英格兰乡村,快乐的学习就是这样的。 终于看完了梁实秋先生对其妻季淑女士的回忆录。不长的文章,我却看了很久,是因为每一次看都想延续那种温馨和感动,于是慢慢的咀嚼回味,不想真正地释手。两位老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互相扶持,是亲密爱人也是最贴心的好朋友。他们都是最懂得生活最用心生活的人。人生固然坎坷,但是有这样难能可贵的伙伴,任何经历都是幸福的。当回过头去看那一路的脚印,因为心灵的默契,无论顺境逆境,他们都是乐观地手牵手,一往无前。蓦然想起好友曾经给我发的幸福生活必备:终生伴侣决定了你人生百分之九十五的幸福。我想,对于任何有一点感性的人来说,真的是这样。 最近总是去一食堂吃玉米鸡丁,吃到上火还停不了。最近才发现玉米作菜真的非常有吃头。最早关于玉米的记忆是初2时候看了《少年文艺》上一篇名为《金丝雨》的文章。女主角的网名叫“玉米”。也许是我那时侯的经历和她有那么一点点象,所以超级喜欢那篇文章,那段时间内,逢人便要提到。可是我的故事远没有她那么精彩,更谈不上有她百分之一幸运了。但是并不影响我对这篇文章的好感,因为那时候少不更事,学习才是第一等大任务。小郁闷一下子就抛到脑后了。后来上了高中,也许是以前没有认真吃过玉米,也许是玉米后来真的变好吃了,恋上了妈妈蒸的甜玉米。上大学后,每次回家,饭前一根甜玉米就是妈妈必为我准备的了。甜甜的玉米,吃在嘴了,甜在心里,它包含了妈妈对我无私的爱。我在大学论坛上的ID就叫“我爱玉米”。因为和玉米的渊源,当去年听到玉米这个词是,觉得很有意思,现在我也是半个玉米,也喜欢玉米都爱的某小葱。 累了的时候,总是本能的想回家。虽然想不出除了人可以懒一点,家里还有什么好的。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也许没有谁真正想知道另外两个人在忙些什么有什么打算有什么值得分享的,还是大家都太忙太累了,没有精力呢。爸爸总是让我把同学带到家里去玩,我总是无声地回绝了。因为我不想让她们也感受到这样一种奇怪的氛围,但是我也不想说,因为有些事情,不同年龄的人也许真的很难沟通。我希望人前的我是阳光的,阳光到不了的地方,我控制不了,但是不想让人也看见。世界也许简单快乐尽量不去想不开心的事情,最好。因此我更害怕冷漠,如果身边的人冷漠,那么我宁愿独处。我愿意享受那份孤独,因为我可以自己温暖自己,但是无福消受漠不关心。 前几天一个同学竟然在我面前说她脸大(汗),以后有钱去做削骨手术。原来我一直对脸大耿耿于怀,她那么一说,我竟释然了。脸大又怎么样,我就爱爸爸妈妈给的这样属于我的独一无儿的大脸。不过确实有点小纳闷:为什么上高中以后脸就长宽了。还有一件趣事:我记事起就不断有人说我长得很象我爸爸,现在上了大学,同学说我们一看就是父女。用爸爸的话说就是如假包换。可是从小到大,我的样子变化非常大,多年没见的人都认不出了,被告知就是那个小孩子后,都要加一句:怎么完全长变了相。有意思的是:我却一直和老爸长的很象,看来他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我们父女同进退。 今年除夕夜,一定要和爷爷奶奶一起过。我是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健在的幸福的孩子,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让她们在春节享受天伦之乐。今年一定要补上。我一向认为,天伦之乐重于一切人伦之乐。 今天路过硕士生招聘会,进去环顾一周,感慨很多但说不出来,都在心里了。对未来还是比较迷惘,急需过来人指点迷津。但是苦与没有过来人愿意主动帮助我。一直以来,家里在物质上管我比较松,所以我偶尔有小钱可以买有点牌子的衣服和鞋子还有姑妈疼,大学里的日子可以说是过的比较滋润了。可是这样的日子能持续多久呢。对生活不应该期待太多,我想这是我亟需从心底深处接受的事实。 今天增加了GIGI的BLOG,作为多年的琪迷,因为她要参加舞林大会才知道她也有部落格。看不了舞林大会了,但是GIGI练舞的热情还是感染了我。跳舞一定是我终生的爱好和终生要不断学习的。最近在MP3里设了GIGI的个人专集,放了一些从小学时候开始听的歌,那个夜晚,第一次听GIGI盗版磁带的夜晚还历历在目,还记得封面上是她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左手拿着半啃的汉堡,右手搂着PUPPY,灿烂的笑着,眼神里真的散播着阳光。听她的歌,总能听到台北的味道,听到那个22岁的小女生,简单快乐地感受着生活给予她的一切。那一年,我才12岁,现在快倒过来了。

金丝雨 赵蔚华给一段 看下是不是“快看,慕容清齐来啦。”叶小希拽了拽我的衣袖,凑到我的耳边,小声却又兴奋地说。“好了,美女,看看你的口水,没认识你之前我一直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垂延三尺。”我用余光撇了眼明显沉浸于花痴状态中的同桌叶小希,摇了摇头,继续看起了手中的政治书。再怎麽说,明天还有一场年级会诊。这次,我一定不会让别人抢走我的第一名。过了好一会儿,叶小希的身体才勉强动了一下,扭了扭身子,又凑过来,小声说:“雪妍,你怎麽能对帅哥这么无动于衷呢?象慕容清齐这样校草级的人物,坐在我们后排,天哪,我一看见他就兴奋啊得不行啊”说着,又开始嘻嘻的笑了起来……“你还是省省吧,明天还又一场考试呢,你忘啦?”我看了看她,又是熟悉的表情,有点想笑。“是,我的第一小姐,偶尔的花痴是有助于我们减轻高三的学习负担的,小小地放纵一下自己是对高考有好处的。”小希没有再说什么了,转回了身子,拿起了书,装模作样的看起来了。这丫头,干什么都有道理。我看了她一眼,笑了笑。其实也不怪叶小希这个的骨灰级花痴女会有这样的表现。说实话,我也承认慕容清齐是我们学校少见的帅哥:他的眼睛很澄澈,他经常会很干净地微笑,喜欢穿白色的衬衫,说话的方式又很温和,又会画画……这些大多数女生喜欢的男生的品质,慕容清齐全都有。所以两个月前,当班主任把他的座位安排在我和叶小希的后面的时候,小希兴奋地差点尖叫起来。而我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因为,不知何故,看到他白的渗人的脸我就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有点冷冷的,让我浑身不自在。我和小希是的座位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这在一个高三放牛班里是很稀奇的。我们的四周都是安静的人,安静的学生。所以我们可以在下课短暂的十分钟里看看书写写作业什么的,小希不是那种死读书的女孩,平时不怎么用功但一到考试就能考地不错。比如上次的年级检验中,叶小希就考了全班第五名,虽然我还是第一名,但是我很羡慕小希,因为,我知道,我的第一名是考天天少睡两个小时换来的,而她的,却是凭着聪明取得的。

顾抒,犹豫不决的天秤座,和一只叫米拉尔沃斯·米都斯卡亚的黑猫一同宅在某间朝南的屋里。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顾抒曾任《少年文艺》编辑,创立安琪信箱。工作期间,曾赴印度、埃及、斯里兰卡、伊朗、叙利亚、阿联酋等多个国家采访。 1994年起即为《少年文艺》作者,发表小说《单纯的定义》《水流影在》《蓝色项坠》《三月兔、小牛奶与WAY》等多篇作品,也在《中外少年》《上海壹周》《现代快报》等多次发表小说及散文。 2010年开始在《儿童文学》上发表小说。 『网络传真』专栏作家。 代表作: 《致爱丽丝》 《蓝花井的咕咚》 《青梅竹马》 《K中少年猎梦笔记》 《夜色玛奇莲》顾抒照片(6张)《抽屉里的玛格丽特》

光电工程期刊1994年

好多,只是太难上稿。太难太难

伱懂什么叫国家级的期刊吗?国家级:国内合法刊物中,主管单位是部级单位的(比如教育部、科技部等等),就是国家一级 望采纳

1、红外与激光工程刊名: 红外与激光工程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主办: 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八研究所周期: 双月出版地:天津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7-2276CN: 12-1261/TN邮发代号: 6-13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红外与激光工程曾用刊名:红外与激光技术创刊时间:197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SA 科学文摘(英)(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2、光电工程刊名: 光电工程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主办: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光学学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501XCN: 51-1346/O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光电工程曾用刊名:光学工程创刊时间:1974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光电工程是CSCD核心期刊,属于二类的

少年文艺期刊2002年

《少年文艺》创刊于1953年,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第一刊。第一时间刊发一线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最新作品。小说、童话、美文、诗歌、报告文学,不同的体裁体验不同的情感和人生,纯净的品质给你阅读的纯粹和美好。是少年时代最佳的成长伴侣、心灵鸡汤。

《少年文艺》坚守纯文学理想,第一时间刊发反映当代少年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各类高品质文学新作,作者大多是一线儿童文学作家,在全国少年读者和家长中具有广泛影响。

扩展资料:

“文革”期间,《少年文艺》被迫停刊。1973年易名《上海少年》重新出版,1977年7月仍复刊为《少年文艺》。1998年《少年文艺》被中国新闻出版署确定为1998~1999年度“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之一。

2002年增办了下半月刊《阅读前线》,2013年更名为《少年读者文摘》,为文摘版,是孩子写作必备的优质素材库。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少年文艺》

《少年文艺》创刊于1953年,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第一刊。第一时间刊发一线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最新作品。小说、童话、美文、诗歌、报告文学,不同的体裁带你体验不同的情感和人生,纯净的品质给你阅读的纯粹和美好。是少年时代最佳的成长伴侣、心灵鸡汤。 《少年读者文摘》(《少年文艺》下)精选国内外书籍报刊上适合孩子阅读的短篇佳作,以及儿童文学经典名篇,契合友情、感恩、责任、勇气等学生作文中的常见主题,短小精悍,睿智隽永,可快速提升孩子的阅读水平、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是孩子写作必备的优质素材库。 《少年文艺》1953年创刊于上海,编辑部位于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由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题写刊名,并撰写发刊词。《少年文艺》创刊后,受到诸多国家领导人、著名作家、艺术家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扶持。1960年第6期《少年文艺》的封面是名少先队员站立于高山顶上,左手擎日,右手托月,周围是喷发的火箭和旋转的卫星。意寓立雄心大志,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这也是当时少先队和少年儿童的口号之一,表现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少年儿童的社会背景和精神风貌。“文革”期间,《少年文艺》被迫停刊。1973年易名《上海少年》重新出版,1977年7月仍复刊为《少年文艺》。1998年《少年文艺》被中国新闻出版署确定为1998~1999年度“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之一。2002年增办了下半月刊《阅读前线》,2013年更名为《少年读者文摘》,为文摘版,是孩子写作必备的优质素材库。《少年文艺》已伴随中国的少年儿童度过了60余年,曾刊发过《小电话员》(李楚成,1953)、《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1956)、《歪冠子的小母鸡》(葛翠琳,1957)、《小茶碗怎样变成大脸盆》(任大霖,1959)、《猪八戒回家》(包蕾,1961)、《谁是未来的中队长》(王安忆)、《今夜月儿明》(丁阿虎)、《小百合》(玉清)、《啊,少男少女 》(张成新)、《独船》(常新港)、《赤色小子》(张品成)等一系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许多连环画名家如董天野、华三川、韩兴、韩伍、毛用坤、乐小英曾为刊物配插图画,使得杂志图文并茂,情趣盎然,为广大少年读者朋友所喜爱。《少年文艺》这本新中国成立以来创刊最早的儿童文学杂志,先后获得国家期刊题名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等奖项。它是目前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原创儿童文学刊物之一,用纯净的文字记录了新中国儿童文学的成长轨迹和发展面貌。这里,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诞生地。这里,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们的最初出发地和最重要的舞台。这里,是一代又一代孩子的阅读圣地和最美丽的青春记忆。这里,奉献给你的,永远是值得阅读的阅读,值得记忆的记忆,值得珍藏的珍藏。

现在买都恐怕买不到了,何况是白看?我记得以前的少年文艺有两个版本,一个上海的,一个是江苏的(好象是吧,我以前经常买江苏出版的,)你说的应该也是江苏版江苏《少年文艺》是创刊于1976年的老牌少年文学刊物地址:210009南京市湖南路47号15楼《少年文艺》编辑部网上是没有电子版的如果你居住在大城市,建议你先去图书馆找找,少年文艺算是老牌期刊了,大些的图书馆都会有的,先确定杂志的版本再联系杂志社看看有没存货或者上淘宝找找

上海版《少年文艺》创刊于上世纪1953年7月,由宋庆龄题写刊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创刊最早的儿童文学刊物。她是培养文学新人的园地,被誉为“作家的摇篮”。全国许多著名作家的处女作都在《少年文艺》上发表。《少年文艺》除了刊登反映当代少年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各类文学作品外,还有“新芽”栏目专门发表高小和初中学生自己的习作,在全国少年读者和家长中具有广泛影响。新世纪的《少年文艺》将以全新的面貌面向广大青少年读者。2002年增办了下半月刊《阅读前线》,为文摘版,同样受到了热烈欢迎。《少年文艺(南京)》创刊于1976年,是一本以青少年为读者对象的文艺类刊物[2]。她以“文学少年的知音,作文入门的向导,未来作家的摇篮,少年心灵的2006年5月江苏《少年文艺》的封面家园”为办刊宗旨,陪伴并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少年的成长,是中国期刊方阵成员,江苏省双效期刊,2003年荣获首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创刊至今,从《少年文艺》走出了曹文轩、黄蓓佳、金曾豪、张之路、陈丹燕、程玮、沈石溪等众多知名作家,他们至今仍然活跃在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园地上。《少年文艺》还一直以扶植少年作者为己任,培养了一批新生代的作者,如韩寒、饶雪漫、曾蓓等。《少年文艺》外形清雅美观、时尚活泼,内容丰富充实、贴近生活,每期还有精美赠品。她为少年提供精彩有益、感同身受的阅读体验,也为他们提供不拘一格抒写真情实感的空间,得到了读者的深切喜爱和广泛好评,是一份在青少年及家长老师当中拥有良好口碑的品牌刊物。儿童文学刊物,刊载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新一代,内容生动、活泼、多样,寓思想教育于艺术趣味之中。由少年文艺编辑部选编的“《少年文艺》30年原创精品文库”,包括《花香满径》(小说卷)《花季信风》(小说卷)《花雨纷飞》(小说卷)《细雨轻愁》(少年创作卷)《水流影在》(少年创作卷)《梦幻星空》(童话卷)6卷。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94年

从1982年初至今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先后开设了:数学、信息管理、计算机、保险与精算专业的多门课程,并发表论文及编写教材十余篇。函数生成器的优化设计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1994年第十六卷第三期经济预测中的数学方法 《湖南数学年刊》 1995年九月修匀法的案例分析 《经济数学》 1995年第12卷第一期Lebesgue定理、Levi 定理、fatou定理的等价关系 《长沙水电师院自然科学学报》 1994年第九卷 获省数学年会优秀论文获湖南财经学院第四届科研成果优秀奖动态规划在物资分配中的应用 《管理者》 1993年第3期计算机应用基础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式社 1995年4月 教材基于Intermet的“移动办公/网上办公”一类解决方案 湘潭师范院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期建立数学模型预测乳腺癌远处转移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年第13卷第9期金融学科实验的建设和发展 《实验室建设与改革》 2002年月日12月 论文集基于PRA方法的风险分析系统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一、著作类:l.《聊斋志异全本译赏》(参编),武汉出版社1993年。2.《诸葛亮:智圣人生》(独撰),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11月第l版;1994年由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台湾地区出版发行,书名改为《诸葛亮的人生哲学》。3.《历代寓言小品》(主编),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4.《历代尺牍小品》(参编),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5.《后汉书辞典》(参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6.《中华巫术》(与高华平合作),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7.《(今注)新译西京杂记》(独撰),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8.《(今注)新译燕丹子》(独撰),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9.《三言二拍佳篇鉴赏》(参编),武汉出版社1995年。10.《爱国将领的故事》(与程翔章合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1.《二十五史通鉴》(主编),团结出版社1997年。12.《书画同源》(与程翔章合作),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13.《世界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的命运》(与程翔章共同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4.《中国古典诗文名篇选读》(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5.《古文阅读精要》(独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6.《古代汉语教程》(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7.《大学语文》(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8.*《(今注)新译曹子建集》(独撰),台湾三民书局2003年。 二、论文类:l.《也释“潦清”》,载安徽师大《学语文》1984年第3期。2.《〈离骚〉在时、空与我的关系中展现的诗人“自我”形象》,载《华中师院学报》1984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4年第21期全文转载。3.《说“飞星”》,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l期。4.《〈楚辞〉语词别释三则》,载《许昌师专学报》1986年第2期。5.《试解“吹彻”的“彻”》,载广西大学《语文园地》1986年第2期。6.《关于虎符的一点说明》,载江西师大《读写月报》1986年第5期。7.《屈赋拾诂》,载《汉中师院学报》1988年第3期。8.《小议〈公输〉中的“云梯”》,载郑州大学《语文知识》1988年第10期。9.《关于〈五人墓碑记〉的一个问题》,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2期。10.《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名称之误》,载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年第l期。11.《〈左传〉讽刺艺术浅论》,载《高师函授学刊》1989年第6期。12.《“审谛”释义小议》,载《辞书研究》1989年第6期。13.《不能把柝与刁斗混为一谈》,载华南师大《语文月刊》1989年第7期。14.《屈原创作审美心态初探》,载《襄阳师专学报》1990年第l期。15.《〈孔雀东南飞〉悲剧美简议》,载《高师函授学刊》1991年第l期。16.《漫话古诗文中的蝉》,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1年第4期。哈尔滨《知识文库》1991年第8期全文转载。17.《略说〈鸿门宴〉的喜剧性》(合作),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l期。18.《王夫之诗论中的诗创作心理学思想》,载《时代青年研究》1992年第1期。19.《八股文历史地位再认识》(与程翔章合作),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2年第5期摘要转载。 20.《〈庄子〉艺术变形及其审美特征》,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6期全文转载。21.《唐诗色彩描写漫说》,载武汉大学《写作》1992年第6期。22.《锐情开拓,新意迭出——读〈中国佛教与美学〉》,载湖北文联《艺术与时代》1992年6期。23.《〈唐宋词百首详解〉摘瑕》(与王武子合作),载《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6期。24.《清代学术流变与丛书汇刻之关系》(与王武子合作),载广东《图书馆论坛》1993年第3期。25.《简谈明清私家图书的藏与用》,载《时代青年研究》1993年第1期。26.《大潮中的图书馆人》,载1993年4月15日《长江日报》。27.《唐诗与唐代茶文化》,载1993年3月1日《湖北教育报》。28.《论八股文的衰亡》(与程翔章合作),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l期。29.《也释“羽校”》,载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l-2期。30.《“望其旗靡”新解》,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5年第6期。31.《一部高品位的庄学专著——阮忠〈庄子创作论〉评介》,载《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图书出版工作》1995年第l期全文转载。32.《放达之中见悲愤,豪健之中藏忧勤——读陶渊明的〈杂诗〉》,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6期。33.《文化-心理视野中的〈庄子〉变形艺术》,载《湖北电大学刊》1997年第1期。34.《屈赋解诂一则》,载《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3期35.《古代南斗星名辨》,载《文史杂志》1997年第3期36.《“倾城倾国”释义商兑》,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37.《〈风尘三侠〉赏析》,收入《解读八面人生》一书,中国工商联出版社1997年。38.《唐代清明节与扫墓风俗问题辨证》,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1期。39.《先秦时代“可得而V”式考释》,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40.《屈原赋语词考释二题》,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社科专辑。41.《〈离骚〉“鸷鸟”释义之我见》,载《高等函授学报》2002年第1期。42.《“吹寒”、“寒声”解》,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2年第5期43.《关于宋词中若干熏香类词语的解释》,载《文史杂志》2002年第4期。44.《也释“香篆”、“宝篆”之类》,载《辞书研究》2002年第5期。45.《屈原赋“不豫”新解》,载《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2期。46.《“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别解》,载《孔子研究》2004年第1期。47.《说“撩乱”》,载《语文建设》2004年第2期。48.《〈楚辞〉解诂四则》,载《语言研究》2004年第2期。49.《对〈马氏文通〉的一点质疑》,载《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50.《〈国殇〉“凌余阵”新诠》,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51.《〈九歌〉“展诗兮会舞”考辨》,载《江汉论坛》2004年第8期。52.《曹植诗文“体”字释义刍议》,载《琼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53.《“灵轩”释义辨正》,载《佛山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54.《“知方”释义辨正》,载《语文建设》2005年第7期。55.《说“麝煤”》,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5年第12期。56.《唐宋诗词释词二则》,载《语言研究》2006年第1期。57.《吸取解释学精华 实现训诂学改造》,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58.《大学古汉语文选教学激趣法试探》,载《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59.《比较互勘在古文阅读及教学中的运用》,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60.《〈涉江〉“齐吴榜”释义商兑》,载《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61.《楚文化视野中的〈庄子〉艺术变形》,载《江汉论坛》2006年第4期。62.《〈广雅〉考释二条》,载《语言研究》2007年第2期。63.《朱熹的经典解释学原则》,载《高等函授学报》2007年第10期。64.《以类而推 脱然贯通——朱熹经典解释方法研究之一》,载《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65.《试论朱熹“切己体察”的解经方法》,原载《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66.《朱熹“随文解义”法简论》,载武汉大学《长江学术》2008年第1期。67.《朱熹揆以常情的解经方法》,载《佛山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68.《朱熹论经典理解形成的基本条件》,载《孔子研究》2009年第1期。69.《以心体之 重复思绎——朱熹经典解释方法研究之一》(与饶琪合作),载《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70.《朱熹经典诠释的社会担当意识》,载《光明日报》2009年10月19日第12版。

女友杂志1994年在线阅读

都过了这么久了 哎 你还硬是执着哦 难道那是真的?而你又遇到了?????嗯 奇怪·········

《女友》2011年3月份推出了电子版杂志,名为《女友·hi》,麦米网 可以在线阅读。

  • 索引序列
  • 1994少年文艺文章
  • 光电工程期刊1994年
  • 少年文艺期刊2002年
  •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94年
  • 女友杂志1994年在线阅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