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网购对生活的影响的毕业论文

网购对生活的影响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网购对生活的影响的毕业论文

网购给生活带来的好处是什么1、省时、省力。在网上查找全部的商品,你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了,无需再去人群拥挤的大街上寻找,从累断双腿的逛街发展到鼠标操控的网络购物,而且只要你有确定的购买目标,在商城中稍加搜索就能直接找到,真是省时又省力啊。2、省钱。网上在线商城已经突破两万家,他们发展如此迅猛的原因就是网络营销的低门槛,无需超大的库存,无需租用昂贵的店面,进货渠道也不复杂,这就导致网络经营的低廉成本,所以网上卖出的商品要比现实中的便宜很多,在网上买同样的产品要省不少钱呢。3、相对安全。总体上网上购物的支付系统还是很安全的,现在的网上银行比以前要复杂了点,程序的增加就是安全力的增加,更何况一大堆如支付宝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大大保证了你付出的钱绝对有迹可循,即使你购买的产品不满意要退货,你的钱也照样能够回到我们的腰包里。4、商品种类齐全。有时候想买件东西,在各大商城里找了半天,几乎快要累死了也没有找到,或者需要东奔西跑,挑挑拣拣地比较,可是网上商城就用一个页面直观清晰地描述出这种产品的基本参数和数据,让你清晰地了解它的特性,并且网上商城里包括了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东西,甚至零售业也在网上异军突起迅猛地发展,兴许你本无意的却找到了一件自己中意很久的东西。5、可以进行价格比较。现在有很多导购类比较购物网站,在这些网站上可以很直观地比较不同商城里同一款产品的价格,你只坐在那里就可以寻找到最低的价格,真是快哉啊。6、足不出户就能收到货物。网上购物就是享受帝王般的待遇,只要你把钱付了,甚至你采用货到付款的形式也一样,他们会很高兴地将货物在最快的时间内送到你的手中,甚至还要说声谢谢。7、订单不受时间的限制。你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总的来说网上购物的优点还是很多的,比较懒惰或者说不喜欢现实中讨价还价的朋友可以试试网上购物哦!

网购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首先就是生活购物方便多了,不需要去商场进行货比三家的挑选,直接网络上排序比价就可以了。而且买东西快速又便捷的,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同时因为网购同等的商品也价位更便宜了,节约了成本。当然也会刺激购物欲望,会购买很多并不需要的东西

这种文章其实很好写,我可以给你几个点,你就顺着展开来详细些就可以了首先是一段开头,你就写当今的科技迅速发展,即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购物然后就简单的说一说这是有利也有弊的.再来,你就可以开始写:1.网上买东西有一定风险,因为货品不是经过自己的精挑细选,质量不一定有保障;2.付款之后还要有一个等待的过程才能收到物品;3.如果货物有损坏,并不是所有的商家都愿意退换,因为问题不一定出在卖家身上,也可能是运送过程中造成的;4.网络多,手法天天变花样.综合以上几点去写,网上购物的弊就差不多了.然后到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购物了,很方便网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货比三家也容易得多,而自行购买的话,也许买齐所有东西还要跑好几个地方能够清楚的了解商品的性能、使用方法、生产日期等信息经过自己的仔细挑选,不怕吃亏.上网购物的好处也就这些了最后再加一段结尾,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大概就完成了.(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一、网上购物已成现代社会生活的主流趋势。从淘宝网的统计数字来看,六个月开网店数是120万家,上半年成交金额809亿。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6700家左右开网店,这样的势头足以证明,他们是有一定的理由和准备的。成交金额的持续放大,也不难看出网购市场的潜力,网购已渐成时尚生活的潮流。二、所选商品性价比更好,就选购范围和价格来讲更具优势。商品不受地域的限制,满足你的实际消费需求,价格上一股都会低于当地实体店的价格,这与实体店里同类商品价格的竞争是一样的,网上的同类店铺、同类商品在价格上的竞争更甚,其竞价优势是实体店无法比拟的,这由网店为生存而实际运作的轨迹所决定的。三、超越时空界限,实现价值转换。首先,与实体店不同的是网购不受时间限制,全天24小时随你便,解决了你因事务等原因找不到合适时间选购商品的困惑。其次,解决了因当地实体店缺乏商品,远水难解近渴的困惑。第三,由于时空上的成功转换,从而实现了价值的转换。个案: 以自己为例,儿子在离家百公里外的省城工作,上班时间紧张而尽职,下班后有一些自己求之和他人为之的外包服务项目(外快)要做,工作之外剩下的时间极其宝贵,但还要生活呀!自行车被偷要买,平时添衣添什么,总之,缺什么添什么,那一件都少不来花时间。为此,我成功扮演起实现时空和价值转换的角色,而乐此不彼。一次,我在杭州花了半天才买到的一辆自行车(不到四个月)被偷,儿子在附近商场找了一圈没找着,于晚九时打来电话问我哪儿有买?我就告诉他在那儿买,三天后我去电话问他,他说还没买好。我心想他要是能买来,也足够耗去他半天时间,再说有没有那货还不一定,于是,我就想到了上淘宝网买,征得儿子意见后,我就当天拍下,第二天上午自行车就送达儿子的工作单位了。我们足不出户,就了却了他我的心愿,同样牌号的车还省了30元,价20元加送锁一把。(淘宝购物,就这么潇洒!)而我与儿子之间的价值转换又是怎样实现的呢?儿子做外包项目,多在10几美元/小时,以他的服务时间要求,最好在晚12点前完成,(美国洛杉矶与北京时差16小时)我们晚12点时就是他们的早上8点,也就是在他们上班前完成最好,能早点岂不更好?!那么,晚7点后的时间对儿子来说就是黄金时间(其余雷同),我的时间不是不值钱,但肯定没他的值钱!时间就是金钱这一概念,在我尤其是他的脑海里特别的强烈。这个事例我感受很深,我想与我有着相同境遇的家庭,听了我的故事后会作何感想?

网购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毕业论文

网购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首先就是生活购物方便多了,不需要去商场进行货比三家的挑选,直接网络上排序比价就可以了。而且买东西快速又便捷的,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同时因为网购同等的商品也价位更便宜了,节约了成本。当然也会刺激购物欲望,会购买很多并不需要的东西

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分为好和坏两个方面:

好处如下:

1、网络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知“天下事”,衍生的网上缴费、外卖等功能都是互联网提供的便利。

2、网络推动了互联网+的模式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使得产品的成本极大降低,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全民的消费热情。

3、网络提供了办事效率。网络+手机就能走天下,大大提高了办事的效率。

坏处如下:

1、过度的沉溺网络。如网瘾,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这违背了互联网发展的初衷。

2、个人信息泄露。如经常收到各种各样的骚扰电话和短信,这些个人信息大多是源自于我们使用互联网时泄露的。

3、网络犯罪。人们开始利用互联网获取暴利,网络赌博、网络等等层出不穷,对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上网注意事项:

1、不要把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与自己身份有关的信息资料作为公开信息。

2、不要沉溺网络,染上网瘾。

3、不要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会出现嘴干舌燥等现象,会对青少年发育造成影响。

4、不要随意给你关系好的人汇款打钱,警惕网络。

5、不要轻信网上朋友的信息资料,与网友会面更需谨慎。

网购,换一种深层意义的说法就是:科技改变生活。

对于生活来说,用科技推动产业发展,新渠道推动销售链条迭代,就业形势发生变化等等还有就是百姓对于商品购买更加便捷快速和便宜。

今天的网购与10几年前互联网新兴时期的网购更加刺激。

穿新鞋走老路,不再是一个贬义词。这双新鞋,它有风火轮儿。

网购是科技发展,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载体。尤其我国网购发展的速度惊人更是对于我国相关科技与行业发展的体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电脑这种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下的产物已经普及起来,网络购物这种快捷的购物方式也逐渐兴起,成为当下常见的一种购物方式。学生、白领和工薪阶层接触网络时间较长,很容易接受网络购物,网购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时,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对网购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关键词】科学技术 网络购物 便捷 影响一、网络购物的概念网络购物是在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的基础上,以电子订单的形式购物,再由卖家邮寄发货,最后由快递公司进行商品配送的一种购物形式。目前,我国公民在网上购物时多采取支付宝担保交易、银行卡快捷支付和货到付款等支付方式。现阶段,我国公民对网络购物的接受程度较高,再加上第三方支付工具发展迅猛,这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网购市场的发展,购物网站的商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比价购物网应运而生,人们可以在比价购物网中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或者价格最低的商品。二、网购行为的基本分析1.人们喜欢网购的原因目前,我国大学生、白领和工薪阶层是网购人数最多的群体,他们喜欢网购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经济条件有限,网上的商品比实体店价格便宜很多,再加上他们学习繁重、工作繁忙,网购则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避免了逛街的疲劳,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总的来说,网购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财力和物力。2.人们对购物网站选择的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我国购物网站的数量也日益增多,购物网站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但是目前购物网站的水平参差不齐,调查显示,人们网购的首选网站就是天猫和淘宝,其次是京东和当当。也就是说,人们在购物网站的选择上通常会选择起步早、技术成熟、稳定性强的网站。3.人们网购的行为特征调查显示,人们在网上购买最多的商品就是服装和电子产品,人们出现这种网购行为特征的主要原因是,网络上衣服种类繁多、便于挑选,并且衣服运输方便,比实体店优惠很多,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白领、工薪阶层紧跟时代发展的消费特点。和衣服相比,人们在网络上购买食品所占的比例较小,由此可见人们对网购食品的接受程度较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食品的保质期要求非常严格,快递时间无法保证,很容易出现食品过期现象,这些都是制约网购食品发展的主要原因。4.网购的优势对消费者来说,和传统购物相比,网购具有不受时间限制和地点限制的优势,人们能在短时间内浏览大量的商品信息,也可以通过网购买到当地没有的商品,并且网上购物支付方式更加便捷,能够有效避免传统购物中的现金丢失现象,再加上网购商品的价格比实体店价格更便宜,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选择在实体店销售的同时进行网络营销,根据互联网对商品市场信息的及时反馈,不断调整最佳的商品营销策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有效实现市场资源合理配置。5.网购的缺陷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网购也不例外,网购虽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具体如下:(1)商品的描述信息不清楚,消费者拿到的商品和描述不符,就会因退换商品产生一定的麻烦和成本风险。(2)快递公司服务不到位,物流速度过慢,耽误了消费者宝贵的时间。(3)年轻人网购成瘾,缺乏锻炼,就会出现头晕脑胀、腰腿酸痛的情况,不利于身体健康。(4)网店店主引导顾客下单时态度很好,当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售后服务很差,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5)虽然网购使用网银付款很方便,但是部分网银仍采取静态密码的形式,很容易被病毒跟踪到,这就意味着网购付款问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三、网购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崛起,现阶段网络购物的各个环节发展得更加成熟,网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接受了网购,大到买家具、家电,小到买图书、零食,网络购物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大型企业也看中了网购的优势,实现了线上、线下双模式销售的目标,例如传统家电卖场苏宁和国美,都分别推出了自己的网络商城。和传统的实体店购物不同,网购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网购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不断进步和完善的状态,由此可见网购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并且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购物方式。网购和传统购物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快捷方便,并且这种优势还在网购发展日趋成熟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人们可以通过网购买到自己花费很多时间、经历和金钱都无法买到的商品,网购使得手机充值类服务变得更加便捷,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手机充值。从安全层面来讲,虽然网购存在着利弊两面性,但是只要消费者能够准确把握购物的分寸,合理分配网购的时间,确保网购流程正确合理,就能在极大程度上规避网购中的部分麻烦。目前,网购已经突破了传统购物模式的障碍,再加上互联网在我国的覆盖率逐渐增大,人们上网的时间逐渐增多,人们可以上网的工具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电脑,手机也可以下载网购软件,随时都能进行网购,极大程度上增强了消费者的网购体验,第三方支付软件对支付风险的管控更加严格,为消费者的网购资金带来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人们可以在网购的同时避免资金损失,获得良好的购物体验。总结: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在购物方式的选择上更加亲赖于网购,这就意味着网购是一个城市开发的潜力,企业家和商家应该根据消费者的网购习惯和网购心理,适当提高网购的宣传力度,并对网络管理和支付程序方面的不足进行改进,以吸引更多潜在的客户,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网购参与度,使网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促进网络购物的可持续发展。

网络对生活的影响论文文献

[1] 汪伟. 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5,(12) . [2] 张建波 ,娄东生 ,石玉华. 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J]. 统计与咨询, 2001,(03) . [3] 吴兆彤. 互联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 2004,(06) . [4] 钱晟磊. 论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 市场周刊.研究版, 2005,(S1) . [5] 崔建国. 试论网络传播及其对社会的影响[J]. 贵州社会科学, 2007,(12) . [6]网络对社会交往行动的影响[J]. 江苏社会科学, 2006,(02) . [7] 张悦. 网络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冲击[J]. 国外社会科学, 2005,(01) . [8] 张琴. 试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 成才之路, 2008,(09) . [9] 周成龙. 信息网络对现代社会关系的影响[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 [10] R.库马尔 ,真真. 《网络儿童:信息时代的儿童》述评[J]. 国外社会科学, 2005,(03) . [1] 生活在网络中[J]. 课外阅读, 2004,(07) [2] 暮枫. 网络对社会的影响[J]. 国外社会科学, 2005,(02) [3] 林朝辉. 论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J]. 福州党校学报, 2005,(01) [4] 网络快讯[J]. 国外社会科学, 2005,(02) [5] 魏晶晶. 网络看上去并非很美[J]. 健康大视野, 2000,(04) [6] 张璇. 都是网络惹的祸?[J]. 时代教育, 2004,(13) [7] 周舟. 网络很浅,网络很深[J]. 中学生读写(高中), 2006,(04) [8] 网络COMIC WEB[J]. 少年人生, 2004,(12) [9] 本刊编辑部 , 江南. 网络:让人欢喜让人忧[J]. 初中生之友, 2004,(Z5) [10] 孙松滨. 网络[J]. 教书育人, 2005,(11)

「书籍推荐」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一本有趣有用的读物

网络,随着国家的富强一点点进步;网络,随着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在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网络改变生活700字 议论文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改变生活700字(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了一个人人熟悉的事物了,它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上网查资料、网上购物、上QQ、玩游戏……

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在以前古代,人们想给远方的亲友传递信息,只能用烽火,漂流瓶,这样信息量小,传递速度有很慢,而且在传递过程中有可能失误;在近代,又出现了火车,轮船,飞机~~~~这样虽然信息量较大,速度较快,但是有丢失邮件的现象。而现代有互联网,这样信息量大,速度快,信息多样化,迅速又准确。

1942年,哥伦布就用漂流瓶给西班牙女王传递信息,可是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00多年,直到19世纪50年代的人才发现。

如今,坐在家中的计算机前轻点鼠标,远在万里之外的朋友便可在瞬间收到你发去的电子 贺卡 。计算机网络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在是梦想。

4月12日,玉树发生了大地震,事情发生的当天,记者阿姨就把事情发在了网上,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给灾区捐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我们小朋友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把心爱的东西拍卖掉,把得到的钱捐给灾区,虽然钱并不多,但也足以表达我们对灾区人民的一份爱心。这件事还要感谢互联网,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们也不能很快的给灾区送一份爱心。

互联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纽带,有了互联网我们的经济会越来越发达,科学会越来越先进,我们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

网络改变生活700字(二)

手机、电脑和网络,无疑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事物都有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影响中有利有弊。

正因如此,才产生了一大波的“死宅”。现在,街头的流浪汉都摆了一个二维码,标注“微信支付”。

爸爸也会批评妈妈看手机,但爸爸的自控能力也比妈妈强一点。就趁着我们说话的空当儿,他还在那本《读者》后面看手机呢。我猜也是在“工作”吧。

但人类总是要发展的。也不可能因为它有害,就不发展了。确实,人类应该在努力发展的同时,也努力消除副作用。令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可以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可以看电影;还可以不去现场就能看到精彩的表演。电脑在各行各业中也被广泛应用。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和天南地北的亲朋好友聊天、打游戏;可以听老师讲课、查找资料;还可以足不出户购物……

网络带给了我们很多诱惑。不只是少数人,是大多数人,都上网成瘾,经常低着头摆弄手机,被称为“低头族”。我们家,就有两个“低头族”:我爸爸和我妈妈。妈妈是“资深”“低头族”,真可谓“低头族”里的“老司机”。妈妈每天几乎在手机上花费了四分之一的时间。她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是看手机,上班之余在看手机,走路也时不时掏出手机看一会儿,吃饭也看不停歇地看知乎,甚至连睡觉前也在看手机。我们叫她消停会儿,妈妈总是说:“我在工作啊。”是啊,我们知道你工作很忙,可是也总不会忙得恨不得把手机粘贴在自己的手上吧?

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增添了不少方便,但在此同时,也带给了我们许多新的困扰。有些人甚至因为走路玩手机而惨遭横祸。

网络改变生活700字(三)

当今社会最伟大的发明当属电脑和网络,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还改变了我们自己。

--题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网络已经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而我也在不知不觉中从“菜鸟”升级成了“大虾”了!

准虫级

刚刚学会电脑的时候,我总是从网上下载许多不必要的软件,而且安装到了系统一盘--C盘中,使电脑系统出现了软件冲突问题,无奈,只好把系统重装,然后只下载了QQ,PPLIVE,金山词霸等小型工具软件。 --白费了整么多时间,真没劲!

爬虫级

在经历一段时间过后,我就申请了QQ号码,和有QQ号码的同学一起谈天论地。后来,我们班的一位同学率先升级到了一个太阳,并创建了QQ群,于是我们班同学便纷纷加入,把作业答案传来传去,到了最后,谁也不知道是谁抄谁的了!

--网络的版权问题,就是一团糨糊!

大虫级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发现上网绝不只是聊天,你没打开一个不同的网站就会知道!

网络改变生活700字(四)

随着时代的不断改变,科技也飞速发展,现在的高科技已经无处不在,家里、饭店里、酒店里……它们可以说是一点一滴渗透进我们生活,也让我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有了许多方便之处。

早晨,天才刚刚亮,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就看见爸爸已经戴上耳机观看有趣的综艺节目,以此来愉悦身心。我洗漱完毕,正准备出去玩时,爸爸突然把电话手表递给我,让我时时刻刻都把它戴着,可以和家人随时联系。中午,我玩得满头大汗,刚想吃饭时,忽然听到敲门声,我开门后发现一位叔叔拎着外卖给我,原来,爸爸已经在外卖软件上点餐了……这些事例都可以说明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利用手机,可以听音乐,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也可以和朋友聊天,看电视,可以愉悦身心、放松心情……我们的生活由于网络而变得更富有趣味性。但是,手机屏幕对人类的辐射也很大,而且我们一旦沉迷于手机里的游戏,就会无法自拔。

虽然网络世界很发达,但是它能让我们忍不住它的诱惑,所以,我们不要沉迷于网络,忘记了工作,忘记了学习,那些深陷泥潭的同学们,清醒吧!网络能造就人才,但也能使一些人跌入无底深潭。

网络改变生活700字(五)

网络,随着国家的富强一点点进步;网络,随着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在变;网络,随着不断在变化的我们时刻的在创造奇迹。网络,就好比船上的船舵,我们就好比船上的旅客,没有了科学,船将无法继续前进,无法寻找到下一个目标,所以我们要学好网络,用好网络。

自打我生下来,就是一个大小姐,家中的东西样样齐全,可是最让我动心的却是家中的那台电脑,这是我们家从我出生满月时给我买的。我还没出生以前,爸爸妈妈家中的生活并不宽裕,很少有东西,要是隔壁邻居家的小孩有一架自行车,他们都会涌过去,更别提电脑了。以前,小学生都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设计、制作东西,可如今,只要轻轻一操纵电脑,就可以在电脑上设计出许多声图并茂的东西。

自1946年发明的第一台电脑以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也由开始的“为军事服务”,转变成了如今的“为人民服务”。电脑实现了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更是成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少不了的好帮手。

排队——成了我家用电脑的特点,忙碌的它,一到双休日,就得连轴转。我上会儿网,妈妈玩玩牌,爸爸写篇稿……它似乎成了家庭中的一员。没错!它是我们家的一员,它是我的好朋友!

三年前,当我正为办 手抄报 而发愁时,无意中望瞭望它,打起了电脑的主意。“用电脑办报!”这个新奇的想法涌进了我的脑子里。我立刻坐到它面前,向它求助……在我的摸索,在它的帮助下,我的第一张电脑自办报诞生了,这张名为《知识窗》的电脑自办报的内容都摘自国际互联网。我先把网上的最新消息复制到WORD,然后,对内容进行编辑、排版,这张略显得稚嫩的电脑自办报就完成了。

有付出就有回报,在第二天手抄报的评选上,我获得了特等奖,得到了老师的奖励和鼓励。好朋友,这也是它的功劳啊,算一算,我们相处已经有13年了,我对它的了解越来越深,它对我的帮助越来越大。

真是“网络改变生活,生活改变我们。”我都不一一列举,网络可以帮助农民发家致富;是我与同学、朋友的沟通桥梁,网络带给我们更丰富的知识和拓展空间;信息进步也代表了我们国家的科学进步;我们做好国家的下一代,必须学好网络,利用网络,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网络改变生活700字议论文相关 文章 :

1. 以网络对生活的影响为主题作文800字

2. 关于网络改变生活的作文

3. 关于网络改变了生活初中话题作文600字

4. 科技改变生活作文七篇

5. 创新改变生活的议论文800字

6. 生活的议论文700字作文

7. 有关网络改变了生活初中优秀范文

8. 以网络对生活的影响为题作文600字

9. 改变 作文精选5篇 700字

10. 有关写网络改变了我的生活精彩范文

设计对生活的影响论文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用的保温壶吗?到现在我家里还有。上学那会儿,宿舍里每个人有两把,小小的保温壶,装着我们饮用的水,洗澡用的水,冬天天冷,睡觉前泡个脚也方便。记得小时候,家里烧了开水就会往壶里灌满,可以持续保温到第二天。如今用保温瓶的人应该是越来越少了吧。都用上了电热水壶或者饮水机。 在我们感受越来越先进的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在失去。失去更多的能源,失去学会珍惜的体会。如今要想到大商场里买到过去常用的保温瓶,很难买到。即便有,也价格不菲,动辄几百块。而这些商品在我们这代人的印象中,应该十来二十块就已经够了吧。但是商场给出的答复是,因为这是进口的。其实这样的答复往往让人哭笑不得。 在国外,Made In China往往表示便宜实惠,而在中国,只要是贴上了国外进口的标签,购买的人就会趋之若鹜,价格神马的都是浮云。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国外一些产品的用料与做工的确让人放心。那究竟让人不放心的是什么呢?是国民消费心理中的自卑,是民族制造里一些为了利益的不靠谱。 回到设计上来讲,为何简简单单的保温瓶,在大商场里居然见不到国产的牌子,是人们不再需要吗?对比饮水机,我们喝着反复加热的水,而且饮水机一天到晚不停加电造成的能源消耗,保温瓶是不是更加环保和有益呢?但是这样的设计与制造却在不断减少。是怎样的一种心态,让我们远离一些最根本的需求,整日为华而不实的东西而奔忙。如今设计领域总在提,一切以回归人的需求为本,例如一套舒适的沙发,不应是追求其多么的价格不菲,造型绚丽,沙发最终的作用是要让人坐得舒服,躺得自在。外型的设计不应忽略其最终的目的。 设计者与消费者其实是相互牵制与影响的,有怎样的设计就有怎样的消费者,有怎样的消费者就有怎样的设计来满足其需求。

我们都知道,做设计的基本是创意,创意的基本是特色,特色的基本是独到,要想到独特的创意并不是人人做的好,要做到每人都接受,我想那样是不太可能的 。我认为,设计并没有成功,同样没有失败,,因为设计是活的,很多东西是矛盾的,并不可以凭个人做出准确的评价。 一个设计,关键部位的细节就要把误差降到最低,否则差之百,失之千里。比如苹果、西红柿、桔子等在体量差不多,但实际上却有很大不同,,这就要在处理中抓住它们各自不同特征准确的描写。 其实设计可以是很复杂也可以是很简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设计是一种奇妙的搭配,如同调酒,我们经常无法预测设计的最终效果,正因为这样,我们也会时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作品,设计是感性认识,如果只是画,我们可以简单的分析出优劣,但是一个设计,可以发挥的想象太多,很难知道是作者刻意塑造或是你发现了一个奇妙的巧合。那到底设计是什么时候就出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下吧! 中国是最早有货币的国家之一,自“夏”代就开始,各样的天然货币与人造货币相继出现,商、周……各类货币的设计足以向我们展现出那几千年中高超而丰富、的设计水平。许多定型化的货币设计样式一直影响到后来中华纹饰的发展与文化的形成。然而,这些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没有一件可与后来的铜钱设计相比。秦代的铜钱,选择了最为简洁的里方外圆之图形,完成了最完善的使用功能与最广博的教化功能。可以好不犹豫的说,对于圆形与方形的掌握,是人类最初对抽象图形认识的最重要的升华阶段之一,是由点、画这种基本笔画上升到由壁画构成的基本徒刑(由线性发展的平面)认识的标志。在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纹样中,基本的纹样除了点、画曲线之外,陷于规整的便有三角形、方形与圆形纹样。这些纹样通过巧妙的组合,形成了丰富的纹饰。然而,要将方和圆作为设计元素与设计思想来运用和表达,还有赖与更进一步的对抽象设计元素的领悟与把握。当人们明白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道理,明白了“圆使动、方使静”的规律,甚至能以“天圆地方”、“方正圆滑”等文化观念与感受模式来量度“方”和“圆”时,这样的设计才显出了无比的高妙来。钱是要使用与流通的,全世界后来所有的硬币几乎都归结到圆形的设计上,而只有中华民族选择了有方孔的圆形作为硬币的终极样式。以绳索贯穿着的钱币,自然便于计数与携带,而作为钻孔术来讲,铸造方孔要比钻圆孔容易得多。中国钱的这一设计,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文化要求,而使得它要"舍易求难"了。 正是由于这种"舍易求难"的工艺设计,铜钱的设计也自然在使用功能与文化亲和能力上才具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穿孔的钱更利于携带与计数。而方形的孔与圆形的钱又可同时更多容纳与图形有关的其它社会文化观念,例如流通与稳定这种钱的基本功能、圆滑与方正这类人的社会品格、周边与中心这类位置观念正是如此,才会出现了"孔方兄"这样的钱之称谓,使得钱也随孔夫子般地姓起"孔"来,适应了儒家倡导的文化精神。随之,中国的财神爷才有可能得了个"公明元帅"的名字。而"钱方正,财神公明"这类的联语才可以从更广的文化观念上寄托着人们的希望,造就着人们的品格。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考察中国老百姓对许多日常用具的设计,我们也会发现不少"舍易求难"而"以应方圆"(规矩)之处。中国人须臾不离的筷子,老百姓生产生活最常用的箩筐簸箕之类用具,大抵作成一头圆一头方的形状,都是最常见的例子,也都是在设计制造上舍易求难的典型,否则,那些被"改造"了的现代方便筐、卫生筷之类就不会不继续这种耳目能详的造型。我们再看看当代无数的商标等标识的基本造型,大体上还遵循着以方圆等基本图形的相互对比、穿插或包含的基本路数。而这些,正是中国铜钱的基本设计思想。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铜钱的设计成功正是中国设计师们觉悟了平面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法则的结果。这一设计原理是永恒的。 而现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提高,市场机制进入精神生产领域,生产文化产品的企业大量涌现,文化产业迅猛崛起,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猛上升。在许多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种商品的文化含量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附加值越来越成为经济的强大竞争力;文化观念的变化带来了新产品开发、产品结构调整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作为文化产业范畴的平面设计艺术正面临着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社会现实,不能不思考这个行业的生存环境和如何抓住机遇在经济大潮中增强自身的发展实力,使平面设计艺术健康、有序、全面的发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企业,都把提高设计水平作为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从报纸到杂志、从电视到网络、从品牌到包装、从广告到形象设计,平面设计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放大,其影响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平面设计的从业人员约30多万人,从事平面设计艺术类人才培训的高等院校和教学机构近千家,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之中。对这样一支正在蓬勃兴起的文化产业大军,是发展市场经济不可缺失的重要力量。但是,长期以来,从业人员分散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处在被边缘化的境地,没有明确的行业定位,没有自己的行业组织和学术机构。至于行业分工、行业标准,行业中介组织更无从谈起。面对经济和高科技飞速发展和平面设计相对滞后的局面,许多平面设计艺术的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心急如焚,纷纷要求改变现状,以求自身的发展空间。 我经常会有一种想法,觉得世界最高的设计大奖应当授与中国古代那位替秦国设计铜钱样式的设计师。也许我的想法并不无道理。就单件设计所使用的长久、所造就的产品数量之众多,再从使用这些产品的数目与人次,以及这一设计迁延时间的长久,这一设计思想的发掘与设计观念的拓展,这一设计导致的丰富文化内涵之发现与应用等等用以衡量设计成就的诸方面来看,可以说绝无出其右者。那么,如果要在世界范围内评选某一设计大奖的话,自然是非此莫属了。 所以我想,我们该少一点“专业”的眼光,不客气的说在设计这个概念里在座的各位(包括我)也许还正在学习怎么入门,记得某人说过一句“人类总是用自己的小尺子去衡量整个世界,然后就以为世界是这样或是那样的”。虽然我们同样会大声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在这样的时候我更愿意做一个沉默的学生,我并不是说让大家都闭上嘴,只是希望尽量避免绝对化的论调,指导式的发言,以及用带有明显的偏激的言语去评论一个设计,以探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作品,哪怕您认为它的确毫无价值。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但我觉得还有必要复述。没错,在我们之中不少都是设计精英,但是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进步,至少是保持,设计是思想的体现,人要有好的思想才有好的设计。我相信即使是新人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设计人应该是一个团队,团结如一才能互补而进。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和血脉。那些分布地域广阔、涉及人口众多、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正是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审美特征的表现。民间艺术不是浮在传统文化主流层面的部分,它在传统文化中深埋,它孕育了文化的主流又在其演进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以滋补;反之,民间艺术自身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地吸收其他各种文化资源。民间文化之所以能历经千年流传下来,表明其具有很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在社会大变革、大转型、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将视线投向它,这对于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在当今工业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经济变革的发展,民间艺术这种根植于传统农耕经济基础下的手工形态,注定不可能成为物质文化的主流。无论我们再怎样的保护、挽救,它依旧一天天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和失传。因为我们无法改变民艺日渐稀少的使用和需求这一事实。但是,民间艺术不但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问题,还面临着如何开发利用、延续与演进的问题。如何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把传统民间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寻找具有现代意义的切入点,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一个迫切问题。二、民间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在经济全球化、国家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民间艺术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其生存环境发生了急剧深刻的变化。乡村城镇化和农民进城务工所带来的农村人口大移动,农民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到生活习惯、审美趣味的变化,电视,电讯、电脑等媒体和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使民间艺术原有的封闭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其赖以发生、传承、传播、延续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变,老一辈的传承人相继亡故,新的传承人难以为继,从而使民间艺术面临着传统中断或局部中断的危机。这一切表明,民间艺术自发传承时代的结束。 当今民间艺术面临的危机,一方面有现代化冲击的因素,一方面也有其生活功能减弱的原因。民间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有些内容不可避免地为现代文明所淘汰,但还有许多内容仍然具有很强的生活功能,有的则具有精神文化的功能,要区分对待,采取不同保护措施。 民间艺术不但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问题,还面临着如何开发利用、延续与演进的问题。将民艺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重新寻找民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定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民间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概念,仍然应该是劳动者基于自身生活的直接需要和审美表现能力而创作,并能在民众之中广泛应用和流传的作品。 对于民间艺术来说,最好的保护应该是充分强化和利用它在当代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功能和使用功能,而不仅限于收集、研究和展示。民间艺术要保持其生活、使用功能,就应该参与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去,参与到设计领域,参与到创作领域,参与到教育领域。也就是说,有些民间艺术不能将其文物化,而更应该生活化。民间艺术的源泉和生命活力本来就来自于人民生活,同时在使用中对社会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和人本身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越是生活功能强的民间艺术,越具有生命力。 例如,潘鲁生开发的“传统年画雕版再造工艺”,克服了传统的木版年画手工制版工艺复杂、成本高、使用寿命短、保存难的问题,把传统木版年画工艺与现代材料相结合,运用激光技术、橡胶及硫化工艺使年画雕版制作批量化,与民间年画雕版既有异曲同工的原始纯朴风韵,还加入了各种装饰技艺视觉效果,显现出现代人的审美格调。运用该工艺制作的年画雕版不仅有传统年画雕版的外形和功能,本身还是独具中国民间特色的艺术饰品。这一工艺通过专家鉴定,已经被列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纪念品项目名录。 中国民间艺术中包含着充满智慧的处世哲学、强调善恶分辨的道德诉求和圆融自然的信仰体系,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其价值,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适当发挥其功能。例如,民间信仰的内在动力就在于“趋福避祸”,它与现代生活中民众对各种“福祉”追求相吻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动力。中国民众所追求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光宗耀祖”等等,哪一项与现代生活有抵触呢?三、现代设计对民间艺术的借鉴 我们对于民间艺术的珍视,并不是一味的沉溺于审美的情感体验,我们所期望的中国现代设计是在理性秩序下借助西学之风,熔铸民间文化传统,培育中国现代设计的文化生命力,而不是盲目裁切古代图形的优秀片段,将其凭空移植到外来文化中去。因此,通过发掘、提炼民艺中的精华,使之成为中国现代设计的新活力源泉之一,是民间艺术对中国现代设计最好的启示。 1.民间艺术中蕴涵的中国本源文化精神的传承 中华民族的本源哲学,在先秦诸子百家哲学体系之前就早已形成。阴阳相合生万物,万物永生不息的观念,是中国本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认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总观念。中国民间艺术体系是以生命、生殖崇拜为中心的,是由中国原始阴阳哲学为观念所决定的。“观念题材”、“观念主题”、“观念造型”、“观念色彩”相统一的体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民间艺术体系。民间艺术中蕴涵的中国本源文化精神,是民间艺术哲学观念的本体,其表象符号和内涵超越了时代,至今仍有生命活力。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方法,是把自然形态的男女、天地、日月转化为观念形态的阴阳辨证关系,而不是把人和自然对立起来。 比较以阴阳哲学为基础的中国民间艺术和以古希腊哲学自然观和美学模仿论为基础的西方传统艺术,可以清晰地说明中国民间艺术的哲学基础。以鱼为例:西方的传统,作为自然形态的鱼,要研究它的生理结构特征,它的固有色和条件色、质感、量感,艺术的标准在于模仿自然的艺术技巧。中国民间艺术的鱼,多是“阴阳色”、“八卦鱼”、“鸡头鱼”、“虎头鱼尾”、“龙头鱼尾”、“鱼戏莲”等,表现了双鱼相交而生万物的宇宙观和子孙繁衍万世的生殖崇拜。它并非反映自然生活现象,而是阴阳万物交感、生存繁衍观念的隐语符号。 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设计为人的生存需要、更深层的心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服务。未来设计的导向将会是更多的观念意义和自我表达的设计天地,这与民艺的观念性和手艺性相类似。这两个特征使得现代设计与民间艺术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抓髻娃娃是陕北民间剪纸中一种传统主题的吉祥娃娃纹样,是劳动人民富有创意、寄托意愿的精神载体,具有很强的观念性。它一方面象征生命繁衍,祈盼生育招子;另一方面寓意招魂纳祥,保子平安。吕胜中的“小红人”系列作品,就是对其的借鉴与创新。它不是什么具体的剪纸娃娃,它是一种概括的形,代表着作者的某种观念,象征着人类自我寻源、灵魂复兴的精神。其中,最具原创意义的是,吕盛中利用剪纸本身正负影像的对立共生,以及由此而来的“图——地”观念的变革,去发现和转换民间艺术中的剪纸符号和精神。他的独特,不是在现代艺术中吸取传统的技法,而是将民间艺术的思想、民间文化的实质内容在现代艺术领域里展现出来。现代工业文明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个性的丧失、人性的淡漠、精神的焦虑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把人类推到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的危险境地。现代设计以市场为价值取向,牺牲了人对自然与生俱来的联系,使人成为陷于城市孤岛的可怜虫。人们不免会产生怀念传统工艺中自然和谐的韵味。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就是在找寻一个历史与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切入点。鉴于民艺的传承性,尤其是取材、自然、单纯亲切的性格,使得正在复兴的“师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哲理得以寄托。而恰好当代设计也希望能在后现代社会中摆脱高科技的负面效应。由此分析,拥有良好传统文化背景的中国设计必然应该向民艺取经,调整节奏,摆脱盲从,发掘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中国的设计成为国家发展的创造力之源。2.民间艺术造型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民间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体系。这种造型体系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而是用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借以使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民间艺人在创作时往往不受特定时间、空间观念的束缚,他们或者把不同时间的事情放在同一个画面,例如陕西君宜王秀清的农民画《马吃草》,牧童的“三张脸”表示放牧的表情随着时间的变化,是以静写动;或者把屋里屋外不同空间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画面,彼此平面铺开,互不遮挡,完整的表现作者观念中的事物而不是客观现象。例如陕北安塞民间艺人白凤莲的民间剪纸《喂蚕》,就是这种全方位空间的展示,是“面面俱到”的观念造型法的表现。 民间艺术还表现出神奇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如民间流传普遍的《老鼠闹云子》剪纸,十民间传说中“鼠咬天开”的联想表现,几只小老鼠在卷云中寻寻觅觅,企图咬开混沌,创造大地万物。该剪纸造型对称、规律,又简洁生动,富有故事内容,给人以联想的空间。 此外,民间艺术造型还是民间艺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典型例证。例如陕西千阳布老虎造型没有同意的规格式样,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因手头材料的不同,用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了形态迥异的布老虎。她们不按真老虎“照葫芦画瓢”,而是抓住老虎的外形和想象特征:有神的大眼、刚劲的长须、象征“百兽之王”的“王”字等等,可以说,她们懂得艺术的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这些造型的共同特点是以夸张、变形为基础,加以恰当的大胆想象,用不同的方式对老虎的外形进行处理,从一针针、一线线的缝制中,将满腔的爱意缝入其中,体现着老一辈对新一代的期望与祝福。 现代设计中吉祥物的设计制作,是将创意精神通过设计转变为物化的产品,再通过销售转变为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吉祥物的设计可以借鉴民艺中强烈的吉祥观念和吉祥造型,其三维造型讲究浑圆饱满,简洁流畅又带有野趣。设计吉祥物时对民艺中的某些原型不可追求得太具体,而应该有一个“超乎象外,得以环中”的抽象过程,以保持其最本质的精神气质。用齐白石老人的话来说就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借鉴不是对民间的模仿和复制,而是以新技术、新的方式对民艺的设计创新,创造出具有当下国际风格、时尚风格的吉祥物来。 3.对民间艺术色彩的吸取与借鉴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摘要:首先分析了色彩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室内色彩的组成,最后,探讨了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室内设计色彩主体色彩陪衬色彩点缀色彩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工作环境和各类活动场所的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科技发展也为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创造了条件,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充分运用各种色彩与材料来创造个性化的室内空问。人类生存的每个空间都充满色彩,小同的色彩给人以小同的心理和生理感受。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对于研究和运用色彩在室内空间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1.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既有审美作用,还有表现和调节室内空间与气氛的作用,它能通过人们的感知、印象产生相应的心理影响和生理影响。室内色彩运用得是否恰当,能左右人们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活动,因此色彩的完美设计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设计空间的使用功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色彩设计在室内设计中有如下作用: (1)调节空间感。运用色彩的物理效应能够改变室内空间的面积或体积的视觉感,改善空间实体的不良形象的尺度。例如一个狭长的空间如果顶棚采用强烈的暖色调,两边墙体采用明亮的冷色调,就会弥补这种狭长的感觉。 (2)体现个性。色彩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个性,一般来讲,性格开朗、热情的人,室内选择的应是暖色调;性格内向、平静的人,选择冷色调。喜欢浅色调的人多半直率开朗;喜欢暗色调、灰色调的人多半深沉含蓄。 (3)调节心理。色彩是一种信息刺激,若过多高纯度的色相对比,会使人感到过分刺激,容易烦躁,而过少的色彩对比,会使人感到空虚、无聊,过于冷清。因此,室内色彩要根据使用者的性格、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社会阅历等,设计出各自适合的色彩,才能满足视觉和精神上的需求,还要根据各个房间的使用功能进行合理配色,以调整心理的平衡。 (4)调节室内温感。气候温度的感觉随着不同颜色搭配方式而不同。色彩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色彩方案主要是为了改变人对室内温度的感受。比如寒冷地区的色彩方案应选择红、黄等颜色,明度可以略低,但彩度必须相对变高;温暖地区可以选择蓝绿、蓝、蓝紫等颜色使其明度升高,降低它相对的彩度。但是,季节和地域的气候是循环变化的,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地区的常态来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 (5)调节室内光线。室内色彩可以调节室内光线的强弱。因为各种色彩都有不同的反射率,如白色的反射率为70%~90%,灰色在10%~70%之间,黑色在10%以下,根据不同房间的采光要求,适当的选用反射率低的色彩或反射率高的色彩来调节进光量。 2.室内色彩的组成 2.1主体色彩 主体色彩是室内设计中面积最大、占主导地位的色彩,一般占室内面积的60%~70%。它给人以整体印象,如暖色调、冷色调等。使人产生喜庆、温暖、冷静、严肃等不同的心理感受。主体色彩通常是指室内的天花板、墙壁、门窗、地板等大面积的建筑色彩。如果将这些大面积色彩统一起来,使用某一变化微小的色调,如采用低纯度高明度的明快色彩,会使人产生和谐而自然的感觉,这一手法通常使用在家居装饰和私人空间中;而采用高纯度的色彩则会使人产生激动和兴奋的感觉,这一手法通常使用在商业空间和公共空间中。主体色彩是陪衬色彩和点缀色彩的基础,因而它的选择是室内色彩设计的关键。如白色一直被认为是理想的主体色彩,这是因为白色是一种中性色彩,它能够与各种色彩相调和。现在的室内装饰一般都以白色为基础,略加色相的变化,从而产生高明度的灰色系列作为主体色彩,如粉红色、浅黄色、淡绿色、浅灰色等。此外,高纯度或低明度的色彩作为主体色的室内设计,配以淡雅的对比色来进行点缀,同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两种室内色彩设计相比,前者能够产生平和淡雅的效果,后者能够产生活泼激烈的效果。在实际设计时,应结合具体的环境和室内使用功能,扬长避短,灵活运用,以达到理想效果。 2.2陪衬色彩 陪衬色彩在室内设计中是以主体色彩为依据进行选择的。如果主体色彩是红色系列,陪衬色彩可选用明度变化,比如采用略深或略浅的红色进行陪衬;也可选择色相变化,如使用偏黄或偏蓝的红色进行陪衬。陪衬色彩是构成室内环境色彩的重要部分,也是构成各种色调的最基本因素。在主体色彩和陪衬色彩的映照下,室内色彩会产生一种统一而有变化的整体效果。如果只有一种主体色调而没有陪衬色调的搭配,整体上就会显得空洞和单调。一般来讲陪衬色彩应占室内空间面积的20%~30%。在室内占有一定面积的家具也应考虑陪衬色对其的影响。各类不同品种、规格、形式和材料的家具,如橱柜、梳妆台、床、桌、椅、沙发等,它们是室内陈设的主体,是表现室内风格及个性的重要因素,它们的造型应与室内设计的风格一致,其色彩也应与陪衬色彩基本一致,从而控制室内色彩的总体效果。此外。室内装饰中的织物色彩也是配色的主角,尤其是窗帘、帷幔、床罩、台布、地毯及沙发、坐椅上的大块蒙面织物等,它们的材质、色彩、图案千姿百态,与人的关系也更为密切,一般选择多数色彩与陪衬色彩相统一,少量的色彩可作为点缀色。 2.3点缀色彩 点缀色彩是指室内环境中最醒目,最易于变化的小面积色彩,它一般是室内设计中的视觉中心,应占室内面积的5%~10%;如形象墙,小景点,壁挂,靠垫,摆设品,花草等陈设的色彩。点缀色彩往往采用主体色和陪衬色的对比色或纯度较高的强烈色彩,使室内空间中的色彩既有统一又有对比,产生既变化又和谐的整体效果。 由此可见,室内环境的色彩效果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陈设物的色彩决定的。对室内色彩的处理一般应进行总体的控制和把握,即室内空间的色彩应统一协调。当然,过分统一又会使空间显得呆板、乏味,过分的色彩对比会使室内空间杂乱无章。如果正确应用陈设品千姿百态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就能赋予室内空间以勃勃生机,使室内环境的色彩生动活泼起来。但切忌为了丰富色彩而选用过多的点缀色,那样会使室内显得凌乱无序,应考虑在主体色协调下的适当点缀。3.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3.1色彩的运用应因空间的使用目的不同而不同 由于空间具有不同的使用目的,所以在满足色彩不同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不同性格的体现,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如办公空间、商业空间、医院等,由于它们的使用目的各不相同,对色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办公空间应选择偏冷的色彩以表现其严肃而统一的特点;商业空间可根据所经营商品的特点来选择丰富多彩的暖色;医院则可选择肃穆、恬静、明度偏高的色彩。 3.2色彩的运用应因空间的大小、形式而变化 大的空间多采用深一些的色调,以增加室内的重量感;反之,应采用浅一些的色调来增加空间感。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选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以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明度偏低的色彩;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增加体积感;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粗笨感。 3.3色彩的选择应根据空间的方位而定 不同方位在自然光线作用下的色彩是不同的,冷暖感也有差别,因此,可利用色彩来进行调整。如朝北的房间常有阴暗沉闷之感,可采用明朗的暖色,使室内光线转趋明快,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朝南的房间日照充足光线明亮,可采用中性色或冷色;朝向东西方向的房间有上下午光线的强烈变化,且光线的温度较高,所以迎光面应涂刷明度偏低的冷色,以便综合自然光线对它的影响,整个房间以冷色调为宜。 3.4色彩的选择应考虑到空间使用者的类别 男女老幼的不同个体对色彩的喜好有很大差别,所以色彩的选择应适合居住者的爱好。如女孩子的房间可大量运用粉红系列的色彩,像白雪公主一样天真、浪漫;男孩子的房间可选用天蓝色系列的色彩,使他们可以幻想自己像水手或飞行员,有蓝天和大海一样的胸襟;青年人和中老年人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不同,对审美的需求也不一样,青年人喜欢鲜艳的色彩,老年人则喜欢沉稳大方的颜色。因此对空间色彩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了解使用者的喜好,才能与之产生共鸣。 3.5色彩的设计应注意空间的使用时间 学校的教室、工业生产的车间、商业经营的场所,这些不同的活动与工作空间,要求必须有不同的视觉条件与之相适应,才能提高效率,达到安全舒适的目的;如过去医生和护士的服装统一为白色,由于色彩的单一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劳,而人们的眼睛需要交替观看不同的颜色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视觉疲劳的产生,因而现在医院员工的服装有粉红、浅蓝、淡绿、白色等颜色;同样,房间的色彩因其对视觉产生作用的时间较长,比服装对视觉的影响要强得多。所以,要根据空间使用时间的长短,利用色彩进行必要的调节,使在其间活动的人感到舒适而不致产生视觉疲劳。 3.6色彩的选择应注意使用者的偏好 一般来说,在符合色彩搭配原则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爱好和个性。这种爱好和个性是因人而异的,是受民族、地域、性别、年龄、知识结构等影响的;比如说有的人偏爱红色,但红色不能在室内大面积使用,因为红色太过刺激,长时间待在红色环境中会使人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但红色可以作为点缀色和别的颜色搭配使用,这样会更加突出红色的魅力;对于色彩偏爱者来讲。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在满足其要求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方法选用一些类似色和陪衬色进行合理搭配,并用一些对比色进行点缀。 4.结束语 总之,室内是人们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色彩环境室内。空间的色彩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 合性问题,多空间、多变化、多组合的色彩设计,受色彩对比及调和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也受使用功能的支配,还有室内、光线、材料、家具、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把握好这些,才能形成既有对比变化又有协调统一的视觉效果,营造出既高雅又富有情趣的人性化空间,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喻悦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高祥生,韩巍.室内设计师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朱小平.室内设计[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网络的对生活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人类传播史,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当今因特网及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的新特征使得传统的传播学理论难以合理解释网络传播现象,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本文探讨了网络传播学的任务、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相关学科,概述了网络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前瞻。 〔关键词〕因特网/网络传播/网络媒体 Abstract: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theory can't properly explain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henomenon and therefore a new network communication must be founded. The research object, research actuality and future of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theory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Network communication, Internet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 回顾人类传播史,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信息技术的每次创新,都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革命,每一次革命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信息技术强而有力地改变着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面貌,信息技术集中反映的标志就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5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前一个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跃升无不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为前提。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播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传播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使人们如虎添翼。网络传播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网络传播在中国的出现和对中国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网络传播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方面,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传播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然而,网络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它与传统大众传播方式截然不同,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作用,如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假新闻假信息传播、色情泛滥、个人隐私遭到侵犯、知识产权遭到侵犯等等。所有这些,都期待着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因此,建立网络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并加快培养网络传播方面的人才,以加快中国网络传播业的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二、传统的传播学理论难以合理解释网络传播现象,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 网络传播的出现和发展,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它既可以实现面对面传播,又可以实现点对点传播。当信息面对多个上网用户传播时,网络传播可谓大众传播工具,而个别独立的上网用户之间的交流可谓点对点的人际传播。网络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这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方式使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面临挑战。 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网络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网络传播兼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又突破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局限。 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同时,网络传播中,受众接受信息时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可以主动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 在传播学研究中,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这种研究称为“控制研究”。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二是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对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来说,社会控制不难实施。国家和政府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包括对媒体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的管理,对媒体的创办进行审批登记;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分配传播资源等等。 对于无边无际的网络世界而言,这种实实在在的社会控制几乎无法做到。由于网络传播容量的无限性,物质载体的无形性,仅从技术上来看,要想控制网络传播都是不可能的。每天,互联网上都会有成百成千的新网站出现,要想控制住每一个网站对信息的传播完全是空想。国家无法对其进行审批登记,也无法用经济力量对其进行控制(建立一个网站的资金非常之少),甚至想要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的传播,都不可能完全做到。社会控制,对于网络来说,显得十分苍白无力。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沙漏式”传播模式下,记者和编辑站在“把关人”的岗位上,控制着新闻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决定着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新闻的命运:让哪些新闻通过这个狭窄的“漏口”传播出去;哪些新闻不能传播,就地“封藏”。不仅如引,他们还担负着“议程设置”的职责,即将某信息放在何版面(节目)位置刊播、设计多大版面(节目时间)刊播、以什么方式组织报道,等等。 在网络时代,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力:不仅可以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而是可以由受众自己决定。尽管在许多场合下,例如知名的新闻类网站,对网络新闻仍然有编辑权,仍然有网络记者和网络编辑在充当“把关人”角色,但是,由于受众享有极大的选择权和主动权,新闻传播者的地位受到削弱,权力在向受众倾斜。所有这一切都将使社会控制趋向弱化。 在网络传播中,受众可以对信息进行自由选择,包括选择信息内容和信息的接收形式以及接收时间和顺序。网上媒体采用多媒体技术向网上发布信息,不仅发布关于该信息的文本,还能显示图像、声音,供受众自由选用。在信息的编排上,网上媒体除少数重大新闻事件采取同步传播外,对大多数信息采取异步传播,将各种信息散布在网上,并随时更新,让受者去“点播”,使受者可以随时在网上按自己喜爱的顺序浏览或下载新闻信息。 在网络传播中,有条件的受众可以直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去,成为名副其实的传者。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与新闻传播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由于网络新闻传播较之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属性上所具有的种种差异,因而在互联网的新闻传播领域,以往一些传统的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界线正在变得模糊以至消失: 一是新闻传播的区域界线。新闻信息一经上网,在空间上立即可以覆盖全球,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信息。 二是发布信息的时间界线。一个网络新闻媒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梯度发布信息,即时更新、日更新、周更新、月更新会并存于一个新闻网站中。以往新闻传媒特别是报刊媒体的刊期界线,在网际信息传播中已经开始消失。 三是各类传媒信息传播方式的界线。网络新闻传播可以同时调动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手段,增强传播效应,同时,还可以在网上运行各种内容丰富的信息数据库。以往报刊、广播和电视各种新闻传播媒体独有的优势,在网际新闻传播中已经开始融为一体,加之传统媒体未曾拥有过的信息传播优势,网络新闻媒体已经将这一切化合成一种人类历史上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 总之,网络传播对传统的传播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挑战,造成社会控制的弱化,传播效果研究面临新课题,从而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 三、什么是网络传播 什么是网络传播,这是关系到网络传播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首要问题。 在回答什么是网络传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讨什么是传播。许多学者对于传播作过种种描述和解释,有的把它说成是“信息共享”,,有的把它说成是“劝服影响”,也有的把它说成是“刺激反应”,还有人认为,传播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的社会性行为;等等。郭庆光教授在其新著《传播学教程》中认为:“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那么何谓网络传播?� 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认为,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还有人认为,“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网络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也被称作网络传播,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我们认为,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四、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我们刚才界定了网络传播学中的网络传播定义,它明白无误地确立了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网络传播活动。 网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传播学的子学科。传播学亦称“传学”,研究人类一切信息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同人和社会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传播学研究传播的概念和本质,信息与对象交互作用的规律,信息的产生与获得、加工与传递、效能与反映,各种符号系统的形成及其在传播中的作用,各种传播媒介本身的地位和作用,传播与社会各领域、各系统的关系等。传播学将传播分为四个层次:(1)人的内向传播。如自言自语,触景生情,自我进行信息交流。(2)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符号交流的行为。(3)组织传播。即团体成员之间或团体之间的符号交流行为。(4)大众传播。即以印刷或电子为媒介,有目的的面向许多人的符号交流行为。20世纪30年代发韧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传到西欧和日本,并逐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设立了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定期交流各国学者对传播学的研究成果。网络传播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信息双向交流。信息其实就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网络传播学是以人类的网络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作为人类网络传播内容的信息,能够使人类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 网络传播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知识的组织、传递和获取,对人类的文化和政府的政策带来深刻的影响。传播作为联系信息生产、积累和获取的中心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网络传播作为信息交流、传播的一种重要渠道,使信息得以广泛散发、吸收和利用。网络传播在人类的信息流通过程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与手段的变革将对人类信息流通活动的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五、网络传播学的学科属性 我们认为,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理由主要有以下两条。 1.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认定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因为,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网络传播活动,而人类网络传播活动无疑是一种社会现象。虽然,网络传播学的研究中要涉及到大量的技术问题,但是,这改变不了网络传播学的社会科学性质。 2.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传播学的子学科。而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我们由此也可以断定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 六、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 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主要有: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 网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传播学的子学科。而在网络传播活动中涉及到大量的政治问题,例如国际政治斗争往往会在网络传播中充分得以体现,如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颠覆活动。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网络传播活动,而人类网络传播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研究中要运用到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网络传播活动是人的活动,研究中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与理论研究网络传播者和受众的心理活动。网络传播过程中要涉及到经济投入、产出问题,要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低成本高收益。网络传播学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在研究中必然涉及到大量的技术问题。 七、网络传播学的研究现状与前瞻 进入90年代中期,互联网的规模快速扩张,成为全球最大的、最流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它打破了传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概念,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主的跨国界、垮文化、跨语言的全新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外学术界立刻形成了对互联网的评介、研究的热潮,新闻传播学者亦对互联网在信息传播领域产生的变革性影响给予了充分关注。 按照美国传播学者的定义,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在美国,达到5000万人使用的界限标准的大众传媒,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而互联网只用了5年。到1998年底,美国的网络用户已达6200万。因此,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的概念被提出。从1995年起,国内的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纷纷在网上建立网站。在这一背景下,新闻传播学者开始将互联网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其网络作用方面。 1997年10月16日—17日,中国报刊月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央视调查咨询公司在北京联合主办了“全国电子报刊经营现状与发展趋势研讨会”。30余家中国新闻机构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中国网络新闻媒体进行的第一次网络信息传播领域的理论研讨会议。由于当时中国新闻媒体上网者很少,只有人民日报网络版、华声报电子版等少数中国新闻机构在会上作了介绍性发言,会议邀请了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主管给中国新闻界介绍他们的经验和体会。 1999年7月1—2日,中国记协在杭州主持召开了’99全国网络新闻媒体理论研讨会。50余家中国新闻机构网络版的负责人出席了这次会议。30多家新闻机构向大会提交了论文。10多家新闻机构的代表在会议上发言,与会代表从近年来各自的网络新闻传播实践出发,广泛交流了对网络信息传播各个领域的看法。 1.国外的研究 国外不少代表性的相关著作在国内外形成很大影响,而且这些著作大多被翻译成中文。其中包括尼葛洛庞蒂的《数字化生存》(胡泳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辜正坤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蒋显�NFDA1�、姜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埃瑟·戴森的《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尼尔·巴雷特的《数字化犯罪》(郝海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唐·泰普斯科特的《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陈晓开、袁世佩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查克·马丁的《数字化经济》(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等。 这些译著虽然并不能被看作是网络传播学的著作,只能说是相关著作,但是它们打开了国内各界人士的眼界,促使中国人关注正在来临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数字时代。其中《数字化生存》一书1998年被《新周刊》第53期评为《20年来最有影响的20本书》之一。 2.国内著作 国内学者近年来,撰写了多种评介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的专著。如胡泳、范海燕合著的《网络为王》(海南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是国内第一部全面介绍互联网的诞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著作。紧随其后出版的是罗伊撰写的《无网不胜》(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郭良主编的《网络文化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7年12月出版)由8位年轻学者执笔,共7本著作组成,力图用中国人的视角,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网络。作为中国学者为网络时代立言的原创著作,继续推出的有萧琛撰写的《全球网络经济》(华夏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陈炎撰写的《Internet改变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严耕主编的《透视网络时代丛书》(北京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姜奇平主编的《数字论坛丛书》(海洋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刘吉和金吾伦的《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明安香的《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华夏出版社1999年2月)等。 3.网络传播研究状况 网络传播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新闻传播学者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甚至连研究本身都与网络紧密结合,包括从网上获取资料、网上采访、网上调查等等。 新闻传播学者和直接从事网络传播的新闻传播者撰写的大量文章和论文,可分为以下方面:探讨网络传播对大众传播理论的影响,探讨网络传播与传统新闻传媒的关系,探讨新闻媒体网站的建设与经营,对国外网络传播法规的评介,对新闻从业人员使用网络状况的调查,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总起来看,对网络传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现阶段描述性的,对策性的,解释性的成果为多。 4.网络传播学研究前瞻 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网络传播业的蓬勃发展,为网络传播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也通过各种形式,尤其是互联网,传入中国,扩展了网络传播学研究者的视野。网络传播业的发展,促使新闻传播学的高等教育机构筹划如何培养网络新闻学或网络传播学的高级专门人才,激励新闻传播学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对网络传播学的原理方法作深入的研究。可以预计网络传播学在21世纪必然会掀起一个新的研究热潮。

「书籍推荐」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一本有趣有用的读物

  • 索引序列
  • 网购对生活的影响的毕业论文
  • 网购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毕业论文
  • 网络对生活的影响论文文献
  • 设计对生活的影响论文
  • 网络的对生活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