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找一本人民文学出的高中必读书中的《西厢记》上面很清楚这里简要讲一下西厢记最早的故事雏形是唐元稹的《莺莺传》,这个唐传奇在当时就十分有名,开了中国才子佳人故事的先河。但故事的结尾张抛弃了莺莺,故事不是十分完美。鲁迅在中国小说史中评价张生是“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后又有金元之际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尚不是典型元杂剧)结局作重大改变,张生和莺莺得以结合,为一喜剧结局。后来被王实甫的《西厢记》所沿袭,“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成为了西厢故事中最深入人心的结局。一般说起西厢记的结局,就是指的这一种。但故事的矛盾在两个年轻之间展开,还牵扯了因果报恩的思想爱情上还不纯洁。 真正达到顶峰的是王实甫的《西厢记》,文辞优美,五本二十一折的结构宏大,故事去除了原来因果报恩的思想。剧本更加臻善。主要矛盾也转移到了两个年轻人和老夫人之间。此剧影响甚光。明带刊本有49种。西厢记在明代有很大影响,流传很广。对这个故事也就产生了许多改编本,如《翻西厢》,《锦西厢》,《东厢记》之类。都对故事做了改动,结局也就不同。有张生落第,莺莺终嫁郑桓的;有张生看上红娘,莺莺吃醋,经过周折双美并嫁的;有张生大彻大悟,意识到私情不对,终于痛改前非得升仙界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但都思想拙劣,境界庸俗。所以很少被人接受。 明代人对《西厢记》的第五本,也就是描写大结局的那一本颇有争议,认为与前四本非出于同一作者之手,艺术水平也大大不如,所以不少人认为《西厢记》应该在第四本结束,以“草桥店梦莺莺”为结局,则张生在离别莺莺,上京赶考的路上做了一个梦,把以前欢会的场景重演一回,后以梦醒之空幻为结局。最早在版本上做出这种改动的是《六幻西厢》,即以“草桥惊梦”为结局。后来,著名的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西厢记时,也力主到第四本为止,但他并没有删掉第五本,仍予以保留。清代以来,金批西厢一直是最为流行的西厢记本子。所以这种结局也很有影响。 不过,以上只是针对文学本而言。从西厢记的表演上来看,自明代北曲西厢记已经不能演出,广泛流行的演出本是李日华的《南西厢记》。这个本子虽然在曲白和体制上对王实甫的西厢记有所变动,但在故事内容上变化不大,结局依然是大团圆的。所以,以后舞台上演出的西厢记仍然是大团圆的结局,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样的。 西厢记还被改编成不少地方戏曲,但这种大团圆的结局都是一样的。田汉写有京剧《西厢记》,在曲词上大量采用北西厢,结局则变为张生落第,老夫人不肯允婚,莺莺与张生遂一起出走,“反封建”的意味颇浓,恐怕也是当时时代思潮的反映吧。总接来说,西厢记是按 唐传奇 改元杂剧 改明清小说走的。和其他故事很像。(水浒传也是有元杂剧)
高一作文励志故事议论文5篇
要想写好作文,优秀的题材是少不了的,所以平常要多少读书,多看看作文,积累知识,才能写出好的作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一作文励志故事议论文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代社会日益和谐,发展也越来越快,国际往来日益频繁,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我们青少年应做好成才的准备,准备为社会、为祖国、为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
立志成才必需要通过竞争。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它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我们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能让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竞争也有不利的一面。它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竞争的压力可能引起我们心情的过分紧张和焦虑;更严重的是,当虚荣心作怪的时候,会把别人的成绩看作一种威胁,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忌妒心理。
我们要想成才,也必须是离不开群体的,我们合作的成果属于大家,由大家共享。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合作有分工,要求各为承后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我国有句老话,“人心齐,泰山移。”社会生活中,谁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因为个人的力量结竞是有限的。我们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合作是我们成才的土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现代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科技的辉煌等,都是全作共享的结果,全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因而大大增加了成功的可能,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愉悦,互助互惠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合作的过程是互帮互学,互相提高的过程,同学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为我们的合作铺平道路,不同点则使我们在竞争中互相启发,各显神通,取长补短,不同点作用也很大,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成才的人生道路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成才必须立志,我们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高一作文励志故事议论文2
越来越多的谈及关于文字,越来越多的谈及关于梦想。好像现在不说起这些话题,便显得有些无聊,毫无深度可言。深度,对,我追寻了很久的一个东西。
看过一些诗歌批评,说现在的文字太过口语化,毫无深度可言。顿时觉得有些沮丧。在这个写诗都比读诗多的时代,在这个名利气氛争夺硝烟四起的时代,在这个快餐式阅读的时代,一些东西何去何从?
当写作成为了一种工具,就像我们不懂事时把写作文当成是一种惩罚,然后到处抄袭编造,总是会觉得十分疲惫,丧失了一些事物本真的乐趣。所以,对一件东西越是喜好,有的人才越不会去频繁的接触。这样一个看似愚笨的方式,却也是最为充满诚意的方式。
喜欢与孩子相处,他们的笑是最单纯的笑,不会让人觉得后背发冷。他们的文字大多像他们的心灵一样,白的无暇,晶亮剔透。所以会让人觉得这个世界简单了许多,而身处其中的人——无论是哪一种人,都会学到幼时的单纯。就像麦格里的编辑姐姐哥哥们,一个个都是那么可爱,他们已经造就一颗童心。只是,有的恐怕已经不会和自己同龄的大人交流了。即使是这样,也更证明孩子的心所能创造的世界,是魅力无限大的。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让所有像孩子一样的我们,保有最美好的自己,用心写出最干净的文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想太多,想要的东西就自己启程去摘取吧。要相信,我们所处的,都是一个叫做梦想的年华。
当然更希望的,是热爱写作的你们,陪我一起见证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美好的时代,只属于我们。
那么,请用你最美好的文字,迎接这场盛大宴席的到来!
高一作文励志故事议论文3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通往我们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遭遇一些挫折与痛苦。
孙中山先生曾说:“立志是读书最要紧的一件事。”所以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有目标、有梦想有。拥有目标,才会有热情,有热情的人生才能走向远方、走向成功。一个人若没有热情,那么他将一事无成。正因有目标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古有司马迁为了心中所梦,在惨遭宫刑之辱,后人费心费力的别人即史书。最终成“史家之独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字长》。这一句话让我们知道通往成功路上要不断的学习。在这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但前提是经历了痛苦。眼前的荆棘是我们遍体鳞伤,但这份弥足珍贵的财富却足够我们收藏一生。人生在世上,就是不断学习进步的。倘若不学习就会离我们的成功越来越远。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就是如此,仲永本是位出色的孩子,但因他后天缺乏继续学习,最终“泯然众人矣 。 ”
成功路上永远少不了勤奋,即便是天才也需要加九十九滴汗水,才有望成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勤能补拙,即便是他人的才智、能力都高出我们,但这有什么?只要我们坚持永不放弃的信念,用我们的勤奋慢慢追赶,总会有超过他人的时候。美国作家杰克就是这样。在没有名气的时候,他拼命的读书,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地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他的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最终杰克获得了成功,成为了美国著名作家。
在成功的路途上,每一个深深的脚印都因“我们的汗水”而成为永不褪色的回忆。当我们成功后来细细品味这份“回忆”,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品出:成功之路需我们坚持—咬牙前进。
高一作文励志故事议论文4
青春,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青春,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幽情。青春里拥有难以忘怀的篇目,也有不堪回首的章节。拥有青春的朋友,我想送你一句话:青春是生命之晨,是日之黎明,懂得珍惜,不轻言放弃,让你的青春绽放出绚烂光彩!
“朝气活力蓬勃……这原是属于我们的。”
自己,每想到自己,总是伴随着失落、伤感。“努力就会成功、坚强毅力……”这些让人听腻了的却是真理的东西,对我们还有多少动力?学业友情家庭,责任蜂拥而至扑向我们。
“好累!想逃避”每个人都会这么想,自己被困住了…
记得那个语文特长生—韩寒,学业一门独秀便声名远扬,自己又能怎样呢?记不得留下多少泪、记不清多少次不敢面对、要经受的总是残酷的,现实即是残阳如血般无情。
抬起头下雪了,夜一般的宁静,却体会不到心里去。好像化作一片雪花永不坠落的雪花,飞舞在空中洁净、一尘不染,漫无目地确是自由的。总是在心里憧憬把现实看做是童话里的世界(尽管不是那样),即使知道,但从未停止过—去幻想。
喜欢看《海贼王》这部漫画,想起里面路飞那个傻小子无论面临什么总会给人一个他那可爱的笑脸,可每次我都会被震撼,也许是因为现实中这样的人太少了的缘故吧!呵呵不过还是很喜欢的。
是啊,每件事总会有个结局,既然要面对…那为什么不笑着呢!即使是傻傻的一笑又有何不可?我懂了,我笑了!脸颊两侧上竟留下了两道痕迹—那是许久不笑的惩罚、是我人身起点开始的见证!
心中不再幻想。励志!去面对!
十六岁的我,十六岁的天空,是雨季、是花季?我会勇敢的说:是晶莹的雨露点缀下只属于我们的花季!
高一作文励志故事议论文5
一个人必须要拥有梦想,他才会有起床的动力。梦想,是个美丽而又遥不可及的词语,他让多少人为了它而不懈努力,他让多少人为了它而勇敢前行。勇敢追梦,让我们扬起青春帆、踏着生命舟,去远航!
勇敢追梦,相信自己。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是一个追梦者所应具有的品质。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在几十年前,他还只是一个农民。那时由于家庭社会因素,无奈被迫辍学,当他回来参加考试时,离大专线只差三分。他坚信自己一定可以上大学,于是二话不说,拿起书本,再次投入学习中。谁知这次高考不幸落榜。但是,在经历了这两次失败的打击后,他仍然没有被打倒。他说:“绝望是一座大山,但是只要你能砍出一块希望的石头,你就拥有了希望。”于是他再次踏入高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北京大学向他敞开了美丽的大学之门。俞敏洪的自信帮助他获得了成功,的确,自信是人的翅膀,它可以带着我们飞向成功的彼岸。让我们相信自己、奋力前行!
勇敢追梦,坚持不懈。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些荆棘牵绊着我们。坚持,在此时就如同一把利刃,让我们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相信我们都不会忘记这句话的作者——托马斯·爱迪生。他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不断的失败,不断的坚持,大约经过五万次的实验,写成实验笔记一百五十多本,方才达到目的。为了镭的发现,居里夫人饱受放射性科学的甘苦,终日坚持不懈。“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她在面对别人的质疑与疑问时如是说。居里夫人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宝贵的一生。让我们坚持不懈,奋力拼搏
勇敢追梦,乐观对待。乐观,是春日里富有生机的小雨;乐观,是夏日里带来凉爽的清风;乐观,是秋日里多彩多姿的云朵;乐观,是冬日里融化冰雪的暖阳。史蒂芬·威廉·霍金虽然全身瘫痪,不能说话,但是他的思想超越了身体。他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命运。是啊,有生命,就有希望。乐观是一个人的心态,让我们勇敢追梦,乐观向上!
先给一个定性:一篇文章能发到顶刊,八成基于所在学科、所得数据、专业知识体系;一成来自基本的写作方面的功底;一成来运用和自传递信息的能力。这其中,占八成的科学家身份往往掩盖掉一些科学家对文字传播能力的洞察。 也可以形象一点儿:这个“好论文做到了讲好故事”,八成功劳来自一个十足的科学家(专业知识);一成来自具有基本写作能力的作家(写作功底);一成来自中等能力的传媒人(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学位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其中包含的思想是否用在了写作过程中。Scientific Storytelling主要就是第三份能力,即传播能力。如果你认为论文欠缺的只是讲好学术故事的能力,或者只是觉得讲好学术故事是一个学术能力,那你就想得少了。 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通才,至少知识口径十分宽广。作为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与之想当的能力,只能靠在相关各方专门修习。做好科学家的同时,要专门做一个作家,做这个作家的同时,还得尝试做下小说家和剧作家,甚至导演。 如果你说不出为何阿甘和肖申克的救赎两部电影各自的故事为何吸引人,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听故事的人。自然也就做不到讲故事。
写论文和写小说一样,制造冲突,引起悬念,激发好奇心,感动中国。讲以往研究的矛盾之处。引入调节变量解决这个矛盾。(制造冲突:研究之间的冲突)尊敬的审稿人啊,我发现啊,以前A研究者讲喝水有助于减肥,B研究者讲喝水会导致肥胖。卧槽,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觉得我有必要研究一下,喝水和减肥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经过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啊,喝水会不会导致减肥,是由情绪调节的,情绪低落的时候喝水会导致肥胖,情绪积极的时候喝水减肥。这也符合以往研究,A研究的群体是大学生,大学生活是人生最幸福的一段啊,情绪积极的比较多。B研究的群体是博士生,博士写不出论文很蛋疼啊,所以情绪低落的比较多。所以,我有了一个新发现哟。喝水减不减肥,受到情绪调节。你还可以考虑的有,校园欺凌受害者,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非婚生子,失独老人。一切可以攻击人们泪点的群体都是值得研究的。我印象中,有一个实验室研究失独老人这个群体,每次例会报告,大家都要哭得稀里哗啦。这种研究送审,审稿人也会为之动容,从而高抬贵手的。建议谨慎考虑的主题有:性少数群体讲以往研究懵逼之处。引入中介变量解决这个懵逼。(制造冲突:现状和直觉的冲突)尊敬的审稿人啊,我发现以往有很多研究都发现,这个家里是不是很有钱(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小学生的欺凌行为。你看啊,A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小学生的言语辱骂越多,B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小学生攻击他人行为越多,C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小学生孤立他人的行为越多。这不符合我们的一般直觉,让我很懵逼啊!有钱人养出来的孩子,不应该更有素质吗?我得想想,是什么因素让有钱人的孩子反而不友善了。我经过大量的数据调查,我发现啦问题的根源!!原来是大家看的电视节目不一样。有钱人家的孩子常看资本主义进口的片子,宣扬丛林法则,社会达尔文;穷人的孩子没钱看进口的,常看社会主义片子,宣扬和谐社会。
科学家的故事 每个科学家都有他失败的一面,现在,我就来看一看科学家的故事. 故事一: 波义耳——怀疑派化学家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由于战乱、父亲去世、家道衰落,1644年他回国随姐姐居住在伦敦。在那里开始学医学和农业。学习中接触了很多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很快成为一位训练有素的化学实验家,同时也成为一位有创造能力的理论家。在这期间,他同许多学者一起组织一个科学学会,进行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主要讨论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在实验室中遇到的问题。波义耳称这个组织为“无形大学”。这个学会就是著名的以促进自然科学发展为宗旨的“皇家学会”的前身。波义耳是该学会的重要成员。由于学会的分会设在牛津,波义耳于1654年迁居牛津,在牛津,他建立了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并聘用了一些很有才华的学者作为助手,领导他们进行各种科学研究。他的许多科研成果是在这里取得的。那本划时代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是在这里完成的。这本书以对话的体裁,写四位哲学家在一起争论问题,他们分别为怀疑派化学家、逍遥派化学家、医药化学家和哲学家。逍遥派化学家代表亚里土多德的“四元素说”观点,医药化学家代表“三元素说”观点,哲学家在争论中保持中立。在这里,怀疑派化学家毫不畏惧地向历史上权威的各种传统学说提出挑战,以明快和有力的论述批驳了许多旧观念,提出新见解。该书曾广泛流传于欧洲大陆。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形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68年,由于姐夫去世,他又迁居伦敦和姐姐住在一起,并在家的后院建立实验室,继续进行他的实验工作。晚年波义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磷的研究上。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故事二: 普利斯特里——气体化学之父 普利斯特里1733年3月13日出生在英国利兹,从小家境困难,由亲戚抚养成人。175年进入神学院。毕业后大部分时间是做牧师,化学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化学、电学、自然哲学、神学等方面都有很多著作。他写了许多自以为得意的神学著作,然而使他名垂千古的却是他的科学著作。1764年他31岁时写成《电学史》。当时这是一部很有名的书,由于这部书的出版,1766年他就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22年他39岁时,又写成了一部《光学史》。也是18世纪后期的一本名著。当时,他在利兹一方面担任牧师,一方面开始从事化学的研究工作。他对气体的研究是颇有成效的。他利用制得的氢气研究该气体对各种金属氧化物的作用。同年,普利斯特里还将木炭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发现能使五分之一的空气变成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于他虔信燃素说,因此把这种剩下来的气体叫“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显然他用木炭燃烧和碱液吸收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和碳酸气,制得了氮气。此外,他发现了氧化氮(NO),并用于空气的分析上。还发现或研究了氯化氢、氨气、亚硫酸气体(二氧化碳)、氧化二氮、氧气等多种气体。1766年,他的《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三卷本书出版。该书详细叙述各种气体的制备或性质。由于他对气体研究的卓著成就,所以他被称为“气体化学之父”。 在气体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氧的发现。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故事三: 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CuI7e,1867--1934)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 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达尔文探索生物链 1843年暮春的一天,从离英国伦敦10多公里的一个名叫唐恩的小镇里,走出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他就是生物学家达尔文。 这天天气晴朗,一些美丽的蝴蝶和蜜蜂在开满鲜花的田野里飞来飞去。达尔文径直向一片开满了粉红色花朵的三叶草田里走去,他是来对田野里的谷种植物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的。 达尔文先观察三叶草的花朵。他要看看这些花朵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它们的媒人究竟是谁�达尔文看到,有许多土蜂在三叶草上空飞舞,有的土蜂停在花朵上面,正把自己吸食花蜜的器官深深地插入花蕊的蜜腺之中吸食花蜜。他知道,这些土蜂就是帮助三叶草授粉和繁殖后代的媒人。达尔文一连观察了几天,见今年的土蜂非常多;而到夏天的时候,三叶草结的籽也特别多。三叶草丰收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达尔文又去观察。他发现这一年在三叶草地里采蜜的土蜂很少;而到了夏天收获的时候,三叶草结的籽也大大减少;三叶草歉收了。这显然是土蜂少了,减少了给三叶草传粉的机会的缘故。他又在思索:这一年的土蜂为什么少了呢�于是,达尔文又对土蜂进行追寻,终于,他在一些岩石洞和树洞里,找到了一个个土蜂窝。同时,他又有新的发现——许多土蜂窝被老鼠吃光了蜜,并且被破坏了。这样,达尔文又明白了,是老鼠的多少决定着土蜂繁殖的数量�老鼠多了,它破坏的土蜂窝多了,土蜂就少了。 后来,达尔文又经过观察发现,老鼠的多少是由猫的多少决定的。三叶草、土蜂、老鼠和猫这几种看来根本毫不相干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原来还存在着这样有趣而又复杂的关系。达尔文就这样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经过进一步深入的观察和研究,终于写出了《物种起源》等伟大著作,成为19世纪世界杰出的科学家和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且看见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 带来归我。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埃及记 19:4-6) 我是一名国内公立医院里的资深麻醉科医生,在 07 年赴美访学期间认识了上帝并受洗归入主名下。在回国以后多年来,我在信仰上非常软弱,沉迷于工作和个人名誉的追求,却常常忘记了神。我在一所大学的附属医院里工作,这意味着要获得事业发展的机会,科研就是一切。2012 年,为了自己能在这条专业路上走得更远,我考取了在职博士。由于当时我们麻醉科还没有博士导师,我就选择了一位基础医学院的有名教授作为导师。这次跨专业的报考,好比出埃及的以色列民,注定了要走一条漫长的旷野路…… 一、令人失望的研究方向 在出国访学时,我的研究方向是麻醉剂对大脑的毒性。在报考博士之初,我的导师曾说我可以自由选择博士课题,而我自己那时候还有一些自己的科研经费。因此,在修满博士课程学分之后,我开始阅读大量文献,写课题的研究方案。然而,这些研究方案都均未得到导师的首肯。然后,我的导师干脆地告诉我,课题方向必须按照他的国自然重点项目来做,他给我的任务是研究一种细胞膜连接分子与宫颈癌发病机制的关系。做导师的课题,这在旁人看来是顺理成章的情况,但对我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打击!由于我的专业是麻醉,对肿瘤学的研究方法和相关进展几乎是零基础。即使能在这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里完成这个课题,日后做自己的科研时,一切还得重头再来!失望之余,我甚至想过要退学了事! 这时候,我正好在教会里学习灵修课程。通过读经和默想,我向神祷告的时候,头脑中总是出现《约翰福音》17 章 15 节:“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罪恶”。我看见,神的旨意不是要我脱离目前的状况,而是要我脱离罪的捆绑。搞科研,不要被罪引诱,就意味着我不但要做,还要努力踏实地去把它做好!就这样,我终于平静地接受了这个安排。幸得科室人手尚充足,从 2014 年6 月开始,我就全脱产在实验室里从事课题研究。没想到,这次脱产,一做就是十六个月。当中,我付出了精力时间和脱产带来的收入损失,却收获了一段与神同行的宝贵经历。 二、实验现象的探索 在医院里,我是一名高年资医生,平日在医院里受到同事和病人的尊重。可到了实验室,我只是一名普通研究生。除了向其他比我小十多岁的研究生们请教和学习实验技术外,还要清洁消毒实验器材和打扫卫生。我努力地投入学生这个角色,实验室一群师弟师妹们都亲切地称我为“大师兄”。另外,暂时告别了医院里的忙碌,也让我能够每天分别出精神最好的时间来读圣经和默想,可以规律地参加教会的聚会。 为了探索课题的目标分子与肿瘤发病的关系,我制订了几个研究方案,对实验产生的各种现象进行探索与分析。可是,几个月下来,连点像样的实验结果都没有。看着时间流逝,我心中的焦虑是难以言喻的。那时,能安慰我的,只有圣经上的话语和聚会中弟兄姐妹们的彼此分享。直到 2014 年的 9 月下旬,从两次重复的实验结果里,我看到一个奇怪的实验现象,这种现象和我们课题组以往的研究发现完全不同:我们的研究目标,一种细胞膜通道分子,一直被认为是抑制肿瘤的,这里却提示它能帮助肿瘤细胞对抗化疗药。尽管这个结果不符合“常理”,但它很显著。或者说,这是我这几个月来寻找到唯一具有显著意义的实验现象。尽管有点失望,但我还是安静下来,思考和分析到底有没有可能解释这种现象。那时候,我有种特别的信心,我相信如果这是神要给我的,他会让我明白该怎样做下去!就这样,我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放下其他工作来思考分析。两天后,终于想通并得出一个新的假设:这种通道分子,在细胞膜上不能形成通道的时候,将在胞浆中反常地通过其他未知的途径来促进肿瘤发生!于是我查阅文献寻找相关的支持证据,然后拿这个结果去和导师谈。我的导师完全同意我的见解,并对我后续的研究方案表示赞赏。 “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 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书 10:13) 三、重复实验现象的困难 科研的英文叫 research,当你 search(寻找)到一个发现的时候,困难就转变成了 re,re,re......(不断的重复)。不能被重复的研究发现是没有意义的。我是在一个转基因的宫颈癌细胞株上发现了这种特别的现象,因此,我不仅要多次重复这种实验发现,还要在其他非转基因的宫颈癌细胞株上将这种现象重复出来。因此,我开始采用新的实验技术(基因转染与敲除)来验证这一实验现象。对绝大多数研究者而言,这是小菜一碟,但对我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课题组由于研究生的“断代”,居然没有人会做这些实验,我只好自己从其他实验室学习和摸索实验条件。从 2014 年十月到 2015 年一月间,我一直尝试通过这些技术来重复实验现象,却一无所获,甚至连成功转染的证据都没做出来。我每天都加班加点地做实验,白天黑夜都在实验室里度过。都说科比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我可是凌晨多少点的大学校园都见过了。但无论我如何努力,实验总是定格在这个重复上面,停滞不前。我本来很希望能在 2015 年 6 月毕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同时,我开始经常胃痛(以后检查才知道是得了十二指肠溃疡),情绪也很低落。 十二月的一个周五,我做实验从一大早到傍晚七点,却又失败了,只好饿 着肚子,冒着雨在不到十度的气温下,从实验室赶去教会。那晚在读经的聚会里,我们彼此分享了约翰福音十六章的内容。约翰记载,耶稣在被钉十字架的前一夜里,向门徒讲了很多事情。他谈到自己将要离开他们,但过不多时又再见他们。他对门徒说:“你们现在也是忧愁,但我要再见你们,你们的心就喜乐了,这喜乐也没有人能夺去…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翰福音 16:22-24)耶稣预言门徒将因自己的死亡与复活而面临一个从忧愁到喜乐的过程。我领会到,主真正要给我的,未必是让我顺利早日毕业,而是使我在困难中学会顺服与交托,使我靠他可以喜乐。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是爱与救赎,是在我无论多么无助的时候,都可以坚信有一位神在爱着我、支持着我。无论实验成功或失败、明年能否如愿毕业,主真正要赐给我的是倚靠他胜过环境的能力以及一颗喜乐的心!那天晚上,我依然是冒着雨和冷风回家的,但心里一片火热,脸上也是带着笑容。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 12:28-30) 彻底地接受了无法按期毕业的现实以后,接下来的大半年,我不急不躁, 一步步地踏实继续着实验,同时也积极地向师弟师妹们传授我学来的这些实验技术(realtime-qPCR,过表达质粒和 siRNA 转染等),在帮助他们之余也让我们更能团结成一个团队。转染实验成功了,实验现象顺利被重复出来。接着,凭借以往临床研究的认识和统计学基础,我协助导师的博士后,整理分析了导师在另一个大学的课题组收集到的宫颈癌病理标本上的数据,当中一部分数据与这种特殊的实验现象完全吻合。然后,我帮助和鼓励一些师弟师妹加入到我的这个课题里面来。一方面,我拥有对临床现状的认识和不少的文献积累,可以给他们课题研究的方向与思路,让他们拥有自己的课题;另一方面,他们比我有时间,能帮助我补充我课题中剩下的一些实验。就这样,这个课题中各种实验证据所揭示的分子机制,不断地趋于完整了!为此,我还专门画了一个图来描绘这套机制。数点自己种出的果实,总是让人欣慰的。这段时间里,我能够真正地享受到科研当中的乐趣了!2015 年 12 月,在所有的数据整理好以后,我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了答辩,我领到了博士毕业证书。终于,我结束了十六个月的脱产,正式转入这条“科研旷野路”的另一个阶段:论文的投稿与发表。 另外,2015 年 5 月这个本该毕业答辩的日子里,我在自己的教会里完成了造就课程,蒙拣选参与侍奉,在圣经速读课程中做组长,直到今日。 四、艰难的投稿与发表 如果说实验数据是一个科学研究的核心,那么发表论文就是科学研究的生命。没有发表论文,所有研究发现都只是一堆不被承认的猜测而已。大学早有规定,要拿到博士学位,必须在 SCI 索引包含的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也许是答辩评委们对这个研究的评价太高、又或者是这个研究故事看起来太好,我的导师要求,必须把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10 分以上的期刊!就这样,横在我面前的耶利哥城墙变得无比高大、坚不可摧。 就这样,毫无投稿经验的我,走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耶利哥城墙前,试着要撬动、推倒……我的第一个目标期刊,是肿瘤学的顶级志 JNCI(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为了增加被录用的可能性,我邀请导师他自己以前在美国留学的导师(一位美国的有名教授)帮我修改论文。我们通过邮件交流、修改论文时,老教授那种细致、执着和严谨的逻辑,给我上了受用无穷的一次英语写作课。2016 年初的一个半夜里,当我充满期待地在投稿系统上把各种图表、文稿上传完毕,按下‘Submit’按钮之后,我终于睡了一个好觉。然而,这种轻松只维持了一个多星期,杂志编辑很干脆地回复,我们的论文不是他们所要求的档次,拒稿!接下来的日子,Cancer discovery、Nature communication、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等期刊,我接连被拒。每次辛辛苦苦按编辑部格式要求把文稿和图表修改好,满怀盼望地投出,然后最短一周多、最长两个月,收到被拒稿的回复。 现在的我,早已不再脱产,而是一边上班、一边利用下班时间做这些事情。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们都没有投稿经验,想找个课题组成员商量一下对策也不可能。我的导师行政工作繁忙,也无暇指导帮助我。那位帮我修改论文的美国老教授,逐渐也不再回复我对于投稿的各种疑问了。通过阅读一些顶级期刊的文献,我知道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这个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关注的分子机制都有点过时,应用前景也比较局限。我只好一次次地告诉导师,要降低投稿要求,往影响因子低的期刊投稿。那时候,我的情绪就随着一次次“准备材料→投稿→被拒→再准备材料”而起起伏伏。 大半年过去了,2016 年下旬,我依然没有看到一丝曙光。无论我如何竭尽全力,我的“耶利哥城墙”,依然纹丝不动、屹立不倒!困难当中,可以倚靠的人都不见了,我知道,可以倚靠的只有我的神。这件事早已放在我们一家每晚的祷告事项当中,而从那时开始,我还邀请教会的弟兄姐妹为我祷告,求主使我有能力胜过这个拦阻。另外,无论境况如何,我都没有停止在教会的侍奉,坚持每周备课、带组学圣经的工作。 “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依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依靠我的灵方能成事。”(撒迦利亚书 4:6) 2016 年的 12 月,在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上又经历了一次被 拒后,很意外地,编辑居然在后面附了一段话:说他们有另外一个期刊 Cell death and death(常被简称为小 CDD),乐意接收我的论文,而且还安排好了负责的编辑并附上邮箱地址。尽管这个期刊影响因子只有 5.9,我觉得自己已经没有能力错失这个机会了,就很认真地跟导师商谈了这件事,总算得到了他的同意。改投小 CDD 之后,也经过好几次与编辑、审稿人来往通信、修改论文和补充数据。经历了不少磕磕碰碰后,2017 年 5 月,论文on line了。 在《圣经》中记载,约书亚带领以色列民在攻城的第七日绕城七次,祭司吹角、百姓大声呼喊,城墙就倒了。而我的论文,也终于在七次投稿之后被发表了! 五、家庭生活和信仰生活的转变 在筹划写这段见证之前,和我妻子谈起这件事。让我想不到的是,她告诉我:她很怀念我脱产做实验那段日子,也为这几年感恩!确实,在专心搞科研的这段时间里,我每天过着实验室和家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有更多精力来关心她、关心家里的事。这几年,刚好是女儿从幼儿园转入小学的阶段,我很注意引导她去适应新的学校环境。除了日常辅导作业,还特地接受老师邀请到学校里为她的班讲生动有趣的人体生理课,课上的科普视频还是我们一家三口一起配音的。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的夫妻关系和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都大有改观! 在教会里,正如前面所说,我由一个懒懒散散普通信徒变成了侍奉团队的一员、由组员变成组长了。除了日常的侍奉工作外,我还参与教会里的一些探访,为生病的弟兄姐妹提供一些简单的医疗咨询和建议,并向未信的人传福音。今年,我有一个新的看见:每个职场上的基督徒,都是基督的肢体,都应当在自己的工作上更多地融入信仰,为主作见证。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像那些宗教极端分子一样“排除异己”,而是在工作上活出基督的爱,让人知道基督徒看待工作、看待服务对象(病人)的态度与世人是有有所不同的。 六、科研之路将如何走下去? 这段科研的“旷野路”,从 2014 年 6 月到 2017 年 5 月,一共花费了三年(还没算上前面一年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文献写研究计划的时间)。在科研业绩上,我得到一篇论文,如果明年要申请自己的课题,一切只能重头再来了。科研上走了这么一条弯路,我更多地看到上帝在带领我走一条“本分”的路,就是要我先做好临床工作。过去一年当中,我除了修改论文与投稿,也在努力学习一些新技术(例如床旁超声相关技术),让我的临床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段科研的经历,提高了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些能力并不是只能用在科研上。我未来应当继续当这种兼职搞科研的临床医生,还是要更纯粹地做好医生的本分?唯一可以确信的是,上帝一定会带领我去承受他赐给我的那片应许之地。 另一方面,我相信,无论多么尖端的研究或者革命性的成果,都是这样由探索者们一步步地探索、分析、推理、验证而得出。在科研路上,探索者们都只是摸石头过河而已。这就需要探索者们有一个定睛于永恒、不急不躁的心态。学术界的功利取向日益泛滥的今天,信靠上帝,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可以让探索者们在令人焦虑甚至走向堕落的科研路上平安度日的最佳选择!
回答用语不规范,建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你写的故事一定要通俗适合大众看。《故事会》对作品的基本要求:1、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核——即精彩的核心故事情节,具有一定的新意,故事发展有出人意料之处。2008年9月下《故事会》2、结构完整简洁,围绕故事情节展开。并强调作品的可读性,叙述形式易于为普通读者接受。3、语言注重口语化特点,平易浅显,生动活泼,基本不要使用个人化的抒情性、议论性文字。4、故事反映的主题积极健康,色调明亮。《故事会》设置的主要栏目及要求:笑话故事: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内容新,欢迎直接从最新海外资料翻译,但是不适用无情节性的幽默性短语。百姓话题:每次围绕一个百姓关心的话题展开,话题要有时代气息,贴近百姓的生活,故事短小,但是要有较好的故事核,可读性强,耐人寻味。欢迎推荐话题、自组话题稿件或参与我们提供的话题征稿。(1000-2000字)我的故事: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我”为故事的主人公,要求具有真实感,情节有特点。(1500-3000字)3分钟典藏故事:从各类书刊、演说中搜索的精短故事,寓意深刻,值得珍藏的作品。欢迎推荐。(800字以下)中国新传说:反映中国当代社会的故事,题材有时代性,可涉及广泛的主题和内容,鼓励以小见大,从一个侧面表现人们的生活、思想和社会的变化。情节曲折有新意,在叙述形式上具有口传特点,给人适度的“传说”感觉。(1500-4500字)情感故事:描写爱情、亲情、友情的写实故事,要求故事以情动人,感觉真实、生活气息浓厚。(1500-3000字)东方夜谈:故事具有一定的夸张和荒诞色彩,但是仍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带有讽刺批判性,强调情节的可读性、离奇性。(1500-3000字)
需要注意的方面:1、给《故事会》投稿用电子邮件和手写稿都可以,建议用电子邮件投稿,效率高,回复快。该刊是名刊,路边很多报刊亭都有卖,你可以买一本看看,那上面有编辑的最新邮箱。2、若阁下是初次投稿,建议发稿时最好附带一个个人简介。3、发稿时,稿件后面要有完备的联系方式:作者名字、地址、电话、邮箱,QQ什么的都要详细,以便于编辑联系!要是没有这些,发了你文章,亦难找你拿稿酬!用电子邮件投稿,得注明投什么栏目,写上你名字和稿子名字。4、若您的文章被采用,编辑会通知你。稿酬一般是通过邮寄取款通知单的方式发给你。现在该刊稿酬亦可以打卡。现在《故事会》原创稿的稿酬是千字四百元,笑话每篇最高稿酬一百元。该刊是优稿优酬。稿酬多少与作品质量有关。《故事会》对作品的基本要求:1、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核——即精彩的核心故事情节,具有一定的新意,故事发展有出人意料之处。2008年9月下《故事会》2、结构完整简洁,围绕故事情节展开。并强调作品的可读性,叙述形式易于为普通读者接受。3、语言注重口语化特点,平易浅显,生动活泼,基本不要使用个人化的抒情性、议论性文字。4、故事反映的主题积极健康,色调明亮。
1、给《故事会》投稿用电子邮件和手写稿都可以,建议用电子邮件投稿,效率高,回复快。该刊是名刊,路边很多报刊亭都有卖,你可以买一本看看,那上面有编辑的最新邮箱。2、若阁下是初次投稿,建议发稿时最好附带一个个人简介。3、发稿时,稿件后面要有完备的联系方式:作者名字、地址、电话、邮箱,QQ什么的都要详细,以便于编辑联系!要是没有这些,发了你文章,亦难找你拿稿酬!用电子邮件投稿,得注明投什么栏目,写上你名字和稿子名字。4、若您的文章被采用,编辑会通知你。稿酬一般是通过邮寄取款通知单的方式发给你。现在该刊稿酬亦可以打卡。现在《故事会》原创稿的稿酬是千字四百元,笑话每篇最高稿酬一百元。该刊是优稿优酬。稿酬多少与作品质量有关。
《故事会》的投稿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邮局寄稿,需注意的是,务必在信封及稿件里写上固定的联系地址、邮编、姓名等:第二种是通过每期《故事会》上刊登的电子邮件投稿,不同的电子邮箱代表着不同的责任编辑,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适合的编辑固定投稿,且最好在邮件主题上注明稿件名、作者名和栏目名这三项内容,并留下有效的联系方式。当然,不管通过哪一种方式投稿,一定要注意一稿一投!
儿童 文学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其早期的表现形式往往为寓言和民间 传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儿童文学研究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 教育 价值研究 》
摘要:我国儿童文学作品起步晚,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长一段时期内,儿童文学作品都同我国政治命脉密切相关,具有十分浓重的时代特色,因而这也导致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发展缓慢。但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提出的“真实即幽默”理念的影响之下,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者开始赋予作品更多的幽默艺术与教育意义。本文从儿童文学作品出发,解读了其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并就其所具有的深刻教育价值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教育价值
幽默可以定义在美学范围内,它是文学作品应当兼具的美学品质之一。儿童文学属于中国文学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其中不可缺乏幽默的审美价值观。真实是幽默最宝贵的品格,典型代表作有张天翼的小说和童话,它们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样本,幽默之中夹带苦涩与讽刺。相对其他文学作品而言,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基础为现实的儿童校园生活,幽默依据为儿童特有的生命感受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既保证了儿童快乐成长的幽默,又满足了儿童最基本的欲求,同时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幽默内涵,即作者对儿童教育的思索与探究,充分体现了教育家的深远智慧。真正具有高级幽默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形式而言,必须是不虚伪、不造作的幽默,是无修饰、不刻意的幽默。“能够使你在一段中,指不出究竟哪句惹你发笑,只是继续读下去,启发心灵,抒发胸怀而已”,这才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幽默。之所以借助于文本向孩子们传达此种幽默,作家的本意在于展现自我幽默的气质与未泯的童心,树立其儿童观及其文学观,同时,发挥作品应用的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
一、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
下文以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为例,就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加以深刻挖掘。
(一)批判性的幽默
作为20世纪中期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著作品都带有浓重而独特的幽默艺术特点,即批判性的幽默。张天翼站在成人的角度,“要将世界上一些鬼脸子揭露”,他认为幽默是较讽刺而言,更讽刺的一种东西。正是这种批判性的存在,使得很多小读者阅读过程中,既被其诙谐而幽默的语言所逗笑,又被其中所描绘的黑暗社会所刺痛。例如,在其发表的童话作品《大林和小林》中,所展现出的奇幻色彩与夸张描述一时掀起了巨大反响,其涵盖了张天翼几乎所有作品的精华,他采用夸张得惹人发笑的语言,一反传统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模式,结合现实生活,打造了两款具有不同思想、性格的角色———大林、小林。对于大林而言,他好吃懒做,呆滞而愚蠢;而小林却勤劳、勇敢、机智、聪明。在两大人物的对比之下,为主人公创设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同时,将其同国王、四四格等角色相联系,将这两大截然不同的世界奇幻地联系起来,利用夸张的笔调描述了由于好吃懒做,最终不幸饿死在富翁岛的大林,并以大林为对比,赞扬了勤劳而勇敢的小林。
(二)温暖的幽默
在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并非只有批判性的幽默艺术,也有亲切、温暖的幽默艺术。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作品,饱含对孩子们的关爱。如《罗文应的 故事 》虽然同样受到“真实即幽默”理念的指导,但是,与其前期所著作品存在很大差别。一方面,张天翼将叙事的角度由成人成功地转向了儿童,开始站在孩子的视野对其童趣、情怀加以抒发,语言也更亲切、活泼,就像春光温柔地浮在每个孩子的头上,温暖着孩子的心灵。另一方面,其更关注 编织 不同的情节利用生动的情节彰显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发展,打造加以丰富性格特点的人物群。
在作品《罗文应的故事》中,张天翼试图从一系列极具生活气息的情节出发,采用活泼、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六年级学生罗文应一系列惹人发笑的表现。若非生动的情节和幽默的艺术特点,很难将罗文应的性格真实而形象地呈现在小读者面前,孩子在阅读时会感到乏味、无趣,更不会带来亲切之感。而《罗文应的故事》一经刊登,在小读者领域迅速掀起了一阵阅读热潮,这无疑离不开作者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也离不开其极具表现力的温暖幽默情结。例如,在小主人公准备应同学之邀前去温习功课之时,接到了爸爸所邮寄的画报,他难以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一而再、再而三地翻看,最终耽误了时间。一个简单而真实的情节,即塑造了小主人公贪玩、富有好奇心、约束力有限的性格特点,虽然描述的是虚拟的人物,却也像是我们身边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形象。
不仅如此,在张天翼作品中,幽默的语言艺术处处显露,不仅反映了儿童真实的特点,还蕴涵着滑稽、幽默元素,极具童真和趣味性。作者善于采用儿童语言,从儿童思维出发,采用直观、具体的文学创作语言,赋予作品真实的生活气息与趣味性。依然是亲切、自然、通俗的幽默,却真实而不失活泼,传达了人物的心理、性格,使读者有如闻其声、见其人。如《宝葫芦的秘密》中的主人公土葆,他虽然是个好孩子,但却总是幻想不劳而获,当其获得宝葫芦后,张天翼采用细腻、通俗、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他的内心、言谈及所表现的惊喜:“什么!”我将钓竿一扔,跳了起来:“宝葫芦?”,我跳了跳、捏了捏鼻子。在自己腮巴上使劲拧了一把,嗯,真疼!“这么看来,这不是在做梦。”当他知道自己真的获得了一个宝葫芦之后,就开始满地打滚,恨不得告诉奶奶、妈妈、爸爸,还说自己就像“得到了幸福”,这些诙谐语言突出了土葆得到宝葫芦之后的狂喜心态。当孩子读到此时,也不由拍手欣喜。
二、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中所流露的教育价值
建国以来,中国儿童文学逐渐成为肩比成人文学的重要教学之一,目的在于培养新一代的儿童,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儿童文学逐渐步入“工具”时代,成为理论家评论作品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儿童文学作家最基本的创作指导思想,过于放大了儿童文学的功能与作用。与建国以前相比,中国儿童文学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儿童真实的幽默与情趣正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作家们的视野范围。“当其和谐地融入故事之中,就会展现出独特的力量,让孩子们不自禁沉浸其中,心悦诚服地接受作品所流露出的教育思想。”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其必须具备足够的趣味性,但趣味性必须健康向上,是有益的。幽默并非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严重吸引孩子充分发挥自我 想象力 ,到达教育目的的途径。
猪八戒新传系列作品《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回家》《猪八戒学本领》以及《猪八戒探山》是儿童文学作家包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短篇童话,成功地将教育意义融合在幽默文学中,起到了传达的作用。在上述系列作品中,主人公选择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儿童们个个都十分熟悉的角色,题材借鉴原著的相关情节,增添了许多新颖事件,糅合了现代化的知识理念,使作品既保持原著的幻想特色,又不缺乏现代的儿童幽默生活,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具有非常高的幽默艺术教育价值,对儿童的吸引力也很强。
懒惰、贪吃、自以为是以及爱吹嘘等是作品里猪八戒典型的人物性格,这些性格特征与儿童的某些特点相一致,作者从猪八戒不爱劳动、贪吃西瓜和懒惰不学艺的角度入手,着重描写生活细节,紧扣儿童的思维和想法。整个作品都充满了喜剧成分,题材的选择也非常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作者擅长的手法,例如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里,他手中有四块西瓜,将自己那块吃掉以后,又将其他三块陆续吃掉,过程中心理矛盾和内心想法被作者描述得十分精彩,先是因为仍然口渴吃掉了猴哥的那块西瓜,打算把剩下的两块西瓜留给师父与沙僧,有个交代;后来忍不住诱惑把沙僧那块西瓜也吃掉了,只给师父留下了一块,不怕猴哥再说自己;最后又说:“师父,不是俺老猪不给你留西瓜,实在是口渴难忍,反正已经多吃了两块西瓜,没有办法交代,最后一块俺也替你吃了吧”。剧中简洁的台词就将猪八戒贪吃、怕被猴哥骂、担心吃了西瓜对不起师父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对猪八戒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之时,采取的是自言自语的方式,生动表现出了孩子生活中明知不该做却忍不住做时内心的挣扎与对我对话,不仅生动地传达了猪八戒师徒的性格特点,还赋予了夸张的情节和诙谐的语言。但读过《猪八戒新传》的人几乎都可以看出,包蕾生动地塑造了老猪的形象,但也将孙悟空这一形象写活了,却是站在猪八戒对立面所塑造的,正如洞察儿童一举一动的成人。例如,为了揭穿八戒好吃、懒做、假学的嘴脸,孙悟空一次次“站在暗处”,看着八戒出各种洋相,在每个故事结尾,总有诸如“凡事多向他人请教,多查、多问、多思、多想,总是好的”等谆谆教导,如此兼具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方为作品的宗旨。
三、结语
正如贺宜在其所著的一篇 文章 中所提到的那样:“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文字、高尚的情操、惊险而夸张的故事、会使人发出会心一笑的幽默、生动而活泼的语言、脱离俗套的结尾,如此种种都是吸引小读者沉浸在文字中的魅力。”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单纯的儿童情趣、幽默并不存在,其注定只能同教育意旨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泉根.高扬儿童文学幽默精神的美学旗帜———兼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J].文艺评论,2010(03).
[2]钱进,张燕.冷峭、睿智的笑———浅谈张天翼童话的幽默特色[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3]陈道林.童话中的扁形和圆形人物———论张天翼的童话[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 小学 语文教材 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科目,语言 文化 是它教学的内容。学习语文,可以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因此,将语文称之为吸收文明结晶的工具一点都不为过。教育学习,要从小抓起,在所有学习阶段当中,筑基的小学是特别重要的,此阶段的语文教育是尤为关键的,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就必须要适应教育对象的特征,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他们所属的群体——儿童。由此,儿童文学化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材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价值意义
语文,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门基础和必修的学科,因为,语文是人类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甚至说它是学习一切的基础,也丝毫不算夸张。人类的交流,生存的技能,乃至文明的传承,完成这些全都是离不开语文的。小学教育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就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学作品是语文教材的极大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的语言、文字、思想等都是具有教学意义的,小学语文教材也大部分是由文学作品编排而成的。文学作品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作为教材,更不要说作为小学教材。文学作品都是面向一定受众的,男性文学、女性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这些分类的依据就是受众,“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这一点。在我国,一般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6-12岁的适龄儿童,人生在各个阶段,都会具有与其对应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儿童阶段也不例外。更加符合儿童受众的文学作品,自然就是儿童文学了。
一、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顾名思义,儿童文学,就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从根本的创作角度来说,儿童文学作品相较于其他任何类型的作品,都会更加符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因为这些作品创作时的出发点就早已确定,无论是主题精神、视角定位,甚至语言文字,都是为儿童这个特定人群量身打造,如此的“先天优势”,对于儿童的文字理解、语言学习、思维开拓、想象激发、精神愉悦等各方面,都具有其他作品无法相比的重要价值。既然有这般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小学教育处于基础地位语文教育,儿童文学化必须被重视起来。
1.儿童文学的道德观念价值。黑白善恶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像成年文学那样思辨性太强,是非难断,惩恶扬善,培养美德对于处于明净单纯的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正是塑造确立道德是非观念的启蒙阶段,很大程度的培养需要外界环境的激发和引导,而儿童文学当中,这一点往往是非常鲜明的,在结构简单的故事中,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美好的品德全部呈现具体,美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黑与白,好与坏,这些从来都是分的清清楚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赞美和唾弃,可取不可取,简单明了,这些对于儿童心理和品德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极其突出的。
2.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提高其能力素质,儿童文学也是符合这一要求的。首先,儿童文学作品中,往往是具备许多基础常识的,受众在享受其带来的愉悦乐趣之外,也很容易被带入到作品的特定环境中,感受不同人物的人生经历,进而产生一些生活 经验 感悟;其次,儿童文学通常是会涵盖许多想象成分的,如童话、 寓言故事 等,这些能够激发受众的想象力,随之拓展儿童的思维模式,对于他们的创造力会有很大的提升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注意问题
由于创作背景的不同,或者创作者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再加上教材容量的限制,如何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选择和编排,也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1.符合现阶段的儿童需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切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社会生活越加的丰富多姿,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这些影响作用到儿童身上,就表现在其智力的发展速度提高,儿童越来越早熟,接触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心理需求也自然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上,应该与时俱进,不能以旧的固有眼光一成不变地对待他们,不要低估了儿童的思维学习能力发展速度,在教材的选编上一定要符合时代的特征需求,才能发挥恰当的作用。
2.选材多样性,采编多方面。教材的编纂和修订,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庞大冗杂的工程,是需要许多方面共同努力才可以做好的。现阶段,在我国,参与教材编修的人员主要是一些教育专家和研究工作者,恰缺少一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而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也应当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方面,而所有的事物,都是需要经过全方位多角度补充糅合,才可能真正做到完善。
三、结语
当然,儿童文学有其本身的优势和特点,但也不能否认其他体裁、作品的重要性,“兼容并蓄”教育理念的提出,是非常睿智和伟大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中,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受到更好的文化熏陶和精神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自从产生教育以来,教材的选用和编排就是一个从未停止过被讨论的话题,众口难调,尽善尽美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追求,但是,要做到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选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M].长春出版社,2012.
[2]毛蓓蕾.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瑞士)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4](法)安妮•夏莱-德布雷.儿童心理学[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 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提升 》
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儿童文学的魅力
首先,教师可以创新阅读课的形式和 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注重儿童阅读的渗透,实现“读———唱、读———思、读———疑、读———写”相结合,使儿童文学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在读唱结合法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充分发挥歌唱的作用,把儿歌、 绕口令 、经典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思结合法中,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读疑结合法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有材料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自主的表达、真实表达、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以读促写”、“读写互动”,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同时,通过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最佳教育环境,通过“教育生态”的改变,来形成一个自由、民主、交流的教学氛围,充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挖掘,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花盆效应”,积极优化教育生态价值链条,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阅读需求获得“解放”。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可对传统的“秧田式”学生座位分布,变为“双翼式”和“半圆式”,即将课桌椅排成二行,像一只鸟飞行的翅膀,或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学生的桌椅摆成一个半圆形,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互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教师可将儿童文学作为素材,组织课堂游戏深化学生对 语文知识 和语言艺术的理解。也可通过召开和举行“读书汇报大会”,“故事大奖赛”;通过举行“角色游戏扮演”、“ 辩论 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其次,改善对学生阅读的评价。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传统的阅读评价片面性较强,较多的定性评价,一切以学生的分数为纲,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也是以“摘抄 名言 警句、完成老师布置的 读后感 任务”为主,严重打消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指导学生阅读的宗旨,使得学生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必须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成功、感受喜悦,从而增强学生进行阅读的动机。
要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就必须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以分为本”为“以生为本”。要由“目标性”转变为“体验性”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再以“ 总结 段意”、“写读后感”为重要的评价方式,而要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的应用各种工具去搜集、整理信息,想方设法解决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
要由“数量评价法”转变为“质量评价法”。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将学生的阅读的情感体验、心理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作为评价的目标,最终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才能更好的激发自己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时,就会从情感上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涉猎知识,最终使学生把儿童文学的阅读作为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科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课外儿童文学读物。一般来说,指导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儿童文学读物的阅读时,必须以拼音课外读物为基础;指导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时,要循序渐进的选择纯文字读物。选择读物内容要健康、符合儿童各方面特点。课外读物要能符合学生的兴趣,要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合的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很强,对感兴趣的事物会愉快地去探究,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因此,帮助小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就特别重要,学生只有对教师所选的读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
大多数儿童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其好奇心的驱使。可向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籍。如低年级学生适宜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等;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也较丰富,教师可引导他们读一些游记、传记、 散文 、探险、科幻类的儿童文学读物。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要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形成阅读的“元认知”,授学生以“渔”,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特点、阅读习惯的不同,为学生进行“量身定做”的指导。在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选读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有选择地阅读儿童文学。
大多男生喜欢看科幻、笑话类的儿童文学,女生喜欢看校园类的作品,这时可以为男生推荐校园类的作品,使其增加对生活的情感感悟,为女生选择科普类的书,扩大知识面,从而达到调整知识结构的作用。二是精读法。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经典儿童文学读物,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阅读和思考。
三是速读法。教师可采用限时的方法,为学生指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通过速度的训练,则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涉猎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信息。四是摘录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儿童文学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精彩词语、段落摘抄下来,摘录到自己的书本上,利用摘录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为以后的 作文 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摘录后教师及时检查,并向学生提问,如:“你选择这句话进行摘录的理由是什么?”、“这句话(或这个词语)有哪些特点?”等,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 好词好句 的理解。
总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密切联系,儿童文学始终贯穿于学生课内、课外 语文学习 过程中,教师应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互相依存的关系中,寻找如何通过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儿童文学对语文有效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有关浅谈儿童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关于儿童文学论文
2. 浅谈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3. 人文素养培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探讨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6.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看来你是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喽
论中国的儿童文学 文 / 柳树下的童年 近日读杂志,看到世界各国国民素质的排行,北欧小国丹麦高踞榜首。这使我想起了安徒生,就是那个弱小胆怯的鞋匠的儿子,影响了整个丹麦。当然,在丹麦人看来,安徒生的主要贡献并非童话,或者还有一些人认为,安徒生根本算不上大文学家,他不配与世界上其他有名的文学家平起平坐。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至少可以下这样一个定论:丹麦今天的成就与安徒生不无关系。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提倡儿童文学。 其实,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产生了儿童文学的萌芽。如先秦的某些寓言,《井底之蛙》、《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等等;后来一些小说,像《西游记》、《聊斋志异》、《镜花缘》,童话因素也较浓厚,但始终没有一种纯粹的儿童文学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再往后就到了二十世纪,学者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里,开始对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和儿童诗、儿童小说、学校剧等在儿童教育中的意义,及其创作要领进行论述,可惜影响不是很大。 直到五四时期,经鲁迅、周作人等著名文学家的大力提倡,中国的儿童文学才真正发展起来,并且取得了较大成就。如鲁迅翻译了俄国童话作家的一本《爱罗先珂童话集》。周作人发表了《童话研究》、《童话略论》、《儿歌研究》等论文。叶圣陶出版了中国的第一本童话集《稻草人》。还有冰心、丰子恺、张天翼…… 中国的儿童文学的确发展起来了,可我总觉得,这里面有很大的弊端,导致其整体成就低下。 首先是观念问题。中国的旧观念,似乎总不把儿童当成完整的人来看待,就像乘车、乘飞机要半票一样,在文学上,也只给了儿童半票。如《三字经》、《千家诗》、《幼学琼林》之类读物完全是站在成人的高度来教育孩子,只准其仰视,不能平等相待。对此,周作人曾提出过一个全新的观点,他认为,只有将儿童当作完全的个人,承认他们具有与成人同样的人格,才能真正理解“儿童的世界”。这观点相当正确,我们读安徒生、王尔德的作品,不难发现,他们的童话对成人来说,也是相宜的,甚至更过于儿童。安徒生在给他朋友的一封信中就曾说过,他的童话不仅是写给孩子听的,更是写给那些为孩子讲故事的大人看的。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安徒生的作品才能够让人回味一生,保持永久的魅力,永不褪色。 其次是潮流问题。我始终认为,文学是不应该赶潮流的,儿童文学尤其如此。《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虽说人性相近,但毕竟个人所历世事不同,所以要归纳出一个恒久的人性来,很难。童性却又是另一种情况,凡世间儿童,大抵都如一张白纸,纯真净洁,一尘不染,没有生来就阴险狡诈的,也没有生来就疾恶如仇的。所以,单就儿童文学来说,它完全可以拥有一个恒久的主题:善。试观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所要表达的思想也都无非一个“善”字,只不过表达方式更为奇妙,对“善”的内涵挖掘的更深一些罢了。现今有很多童话作品,往往一味追求情节上的曲折和形式上的时髦,而忽略了童话创作的根本目的,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还有人文精神问题。现代的童话,为迎合时代需求,常常有科普内容出现,这虽是一件好事,却使我想起了童话作品里面人文精神的匮乏。究竟科技与人文哪一个更重要?我的偏见,是人文,至少在童话里面是这样。因为我近来总是想,如果科技过于发达了,人类将会成为它的奴隶,而不是主人,这原理和守财奴没什么两样。与科技不同,人文却是属于人类自己的东西,不能看作“身外之物”。所以人文精神的充实,比科技的发达更重要。通过科普来教育孩子,也许可以使他变得更聪明、更现代;但通过人文精神来感化孩子,却能够使他成为一个善良、高尚的人,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善良更可贵呢? 末了,我想说明一点,搞儿童文学必须慎重。虽说童话是最浪漫的一种文学形式,作者尽可以凭自己的想象随意发挥,但是,其内涵必须是纯精神的,不应该杂有任何物欲的痕迹,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是一张张纯洁的白纸,我们需要对他们负责。
1、每年七夕之夜,牛郎都用一条扁担,挑着一双儿女,来到天河畔与织女相会,这种真挚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痴情男女,在七月初七之夜,仰望星空,为他俩祝福。太白金星知道后,驾云前去考察,在乡间草房,见老实巴交的牛郎,拉扯着两个孩子生活,十分不易,很是同情,便让牛郎到天宫学府读书深造,待取得文凭,安排工作,将他和孩子,调到天宫和织女团圆。牛郎到学堂后,看见学友你邀我请,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初时很不习惯。久之,心生羡慕,渐渐起了花心,对那条随身携带的扁担也越看越不顺眼:“比比人家,看看自己,咱以前过的那叫什么日子!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等我金榜题名,戴上乌纱帽后,金钱有了,地位有了,天上仙女可着我娶,织女也该休了,这扁担还有啥用……”他随手把那条扁担扔出窗外。于是,伴他十余年的扁担,忽悠悠直落在崆峒岛和芝罘岛中间,派上新用场,担起了这两座岛屿。牛郎丢了扁担后,这年的七月初七,他自然没有挑着一双儿女,到鹊桥上与织女相会。 2、从前有个渔夫叫海郎,一天,他跟着大伙们一起去打鱼,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阴天阵阵,大海咆哮,风吹日打,大伙被大浪翻打在大海的深处,只有幸运的海郎没死,他躺在一块烂木板上,晕过去了,大海当木板是球,推来推去,最终漂到的一个叫上川岛的地方,海郎孤独一人生活在这片孤岛上。一天,他出来散步,在岸边救了一条小石斑鱼,并放生了,原来那条小石斑是海龙的女儿,小石斑决定变成人类到海郎哥身边生活,随着风吹日打的一日,小石斑变成了以为聪明美丽的姑娘。 3、楚国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造成功;楚王恼怒,想要杀掉他。剑有雌剑和雄剑两口。干将的妻子莫邪怀孕快要生产。干将向妻子说:“我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造成功,楚王恼怒,这回我去,定会将我杀掉。你生孩子如果是个男孩,长大了告诉他说:‘出门去望望南山,松树生在石头上,宝剑就在树背上。’”于是便带了雌剑去见楚王。楚王见带来只有一口剑,更是怒不可遏。便叫剑工前来端相这剑,剑工说,剑原有两口,一口雄剑,一口雌剑,雌的来了雄的还没来。楚王大怒,便把干将杀了。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间流逝得让人抓不住,当我们终于正视我们的未来时,就突然发现,过去已经延绵了很久。童年时期的记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开始变得浅淡,但是又总是在不经意的某个回首之间想起那些以为早已捡不回来的记忆。
年幼时的陀螺,田间的蛐蛐儿,山坡上回荡的家人的声音,如今想来,遥不可及。20年前,在农村的孩子奔赴在山间,光着脚丫漫山遍野奔跑时,城市中的孩子悄悄迷上了一本叫做《故事会》的期刊。
如今20年过去,那本《故事会》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仔细想来,那时的《故事会》简直就是一个纸上“暗网”。
纸上“暗网”
1963年7月,一本面向群众的,有着浓郁的民间文学色彩的文学刊物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这本刊物就是《故事会》《故事会》一开始发表的都是我国当代 社会 生活,创办初期,这本杂志并没有很多读者。
那时的青少年都崇拜伟人,人们将伟人的语录背得滚瓜烂熟,任何场合都可以张口就来,连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群也熟读伟人的语录。有文化的青年更是向伟人靠齐,连读书也紧跟着伟人的步伐。然而,十年动荡时期,《故事会》不得不停办,直到1974年才再次开办。
这本开创于1963年的刊物,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席卷了八零后和九零后的童年时期。犹记得当时的校园生活,我们总会互相分享新鲜事物,《故事会》也成为了我们互相分享的一个事物。
那时我们最爱看的是《故事会》尾页的幽默笑话,许多笑话甚至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除了幽默笑话,这本刊物还记载着各种故事。但《故事会》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那些或唯美,或脍炙人口的故事,而是一些小广告。
那时国家对于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如现在那么强烈,各种奇怪的广告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种书本、杂志中,哪怕是当时渗透进每个人生活中的《故事会》也不能免俗。
在《故事会》的开篇,就会有各色桃色图片,甚至一些少儿不宜的故事,且那些故事没有丝毫掩饰的放在杂志中。
我们最喜欢的幽默笑话,也一定是位于几张大大的暴露照片之间,每次看幽默笑话时,总有一种在看不良读物的感觉,大人们路过身边,也会吓得我们立刻藏起来。
这些不适合学生、儿童的内容在网络发达之后也不断传播,使得许多自制力不良的青少年遭受困扰,但随着国家大力打击,这些不良内容便不再被允许光明正大的出现。
那时《故事会》的主办方大概没有想过这些不良内容会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只是考虑着自身的利益。 除了一些大尺度的暴露图片,那上面的小广告也极为低俗。原本那本杂志的受众就是不分群体的,那些小广告扭曲了不少青少年的三观。
在没有手机网络,没有众多 娱乐 项目的时代,《故事会》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却也对孩子思想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故事会》更像是一种纸上“暗网”。
那时年幼的我们,世界观没有成熟起来,我们还不知道那些内容会对我们产生不良影响,但我们翻开《故事会》却是会下意识略过那些内容,转而在里面寻找我们喜欢的唯美故事与民间趣闻。
尽管一本杂志中抛开那些我们不敢看的不良内容外,只有寥寥几个幽默笑话和一两篇我们感兴趣的故事,占据的篇幅短短几页,我们依然在那里面寻找着童年时期的幸福与满足,乐此不疲。
不再纯粹的快乐
原本《故事会》是双月刊杂志,随着读者的增加,它又改成了月刊杂志。时至今日,《故事会》依然存在,手机与网络不断发展,《故事会》也不断与时俱进,开创了网上杂志,在网络上就可以进行下载。
但《故事会》却不再拥有那么多的读者,许多人甚至已经想不起来这本丰富了我们童年生活的杂志。即使我们在网上看《故事会》,我们也找不到当时那种快乐的感觉了,这是一个让人遗憾的发现。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的我们拥有的太少,我们除了上学、帮父母干活之外,仿佛就没有别的 娱乐 活动。附近孩子多我们还能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但形单影只的时候,就只有《故事会》陪伴我们。
孩子的快乐总是简单又容易满足的,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幽默笑话,就能够让我们在房间中开心许久,那些恐怖故事哪怕让自己夜晚不敢入眠也依然深深吸引我们。可是长大之后的我们拥有的事物越来越多,网络发达、物欲横流的 社会 中,我们的快乐也变得不再纯粹。
小时候借到一本《故事会》就仿佛拥有全世界,开心写在脸上挡也挡不住,现在即使拥有全世界仿佛也不能发自内心的开心。 《故事会》也在变化,从月刊变成了半月刊,广告不再是大尺度的让人害羞的图片,也不再有奇怪的药品的广告,但故事也不再那么吸引我们的目光。
对于八零后和九零后来说,《故事会》已经是二十余年前的记忆,它深埋在我们的脑海中,如今它似乎不再成为谁生活中鲜艳的色彩。除了《故事会》之外,我们的童年中还有不少记忆,我们在田间抓青蛙,抓蛐蛐儿,在老旧的建筑里和孩子们一起捉迷藏。
如今想来,那时的记忆是最纯粹干净的记忆,也是最开心的记忆。
令人堪忧的未来
可是现在的孩子们记忆开始变得单调。现在的孩子们的童年,是充斥着各色视频与 游戏 的童年,与小伙伴相约出门玩,甚至也只是相约一起玩网络 游戏 。
他们不再体会到我们童年时期的那种乡野间的快乐。我们年幼时,多数家庭中条件并不算好,所以放学后一袋小小的辣条就可以让我们一晚上睡得香甜。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孩子们却不容易满足了,名牌鞋子、 游戏 皮肤,仿佛没有什么能够让他们感到满足。
这样的现象是恐怖的。我们每一代人到了年老之后,都能够回忆起过去的幸福时光,等我们年迈,我们可以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以前的趣事。甚至我们的父母以及爷爷奶奶,他们那么贫苦的童年生活中,发苦的野菜也能给他们带来美好的回忆。
可以后的孩子,等到他们年老之后,他们该回忆什么?在他们的脑海中,能记起来的,是各色的网络 游戏 ,是网络上各种不堪入目的扭曲三观的评论,是各种补习班与题库。
可是他们的回忆中,能否拥有快乐,却值得我们深思。
每个孩子都该是未来的希望,我们不求将每个孩子变成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但至少每个孩子都要成为身体 健康 、思想 健康 的孩子。网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网络并不是万能的网络,许多不依靠网络的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收益反而是无穷的。
二十年前的《故事会》如今成为我们的记忆,希望二十年后,会有别的代替《故事会》的东西,成为零零后的记忆。希望每个人的童年都不至于单调,都绘声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