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有关春节的研究论文

有关春节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春节的研究论文

春节,是我国最为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来自民间,是最为特殊和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国传统春节对现代城市文化生活的影响

【文章摘要】

传统节日红红火火的春节,龙飞凤舞,礼花绽放,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各地张灯结彩,欢声笑语荡漾其中。如今,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不仅热闹了中国,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入世界人民的视线,以其正能量影响着世界。

【关键词】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文化;影响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经超过了四千多年的历史,一直传承至今。经过几千年的风云变幻这一节庆可以一直延续下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春节所具备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一直是被世人赞叹、敬仰的。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出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使得节日中的一些风俗习惯经过几千年的历程仍被保存、遵守着。

春季是一年四季之首,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一季大致为农历正月至三月,此时春暖花开,春意盎然,也是农忙时节,人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满怀的热情来迎接美好的春天。这一时节也创造了许多节日,如春节、人胜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上巳节和清明节。这一季节的节日是一年之中最多的一季,人们身着最喜庆的服饰,将最丰盛的食物搬到节日活动中来,人们祈求平安多福,人类繁衍,人丁兴旺,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强烈愿望。

春节是中国最大最传统的节日,但春节不仅是一天,而是若干时日,一般到初五,有的地方要过到十五,甚至到月底,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

顾名思义,春节代表的是春天的节日。春节流行多样民俗活动,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庆祝春节方式也是各色各样的,但主要以拜年和祭祀为主。节日前,每家每户都要在门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福”字必须要倒贴,路人一路念着“福倒了”,也就代表着“福到了”。如今,春节不仅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而且逐渐深入了外国人心。外国人同中国人一样重家庭、重亲情。在一些华人居住的国家和地区,外国人也同中国人一样过春节。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必然会促进各国文化的渗透、普及。

春节首先是个亲人的节日、家庭的节日,中国人最看重的是家庭和睦,因此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过春节。每到春节,不管是在外务工人员还是已迁到海外发展的人员,四处飘离的人们在除夕这天一定要回到自己真正的家乡,同家人一同享受丰富、温馨的年夜饭、团圆饭。饺子是美味佳肴中最不能缺少的,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也是每年春节比吃的年节食品。饺子的做法较为简单,需要先将面做成饺子皮,用皮包上陷。饺子馅也并非是单一的,各种肉、蛋、时令蔬菜和海鲜都可以用作饺子馅,再用清水煮饺,将醋、蒜末、香油调成佐料蘸饺子吃。因为饺子的形状类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饺子,不单单是一种美食,同时它蕴涵着中华民族诸多文化,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芹菜陷饺子是对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的祈福,更是对勤劳、务实的祝福。韭菜馅饺子有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是祈福长久的物质财富,更是对天长地久的祈福,但愿人长久——健康、快乐可、幸福、和睦。白菜陷饺子有百财之意,是对百样之财的祈福,或是对新婚燕尔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鱼肉馅饺子有余财之意,“余”是多出来的意思,也就是祝福您年年有余。一年中华付出的是辛劳,得到的就是财富,而余留下来的就是健康。

春节也可称为过年。传说年是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形貌恐怖,生性凶残,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发现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所以每到年末,各家各户都会贴红对联,挂红灯笼,热热闹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以此来驱走年兽,于是春节便有了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节日作为各个民族在特定季节中举行的盛大纪念和欢庆活动,是人们调节自身生活内容和节奏的一种具有综合性、群体性和阶段性的典型生活模式。节日的意义深远,它能从多方面满足人们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

春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无论外出务工、还是读书、做生意,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除夕这一天人们都要回到家里与家人相聚,丰盛的饭菜里蕴含着父母的爱心、子女的孝心,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人生最为幸福的事情。同时,在饭前还要祭祖以缅怀祖先,并且给双亲中逝去的老人摆一双碗筷。除夕夜的团圆饭深藏着中华民族对家庭的尊重。因此,快乐与严肃相伴的春节里,亲情、友情得到尽情释放,文化得到传承。

中国的春节最不能省去的便是“拜年”,拜年也代表着人们彼此之间的祝福,祝福人们新年行大运,新的一年更加红红火火,一家人团团圆圆。而压岁钱便是拜年习俗的产物。传说送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而“岁”与“祟”谐音,习惯上是晚辈先给长辈拜年,然后长辈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赠给晚辈,以此来保佑晚辈们新的一年家庭和和睦睦,平平安安。年对于孩子来说可谓是丰收的,家长会用红纸为孩子包好压岁钱,当孩子给家长拜年时便会得到这一丰硕的“果实”。有时候家长在除夕夜提前将红包放在孩子的枕头下,当春节当天到来时孩子会得到意外的惊喜。这种方式至今依然存在并流行着。

中国传统的习俗是在除夕夜守岁,守岁由来已久也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夜主要是全家团聚的夜晚,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各位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唠家常,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四千年沉淀而来的春节是中国人民全年度过的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逢春节来临,每家每户都要将居所的各个角落打扫干净,食用餐具、窗帘被褥、衣服等也要清洗干净,这也就意味着过去一年不好的事情都被清除掉,所有的坏运气都被扫走了,干干净净、轻轻松松的迎接新的一年,迎接新的希望。按民间的说法: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尘”与“陈”谐音,将过去一年的一切晦气、穷运等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祈求和破旧立新的愿望。

过春节还有另一个习俗流行于民间,即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各家各户开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也就是“开门爆竹”,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的特产,它的起源较早,至今已经拥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也可称为“爆仗”、“炮仗”、“鞭炮‘等。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在城市化进程加剧及物质生活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的今天,传统节日不能丢,我们要尽量为保存传统节日习俗提供条件,尤其是学校,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开展传统节日习俗的条件,以便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更深层次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在过中国传统节日的同时,应注重教育引导,进行亲情伦理教育,进行和谐人际关系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露露,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2]严敬群,章斯予,中国 传统节日诗词荟萃[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5-1第一 版。

>>>下页带来更多的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论文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春节的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传统习俗 节在我国由来已久。相传我国原始社会就有“腊祭”之说,夏朝建后,这一习俗流传下来。《尔雅》一书说春节:“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商代在一年中要做四次大祀,“冬祀”便是作为春节来过的。 民国初年开始,将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这天凌晨,千家万户都会燃放爆竹,有的人家会在除夕夜年夜饭后一直守至午夜放开爆竹才去睡觉,称之为“开门爆仗”,祝新年开门喜庆。早上,合家必吃糯米粉做的团圆,象征全家老少团团圆圆;中午,一般都吃面或馄饨,意为长寿、兴旺。这天,年岁较高的长辈一般都守在家里,等着小辈上门请安,也称“拜年”。家中一般都备有瓜子、花生、糖果、香烟等,以招待上门拜年的客人。旧时,有敬天地,祭鬼神,宿命求财等封建迷信活动,解放后已基本破除,但有些习俗还存在,如禁扫地、不汲水、不动剪刀等,说是为了“积财气,保平安”。在农村,春节走亲访友一般要持续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才算结束。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但是,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中国改用世界通用公历,也叫阳历、新历。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时(十二点)过后,春节就算正式来到了。 临近春节,人们采办年货,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贴年画、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春节庆祝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不仅保留了过去民间习俗,剔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春节具有新的时代气息。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关于春节的研究论文

春节,是我国最为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来自民间,是最为特殊和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国传统春节对现代城市文化生活的影响

【文章摘要】

传统节日红红火火的春节,龙飞凤舞,礼花绽放,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各地张灯结彩,欢声笑语荡漾其中。如今,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不仅热闹了中国,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入世界人民的视线,以其正能量影响着世界。

【关键词】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文化;影响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经超过了四千多年的历史,一直传承至今。经过几千年的风云变幻这一节庆可以一直延续下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春节所具备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一直是被世人赞叹、敬仰的。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出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使得节日中的一些风俗习惯经过几千年的历程仍被保存、遵守着。

春季是一年四季之首,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一季大致为农历正月至三月,此时春暖花开,春意盎然,也是农忙时节,人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满怀的热情来迎接美好的春天。这一时节也创造了许多节日,如春节、人胜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上巳节和清明节。这一季节的节日是一年之中最多的一季,人们身着最喜庆的服饰,将最丰盛的食物搬到节日活动中来,人们祈求平安多福,人类繁衍,人丁兴旺,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强烈愿望。

春节是中国最大最传统的节日,但春节不仅是一天,而是若干时日,一般到初五,有的地方要过到十五,甚至到月底,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

顾名思义,春节代表的是春天的节日。春节流行多样民俗活动,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庆祝春节方式也是各色各样的,但主要以拜年和祭祀为主。节日前,每家每户都要在门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福”字必须要倒贴,路人一路念着“福倒了”,也就代表着“福到了”。如今,春节不仅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而且逐渐深入了外国人心。外国人同中国人一样重家庭、重亲情。在一些华人居住的国家和地区,外国人也同中国人一样过春节。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必然会促进各国文化的渗透、普及。

春节首先是个亲人的节日、家庭的节日,中国人最看重的是家庭和睦,因此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过春节。每到春节,不管是在外务工人员还是已迁到海外发展的人员,四处飘离的人们在除夕这天一定要回到自己真正的家乡,同家人一同享受丰富、温馨的年夜饭、团圆饭。饺子是美味佳肴中最不能缺少的,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也是每年春节比吃的年节食品。饺子的做法较为简单,需要先将面做成饺子皮,用皮包上陷。饺子馅也并非是单一的,各种肉、蛋、时令蔬菜和海鲜都可以用作饺子馅,再用清水煮饺,将醋、蒜末、香油调成佐料蘸饺子吃。因为饺子的形状类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饺子,不单单是一种美食,同时它蕴涵着中华民族诸多文化,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芹菜陷饺子是对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的祈福,更是对勤劳、务实的祝福。韭菜馅饺子有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是祈福长久的物质财富,更是对天长地久的祈福,但愿人长久——健康、快乐可、幸福、和睦。白菜陷饺子有百财之意,是对百样之财的祈福,或是对新婚燕尔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鱼肉馅饺子有余财之意,“余”是多出来的意思,也就是祝福您年年有余。一年中华付出的是辛劳,得到的就是财富,而余留下来的就是健康。

春节也可称为过年。传说年是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形貌恐怖,生性凶残,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发现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所以每到年末,各家各户都会贴红对联,挂红灯笼,热热闹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以此来驱走年兽,于是春节便有了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节日作为各个民族在特定季节中举行的盛大纪念和欢庆活动,是人们调节自身生活内容和节奏的一种具有综合性、群体性和阶段性的典型生活模式。节日的意义深远,它能从多方面满足人们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

春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无论外出务工、还是读书、做生意,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除夕这一天人们都要回到家里与家人相聚,丰盛的饭菜里蕴含着父母的爱心、子女的孝心,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人生最为幸福的事情。同时,在饭前还要祭祖以缅怀祖先,并且给双亲中逝去的老人摆一双碗筷。除夕夜的团圆饭深藏着中华民族对家庭的尊重。因此,快乐与严肃相伴的春节里,亲情、友情得到尽情释放,文化得到传承。

中国的春节最不能省去的便是“拜年”,拜年也代表着人们彼此之间的祝福,祝福人们新年行大运,新的一年更加红红火火,一家人团团圆圆。而压岁钱便是拜年习俗的产物。传说送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而“岁”与“祟”谐音,习惯上是晚辈先给长辈拜年,然后长辈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赠给晚辈,以此来保佑晚辈们新的一年家庭和和睦睦,平平安安。年对于孩子来说可谓是丰收的,家长会用红纸为孩子包好压岁钱,当孩子给家长拜年时便会得到这一丰硕的“果实”。有时候家长在除夕夜提前将红包放在孩子的枕头下,当春节当天到来时孩子会得到意外的惊喜。这种方式至今依然存在并流行着。

中国传统的习俗是在除夕夜守岁,守岁由来已久也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夜主要是全家团聚的夜晚,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各位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唠家常,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四千年沉淀而来的春节是中国人民全年度过的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逢春节来临,每家每户都要将居所的各个角落打扫干净,食用餐具、窗帘被褥、衣服等也要清洗干净,这也就意味着过去一年不好的事情都被清除掉,所有的坏运气都被扫走了,干干净净、轻轻松松的迎接新的一年,迎接新的希望。按民间的说法: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尘”与“陈”谐音,将过去一年的一切晦气、穷运等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祈求和破旧立新的愿望。

过春节还有另一个习俗流行于民间,即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各家各户开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也就是“开门爆竹”,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的特产,它的起源较早,至今已经拥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也可称为“爆仗”、“炮仗”、“鞭炮‘等。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在城市化进程加剧及物质生活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的今天,传统节日不能丢,我们要尽量为保存传统节日习俗提供条件,尤其是学校,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开展传统节日习俗的条件,以便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更深层次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在过中国传统节日的同时,应注重教育引导,进行亲情伦理教育,进行和谐人际关系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露露,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2]严敬群,章斯予,中国 传统节日诗词荟萃[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5-1第一 版。

>>>下页带来更多的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论文

我要三百字,你这三万字都有了

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用于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体。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春节的议论文(通用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小孩子最最盼望的日子,俗话说得好:“大人望种田啊,小孩望过年啊。”过年最主要的是能吃饺子、放鞭炮、还有更实惠的就是可以得到压岁钱了。

今年过年我就学习包饺子了,我跟着妈妈到了姑妈家。妈妈首先走进厨房兴致勃勃的帮姑妈包饺子,我闲着没事干也来到厨房学着包起了饺子。我看见妈妈把包面皮摊开放上瘦肉料然后卷起皮子,做成了一个弯弯的大饺子,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我包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饺子。妈妈悄悄的在我的饺子里放了一枚硬币,我也乘着妈妈不注意也在她的饺子里放了硬币。不一会我们就在说说笑笑中将饺子包完了。过了一会我听见姑妈叫着:“吃饺子了”。我的姐姐妹妹们都等不及的跑过来。妈妈笑着说:“今天我要尝尝我儿子的饺子”。我也高声叫起来:“我也要尝尝我自己的饺子”。妈妈“笑里藏刀”地笑起来了。我也*地笑着。妈妈一口咬下去,我两眼看着妈妈也一口咬下去,“哎呀”。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地说:“我的饺子里怎么也有硬币啊?”这时可把大家都给乐坏了。

到了晚上,姑妈说:“给压岁钱了哦”我一听,第一个冲了上去。姑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红包,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个纸条。我看了一看,条子上面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哎!”还是二爹豪爽地给了我们一个大红包,我打开看了看,“啊!一千元!”可把我乐坏了。我一蹦三尺高。妹妹们最淘气了,她们三个可在我家里是出了名的“淘气三剑客”啊!她们对我说:“哥哥我们也送给你一个红包”,我想今天她们给我送红包,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啊!这里面肯定有鬼,于是我想了想就把红包对着她们一打开,突然一只只虫子向她们面前跳过去。她们吓得落荒而逃了,我在后边哈哈大笑。

你们看,这个春节够有趣味的吧!放鞭炮、猜谜语等等活动都是在我们家里开展的,房间里一直充满着欢声笑语。

曲折幽深的胡同、古老的大树、沉重的石磨,还有那广阔的田野……家乡熟悉的一切,如今在我的梦里依旧是那样亲切,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我们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村里的老人一到春节就最忙活了。从记事起,我就知道春节好,我们叫过年。“春节”是一个好听的名词,现在我不习惯称过年为过春节,我总认为,它没有“过年”两字亲切、热闹。

说到过年,我就兴奋,仿佛浑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大约从腊月二十起,姥爷就每天都去赶集了,自然少不了叫上我。因为快要过年了,集上的东西就格外贵,可人却格外多。姥爷的三轮车上总是有一大堆东西,鸡、鱼、肉、芹菜、木耳……这些都是过年必备的,还有很稀罕的水产———虾,也就是一年里几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才能吃得上。姥姥说,过年家里要来很多人,东西要备得多才好,所以姥姥一过年总是要摊煎饼、蒸馒头。

我不喜欢吃煎饼,我喜欢大锅馒头。一开锅,我就奔过去了,热气腾腾的馒头,像碗一样大,姥姥的脸在热气中忽隐忽现的,用手碰碰馒头看看怎么样了,我拿起一个便吃起来。看着我大口吃的样子,姥姥眼睛里流露出温柔。

二十七一大早,就能听见院内的谈笑声,是那群小孩又来我家了吧。大人们这一天又是剁肉又是杀鸡的,忙得不亦乐乎,是没有时间管我们的。我穿上衣服加入他们之中,干什么呢?当然是去各家要东西了。我们在人家院里一站,不用开口,长辈们便嗔怒着来骂我们:“小讨债鬼,又来捣乱啊。”可一边又把肉丸子呀、猪耳朵呀给我们吃。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多数人家是要打扫卫生的,这自然也用不到我们,可我们这群小孩子却不愿意出去,因为在打扫中,总是有很多小玩意被搜出来,所以我便总是一步不离地跟在妈妈后面,那些小小的角落,似乎总能带给我们惊喜。活干完了,家里就整洁了,心中是那样的舒坦,我很高兴。那些东西,我总感觉我是永远也吃不完的,姥爷也总是出尽“花招”,什么香肠、煮肴肉,应有尽有,让我幸福得什么也不想。

啊,我多么懊恼我的口拙,不能把我的感受全部说出来。我只能说家乡的春节平凡中却带着很多美好!

压岁钱是孩子们春节最喜欢的“礼物”了!有的人压岁钱上交到爸爸妈妈手里,有的人压岁钱用来买一些自己紫环的东西,有的人压岁钱都是乱花掉了,当然也有的人压岁钱用到了学习中,但我想那毕竟是少数,那么该不该给孩子压岁钱就很值得讨论了。像我家,春节开销中都包含这“给孩子们的压岁钱”这一项开支,到底该不该给孩子压岁钱?怎样用好压岁钱。

不少家长认为,给孩子压岁钱既是鼓励,又是一种祝福,应该给,但是也有人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好多孩子上网,拉帮结伙,斗殴都是因为手里的钱太多。还是希望家长少给孩子钱。我妈妈就左右为难,不给的话,别人都给,自己看着过不去,给的话,孩子还乱花,这不太好。

有很多的孩子想我一样,赚了许多压岁钱,父母担心我们乱花钱,想帮我们保管,或直接没收,但是我们会闹情绪,说父母这不是那不是,还和别人攀比。

除了给不给的问题,还有给多少的问题。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家长给孩子的压岁钱已经从以前的几块;几十块升到了几百块,而且逐年上升,令不少家长觉得压力大,每年过年的压岁钱的开销就要占很大一部分比例。

所以有了压岁钱不要乱花,要花在正地方,买些对自己有益的物品,也可以存起来。

春节是我们我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我国人而言十分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风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老妈。

我看见老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明白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风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风俗和规矩啊?”老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先,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风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此刻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日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日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这日我的收获太大了,明白了很多过年风俗的知识,但是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风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风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我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这日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方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但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之后,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明白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期望您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光,建立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状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明白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明白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此刻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之后,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之后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此刻我们过年也有一些风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大年三十儿,家家户户都来庆贺新年,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选取同一种祝福方式——我老妈十几分钟就收到许多条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我很喜欢,开头是这样的:“昨日拜年早了点儿;明日拜年挤了点儿;后日拜年迟了点儿;此刻拜年正是点儿!”

这日还是去探亲拜年的好日子,于是我和老爸老妈一齐去我姥姥家。当然,去那里的人不光只有我们三个人,还有我的舅舅、舅妈、大姨和大姨父,以及我想念以久的两个姐姐。吃完那顿丰盛的年夜饭,大院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开始放烟花了。我们穿好外衣,拿着两大包的烟花爆竹向中心广场走去……

“当,当……”12点的钟声刚刚敲响,无数的礼花腾空而起,又带着满身的'光焰洒向大地,把大地映的光彩夺目。啊!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了漂亮的大花园!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纵情地欢笑、歌唱。变幻无穷的焰火映照着人们兴奋的笑脸。这边的“闪光雷”刚刚炸开;“蹿天猴”又鸣叫着飞上高空;那边紧追着“金龙狂舞”;这时一朵烟花又炸开了,里面喷射出火花,越喷越高,越闪越大,慢慢呈现出一棵树型,一朵朵金色的火花从“树”上摇落下来。“噢,发财了!”人们望着“摇钱树”欢呼雀跃起来。

啊!新年是多么完美!

要说到春节的风俗,那我明白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亲访友啦,贴春联啦,吃饺子啦,简直是多的数不胜数。但是对于我这个美食爱好者来说,最最期盼和喜爱的,当然还是吃汤圆咯!

汤圆味儿好,做法很重要!这不,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又要准备吃汤圆了,我也不时会在厨房中打打下手。

其实汤圆的做法也很简单。这第一步,当然就是和面了。面和好以后,就能够取下一块,或大或小都能够,然后将它捏成一个厚度中等的小饼子,再将原有的汤圆馅儿放一些在小饼子的中央,之后将小饼子慢慢地团起来,先团成碗状,最后团成球状。而第二步,就能够将这些做好的汤圆放在有着开水的锅中煮,直到煮熟为止。

汤圆一出锅,顿时就香气四溢,让人闻了就垂涎三尺。

最后能够吃汤圆啦!此时的我,情绪可真的是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这日的汤圆。过了一会儿,餐桌旁的人都到齐了,汤圆也一碗一碗地端了出来。我手里拿着筷子,看着碗里那又鼓又热的汤圆,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我从碗中夹起一只汤圆,然后留意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塞!这味道简直是美不可言哪!那软软的面皮,还有那又香又甜的馅儿,直朝我的喉咙奔去。这滋味,可真是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汤圆,在某些地方又叫团子,让人有一种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团团圆圆的完美期盼。

怎样样?听了我的介绍,您是不是也对我喜欢的这个春节风俗有种一种期盼的感觉呢?心动不如行动,此刻就开始做汤圆吧!期望今年的春节,您也能吃到美味的汤圆。在新的一年中,您也能和您的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日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日,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日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此刻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完美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日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礼貌、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我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完美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爆竹我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我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齐包饺子过年。

春节是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风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日,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日,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一样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日,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日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但我还是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而且风俗习惯也特别的多,比如:放烟花炮竹,舞龙,吃年糕,给压岁钱等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放烟花炮竹。

记得去年我们是在湖南老家过的年,一回到老家就见到了爷爷和奶奶,爷爷奶奶见到我们可高兴了,就迫不及待地从口袋里掏出了几百元叫我和姐姐去隔壁的小卖铺里买烟花鞭炮玩,我和姐姐兴高采烈的来小卖铺买了许许多多的烟花鞭炮,有摔炮礼、炮、地红、擦炮、电焊条、窜天猴等等,还买了一盒火柴点火。

接着我和姐姐就来到了我家的院子里放起了烟花鞭炮,姐姐说我们来玩摔炮大战吧!我说可以呀!预备,开始!我们各自移动着身体,突然,姐姐从我背后扔了一个摔炮,我被吓了一跳,我也抓起一把摔炮向姐姐扔去,姐姐却灵活的躲开了,就这样你扔我,我扔你,摔炮渐渐地被我们扔完了。接下来我们又拿起电焊条用火柴把它点燃,电焊条冒了一会烟,快看,电焊条散发出了五颜六色的光芒,漂亮极了,我们一手拿一个不停的圈圈,哇!

这时我感觉我们好像走进了仙境一般,真是令人着迷啊!就这样我们玩啊玩啊,不知过了多久,就被奶奶叫回家吃饭了。

啊!春节真的是非常的有趣啊!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线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春佳节,比如舞龙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亦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在这小小的春联。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古时后,人们把这叫做除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直到深夜。

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绕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听着窗外一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激动的是长辈会发期待已久的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崇钱”因为岁与崇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崇,让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大年。

过年了,肯定少不了走亲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气氛一直要持续到五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

春节 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一春节 议论文 800字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春节议论文800字1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 对联 ,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

高一春节议论文800字2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 除夕 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 收藏 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高一春节议论文800字3

在一个阳光灿烂、风和日丽的早晨,一串一串的鲜花争奇斗艳,有红的、白的、紫的、黄的,各种各样的花朵都散发出了无比的香味。凑成了一个活泼美丽的新年。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去香港。我刚刚跨出家门,吹来了一阵清风,这清风带着甜密的香味迎面扑来。打在了我的脸蛋上,就在那一舜间我闻到了一阵芬芳迷人的气味随风飘来。突然,妈妈说:“准备好行李了吗,出发吧!”妈妈的话音刚落。我用尽了飞快的速度把行李准备好了。“出发了!”我高兴的喊叫着。不停的叫着爸爸“快快快!”爸爸也加紧速度往楼下跑,“咚”的一声爸爸突然间摔了一狗肯泥,爸爸“哎呀”的叫了一声。扶了扶腰慢慢的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继续走着。

我们到了深圳湾口岸。就看见了人山人海的人群在排队,一下子我们就日瞪口呆了。眼前的这一幕就像一条又大又长的龙非常壮观。我们在拥挤的人群中挤来挤去不停地穿梭,看着远方的执法人员,眼看快要到了,可是等了5分钟、又5分钟还是没到我们过关检查,我们每个人心里不停地叨唠着:可不可以快一点儿呀…。看见前面有许多许多的人群,于是我们又放快脚步跑呀跑呀,这一下子超越了许多人群就像刘翔在比赛 跨栏 跑步一样呢!最后我们好不容易过了关。

坐上了美丽又舒适的巴士我们去参观香港公园和动植物公园。我们先参观香港公园,公园设有多个独特的自然区域,包括有存放多种雀鸟的观鸟园、东南亚的温室;还有一座30米高的鸟瞰角可供游人俯瞰整个公园,和一座20米高的钟楼,是公园的焦点标志,为游人提供一个集合地点。里面还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鸟类。有美洲红鹳、长冠八哥、黄颈黑雁?巴拉望孔雀雉、大眼斑雉?多种凤冠鸠等。有一种鸟叫灰烈鸟,它一身火红火红的,尖尖的嘴巴,两只大大的眼睛。像一把一把的火焰在它的身上发出强烈的光芒。看着这许许多多鸟在园林里欢快的歌唱、自由的飞舞快乐极了。有的像吊灯式的东西崖挂在空中,上面放有各种各样食物供给鸟吃。有的鸟儿飞上了“吊灯”享受这美味食物。有的在粗壮的大树上休息,有的在空中掠过,还有的在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溪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唱着,好像在说:“你们好,你们好……”。

高一春节议论文800字4

盼望着,盼望着,过年的脚步终于近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炎黄子孙历来都很重视。离过年还有两、三天的时候,大家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准备。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里,亲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已经很困难了。而过年正是天涯海角的游子与亲人团聚的大好时机,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虽然我们体会不到游子的心情,但过年时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却也让我们感觉其乐无穷。

作为一个15岁的小孩子,当然也爱玩了,平日里忙于学习,过年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放松一下了,不妨与你们分享一下我们的过年吧。

看晚会。除夕晚上刚吃完水饺,全家人便迫不及待地等待晚会的开始。尽管每年都有春晚,可每年都还是那样期待。每次都被小品、相声逗得捧腹大笑。时而陶醉于美妙的歌声中,时而惊叹于神奇的 魔术 ……

放鞭炮。今年过年我们买了许多的鞭炮。大年三十,吃了年夜饭,我们便和爸爸一起去放鞭炮。只见爸爸点燃了一串喜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直响,我们连忙捂住耳朵,只见鞭炮在地上炸,有时还在空中飞炸。我们又拿来响炮,爸爸帮忙点了引线,我们把它对向天空,“嘭”第一发炮发出去了。只见它像火流星似的,发出巨响,随即坠落,消失在空中。这时,各家各户都出来了,“空战”变得激烈了。对面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精密的,均匀的花状“伞冠”,那朵朵花瓣犹如白色钻石……我们接着又拿出一个七彩飞虹,点了引线,对准天空。只听见“嗖”的一声,一个圆珠冲出了细管,在天空中闪出一美丽的礼花。啊,好漂亮!它像炼钢铁时炉里迸出的火花,又像大海里鲸鱼喷出的水花,也像天空中的流星雨。

可是,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午夜过后,烟火并没有结束,反而推向了高潮。一阵阵鞭炮声传入我们的耳边,随后又是礼花的声音……真漂亮呀!无数的礼花组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大花坛,在夜空下闪耀着明亮的光。突然,有一个烟花飞向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五光十色,像流星雨、像金色的大衣、甚至像太阳。把大地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整个夜晚被五彩斑斓的礼花笼罩着,漂亮极了。一直到了深夜,我的确困了,才依依不舍地回家睡觉了。

多么困又美好的一天呀!

高一春节议论文800字5

中国是一个充斥着 传统 文化 色彩的国家。历史悠久的她拥有着闻名世界的传统节日——春节。这个节日陪伴了中国太久,放烟花,年夜饭,拿红包,去串门······一朵朵“夜花”随着巨响的爆炸声,绽放了它艳丽的一面。孩子,老人,年轻人,中年人无不在欢乐中许愿、祝福。

我望着在那欢腾的人们,荡起一咧笑,幸福,就是这样。人潮涌动,把我推向一个满脸忧愁的少年。我渐渐感到他是那样格格不入。“咦?不开心么?”我小心翼翼的试探。他惊异的看着我,一副心事被看穿了样子。“烟花固然是美的,但是······”“嗯?”我暗示他继续倾诉。“你不觉得很-污染吗?这些天都是雾霾天气,可人们这样放烟花,不时尚!”“时尚?”我捕捉到一个新鲜词汇。“是啊,我听说现在的人们会去看灯火表演来替代‘祸水’的烟花。广州的灯火很美丽的。”他在他平凡的脸上渲出似烟花般的笑容,很向往却很苦恼。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思考着他讲的话。心酸地看着天上转瞬即逝的烟花。电子鞭炮,他向我说他用这个来守护传统的年俗。“嗯,我也许会为此做些什么。”我小声的嘀咕着。突然,大声的喧哗打断我的思绪。哦,原来是喝醉酒的人在吹牛。这人的周围有着很多的人看热闹。这时,他又出现了。他上去阻止了一切,可回报却是醉酒人的晕倒在地。我看着他打120,打110,大声呼喊,乘车而去······可自己的脚步始终没有卖出。是那里,一桶桶浪费的食物,被运上车子送走。脏,丑,烂······我疑惑不是央视在倡导不要奢华浪费吗?可惜啊!回到家,打开电视机。那个公益 广告 ,你看了吗?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经典人物形象,冲进我的视线。讲什么?

哦,原来是他们在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少放鞭炮。看来国家政府已经重视了质疑问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想起我的。

我准备进我一力。新!新年就用新科技——微博!一条微博,传家万户。我用自己的一点力量希望人们在守护年俗的同时来保护环境。我偶尔会想上天是公平的,欢乐的背后黑幕是“代价”。我们不能再给上天上色涂抹了,不然他将还我们一无蓝极灰的天空。其实在过年里,也不必铺张浪费,一家人欢欢乐乐在一起,小酒小菜就好,何必喝的找不着北?铺张浪费,损害不仅仅是财产、社会的口粮,损害的是几千年来,中国留下的精髓,也是年俗的精髓!国家正在成长,正在创新。后来,我听到的炮声越来越小,天越来越亮,人们越来越文明。新中国拥有着时尚的新年俗,拥有着蓬勃朝气的少年,拥有着越来越文明的中国人!

高一春节议论文800字五篇相关 文章 :

★ 春节议论文800字高一5篇

★ 春节高一作文800字五篇范文

★ 作文春节高一800字五篇

★ 高一春节作文800字5篇范文

★ 高一春节趣事800字作文5篇

★ 高一作文800字五篇

★ 春节高一作文800字

★ 2020最新高中生春节满分作文800字精选5篇

★ 高中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5篇800字

★ 春节记叙文800字高中5篇

有关春节的议论文素材

精选春节的作文素材5篇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春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人们喜欢穿新衣服,以表示他们对新一年到来的美好期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精选春节的作文素材,希望大家喜欢!

“千里不同风,不里不同俗”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我家乡的春节和各地方的春节有所不同,下面让我来说说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晚入屠苏”在日月如梭的日子里,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凌晨,家家户户都点燃鞭炮,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展现出万象更新的气派。这天,大人们和往常不一样,他们放下手中的活,一心一意的把心思投入今天晚上要吃的团圆饭中。而小孩们一大早就跳下了床,穿好了新衣,就成群结队的满村跑,向村里的人说一些过年的吉祥话,他们就会跟小孩们一些压岁钱。小孩们拿了压岁钱,说了声谢谢之后,就连蹦带跳的又跑去另一户人家那里去拜年了!

中午,大人们会带小孩去街上玩,顺便买他们喜欢吃的零食,即送孩子们一些新年礼物。你瞧!街上车水马龙的,人山人海,热闹的很呢!街上的人和农村一起过年,他们也会在凌晨的时候放鞭炮,现在大街上还能听到新年的鞭炮声!有些店门前贴着对联,地上铺着红色的地毯,门前点燃鞭炮,红红火火,繁花似锦。大街上热闹非凡,像是在办喜事儿!过年的时候,大家喜欢红色,因为红色代表吉祥安宁、幸福,合家欢乐。

晚上,大家都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有说有笑。尽显出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全村子都飘满了就有了香味,全村子都洋溢着新年的幸福快乐!

饭后,大家都会来的一块比较空的地方放烟花,烟花在天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绚丽多彩,五彩缤纷。全村子都在放烟花,成了一个烟花的世界!放完烟花后,我会和家里人一起守岁,直到明天,才带着新年的快乐,在梦中睡着。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一个热闹非凡而又有意义的春节。春节使人团聚,使人欢笑,使人在幸福中度过,忘掉悲伤,忘掉难过!我喜欢家乡的春节!

精选春节的作文素材篇2

放假了,每一天都很快乐,然而春节的那几天是放假几十天中最兴奋的。

在春节,我们吃年夜饭;在春节我们走亲访友;在春节,我全家团圆…… 大年三十,在漫长的白天飘过后,我最期待的晚上就来了。家人和我用辛苦的汗水把家中打扫的一尘不染,我们坐在温暖的家中快乐地吃着年夜饭,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全家团圆带给我的不止是幸福,还有那谦虚的爱。吃完香喷喷的年夜饭后,紧接着的就是独一无二的春节联欢晚会了。

在晚会上,音乐是多么的动听,魔术是多么的神奇,小品是多么的幽默,杂技是多么的惊险,祝福也是多么的虔诚……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我感到了幸福。 一觉醒来,已经是初一了。早上刚起床什么都不做,就连忙去向父母拜年,在一连串儿“恭喜发财”“生意兴隆”“身体健康”的字眼儿中,我闻到了浓浓的年味儿。我正愁着怎么没有压岁钱,突然惊奇地发现枕头下面有个红包,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好多钱,附注:迟到的惊喜。这些钱对我来说太多了,因为我还是未成年人,所以我决定把这些钱全部给妈妈保管。妈妈脸上的欣慰使我读出了幸福。 初二,拜年的时机已经成熟,家中摆放的年货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我们拿着礼物喜气洋洋的来到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家中拜访,我收到了许多压岁钱。虽然我是满载而归,但是爸爸妈妈却花了很多钱,所以我把我的压岁钱平均分给了他们,这样就两全其美了,“独乐了不如众乐乐”,我做到了!在欢声笑语中,我感到了幸福……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经开学了,暮然回首往事,只不过成了我最怀念的幸福美好的回忆罢了……

春节,是团圆的象征;春节,是回忆的材料;春节,是幸福的时光……

精选春节的作文素材篇3

春节走亲戚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在香味中浴着,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

走亲戚首先要去的是姥姥家。初二一早我们就提着黄金酒、大荔带把肘子、富平柿饼、琼锅糖等礼物乘车往姥姥家赶。到了姥姥家,扑鼻而来的肉香,映衬着人们红朴朴的笑脸,显得格外亲切。妹妹高兴得围着我团团转,姥姥、姥爷亲热地把我揽在怀里,问这问那。“开饭啦!”小姨一声催促,我才发现桌上早已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不仅有我爱吃的马面鱼,还有那馋人的香酥鸡,甜蜜的八宝饭,解人馋涎的竹笋炖肉片,在桌子上滴溜溜的转着圈。小姨给我们倒上干白,我和妹妹举杯,祝老人健康长寿,祝大人们工作顺利,生意兴隆,发大财。我们得到了红包。姥姥说:“我们小时候,大人给的压岁钱最多5毛;你老妈小时候,最多也只给5元。”大人们边吃边谈论他们那个年代怎么走亲戚。姥姥说:“我们像你这么大跟大人走亲戚要拿肉、馒头、白糖、麻花、红枣。”老妈说:“我们要拿带鱼、饮料、水果、糕点。”

吃完午饭妹妹立即把我拉到小屋,拿出她的芭比、绒毛玩具、积木让我玩,我和妹妹还打开电脑玩摩尔庄园。老妈看见了对我们说:“我们小时候可没有这么多好玩的,我们小时候玩跳方、荡秋千、跳皮筋、打扑克。”姥姥把水果、零食一样样端到我们跟前,不仅有库尔勒的香梨、诱人的大青枣、砂糖桔、白水苹果等水果,还有开心果、美国大杏仁、山核桃、松子、糖果等零食。吃在嘴里是甜的,化在心里更甜!

虽然现在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之间的亲情永远不会改变。看着大人们期盼的目光,妹妹长长的馋涎,欢声笑语都洋溢在这喜人的节日中!

精选春节的作文素材篇4

对于春节,我并不想说些什么。春节是一个喜气洋洋的,很嗨皮的日子——对别人而言。看到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为春节兴奋、忙碌,而我,作为一个并不怎么喜欢春节的人,有义务,也有责任为我的帮派做点什么,于是——我写下了这篇文章。

其实一开始,作为一个小孩子的我,是非常喜欢春节的,因为到了春节,就意味着好吃的,好玩的,还有能让我铭记的那种快乐逍遥的感觉。你一定会发现少了点什么,到底是什么呢——压岁钱。但那时候,我并不怎么在意压岁钱,钱到手后,我总会懂事的把钱转交给妈妈——在“蛋糕和钻石”的比拼中,获胜的总是蛋糕。

后来,我上了小学,明白了“钻石可以换蛋糕,但蛋糕不能换钻石”的道理,也听懂了“压岁钱妈妈帮你保管”这句话。

慢慢的,我变得“乖巧”起来。每当奶奶或其他长辈要给我压岁钱时,我总会不失时机的把眼前这几张不断晃动的红色“毛爷爷”礼貌谢绝,并回复:“您给我十块就行。”我心里的如意小算盘敲的噼里啪啦响:拿十块,我还能花十块。如果拿好几百,我一分都捞不到!

当我越长越大,明白了一些事理的时候,心里越发越讨厌春节。每到春节,我都会盯着大人们的脸看个不停——怎么突然间变得有些许陌生了?

妈妈和婶婶殷勤的围着奶奶打转——那个高傲的妈妈和干脆的婶婶呢?而爸爸和叔叔总在对爷爷嘘暖问寒——威严的爸爸和那个总爱笑的叔叔也不见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呆在一边静静地注视着他们,并找个垃圾桶,随时准备把那顿可口的早餐吐出来。

关于春节,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如果一定要给春节一个定义的话:无奈。尽管小学生不能喝酒,但我还是想说:醉了!

精选春节的作文素材篇5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次过春节,人们都要贴春联、贴福字、放爆竹。你瞧,家家户户都是一派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景象。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

大年三十的早晨,我们拿起早就准备好的春联,整齐地粘在门上,爸爸又将大红的“福”字贴在了门上。妈妈也在屋里忙碌着,她先拿起几只红灯笼,挂在屋里,又把一串小彩灯挂在墙上。小彩灯一闪一闪的,好像一颗颗正在眨眼睛的小星星。就这样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

大年三十的下午,爸爸妈妈都在忙着准备年夜饭。晚上六点整我们的年夜大餐正式开始,一盘盘色香味俱全、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来,我看得眼花缭乱。其中清蒸鱼、红烧肉、黄焖鸡是我们必吃的菜,寓意着年年有余,平平安安和富贵吉祥。今年是我第一个出场,我端起酒杯祝愿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愿爸爸和妈妈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工作顺利。爷爷奶奶祝我学习进步,爸爸妈妈祝我身体健康,天天好心情。“干杯!干杯!”最后吃饺子的时候,爸爸妈妈告诉我和妹妹,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求愿望的特有方式。饺子的谐音“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过春节吃饺子意味着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大家津津有味的品尝着美味的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屋子里充满了幸福的气氛。

晚上,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虽然人数不多,但却十分温馨,令我陶醉。

到了大年初一,我早早地就起床了,跟着一家人出去拜年,拿到了不少压岁钱,同时,他们还祝愿我学习进步,我也祝愿他们万事如意。

新的一年,我又大了一岁,也收获了许多不一样的快乐。

高中关于春节的作文4篇

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尽管现在也有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但大多数人的心里还是固执地认为,不管年味浓也好淡也罢,这个节日还是要最热认真的对待。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高中关于春节的作文”,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高中关于春节的作文篇1

过年了,人人都喜洋洋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人们正穿梭于繁华的街道,逛商店、去超市……办年货,看到玲琅满目丰富多样的商品,大人们的脸上更是喜滋滋的;小孩子穿着新衣服,放花炮,拿红包、看春节晚会、吃饺子、那高兴劲真是胜过以往的每一次。总算可以开开心心的玩几天了,别提有多高兴了。

除夕之夜,听见外面振耳入聋的鞭炮声,看见窗外夜空色彩斑斓的焰火,我再也耐不住性子了,拉起爸爸就往外跑,也想去凑个热闹。“嗬,太美了!”万家灯火通明,无数盏形状不同的街灯和路灯全亮了,大放异彩,与五颜六色闪烁着的霓虹灯交相辉映。一个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举目望去,一片纱灯点点透着火红。楼下空地上满脸喜气的大人和孩子在放烟花,鞭炮,“嘭,彭”一串串烟花拔地腾空而起,缤纷的烟花如花绽放,又宛如流星,“孔雀开屏”,“百鸟朝凤”,“千年富贵”十几种眼花在夜空中争奇斗研,把整个天空映得五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吃饺子了”奶奶把我和爸爸唤进屋去。一家人团团圆圆,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爸爸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了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其乐融融。

午夜的钟声响了,鸡年在一片欢乐的祝福声中走来了。这钟声就像金鸡在长鸣报晓“春天来了”,预示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物祥和,生活富裕,小康连年。

高中关于春节的作文篇2

今天是大年夜,我们一家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还有姨妈姨夫他们在饭店吃完年夜饭后就浩浩荡荡来到我家对面的水浮地公园放烟花。

天空中不时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公园里已经有不少人,人们的欢声笑语夹杂着一阵阵巨响刺激着我的耳膜。一想到新年即将到来,我真想大喊一声:“我又大了一岁!”三岁的妹妹突然发出一声声尖叫,人小鬼大的她居然也摩拳擦掌地想放烟花呢!大家决定先放一个有课桌那么大的烟花,我摸摸它那“肥硕“的身躯,心想:“那么大,不知要放多高多远呢!”。胆小的我和妈妈躲得远远的,只见爸爸点燃了烟花的导火线,看着火花一点点接近烟花,我的心也悬了起来,不知道“内容”怎么样呢?“啪”!一条绚丽的金龙迫不及待地窜了出来,加入了夜空中的狂欢节,紧接着,天上又出现了许多红色、绿色、金色的“星星”,在空中汇聚成满天星斗图案后悄然隐去,紧跟着,一朵巨型的花蕾赫然开放又洋洋洒洒很飘逸的落下,犹如天女撒花让人跳跃着想接,再接着,五彩斑斓的五大花环也在夜空中亭亭玉立,如同奥运会上那五大圣环让人叹为观止我呆呆地仰着头,痴痴地欣赏着这场视觉盛宴,不知不觉中这今晚花园中的烟花在人们的一阵阵惊呼声中成功地演出完毕。

下面该我显显身手了。我挑了一个元宝形烟花,外表小巧非常可爱。在爸爸的指导下我点燃了烟花,随着一声呼啸,它喷出了一串串金星,就像撒出的一枚枚金币!然后又见一根金银混杂的柱子竖了起来,虽然只有一米多高,但远远望去真像“火树银花”,后来,它居然仪态万方地也让人目不暇接了好一阵子。没想到它这么小,“生命力”却特别旺盛。

威力大一点的都放完了,还剩下一些“小字辈”。大家就都拿了一些放了起来,在一旁手痒眼红的妹妹也趁人不备地抢到了两支,在空中欢呼着比划着一道道漂亮的弧线。

看着被绚丽多姿争奇斗艳的各色烟花点缀的朗朗星空,我知道,我们已经走进新的一年,迎接我们的将是和那烟花一样丰富多彩更为灿烂的明天!

高中关于春节的作文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千古传唱的好诗。小时候,每到过年时期,我和小伙伴们便开始吟诵这首喜气洋洋的诗,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不久,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熟悉了这首诗,家乡的过年习俗也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我至今依然刻骨铭心。

我的家乡位于湖南炎陵县鹿原镇,但镇旁乡村的春节才令人回味无穷。大年30早晨,我早早地来到奶奶家拜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对精巧的对联,那鲜红纸上的一撇一捺显得龙飞凤舞,像一个笑眯眯的脸蛋,洋溢着春节欢乐的气息。听奶奶说:贴对联是当地的一门手艺,大年30一大早,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就得在对的一字一句的字眼间上下一番苦功夫了,怪不得一幅对联上藏着各种各样的笔风:有稚嫩的、潦草的、坚韧的……应有尽有。虽然不算工整,但是包含着一种浓厚的风情。走进厅堂,桌子上花花绿绿的食品看得我眼花缭乱:清脆的藕片铺在“宝莲灯”上,各种各样的瓜子成堆地散落在“蝴蝶翅”中,色彩鲜亮的油炸食品摆成奇形怪状的形状等等。

丰富多彩的食品一方面招待拜年的孩子,另一方面食品越多,喜庆分布则越来越广泛,是来年的好兆头。但是食品的诱惑并不能使我馋涎欲滴,蚕豆粉丝的味道才是真正的十里飘香。在家乡,贴完春联后,拜年的客人接连不断,但是到了中午,大家都急匆匆赶回家和亲人团聚在一起吃蚕豆粉丝。快到中午时,我和表兄弟们赶紧跑到田埂上塞住耳朵,等待爷爷奶奶放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我们躲在远处的田野,心像小兔子似的怦怦地跳起来,只因为这鞭炮像张牙舞爪的怪兽,发出可怕的声音,胆小如鼠的我不寒而栗。

鞭炮放完之后,新的一年来到了,我们一溜烟跑回家。堂屋里弥漫着烟雾,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但是我们几个小馋猫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咽,贪婪地吮吸着润滑而又带有韧性的蚕豆粉丝。汤汁的香味扑鼻而来,似乎掩盖了难闻的烟味。烟雾散尽后,我们一窝蜂冲出去,手捧一堆鞭炮,悄悄地来到水边,用火点燃鞭炮扔入水中,随后水花四溅,一股泉水直冲上天,几条鱼儿一跃而出,翻了个跟头,一会儿,水面上又恢复了平静,我们早已不见了踪影。有时候用烟屁股点燃鞭炮,还没来得及见检查是否点燃,就一闪而去,可水面上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当我们欢呼而来探个究竟时,突然,一个大浪头翻滚而来,鲤鱼打挺的景象又重现。接着,一阵又一阵的惊叫声回响在周围,打破了山峦的寂静。这就是孩子们唱晚而又惊险的游戏。晚上,亲人团聚在一起放烟花,天空中五彩缤纷的雨点散开来,蕴含着一股轻松而又欢快的心情。

家乡的春节令我回味无穷,家乡春节的风土人情更让我感受到人间的美好。

高中关于春节的作文篇4

今日烈日当空,火辣辣的日头照射着大地,也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亲子>运动会,各人都很高兴,因为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起劲来为各自的集体争光。

到了我们要去的运动会体育中间,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的进入会场,我们班的同学个个精神奋起,斗志高昂心中只有一个心愿:希望这次运动会能拿全年级熬头名。运动会开幕典礼起头了,校长在广播里发言说:“同学、老师、家长们,你们好,今年一年一度的亲子运动会现在起头了!”全校同学身穿整洁的校服,排着整洁的队伍,在运动场地走起了方块队,口里喊着自班的>口号,我们班的口号喊患上特别的雄武:“123四、1234!四五四五!能文能武,熬头熬头!非我莫属!”结束了方块队典礼,紧张的运动会起头了!

今日的运动会项目可丰富了,有家长跳长绳,有家长和孩子越过障碍物接力比赛,还有长跑60米到800米的跑步。

最精彩的项目是家长和孩子越过障碍接力比赛,唐老师的枪声一响比赛了,只见我们班的韦亮宇同学紧握接力棒,跨过障碍物,把接力棒传到下一名家长,我们班的拉拉

队也在一旁加油助威,同学们的呐喊声此起彼伏,比赛在紧张的进行着,忽然,一名家长因跑患上过快落空重心摔到在地。‘不好,这可怎么办,比赛还可以继续吗?’在一旁的同学都停住了,只见这位家长并没有气馁,忍住伤痛继续坚持比赛,加油!加油!同学们喊患上更清脆了,比赛结束了!我们班同学和家长通过起劲取患上了第二名的好成就。

汗水和笑颜流淌在他们的脸上,荣誉传动在各人的心里,虽然这次运动会各人都很是的累,但各人都很是的高兴。

研究中国春节的论文

春节是中国最老、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到了二十三过小年,大家都更热闹了。大家晚上在一起吃饭,有说有笑。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过小年,心里也很舒畅。 过完小年,大家都更忙了,大人们努力工作,想回家与家人一起过年。老人们买点菜、买点肉,买几幅对联,几张福字。把对联和福字贴起来,红红火火。 转眼到除夕了。大家都放假了。大家在家里收拾家,小孩子也帮忙。老人们下午就开始包饺子、做菜。到了晚上,大家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节晚会。吃完饭去祭祖,回来就守岁,没有人睡觉,直到新年的到来,直到凌晨才休息一会儿。 大年初一后,大家都出去走亲戚了,有的人在家里接待来拜年的人。也有的人用这几天假期的时间出去游山玩水,和家人一起旅游,直到假期结束了才回来上班。人们的欢乐劲也没了,在家等待着春节的另一个高潮。 元宵节来了,大家又欢乐起来了,大家去超市卖汤圆。到了晚上,大家先把汤圆熬熟了吃了。再吃做的肉、菜,最后吃饺子。吃完饭,大家都看电视,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快乐,这快乐的一天也慢慢走了。 过完元宵节,春节也过去了,孩子们又开始上学,大人们都开始上班了,又努力挣钱,孩子们又努力学习了。虽然春节已经过去,可是春节的快乐他们会记在心里,永远也不会忘记。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春节存在的意义2、春节的情感寄托3、春节的现状

春节的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传统习俗 节在我国由来已久。相传我国原始社会就有“腊祭”之说,夏朝建后,这一习俗流传下来。《尔雅》一书说春节:“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商代在一年中要做四次大祀,“冬祀”便是作为春节来过的。 民国初年开始,将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这天凌晨,千家万户都会燃放爆竹,有的人家会在除夕夜年夜饭后一直守至午夜放开爆竹才去睡觉,称之为“开门爆仗”,祝新年开门喜庆。早上,合家必吃糯米粉做的团圆,象征全家老少团团圆圆;中午,一般都吃面或馄饨,意为长寿、兴旺。这天,年岁较高的长辈一般都守在家里,等着小辈上门请安,也称“拜年”。家中一般都备有瓜子、花生、糖果、香烟等,以招待上门拜年的客人。旧时,有敬天地,祭鬼神,宿命求财等封建迷信活动,解放后已基本破除,但有些习俗还存在,如禁扫地、不汲水、不动剪刀等,说是为了“积财气,保平安”。在农村,春节走亲访友一般要持续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才算结束。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但是,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中国改用世界通用公历,也叫阳历、新历。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时(十二点)过后,春节就算正式来到了。 临近春节,人们采办年货,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贴年画、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春节庆祝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不仅保留了过去民间习俗,剔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春节具有新的时代气息。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我要三百字,你这三万字都有了

高中生关于春节的小论文研究

春节 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一春节 议论文 800字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春节议论文800字1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 对联 ,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

高一春节议论文800字2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 除夕 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 收藏 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高一春节议论文800字3

在一个阳光灿烂、风和日丽的早晨,一串一串的鲜花争奇斗艳,有红的、白的、紫的、黄的,各种各样的花朵都散发出了无比的香味。凑成了一个活泼美丽的新年。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去香港。我刚刚跨出家门,吹来了一阵清风,这清风带着甜密的香味迎面扑来。打在了我的脸蛋上,就在那一舜间我闻到了一阵芬芳迷人的气味随风飘来。突然,妈妈说:“准备好行李了吗,出发吧!”妈妈的话音刚落。我用尽了飞快的速度把行李准备好了。“出发了!”我高兴的喊叫着。不停的叫着爸爸“快快快!”爸爸也加紧速度往楼下跑,“咚”的一声爸爸突然间摔了一狗肯泥,爸爸“哎呀”的叫了一声。扶了扶腰慢慢的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继续走着。

我们到了深圳湾口岸。就看见了人山人海的人群在排队,一下子我们就日瞪口呆了。眼前的这一幕就像一条又大又长的龙非常壮观。我们在拥挤的人群中挤来挤去不停地穿梭,看着远方的执法人员,眼看快要到了,可是等了5分钟、又5分钟还是没到我们过关检查,我们每个人心里不停地叨唠着:可不可以快一点儿呀…。看见前面有许多许多的人群,于是我们又放快脚步跑呀跑呀,这一下子超越了许多人群就像刘翔在比赛 跨栏 跑步一样呢!最后我们好不容易过了关。

坐上了美丽又舒适的巴士我们去参观香港公园和动植物公园。我们先参观香港公园,公园设有多个独特的自然区域,包括有存放多种雀鸟的观鸟园、东南亚的温室;还有一座30米高的鸟瞰角可供游人俯瞰整个公园,和一座20米高的钟楼,是公园的焦点标志,为游人提供一个集合地点。里面还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鸟类。有美洲红鹳、长冠八哥、黄颈黑雁?巴拉望孔雀雉、大眼斑雉?多种凤冠鸠等。有一种鸟叫灰烈鸟,它一身火红火红的,尖尖的嘴巴,两只大大的眼睛。像一把一把的火焰在它的身上发出强烈的光芒。看着这许许多多鸟在园林里欢快的歌唱、自由的飞舞快乐极了。有的像吊灯式的东西崖挂在空中,上面放有各种各样食物供给鸟吃。有的鸟儿飞上了“吊灯”享受这美味食物。有的在粗壮的大树上休息,有的在空中掠过,还有的在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溪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唱着,好像在说:“你们好,你们好……”。

高一春节议论文800字4

盼望着,盼望着,过年的脚步终于近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炎黄子孙历来都很重视。离过年还有两、三天的时候,大家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准备。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里,亲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已经很困难了。而过年正是天涯海角的游子与亲人团聚的大好时机,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虽然我们体会不到游子的心情,但过年时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却也让我们感觉其乐无穷。

作为一个15岁的小孩子,当然也爱玩了,平日里忙于学习,过年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放松一下了,不妨与你们分享一下我们的过年吧。

看晚会。除夕晚上刚吃完水饺,全家人便迫不及待地等待晚会的开始。尽管每年都有春晚,可每年都还是那样期待。每次都被小品、相声逗得捧腹大笑。时而陶醉于美妙的歌声中,时而惊叹于神奇的 魔术 ……

放鞭炮。今年过年我们买了许多的鞭炮。大年三十,吃了年夜饭,我们便和爸爸一起去放鞭炮。只见爸爸点燃了一串喜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直响,我们连忙捂住耳朵,只见鞭炮在地上炸,有时还在空中飞炸。我们又拿来响炮,爸爸帮忙点了引线,我们把它对向天空,“嘭”第一发炮发出去了。只见它像火流星似的,发出巨响,随即坠落,消失在空中。这时,各家各户都出来了,“空战”变得激烈了。对面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精密的,均匀的花状“伞冠”,那朵朵花瓣犹如白色钻石……我们接着又拿出一个七彩飞虹,点了引线,对准天空。只听见“嗖”的一声,一个圆珠冲出了细管,在天空中闪出一美丽的礼花。啊,好漂亮!它像炼钢铁时炉里迸出的火花,又像大海里鲸鱼喷出的水花,也像天空中的流星雨。

可是,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午夜过后,烟火并没有结束,反而推向了高潮。一阵阵鞭炮声传入我们的耳边,随后又是礼花的声音……真漂亮呀!无数的礼花组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大花坛,在夜空下闪耀着明亮的光。突然,有一个烟花飞向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五光十色,像流星雨、像金色的大衣、甚至像太阳。把大地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整个夜晚被五彩斑斓的礼花笼罩着,漂亮极了。一直到了深夜,我的确困了,才依依不舍地回家睡觉了。

多么困又美好的一天呀!

高一春节议论文800字5

中国是一个充斥着 传统 文化 色彩的国家。历史悠久的她拥有着闻名世界的传统节日——春节。这个节日陪伴了中国太久,放烟花,年夜饭,拿红包,去串门······一朵朵“夜花”随着巨响的爆炸声,绽放了它艳丽的一面。孩子,老人,年轻人,中年人无不在欢乐中许愿、祝福。

我望着在那欢腾的人们,荡起一咧笑,幸福,就是这样。人潮涌动,把我推向一个满脸忧愁的少年。我渐渐感到他是那样格格不入。“咦?不开心么?”我小心翼翼的试探。他惊异的看着我,一副心事被看穿了样子。“烟花固然是美的,但是······”“嗯?”我暗示他继续倾诉。“你不觉得很-污染吗?这些天都是雾霾天气,可人们这样放烟花,不时尚!”“时尚?”我捕捉到一个新鲜词汇。“是啊,我听说现在的人们会去看灯火表演来替代‘祸水’的烟花。广州的灯火很美丽的。”他在他平凡的脸上渲出似烟花般的笑容,很向往却很苦恼。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思考着他讲的话。心酸地看着天上转瞬即逝的烟花。电子鞭炮,他向我说他用这个来守护传统的年俗。“嗯,我也许会为此做些什么。”我小声的嘀咕着。突然,大声的喧哗打断我的思绪。哦,原来是喝醉酒的人在吹牛。这人的周围有着很多的人看热闹。这时,他又出现了。他上去阻止了一切,可回报却是醉酒人的晕倒在地。我看着他打120,打110,大声呼喊,乘车而去······可自己的脚步始终没有卖出。是那里,一桶桶浪费的食物,被运上车子送走。脏,丑,烂······我疑惑不是央视在倡导不要奢华浪费吗?可惜啊!回到家,打开电视机。那个公益 广告 ,你看了吗?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经典人物形象,冲进我的视线。讲什么?

哦,原来是他们在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少放鞭炮。看来国家政府已经重视了质疑问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想起我的。

我准备进我一力。新!新年就用新科技——微博!一条微博,传家万户。我用自己的一点力量希望人们在守护年俗的同时来保护环境。我偶尔会想上天是公平的,欢乐的背后黑幕是“代价”。我们不能再给上天上色涂抹了,不然他将还我们一无蓝极灰的天空。其实在过年里,也不必铺张浪费,一家人欢欢乐乐在一起,小酒小菜就好,何必喝的找不着北?铺张浪费,损害不仅仅是财产、社会的口粮,损害的是几千年来,中国留下的精髓,也是年俗的精髓!国家正在成长,正在创新。后来,我听到的炮声越来越小,天越来越亮,人们越来越文明。新中国拥有着时尚的新年俗,拥有着蓬勃朝气的少年,拥有着越来越文明的中国人!

高一春节议论文800字五篇相关 文章 :

★ 春节议论文800字高一5篇

★ 春节高一作文800字五篇范文

★ 作文春节高一800字五篇

★ 高一春节作文800字5篇范文

★ 高一春节趣事800字作文5篇

★ 高一作文800字五篇

★ 春节高一作文800字

★ 2020最新高中生春节满分作文800字精选5篇

★ 高中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5篇800字

★ 春节记叙文800字高中5篇

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用于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体。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春节的议论文(通用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小孩子最最盼望的日子,俗话说得好:“大人望种田啊,小孩望过年啊。”过年最主要的是能吃饺子、放鞭炮、还有更实惠的就是可以得到压岁钱了。

今年过年我就学习包饺子了,我跟着妈妈到了姑妈家。妈妈首先走进厨房兴致勃勃的帮姑妈包饺子,我闲着没事干也来到厨房学着包起了饺子。我看见妈妈把包面皮摊开放上瘦肉料然后卷起皮子,做成了一个弯弯的大饺子,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我包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饺子。妈妈悄悄的在我的饺子里放了一枚硬币,我也乘着妈妈不注意也在她的饺子里放了硬币。不一会我们就在说说笑笑中将饺子包完了。过了一会我听见姑妈叫着:“吃饺子了”。我的姐姐妹妹们都等不及的跑过来。妈妈笑着说:“今天我要尝尝我儿子的饺子”。我也高声叫起来:“我也要尝尝我自己的饺子”。妈妈“笑里藏刀”地笑起来了。我也*地笑着。妈妈一口咬下去,我两眼看着妈妈也一口咬下去,“哎呀”。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地说:“我的饺子里怎么也有硬币啊?”这时可把大家都给乐坏了。

到了晚上,姑妈说:“给压岁钱了哦”我一听,第一个冲了上去。姑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红包,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个纸条。我看了一看,条子上面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哎!”还是二爹豪爽地给了我们一个大红包,我打开看了看,“啊!一千元!”可把我乐坏了。我一蹦三尺高。妹妹们最淘气了,她们三个可在我家里是出了名的“淘气三剑客”啊!她们对我说:“哥哥我们也送给你一个红包”,我想今天她们给我送红包,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啊!这里面肯定有鬼,于是我想了想就把红包对着她们一打开,突然一只只虫子向她们面前跳过去。她们吓得落荒而逃了,我在后边哈哈大笑。

你们看,这个春节够有趣味的吧!放鞭炮、猜谜语等等活动都是在我们家里开展的,房间里一直充满着欢声笑语。

曲折幽深的胡同、古老的大树、沉重的石磨,还有那广阔的田野……家乡熟悉的一切,如今在我的梦里依旧是那样亲切,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我们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村里的老人一到春节就最忙活了。从记事起,我就知道春节好,我们叫过年。“春节”是一个好听的名词,现在我不习惯称过年为过春节,我总认为,它没有“过年”两字亲切、热闹。

说到过年,我就兴奋,仿佛浑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大约从腊月二十起,姥爷就每天都去赶集了,自然少不了叫上我。因为快要过年了,集上的东西就格外贵,可人却格外多。姥爷的三轮车上总是有一大堆东西,鸡、鱼、肉、芹菜、木耳……这些都是过年必备的,还有很稀罕的水产———虾,也就是一年里几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才能吃得上。姥姥说,过年家里要来很多人,东西要备得多才好,所以姥姥一过年总是要摊煎饼、蒸馒头。

我不喜欢吃煎饼,我喜欢大锅馒头。一开锅,我就奔过去了,热气腾腾的馒头,像碗一样大,姥姥的脸在热气中忽隐忽现的,用手碰碰馒头看看怎么样了,我拿起一个便吃起来。看着我大口吃的样子,姥姥眼睛里流露出温柔。

二十七一大早,就能听见院内的谈笑声,是那群小孩又来我家了吧。大人们这一天又是剁肉又是杀鸡的,忙得不亦乐乎,是没有时间管我们的。我穿上衣服加入他们之中,干什么呢?当然是去各家要东西了。我们在人家院里一站,不用开口,长辈们便嗔怒着来骂我们:“小讨债鬼,又来捣乱啊。”可一边又把肉丸子呀、猪耳朵呀给我们吃。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多数人家是要打扫卫生的,这自然也用不到我们,可我们这群小孩子却不愿意出去,因为在打扫中,总是有很多小玩意被搜出来,所以我便总是一步不离地跟在妈妈后面,那些小小的角落,似乎总能带给我们惊喜。活干完了,家里就整洁了,心中是那样的舒坦,我很高兴。那些东西,我总感觉我是永远也吃不完的,姥爷也总是出尽“花招”,什么香肠、煮肴肉,应有尽有,让我幸福得什么也不想。

啊,我多么懊恼我的口拙,不能把我的感受全部说出来。我只能说家乡的春节平凡中却带着很多美好!

压岁钱是孩子们春节最喜欢的“礼物”了!有的人压岁钱上交到爸爸妈妈手里,有的人压岁钱用来买一些自己紫环的东西,有的人压岁钱都是乱花掉了,当然也有的人压岁钱用到了学习中,但我想那毕竟是少数,那么该不该给孩子压岁钱就很值得讨论了。像我家,春节开销中都包含这“给孩子们的压岁钱”这一项开支,到底该不该给孩子压岁钱?怎样用好压岁钱。

不少家长认为,给孩子压岁钱既是鼓励,又是一种祝福,应该给,但是也有人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好多孩子上网,拉帮结伙,斗殴都是因为手里的钱太多。还是希望家长少给孩子钱。我妈妈就左右为难,不给的话,别人都给,自己看着过不去,给的话,孩子还乱花,这不太好。

有很多的孩子想我一样,赚了许多压岁钱,父母担心我们乱花钱,想帮我们保管,或直接没收,但是我们会闹情绪,说父母这不是那不是,还和别人攀比。

除了给不给的问题,还有给多少的问题。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家长给孩子的压岁钱已经从以前的几块;几十块升到了几百块,而且逐年上升,令不少家长觉得压力大,每年过年的压岁钱的开销就要占很大一部分比例。

所以有了压岁钱不要乱花,要花在正地方,买些对自己有益的物品,也可以存起来。

春节是我们我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我国人而言十分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风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老妈。

我看见老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明白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风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风俗和规矩啊?”老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先,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风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此刻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日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日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这日我的收获太大了,明白了很多过年风俗的知识,但是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风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风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我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这日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方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但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之后,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明白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期望您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光,建立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状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明白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明白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此刻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之后,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之后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此刻我们过年也有一些风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大年三十儿,家家户户都来庆贺新年,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选取同一种祝福方式——我老妈十几分钟就收到许多条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我很喜欢,开头是这样的:“昨日拜年早了点儿;明日拜年挤了点儿;后日拜年迟了点儿;此刻拜年正是点儿!”

这日还是去探亲拜年的好日子,于是我和老爸老妈一齐去我姥姥家。当然,去那里的人不光只有我们三个人,还有我的舅舅、舅妈、大姨和大姨父,以及我想念以久的两个姐姐。吃完那顿丰盛的年夜饭,大院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开始放烟花了。我们穿好外衣,拿着两大包的烟花爆竹向中心广场走去……

“当,当……”12点的钟声刚刚敲响,无数的礼花腾空而起,又带着满身的'光焰洒向大地,把大地映的光彩夺目。啊!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了漂亮的大花园!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纵情地欢笑、歌唱。变幻无穷的焰火映照着人们兴奋的笑脸。这边的“闪光雷”刚刚炸开;“蹿天猴”又鸣叫着飞上高空;那边紧追着“金龙狂舞”;这时一朵烟花又炸开了,里面喷射出火花,越喷越高,越闪越大,慢慢呈现出一棵树型,一朵朵金色的火花从“树”上摇落下来。“噢,发财了!”人们望着“摇钱树”欢呼雀跃起来。

啊!新年是多么完美!

要说到春节的风俗,那我明白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亲访友啦,贴春联啦,吃饺子啦,简直是多的数不胜数。但是对于我这个美食爱好者来说,最最期盼和喜爱的,当然还是吃汤圆咯!

汤圆味儿好,做法很重要!这不,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又要准备吃汤圆了,我也不时会在厨房中打打下手。

其实汤圆的做法也很简单。这第一步,当然就是和面了。面和好以后,就能够取下一块,或大或小都能够,然后将它捏成一个厚度中等的小饼子,再将原有的汤圆馅儿放一些在小饼子的中央,之后将小饼子慢慢地团起来,先团成碗状,最后团成球状。而第二步,就能够将这些做好的汤圆放在有着开水的锅中煮,直到煮熟为止。

汤圆一出锅,顿时就香气四溢,让人闻了就垂涎三尺。

最后能够吃汤圆啦!此时的我,情绪可真的是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这日的汤圆。过了一会儿,餐桌旁的人都到齐了,汤圆也一碗一碗地端了出来。我手里拿着筷子,看着碗里那又鼓又热的汤圆,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我从碗中夹起一只汤圆,然后留意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塞!这味道简直是美不可言哪!那软软的面皮,还有那又香又甜的馅儿,直朝我的喉咙奔去。这滋味,可真是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汤圆,在某些地方又叫团子,让人有一种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团团圆圆的完美期盼。

怎样样?听了我的介绍,您是不是也对我喜欢的这个春节风俗有种一种期盼的感觉呢?心动不如行动,此刻就开始做汤圆吧!期望今年的春节,您也能吃到美味的汤圆。在新的一年中,您也能和您的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日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日,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日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此刻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完美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日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礼貌、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我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完美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爆竹我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我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齐包饺子过年。

春节是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风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日,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日,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一样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日,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日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但我还是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而且风俗习惯也特别的多,比如:放烟花炮竹,舞龙,吃年糕,给压岁钱等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放烟花炮竹。

记得去年我们是在湖南老家过的年,一回到老家就见到了爷爷和奶奶,爷爷奶奶见到我们可高兴了,就迫不及待地从口袋里掏出了几百元叫我和姐姐去隔壁的小卖铺里买烟花鞭炮玩,我和姐姐兴高采烈的来小卖铺买了许许多多的烟花鞭炮,有摔炮礼、炮、地红、擦炮、电焊条、窜天猴等等,还买了一盒火柴点火。

接着我和姐姐就来到了我家的院子里放起了烟花鞭炮,姐姐说我们来玩摔炮大战吧!我说可以呀!预备,开始!我们各自移动着身体,突然,姐姐从我背后扔了一个摔炮,我被吓了一跳,我也抓起一把摔炮向姐姐扔去,姐姐却灵活的躲开了,就这样你扔我,我扔你,摔炮渐渐地被我们扔完了。接下来我们又拿起电焊条用火柴把它点燃,电焊条冒了一会烟,快看,电焊条散发出了五颜六色的光芒,漂亮极了,我们一手拿一个不停的圈圈,哇!

这时我感觉我们好像走进了仙境一般,真是令人着迷啊!就这样我们玩啊玩啊,不知过了多久,就被奶奶叫回家吃饭了。

啊!春节真的是非常的有趣啊!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线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春佳节,比如舞龙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亦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在这小小的春联。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古时后,人们把这叫做除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直到深夜。

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绕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听着窗外一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激动的是长辈会发期待已久的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崇钱”因为岁与崇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崇,让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大年。

过年了,肯定少不了走亲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气氛一直要持续到五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

  • 索引序列
  • 有关春节的研究论文
  • 关于春节的研究论文
  • 有关春节的议论文素材
  • 研究中国春节的论文
  • 高中生关于春节的小论文研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