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有助于我国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供大家参考。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一:大学生创新创业 教育 [摘要]为适应时代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表现薄弱的环节主要有:课程设计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思想观念保守、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在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激发更多青年大学生的激情,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实践 经验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讲师,必须要接受正规师资培训,获得创新创业讲师资格证;对学生进行教学必须是控制在2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目前,高校中具有资质,同时能够洞察学科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虽然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这一门课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大课的教学层次上。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还没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由行政人员代替;缺乏资金支持、制度保障,加之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1]。 1.2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 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 毕业 生的工作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密切相关,但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提高整体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不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2]。 1.3课程设计不合理,模式待完善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学科建设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学科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只能够提供少量的基础课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与课程设计缺乏长期性。 1.4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在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不是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希望通过创业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资金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瓶颈,目前解决 渠道 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社会上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自己设立的基金,但是金额都非常有限,这一困难让很多很好的创意胎死腹中。 2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思路 2.1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2.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2.3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 社会实践 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 市场营销 等 企业运营 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2.4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 创业政策 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 保险 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 财税 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3结论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 创业项目 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 文化 ,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 事迹 。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14). [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6(11). [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 人力资源管理 ,2015(1). [4]李涛,徐根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但是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往往还是以趣味活动小组或者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还处于非计划性的低水平、低层次管理状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次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最后指出,为了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必须健全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最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慢慢变成“显学”,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1]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上还比较单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往往还是以趣味活动小组或者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并不是以培训或非课程化等方式来实施教育,因此还是处在非系统性、非计划性的低水平、低层次管理状态,[2]传统单一的 方法 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系统的大学生创业和创新相结合的一体化管理教育模式,用大学生创新活动促进创业,用创业活动带动创新教育,使之相辅相成,逐渐完善新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1.意识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来说是一种精神和理念教育,但是其本质还是素质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人格品质和团队管理能力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教育,从而为培育出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大学生。 2.知识与能力教育 在当今社会,拥有了创新创业意识还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另外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技巧、技能和沟通、管理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技能,创新 创业之路 才有可能顺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向应该是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必须要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和一定的核心技术,因为只有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大学生的创业才有竞争力,其队伍才能逐渐发展壮大。创新创业作为一项挑战性和难度都很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人是很难做强做大的,因此,建立一个协调一致、分工合作明确的团队是决定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 3.实践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理论教育必须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可以开放实验室、图书资料室,创立实践实习基地,设立网上模拟实验室,和企事业单位一起建立实践基地等,从而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还要安排有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实际水平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1.设立课程模式 课程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内容,但是我国现阶段大都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因此亟须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创新创业知识、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内容。我们需要制订合适且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保证它在大学生接受四年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得到落实。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其中创新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纵向拓展型模式。实施技术专业+管理学辅修、技术专业+经济学辅修等模式,对以往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改革,关注重点从产品的技术设计、生产流程向营销、销售等方面延伸,强化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专业技术,也了解生产和经营过程。②横向拓宽型模式。对于管理类、经济类、外语类、法学类等专业,在确保学生学科专业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设置能够反映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课程模块,使之向相近学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领域拓宽,使学生的专业面得到拓宽,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③基础加模块模式。对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为了培育社会急需人才,应该在专业内根据需要调整专业方向,使得学生能根据社会需求以及自己的 兴趣 爱好 选择课程模块。④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实行大学生科研计划,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到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以及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产业实践和最新成果及时反馈到课堂,或者融入教材,使教学活动延伸到市场和科研第一线,从而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此外,学生在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时,能够强化务实创新和创业意识的科学精神,提升其实践能力。 3.优化管理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要实现与社会各界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整体配合,并且依赖校内各个子系统的联动管理、紧密合作,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和管理体系,就必须对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各阶段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咨询、服务、诊断和精细化管理。①筹备期。重点是进行品质、意识、能力和精神的教育训练和培训,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这一阶段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来实施。②初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融资、政策、场所和技术等支持,安排导师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解决其中遇到的难题。这一阶段不但需要学校的培训和教育,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政府政策的扶持、正确引导以及理解。③中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跟踪、咨询和诊断服务,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可以把他们取得的经验以及应该吸取的教训及时地反馈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去。 4.健全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环境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是高校、社会、政府的共同行为,而不是简单的高等学校教育行为,因此,只有所有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出台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肯定会遭遇很大的风险和困难。所以,政府需要根据“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保障权益完善服务”的方针政策,给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拓展空间,加强服务,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比如说可以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担保基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行政审批规范化,简化审批和办证手续等。 三、结束语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等。所以,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教育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承担者、企业为辅助参与者的服务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此外,还需要强化管理制度的完善,在金融、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加以鼓励,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建设和宣传报道,形成优良的人才成长土壤和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20-122. [2]鲁保富.论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5(2):143-147.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三:试论如何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摘 要】国家和省、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多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 其它 学生类科研项目的经历,就如何提高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教师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需求,旨在激发和训练大学生 创新思维 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1]。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目标,从指导教师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基础教育体系、教育观念和教师的素质都在制约着创新的实现。尤其是大学生,应试入学后更是表现创新能力不佳。如何摆脱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尽快适应自主学习占有一定分量的大学学习生活,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是难点,也是大学生培养的重点。 大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方向不够明确,不知道做什么;二是缺乏问题来源,前两年的平台教育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匮乏,无从下手;三是缺乏观察力,不能自主发现问题。针对如上问题,在实践中需要采取 措施 一一化解。 1 明确方向并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大学生与中学生的最大区别是,大学期间是专业人才培养,有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但大学前两年的学习还是以基础学习为主,这就为大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增加了难度,低年级的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做。解决的办法,一是入学后进行 职业规划 教育和专业概论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毕业后的专业性质和内容;二是学生尽早进入老师的工作室或研究室,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三是作为参加人参加到高年级的大创项目中,先锻炼和学习,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和专业认识,知道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之后就可以独立承担项目。 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倒置式”课外专业实践教育。所谓“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就是课外专业实践早于专业理论学习,学生在低年级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专业实践,让学生先从感性上认识专业,利用实践中的发现和问题去指导专业理论学习,从而达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相互促动过程。 探索“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让学生从入学起就开始系统地进行课外专业训练,使之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并将自己对专业的感知与专业基础教学有机结合,达到有的放矢,籍此促动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课内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提高毕业生社会竞争力的培养目标。 学生在课外专业实践中对专业有了初步的认知,也能在实践过程中思考一些问题,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就需要指导教师进行积极引导,指导其如何设计解决思路和实施。 2 积极引领 把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渗透到教育的整个过程,培养高素质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但我国高校的 教学方法 以及课程设置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思考问题、不会提出问题,也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先找老师帮助。出现这样的问题,也不能全归责于学生。作为教师,应该 反思 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教会了学生如何思考? 实际上,老师们习惯于给学生答案,以讲为主,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这样如何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作为老师的作用和角色。学生遇到问题,不是简单的给出答案,而是要剖析问题,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让学生做出判断,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刚接触项目时,往往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但老师需要积极引导,讨论式启发,让学生先拟定方案,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经过几次类似的分析后,学生再遇到问题,就会先进行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然后和老师探讨。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而且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学会了科学思维。 3 团队意识培养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以后事业成功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对其以后的发展尤为重要,也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大创项目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指导学生大创项目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在项目团队的管理上,给予项目负责人充分的自主权,负责项目的方案与实施。在此过程中要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作用,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同时,项目组成员也要服从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同心协力,分工负责,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共同努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若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指导教师负责协调,给出合理化建议,宏观上进行调控,主要还是要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参加高层次研讨 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需要给他们创新的自由空间。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旨在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眼界是创新培养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参加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指导教师的项目进展或阶段性 总结 会,进而参与讨论,让大学生感受学术氛围和气息、接触专业学术前沿,对开拓其思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参加高层次研讨,也可以让学生减弱对学术圣坛的敬畏和距离感,提高了学生对学术问题质疑的勇气,提高其自信心,思考问题更加趋向科学和合理。 5 结语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在课外建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培养大学生主动性学习和自学能力,激发其创造性。 通过三年的指导实践,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创项目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参与项目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如何在大创项目实施中保质保量地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任然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关于大学生如何创新创业论文的介绍如下: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则逐渐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介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不广泛等等。
目前,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围绕“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较普遍的形式,但这种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比较小。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摘要: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开设多层次的创意创新课程、多措施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多维度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颇具特色。 总结 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先进做法,对比分析常州几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查找不足,分析原因,以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龙华科技大学;借鉴和启示
在大力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框架下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工作重点。国内许多高校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和考核 方法 、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三创教育颇具特色,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三创教育简介
为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创意带动经济成长,以创新能力提高技术研发与软性创意的附加值,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很早就开始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2009年8月,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创新创意创业发展中心(简称“三创中心”)正式成立,中心旨在将本校创意与发明成果商品化或产业化,鼓励师生将创新、创意研发成果转化为专利等知识产权,进而开展技术转移和自主创业,藉此强化校内师生的创新能量,提升创新产出。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的功能可以归纳为:创意实践、创新转化和创业辅导。①创意实践属于普及教育层次,强化学生创意过程体验、重在学生内化提升,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积极思考,涌现新想法和新点子,通过创意实践普遍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②创新转化则是将在创意实践阶段产生的有价值的创意和点子具体化和可视化,将创新想法和创意通过有形的设计和产品表现出来,以产生创新创意产品为本阶段的目标;③创业辅导则依托创新转化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开展创业实战,学校通过场地、资金、人力、政策等各要素支撑,促进具有价值的新产品市场化,产生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三创中心的功能定位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发展规律,满足了大学生 思维训练 、创新体验和创业实战的需求。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具体职能可用图1来概括。
2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三创教育的做法及启示
2.1开设层次分明的创意创新教育课程
为满足学生项目体验、创业模拟和创业实战等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需求,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遵循创业教育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发展规律,构建了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①面向大二学生开设“创意思考”课程,且作为必修课程,学习内容为创意思考技法心智图及创意性发明方法TRIZ。②面向大三学生开设创新管理课程,要求学生组建创新团队,承担实务专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课题研究,以产品设计或创意 报告 完成课程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课程学习中,一定要求学生组建团队,不允许学生个人单打独斗,让学生明白创新创业一定是一个团队互相协作的过程。③面向大四学生开展创业经营课程,鼓励学生在大三实务专题制作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自己的产品开展创业经营。目前,大陆部分高校也逐步构建了以“职业素质训练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系统化设计、模块化实施,逐步形成“普及教育+项目体验+创业孵化+创业实战”的“四纵”培训教育体系,但仍需进一步明确各层次的培训目标和内容。普及教育以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宗旨,通过课程、活动、培训等对全体学生进行创业通识教育;项目体验旨在通过 创新思维 训练、专业技能拓展、科技项目孵化等方式让学生参与、策划和运作创业项目;创业孵化主要依托校内创业孵化平台,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体验创业艰辛、了解创业风险[1];创业实战旨在引导孵化成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工商注册,参与市场竞争,让学生在实战中丰富创业经验,提升创业素质。
2.2丰富教师评鉴维度,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
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项目成功的运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优势在于知识储量,然而教师限于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对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为鼓励教师主动承担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龙华科技大学在教师评鉴及激励方面大胆创新。龙华科技大学将教师升等(职称晋升)划分为4种类型:一是学术升等,以SCI发文量为主要指标;二是教学升等,以教学质量评估为指标;三是实务升等,以产学合作案及资金作为主要指标;四是学生辅导升等,以辅导学生竞赛、创新创业等为主要指标。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升等路径,这让在指导和服务学生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找到了有效的方式,调动了教师的指导积极性,学生很多专利申请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大陆地区高校为做好大学生创业指导和服务,也非常重视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且分类建设了指导团队,包括:①校内专业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协助创业者使用校内研究实验室和设备。②创业导师团,组建由职业经理人、行业专家、专业教师、法律专家、 财税 人士等构成的大学生创业导师团,提供大学生创业咨询、项目论证、财税、工商、法律等一系列咨询服务。③ 企业运营 问诊帮扶团,依据行业和产品特点,选择类型相同或相近的园区企业作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导师,提供帮带辅导,问诊大学生创业难题。导师团队建设相对完善,但相较台湾地区高校最缺乏的是激励机制,如何充分调动这些创业导师的积极性,将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落到实处仍需探索和思考。
2.3多维度支持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为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开辟专门的创业场地,但由于场地较小,进驻门槛高,比如,入驻项目必须有自己的产品,且一定是技术研发产品,简单的贸易类企业,实践基地一般不考虑引入;同时,申请入驻的项目必须通过“获利能力、就业机会、税收、扩充性”四个指标的全面考核,只有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才能入驻专门的创业园区。而一旦通过评审,学院将对其提供多维度的扶持,涵盖项目论证、资金配套、 财务管理 、法律咨询、专利代理、课程活动、模拟实战等多要素帮助,比如,入驻项目可以直接申请300万台币的创业圆梦基金、指导教师可帮助其申请政府扶持资金、参加创业类竞赛。大陆地区高校也不断整合资源,力求从场地等方面助力大学生创业。比如,大部分高校均启动了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打造“零规费”的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项目可免费或缴纳较低场地租金入驻。相较台湾地区高校,大学创业园硬件支持是优势,而包括资金、项目、指导在内的软服务较为薄弱,随着国家对大众创业的引导和支持,围绕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而高校对政策的理解与运用并不充分,需要充分利用相关政策,为创业大学生申领各类创业和社保补贴,制定创业基金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投融资提供更广泛的渠道[2]。
2.4整合资源,成立专门管理和服务机构
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和服务能力,龙华科技大学整合院系和行政资源,成立创新创意创业发展中心,全面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构的工作内容包括:①开展创意与创新教育;②提供创意创新资源;③提供创业实践基地及配套辅导;④协助开展专利申请及相关咨询;⑤协助研发成果的技术转移、商品化;⑥组织参加或开展各项创新创意竞赛及学术活动;⑦协助专利技术与企业对接合作;⑧承办创意创新产品研发或展览活动等。专门管理和服务机构的成立有利用资源的整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推进。随着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校和示范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陆地区部分高校成立了由学院主要领导负责,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力争形成统一部署、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态势[3]。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该领导小组为非常设机构,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兼担,这势必会影响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力度,尤其相较于社会上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专职、专门人员的缺失成为深入开展相关工作的制约因素。
3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基于理念、课程、平台等维度,笔者对比了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和常州几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可以发现大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①尚未充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对通过课程教学来提升大学生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而心存质疑,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长期未纳入正式的学分课程体系,而只是以公选课、短期培训课的形式开展。
②课程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均陆续开设了技术创新方法TRIZ、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以及GYB、SYB等创业培训,而这些课程大多以网络教学、专题讲座、集中短期授课等形式开展,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和联系,完整的课程体系尚未建成。
③师资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大部分由辅导员兼任,专业师资团队严重缺乏,另外,相较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并未充分肯定教师在大学生创业工作中的绩效,导致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④大学生创业氛围不浓郁。麦可思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常州几所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率为3%左右,这与台湾地区大学生的创业率尚有一定差距。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借鉴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先进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改进:
①进一步统一创新创业教育大纲,完善课程建设。各高校应统一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并成为大学生必修课,使学生对创新技法、创业基础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整合零星散落在各阶段的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公选课、网络课程,按照年级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将创业实践纳入到大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出台相应的考评制度,建成理论和实训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②多元评价创业指导教师工作,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应出台多元化的教师评价制度,如专业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可将指导工作量冲抵教学或科研量,其获得创新创业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享受与相应职称同等待遇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热情,提升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质量。
③在大力推动创业基地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资金、项目、指导等维度的软服务。高校应与政府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协同用足国家扶持政策;应积极与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解决大学生初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加大对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力度,整合多方资源,助力大学生创业。
④加强机构建设,责任明确,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持续发展。高校应学习社会上青年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的做法,设置专门部门、安排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遴选、孵化、融资、金融等多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强化大学生创业服务,包括项目论证、 市场营销 、风险规避等一系列专业服务,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质量。
4结束语
在社会鼓励青年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今天,大学生应承担起创新创业的历史责任,而作为人才培育摇篮的高校,应主动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如何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195-198.
[2]何婷婷,高彦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6):27-29.
[3]马慧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12-14.
[4]吴光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解决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65-67.
[5]缪宁陵,吴云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2(35):19-21.
[6]李丹虹.辅导员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方法[J].学理论,2015(14):237-238.
在我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有助于我国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供大家参考。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一:大学生创新创业 教育 [摘要]为适应时代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表现薄弱的环节主要有:课程设计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思想观念保守、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在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激发更多青年大学生的激情,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实践 经验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讲师,必须要接受正规师资培训,获得创新创业讲师资格证;对学生进行教学必须是控制在2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目前,高校中具有资质,同时能够洞察学科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虽然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这一门课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大课的教学层次上。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还没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由行政人员代替;缺乏资金支持、制度保障,加之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1]。 1.2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 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 毕业 生的工作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密切相关,但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提高整体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不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2]。 1.3课程设计不合理,模式待完善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学科建设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学科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只能够提供少量的基础课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与课程设计缺乏长期性。 1.4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在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不是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希望通过创业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资金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瓶颈,目前解决 渠道 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社会上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自己设立的基金,但是金额都非常有限,这一困难让很多很好的创意胎死腹中。 2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思路 2.1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2.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2.3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 社会实践 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 市场营销 等 企业运营 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2.4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 创业政策 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 保险 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 财税 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3结论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 创业项目 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 文化 ,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 事迹 。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14). [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6(11). [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 人力资源管理 ,2015(1). [4]李涛,徐根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但是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往往还是以趣味活动小组或者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还处于非计划性的低水平、低层次管理状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次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最后指出,为了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必须健全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最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慢慢变成“显学”,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1]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上还比较单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往往还是以趣味活动小组或者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并不是以培训或非课程化等方式来实施教育,因此还是处在非系统性、非计划性的低水平、低层次管理状态,[2]传统单一的 方法 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系统的大学生创业和创新相结合的一体化管理教育模式,用大学生创新活动促进创业,用创业活动带动创新教育,使之相辅相成,逐渐完善新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1.意识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来说是一种精神和理念教育,但是其本质还是素质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人格品质和团队管理能力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教育,从而为培育出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大学生。 2.知识与能力教育 在当今社会,拥有了创新创业意识还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另外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技巧、技能和沟通、管理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技能,创新 创业之路 才有可能顺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向应该是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必须要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和一定的核心技术,因为只有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大学生的创业才有竞争力,其队伍才能逐渐发展壮大。创新创业作为一项挑战性和难度都很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人是很难做强做大的,因此,建立一个协调一致、分工合作明确的团队是决定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 3.实践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理论教育必须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可以开放实验室、图书资料室,创立实践实习基地,设立网上模拟实验室,和企事业单位一起建立实践基地等,从而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还要安排有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实际水平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1.设立课程模式 课程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内容,但是我国现阶段大都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因此亟须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创新创业知识、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内容。我们需要制订合适且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保证它在大学生接受四年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得到落实。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其中创新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纵向拓展型模式。实施技术专业+管理学辅修、技术专业+经济学辅修等模式,对以往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改革,关注重点从产品的技术设计、生产流程向营销、销售等方面延伸,强化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专业技术,也了解生产和经营过程。②横向拓宽型模式。对于管理类、经济类、外语类、法学类等专业,在确保学生学科专业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设置能够反映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课程模块,使之向相近学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领域拓宽,使学生的专业面得到拓宽,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③基础加模块模式。对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为了培育社会急需人才,应该在专业内根据需要调整专业方向,使得学生能根据社会需求以及自己的 兴趣 爱好 选择课程模块。④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实行大学生科研计划,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到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以及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产业实践和最新成果及时反馈到课堂,或者融入教材,使教学活动延伸到市场和科研第一线,从而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此外,学生在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时,能够强化务实创新和创业意识的科学精神,提升其实践能力。 3.优化管理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要实现与社会各界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整体配合,并且依赖校内各个子系统的联动管理、紧密合作,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和管理体系,就必须对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各阶段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咨询、服务、诊断和精细化管理。①筹备期。重点是进行品质、意识、能力和精神的教育训练和培训,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这一阶段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来实施。②初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融资、政策、场所和技术等支持,安排导师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解决其中遇到的难题。这一阶段不但需要学校的培训和教育,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政府政策的扶持、正确引导以及理解。③中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跟踪、咨询和诊断服务,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可以把他们取得的经验以及应该吸取的教训及时地反馈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去。 4.健全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环境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是高校、社会、政府的共同行为,而不是简单的高等学校教育行为,因此,只有所有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出台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肯定会遭遇很大的风险和困难。所以,政府需要根据“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保障权益完善服务”的方针政策,给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拓展空间,加强服务,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比如说可以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担保基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行政审批规范化,简化审批和办证手续等。 三、结束语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等。所以,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教育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承担者、企业为辅助参与者的服务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此外,还需要强化管理制度的完善,在金融、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加以鼓励,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建设和宣传报道,形成优良的人才成长土壤和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20-122. [2]鲁保富.论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5(2):143-147.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三:试论如何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摘 要】国家和省、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多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 其它 学生类科研项目的经历,就如何提高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教师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需求,旨在激发和训练大学生 创新思维 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1]。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目标,从指导教师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基础教育体系、教育观念和教师的素质都在制约着创新的实现。尤其是大学生,应试入学后更是表现创新能力不佳。如何摆脱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尽快适应自主学习占有一定分量的大学学习生活,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是难点,也是大学生培养的重点。 大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方向不够明确,不知道做什么;二是缺乏问题来源,前两年的平台教育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匮乏,无从下手;三是缺乏观察力,不能自主发现问题。针对如上问题,在实践中需要采取 措施 一一化解。 1 明确方向并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大学生与中学生的最大区别是,大学期间是专业人才培养,有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但大学前两年的学习还是以基础学习为主,这就为大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增加了难度,低年级的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做。解决的办法,一是入学后进行 职业规划 教育和专业概论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毕业后的专业性质和内容;二是学生尽早进入老师的工作室或研究室,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三是作为参加人参加到高年级的大创项目中,先锻炼和学习,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和专业认识,知道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之后就可以独立承担项目。 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倒置式”课外专业实践教育。所谓“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就是课外专业实践早于专业理论学习,学生在低年级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专业实践,让学生先从感性上认识专业,利用实践中的发现和问题去指导专业理论学习,从而达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相互促动过程。 探索“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让学生从入学起就开始系统地进行课外专业训练,使之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并将自己对专业的感知与专业基础教学有机结合,达到有的放矢,籍此促动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课内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提高毕业生社会竞争力的培养目标。 学生在课外专业实践中对专业有了初步的认知,也能在实践过程中思考一些问题,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就需要指导教师进行积极引导,指导其如何设计解决思路和实施。 2 积极引领 把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渗透到教育的整个过程,培养高素质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但我国高校的 教学方法 以及课程设置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思考问题、不会提出问题,也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先找老师帮助。出现这样的问题,也不能全归责于学生。作为教师,应该 反思 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教会了学生如何思考? 实际上,老师们习惯于给学生答案,以讲为主,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这样如何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作为老师的作用和角色。学生遇到问题,不是简单的给出答案,而是要剖析问题,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让学生做出判断,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刚接触项目时,往往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但老师需要积极引导,讨论式启发,让学生先拟定方案,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经过几次类似的分析后,学生再遇到问题,就会先进行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然后和老师探讨。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而且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学会了科学思维。 3 团队意识培养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以后事业成功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对其以后的发展尤为重要,也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大创项目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指导学生大创项目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在项目团队的管理上,给予项目负责人充分的自主权,负责项目的方案与实施。在此过程中要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作用,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同时,项目组成员也要服从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同心协力,分工负责,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共同努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若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指导教师负责协调,给出合理化建议,宏观上进行调控,主要还是要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参加高层次研讨 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需要给他们创新的自由空间。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旨在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眼界是创新培养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参加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指导教师的项目进展或阶段性 总结 会,进而参与讨论,让大学生感受学术氛围和气息、接触专业学术前沿,对开拓其思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参加高层次研讨,也可以让学生减弱对学术圣坛的敬畏和距离感,提高了学生对学术问题质疑的勇气,提高其自信心,思考问题更加趋向科学和合理。 5 结语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在课外建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培养大学生主动性学习和自学能力,激发其创造性。 通过三年的指导实践,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创项目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参与项目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如何在大创项目实施中保质保量地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任然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在我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有助于我国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供大家参考。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一:大学生创新创业 教育 [摘要]为适应时代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表现薄弱的环节主要有:课程设计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思想观念保守、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在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激发更多青年大学生的激情,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实践 经验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讲师,必须要接受正规师资培训,获得创新创业讲师资格证;对学生进行教学必须是控制在2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目前,高校中具有资质,同时能够洞察学科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虽然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这一门课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大课的教学层次上。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还没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由行政人员代替;缺乏资金支持、制度保障,加之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1]。 1.2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 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 毕业 生的工作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密切相关,但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提高整体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不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2]。 1.3课程设计不合理,模式待完善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学科建设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学科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只能够提供少量的基础课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与课程设计缺乏长期性。 1.4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在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不是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希望通过创业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资金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瓶颈,目前解决 渠道 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社会上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自己设立的基金,但是金额都非常有限,这一困难让很多很好的创意胎死腹中。 2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思路 2.1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2.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2.3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 社会实践 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 市场营销 等 企业运营 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2.4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 创业政策 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 保险 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 财税 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3结论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 创业项目 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 文化 ,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 事迹 。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14). [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6(11). [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 人力资源管理 ,2015(1). [4]李涛,徐根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但是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往往还是以趣味活动小组或者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还处于非计划性的低水平、低层次管理状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次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最后指出,为了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必须健全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最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慢慢变成“显学”,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1]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上还比较单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往往还是以趣味活动小组或者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并不是以培训或非课程化等方式来实施教育,因此还是处在非系统性、非计划性的低水平、低层次管理状态,[2]传统单一的 方法 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系统的大学生创业和创新相结合的一体化管理教育模式,用大学生创新活动促进创业,用创业活动带动创新教育,使之相辅相成,逐渐完善新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1.意识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来说是一种精神和理念教育,但是其本质还是素质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人格品质和团队管理能力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教育,从而为培育出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大学生。 2.知识与能力教育 在当今社会,拥有了创新创业意识还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另外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技巧、技能和沟通、管理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技能,创新 创业之路 才有可能顺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向应该是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必须要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和一定的核心技术,因为只有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大学生的创业才有竞争力,其队伍才能逐渐发展壮大。创新创业作为一项挑战性和难度都很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人是很难做强做大的,因此,建立一个协调一致、分工合作明确的团队是决定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 3.实践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理论教育必须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可以开放实验室、图书资料室,创立实践实习基地,设立网上模拟实验室,和企事业单位一起建立实践基地等,从而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还要安排有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实际水平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1.设立课程模式 课程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内容,但是我国现阶段大都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因此亟须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创新创业知识、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内容。我们需要制订合适且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保证它在大学生接受四年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得到落实。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其中创新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纵向拓展型模式。实施技术专业+管理学辅修、技术专业+经济学辅修等模式,对以往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改革,关注重点从产品的技术设计、生产流程向营销、销售等方面延伸,强化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专业技术,也了解生产和经营过程。②横向拓宽型模式。对于管理类、经济类、外语类、法学类等专业,在确保学生学科专业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设置能够反映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课程模块,使之向相近学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领域拓宽,使学生的专业面得到拓宽,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③基础加模块模式。对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为了培育社会急需人才,应该在专业内根据需要调整专业方向,使得学生能根据社会需求以及自己的 兴趣 爱好 选择课程模块。④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实行大学生科研计划,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到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以及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产业实践和最新成果及时反馈到课堂,或者融入教材,使教学活动延伸到市场和科研第一线,从而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此外,学生在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时,能够强化务实创新和创业意识的科学精神,提升其实践能力。 3.优化管理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要实现与社会各界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整体配合,并且依赖校内各个子系统的联动管理、紧密合作,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和管理体系,就必须对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各阶段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咨询、服务、诊断和精细化管理。①筹备期。重点是进行品质、意识、能力和精神的教育训练和培训,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这一阶段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来实施。②初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融资、政策、场所和技术等支持,安排导师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解决其中遇到的难题。这一阶段不但需要学校的培训和教育,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政府政策的扶持、正确引导以及理解。③中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跟踪、咨询和诊断服务,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可以把他们取得的经验以及应该吸取的教训及时地反馈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去。 4.健全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环境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是高校、社会、政府的共同行为,而不是简单的高等学校教育行为,因此,只有所有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出台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肯定会遭遇很大的风险和困难。所以,政府需要根据“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保障权益完善服务”的方针政策,给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拓展空间,加强服务,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比如说可以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担保基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行政审批规范化,简化审批和办证手续等。 三、结束语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等。所以,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教育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承担者、企业为辅助参与者的服务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此外,还需要强化管理制度的完善,在金融、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加以鼓励,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建设和宣传报道,形成优良的人才成长土壤和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20-122. [2]鲁保富.论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5(2):143-147.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三:试论如何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摘 要】国家和省、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多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 其它 学生类科研项目的经历,就如何提高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教师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需求,旨在激发和训练大学生 创新思维 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1]。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目标,从指导教师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基础教育体系、教育观念和教师的素质都在制约着创新的实现。尤其是大学生,应试入学后更是表现创新能力不佳。如何摆脱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尽快适应自主学习占有一定分量的大学学习生活,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是难点,也是大学生培养的重点。 大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方向不够明确,不知道做什么;二是缺乏问题来源,前两年的平台教育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匮乏,无从下手;三是缺乏观察力,不能自主发现问题。针对如上问题,在实践中需要采取 措施 一一化解。 1 明确方向并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大学生与中学生的最大区别是,大学期间是专业人才培养,有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但大学前两年的学习还是以基础学习为主,这就为大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增加了难度,低年级的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做。解决的办法,一是入学后进行 职业规划 教育和专业概论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毕业后的专业性质和内容;二是学生尽早进入老师的工作室或研究室,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三是作为参加人参加到高年级的大创项目中,先锻炼和学习,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和专业认识,知道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之后就可以独立承担项目。 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倒置式”课外专业实践教育。所谓“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就是课外专业实践早于专业理论学习,学生在低年级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专业实践,让学生先从感性上认识专业,利用实践中的发现和问题去指导专业理论学习,从而达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相互促动过程。 探索“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让学生从入学起就开始系统地进行课外专业训练,使之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并将自己对专业的感知与专业基础教学有机结合,达到有的放矢,籍此促动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课内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提高毕业生社会竞争力的培养目标。 学生在课外专业实践中对专业有了初步的认知,也能在实践过程中思考一些问题,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就需要指导教师进行积极引导,指导其如何设计解决思路和实施。 2 积极引领 把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渗透到教育的整个过程,培养高素质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但我国高校的 教学方法 以及课程设置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思考问题、不会提出问题,也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先找老师帮助。出现这样的问题,也不能全归责于学生。作为教师,应该 反思 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教会了学生如何思考? 实际上,老师们习惯于给学生答案,以讲为主,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这样如何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作为老师的作用和角色。学生遇到问题,不是简单的给出答案,而是要剖析问题,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让学生做出判断,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刚接触项目时,往往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但老师需要积极引导,讨论式启发,让学生先拟定方案,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经过几次类似的分析后,学生再遇到问题,就会先进行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然后和老师探讨。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而且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学会了科学思维。 3 团队意识培养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以后事业成功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对其以后的发展尤为重要,也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大创项目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指导学生大创项目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在项目团队的管理上,给予项目负责人充分的自主权,负责项目的方案与实施。在此过程中要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作用,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同时,项目组成员也要服从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同心协力,分工负责,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共同努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若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指导教师负责协调,给出合理化建议,宏观上进行调控,主要还是要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参加高层次研讨 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需要给他们创新的自由空间。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旨在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眼界是创新培养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参加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指导教师的项目进展或阶段性 总结 会,进而参与讨论,让大学生感受学术氛围和气息、接触专业学术前沿,对开拓其思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参加高层次研讨,也可以让学生减弱对学术圣坛的敬畏和距离感,提高了学生对学术问题质疑的勇气,提高其自信心,思考问题更加趋向科学和合理。 5 结语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在课外建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培养大学生主动性学习和自学能力,激发其创造性。 通过三年的指导实践,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创项目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参与项目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如何在大创项目实施中保质保量地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任然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写作思路:从创业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创业的艰辛,该怎样创业等多方面开始写作。通过创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我明白创业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一个具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能否最终走上成功创业之路,与他是否相信自己可以在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中胜出有着直接的关系。实践创业是大学生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实践创业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客体是商业机会和各种为达到目的而需要和可以得到的资源。大学生实践创业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所以大学生是否自信、能否在挫折和失败中重新振作,对于创业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大学生实践创业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了解经营常识、把握经营方向、提高商业能力。不少大学生创业把握不住方向,很容易走入误区。其实,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大学生应该首先树立赚第一分钱,而不是一创业就必须挖到一桶金的观念。大学生面向基层创业、就业是大有可为的,特别是在学校为我们提供优惠的政策的情况下,客观上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好的土壤,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畅游一番”,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创业实践能力。由于创业者是发现一个好的商业创意并将之转变成现实的人,因此创业者必须具备一些特定能力,如捕捉机会的能力、领导及合作能力、整合资源能力等。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创业过程中能否正确、高效地整合各种资源对于创业能否成功是很关键的。而在对资源的整合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又是能否与合作者融洽合作。实践创业中的大学生应把握方向、坚持原则,懂得选择、学会放弃。在市场竞争中,要懂得如何进行放弃和选择体验创业、学习创业与实践创业,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三个连续阶段。事实证明,大学生有益的创业活动,将会成为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华、展现创新思想和个性特点以及充分认识社会的一个大好机会。创业大学生所具有的品质、素质,完全可以胜任一般情况下的就业需求。创业和就业是孪生兄弟,能创业者一定可以顺利就业。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校园里学习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我们有创新精神,又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我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已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些都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也往往造就了我们创业的动力源泉。但光有动力和理论是不够的,在创业道路上,作为刚刚接触社会的大学生,我们往往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常常盲目乐观,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想法上。所以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都会感到痛苦、迷茫、甚至沮丧、消沉。其实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的同时也必然要考虑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我们更加理智,更加成熟。自主创业除了要做好失败的准备,更要有充足的资金和宽广的人脉做铺垫,如若资金不足,再好的项目中标也是枉然,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创业者本身没有足够的资金或没有可以加快资金回笼的人脉关系,一旦出现项目资金周转不灵就可能造成工期延误甚至于项目夭折。这样不仅赚不到钱,还可能造成前期投入全部付之东流,所以自主创业一定要有坚强的后盾,不能盲目投资。其次,在有了平和的心态和充足的资金做前提下,创业者也应该选择一个合理可行的创业项目。最好选择父母从事行业或自身所学专业的相关专业,因为这样可以保证不走弯路,同时也可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从而使创业者可以较为容易的拿到第一桶金,对创业者的心态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尤其是可以让父母当你的领路人,这样不仅不用担心上当,可以少走不少弯路。同时也可以利用父母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人脉,毕竟在这个年代人脉比什么都贵。所以在创业者选择项目时,一定要慎重考虑,一个良好的项目可能会让你在创业的道路上事半功倍。毕竟依靠不是依赖,寻求父母帮助总比血本无归来的要好。而在有了以上的条件下,创业者如果觉得投入过高或投资风险过大,这时候创业者需要找到一个可以与其分担风险的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创业合作伙伴来分摊风险。在挑选合作伙伴时,首先要看其是否有创业的渴望和激情,其次要看其是否有能力与你合作。如果对方空有激情没有实力,到最后就算强拉入伙可能也会不欢而散。另外在寻找合伙人时要尽量避免与亲戚合作,尤其是不能与家中长辈合作。否则当亲戚把其亲属关系带入合作关系中会引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说在寻找合作伙伴时一定要慎重选择。总而言之,在创业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曲折与坎坷。然而对创业者来讲,这种艰辛的创业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经历,也是一种值得回味的享受。愿所有创业者都可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也祝福所有的自主创业者能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当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尽快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的作用,然后分析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当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组织形式和经济成分多样化的发展,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遭遇到新的挑战。企业应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对症下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稳定发展。
一、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为一切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企业不可缺少的生产力要素之一
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为了实现本阶级的政治目的,通过 教育 活动,用本阶级的思想去影响广大社会成员,使其接受它并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和形成一定的行为意识,从而支配人们自觉地去行动的活动。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动员和领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学习科学 文化 知识,努力掌握现代化建设本领。在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作用就是不断改进工作,保证和加速企业生产的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安全等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生产力要素之一。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行为导向功能、精神激励功能和社会调节等功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来保证发展的方向,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建立起一个精神激励机制,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思想,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倡导奉献精神。
2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不断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的思想认识水平,能够改善企业领导、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当今,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任务。企业和谐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要建立和谐的企业,做好领导、员工之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本。思想政治工作是理论基础,在教育学习中通过对企业领导干部和广大企业员工进行宣传,形成良好的氛围。同时领导干部积极对职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平等观念,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职工之间也可以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团结一致,使企业更加和谐地发展。
二、对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问题的分析
1思想、价值观念的错误观点严重影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西方通过各种形式途径对我国思想政治的渗透,以及各种腐朽思想的广泛影响,使当前企业职工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了错误的观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多种分配方式的实行,使企业职工的收入拉开了档次,职工在收入和分配上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职工过分的关切工资奖金,认为工资奖金的多少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从而心理不平衡,影响了工作的情绪,也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所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势必受到这些腐朽思想的障碍,从而影响企业的形象和正常进程。
2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 方法 方式上走老路
目前,很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很大的开展,但是在方式方法上仍然是一条老路。许多企业职工抱着被强迫接受教育的态度来听讲,很难产生好的效果。在这种传统枯燥的宣传教育形式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深入人心,企业领导和职员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最终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合理开展,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效益一落千丈。
3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受重视,缺少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当前很多企业只重视效益,而忽略了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企业领导与职工群众的距离拉得越来越大,领导和职工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领导不重视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来武装职工的思想,也不重视从实践中搞好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那么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很好进行。企业领导干部会和职工在思想上背道而驰,领导不去及时地和职工做工作,企业就不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
三、解决企业思想政治问题的有效对策.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以人为本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在内容、形式上有所改变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上首先要有所改变。企业领导应结合企业的改革和生产实际,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层次,多内容的垒方位教育,把单一的灌输式扩展为讨论式,演讲式并借助媒体进行直观形式的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枯燥无味。同时.领导在向职员宣传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时,也应该采取平等、讨论的方式,以亲切自然的态度与他们协商,从而使企业领导和职员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更加能促进思想改治工作的开展。
2新形势下,不断创新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是现代 企业文化 的精髓,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因此要把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定位。目前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解放思想为突破口,倡导创造性思维.使思想政治工作有创造性、超前性和开放性,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应避免形式主义,应围绕职工群众关心的 热点 难点和疑点问题,充实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运转。
3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放在企业的核心地位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人本管理是企业创新中的一种管理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尊重职员的思想、人格,培养员工的敬业和合作精神,重视激活员工的潜力.提高职员的自身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首先,应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企业领导应多了解职工,多和职工交流,了解职工内部的需求。对企业的意见。
再次,应该努力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素质。通过企业领导职工的自身的思想、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经济工作和 其它 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在合理运用其基本方法时不仅要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导向性,而且还应紧跟时代步伐,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方法创新 工作方法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复杂,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样,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所运用的具体方法也面临着挑战。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对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并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以便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
1.针对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思想认识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注意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根据不同群体的素质结构和不同利益需求,根据客观存在的思想问题及其本质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2.实效性
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尽可能避免和减少无效工作,提高效率,讲求实效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们在思想认识和实践中存在偏差,将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化、模式化,很少考虑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选择上,应考虑其实际效用,争取以极小的代价,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
3.导向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认识转变的工作,就是要把人的思想引向正确的方向上。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和路线。要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大家正确分析和思考问题,明辨是非,在国际国内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保持清醒头脑,不受各种腐朽和不良文化的侵蚀。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
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 总结 工作 经验 ,创造了许多思想政治工作的好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常用的方法有: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知识要为工作实践提供政策导向和政策依据。工作中我们要将理论知识学精、学透。同时,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在工作中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刀切”,又要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两张皮”,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实现育人的目的。
2.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做到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原则,二者不可偏废,也不能对立,更不能相互替代,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发挥其教育和激励的作用。
3.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不能相互脱离,只重视解决思想问题,而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思想教育将变得空洞乏力并难以奏效。必须把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4.普遍教育和分层次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普遍教育旨在让大多数人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原理,解决一般性问题。而人的思想是千差万别的,在工作中我们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群体存在的不同的思想问题,制定不同的 工作计划 、工作内容,切不可搞“一锅煮”。所以,只有做到普遍教育和分层次教育相结合,才能切实做到有的放矢,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进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网络化在各个领域的运用,由此也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和心理危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永葆生机,才能在实践中真正表现出针对性、实效性。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创新:
1.思想政治工作同互联网相结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了全球化的环境平台。我们应革新思想政治传统落后的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在工作方法上要改变一味说教的形式,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互联网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优势。不断推出精神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文化精品,营造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帮助人们树立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各种不良文化的渗透和侵蚀。
2.思想政治工作同情感教育相结合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既是思想交流的过程,也是感情交流的过程,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应当重视情感教育,否则就会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片面性和简单化。情感教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关心人、了解人、凝聚人的有效要素,也是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和沟通心灵的桥梁。工作中我们可通过与受教育对象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来调整和消除彼此的心理距离和戒备,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和相互尊重,这样有利于获得思想观点的认同,使双方的意见和误解得到及时的化解和消除,有利于建立起密切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实效性。
3.思想政治工作同心理疏导相结合
心理问题是由长期的精神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低迷情绪逐渐影响而形成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和化解,长期以往,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也给和谐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分工及分化程度加大,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增加,从而给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应当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解释、说明、沟通等方式,疏通人们的心理障碍,解决人们在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惑,减少焦虑、抑郁、恐慌及其他不良心理状态,有助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62.514.
[2]肖剑平,耿学刚.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创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88.?
[3]黄耀斌.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创新[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6,(1):59.
21世纪社会的发展进步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医院管理水平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依靠人力资源的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改革、创新的一部分,最大程度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一、思想政治和人力资源管理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利用有效的管理方式,不断的激发工作人员的潜力,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实现预期的绩效目标,主要的内容包括人事档案管理、工资福利、考核培训、职称评聘、人事调配等。各个环节具有严格的办理程序和政策,规划为直接管理的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人作为主体,关键部分为人的思想、政治立场、观点等问题,是提升思想觉悟的工作,属于间接管理的部分。表面上分析两者没有直接的关系性,从深层次分析,两者具有紧密的关联性。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保持一致性,将人作为主体,帮助人员全面发展,实现医院的长久性发展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主动的引导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形成共识,激发主体的积极热情,提升综合水平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精神力量和思想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途径和表现形式。最大程度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中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决定医院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方向,积极的贯彻落实 党的方针、政策、路线,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落实执行。思想政治是提高医院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干部政治素质的关键方式。干部人员通过一定的学习后,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着眼点和出发点统一到医院的建设发展上,将实际和理论结合到一起,保证公平的管理,让人才为医院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
现今很多的医院内部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较高,关注人才队伍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严重不足,医院没有树立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或是将政治宣传作为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没有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联性。
2.管理方式落后
部分医院虽然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的工作方式主要为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和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完全脱离,上级文件的精神核心没有积极转化,和医院行业发展的特点不符合,没有和医院人员的实际利益联系到一起。大部分状况下将上级的文件多次转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于形式化,实际的教育方式落后,创新程度不足,和医务工作人员实际工作特点结合程度不够。
3.实施效果较低
医院内部整体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大部分的医护人员工作在临床一线,医院的长久性发展中,临床服务是关键的环节。医院教育工作把握为临床服务的精神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片面性的认定为一种负担。由于临床工作压力较高,工作量较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较低。
三、具体的建议
医院内部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提升所有医务人员的价值观水平,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展开是提升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是现代化管理新形势。
1.提高认识性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将人作为核心的一种管理方式,管理的本质决定其不仅需要具有完整的 规章制度 来管理内部人员的行为准则,同时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教育成果进行巩固。不断的强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将病人作为重点,将提升医疗质量作为医疗服务、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体现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医院内部的实际工作良好结合,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发展目标,积极主动的引导内部工作人员树立完整健全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正确的认识是展开所有工作的前提,所有人员积极的参加到医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提升意识。
2.创新形式内容
医院内部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和工作人员实际利益有效结合到一起。目前医院职工的思考主要和他们的工资福利、科研教学、职称晋升具有联系性,脱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无效的。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部分激励方式,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考虑职工的所思所想,为员工提供服务,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和针对性。思想政治需要和深入研究互相配合。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展开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彻底颠覆过去的批评教育、念文件教育方式,采用创新性的手段,将员工关心的难点热点作为工作研究的重点环节,和医院内部人员的 职业规划 、进步、生活状况有效结合,让员工体会关爱和尊重,切实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和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和自身业务水平以及自身素质结合到一起,医院内部定时的展开演讲比赛、组织技能比赛、知识竞赛、知识讲座等,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良好融合,提升整体的环境氛围,让员工在愉悦的氛围中发生思想改变,开阔自己视野,提升医院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
3.强化工作效果
每一个医院内部都是整体,无论展开何种教育工作必须把握整体性原则,任何工作都不能脱离单独展开。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科学融合到一起,同时和医院的文化建设工作、品牌塑造、专科建设工作积极配合,实现全面管理,良性发展。促进医院内部体制的完善和改革,提高整体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医院发展的速度,促进新局面的开拓。医院的发展不能离开员工的作用,保持思想政治和医院日常工作的联系性,让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的关注点保持一致,最大程度激发所有员工的创造潜力和工作积极性。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需切实的考量员工利益,在教育展开的所有环节、所有时期保证员工利益,体现员工的价值,激发工作热情。
总而言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协调性,通过科学管理提升综合水平,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解决面临的各种困境,才能为医院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
猜你喜欢:
1. 2017个人年终总结思想政治方面
2.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总结
3.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4. 近三年思想政治工作总结
5. 思想政治工作心得体会
新时期企业工会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探究论文
[摘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而企业工会是工会的组织基础,是企业党支部联系员工和群众的重要纽带,在思想建设方面具有其他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章从工会的地位、目标、创新方法等方面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探究,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新时期;工会;思想政治工作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163
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任何一个组织在搞好一线生产的同时,都要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它是我们增强内部凝聚力、向心力,发扬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重要途径。工会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主体,该如何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呢?
1要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中准确定位工会的主体职能
工会作为群众组织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其工作内容和目标是和党政建设高度一致的,紧紧围绕“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发挥促进和保障的作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渗透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正确认识员工和企业之间的主体作用,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1.1改变错误认识,勇于担当
在企业长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工会干部中也许有的人会认为,企业政工人员的职责才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工会的工作就是组织一些活动,发一些福利。其实不然,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提炼和宣传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精神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其核心作用不容小觑的。所以,各级工会工作者要提高认识,发光发热,勇于担当。
1.2工会要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工会要准确定位,做好配角,搞好宣传,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我们对工作要积极负责,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消除职工思想顾虑,引导和教育广大职工,把个人人生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高度统一,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展示个人能力,群策群力,推动组织发展。
1.3当好维权使者,做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企业工会要积极组织工人对《宪法》《民法通则》《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国家基本法律的学习,同时要对企业《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保护职工、保护妇女权利和维护企业和员工共同利益的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法纪意识,成为一个好员工,自觉维护法律。同时,实事求是面对在企业中的各种矛盾,基于公平的原则,公正、公开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及时关注和解决职工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好职工群众的坚强后盾。
2企业工会要高瞻远瞩,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企业工会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实现工会与职工群众零距离接触,充分发挥组织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工会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最大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培训干部和工人“政治素质高、思想品质优、工作纪律严”的战斗集体,同时,工会组织应积极深入一线工人中,了解员工,帮助员工解决冲突,解决实际困难,听取职工的心声和呼声,真诚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目前,我们公司的很多一线员工存在一些矛盾的心理状态,他们认为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唯一的出路,所以,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要深入实际,我们通过座谈会、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去了解一线职工的思想动态,每一名基层群众都关注着公司的成长,能够认识到公司的命运和自己的生存息息相关,企业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人的收入,现在的员工非常真实,也很朴实简单,就是想要一个富有的生活。大家反对空谈,注重实效,所以,掌握了这些思想动态,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加大工作力度,把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
4要注重工作实效
4.1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整体工作
企业工会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取得实际效果,真正起到教育、帮助的作用,就应该融入实际的具体工作中,努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工作过程中。如果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业务分开,将不会有长足的进步。
4.2必须适合职工群众需要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离不开正确的群众路线,无论什么样的思想教育内容,其形式和方式必须适合基层干部群众。坚持广泛宣传党支部对于集团政策的贯彻和解读,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正确引导,大力推广先进模范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员工建立和巩固主人翁精神,振奋工人的士气,增强信心。
4.3努力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政策水平
员工感觉迷茫的、不明白的问题,都是一些政策的问题,这需要工会干部首先自己理解透彻。工会干部要不断学习新理论,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能很好地掌握、利用相关政策向工人做解释,做宣传,应注意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坚持走出去,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提高自己,改变工作方法和手段,努力取得实效。
5进一步落实幸福感提升计划,做好精准关爱
围绕员工生活,倡导幸福感建设的目标及愿景,开展关爱员工一揽子工程,深化“五小工程”和“职工之家”建设。
(1)关注员工诉求,准确把握队伍思想状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做到“五必谈、六必访”,知员工情、答员工疑、解员工难、聚员工心。
(2)关心员工生活,精准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每年坚持做好除夕走访基层慰问活动。
(3)做好员工心理关爱和辅导。在企业内部进一步打造EAP心理咨询中心,全面推进企业员工的心理咨询工作,详细建立员工心理档案,并将员工心理情况干预及谈心工作纳入企业党建内容,实现“整合心理资源共赢美好未来”的企业愿景。
6以多种活动为载体,发挥工会的阵地优势
在企业,各种职工活动室、图书馆、阅览室、职工之家、职工活动阵地延伸到各个项目。这些活动场地不只是休闲,也是一个工人教育、学习的地方,更是工会用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阵地。工会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职工培训,宣传先进,表彰先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开展“开创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人才”活动,激励员工终身学习,这是工会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7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方法
7.1思想政治教育上升到素质教育,并作为职工考核和评职的一项内容
一是要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纳入企业的目标管理,包括企业员工在入职、晋升、奖励和惩罚等成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思想觉悟不高、政治意识差的员工,将会影响未来的职业生涯;二是深入做好先进典型的培养,在典型选树中,以业绩为导向,以具有先进性、时代性为标准,打造一批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基层先进。在典型宣传中,深入挖掘其感人事迹,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发挥榜样的力量,集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7.2信息化管理平台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企业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详而有实,要有特定的创新载体作为操作平台。
第一,要搞好一个新的直观的教育平台。包括使用党务板报、宣传栏、墙体广告和其他形式,宣传思想政治导向,促进党政建设,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
第二,要打造好企业文化的创新平台。企业文化建设平台提供了新的载体,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也保证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很多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如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是叠加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进一步利用好内部刊物,宣传企业动态,弘扬企业文化。
第三,要完善网络媒体形式的载体。网络以其效率高、方便、广泛的优势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思想政治工作应尽快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借助网络媒体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思想政治工作和渗透的覆盖面。
8结论
简而言之,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工会组织不仅应该全面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而且应该远见未来,敢于创新,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去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成为政治优势,最终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干建勇.物资企业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4):101-103.
[2]符明.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路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学理论,2010(34):349-350.
[3]张汝霞.思想政治工作在提升残疾人综合素质方面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6(47).
[4]罗柏华.新时期媒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对策探微[J].中国市场,2016(47).
[5]范建新.论当前报社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16(47).
[6]于敬岩.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6(21).
在我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有助于我国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供大家参考。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一:大学生创新创业 教育 [摘要]为适应时代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表现薄弱的环节主要有:课程设计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思想观念保守、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在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激发更多青年大学生的激情,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实践 经验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讲师,必须要接受正规师资培训,获得创新创业讲师资格证;对学生进行教学必须是控制在2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目前,高校中具有资质,同时能够洞察学科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虽然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这一门课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大课的教学层次上。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还没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由行政人员代替;缺乏资金支持、制度保障,加之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1]。 1.2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 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 毕业 生的工作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密切相关,但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提高整体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不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2]。 1.3课程设计不合理,模式待完善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学科建设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学科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只能够提供少量的基础课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与课程设计缺乏长期性。 1.4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在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不是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希望通过创业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资金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瓶颈,目前解决 渠道 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社会上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自己设立的基金,但是金额都非常有限,这一困难让很多很好的创意胎死腹中。 2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思路 2.1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2.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2.3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 社会实践 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 市场营销 等 企业运营 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2.4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 创业政策 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 保险 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 财税 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3结论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 创业项目 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 文化 ,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 事迹 。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14). [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6(11). [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 人力资源管理 ,2015(1). [4]李涛,徐根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但是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往往还是以趣味活动小组或者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还处于非计划性的低水平、低层次管理状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次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最后指出,为了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必须健全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最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慢慢变成“显学”,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1]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上还比较单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往往还是以趣味活动小组或者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并不是以培训或非课程化等方式来实施教育,因此还是处在非系统性、非计划性的低水平、低层次管理状态,[2]传统单一的 方法 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系统的大学生创业和创新相结合的一体化管理教育模式,用大学生创新活动促进创业,用创业活动带动创新教育,使之相辅相成,逐渐完善新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1.意识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来说是一种精神和理念教育,但是其本质还是素质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人格品质和团队管理能力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教育,从而为培育出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大学生。 2.知识与能力教育 在当今社会,拥有了创新创业意识还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另外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技巧、技能和沟通、管理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技能,创新 创业之路 才有可能顺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向应该是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必须要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和一定的核心技术,因为只有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大学生的创业才有竞争力,其队伍才能逐渐发展壮大。创新创业作为一项挑战性和难度都很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人是很难做强做大的,因此,建立一个协调一致、分工合作明确的团队是决定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 3.实践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理论教育必须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可以开放实验室、图书资料室,创立实践实习基地,设立网上模拟实验室,和企事业单位一起建立实践基地等,从而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还要安排有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实际水平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1.设立课程模式 课程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内容,但是我国现阶段大都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因此亟须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创新创业知识、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内容。我们需要制订合适且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保证它在大学生接受四年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得到落实。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其中创新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纵向拓展型模式。实施技术专业+管理学辅修、技术专业+经济学辅修等模式,对以往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改革,关注重点从产品的技术设计、生产流程向营销、销售等方面延伸,强化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专业技术,也了解生产和经营过程。②横向拓宽型模式。对于管理类、经济类、外语类、法学类等专业,在确保学生学科专业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设置能够反映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课程模块,使之向相近学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领域拓宽,使学生的专业面得到拓宽,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③基础加模块模式。对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为了培育社会急需人才,应该在专业内根据需要调整专业方向,使得学生能根据社会需求以及自己的 兴趣 爱好 选择课程模块。④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实行大学生科研计划,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到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以及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产业实践和最新成果及时反馈到课堂,或者融入教材,使教学活动延伸到市场和科研第一线,从而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此外,学生在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时,能够强化务实创新和创业意识的科学精神,提升其实践能力。 3.优化管理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要实现与社会各界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整体配合,并且依赖校内各个子系统的联动管理、紧密合作,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和管理体系,就必须对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各阶段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咨询、服务、诊断和精细化管理。①筹备期。重点是进行品质、意识、能力和精神的教育训练和培训,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这一阶段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来实施。②初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融资、政策、场所和技术等支持,安排导师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解决其中遇到的难题。这一阶段不但需要学校的培训和教育,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政府政策的扶持、正确引导以及理解。③中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跟踪、咨询和诊断服务,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可以把他们取得的经验以及应该吸取的教训及时地反馈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去。 4.健全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环境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是高校、社会、政府的共同行为,而不是简单的高等学校教育行为,因此,只有所有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出台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肯定会遭遇很大的风险和困难。所以,政府需要根据“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保障权益完善服务”的方针政策,给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拓展空间,加强服务,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比如说可以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担保基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行政审批规范化,简化审批和办证手续等。 三、结束语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等。所以,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教育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承担者、企业为辅助参与者的服务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此外,还需要强化管理制度的完善,在金融、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加以鼓励,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建设和宣传报道,形成优良的人才成长土壤和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20-122. [2]鲁保富.论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5(2):143-147.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三:试论如何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摘 要】国家和省、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多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 其它 学生类科研项目的经历,就如何提高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教师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需求,旨在激发和训练大学生 创新思维 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1]。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目标,从指导教师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基础教育体系、教育观念和教师的素质都在制约着创新的实现。尤其是大学生,应试入学后更是表现创新能力不佳。如何摆脱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尽快适应自主学习占有一定分量的大学学习生活,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是难点,也是大学生培养的重点。 大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方向不够明确,不知道做什么;二是缺乏问题来源,前两年的平台教育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匮乏,无从下手;三是缺乏观察力,不能自主发现问题。针对如上问题,在实践中需要采取 措施 一一化解。 1 明确方向并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大学生与中学生的最大区别是,大学期间是专业人才培养,有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但大学前两年的学习还是以基础学习为主,这就为大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增加了难度,低年级的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做。解决的办法,一是入学后进行 职业规划 教育和专业概论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毕业后的专业性质和内容;二是学生尽早进入老师的工作室或研究室,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三是作为参加人参加到高年级的大创项目中,先锻炼和学习,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和专业认识,知道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之后就可以独立承担项目。 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倒置式”课外专业实践教育。所谓“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就是课外专业实践早于专业理论学习,学生在低年级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专业实践,让学生先从感性上认识专业,利用实践中的发现和问题去指导专业理论学习,从而达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相互促动过程。 探索“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让学生从入学起就开始系统地进行课外专业训练,使之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并将自己对专业的感知与专业基础教学有机结合,达到有的放矢,籍此促动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课内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提高毕业生社会竞争力的培养目标。 学生在课外专业实践中对专业有了初步的认知,也能在实践过程中思考一些问题,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就需要指导教师进行积极引导,指导其如何设计解决思路和实施。 2 积极引领 把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渗透到教育的整个过程,培养高素质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但我国高校的 教学方法 以及课程设置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思考问题、不会提出问题,也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先找老师帮助。出现这样的问题,也不能全归责于学生。作为教师,应该 反思 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教会了学生如何思考? 实际上,老师们习惯于给学生答案,以讲为主,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这样如何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作为老师的作用和角色。学生遇到问题,不是简单的给出答案,而是要剖析问题,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让学生做出判断,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刚接触项目时,往往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但老师需要积极引导,讨论式启发,让学生先拟定方案,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经过几次类似的分析后,学生再遇到问题,就会先进行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然后和老师探讨。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而且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学会了科学思维。 3 团队意识培养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以后事业成功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对其以后的发展尤为重要,也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大创项目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指导学生大创项目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在项目团队的管理上,给予项目负责人充分的自主权,负责项目的方案与实施。在此过程中要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作用,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同时,项目组成员也要服从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同心协力,分工负责,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共同努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若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指导教师负责协调,给出合理化建议,宏观上进行调控,主要还是要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参加高层次研讨 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需要给他们创新的自由空间。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旨在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眼界是创新培养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参加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指导教师的项目进展或阶段性 总结 会,进而参与讨论,让大学生感受学术氛围和气息、接触专业学术前沿,对开拓其思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参加高层次研讨,也可以让学生减弱对学术圣坛的敬畏和距离感,提高了学生对学术问题质疑的勇气,提高其自信心,思考问题更加趋向科学和合理。 5 结语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在课外建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培养大学生主动性学习和自学能力,激发其创造性。 通过三年的指导实践,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创项目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参与项目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如何在大创项目实施中保质保量地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任然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浅谈大学生进行创新论文2000字,内容如下:
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
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不广泛等等。
目前,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围绕“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较普遍的形式,但这种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比较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