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研究的论文选题

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研究的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研究的论文选题

可以从(数据挖掘)的角度下笔开始写~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信息安全论文 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操作安全解决方案 姓 名: 学 校: 班 级: 作业时间: 2 010 年 5 月 共 10 页 第1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摘要 本文阐述了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与操作中的管理制度的建设, 以及在运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 各类信息安全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对策。总结了解决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需采取管理手段和 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综合解决方案。 引言 信息系统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含的所有硬件、软件和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 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信息系统连续正常运行。 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着来自人文环境、技术环境和物理自然环境的安全风险,其安全威胁无时 无处不在。对于大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而言,不可能试图单凭利用一些集成了信息安全技 术的安全产品来解决,而必须考虑技术、管理和制度的因素,全方位地、综合解决系统安全问题, 建立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从技术上看,任何新建立的系统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都可能存在着只有在实际运行中才能发现的缺陷。另外,随着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系统也会暴露出不足之处或不 相适应之处,这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必须要予以解决的问题。从管理上看, 就是对信息系统的 运行进行控制,记录其运行状态,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补充,以便使信息系统真正符合管理决策的需要,为管理 决策服务。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应该由一个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负责, 在一套完整的操作规范与管理规范 的约束下,靠全体管理与使用信息系统的人员共同来完成。运行管理的目标是使信息系统在一个预期的时间内 能正常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生其应有的效益。 一、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后,企业的业务流程、工作方法、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企业原有的一套管理制度,例如内部控制制度已不在适应新环境下的管理需求,因此 需要制定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 1.各类机房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各类机房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共 10 页 第2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设立机房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给计算机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护计算机设备;二是防止各种 非法人员进入机房,保护机房内的设备、机内的程序和数据的安全。机房安全运行是通过制定与贯彻执行机房 管理制度来实施的。机房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有权进入机房人员的资格审查。 一般说来, 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录入员、审核员、维护人员以及 其他系统管理员批准的有关人员可进入机房,系统维护员不能单独入机房; (2)机房内的各种环境要求。比如机房的卫生要求,防水要求; (3)机房内的各种环境设备的管理要求; (4)机房中禁止的活动或行为,例如,严禁吸烟、喝水等; (5)设备和材料进出机房的管理要求,等等。 2.信息系统的其他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还表现为软件、数据、信息等其他要素必须处于监控之中。其他管理制度包括如下: (1)必须有重要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管理制度; (2)必须有数据管理制度,如重要输入数据的审核、输出数据备份保管等制度; (3)必须有权限管理制度,做到密码专管专用,定期更改并在失控后立即报告; (4)必须有网络通信安全管理制度; (5)必须有病毒的防治管理制度,及时检查、清除计算机病毒,并备有检测、清除的记录; (6)必须有人员调离的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调离的 同时马上收回钥匙、移交工作、更换口令、取消账号, 并向被调离的工作人员申明其保密义务,人员的录用调入必须经过人事组织技术部门的考核和接受相应的安全 教育。 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文档与记录管理制度 二、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文档与记录管理制度 企业信息系统运 1、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文档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文档 是系统开发过程的记录, 是系统维护人员的指南,是开发人员与用户交流的工具。 规范的文档意味着系统是工程化、规范化开发的,意味着信息系统的质量有了程序上的保障。文档的欠缺、文 档的随意性和文档的不规范,极有可能导致原来的系统开发人员流动后,系统难以维护、难以升级,变成一个 没有扩展性、没有生命力的系统。所以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 术和正确的系统开发方法,同时还要做好文档的管理工作。 系统文档不是一次性形成的,它是在系统开发、设计、实施、维护过程中不断地按阶段依次推进编写、修 改、完善与积累而形成的。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文档有:系统开发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开 共 10 页 第3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发计划书、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报告、系统测试计划与测试报告、系统使用与维护手 册、系统评价报告、系统开发月报与系统开发总结报告等。 文档的重要性决定了文档管理的重要性,文档管理是有序地、规范地开发与运行信息系统所必须做好的重 要工作。目前我国信息系统的文档内容与要求基本上已有了较统一的规定。根据不同的性质,可将文档分为技 术文档、管理文档及记录文档等若干类。 系统文档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系统的运行及情况的变化,它们会有局部的修改与补充,当变化较大时,系 统文档将以新的版本提出。 系统文档的管理工作主要有: 1.文档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 (1)文档标准与格式规范的制定; (2)明确文档的制定、修改和审核的权限; (3)制定文档资料管理制度。例如文档的收存、保管与借用手续的办理等。 2.维护文档的一致性 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一旦需要对某一文档进行修改,要及时、准确地修改 与之相关的文档;否则将会引起系统开发工作的混乱。而这一过程又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 3.维护文档的可追踪性 为保持文档的一致性与可追踪性, 所有文档都要收全, 集中统一保管。 2、企业信息系统日常记录管理。 、企业信息系统日常记录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是为了保证系统能长期有效地正常运转而进行的活动,具体有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及系统的适应性维护等工作。 1.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从每天工作站点计算机的打开、应用系统的进入、功能项的选择与执行,到下班前的数据备份、存档、关 机等,按严格要求来说都要就系统软硬件及数据等的运作情况作记录。 运行情况有正常、 不正常与无法运行 等,后两种情况应将所见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及可能的原因作尽量详细的记录。为了避免记录工作流于形式, 通常的做法是在系统中设置自动记录功能。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责任与制度,一些重要的运行情况及所遇到的 问题,例如多人共用或涉及敏感信息的计算机及功能项的使用等仍应作书面记录。 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应事先制定尽可能详尽的规章制度,具体工作主要由使用人员完成。系统运行情况无 论是自动记录还是由人工记录,都应作为基本的系统文档作长期保管,以备系统维护时参考。 2.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 共 10 页 第4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系统的维护包括硬件维护与软件维护两部分。软件维护主要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三 种。正确性维护是指诊断和修正错误的过程;适应性维护是指当企业的外部环境、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时,为了 与之适应而进行的系统修改活动;完善性维护是指为了满足用户在功能或改进已有功能的需求而进行的系统修 改活动。软件维护还可分为操作性维护与程序维护两种。操作性维护主要是利用软件的各种自定义功能来修改 软件,以适应企业变化;操作性维护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性维护。程序维护主要是指需要修改程序的各项维护工 作。 维护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最费时的工作,其应贯穿于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不断重复出现, 直至系统过时和报废为止。现有统计资料表明:软件系统生命周期各部分的工作量中,软件维护的工作量一般 占 70%以上,因此,各单位应加强维护工作的管理,以保证软件的故障及时得到排除,软件及时满足企业管理 工作的需要。加强维护管理是系统安全、有效、正常运行的保证之一。 在硬件维护工作中,较大的维护工作一般是由销售厂家进行的。使用单位一般只进行一些小的维护工作, 一般通过程序命令或各种软件工具即可满足要求。使用单位一般可不配备专职的硬件维护员。硬件维护员可由 软件维护员担任,即通常所说的系统维护员。 对于使用商品化软件的单位,程序维护工作是由销售厂家负责,单位负责操作维护。单位可不配备专职维 护员,而由指定的系统操作员兼任。 对于自行开发软件的单位一般应配备专职的系统维护员,系统维护员负责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的维护工 作,及时排除故障,确保系统诉正常运行,负责日常的各类代码、标准摘要、数据及源程序的改正性维护、适 应性维护工作,有时还负责完善性的维护。 在数据或信息方面,须日常加以维护的有备份、存档、整理及初始化等。大部分的日常维护应该由专门的 软件来处理,但处理功能的选择与控制一般还是由使用人员或专业人员来完成。 为安全考虑, 每天操作完毕 后,都要对更动过的或新增加的数据作备份。一般讲,工作站点上的或独享的数据由使用人员备份,服务器上 的或多项功能共享的数据由专业人员备份。除正本数据外,至少要求有两个以上的备份,并以单双方式轮流制 作,以防刚被损坏的正本数据冲掉上次的备份。数据正本与备份应分别存于不同的磁盘上或其他存储介质上。 数据存档或归档是当工作数据积累到一定数量或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转入档案数据库的处理,作为档案存储的 数据成为历史数据。为防万一,档案数据也应有两份以上。数据的整理是关于数据文件或数据表的索引、记录 顺序的调整等,数据整理可使数据的查询与引用更为快捷与方便,对数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也很有好处。在系 统正常运行后数据的初始化主要是指以月度或年度为时间企业的数据文件或数据表的切换与结转数等的预置。 维护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制定维护管理制度和组织实施来实现的。 维护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系 统维护的任务、 维护工作的承担人员、软件维护的内容、硬件维护的内容、系统维护的操作权限、软件修改的 手续。共 10 页 第5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3.系统的适应性维护 企业是社会环境的子系统,企业为适应环境,为求生存与发展,也必然要作相应的变革。作为支持企业实 现战略目标的企业信息系统自然地也要作不断的改进与提高。从技术角度看,一个信息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 一些缺陷与错误,它们会在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为使系统能始终正常运行,所暴露出的问题必须及时地 予以解决。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及克服本身存在的不足对系统作调整、修改与扩充即为系统的适应性维护。 实践已证明系统维护与系统运行始终并存, 系统维护所付出的代价往往要超过系统开发的代价, 系统维护 的好坏将 显著地影响系统的运行质量、系统的适应性及系统的生命期。我国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好后,不 能很好地投入运行或难以维持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重开发轻维护所造成的。 系统的适应性维护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的工作, 并以系统运行情况记录与日常维护记录为基础, 其内容有: (1)系统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与调整; (2)系统缺陷的记录、分析与解决方案的设计; (3)系统结构的调整、更新与扩充; (4)系统功能的增设、修改; (5)系统数据结构的调整与扩充; (6)各工作站点应用系统的功能重组; (7)系统硬件的维修、更新与添置; (8)系统维护的记录及维护手册的修订等。 信息系统的维护不仅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所必须.也是使系统始终能适应系统环境,支持并推动企业战略目 标实现的重要保证。系统适应性维护应由企业信息管理机构领导负责,指定专人落实。为强调该项工作的重要 性,在工作条件的配备上及工作业绩的评定上与系统的开发同等看待。 三、系统的安全监控管理 系统的安全监控管理现代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共享资源,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加速普及,以开放性和共享 性为特征的网络技术给信息系统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就日益突出起来。 企业信息系统是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资源建立起来的, 系统的各种软硬件设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信息系统所处理和存储的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它们既有日常业务处理信息、技术信息,也有涉及企业高层 的计划、决策信息,其中有相当部分信息是企业极为重要的并有保密要求的,这些信息几乎反映了企业所有方 面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如果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损坏或信息的泄漏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甚至 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 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极其重要的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一方面是信息安全与保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信息系统普及和应用使得信息系统深入到企业管理的不同 层面,互联网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又使得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交往日益广泛与频繁。近年来世界范围共 10 页 第6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内的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泛滥等问题,使信息系统安全上的脆弱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所以信息系统安全 的问题显得越发重要。 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为防止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系统软硬件及信息 资源行为的发生,避免企业遭受损失所采取的措施;信息系统的保密是为防止有意窃取信息资源行为的发生, 使企业免受损失而采取的措施。 1.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因素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所造成: (1)自然现象或电源不正常引起的软硬件损坏与数据破坏了,例如地震、火灾、存储系统、数据通信等; (2)操作失误导致的数据破坏; (3)病毒侵扰导致的软件与数据的破坏; (4)人为对系统软硬件及数据所作的破坏。 2.维护措施 为了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我们应该重点地采取措施,做好以下工作: (1)依照国家法规及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严密的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制度,作深入的宣传与教育,提高 每一位涉及信息系统的人员的安全与保密意识。 (2)制定信息系统损害恢复规程,明确在信息系统遇到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而遭受损害时应采取的各种恢 复方案与具体步骤。 (3)配备齐全的安全设备,如稳压电源、电源保护装置、空调器等。 (4)设置切实可靠的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包括系统功能的选用与数据读写的权限、用户身份的确认等。 (5)完整地制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备份,并结合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系统维护,做好数据的备份及 备份的保管工作。 (6)敏感数据尽可能以隔离方式存放,由专人保管。 上述措施必须完整地严格地贯彻,尤其是人的安全保密意识,必须强调自觉、认真的参与,承担各自的责 任。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问题。 四、企业信息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置管理 安全事故就是能导致资产丢失与损害的任何事件,为把安全事故的损害降到最低的程度,追踪并从事件中吸取 教训,组织应明确有关事故、故障和薄弱点的部门,并根据安全事故与故障的反应过程建立一个报告、反应、 评价和惩戒的机制。 1、控制目标-报告安全事故和脆弱性 、控制目标-共 10 页 第7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目标:确保与信息系统有关的安全事件和弱点的沟通能够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应该准备好正常的事件报告和分类程序,这类程序用来报告可能对机构的财产安全造成影响的不同种类的 事件和弱点,所有的员工、合同方和第三方用户都应该知晓这套报告程序。他们需要尽可能快地将信息安全事 件和弱点报告给指定的联系方。控制措施-安全事故报告, 组织应明确信息安全事故报告的方式、报告的内容、 报告的受理部门,即安全事件应在被发现之后尽快由适当的受理途径进行通报。 应当尽可能快速地通过适当管理渠道报告安全事故。组织的普通员工通常是安全事件的最早发现者,如果 安全事件能及时发现并报告相应的主管部门,做出及时的处理,能使组织的经济损失及声誉损失降到最低。 为及时发现安全事件,组织应建立正式的报告程序,分别对安全事故的报告做出明确规定。应当让所有员工和 第三方的签约人都了解报告程序并鼓励他们在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尽快报告。还应当建立起事故反应机 制,以便在接到事故报告时,有关部门能及时采取的措施。 应当建立适当的反馈机制,确保在处理完事故之后,使员工能够知道所报告事故的处理结果。同时可以用 这些事故来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使他们了解发生了什么情况、对这种情况怎样做出反应并且将来如何避免这 些事故。针对不同的类型的安全事件,做出相应的应急计划,规定事件处理步骤,基于以下因素区分操作的优 先次序:①保护人员的生命与安全②保护敏感资料③保护重要的数据资源④防止系统被破坏将信息系统遭受的 损失降至最低对非法入侵进行司法取证系统恢复运行。 控制措施-安全弱点报告,应当要求信息服务的使用者记下并报告任何观察到的或可疑的有关系统或服务方面 的安全弱点或受到的威胁。应当要求信息服务的用户注意并报告任何观察到或者预测到的系统或者服务中存在 的弱点、或者是受到的威胁。用户应当尽快向管理层或者服务供应商报告此类事件。应当告知用户,一旦发现 安全弱点,就会及时报告,而不要试图去证实弱点存在,因为测试系统缺陷的行为可能会被安全管理人员或安 全监控设施看作是对系统的攻击。 2、控制目标-信息安全事故管理和改进 、控制目标- 目标:确保使用持续有效的方法管理信息安全事故 一旦信息安全事件和弱点报告上来,应该立即明确责任,按照规程进行有效处理。应该应用一个连续性的 改进过程对信息安全事故进行响应、监视、评估和总体管理。如果需要证据的话,则应该搜集证据以满足法律 的要求。 职责和程序: 应建立管理职责和程序,以快速、有效和有序的响应信息安全事故, 除了对信息安全事件和弱点进行报告外, 还应该利用系统的监视、报警和发现脆弱性的功能来检测信息安全事故。在建立信息安全事故管理目标时,要 与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应该确保负责信息安全事故的管理人员理解在组织中处理信息安全事故时,事故处理 优先权的规则。 控制措施-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应当有相应的机制来量化并监测信息安全事故的类型、大小和造成的损失。 共 10 页 第8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安全事件发生后,安全主管 部门应对事故的类型、严重程度、发生的原因、性质、频率、产生的损失、责任人 进行调查确认,形成事故或故障评价资料。已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可以作为信息安 全教育与培训的案例,以便 组织内相关的人员从事故中学习,以避免再次出现;如果安全事件再次发生,能够更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控制措施-收集证据 当安全事故发生后需要对个人或组织采取法律行动(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时,都应当以符合法 律规定的形式收集、保留并提交证据。当组织需要实施惩戒行动时,应该制定和遵循组织内部收集和提交证据 的规范程序。证据规则包括: 证据的可用性:证据能被法律部门采纳,可在法庭上出示; 证据的有效性:证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为了确保证据的可用性,组织应该保证自己的信息系统在采集证据过程中,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为保证证据的有效性,组织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来保证证据的质量和完整性控制要求,在从证据被发现到 存储和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应当建立较强的审计轨迹。 任何司法取证工作都只允许在原始证据材料的拷贝上进行,以确保所有证据材料的完整性都得到了妥善保 护。证据材料的拷贝应该在可信赖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进行的拷贝,谁进行的拷贝,使用 了什么工具和程序进行的拷贝,这些都应该记录在日志中。 五、企业信息系统操作安全管理 1、 操作权限: 、 操作权限:为了企业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参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操作权限管理 制度。如: (1). 网络服务器、备份服务器,网络设备、备份设备必须由专人专管不得随意使用。所有设备必须设置 不同权限的密码。系统管理员、操作员、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操作员严格区分。明确权限范围,不得 越权操作。 ⑵ . 系统操作权限管理和管理人员岗位工作职责制度 应明确各计算机岗位职责、权限,严禁串岗、替岗。 ⑶. 每个管理员和不同管理权限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对外泄密码,因密码外泄造成网络遭受损失的,将按 我中心有关制度严肃处理。 ⑷ . 每个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变更设备密码,严禁设置弱密码,密码一经设置和更改,管理人员必须负责 做好密码备份,并报分管副主任和网络管理科备份。 2、操作规范 、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操作权限管理制度。如:共 10 页 第9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系统使用管理 ⑴ .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必须对系统的操作使用做出严格的控制⑼ ⑵ .在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前,由信息主管根据单位主管的要求确定本系统的合法有权使 用、人员及其 操作权限,并报单位主管审核批准后地系统内授权其使用权,运行中需按同样手续办理。 ⑶ .对各使用人员明确划分使用操作权限,形成适当的分工牵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⑷ .为每个操作人员都设置不同操作密码,谢绝无并人员用机器做其他工作。 ⑸ .设立“计算机使用登记簿”,任何人均须登记方可用机。 ⑹ .任何人员不得直接打开数据库文件进行操作, 不允许随意增删改数据、 原程序和数据库文件 结构。 ⑺ .操作人员不允许进行系统性操作。 ⑻ .操作人员应按规定范围内对系统进行操作,负责数据的输入、运算、记帐和打印有关帐表。 ⑼ .档案管理员负责应对存档数据、软盘、帐表和文档资料进行统一复制、核对和保管。 ⑽ .系统管理员应做好日常检查监督工作,发现不规范应及时制 止,并采取措施避免同样情况 再次 发生。 用户上机操作规程 用户上机操作规程 (1).上机人员必须是会计有权使用人员,经过培训合格并经财务主管正式认可后,才能上机操作。 (2).操作人员上机操作前后,应进行上机操作登记,填写真实姓名、上机时间、操作内容,供系 统管理 员检查核实。 (3).操作人员上机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占用机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操作人员的操作密码应注意保密,不能随意泄露,密码要不定期变更。 (5).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权限操作,不得越权或擅自上机操作。 (6).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凭证输入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凭证数据。 (7).每次上机工作完毕后都要作好工作备份,以防意外事故。 (8).在系统运行过程中, 操作人员如要离开工作现场, 必须在离开前退出系统, 以防止其他人越 权操作。 总结: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安全问题,全面分析整个系统,并对系统中各子系统 的交界面给予特别的强调,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应用系统安全管理,会得到最大的效益。系统安 全管理主要在给定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减少事件损失,并且尽可能地减少因安全问题对运行中系统进行 的修改。系统安全管理通过制定并实施系统安全程序计划进行记录,交流和完成管理部门确定的任务, 以达到预定的安全目标。 共 10 页 第 10 页

如下:

网络安全协议的形式化自动验证优化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工控网络态势感知技术研究与应用

基于随机森林的工控网络安全态势要素提取方法研究

基于主机日志的恶意登录异常检测方法研究

融合社交网络威胁的攻击图生成方法研究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研究

基于lstm的电商平台对消费者消费数据信息的保护算法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网络入侵检测算法设计与实现

面向网络攻击行为的可视分析研究

基于贝叶斯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和预测方法研究

基于DBN与ELM算法的入侵检测研究

基于自动编码器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研究与实现

基于Java EE的远程安全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文本特征及DNS查询特征的非常规域名检测

面向防火墙漏洞的动态分析方法

异构无线网络能效和安全优化研究

连续时间Markov工业互联网安全性测度方法研究

基于改进的TWSVM工业控制系统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基于改进深度森林的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大量事实证明,确保网络安全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网络安全的 毕业 论文选题确立也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网络安全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网络安全毕业论文选题(一) 1. 教学网页的设计与应用 2. 教学互动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3. 个人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4. 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5. 基于ASP的动态网站设计与实现 6. 论网上商店的设计 方法 7. 留言板设计与实现 8. 企业公司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9. Flash动画设计及制作 10. 基于flash的聊天室的设计 11. 基于FLASH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12. 多媒体课件开发研究 13. 基于ASP学院图书管理系统 14. 图书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5. 计算机病毒解析与防范 16. 计算机安全技术应用 17.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18. 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应用 19.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网络安全毕业论文选题(二) 1、局域网的组建方法 2、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 3、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火墙技术 4、校园网站设计 4、数据库语言编写学生学籍管理 5、个人 电脑安全 意识如何提高 6、浅析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的 措施 7、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 8、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机硬件技术 9、计算机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10、计算机病毒的研究与防治 11、论述磁盘工作原理以及相关调度算法 12、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的维护和探索 13、C语言教学系统设计 14、浅谈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 15、微机黑屏故障与防治研究 16、虚拟局域网的组建与应用 17、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 18、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毕业论文选题(三) 1. 病毒入侵微机的途径与防治研究 2. 微机黑屏故障与防治研究 3. NAT技术在局域网中的应用 4. 基于Socket的网络聊天系统开发与设计 5. 计算机网络故障的一般识别与解决方法 6. 访问控制列表ACL在校园网中的应用初探 7.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分析及应用 8. 数字证书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9. 计算机病毒的攻与防 10. ARP欺在网络中的应用及防范 11. TCP安全问题浅析 12. 网络入侵手段与网络入侵技术 13. 技术在局域网中的应用 14. IDS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15. Dos与DDos攻击与防范措施 16. DHCP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 17. 校园网规划及相关技术 18. 企业网组建及相关技术 19. 网吧组建及相关技术 20. 无线网现状及相关技术 猜你喜欢: 1. 网络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2. 最新版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3. 网络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4. 网络安全征文2000字 5. 网络安全与管理毕业论文最新范文

信息系统安全论文范文

随着运输量的快速增长和运行复杂性的日益增加,民航机场面临的安全压力日益增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场安全运行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带动了机场信息系统网络建设的高速发展,在工作方式和业务应用模式上都有了本质的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已经无法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这就需要有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推动机场信息化的发展。本文以某机场为例,对机场安全信息管理进行有效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机场信息系统; 系统安全 分析;实施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一、角色分析

(一)角色管理

由于业务的需求,当组织结构某部门的工作指责发生变化时,系统管理员使用角色管理维护系统的各个业务岗位,并从用户列表选取参与事件处理的用户加入到该岗位。当需要对这些用户进行某些操作的时候,只需要对包含这些用户的岗位进行一次操作就可以了。这大大提高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当临时调用户加入岗位,只要在角色的用户列表中进行简单添加。当事情处理完,不再需要岗位,可以通过该模块将角色删除。该机场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角色如表 3-1 所示。

表 3-1 系统角色表

(二)用户权限控制

用户权限控制是用来设置权限、角色以及进行权限验证。权限对应于一定操作范围的操作,角色对应于多个权限的集合。通过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来实现整个业务的权限管理,并通过实现操作管理在一定范围内灵活地扩展现有的权限管理。利用授权模块实现了权限的分散管理,上一层管理者可以授权给下一层管理员权限,保证某些用户不会权限过大。

用户权限控制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的权限管理体系。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体系统一了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角色,使之既符合系统整体的要求,又满足各部门工作的需要;对所有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避免了同一用户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具有不同代码和权限等混乱现象,做到统一化、规范化,最大程度上增加系统的安全性。

每一个注册的系统用户按照其所承担的任务被分配有一定的权限。该权限确定了此用户允许执行哪些活动,在完成某些活动后应该得到哪些信息,允许向哪些功能中传送哪些数据对象等。

按照用户权限控制的方式不同,权限又可分为静态权限和动态权限。按照控制对象的不同,权限可以分为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

二、系统安全分析

(一)安全需求性分析

结合某机场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安全弱点、安全威胁和安全风险分析,系统安全需求包括以下几点:系统安全实体安全;主机 操作系统 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

系统网络安全,包括网络隔离、网络访问控制、网络监控与预警;系统信息安全,包括信息存放的安全、信息传输的安全、信息的私密性、完整性、鉴别性和不可否认性;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运行维护管理和动态安全。该机场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安全设计要求确保数据和业务的安全,确保系统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安全。

在设计系统时,要求:系统投产时不降低计算机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不对现有应用系统及网络体系作根本性改变(现有应用系统和网络体系有严重缺陷时除外); 符合国家政策和行业规范要求,技术设计先进,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延续性;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投产,保障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风险;降低成本、减少新增投入,满足占领市场和赢利的需要;建立系统安全管理体系,保障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安全。

(二)安全设计原则

安全设计遵循的原则是:在实现系统安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要密切结合系统信息安全要求及面临的威胁,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设计原则。安全设计的核心是:保障系统数据处理全过程的安全。在进行安全方案设计、规划时,遵循以下原则:

系统全面的安全保护原则。防止出现明显的薄弱环节,包括防护、监控、恢复。

层次性原则。安全设计应根据需求,要合理划分安全层次,根据不同的安全级别,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防护。

自主和可控原则,采用国产密码设备和安全产品,做到所用软硬件安全产品的可控性。

安全性原则。充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使用的网络安全产品和技术方案在设计和实现的全过程中都必须有具体的 措施 来充分保证各个方面的安全性。

可靠性原则。对于产品,质量是保证其使用可靠性的基本因素;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是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必备条件。

先进性原则。具体技术和技术方案的先进性是保证整个系统应该具有的技术领先性和持续发展性的保证。

可扩展性和动态适应性原则:安全设计要求充分考虑系统业务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扩展性要求,具有良好的动态性和自适应性。

(三)网络通讯安全设计方案

网络通讯安全是要在保证通讯网络可靠、稳定等情况下,提供安全的通讯信道,保护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泄露。主要提供客户浏览器到系统服务器间安全信道。

采用 TLS/SSL 连接建立客户端到系统网络间的安全通道,同时通过数据加密保证关键信息(如客户帐户 PIN 码 aPIN、登录 PIN 码 ePIN)的安全。

系统客户与 Web 服务器安全连接采用双向认证的 SSL 技术实现。利用部署在客户端安全代理和部署在 Web 服务器安全网关代理服务器系统实现,保证通讯双方的身份可确认,保证信息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

一般用户采用浏览器本身的 SSL 功能提供传输保护。客户的敏感信息在本系统中采用增强的加密措施进行保护传送。

(四)防火墙系统设计方案

该机场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防火墙系统设计方案主要设计思想如下:

在管理局数据中心设置防火墙,隐蔽内部网络结构;建立相对独立、统一的安全监控、控制中心。 应用网络包括多处外部接入,通过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隔离技术屏蔽内外部网络。本系统中对于来自 Internet 的接入采用防火墙技术,通过安全规则的定义,屏蔽非授权访问,从而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对于 WEB/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间同样采用防火墙提供安全保障。本系统中在 WEB 服务器外部采用国产高性能防火墙。

系统接入 Internet 要求考虑边界网络的安全。(1)在未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禁止内部网以任何形式直接接入 Internet。(2)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后,允许内部网对 Internet 开通必要的业务。(3)对Internet 公开发布的信息应采取安全措施保障信息不被篡改。(4)来自外部的特定主机经认证身份后可访问内部网指定主机,否则予以禁止。

(五)数据库安全设计方案

数据库系统用于存放系统的业务数据、用户基本信息、系统参数和公共信息等。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除需要考虑操作系统安全外,同时需要考虑数据库系统本身的安全。在数据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数据库元素之间的访问完整性机制,确保数据库内数据的合法修改及访问。

对数据库的访问只能通过指定的应用服务器进行,任何对数据库的操作及修改都不能直接到达数据库服务器,只能通过应用服务器上的进程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操作管理。

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所有系统本地数据,包括客户信息、管理信息、运行日志等。

三、机场网络安全管理的实施

(一)建立严格 规章制度

制定网络建设方案,机房管理制度,各类人员职责分工、安全保密规定,口令管理制度,网络安全指南,用户上网使用手册,信息安全检查、系统风险评估、应急响应方案,安全防护记录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和制度,保证网络的核心部门高安全、高可靠地运作。从内到外,层层落实,动态管理,适应新的网络需求,如促使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应用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调整网络的安全管理策略。

(二)加强 网络技术 的培训

网络安全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网络管理人员一定要不断地对新的 网络知识 加强学习,对新的网络产品的功能进行掌握,熟悉网络病毒、IP 欺、分组窃听、密码攻击、拒绝服务、端口攻击等多样化的攻击手段,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好网络。

(三)加强用户的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最大的威胁是人们对于 网络 安全知识 的缺乏,因此,就需要加强不同层次的员工和用户的安全意识,引导用户自觉安装防病毒软件,打补丁,自动更新操作系统,对不熟悉的软件不要轻易安装。

结语

网络安全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从强化行政监管和建设技术支撑平台为切入点,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管理高效、安全可靠的机场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努力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以管理保平安,以安全促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和华,汪胜,张智铭.该机场机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为上海国际机场保驾护航[J].该机场信息网络安全,2008,05:65-66.该机场

[2]陈伟飞.该机场论机场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J].该机场软件导刊,2010,01:145-147.该机场

[3]赵兵.该机场试论机场信息安全风险和防护对策[J].该机场吉林劳动保护,2011,S1:318-320.该机场

摘 要:在安全事故相关的人、机、环境、管理四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以人为中心,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文章 根据企业安全文化理论,指出了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的内涵,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同时,论述了应该从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安全文化活动、技术保障、信息化应用等六方面加强机场安全文化建设。

关键词: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V3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6-0038-02

根据安全原理,在事故相关的人、机、环境、管理四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而人员行为主要源于 教育 培训和文化氛围的影响。文化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也就是说,安全文化决定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决定人的安全观念,安全观念决定人的安全行为。由此,没有安全文化,就不可能有安全的行为。企业安全文化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全体员工无形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是安全管理中居于统领地位,对于保障 安全生产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06 年中国民航总局大力推进空管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建设以来,民航安全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SMS建设还处在初期阶段,面临很多问题,如管理层重视和执行不够、员工安全意识不强、风险管理的措施不当、安全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不足、安全管理的基础设施不牢、安全管理系统性不强等。机场为有效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全面、科学、系统地对机场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分析、研究、诊断、预测和控制,而首当其冲的是要建设健康、有效的机场安全管理文化。

1 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的内涵

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包括机场安全管理的意识、目标、责任、素养、习惯、科技手段、管理设施、监督检查和各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一系列的总和,在机场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凝聚、约束和规范作用。它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次组成。

1.1 机场安全管理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安全文化在各种实体事物上表现出来的状态(形态)。机场安全管理的物质文化体现为安全生产设备、装置及防护器件、安全查检器材和仪表、报警系统等。具体有:{1}飞行安全方面。跑道保障、净空保护、鸟击防范、助航灯光保障等;{2}空防安全方面。安检设备、货物、飞行区检控、候机离区检控;{3}机坪运行安全方面。航空器、车辆设备、油料管理等;{4}机场环境安全方面。设备配置和维护、日常应急响应准备、航空食品;{5}机场运行安全保障方面。保障设施设备、指挥调度系统、供电及电器系统、离港系统、航班显示系统、广播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等。

1.2 机场安全管理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层,主要是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总和,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教育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等。机场安全管理的制度文化体现为: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定的机场安全管理体系(SMS);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制定的《关于中国民航实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中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总体 实施方案 》和《机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指南》等一系列指导性法规;机场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及操作规范。

1.3 机场安全管理的精神观念文化

精神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心理部分,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价值体系、安全认识观等。机场安全管理的精神观念文化体现为:

①“防范第一”的意识。运用系统论,对机场各类风险进行风险管理,通过危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估和控制, 坚决杜绝责任事故。②“持续安全”的观念。在“持续安全”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创新指导思想、 思维方式 和工作 方法 ,建立保障持续安全的长效机制。③严格落实的态度。完善安全规章、程序和措施,严格落实则是重中之重。要做到五严,即:严格组织领导,严格规章标准,严格监督检查,严格教育培训,严格持续改进。④“三全管理”的理念。机场安全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自上而下的全体员工,从制度制定到严格执行的全过程,从每个岗位实际操作到理论探讨的全方位,安全意识渗透到各个环节。

1.4 机场安全管理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动态部分,包括个人和群体的生产、生活行为方式。机场安全管理的行为文化包括:领导层决策安全谨慎,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积极宣传贯彻落实相关政策要求;管理层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一线员工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时 报告 安全隐患等。

机场安全管理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是是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精神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层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骨架,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载体,行为文化是外在体现。

2 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2.1 健全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

一是建立纵向责任体系。以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总为主要责任人,安全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担责任。以安全委员会会议、生产例会为纽带,加强纵向沟通,切实做到抓安全的思想、工作、精力三到位。二是建立横向网络体系。党政工团联动、运营保障部门齐抓、全体员工参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部门各司其责、互相配合。三是强化安全监督检查机制。机场设立安全监察部门,各运行单位还设有专(兼)职安全监察员,形成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网络。加强安全规章制度的动态管理和执行力度,实行更加严、勤、细、实的安全检查和督察,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和专项整治活动。 2.2 加强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191号,机场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例会、风险评估、飞行区管理、目视助航设施管理、机坪运行管理、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鸟害及动物侵入防范、除冰雪管理、不停航施工管理、航空油料供应安全管理、机场运行安全信息管理等相关制度。为建立适应现代航空安全管理的要求,机场更加强责任制度和激励制度建设。

①建立责任制度。首先,落实全员安全责任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制、经济、思想、宣传等手段,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营造积极主动的安全文化,形成高效有序的安全运行机制和严谨细致的差错防范体系。其次,实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凡因严重违法违规、渎职失职导致重大事故者,必须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最后,建立目标责任制。每年按管理层级签订安全目标 责任书 ,定期检查,年终考核,兑现年度目标奖。②激励制度。设立安全生产奖励基金,实施安全竞赛和安全奖惩办法,以安全功过兑现奖惩,提升各级的安全管理能力。实行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适当向一线生产保障单位、向条件艰苦或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向安全风险大的员工倾斜,充分调动各类人员保证安全的积极性。

2.3 不断提升员工队伍建设水平

一支能力强、素质高、品德好、技术硬、纪律严的员工队伍是机场保证持续安全的有力保障,所以应大力抓好员工队伍建设。一是改革人力资源制度。破除员工身份限制,实行“能者上,平者调,庸者下”的竞争淘汰机制。制定科学的人员聘任和选拔程序,科学合理选拔人才。二是创新员工培训方式。与高校实行战略合作,建立培训中心,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多 渠道 、多方式地开展安全教教育及业务技能培训。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特殊工种人员,要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三是通过岗位练兵提升员工素质。通过岗位技能大比武,增强员工在实战中积累工作 经验 ,提升工作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四是加强各层级的执行力建设。开展“四查”整顿活动(查思想、查作风、查纪律、查管理),着眼解决思想松懈、作风浮躁、纪律松弛、管理不严的问题。五是加强应急演练力度。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指挥决策能力,提升员工的专业处置水平,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2.4 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

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是一种好形式。一是加强宣传贯彻。利用内刊、网站、广播、 标语 、展览等渠道加强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职责、程序、标准、制度、活动方面的宣传,促进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二是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娱乐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安全论坛、安全知识竞赛、 安全演讲 。三是开展奖优惩劣的评比活动。开展劳动模范和“十佳安全标兵”、“十佳服务明星”、“十佳技术能手”评选活动,对评选出来的先进进行表彰,同时建立违章人员曝光台。四是实行安全考核,一票否决制。

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向员工灌输和渗透“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行为源于认识,预防胜于处罚,责任重于泰山”等安全观。安全观在员工心目中“生根”,在管理活动中“发芽”,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良好氛围。

2.5 加强技术保障力度

牢牢树立“科技兴安”的思想,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引进新技术,改造旧设备,优化设备配置。二是联合科研院所,加快机场安全管理技术、设备的研发,提升安全管理设备的硬件水平。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来不断提高安全化的程度,即保证生产过程、设备控制过程、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使人、机、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

2.6 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

建立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着眼于建立科学健全的信息收集、分析、分类、传递、危险源识别、应急措施制定机制,促进信息化水平在机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和提升。

3 结 语

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涉及各个方面、所有活动、一切时空过程。强大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的行为被潜移默化,安全价值取向深入人心,安全行为准则时刻指引。机场各级管理人员,应当自觉担负起建设安全文化的职责,携手广大员工共同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升机场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俞焕听.浅议民用机场的安全方针政策[J].江苏航空,2007,(2).

[2] 张有富.以持续安全理念构筑机场安全健康发展[J].江苏航空,2007,(2).

[3] 赵玉明.机场安全管理的系统性思考[J].空运商务,2008,(2).

[4] 王文俊,张向晖,白福利,等.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交通 企业管理 ,2009,(11).

计算机病毒论文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除复制能力外,某些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当你看到病毒载体似乎仅仅表现在文字和图象上时,它们可能也已毁坏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盘驱动或引发了其它类型的灾害。若是病毒并不寄生于一个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过占据存贮空间给你带来麻烦,并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 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一种定义是通过磁盘、磁带和网络等作为媒介传播扩散, 能“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另一种是能够实现自身复制且借助一定的载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还有的定义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程序, 它通过不同的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如磁盘、内存)或程序里。当某种条件或时机成熟时, 它会自生复制并传播, 使计算机的资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坏等等。这些说法在某种意义上借用了生物学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处是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 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体”。它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破坏, 同时能够自我复制, 具有传染性。所以, 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人为地故意制造出来的, 有时一旦扩散出来后连编者自己也无法控制。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纯计算机学术问题, 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 几年前,大多数类型的病毒主要地通过软盘传播,但是,因特网引入了新的病毒传送机制。随着现在电子邮件被用作一个重要的企业通信工具,病毒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扩展得快。附着在电子邮件信息中的病毒,仅仅在几分钟内就可以侵染整个企业,让公司每年在生产损失和清除病毒开销上花费数百万美元。 今后任何时候病毒都不会很快地消失。按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协会发布的统计资料,已有超过10,000种病毒被辨认出来,而且每个月都在又产生200种新型病毒。为了安全,我们说大部分机构必须常规性地对付病毒的突然爆发。没有一个使用多台计算机的机构,可以是对病毒免疫的。 计算机病毒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产生的背景是: (1)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新的衍化形式 计算机病毒是高技术犯罪, 具有瞬时性、动态性和随机性。不易取证, 风险小破坏大, 从而刺激了犯罪意识和犯罪活动。是某些人恶作剧和报复心态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表现。 (2)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危弱性是根本的技术原因 计算机是电子产品。数据从输入、存储、处理、输出等环节, 易误入、篡改、丢失、作假和破坏;程序易被删除、改写;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手工方式, 效率低下且生产周期长;人们至今没有办法事先了解一个程序有没有错误, 只能在运行中发现、修改错误, 并不知道还有多少错误和缺陷隐藏在其中。这些脆弱性就为病毒的侵入提供了方便。 (3)微机的普及应用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必要环境 1983年11月3日美国计算机专家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并进行了验证。几年前计算机病毒就迅速蔓延, 到我国才是近年来的事。而这几年正是我国微型计算机普及应用热潮。微机的广泛普及, 操作系统简单明了, 软、硬件透明度高, 基本上没有什么安全措施, 能够透彻了解它内部结构的用户日益增多, 对其存在的缺点和易攻击处也了解的越来越清楚, 不同的目的可以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目前, 在IBM PC系统及其兼容机上广泛流行着各种病毒就很说明这个问题。 计算机病毒的来源有哪些? (1)搞计算机的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恶作剧、寻开心制造出的病毒, 例如象圆点一类的良性病毒。 (2)软件公司及用户为保护自己的软件被非法复制而采取的报复性惩罚措施。因为他们发现对软件上锁, 不如在其中藏有病毒对非法拷贝的打击大, 这更加助长了各种病毒的传播。 (3)旨在攻击和摧毁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系统而制造的病毒----就是蓄意进行破坏。例如1987年底出现在以色列耶路撒冷西伯莱大学的犹太人病毒, 就是雇员在工作中受挫或被辞退时故意制造的。它针对性强, 破坏性大, 产生于内部, 防不胜防。 (4)用于研究或有益目的而设计的程序, 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或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资料: 还有很多: 自己看吧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据库系统在网络环境下的面临着一系列威胁如病毒感染、黑客攻击等。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网络数据库安全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网络数据库安全论文范文篇1 浅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 【摘 要】文章阐述了网络数据库的安全因素,并且对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环境;分析;安全 经过目前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又是其核心和关键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的安全性。所以,为了保证网络信息系统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是网络数据库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网络数据库的模型构建 网络数据库的基础是后台数据库,其访问控制功能是由前台程序所提供。查询、存储等操作的信息集合是由浏览器完成的,数据库在网络环境下,其特点是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同时能够实现访问控制和最小冗余度,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图1是网络数据库的构建模型图如下 该模型是在网络技术结合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的,具体是由三层结构组成,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浏览器等。整个系统和用户连接的接口,是通用的浏览器软件。作为第一层的客户端,浏览器的功能是为用户提供信息的输入,将代码转化为网页,提供交互功能,同时处理所提出的各种请求。而第二层的WEB服务器是作为后台,通过对相应的进程进行启动,来响应各种请求,同时生成代码处理各种结果,若数据的存取也在客户端请求的范围内,则数据库服务器必须配合WEB服务器,才能对这一请求共同进行完成。第三层数据库服务器对数据库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不同的SQL服务器发出的请求起到协调的功能。 二、分析网络数据库安全性 1、分析数据安全性 网络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安全性能会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由于很多重要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服务器上,例如一些账务数据、金融数据、还有一些工程数据、技术数据、涉及到规划和战略发展的决策性数据等等,属于机密信息,严禁非法访问,对外必须严格保密的数据等。而针对企业和公司,内部资源的筹划、对外交易的进行、日常业务的运作等等,必须依赖网络数据库进行,所以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2、分析系统的安全性 网络数据库是否安全,直接决定了服务器主机和局域网的安全性能,数据库系统配置的“可从端口寻址的”,表示只要具备数据的使用权限及适合的查询工具,都可直接连接数据库及服务器端口,而针对操作系统的安全检测,可巧妙避开。而多数数据库还具有公开的密码和默认号,而这种默认账号的权限非常高,既可访问数据库的各级资源,同时还可按照指令对操作系统进行操作,甚至还能开启后门,对监听程序进行存放,进而获得相关口令,对整个局域网进行控制,产生较严重的危害性。 3、分析影响数据库的安全因素 数据库服务器是网络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里面有大量敏感的和重要的信息存在,所以数据库的安全性对保存的数据的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网络数据库不仅有着较大的处理量,较集中的数据信息,同时数据有着非常频繁的更新,用户访问量也非常巨大。所以,对网络数据安全带来威胁的影响因素有: (1)用户没有执行正确的访问操作,造成数据库发生错误; (2)人为对数据库进行破坏,造成数据库不能恢复正常; (3)非法访问机密信息,而表面又不留任何痕迹; (4)通过网络,用户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时,会受到各种搭线窃听技术的攻击; (5)用户采取非法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窃取; (6)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对数据库进行修改,造成数据失真现象严重; 面对以上种种威胁,只进行网络保护还根本不够,由于和其他系统在结构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数据库中所含有的各种数据敏感级别和重要程度不同,同时还具有共享功能,为拥有各种特权的用户提供服务,所以它对安全性的要求更广,也更为严格,不仅仅需要对联机网络、外部设备等实行物理保护,为防止敏感数据被盗用,同时对非法访问进行预防,还必须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三、对网络数据库实行安全防范的措施 目前所采取的各种防范策略中,往往还不全面和具体,无法真正实现数据库的安全保障。所以在网络环境下,针对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应从日常的维护和开发,系统的设计等整体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建立各种安全机制,形成整体的安全策略。 1、研发信息管理人员应转变设计观念 首先研发信息管理系统的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只对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进行重视的错误看法,综合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彻底评估所要开发的系统和软件,从后台数据库系统及前台开发工具,以及软件和硬件的实施环境等方面,查找信息系统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因为硬件环境及开发工具的不合适,造成数据库的泄密,进而使整个系统出现不稳定现象。 2、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应综合考虑数据库安全性 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必须对数据库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考虑,具体涵盖以下两点内容: 1)外围层的安全 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系统安全,而来自病毒的侵犯是最主要的威胁,所以为了对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做出保证,必须规避外层中病毒的扩散和隐藏及入侵,采用综合治理方法,将防、杀、管结合在一起,对网络数据库系统的虚拟专用网进行构筑,采用技术,使网络路由的传输安全性和接入安全性得到保障,利用防火墙技术,实现网段间隔离及网间隔离,既避免系统遭受非法入侵,同时也使网络边界安全得到保障。 同时,网路数据库外围安全重点是在WEB服务器及操作系统上,既要进行物理保护,同时还应进行应用服务器的保护,通过加密等方式,预防在传输过程中,数据被篡改或监听。因为该层对数据库自身的加密并为涉及,所以不能直接进行文件的加密,也无法使用密钥管理。同时由于主要是以WEB浏览器服务输出进行该层的运行程序,所以在ASP等具体应用软件上,更要实现其安全性能。 2)核心层安全 在整个网路数据库系统中,应用软件和数据库是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若滥用、非法复制、窃取、篡改、丢失软件和数据,将会对系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严重的会危害到社会安全。所以,我们必须进行控制用户访问权限,从数据库的加密、恢复和备份、数据分级控制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安全防范,使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得到保障。数据分级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可对数据库实行信息流控制。采用加密控制,通过加密数据库文件,提供几种不同速度和安全强度的加解密算法,为用户提供合理的设置。 四、结语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断更新换代,各种建立在Internet及计算机上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重要的手段,支撑和完成各种事物的运作。在网络环境下,开发和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安全问题,这样才能为整个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安全提供保障,以实现一种预期的效益,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徐莉.春梅.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漏洞及解决方法[J].福建电脑,2007(12). [2]钱菁.网络数据库安全机制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12). 网络数据库安全论文范文篇2 浅谈网络数据库安全策略 摘 要: 主要对现今网络环境中数据库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详尽论述,并由此全面地分析提高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网络;数据库;安全对策 随着网络在21世纪社会当中的普及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地 参与进来,并且将企业的核心逐渐的转向互联网,在地理区域内分散的部门和公司以及厂商对于数据库的应用需求明显呈现出过旺的趋势,在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当中逐渐的从单机有力的扩展到了整个网络环境,针对数据的收集和储存以及处理与后期的传播方式都从集中性迈向了全面分布式模式。企业在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时候,尤为重视的是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 1 网络数据库安全机制 网络数据库的基础是计算机的后台数据库,在加上前台程序所以提供的访问控制,对于数据的储存和查询以及信息之间的集合操作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浏览器进行逐步完成。当前信息处理网络环境当中,有效的将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多用户的共享是数据库存在的最大特点,然而与此同时对于数据的完整性以及一致性都有着有效的保障,有力的实现了最小程度的访问控制。 网络数据库所采用的两个典型的模式是B/S模式和C/S模式。C/S所采用的模式主要分为三层结构:① 首先是客户机;② 应用服务器;③ 数据库服务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由客户机将数据传输到应用服务器,然后再次传输到数据库的服务器当中。B/S所采用的模式其主要也是分为三层结构:① 首先是浏览器;② Web服务器;③ 数据库服务器,主要表现形式如上所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网络数据库模式在结构上存在很大程度的共同点,它们全部都涉及到了网络和系统软件以及应用软件。 2 各层安全机制详述 2.1 网络系统安全机制 如果数据库受到了外部恶意的信息的攻击侵入,首先是从网络系统开始进行攻击入侵,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数据库安全的第一道保护屏障就是网络系统的正常安全。我们仅站在技术角度而言,可以将其大致的分成其防入侵检测以及协作式入侵检测技术等。下面我们分别阐述: 首先,计算机系统当中都安装有防火墙,防火墙的广泛运用俨然成为了现今一种最基本的防范措施。防火墙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对可信任的网络以及不可信任的网络之间的访问渠道进行有效的监控,针对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建立一道有效的防护措施屏障,将外部网络当中的非法访问进行有效的拦截并且将内部信息进行有效的阻止防止信息外流。防火墙对于外部的入侵具有强有力的防范控制,但是对于网络内部产生的非法操作却无法进行阻拦和加以有效控制。 其次,关于入侵检测,是近几年逐渐发展壮大的一种有力的防范技术,它主要采用了统计技术和规则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和方法进行有效的综合在一起的防范技术,入侵检测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对网络和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控,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出是否有被入侵或者滥用的情况。 最后,针对协作式入侵检测技术,对于以往独立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不足点和诸多方面的缺陷,协作式入侵检测技术都有着极好的弥补,其系统当中IDS是基于一种统一的规范,入侵检测组件之间的信息都有效的自动进行交换。而且通过信息的自动交换可以对入侵信息进行有效的检查,并且还能够有效的在不同的网络环境当中进行运用。 2.2 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目前,市场上计算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Windows NT以及Unix操作系统,其所具有的安全级别一般的处于C1、C2级。主要的安全技术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 操作系统安全策略。主要是在本地计算机的安全设置上进行配置,主要保障的安全策略包括密码策略和账户锁定策略以及审核策略和IP安全策略等一系列的安全选项,其具体运用可以体现在用户的账户以及口令和访问权限等诸多方面。 ② 安全管理策略。主要是网络管理员对系统安全管理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因为,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各不相同,所以需要采取的安全管理策略也都存在着各不相同的方法,但是主要核心依旧是有力的保障服务器的安全以及对各类用户的权限进行分配。 ③ 数据安全策略。这点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体现:数据的加密技术和对数据进行备份以及数据储存当中的安全性等。由此可以采用的技术有很多,其中主要有:认证、IPSec ,SSL ,TLS,等技术。 2.3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机制 数据库系统在操作系统当中都是以文件的形式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入侵数据库的人员可以对操作系统当中的漏洞及其数据库当中的文件进行直接盗取,还可以利用OS工具进行违法操作和对数据库文件内容进行篡改。所存在的这种隐患数据库用户一般很难以察觉,针对这种漏洞进行分析被认为是BZ级别的安全技术措施。数据库的层次安全技术,主要针对当前两个层次已经被破坏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解决,保障数据库安全性。那么对于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就必须要求有一套较为强有力的安全机制。 2.4 客户端应用程序安全机制 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的重要方面是客户端应用程序。具有强有力和实现比较快捷方便是其主要的特点,而且还能够根据需求的变化很容易做出相对应的更改。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用户的合法登陆以及身份的验证,而且还能够对数据进行直接的设置。想要应用系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首先就必须在应用程序上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另外,针对客户应用程序的编写也具有着较大的灵活性,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的技巧性,可以有效全面的实现管理的灵活和安全。 3 使用DBMS安全机制防范网络攻击 有很多大型的DBMS对于数据库的安全防范技术的提供相对来讲都是非常完善的,而且针对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也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3.1 系统的认证和授权 认证是验证系统中请求服务的人或应用程序身份的过程;授权是将一个通过身份认证的身份映射已经授予数据库用户的许可的过程,该过程限制用户在数据库内部允许发生的行为。对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权限设置时,应该为DPeb程序单独设立一个受限的登录,指定其只能访问特定的数据库,并为该特定数据库添加一个用户,使之与该受限的登录相连,并严格设定该用户的数据库权限。 3.2 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通过数据备份可以在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管理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数据进行恢复,保持原先所处理的状态,对于数据的一个完整性和一致性有着强有力的保障。通常对于数据库的备份一般都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备份形式:其一静态备份;其二动态备份;其三逻辑备份等。然而对于数据库的恢复,可以采取磁盘镜像和数据库备份文件以及数据库在线日志等诸多方式进行有效的恢复。 3.3 全面有效的加强审查 通过有效的审查,用户可以将数据库当中所进行的所有操作都能够得以有效的自动记录,然后将所记录的信息全部保存在审查的日志当中,对于审查进行全面加强利用可以有效的跟踪信息,将数据库现有状况的一系列事件都进行充分的重现。因此,就可以有效的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员以及存取信息的时间和内容等线索,这样就方便有效的追查有关责任,与此同时关于系统安全方面的弱点和漏洞审查也可以有效的进行发现。 4 总结 现代社会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网络信息技术也有着空前的发展。然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高速发展,其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更是当今不断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现代网络入侵系统手段的不断提高,其所采用的安全技术也在不断的进一步提升。只有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进而全面有效的处理出现的一系列的新问题。总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防范是新时期一个永久性的重要问题,只有全面的通过科学合理的安全防范手段以及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才能够更好的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进行有效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世忠,浅谈网络数据库安全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5). [2]戴雪蕾,基于SQL SERVER的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04). [3]梁建民,网络数据库的安全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探讨[J].光盘技术,2008(09). 猜你喜欢: 1. 网络数据库安全论文 2. 关于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3. 数字图书馆论文参考范文 4.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 5. 技术类论文范文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3 浅议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遍使用,人们或企业通过数据库存放的信息越来越多。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与否则涉及到个人隐私或企业等利益各方。 文章 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在明确数据库安全问题的基础上,设定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并制定了数据库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模式 八九十年代至此,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个人和企业都倾向于用网络来处理个人的事情,并将很多资料和信息存放在网络上以便使用。而计算机数据库就是对这一活动进行技术支撑。 人们一般将个人资料等存放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以方便和安全之用。这些个人资料往往包含有个人隐私并且非常重要,只有具有相关权限的人才能够查看相关资料。同样,现代企业几乎都是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各种业务数据。通过特定的数据库访问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全区域全侯段数据的查询和应用方便,提高 企业管理 效率。企业数据库对企业很是重要。但是如果数据库受到人为或病毒的攻击,个人隐私或企业重要信息就面临被窃取或流失的危险,进而对个人或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失。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设定数据库管理之目标、分析数据库管理问题进而提出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模式。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及其安全管理特征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 计算机数据库(Database)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将数据组织起来并存储在计算机内数据(记录、文件等)的集合。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按照计算机存储和操作数据的方式,从数据库发展形态和模型特点角度,将数据库划分为: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类。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按照数据库应用领域和范围,将数据库划分为:统计数据库系统、海河流域数据库系统、地质数据库系统、生态环境数据库系统、地方志数据库系统等。 总体而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数据库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并其安全性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加强。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特征 数据库安全管理往往包含数据安全、数据完整、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等四个方面: 1.数据安全 数据的安全是保障数据使用的前提。数据安全涉及数据本身的安全以及数据防护安全两个方面。通常需要注意防止数据在录入、处理、统计或打印中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以及因人为、程序、病毒或黑客等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通常需要将数据进行分类,也即将需保护信息和其他信息分开;设置用户访问权限,控制不同的用户对不同数据的访问;对数据进行审计和加密。 2.数据完整性 数据的完整是保证接收信息的全面性,包括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数据完整性通常包括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等四个方面。数据完整与否通常涉及到数据录入等方面。数据由于输入等种种原因,会发生输入无效或错误信息等问题。为了保证数据完整性,通常采用包括外键、约束、规则和触发器等 方法 。系统很好地处理了这四者的关系,并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相互交叉使用,相补缺点。 3.并发控制 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资源可以说是一个“信息池”,对数据的取用不仅要满足一个用户的使用,还要允许多用户同时对数据的取用。为了保证用户取用数据一致性就涉及到并发控制。并发控制指的是当多个用户同时更新运行时,用于保护数据库完整性的各种技术。并发机制不正确可能导致脏读、幻读和不可重复读等此类问题。并发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一个用户的工作不会对另一个用户的工作产生不合理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措施保证了当用户和其他用户一起操作时,所得的结果和她单独操作时的结果是一样的。在另一些情况下,这表示用户的工作按预定的方式受其他用户的影响。 4.故障恢复 目前,保护数据库系统免受破坏的措施有很多,它能够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以及并发事务能够正确执行,但是计算机的硬件故障、操作人员的事务这些是不能够进行避免的。而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都会受到它的影响,甚至有时会使得数据库受到破坏,导致数据库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数据的丢失。故障恢复的功能就是能够实现数据库从错误状态向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方向进行恢复。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 数据的安全和完整使用是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对具有使用权限的用户实现全区域或全侯段数据信息共享能够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满足企业或个人动态办公的需求。同时数据共享必须保障共享数据的一致性和对数据的统一管理。 数据访问简化。应用程序对数据的访问进行简化,使得在更为逻辑的层次上实现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访问。数据访问简化一方面提高了对数据库中数据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个人或企业使用数据的方便性,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有效。数据有效性一方面指数据库中的数据需是可以使用的,不能存在过多的冗杂数据;另一方面数据的逻辑一致性得到保证。 数据独立性保障。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把数据的定义从程序中分离出去,加上数据的存取又由DBMS负责,从而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保障数据的独立性,减少程序对数据和数据结构的依赖。 数据安全性保障。是保障在数据库共享情况下维护数据所有者利益。数据的集中存放和管理能够保证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的具体目标就是提供充分的服务,并且保证关键信息不被泄露。 三、数据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从数据库系统安全性角度来讲,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包括操作方面问题、系统管理问题和数据库自身问题等三个方面。 操作方面。操作方面往往涉及到病毒、后门、数据库系统以及 操作系统 等方面的关联性。病毒方面,部分病毒可以依附于操作系统从而对数据库造成危害;操作系统后门在方便特征参数设置等的同时,也给黑客等留了后门使其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等。 管理方面。对数据库安全管理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对数据库等的管理往往提留在设置访问权限等方面。数据库安全管控措施较少或不到位,未能定期检测和发现数据库存在的漏洞以及面临的安全威胁。 数据库自身问题。虽然关系数据库系统应用时间较长,特性较强大,产品也较成熟,但是实际中并没有在操作系统和现在普遍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体现出其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尤其是那些较为重要的安全特性,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成熟度还是不够。 四、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一)用户标识与鉴别 用户识别和鉴别是数据库系统的最外层安全保护措施。数据库系统可使用多种识别方法,提高系统的安全级别。其中用户名输入识别、口令识别、身份随即识别等作为常用的安全防范方法。 (二)安全模式 通过安全模式来判断安全重要方面与系统行为关系,并满足关键数据安全的需求。安全模式通常包括多级安全模式和多边安全模型。多级安全模式首先在军用安全保密系统中使用,包括秘密级、机密级和绝密级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每一级人员的访问权限。多边安全模式则能防范横向信息泄露。 (三)访问控制 按用户身份及其所归属的某项定义组来限制用户对某些信息项的访问,或限制对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访问控制通常用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访问控制保证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的正常访问,是通过主体访问设置保护网络资源。访问控制的功能主要有以下: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资源;允许合法用户访问受保护的网络资源;防止合法的用户对受保护的网络资源进行非授权的访问。访问控制实现的策略: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限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等。 (四)安全审计 由专业审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财产所有者的委托和管理当局的授权,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有关活动或行为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验证,并作出相应评价。安全审计涉及四个基本要素:控制目标、安全漏洞、控制措施和控制测试。其中,控制目标是指企业根据具体的计算机应用,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出的安全控制要求。 五、结束语 数据安全问题是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的常见和最为重要的问题。数据库的安全围绕着防范和减轻风险的角度展开。数据库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计划和措施,在保障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保障数据的安全,确保安全风险不为用户带来风险等。文章在指出数据库系统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从用户识别、设置安全模式、进行访问控制等角度提出了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许婷,杨新荣.数据库安全技术理论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4. [2]朱良根,雷振甲,张玉清.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9. [3]隽军利,李天燕,王小龙.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4]刘启原,刘怡.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的安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4 浅谈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 摘要:互连网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特点,这给计算机黑客、病毒利用网络实施各种犯罪活动创造了机会,同时对网络安全构成了威胁。在我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总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网页病毒,在收发电子邮件、使用QQ进行即时聊天过程中,也会导致密码被盗等情况。同时,由于安全问题,有些网站的数据被破坏,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损失。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技术 互联网以其高效率和快捷方便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行各业用其来处理各种事物,比如电子邮件的发送、网上购物、信息的处理、网上炒股和网上办公。所有这些都与互连网的开放性及匿名性有关。也正因为这些特征使互联网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网络不安全导致人们对网络望而生畏,以上问题也使人们在应用网络与计算机的过程中遭受巨大损失,我在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方面做如下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一)计算机本身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的弱项是面对威胁与攻击时容易被破坏甚至导致瘫痪。因为它自身的防御能力较差,被新病毒攻击时束手无策,在建立网络协议时,有些安全问题没有被安排在内,虽然又新加了许多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但是黑客的攻击还是让计算机本身防不胜防,让一些安全措施显得无力,所以在互联网中的安全问题表现的更加严重。 (二)软件中存在的漏洞 所有的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有了黑客的攻击或病毒的入侵以后才进行漏洞的修补,所以在操作系统及网络软件中还存在缺陷和漏洞,这给我们的计算机带来了很大的危险,计算机被接入网络受到的攻击也会更多。 (三)计算机安全配置不正确 进行安全配置时,因为配置不正确导致了安全漏洞的存在。比如,没有对防火墙进行配置,那么本身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这种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中,启动过程中,很多安全缺口也会随之打开,可以与这一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随之启用。只有在用户禁止此程序的运行,或者对它进行了合理的配置时,才可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四)使用对象的安全意识差 当用户口令设置较简单,有时还把自己的账号借给他人用或者与他人共用,这些给网络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随着应用的广泛,病毒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破坏性不断增强,病毒的产生与蔓延使信息系统不再可靠,不再安全,计算机受到的威胁是巨大的,同时也给各个单位造成了很多损失,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手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数据的欺 非法入侵到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修改,甚至借机对假数据进行输入。 (二)特洛伊木马 在计算机内通过不正确的手段装入秘密指令或者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它通过合法的身份隐藏于其他的程序中,某时刻会发作,这时会产生威胁,当本机在完成任务时,它会实施非授权功能。比如复制一段超过系统授权的程序等。 (三)截收信息 黑客或者病毒在进行攻击时,有可能会利用搭线或者是电磁辐射的范围内进行截收,对重要信息进行截获或者借助于信息流以及自身的流向、通信频度及长度等参数加以分析,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判断及保留。 (四)对程序的攻击 这种病毒的攻击性较强,活动较频繁,它深深地隐藏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借助于木马对用户进行技术性的欺,对用户进行激活。甚至借助于逻辑炸弹来发作,对系统进行攻击并产生较大的危害性活动。 (五) 其它 网络攻击方式 黑客或者病毒破坏网络系统,使其不可用,导致合法用户对网络资源不能进行访问,拒绝各种服务,有的还会严重破坏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系统,使系统信息不再完整,有些还有可能假装主机对合法用户进行非法入侵,使系统资源遭受破坏等。 三、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一)操作系统内核的安全性防护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主要是通过传统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分析,借助于操作系统这一层次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与假设,对系统内核中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在内核中除掉,进一步对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强调,在技术上不断加强。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措施主要有:利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借助于安全扫描系统对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检查等。美国国防部技术标准将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成D1、C1、C2、B1、B2、B3、A几个等级,它的安全等级主要是从低到高。当前大多数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都达到了C2级,它的特征包括:一是利用用户注册名和口令使系统加以识别;二是系统通过用户的注册名对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进行裁定;三是通过系统对所有系统中发生的所有事件进行审核与记录;四对其他具有系统管理权限的用户进行创建。 (二)网络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借助于网络环境对系统进行破坏,它的破坏力非常强,它产生的威胁与破坏力是不可估计的,比如CIH病毒及爱虫病毒就充分说明了,如果不对病毒进行提前预防,它所造成损失更大,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强病毒的预防。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主要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的频繁破坏,频繁扫描与频繁监测,主要通过工作站对防病毒的芯片、网络目录以及各种文件加强了访问权限的设置等。预防病毒主要借助于网络这一整体,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与防范意识,经常对全网的客户机进行扫描,对病毒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在线报警技术,使网络上的每一台机器发生故障、被病毒入侵时,网管人员能够检测到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网络被攻击的损失达到最小化。 (三)对 网络技术 的加密 对网络进行加密技术的提高是保障网络安全的行之有效的一项重要措施,做了加密的网络可以防止非法窃听,还可以防止恶意软件的入侵等,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主要是对网内的数据进行保护,对网内的文件、口令及控制信息实施保护,对网上传输的数据加以保护。这种对网络实施的加密主要是通过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及节点加密几种方式来实现。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为了对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进行保护;对各个端点进行加密的目的是完成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所做的加密保护;对节点进行加密主要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进行加密保护。各用户针对网络情况对上述三种加密方式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根据收发双方的密钥的异同进行分类,对这些加密算法可以分为常规密码算法与公匙密码算法。通过对其应用这一过程,人们主要是把常规密码与公钥密码有机结合。比如:使用DES或者IDEA完成对信息的加密,而使用RSA对会话密钥进行传递。假如根据多次加密所处理的比特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把加密算法分为序列密码的算法与分组密码的算法,而序列密码的算法在每次计算时只加密一个比特。 (四)加强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主要是对被保护的网络和外界所设置的屏障,它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组合形成了相对安全的网关,对内部网络进行保护,使其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通过对它的鉴别、限制与更改,使其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对通信网络的安全提供保障,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保障。 (五)加强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主要是用户通过系统显示自己身份证明的一个过程。通过身份认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证明。通过这两个过程对通信双方真实身份进行判定与验证,借助于这两项工作完成身份的验证。计算机的安全机制主要是对发出请求的用户做出身份验证,对它的合法性进行确认,如果判定为合法用户,对该用户进行审核,判断其是否对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可以进行访问。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任务,它主要涉及到技术、管理以及使用的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还包括物理方面的和逻辑方面的相应措施。所以,一定要通过多种防范措施,通过各种比较保密的政策及明晰的安全策略,对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逐步加强,给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月波.网络信息安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钟乐海,王朝斌,李艳梅.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张千里.网络安全基础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吴金龙,蔡灿辉,王晋隆.网络安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1.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评语 2. 有关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4.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5. 关于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信息系统安全毕业论文

我 ,们代做的。。

摘 要 探索了网络平安的目前状况及新问题由来以及几种主要网络平安技术,提出了实现网络平安的几条办法。网络平安 计算机网络 防火墙1 网络平安及其目前状况1.1 网络平安的概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平安”定义为摘要:“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平安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上述计算机平安的定义包含物理平安和逻辑平安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平安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平安,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平安性的含义是信息平安的引申,即网络平安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1.2 网络平安的目前状况目前欧州各国的小型企业每年因计算机病毒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220亿欧元,而这些病毒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的。据反病毒厂商趋向公司称,像Sobig、Slammer等网络病毒和蠕虫造成的网络大塞车,去年就给企业造成了550亿美元的损失。而包括从身份窃贼到间谍在内的其他网络危险造成的损失则很难量化,网络平安新问题带来的损失由此可见一斑。2 网络平安的主要技术平安是网络赖以生存的保障,只有平安得到保障,网络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网络平安技术随着人们网络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主要的技术如认证、加密、防火墙及入侵检测是网络平安的重要防线。2.1 认证对合法用户进行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获得对公司信息系统的访问,使用认证机制还可以防止合法用户访问他们无权查看的信息。现列举几种如下摘要:2.1.1 身份认证当系统的用户要访问系统资源时要求确认是否是合法的用户,这就是身份认证。常采用用户名和口令等最简易方法进行用户身份的认证识别。2.1.2 报文认证主要是通信双方对通信的内容进行验证,以保证报文由确认的发送方产生、报文传到了要发给的接受方、传送中报文没被修改过。2.1.3 访问授权主要是确认用户对某资源的访问权限。2.1.4 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一种使用加密认证电子信息的方法,其平安性和有用性主要取决于用户私匙的保护和平安的哈希函数。数字签名技术是基于加密技术的,可用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或混合加密算法来实现。2.2 数据加密加密就是通过一种方式使信息变得混乱,从而使未被授权的人看不懂它。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加密类型摘要: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2.2.1 私匙加密私匙加密又称对称密匙加密,因为用来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私匙加密为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紧密性,它不提供认证,因为使用该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加密和平共处送一条有效的消息。这种加密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很快,很轻易在硬件和软件件中实现。2.2.2 公匙加密公匙加密比私匙加密出现得晚,私匙加密使用同一个密匙加密和解密,而公匙加密使用两个密匙,一个用于加密信息,另一个用于解密信息。公匙加密系统的缺点是它们通常是计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统的速度慢得多,不过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复杂的系统。2.3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网络访问控制设备,用于拒绝除了明确答应通过之外的所有通信数据,它不同于只会确定网络信息传输方向的简单路由器,而是在网络传输通过相关的访问站点时对其实施一整套访问策略的一个或一组系统。大多数防火墙都采用几种功能相结合的形式来保护自己的网络不受恶意传输的攻击,其中最流行的技术有静态分组过滤、动态分组过滤、状态过滤和代理服务器技术,它们的平安级别依次升高,但具体实践中既要考虑体系的性价比,又要考虑平安兼顾网络连接能力。此外,现今良好的防火墙还采用了VPN、检视和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的平安控制主要是基于IP地址的,难以为用户在防火墙内外提供一致的平安策略;而且防火墙只实现了粗粒度的访问控制,也不能和企业内部使用的其他平安机制(如访问控制)集成使用;另外,防火墙难于管理和配置,由多个系统(路由器、过滤器、代理服务器、网关、保垒主机)组成的防火墙,管理上难免有所疏忽。2.4 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技术是网络平安探究的一个热点,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平安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入侵、外部入侵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相应入侵。随着时代的发展,入侵检测技术将朝着三个方向发展摘要:分布式入侵检测、智能化入侵检测和全面的平安防御方案。入侵检测系统(Instusion Detection System, 简称IDS)是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其主要功能是检测,除此之外还有检测部分阻止不了的入侵;检测入侵的前兆,从而加以处理,如阻止、封闭等;入侵事件的归档,从而提供法律依据;网络遭受威胁程度的评估和入侵事件的恢复等功能。2.5 虚拟专用网(VPN)技术VPN是目前解决信息平安新问题的一个最新、最成功的技术课题之一,所谓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就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使数据通过平安的“加密管道”在公共网络中传播。用以在公共通信网络上构建VPN有两种主流的机制,这两种机制为路由过滤技术和隧道技术。目前VPN主要采用了如下四项技术来保障平安摘要:隧道技术(Tunneling)、加解密技术(Encryption %26amp; Decryption)、密匙管理技术(Key Management)和使用者和设备身份认证技术(Authentication)。其中几种流行的隧道技术分别为PPTP、L2TP和Ipsec。VPN隧道机制应能技术不同层次的平安服务,这些平安服务包括不同强度的源鉴别、数据加密和数据完整性等。VPN也有几种分类方法,如按接入方式分成专线VPN和拨号VPN;按隧道协议可分为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按发起方式可分成客户发起的和服务器发起的。2.6 其他网络平安技术(1)智能卡技术,智能卡技术和加密技术相近,其实智能卡就是密匙的一种媒体,由授权用户持有并由该用户赋和它一个口令或密码字,该密码字和内部网络服务器上注册的密码一致。智能卡技术一般和身份验证联合使用。(2)平安脆弱性扫描技术,它为能针对网络分析系统当前的设置和防御手段,指出系统存在或潜在的平安漏洞,以改进系统对网络入侵的防御能力的一种平安技术。(3)网络数据存储、备份及容灾规划,它是当系统或设备不幸碰到灾难后就可以迅速地恢复数据,使整个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投入正常运行的一种平安技术方案。其他网络平安技术还有我们较熟悉的各种网络防杀病毒技术等等。3 网络平安新问题的由来网络设计之初仅考虑到信息交流的便利和开放,而对于保障信息平安方面的规划则非常有限,这样,伴随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攻击和防御技术循环递升,原来网络固有优越性的开放性和互联性变成信息的平安性隐患之便利桥梁。网络平安已变成越来越棘手的新问题,只要是接入到因特网中的主机都有可能被攻击或入侵了,而遭受平安新问题的困扰。目前所运用的TCP/IP协议在设计时,对平安新问题的忽视造成网络自身的一些特征,而所有的应用平安协议都架设在TCP/IP之上,TCP/IP协议本身的平安新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上层应用的平安。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还是近10年的事,而操作系统的产生和应用要远早于此,故而操作系统、软件系统的不完善性也造成平安漏洞;在平安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方面,即使再完美的体系结构,也可能一个小小的编程缺陷,带来巨大的平安隐患;而且,平安体系中的各种构件间缺乏紧密的通信和合作,轻易导致整个系统被各个击破。4 网络平安新问题策略的思索网络平安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社会工程,网络平安新问题的策略可从下面4个方面着手。网络平安的保障从技术角度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预备。网络平安的特性决定了这是一个不断变化、快速更新的领域,况且我国在信息平安领域技术方面和国外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这都意味着技术上的“持久战”,也意味着人们对于网络平安领域的投资是长期的行为。其次,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目前在我国,网络信息平安存在的突出新问题是人才稀缺、人才流失,尤其是拔尖人才,同时网络平安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还有较大缺欠。最后,在具体完成网络平安保障的需求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种要求(如性价比等),需要多种技术的合理综合运用。网络平安的保障从管理角度看。考察一个内部网是否平安,不仅要看其技术手段,而更重要的是看对该网络所采取的综合办法,不光看重物理的防范因素,更要看重人员的素质等“软”因素,这主要是重在管理,“平安源于管理,向管理要平安”。再好的技术、设备,而没有高质量的管理,也只是一堆废铁。网络平安的保障从组织体系角度看。要尽快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安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的责任。建立科学的认证认可组织管理体系、技术体系的组织体系,和认证认可各级结构,保证信息平安技术、信息平安工程、信息平安产品,信息平安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最后,在尽快加强网络立法和执法力度的同时,不断提高全民的文明道德水准,倡导健康的“网络道德”,增强每个网络用户的平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平安新问题。参考文献1 张千里,陈光英.网络平安新技术[M.北京摘要: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 高永强,郭世泽.网络平安技术和应用大典[M.北京摘要: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 周国民. 入侵检测系统评价和技术发展探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4(12)4 耿麦香.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探究综述[J,网络平安,2004(6)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3 浅议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遍使用,人们或企业通过数据库存放的信息越来越多。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与否则涉及到个人隐私或企业等利益各方。 文章 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在明确数据库安全问题的基础上,设定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并制定了数据库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模式 八九十年代至此,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个人和企业都倾向于用网络来处理个人的事情,并将很多资料和信息存放在网络上以便使用。而计算机数据库就是对这一活动进行技术支撑。 人们一般将个人资料等存放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以方便和安全之用。这些个人资料往往包含有个人隐私并且非常重要,只有具有相关权限的人才能够查看相关资料。同样,现代企业几乎都是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各种业务数据。通过特定的数据库访问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全区域全侯段数据的查询和应用方便,提高 企业管理 效率。企业数据库对企业很是重要。但是如果数据库受到人为或病毒的攻击,个人隐私或企业重要信息就面临被窃取或流失的危险,进而对个人或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失。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设定数据库管理之目标、分析数据库管理问题进而提出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模式。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及其安全管理特征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 计算机数据库(Database)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将数据组织起来并存储在计算机内数据(记录、文件等)的集合。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按照计算机存储和操作数据的方式,从数据库发展形态和模型特点角度,将数据库划分为: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类。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按照数据库应用领域和范围,将数据库划分为:统计数据库系统、海河流域数据库系统、地质数据库系统、生态环境数据库系统、地方志数据库系统等。 总体而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数据库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并其安全性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加强。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特征 数据库安全管理往往包含数据安全、数据完整、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等四个方面: 1.数据安全 数据的安全是保障数据使用的前提。数据安全涉及数据本身的安全以及数据防护安全两个方面。通常需要注意防止数据在录入、处理、统计或打印中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以及因人为、程序、病毒或黑客等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通常需要将数据进行分类,也即将需保护信息和其他信息分开;设置用户访问权限,控制不同的用户对不同数据的访问;对数据进行审计和加密。 2.数据完整性 数据的完整是保证接收信息的全面性,包括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数据完整性通常包括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等四个方面。数据完整与否通常涉及到数据录入等方面。数据由于输入等种种原因,会发生输入无效或错误信息等问题。为了保证数据完整性,通常采用包括外键、约束、规则和触发器等 方法 。系统很好地处理了这四者的关系,并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相互交叉使用,相补缺点。 3.并发控制 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资源可以说是一个“信息池”,对数据的取用不仅要满足一个用户的使用,还要允许多用户同时对数据的取用。为了保证用户取用数据一致性就涉及到并发控制。并发控制指的是当多个用户同时更新运行时,用于保护数据库完整性的各种技术。并发机制不正确可能导致脏读、幻读和不可重复读等此类问题。并发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一个用户的工作不会对另一个用户的工作产生不合理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措施保证了当用户和其他用户一起操作时,所得的结果和她单独操作时的结果是一样的。在另一些情况下,这表示用户的工作按预定的方式受其他用户的影响。 4.故障恢复 目前,保护数据库系统免受破坏的措施有很多,它能够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以及并发事务能够正确执行,但是计算机的硬件故障、操作人员的事务这些是不能够进行避免的。而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都会受到它的影响,甚至有时会使得数据库受到破坏,导致数据库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数据的丢失。故障恢复的功能就是能够实现数据库从错误状态向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方向进行恢复。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 数据的安全和完整使用是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对具有使用权限的用户实现全区域或全侯段数据信息共享能够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满足企业或个人动态办公的需求。同时数据共享必须保障共享数据的一致性和对数据的统一管理。 数据访问简化。应用程序对数据的访问进行简化,使得在更为逻辑的层次上实现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访问。数据访问简化一方面提高了对数据库中数据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个人或企业使用数据的方便性,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有效。数据有效性一方面指数据库中的数据需是可以使用的,不能存在过多的冗杂数据;另一方面数据的逻辑一致性得到保证。 数据独立性保障。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把数据的定义从程序中分离出去,加上数据的存取又由DBMS负责,从而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保障数据的独立性,减少程序对数据和数据结构的依赖。 数据安全性保障。是保障在数据库共享情况下维护数据所有者利益。数据的集中存放和管理能够保证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的具体目标就是提供充分的服务,并且保证关键信息不被泄露。 三、数据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从数据库系统安全性角度来讲,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包括操作方面问题、系统管理问题和数据库自身问题等三个方面。 操作方面。操作方面往往涉及到病毒、后门、数据库系统以及 操作系统 等方面的关联性。病毒方面,部分病毒可以依附于操作系统从而对数据库造成危害;操作系统后门在方便特征参数设置等的同时,也给黑客等留了后门使其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等。 管理方面。对数据库安全管理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对数据库等的管理往往提留在设置访问权限等方面。数据库安全管控措施较少或不到位,未能定期检测和发现数据库存在的漏洞以及面临的安全威胁。 数据库自身问题。虽然关系数据库系统应用时间较长,特性较强大,产品也较成熟,但是实际中并没有在操作系统和现在普遍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体现出其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尤其是那些较为重要的安全特性,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成熟度还是不够。 四、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一)用户标识与鉴别 用户识别和鉴别是数据库系统的最外层安全保护措施。数据库系统可使用多种识别方法,提高系统的安全级别。其中用户名输入识别、口令识别、身份随即识别等作为常用的安全防范方法。 (二)安全模式 通过安全模式来判断安全重要方面与系统行为关系,并满足关键数据安全的需求。安全模式通常包括多级安全模式和多边安全模型。多级安全模式首先在军用安全保密系统中使用,包括秘密级、机密级和绝密级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每一级人员的访问权限。多边安全模式则能防范横向信息泄露。 (三)访问控制 按用户身份及其所归属的某项定义组来限制用户对某些信息项的访问,或限制对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访问控制通常用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访问控制保证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的正常访问,是通过主体访问设置保护网络资源。访问控制的功能主要有以下: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资源;允许合法用户访问受保护的网络资源;防止合法的用户对受保护的网络资源进行非授权的访问。访问控制实现的策略: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限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等。 (四)安全审计 由专业审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财产所有者的委托和管理当局的授权,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有关活动或行为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验证,并作出相应评价。安全审计涉及四个基本要素:控制目标、安全漏洞、控制措施和控制测试。其中,控制目标是指企业根据具体的计算机应用,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出的安全控制要求。 五、结束语 数据安全问题是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的常见和最为重要的问题。数据库的安全围绕着防范和减轻风险的角度展开。数据库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计划和措施,在保障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保障数据的安全,确保安全风险不为用户带来风险等。文章在指出数据库系统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从用户识别、设置安全模式、进行访问控制等角度提出了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许婷,杨新荣.数据库安全技术理论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4. [2]朱良根,雷振甲,张玉清.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9. [3]隽军利,李天燕,王小龙.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4]刘启原,刘怡.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的安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4 浅谈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 摘要:互连网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特点,这给计算机黑客、病毒利用网络实施各种犯罪活动创造了机会,同时对网络安全构成了威胁。在我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总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网页病毒,在收发电子邮件、使用QQ进行即时聊天过程中,也会导致密码被盗等情况。同时,由于安全问题,有些网站的数据被破坏,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损失。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技术 互联网以其高效率和快捷方便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行各业用其来处理各种事物,比如电子邮件的发送、网上购物、信息的处理、网上炒股和网上办公。所有这些都与互连网的开放性及匿名性有关。也正因为这些特征使互联网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网络不安全导致人们对网络望而生畏,以上问题也使人们在应用网络与计算机的过程中遭受巨大损失,我在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方面做如下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一)计算机本身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的弱项是面对威胁与攻击时容易被破坏甚至导致瘫痪。因为它自身的防御能力较差,被新病毒攻击时束手无策,在建立网络协议时,有些安全问题没有被安排在内,虽然又新加了许多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但是黑客的攻击还是让计算机本身防不胜防,让一些安全措施显得无力,所以在互联网中的安全问题表现的更加严重。 (二)软件中存在的漏洞 所有的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有了黑客的攻击或病毒的入侵以后才进行漏洞的修补,所以在操作系统及网络软件中还存在缺陷和漏洞,这给我们的计算机带来了很大的危险,计算机被接入网络受到的攻击也会更多。 (三)计算机安全配置不正确 进行安全配置时,因为配置不正确导致了安全漏洞的存在。比如,没有对防火墙进行配置,那么本身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这种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中,启动过程中,很多安全缺口也会随之打开,可以与这一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随之启用。只有在用户禁止此程序的运行,或者对它进行了合理的配置时,才可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四)使用对象的安全意识差 当用户口令设置较简单,有时还把自己的账号借给他人用或者与他人共用,这些给网络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随着应用的广泛,病毒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破坏性不断增强,病毒的产生与蔓延使信息系统不再可靠,不再安全,计算机受到的威胁是巨大的,同时也给各个单位造成了很多损失,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手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数据的欺 非法入侵到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修改,甚至借机对假数据进行输入。 (二)特洛伊木马 在计算机内通过不正确的手段装入秘密指令或者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它通过合法的身份隐藏于其他的程序中,某时刻会发作,这时会产生威胁,当本机在完成任务时,它会实施非授权功能。比如复制一段超过系统授权的程序等。 (三)截收信息 黑客或者病毒在进行攻击时,有可能会利用搭线或者是电磁辐射的范围内进行截收,对重要信息进行截获或者借助于信息流以及自身的流向、通信频度及长度等参数加以分析,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判断及保留。 (四)对程序的攻击 这种病毒的攻击性较强,活动较频繁,它深深地隐藏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借助于木马对用户进行技术性的欺,对用户进行激活。甚至借助于逻辑炸弹来发作,对系统进行攻击并产生较大的危害性活动。 (五) 其它 网络攻击方式 黑客或者病毒破坏网络系统,使其不可用,导致合法用户对网络资源不能进行访问,拒绝各种服务,有的还会严重破坏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系统,使系统信息不再完整,有些还有可能假装主机对合法用户进行非法入侵,使系统资源遭受破坏等。 三、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一)操作系统内核的安全性防护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主要是通过传统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分析,借助于操作系统这一层次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与假设,对系统内核中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在内核中除掉,进一步对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强调,在技术上不断加强。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措施主要有:利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借助于安全扫描系统对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检查等。美国国防部技术标准将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成D1、C1、C2、B1、B2、B3、A几个等级,它的安全等级主要是从低到高。当前大多数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都达到了C2级,它的特征包括:一是利用用户注册名和口令使系统加以识别;二是系统通过用户的注册名对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进行裁定;三是通过系统对所有系统中发生的所有事件进行审核与记录;四对其他具有系统管理权限的用户进行创建。 (二)网络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借助于网络环境对系统进行破坏,它的破坏力非常强,它产生的威胁与破坏力是不可估计的,比如CIH病毒及爱虫病毒就充分说明了,如果不对病毒进行提前预防,它所造成损失更大,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强病毒的预防。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主要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的频繁破坏,频繁扫描与频繁监测,主要通过工作站对防病毒的芯片、网络目录以及各种文件加强了访问权限的设置等。预防病毒主要借助于网络这一整体,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与防范意识,经常对全网的客户机进行扫描,对病毒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在线报警技术,使网络上的每一台机器发生故障、被病毒入侵时,网管人员能够检测到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网络被攻击的损失达到最小化。 (三)对 网络技术 的加密 对网络进行加密技术的提高是保障网络安全的行之有效的一项重要措施,做了加密的网络可以防止非法窃听,还可以防止恶意软件的入侵等,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主要是对网内的数据进行保护,对网内的文件、口令及控制信息实施保护,对网上传输的数据加以保护。这种对网络实施的加密主要是通过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及节点加密几种方式来实现。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为了对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进行保护;对各个端点进行加密的目的是完成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所做的加密保护;对节点进行加密主要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进行加密保护。各用户针对网络情况对上述三种加密方式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根据收发双方的密钥的异同进行分类,对这些加密算法可以分为常规密码算法与公匙密码算法。通过对其应用这一过程,人们主要是把常规密码与公钥密码有机结合。比如:使用DES或者IDEA完成对信息的加密,而使用RSA对会话密钥进行传递。假如根据多次加密所处理的比特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把加密算法分为序列密码的算法与分组密码的算法,而序列密码的算法在每次计算时只加密一个比特。 (四)加强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主要是对被保护的网络和外界所设置的屏障,它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组合形成了相对安全的网关,对内部网络进行保护,使其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通过对它的鉴别、限制与更改,使其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对通信网络的安全提供保障,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保障。 (五)加强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主要是用户通过系统显示自己身份证明的一个过程。通过身份认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证明。通过这两个过程对通信双方真实身份进行判定与验证,借助于这两项工作完成身份的验证。计算机的安全机制主要是对发出请求的用户做出身份验证,对它的合法性进行确认,如果判定为合法用户,对该用户进行审核,判断其是否对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可以进行访问。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任务,它主要涉及到技术、管理以及使用的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还包括物理方面的和逻辑方面的相应措施。所以,一定要通过多种防范措施,通过各种比较保密的政策及明晰的安全策略,对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逐步加强,给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月波.网络信息安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钟乐海,王朝斌,李艳梅.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张千里.网络安全基础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吴金龙,蔡灿辉,王晋隆.网络安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1.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评语 2. 有关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4.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5. 关于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信息加密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摘要: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网络活动越来越频繁,随之而来的安全性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对自己在网络活动的保密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应用信息加密技术,保证了人们在网络活动中对自己的信息和一些相关资料的保密的要求,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本文通过对信息加密技术的介绍,提出了对RSA算法的一个改进设想,并列举了一些应用信息加密技术的一些实例,强调了信息加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里的重要性。关键字:信息加密技术,网络安全,RSA,加密算法1、 引言信息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尤其是在当今像电子商务、电子现金、数字货币、网络银行等各种网络业务的快速的兴起。使得如何保护信息安全使之不被窃取、不被篡改或破坏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解决这问题的关键就是信息加密技术。所谓加密,就是把称为“明文”的可读信息转换成“密文”的过程;而解密则是把“密文”恢复为“明文”的过程。加密和解密都要使用密码算法来实现。密码算法是指用于隐藏和显露信息的可计算过程,通常算法越复杂,结果密文越安全。在加密技术中,密钥是必不可少的,密钥是使密码算法按照一种特定方式运行并产生特定密文的值。[1]使用加密算法就能够保护信息安全使之不被窃取、不被篡改或破坏。2、 信息加密技术2.1加密模式可把加密算法看作一个复杂的函数变换,x=(y,k)x代表密文,即加密后得到的字符序列,y代表明文即待加密的字符序列,k表示密钥,当加密完成后,可以将密文通过不安全渠道送给收信人,只有拥有解密密钥的收信人可以对密文进行解密即反变换得到明文。[2]2.2 加密算法对称算法有时又叫做传统密码算法,就是加密密钥能够从解密密钥中推算出来,反过来也成立。在大多数对称算法中,加/解密密钥是相同的。这些算法也叫秘密密钥或单密钥算法,它要求发送者和接收者在安全通信之前,商定一个密钥。对称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泄露密钥就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对消息进行加/解密。只要通信需要保密,密钥就必须保密。因此对称算法就是指加密和解密过程均采用同一把密钥,如 DES, 3DES, AES等算法都属于对称算法。非对称算法也叫做公钥密钥算法,用作加密的密钥不同于用作解密的密钥,而且解密密钥不能根据加密密钥计算出来(至少在合理假定的长时间内)。之所以叫做公开密钥算法,是因为加密密钥能够公开,即陌生者能用加密密钥加密信息,但只有用相应的解密密钥才能解密信息。但是从公钥中推导出私钥是很难的。RSA[1]、DSA等算法属于非对称算法,其中以RSA的应用最为广泛,不仅能用于加密同时又可以数字签名。[3]2.3 对非对称加密算法RSA的一个改进非对称加密算法RSA的安全性一般主要依赖于大数,,但是否等同于大数分解一直未能得到理论上的证明, 因为没有证明破解RSA就一定需要作大数分解。因此分解模数十最显然的攻击方法,因此人们为了安全性选择大于10100的模数,这样无疑降低了计算公要和密钥的算法的事件复杂度。因此,在RSA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RSA算法的变种,具体思路如下:用户x的公开加密变换Ex和保密的解密变换Dx的产生:(1)随机选取N个素数p1、p2……pn;(2)计算nx= p1*p2……*pn,Ф(nx)=(p1-1)*(p2-1)*……*(rj-1);(3)随机选取整数ex满足(ex,Ф(nx)) =1;(4)利用欧几里得算法计算dx,满足ex*dx≡1 MOD Ф(nx);(5)公开nx,ex作为Ex,记为Ex=< nx,ex>,保密p1,p2,……,pn,Ф(nx)作为Dx,记为Dx=。加密算法:c = Ex(m) = mex(MOD nx),解密算法:m = Dx(c) = cdx(MOD nx),在RSA算法中,包含两个密钥:加密密钥PK和解密密钥SK,加密密钥公开。通过证明程序在二进制情况下计算8*8的速度明显大于2*2*2*2*2*2的速度,证明了这个RSA算法的先进性,由于RSA算法的变种还是在原来的算法的基础上应用费尔马小定理得出的加密算法,由数学归纳法可证明这个算法成立,在根本上没有违背RSA算法的安武安性,因此也就保证了RSA算法变种的安全性。3、信息加密技术保障了网络安全3.1信息加密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电子商务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网络贸易将引起人们对管理模式、工作和生活方式,乃至经营管理思维方式等等的综合革新。同时,稳健的网络安全环境对电子商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主要是网络平台的安全和交易信息的安全。交易信息的安全是指保护交易双方的不被破坏、不泄密,和交易双方身份的确认。[4]因此在电子商务中应用数据加密、数字签名、数字证书、ssl、set安全协议等技术来保证电子商务的交易信息的安全,电子商务和信息加密技术的结合必将会促进电子商务的稳定发展。3.2 对反病毒和杀毒软件进行加密一旦加密程序本身被感染了计算机病毒.那么它就检查不出程序或数据是否加过密或是否有数字签名。在每次开始执行加密程序时,都要检查一下其本身是否被病毒感染,对需要加、解密的文件也要做这种检查。这种检查的机制应该是保密的,因此,在一些反病毒或杀病毒软件中也同样使用加密技术。[5]3.3 对网络数据库的加密传输中的公共信道和计算机存储系统非常脆弱,只要用一台PC机上网,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窃取到许多别人的有用信息,甚至包括各种密码,因此很有必要采取措施对数据进行保护。用户自身需要对关键数据进行有效保护。因为传统的数据库保护方式是通过设定口令字和访问权限等方法实现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对数据本身加密,这样即使数据不幸泄露或丢失也难以被第三者破译。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运行平台一般是Windows NT或则Unix,这些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通常为C1、C2级。它们具有用户注册、识别用户、任意存取控制、审计等安全功能。虽然DBMS在OS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安全措施,但OS和DBMS对数据库文件本身仍然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由此可见,数据加密对于系统外部或者系统内部的安全管理都是必要的。[6]3.4 信息加密技术与VPN的结合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走向集团化,一个公司可能在不同的地域都有子公司或者办事处,每一个机构都有自己的局域网,但是局域网用户希望将这些局域网联结在一起组一个广域网,应用VPN技术就已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很多公司都已经这样做了,但他们一般使用租用专用线路来联结这些局域网,他们顾虑的问题就是文件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现在具有信息加密功能的路由器已经随处可见,这就使人们通过互联网连接这些局域网成为可能,当数据离开发送者所在的局域网时,该数据首先被用户端连接到VPN的路由器进行硬件加密,数据在互联网上是以密文形式传送的,当达到目的局域网的路由器时,该路由器就会对数据进行解密,这样目标的局域网络中的用户就可以看到明文。4、结论本文介绍了信息加密技术的相关概念,对各种加密算法给与简单的陈述,并对RSA算法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对给出了RSA改进算法的周密性论证不足。并列举了几个应用信息加密技术维护网络和谐的实例,论述信息加密技术对网络安全的维护的重要性,证实了信息加密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安全系统毕业论文

楼上的不是明摆着会被他老师一搜就搜到了吗?穿帮了。需要就Q我。

信息安全方面的毕业论文,键盘论文网很多的哦,我当时就是找他们的老师帮忙的,非常专业,很快就给我了这里还有些资料1)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网络,经过国防应用、科研应用、商业和社会应用三个阶段的发展,正在向全球迅速扩张。2)伴随着网络物质实体的发展,网络用户环境、信息政策与法律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也发生着变化。网络环境正在形成并不断演变。3)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在广泛性、多元化的基础上向着综合化与专业化、个性化与精品化的方向发展,用户需要对网络环境下分布的信息资源深层的开发与利用。同时,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也正由传统信息服务向网络信息服务过渡。4)目前的网络信息服务存在着诸多问题,解决分布信息资源的有效服务问题,在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与利用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已经滞后于用户进一步发展了的信息需求。需求牵引服务,网络环境下,信息需求的发展和信息服务的实践呼唤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网络信息集成服务应运而生。 5)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目前对网络信息集成服务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大多分散在不同的领域,领域的研究又各有侧重,对相关概念的表述也略有不同,缺少一般性的、系统的研究。6)本文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与利用,结合信息服务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关于网络信息集成服务的研究成果,对网络信息集成服务进行了一次一般性的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了网络信息集成服务的概念体系、体系结构等问题。 7)网络信息集成服务是指根据某一特定的主题,将相关信息从不同的信息源(无论其地理位)有机地链接成 个整体,并以网络的方式将整个动态过程展示给它的用户,使用户能得到动态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一致的面向主题的信息服务。8)用户利用网络信息集成服务时,在前台面对着的将是“一站到位”的计算机界面,而后台则是整体化的信息集成服务保障体系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参考下键盘论文网。

摘 要 探索了网络平安的目前状况及新问题由来以及几种主要网络平安技术,提出了实现网络平安的几条办法。网络平安 计算机网络 防火墙1 网络平安及其目前状况1.1 网络平安的概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平安”定义为摘要:“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平安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上述计算机平安的定义包含物理平安和逻辑平安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平安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平安,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平安性的含义是信息平安的引申,即网络平安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1.2 网络平安的目前状况目前欧州各国的小型企业每年因计算机病毒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220亿欧元,而这些病毒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的。据反病毒厂商趋向公司称,像Sobig、Slammer等网络病毒和蠕虫造成的网络大塞车,去年就给企业造成了550亿美元的损失。而包括从身份窃贼到间谍在内的其他网络危险造成的损失则很难量化,网络平安新问题带来的损失由此可见一斑。2 网络平安的主要技术平安是网络赖以生存的保障,只有平安得到保障,网络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网络平安技术随着人们网络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主要的技术如认证、加密、防火墙及入侵检测是网络平安的重要防线。2.1 认证对合法用户进行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获得对公司信息系统的访问,使用认证机制还可以防止合法用户访问他们无权查看的信息。现列举几种如下摘要:2.1.1 身份认证当系统的用户要访问系统资源时要求确认是否是合法的用户,这就是身份认证。常采用用户名和口令等最简易方法进行用户身份的认证识别。2.1.2 报文认证主要是通信双方对通信的内容进行验证,以保证报文由确认的发送方产生、报文传到了要发给的接受方、传送中报文没被修改过。2.1.3 访问授权主要是确认用户对某资源的访问权限。2.1.4 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一种使用加密认证电子信息的方法,其平安性和有用性主要取决于用户私匙的保护和平安的哈希函数。数字签名技术是基于加密技术的,可用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或混合加密算法来实现。2.2 数据加密加密就是通过一种方式使信息变得混乱,从而使未被授权的人看不懂它。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加密类型摘要: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2.2.1 私匙加密私匙加密又称对称密匙加密,因为用来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私匙加密为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紧密性,它不提供认证,因为使用该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加密和平共处送一条有效的消息。这种加密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很快,很轻易在硬件和软件件中实现。2.2.2 公匙加密公匙加密比私匙加密出现得晚,私匙加密使用同一个密匙加密和解密,而公匙加密使用两个密匙,一个用于加密信息,另一个用于解密信息。公匙加密系统的缺点是它们通常是计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统的速度慢得多,不过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复杂的系统。2.3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网络访问控制设备,用于拒绝除了明确答应通过之外的所有通信数据,它不同于只会确定网络信息传输方向的简单路由器,而是在网络传输通过相关的访问站点时对其实施一整套访问策略的一个或一组系统。大多数防火墙都采用几种功能相结合的形式来保护自己的网络不受恶意传输的攻击,其中最流行的技术有静态分组过滤、动态分组过滤、状态过滤和代理服务器技术,它们的平安级别依次升高,但具体实践中既要考虑体系的性价比,又要考虑平安兼顾网络连接能力。此外,现今良好的防火墙还采用了VPN、检视和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的平安控制主要是基于IP地址的,难以为用户在防火墙内外提供一致的平安策略;而且防火墙只实现了粗粒度的访问控制,也不能和企业内部使用的其他平安机制(如访问控制)集成使用;另外,防火墙难于管理和配置,由多个系统(路由器、过滤器、代理服务器、网关、保垒主机)组成的防火墙,管理上难免有所疏忽。2.4 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技术是网络平安探究的一个热点,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平安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入侵、外部入侵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相应入侵。随着时代的发展,入侵检测技术将朝着三个方向发展摘要:分布式入侵检测、智能化入侵检测和全面的平安防御方案。入侵检测系统(Instusion Detection System, 简称IDS)是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其主要功能是检测,除此之外还有检测部分阻止不了的入侵;检测入侵的前兆,从而加以处理,如阻止、封闭等;入侵事件的归档,从而提供法律依据;网络遭受威胁程度的评估和入侵事件的恢复等功能。2.5 虚拟专用网(VPN)技术VPN是目前解决信息平安新问题的一个最新、最成功的技术课题之一,所谓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就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使数据通过平安的“加密管道”在公共网络中传播。用以在公共通信网络上构建VPN有两种主流的机制,这两种机制为路由过滤技术和隧道技术。目前VPN主要采用了如下四项技术来保障平安摘要:隧道技术(Tunneling)、加解密技术(Encryption %26amp; Decryption)、密匙管理技术(Key Management)和使用者和设备身份认证技术(Authentication)。其中几种流行的隧道技术分别为PPTP、L2TP和Ipsec。VPN隧道机制应能技术不同层次的平安服务,这些平安服务包括不同强度的源鉴别、数据加密和数据完整性等。VPN也有几种分类方法,如按接入方式分成专线VPN和拨号VPN;按隧道协议可分为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按发起方式可分成客户发起的和服务器发起的。2.6 其他网络平安技术(1)智能卡技术,智能卡技术和加密技术相近,其实智能卡就是密匙的一种媒体,由授权用户持有并由该用户赋和它一个口令或密码字,该密码字和内部网络服务器上注册的密码一致。智能卡技术一般和身份验证联合使用。(2)平安脆弱性扫描技术,它为能针对网络分析系统当前的设置和防御手段,指出系统存在或潜在的平安漏洞,以改进系统对网络入侵的防御能力的一种平安技术。(3)网络数据存储、备份及容灾规划,它是当系统或设备不幸碰到灾难后就可以迅速地恢复数据,使整个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投入正常运行的一种平安技术方案。其他网络平安技术还有我们较熟悉的各种网络防杀病毒技术等等。3 网络平安新问题的由来网络设计之初仅考虑到信息交流的便利和开放,而对于保障信息平安方面的规划则非常有限,这样,伴随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攻击和防御技术循环递升,原来网络固有优越性的开放性和互联性变成信息的平安性隐患之便利桥梁。网络平安已变成越来越棘手的新问题,只要是接入到因特网中的主机都有可能被攻击或入侵了,而遭受平安新问题的困扰。目前所运用的TCP/IP协议在设计时,对平安新问题的忽视造成网络自身的一些特征,而所有的应用平安协议都架设在TCP/IP之上,TCP/IP协议本身的平安新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上层应用的平安。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还是近10年的事,而操作系统的产生和应用要远早于此,故而操作系统、软件系统的不完善性也造成平安漏洞;在平安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方面,即使再完美的体系结构,也可能一个小小的编程缺陷,带来巨大的平安隐患;而且,平安体系中的各种构件间缺乏紧密的通信和合作,轻易导致整个系统被各个击破。4 网络平安新问题策略的思索网络平安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社会工程,网络平安新问题的策略可从下面4个方面着手。网络平安的保障从技术角度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预备。网络平安的特性决定了这是一个不断变化、快速更新的领域,况且我国在信息平安领域技术方面和国外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这都意味着技术上的“持久战”,也意味着人们对于网络平安领域的投资是长期的行为。其次,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目前在我国,网络信息平安存在的突出新问题是人才稀缺、人才流失,尤其是拔尖人才,同时网络平安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还有较大缺欠。最后,在具体完成网络平安保障的需求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种要求(如性价比等),需要多种技术的合理综合运用。网络平安的保障从管理角度看。考察一个内部网是否平安,不仅要看其技术手段,而更重要的是看对该网络所采取的综合办法,不光看重物理的防范因素,更要看重人员的素质等“软”因素,这主要是重在管理,“平安源于管理,向管理要平安”。再好的技术、设备,而没有高质量的管理,也只是一堆废铁。网络平安的保障从组织体系角度看。要尽快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安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的责任。建立科学的认证认可组织管理体系、技术体系的组织体系,和认证认可各级结构,保证信息平安技术、信息平安工程、信息平安产品,信息平安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最后,在尽快加强网络立法和执法力度的同时,不断提高全民的文明道德水准,倡导健康的“网络道德”,增强每个网络用户的平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平安新问题。参考文献1 张千里,陈光英.网络平安新技术[M.北京摘要: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 高永强,郭世泽.网络平安技术和应用大典[M.北京摘要: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 周国民. 入侵检测系统评价和技术发展探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4(12)4 耿麦香.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探究综述[J,网络平安,2004(6)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信息安全论文 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操作安全解决方案 姓 名: 学 校: 班 级: 作业时间: 2 010 年 5 月 共 10 页 第1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摘要 本文阐述了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与操作中的管理制度的建设, 以及在运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 各类信息安全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对策。总结了解决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需采取管理手段和 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综合解决方案。 引言 信息系统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含的所有硬件、软件和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 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信息系统连续正常运行。 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着来自人文环境、技术环境和物理自然环境的安全风险,其安全威胁无时 无处不在。对于大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而言,不可能试图单凭利用一些集成了信息安全技 术的安全产品来解决,而必须考虑技术、管理和制度的因素,全方位地、综合解决系统安全问题, 建立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从技术上看,任何新建立的系统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都可能存在着只有在实际运行中才能发现的缺陷。另外,随着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系统也会暴露出不足之处或不 相适应之处,这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必须要予以解决的问题。从管理上看, 就是对信息系统的 运行进行控制,记录其运行状态,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补充,以便使信息系统真正符合管理决策的需要,为管理 决策服务。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应该由一个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负责, 在一套完整的操作规范与管理规范 的约束下,靠全体管理与使用信息系统的人员共同来完成。运行管理的目标是使信息系统在一个预期的时间内 能正常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生其应有的效益。 一、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后,企业的业务流程、工作方法、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企业原有的一套管理制度,例如内部控制制度已不在适应新环境下的管理需求,因此 需要制定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 1.各类机房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各类机房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共 10 页 第2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设立机房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给计算机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护计算机设备;二是防止各种 非法人员进入机房,保护机房内的设备、机内的程序和数据的安全。机房安全运行是通过制定与贯彻执行机房 管理制度来实施的。机房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有权进入机房人员的资格审查。 一般说来, 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录入员、审核员、维护人员以及 其他系统管理员批准的有关人员可进入机房,系统维护员不能单独入机房; (2)机房内的各种环境要求。比如机房的卫生要求,防水要求; (3)机房内的各种环境设备的管理要求; (4)机房中禁止的活动或行为,例如,严禁吸烟、喝水等; (5)设备和材料进出机房的管理要求,等等。 2.信息系统的其他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还表现为软件、数据、信息等其他要素必须处于监控之中。其他管理制度包括如下: (1)必须有重要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管理制度; (2)必须有数据管理制度,如重要输入数据的审核、输出数据备份保管等制度; (3)必须有权限管理制度,做到密码专管专用,定期更改并在失控后立即报告; (4)必须有网络通信安全管理制度; (5)必须有病毒的防治管理制度,及时检查、清除计算机病毒,并备有检测、清除的记录; (6)必须有人员调离的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调离的 同时马上收回钥匙、移交工作、更换口令、取消账号, 并向被调离的工作人员申明其保密义务,人员的录用调入必须经过人事组织技术部门的考核和接受相应的安全 教育。 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文档与记录管理制度 二、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文档与记录管理制度 企业信息系统运 1、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文档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文档 是系统开发过程的记录, 是系统维护人员的指南,是开发人员与用户交流的工具。 规范的文档意味着系统是工程化、规范化开发的,意味着信息系统的质量有了程序上的保障。文档的欠缺、文 档的随意性和文档的不规范,极有可能导致原来的系统开发人员流动后,系统难以维护、难以升级,变成一个 没有扩展性、没有生命力的系统。所以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 术和正确的系统开发方法,同时还要做好文档的管理工作。 系统文档不是一次性形成的,它是在系统开发、设计、实施、维护过程中不断地按阶段依次推进编写、修 改、完善与积累而形成的。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文档有:系统开发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开 共 10 页 第3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发计划书、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报告、系统测试计划与测试报告、系统使用与维护手 册、系统评价报告、系统开发月报与系统开发总结报告等。 文档的重要性决定了文档管理的重要性,文档管理是有序地、规范地开发与运行信息系统所必须做好的重 要工作。目前我国信息系统的文档内容与要求基本上已有了较统一的规定。根据不同的性质,可将文档分为技 术文档、管理文档及记录文档等若干类。 系统文档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系统的运行及情况的变化,它们会有局部的修改与补充,当变化较大时,系 统文档将以新的版本提出。 系统文档的管理工作主要有: 1.文档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 (1)文档标准与格式规范的制定; (2)明确文档的制定、修改和审核的权限; (3)制定文档资料管理制度。例如文档的收存、保管与借用手续的办理等。 2.维护文档的一致性 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一旦需要对某一文档进行修改,要及时、准确地修改 与之相关的文档;否则将会引起系统开发工作的混乱。而这一过程又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 3.维护文档的可追踪性 为保持文档的一致性与可追踪性, 所有文档都要收全, 集中统一保管。 2、企业信息系统日常记录管理。 、企业信息系统日常记录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是为了保证系统能长期有效地正常运转而进行的活动,具体有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及系统的适应性维护等工作。 1.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从每天工作站点计算机的打开、应用系统的进入、功能项的选择与执行,到下班前的数据备份、存档、关 机等,按严格要求来说都要就系统软硬件及数据等的运作情况作记录。 运行情况有正常、 不正常与无法运行 等,后两种情况应将所见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及可能的原因作尽量详细的记录。为了避免记录工作流于形式, 通常的做法是在系统中设置自动记录功能。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责任与制度,一些重要的运行情况及所遇到的 问题,例如多人共用或涉及敏感信息的计算机及功能项的使用等仍应作书面记录。 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应事先制定尽可能详尽的规章制度,具体工作主要由使用人员完成。系统运行情况无 论是自动记录还是由人工记录,都应作为基本的系统文档作长期保管,以备系统维护时参考。 2.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 共 10 页 第4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系统的维护包括硬件维护与软件维护两部分。软件维护主要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三 种。正确性维护是指诊断和修正错误的过程;适应性维护是指当企业的外部环境、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时,为了 与之适应而进行的系统修改活动;完善性维护是指为了满足用户在功能或改进已有功能的需求而进行的系统修 改活动。软件维护还可分为操作性维护与程序维护两种。操作性维护主要是利用软件的各种自定义功能来修改 软件,以适应企业变化;操作性维护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性维护。程序维护主要是指需要修改程序的各项维护工 作。 维护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最费时的工作,其应贯穿于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不断重复出现, 直至系统过时和报废为止。现有统计资料表明:软件系统生命周期各部分的工作量中,软件维护的工作量一般 占 70%以上,因此,各单位应加强维护工作的管理,以保证软件的故障及时得到排除,软件及时满足企业管理 工作的需要。加强维护管理是系统安全、有效、正常运行的保证之一。 在硬件维护工作中,较大的维护工作一般是由销售厂家进行的。使用单位一般只进行一些小的维护工作, 一般通过程序命令或各种软件工具即可满足要求。使用单位一般可不配备专职的硬件维护员。硬件维护员可由 软件维护员担任,即通常所说的系统维护员。 对于使用商品化软件的单位,程序维护工作是由销售厂家负责,单位负责操作维护。单位可不配备专职维 护员,而由指定的系统操作员兼任。 对于自行开发软件的单位一般应配备专职的系统维护员,系统维护员负责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的维护工 作,及时排除故障,确保系统诉正常运行,负责日常的各类代码、标准摘要、数据及源程序的改正性维护、适 应性维护工作,有时还负责完善性的维护。 在数据或信息方面,须日常加以维护的有备份、存档、整理及初始化等。大部分的日常维护应该由专门的 软件来处理,但处理功能的选择与控制一般还是由使用人员或专业人员来完成。 为安全考虑, 每天操作完毕 后,都要对更动过的或新增加的数据作备份。一般讲,工作站点上的或独享的数据由使用人员备份,服务器上 的或多项功能共享的数据由专业人员备份。除正本数据外,至少要求有两个以上的备份,并以单双方式轮流制 作,以防刚被损坏的正本数据冲掉上次的备份。数据正本与备份应分别存于不同的磁盘上或其他存储介质上。 数据存档或归档是当工作数据积累到一定数量或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转入档案数据库的处理,作为档案存储的 数据成为历史数据。为防万一,档案数据也应有两份以上。数据的整理是关于数据文件或数据表的索引、记录 顺序的调整等,数据整理可使数据的查询与引用更为快捷与方便,对数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也很有好处。在系 统正常运行后数据的初始化主要是指以月度或年度为时间企业的数据文件或数据表的切换与结转数等的预置。 维护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制定维护管理制度和组织实施来实现的。 维护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系 统维护的任务、 维护工作的承担人员、软件维护的内容、硬件维护的内容、系统维护的操作权限、软件修改的 手续。共 10 页 第5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3.系统的适应性维护 企业是社会环境的子系统,企业为适应环境,为求生存与发展,也必然要作相应的变革。作为支持企业实 现战略目标的企业信息系统自然地也要作不断的改进与提高。从技术角度看,一个信息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 一些缺陷与错误,它们会在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为使系统能始终正常运行,所暴露出的问题必须及时地 予以解决。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及克服本身存在的不足对系统作调整、修改与扩充即为系统的适应性维护。 实践已证明系统维护与系统运行始终并存, 系统维护所付出的代价往往要超过系统开发的代价, 系统维护 的好坏将 显著地影响系统的运行质量、系统的适应性及系统的生命期。我国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好后,不 能很好地投入运行或难以维持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重开发轻维护所造成的。 系统的适应性维护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的工作, 并以系统运行情况记录与日常维护记录为基础, 其内容有: (1)系统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与调整; (2)系统缺陷的记录、分析与解决方案的设计; (3)系统结构的调整、更新与扩充; (4)系统功能的增设、修改; (5)系统数据结构的调整与扩充; (6)各工作站点应用系统的功能重组; (7)系统硬件的维修、更新与添置; (8)系统维护的记录及维护手册的修订等。 信息系统的维护不仅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所必须.也是使系统始终能适应系统环境,支持并推动企业战略目 标实现的重要保证。系统适应性维护应由企业信息管理机构领导负责,指定专人落实。为强调该项工作的重要 性,在工作条件的配备上及工作业绩的评定上与系统的开发同等看待。 三、系统的安全监控管理 系统的安全监控管理现代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共享资源,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加速普及,以开放性和共享 性为特征的网络技术给信息系统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就日益突出起来。 企业信息系统是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资源建立起来的, 系统的各种软硬件设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信息系统所处理和存储的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它们既有日常业务处理信息、技术信息,也有涉及企业高层 的计划、决策信息,其中有相当部分信息是企业极为重要的并有保密要求的,这些信息几乎反映了企业所有方 面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如果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损坏或信息的泄漏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甚至 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 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极其重要的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一方面是信息安全与保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信息系统普及和应用使得信息系统深入到企业管理的不同 层面,互联网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又使得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交往日益广泛与频繁。近年来世界范围共 10 页 第6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内的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泛滥等问题,使信息系统安全上的脆弱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所以信息系统安全 的问题显得越发重要。 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为防止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系统软硬件及信息 资源行为的发生,避免企业遭受损失所采取的措施;信息系统的保密是为防止有意窃取信息资源行为的发生, 使企业免受损失而采取的措施。 1.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因素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所造成: (1)自然现象或电源不正常引起的软硬件损坏与数据破坏了,例如地震、火灾、存储系统、数据通信等; (2)操作失误导致的数据破坏; (3)病毒侵扰导致的软件与数据的破坏; (4)人为对系统软硬件及数据所作的破坏。 2.维护措施 为了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我们应该重点地采取措施,做好以下工作: (1)依照国家法规及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严密的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制度,作深入的宣传与教育,提高 每一位涉及信息系统的人员的安全与保密意识。 (2)制定信息系统损害恢复规程,明确在信息系统遇到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而遭受损害时应采取的各种恢 复方案与具体步骤。 (3)配备齐全的安全设备,如稳压电源、电源保护装置、空调器等。 (4)设置切实可靠的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包括系统功能的选用与数据读写的权限、用户身份的确认等。 (5)完整地制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备份,并结合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系统维护,做好数据的备份及 备份的保管工作。 (6)敏感数据尽可能以隔离方式存放,由专人保管。 上述措施必须完整地严格地贯彻,尤其是人的安全保密意识,必须强调自觉、认真的参与,承担各自的责 任。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问题。 四、企业信息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置管理 安全事故就是能导致资产丢失与损害的任何事件,为把安全事故的损害降到最低的程度,追踪并从事件中吸取 教训,组织应明确有关事故、故障和薄弱点的部门,并根据安全事故与故障的反应过程建立一个报告、反应、 评价和惩戒的机制。 1、控制目标-报告安全事故和脆弱性 、控制目标-共 10 页 第7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目标:确保与信息系统有关的安全事件和弱点的沟通能够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应该准备好正常的事件报告和分类程序,这类程序用来报告可能对机构的财产安全造成影响的不同种类的 事件和弱点,所有的员工、合同方和第三方用户都应该知晓这套报告程序。他们需要尽可能快地将信息安全事 件和弱点报告给指定的联系方。控制措施-安全事故报告, 组织应明确信息安全事故报告的方式、报告的内容、 报告的受理部门,即安全事件应在被发现之后尽快由适当的受理途径进行通报。 应当尽可能快速地通过适当管理渠道报告安全事故。组织的普通员工通常是安全事件的最早发现者,如果 安全事件能及时发现并报告相应的主管部门,做出及时的处理,能使组织的经济损失及声誉损失降到最低。 为及时发现安全事件,组织应建立正式的报告程序,分别对安全事故的报告做出明确规定。应当让所有员工和 第三方的签约人都了解报告程序并鼓励他们在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尽快报告。还应当建立起事故反应机 制,以便在接到事故报告时,有关部门能及时采取的措施。 应当建立适当的反馈机制,确保在处理完事故之后,使员工能够知道所报告事故的处理结果。同时可以用 这些事故来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使他们了解发生了什么情况、对这种情况怎样做出反应并且将来如何避免这 些事故。针对不同的类型的安全事件,做出相应的应急计划,规定事件处理步骤,基于以下因素区分操作的优 先次序:①保护人员的生命与安全②保护敏感资料③保护重要的数据资源④防止系统被破坏将信息系统遭受的 损失降至最低对非法入侵进行司法取证系统恢复运行。 控制措施-安全弱点报告,应当要求信息服务的使用者记下并报告任何观察到的或可疑的有关系统或服务方面 的安全弱点或受到的威胁。应当要求信息服务的用户注意并报告任何观察到或者预测到的系统或者服务中存在 的弱点、或者是受到的威胁。用户应当尽快向管理层或者服务供应商报告此类事件。应当告知用户,一旦发现 安全弱点,就会及时报告,而不要试图去证实弱点存在,因为测试系统缺陷的行为可能会被安全管理人员或安 全监控设施看作是对系统的攻击。 2、控制目标-信息安全事故管理和改进 、控制目标- 目标:确保使用持续有效的方法管理信息安全事故 一旦信息安全事件和弱点报告上来,应该立即明确责任,按照规程进行有效处理。应该应用一个连续性的 改进过程对信息安全事故进行响应、监视、评估和总体管理。如果需要证据的话,则应该搜集证据以满足法律 的要求。 职责和程序: 应建立管理职责和程序,以快速、有效和有序的响应信息安全事故, 除了对信息安全事件和弱点进行报告外, 还应该利用系统的监视、报警和发现脆弱性的功能来检测信息安全事故。在建立信息安全事故管理目标时,要 与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应该确保负责信息安全事故的管理人员理解在组织中处理信息安全事故时,事故处理 优先权的规则。 控制措施-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应当有相应的机制来量化并监测信息安全事故的类型、大小和造成的损失。 共 10 页 第8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安全事件发生后,安全主管 部门应对事故的类型、严重程度、发生的原因、性质、频率、产生的损失、责任人 进行调查确认,形成事故或故障评价资料。已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可以作为信息安 全教育与培训的案例,以便 组织内相关的人员从事故中学习,以避免再次出现;如果安全事件再次发生,能够更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控制措施-收集证据 当安全事故发生后需要对个人或组织采取法律行动(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时,都应当以符合法 律规定的形式收集、保留并提交证据。当组织需要实施惩戒行动时,应该制定和遵循组织内部收集和提交证据 的规范程序。证据规则包括: 证据的可用性:证据能被法律部门采纳,可在法庭上出示; 证据的有效性:证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为了确保证据的可用性,组织应该保证自己的信息系统在采集证据过程中,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为保证证据的有效性,组织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来保证证据的质量和完整性控制要求,在从证据被发现到 存储和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应当建立较强的审计轨迹。 任何司法取证工作都只允许在原始证据材料的拷贝上进行,以确保所有证据材料的完整性都得到了妥善保 护。证据材料的拷贝应该在可信赖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进行的拷贝,谁进行的拷贝,使用 了什么工具和程序进行的拷贝,这些都应该记录在日志中。 五、企业信息系统操作安全管理 1、 操作权限: 、 操作权限:为了企业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参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操作权限管理 制度。如: (1). 网络服务器、备份服务器,网络设备、备份设备必须由专人专管不得随意使用。所有设备必须设置 不同权限的密码。系统管理员、操作员、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操作员严格区分。明确权限范围,不得 越权操作。 ⑵ . 系统操作权限管理和管理人员岗位工作职责制度 应明确各计算机岗位职责、权限,严禁串岗、替岗。 ⑶. 每个管理员和不同管理权限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对外泄密码,因密码外泄造成网络遭受损失的,将按 我中心有关制度严肃处理。 ⑷ . 每个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变更设备密码,严禁设置弱密码,密码一经设置和更改,管理人员必须负责 做好密码备份,并报分管副主任和网络管理科备份。 2、操作规范 、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操作权限管理制度。如:共 10 页 第9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系统使用管理 ⑴ .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必须对系统的操作使用做出严格的控制⑼ ⑵ .在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前,由信息主管根据单位主管的要求确定本系统的合法有权使 用、人员及其 操作权限,并报单位主管审核批准后地系统内授权其使用权,运行中需按同样手续办理。 ⑶ .对各使用人员明确划分使用操作权限,形成适当的分工牵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⑷ .为每个操作人员都设置不同操作密码,谢绝无并人员用机器做其他工作。 ⑸ .设立“计算机使用登记簿”,任何人均须登记方可用机。 ⑹ .任何人员不得直接打开数据库文件进行操作, 不允许随意增删改数据、 原程序和数据库文件 结构。 ⑺ .操作人员不允许进行系统性操作。 ⑻ .操作人员应按规定范围内对系统进行操作,负责数据的输入、运算、记帐和打印有关帐表。 ⑼ .档案管理员负责应对存档数据、软盘、帐表和文档资料进行统一复制、核对和保管。 ⑽ .系统管理员应做好日常检查监督工作,发现不规范应及时制 止,并采取措施避免同样情况 再次 发生。 用户上机操作规程 用户上机操作规程 (1).上机人员必须是会计有权使用人员,经过培训合格并经财务主管正式认可后,才能上机操作。 (2).操作人员上机操作前后,应进行上机操作登记,填写真实姓名、上机时间、操作内容,供系 统管理 员检查核实。 (3).操作人员上机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占用机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操作人员的操作密码应注意保密,不能随意泄露,密码要不定期变更。 (5).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权限操作,不得越权或擅自上机操作。 (6).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凭证输入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凭证数据。 (7).每次上机工作完毕后都要作好工作备份,以防意外事故。 (8).在系统运行过程中, 操作人员如要离开工作现场, 必须在离开前退出系统, 以防止其他人越 权操作。 总结: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安全问题,全面分析整个系统,并对系统中各子系统 的交界面给予特别的强调,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应用系统安全管理,会得到最大的效益。系统安 全管理主要在给定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减少事件损失,并且尽可能地减少因安全问题对运行中系统进行 的修改。系统安全管理通过制定并实施系统安全程序计划进行记录,交流和完成管理部门确定的任务, 以达到预定的安全目标。 共 10 页 第 10 页

信息系统安全学年论文题目

论文参考题目1《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双语教学网站2DV视频图像存储格式与压缩技术3Office2003操作试题自动评分系统4WebServices技术及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5Web图像检索关键技术6便民在线系统7车辆理赔系统8道路交通灯指示调度算法9电子商务的风险与防范10电子商务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影响11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分析1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探究13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环节的分析与研究14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15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探讨16电子政务系统—论坛17高档住宅区网上虚拟看房选房系统18高校教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9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学院版)的设计与实现20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网站)(学院版)的设计与实现21个性化定制报纸网站的设计与实现22公司事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3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4管理信息系统与社会市场经济适应性研究25论文辅导老师,企鹅或者扣扣:五衣衣七久吧七久叁26基于ASPNET的网上在线考试系统分析设计27基于B/S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28基于B/S模式的企业进存销系统开发29基于B/S模式的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开发30基于RSS的智能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1基于web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系统32基于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的实现33基于高校科研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34家庭理财系统扣扣:五衣衣七久吧七久叁35兼职中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6简述电子商务应用37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38类似校内网的设计与实现39某一物流公司的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0企业信息资源价值的形成机制41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分析42浅谈客户关系管理中数据挖掘的应用43浅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其应用44浅谈网络安全45浅谈我国企业实施ERP的风险与规避政策46浅谈我国网上购物发展前景47设计一个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网上销售系统48售楼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9税收管理信息化研究50搜索引擎的探讨及其应用51图书租阅管理信息系统52图像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53论文辅导老师,企鹅或者扣扣:五衣衣七久吧七久叁54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研究55网络发展对电子商务的影响56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57网络教务信息平台的分析与比较58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59网络投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0网络银行的风险与防范61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及其对策研究62网络游戏盈利模式探讨63网上开店系统64网上纳税系统65网上在线考试系统设计66网上招聘系统67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和完善68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SAAS研究69无线局域技术WIMAX的应用与研究70无线局域网的研究与应用71无线局域网技术和应用72现代网络安全的探讨73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探讨74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比较研究75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76星级酒店宾馆VIP贵宾服务系统77虚拟企业运作模式浅析78学分制模式下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79学术会议论文审稿分配算法80学术会议论文审稿系统81学术会议论文投稿系统82音像制品租赁管理系统83英语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实现84语音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5院校考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86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7在线智能问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8政府在线采购系统89知识管理对促进企业创新的分析90中国旅游网站的设计与实现91资金票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可以从(数据挖掘)的角度下笔开始写~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20年最新选题,供大家进行参考:1、BC环境下影响网络广告效果的因素分析2、ERP环境下企业营销业务流程重组研究与实践3、ERP实施风险评价实证研究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三方支付问题研究5、电子商务环境下团购的优势与风险分析6、国内团购网站的发展策略研究7、基于用户需求导向的我国BC电子商务网站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8、如何提高ERP产品服务质量的研究9、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网商发展现状分析10、银行业电子商务水平研究

1, 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的思考 (20) 2007-5-21 10:28:00 Internet安全问题,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据有关方面的了解,2001年的爱虫病毒与2002年的Code red蠕虫在若干小时之内传染了几十万台主机,每次造成10亿美元左右的损失。有一份调查报告谈到,截止2002年10月,有88%的网站承认,它们中间有90%已经安装了防火墙和入侵监测等安全设备。但最后一年内有88%受到病毒传染,而有关网络的研究表明,Internet具有free scale的性 2,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探讨 (1128) 2006-5-21 11:13:00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探讨� 彭杰� (广东省司法警察学校广州510430)� �� 摘 要 分析了目前网络上的安全问题,说明了有关信息安全技术在保证信息安全中的作用,从而提出了构筑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5层体系结构。� 关键词 网络安全 防火墙 加密 安全体系结 3, 设计电力企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83) 2006-5-11 22:02:00 设计电力企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罗 涛 (四川省电力公司,四川成都 610021) 摘 要:通过对安全防护体系、安全策略体系、安全管理体系三个方面,对电力信息网络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形成相应的电力信息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防护;安全策略;安全管理 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力信息系统的不断投入,为电力企业带来了成本降 4, 一个网络安全的电子商务IC卡系统模型 (378) 2006-4-18 20:29:00 一个网络安全的电子商务IC卡系统模型杨观懂,陈添丁 (杭州商学院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310035)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建立一个网络商务的安全交易环境,就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智能IC卡为基础,采用密码学原理,以公钥密码系统及私钥密码系统来达成网络交易系统的不可否认性、可鉴别性、完整性、隐密性等安全功能。&nb 5,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网络安全模型的研究 (169) 2006-4-18 20:02:00 现代电子技术 2006年第2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网络安全模型的研究李锦伟关键词: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网络;安全模型;防范体系(以下文章为图片形式,如看不清,可点击右键属性下载放大查阅) 6, 校园网络安全初探 (129) 2006-4-17 9:36:00 [内容摘要] 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笔者在网络管理的一些经验体会,从密码安全、系统安全、共享目录安全和木马防范方面,对校园网的安全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供大家参考。[关键词] 网络 安全 黑客随"校校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并投入使用,这无疑对加快信息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实现资源共享都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但在积极发展办公自动化、实现资源共享的同 7, 浅析网络安全技术(二) (153) 2006-4-16 23:19:00 摘要:文中论述了防火墙部署原则,并从防火墙部署的位置详细阐述了防火墙的选择标准。并就信息交换加密技术的分类及RSA算法作以分析,针对PKI技术这一信息安全核心技术,论述了其安全体系的构成。 关键词:网络安全 防火墙 PKI技术 1.概述 网络防火墙技术的作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安全屏障,是最先受到人们重视的网络安全技术,就其产品的主流趋势而言,大多数代理服务器(也称应用网关)也集成了包滤 8, 浅析网络安全技术(一) (184) 2006-4-16 23:18:00 摘要:文中就信息网络安全内涵发生的根本变化,阐述我国发展民族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性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的必要性。论述了网络防火墙安全技术的分类及其主要技术特征。 关键词:网络安全 防火墙 技术特征 1.概述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 9, 网络安全立法滞后与前瞻——从“吕科”事件谈起 (9) 2005-3-6 22:54:00 沈木珠 人称巴蜀“网络天才”的吕科,因在河南北网信息工程公司AWE网络程序中安置逻辑炸弹及擅自取走原程序代码,而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被羁押46天后释放。这是因为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二百七十六条规定及我国《计算机安全保护条例》(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均不能适用吕科的这一特定行为,即按现行法律,吕科所为并不构成刑事犯罪;按现行法规,吕科的“破坏”也未达到受惩处的后果。其安置逻辑炸弹虽可导致北 10, 信息网络安全的法律保障 (16) 2005-10-31 23:01:00 法律是信息网络安全的制度保障。离开了法律这一强制性规范体系,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和营理人员的行为,都失去了约束。即使有再完善的技术和管理的手段,都是不可靠的。同样没有安全缺陷的网络系统。即使相当完善的安全机制也不可能完全避免非法攻击和网络犯罪行为。信息网络安全法律。告诉人们哪些网络行为不可为,如果实施了违法行为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还承担刑事责任。一方面。它是一 ,这个网站里有很多这方面的论文,你可以综合一下的。

  • 索引序列
  • 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研究的论文选题
  • 信息系统安全论文范文
  • 信息系统安全毕业论文
  • 信息安全系统毕业论文
  • 信息系统安全学年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