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毕业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毕业论文

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与对策摘要]在呼唤教育公平的今天,人们把目光都聚焦在了中西部贫困地区,忽视了东部较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对当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这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关键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与对策我国加入WTO后,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无疑是最大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然而,农村教育的薄弱与落后一直是整个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教育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的研究,大多数的学者都倾向于最贫困的西部山区农村小学教育的研究,从而忽视了在小康村的掩盖下东部较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之所以特别关注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是因为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有着自身的特点,对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又会为西部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东部教育发展的今天就是西部教育发展的明天,可见,对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对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还需要说明的是“,乡”从广义而言包括乡镇和乡村两个部分,本文所研究的农村教育是指镇以下的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也就是说研究的地区是东部只存在小学的农村,所研究的范围对象就是农村的小学教育。一、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一)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短缺与浪费并存虽然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远远优于西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但是由于东部的大部分农村仍处于小康的低水平,所以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要比其镇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差得多,更糟的是,为了达到小康教育的验收,多数教学只是一些“花架子”。第一,表面富丽堂皇的教室大都是20多年的老房子;学生用的桌椅多数是以低价从市、镇中心小学买来的二手货,桌椅虽然表面粉刷一新,但高矮不配套。第二,篮球场、足球场只是一个摆设,各种活动器材紧缺。第三,在饮水、卫生、通风和取暖上更是存在极大的漏洞。夏季电风扇坠落砸伤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冬天学生们守着奄奄一息的小煤炉无可奈何;饮水机也只是应付验收的工具,学生们每天喝的水都是用小水壶自备的。第四,公共财产的安全存在隐患。多数农村小学晚上没有护校人员,桌椅被盗事件时有发生。2006年的暑假,河北省某地区的一所农村小学的30台电脑在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空。(二)课程设置———规模与形式并存“普九”推行趋于均衡化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及实施新课程改革等措施为农村教育事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但是对于部分东部农村小学而言就是“简单跟风、模仿”。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可以说是一应俱全,但是由于缺乏音体美的专职教师与教学设备,这些课程也只是聊胜于无,大多数是由班主任全科兼任。音乐、美术课成了语文、数学的补习课,增强体质锻炼的体育课也成了打扫卫生的劳动课。东部农村小学在三年级已基本统一开设了英语课和电脑课,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没有相应的师资和教学设备。由于农村小学的多数英语教师需要从市和镇的中心小学聘请,所以英语课就成了孩子们周末在校的补习课;面对中心小学淘汰下来的286或386机型的电脑,短短的一节电脑课也就成了教师的电脑修理课和孩子们不知所措的等待课。(三)师资与教学———应付与舞弊并存与西部农村小学相比较,东部农村的小学教师的工资拖欠问题并不十分严重,因此东部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主要有三种群体组成:一是靠教龄民办转公办的老教师;二是靠各种关系挤入这一行的年龄不等的代课教师;三是为数不多的从中专院校毕业各方面都合格的具有专业素质的年轻教师。这种整体素质较低的教师队伍,必然在教学上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和负面影响:第一,相当一部分民转公的老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对新的教学大纲视而不见,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自己的老教案。这与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都是无法相适应的。但是在年度优秀教师的评比中,这些老教师却依仗资格老,凭着一股霸气要成绩,要不到手就会闹情绪,孩子们就会成了部分老教师的出气筒。第二,由于多数代课教师是凭各种关系挤入教师这个行列的,所以他们只是把教书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而不是当作一生奋斗的事业。尤其是年轻的代课教师,工作敷衍,只满足于“教过”而不力求“教会”。第三,中专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常受到老教师的排挤,自己的教学成绩往往不被认可,甚至在年度的评比中还不如有关系进来的代课教师。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随波逐流,稍微有抱负的一部分教师也是把调入中心小学任教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第四,尽管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东部农村小学已经取消了升学考试的机制,但是,以考试为核心的管理评价机制却“岿然不动”。多数学校评价一个老师是否优秀,还是看每学期统考后的学生的成绩结果,而不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付出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这就导致了考场中出现了以老师导演的考试的座次为“两优+一差”的舞弊情况,考试过程中,两个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要给夹在中间的“差生”予以相应的照顾。二、促进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党的十六大总揽全局,把握21世纪的重要战略机遇,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从中可以看出,教育不仅是小康社会的重要部分,而且“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的全局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的好坏,能够直接折射出西部农村教育改革的成败,同时也就成了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对当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一)端正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办学思想,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东部地区必须以经济促教育,进一步协调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先进理念。从内部讲,农村小学的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办学的真正目的:教书育人。学校的任何设施、设备都是用来为学生成才服务的,而不是应付上级验收的工具,更不能以短缺为理由将有限的资源加以浪费。从外部讲,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竭尽全力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投入,同时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体制,科学规划、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杜绝浪费和“花架子”建设。(二)尽快提高东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第一,一方面通过在职进修、社会招聘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培训、参与教育研究和学习等途径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素质,实现东部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二,重视建立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的激励机制,吸收高素质的人员加入小学教师的行列。第三,从教师自身而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以德治教、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精心施教;爱护学生、以情促教;严谨治学、科学兴教;团结合作、协同行教;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三)进一步推进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管理体制,优化学校的人事管理建立符合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监督体制,落实依法治教。在小康教育验收、评估的过程中,坚决杜绝“上级通风———地方准备”的游击战术,做到“切实保障+有效的监督”的双重管理。建立教师行业资格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杜绝不合格的人员担任农村教师。从内部看,要加速实施“全员聘任、平等竞争、定编定岗、择优聘才、淘汰转岗、优化组织、强化培训、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在学校管理上应与时俱进,优化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激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参考文献][1]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张人杰.2004教育中国[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3]朱小曼.对策与建议———2003-2004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叶存洪.怎样做一名好老师[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资料来源:

当前,我国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学生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决定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教育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较低,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限制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因此,本文先简要概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然后就应该如何创建班级管理有效模式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引言

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1]。从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来看,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班级管理水平较低,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要求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转变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

二、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为:首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意识不强,对班级管理的认识不足。不少小学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概念和意义了解不够清晰,导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而对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的生活关心等方面关注较少;其次,班主任没有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导致班级管理程序混乱,缺少明确的目标和方向[2];最后,在班级管理中,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管理思想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农村小学班主任更加偏向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关心严重不足,结果导致班级学生学习差距逐渐拉大,难以保证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模式的建立

1、建立健全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

要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首先需要班主任根据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要求教师能够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以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之所以要强调班主任的公平公正是因为,不少小学班主任进行对优生和“差生”实行不同的管理标准,引起所谓“差生”的严重不满,对班级管理工作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必须要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处事公正、合理,这样才能够保证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质量。

2、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也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常常处于班级权威的地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较少。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会拉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班主任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对加强小学班级管理并不利[3]。因此,新课改要求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经常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纳班主任。这样,班主任才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从而在班级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分为,增强班级管理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后可以留在班级中,向学生询问“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学习累不累?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等等,以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3、重视“差生”的转化

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农村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重视。在部分农村小学班主任的思想认识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就是优生,而学习成绩不佳、调皮捣蛋的学生是“差生”。对于优生和差生,小学班主任明显给予了不同的管理待遇。对于优生,班主任的管理更加放松,对优生的重视程度也更高[4];而对于“差生”,班主任明显更加严厉,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经常会忽视这些学生,对这些学生的交流也以批评和指责为主。这种教学和管理形式明显是不正确的,要求小学班主任应该要以公平公正的眼光看问题,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将“差生”进行转化,转差为优。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要主动加强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的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的所思所想,多关心、照顾和鼓励这些学生,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上的自卑和不安,并协助其他任课教师,帮助学生缓步提高学习成绩。例如,教师在放学后可以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疑答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还需要利用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力量[5]。在小学教育中,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中,家长在日常生活的言行身教对于学生的人格、素质、学习态度等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要求班主任关心学生在学校内的表现,还需要教师能够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能够充分运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利用与家庭的交流,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然后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经常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交换学生在家和学校中的表现情况,并讨论出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若干不足之处,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差,难以获得全面发展。因此,要求农村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创建班级管理有效模式,建立健全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重视“差生”的转化,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乔芝芳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17-18

[2]王秋月农村小学班级座位编排的问题及对策浅析——以安徽省天长市农村地区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96-97+110

[3]孙明云以生为本,灵动管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心得[J]中国培训,2016,02:270

[4]朱建华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创新分析[J]学周刊,2016,27:111-112

[5]王玉华浅谈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欣赏学生[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41.

小学语文课堂素质教育应用

摘要: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赏识是孩子生命中无形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也是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和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历年来多种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其数落学生的十处缺点,不如赞扬他的一个优点。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强调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点滴体会。

1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说明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工具的同时肩负着育人的艰巨任务。也就是说,首先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一篇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基础上,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悟思想教育。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句子和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老班长为了革命,为了完成党交给的把三个病号带出草地的任务,而想办法弯钩钓鱼,自己从不吃鱼,又鼓励病号喝鱼汤,最后因饥饿劳累而牺牲等重要内容,体味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以此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决心为祖国争光的责任感;在教学《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时,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及其罪恶本质,只有对社会主义才能使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借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

2把学法指导引入到语文教学之中,教会学生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认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发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法与学法必须同步,相互协调,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的原则。教师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应把功夫用在“导”上,导方法、导技能、导规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所讲,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学要致力于导,即把立足点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上,使其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做”的目的。

3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素质教育要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体。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以教材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1将课前预习移入课堂,定时间和目标。教师讲授新课前给学生一节课预习,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利用工具书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字、词、句和教师所给出的预习提纲,再有难点留在课上质疑问难,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3.2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电教手段具有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它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直观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讲五壮士胜利完成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后,屹立于狼牙山顶峰,准备跳崖部分时,让学生边看彩色幻灯片,边听录音,这样就把五壮士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而勇于献身的伟大壮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看幻灯片,描述画面,也使学生顺利地理解了“屹立”等重点词语,诱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直观思维能力,并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4抓好活动课,促进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使课堂教学切实发挥出“主渠道”的作用,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它对学生进行全面听、说、读、写训练,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课堂毕竟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的机会,所以为了落实素质教育提倡的“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抓好活动课这一辅助课程,让学生个性在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是语文课的延伸。

如:朗读比赛、猜谜语、故事会、智力竞赛、表演《小英雄雨来》、《凡卡》、《奴隶英雄》等课文内容……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即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独立地进行活动,他们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积极性高涨。通过活动课,拓宽了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心理,身体等素质得到发展,培养了个性,同时也促进了语文课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素质。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习,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习;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参考文献

[1]梁树文.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祖国:教育版,2013(11):315.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根本,是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的起步教育,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对于农村教育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农村小学教育。而在农村由于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理念陈旧,导致了大部分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没有了学习情趣,课堂的压抑和沉闷导致了教学效果不高。本论文正是基于此,对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现在的分析了解其所在的教育问题,并在问题的分析基础上,试探性的提出一些需要得以改革发展的思考,对学校的教学改善提供理论上的依据,进而改善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升。一、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状(一)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学校地理位置偏僻,大部分的新任教师不愿意深入开展教育工作,其次农村教学薪资水平较低,新一代的教师对农村教学工作不重视甚至弃而远之。工作条件艰苦,老师流失量大。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地处偏远,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教师引进也就成了一个大困难,要能够留住老师更是难上加难。通常情况下任教老师任教一至三年后这些外地老师就会陆续离开,因为他们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环境。师资的不停流失,不停引进,教师更替的速度快,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也是非常不利的(二)教学方式陈旧农村小学的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没有新鲜教学血液的供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职的教师基本都是老教师,在外学习的机会较少,教学理念陈旧,从而长期的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的顺带式教学,忽略了很多教学重点。教学的质量在于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应用在于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在于课堂氛围,因此课堂氛围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给教学课堂带来更多的沉默,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彻底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低。课堂一片雅雀无声,大部分时候都只是教师一个人在教学,难以产生共鸣,学生不能积极地探讨疑难点,从而导致了整体的教学质量降低。(三)家庭教育跟不上在当前的农村教育中,父母知识水平低,对于孩子的学习自己也是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导致学生在学校出现打架、说脏话、随地丢垃圾等不良习惯,而自己又没有好的教育方法,而这样的学生在学校老师教育起来吃力,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成了“问题生,学困生”。二、提高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对策分析(一)创新教育人事管理机制要完善教学问题,就必须找准教学问题形成因素,从基础到全面,从整体框架实施到细节。现阶段,乡村教师职业倦怠、教育动力源弱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建立适合教育实际,有利于激活教师教育教学活力的人事管理新机制迫在眉睫。各项人事管理制度都应与教师的工作业绩、切身利益挂钩,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危机感。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打破城乡分割和镇域界限,采取紧缺学科师资“城乡走教”或远程课堂共享等措施,缓解农村教师“超编缺员”和“老龄化”的矛盾。(二)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岗位意识、质量意识和危机意识,适度拉大教师间的收入差距,真正做到优师优酬,优绩优酬。分步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坚持刚性要求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积极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大力开展师能培训强化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为重点,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青年教师达标考核、中年教师和老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指导,在联盟学校之间开展校级领导互动互学、骨干教师互派互学、学科业务研训交流、安全管理体验交流、校园文化辐射交流等活动。初步构建了县域内、城乡间、校际管理互通、研训联动、项目合作、文化共建、质量同进的发展模式。(四)开展校内教学活动大部分的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较差,对于游戏非常的感兴趣,因此学校可以抓住这一点,积极地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另一方面减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压力。教学活动多以智力、身体等为中心开展,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执行能力、思考能力等。(五)培养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进一步的激发,课堂中还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方式来更好的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合理的应用,还需要考虑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首先是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如何给学生带来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在语言、行动上下功夫,例如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都是能够积极带动的。另外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考虑,多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带动学生们一起参与进来,一边授课一边方式的方式,教学质量逐渐提升。通过教学对各方面的考虑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六)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家长是整个教学管理的后背力量,要处理好教学管理,必须使这三者有机的融为一个整体。教师主动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取得较为密切的联系。由于学生的家长长期不在外,或由于在家也整天忙于工作上的事,所以要想教育好学生,做好教学及管理的工作,就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随时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各种情况。对家长不在家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尽量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如亲自上门问问学生的邻居,学生回家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三、结语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凸显,加之教育部门的重视,学校和老师必须统一战线,对自身和未来发展做好严格的规划。以改善基础设施,增强队伍素质,创新管理机制,转变工作作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质量效益为思路,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县为抓手,上下同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管理任务,必须处理好与学生课堂与课外的关系,以及尽力加强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密切注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越来越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2(一)教育教学方面一是重知识轻能力。尽管从理念上看,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实际上,即使在小学阶段,以考试为中心的现象也很普遍。测验命题讲解知识的细枝末节,忽略了记忆以外其它能力的评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死记硬背的学风。其后果是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影响了多元能力的发展。二是片面追求分数。分数成为学习目标,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动机。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外在动机是为了获得外在奖励而激发出的学习动机,如为了获得高分而努力学习。内在动机是因为喜欢、有兴趣或活动本身的原因而激发起的学习热情。考试使很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抑制了内在求知动机的发展。仅仅用测验分数评价学生,也容易挫伤困难学生的积极性。国外研究显示,那些比较聪明的学生在有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态度更为积极,而那些学习比较慢的学生在不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更积极有效。在小学低年级,分数对后进生的不良影响尤为明显。三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学业成绩往往是主要的评价标准。有些老师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当众批评学生,甚至羞辱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许多成年人在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时,不能忘怀的是老师的一次表扬或一个意想不到的鼓励;同时,久久不能遗忘的是老师的蔑视或嘲讽。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学生考了高分,就被认为是好孩子,并获得奖励;而考得不好,就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难。考试压力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引起考试焦虑,危害儿童的心理健康。考试竞争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还会导致一些不良习惯的产生,如抄袭、说谎、攻击性过强等。四是制约教学改革。由于测验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和控制作用,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测验观念和测验内容及方法的变革都难以行之有效。在不合理的考试制度下,一些好的教育思想、好的教材和教法无法在实践中推行的事情时有所见。如学校开展“愉快学习”教学改革,但评价时仍然盯着学生在传统测验中的得分高低,则改革必然受阻。因为改革意味着采取新措施,改革初期可能会对常规教学带来影响,不仅不能保证使学生取得更高的考分,有时还会因追求一些素质发展使学生的某些分数下降。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有一些学校不敢改革,也不愿改革。(二)师资力量方面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学校,但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教育发展不均衡等因素,造成了当前农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具体表现在:一是由于大部分教师长期工作在农村小学,这里管理落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低,甚至相当部分教师长期在本地工作,导致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工作缺乏激情,养成松散习惯,难以专心教学。乡村中小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不如城镇,生活条件苦,工作环境差,工作压力大。所以,长期以来,乡村中小学校教师调进城镇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乡村与城镇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衡.还有部分教师为了自己子女的前途着想,想尽一切办法调入城镇工作,这也是导致乡村的教师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另外,在乡村学校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的教师一旦出了名,就会被城镇的学校主动挖走,致使乡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无论骨干教师还是学科带头人,几乎都在城镇学校,只有个别的能留在乡村学校。再有-种类型的青年教师,刚刚在农村任教不久,由于父母和对象在城里,也没有长期扎根农村的思想,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终都想方设法调入城镇。二是因信息闭塞,学习、见识的机会少,造成教师观念落后,教法传统、简单。三是由于现行管理体制因素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很难贯彻落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从而安于现状,不注重学习,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四是因教师整体素质和教研水平不高,教师间的传帮带流于形式,效果差。教师成长的外部条件受到限制。五是因教师流动的单向性、教师分配政策的改变造成农村学校已多年没有补充新的教师,特别是部分有技之长优秀青年教师不断流向城区学校使得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失衡,中老年教师占多数,非语数学科教师难以专业化。六是教师队伍老龄化,导致农村小学校师资力量缺乏。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3(一)完善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管理好一所学校,一定要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把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晋级等挂钩,发挥教学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响和教育学生。(三)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因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效率。备好课是课堂优化的前提,学校要求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教参、备课标、备教辅、备学生。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在有效的时间内争取传授学生更多的知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全面了解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全面有效的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布置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提高教学质量要努力在平时,扎实在课堂,教师们要认真反思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校长、主任要经常检查教师的“教学反思”记载,严格落实教师按课表上课制度。要坚持课堂教学书面评价制度,校长、主任要每学期坚持听所有老师的课,尤其是年轻教师的课,同时课后及时评价每位教师课堂教学。对于“学困生”,任课教师要在分析学生学业情况的前提下,建立学困生档案,制订学科补困计划,帮助制订学习目标,鼓励并提供上台表现的机会、发言的机会,开展“手拉手”活动,给每个学困生找一个好伙伴,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共同给予学业以及心理上的教育和辅导。(三)重视教研活动学校要激励教师奋进,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同时给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坚持听、评课,主题交流等方式进行总结进步。提倡集体备课,实现教师之间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实行“多人上一课”的研究课模式,即几个教师合备一堂课,推荐一人上课,集体评仪。教师要用好现有的设备设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教育资源。(四)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按照“领导当楷模教师树形象”的原则,在教师中围绕“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怎样做一名学生满意的教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等开展了师德讨论活动,教师们普遍认识到“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惟勤耕耘”。此外,学校要求教师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八不准”》等,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师德建设”和“行为规范”自查自纠活动。(五)重视“检查”学校要把教学检查指导作为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对任课教师开展政治业务学习、教学设计、教研活动以及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培优补困”、学生学习情况检测等方面的检查,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同时严肃考风考纪,确保学生成绩的含金量,公平公正地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总之,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其任重而道远,特别需要得到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的理解、支持,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4【摘要】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产生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教育现状对策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5【摘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农村小学教育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教育非常重视,在资金和人员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保障,相对于过去,农村小学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与城镇小学教育相比,仍然处于落后地位。文章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从科学合理建设农村小学教学点、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师队伍专业化分配、加大农村小学教育资金的投入和建立适应教育发展的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对策小学教育是一切高层次教育的基础和前奏,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受教育者未来的长远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小学教育面广量大。要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改善和发展好农村小学教育。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农村小学教育在整个小学教育环节上仍然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存在着缺陷。这些缺陷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有那些?如何改善发展?本文将在下面进一步分析探讨。一、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一)教育设施不完善。总体来说,目前的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依旧处于落后状态,教学设施的缺乏、陈旧等问题仍然存在,在农村很多地方的学校,学生们甚至还不知道电脑为何物,那更不用说“多媒体”了。教学设施少,使农村学生课外知识非常少,基本与外界失去联系,他们所能知道的一切只能来源于老师的“说”和电视里的“看”,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学也只能更是“望洋兴叹”。(二)师资力量依旧薄弱。要想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是要有一支稳定、健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历结构不合理。80%是中师毕业或民办转编,正规师范院校大专以上的教师很少。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育的德、智、体、美的培养中严重缺乏专业型教师,一直是其他科目的教师来上课,严重的会出现一个教师同时上多门课程,专业性不强的教学将会限制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三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从老中青三代所占的比例来看,青年教师人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不足,出现了老龄化问题。(三)教学方法落后。由于教学条件的有限以及教师知识面的问题,使大多数农村小学的教学方法依旧沉浸在黑板、粉笔、课本三者之中,而音乐课没有音乐器材、体育课没有体育器材,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教学方式的改进。(四)教学管理落后。农村小学制订计划时都是以评估标准来确定本校的具体工作,上级评估什么,学校就制订什么样的计划。而评估的终极目标也往往是升学成绩。如教师的工作成绩的评价仍以学生的考分为主,学生的分数高,就意味着这个教师的教学好,许多教师为了追求高分,采用不良的方法,如给学生考试范围等方法,来求得高分,这便给学生从小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违背了教育的遵旨。(五)培训机制尚未建立。贫困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较少,培训水平较低。教师的教学能力层次不齐,有高有低,这就很需要专家在业务上加以指导。(六)生源越来越少。生源少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城市教学环境的优越,使得部分孩子有机会随父母到打工地就读;二是一些家庭经济好的学生家长,把子女转往条件更好的县城小学或贵族学校就读;三是还存在部分家庭由于贫困,加上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认识不够,导致学生过早辍学,也使生源流失。据调查,2012年秋季我乡的八所小学,除了乡中心小学招收了30多名适龄新生,另外几所小学一年级新生都是个位数,还有一所小学只收了一个新生,而且二年级到六年级每到开学都有学生流失。二、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对策(一)科学合理建设农村小学教学点。从现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兴建中心小学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教育资源,整合师资力量。中心小学设立应该综合考虑,如地理位置的选择应该全面考虑到学生上学及教师上课的交通是否便利、是否能够全面布设到几个村落小学生教学的同步进行,环境状况是否符合学校建设要求等。同时,农村中心小学的建设应该合理考虑到教学楼和宿舍楼的同步建设,从而为离家远的同学提供住宿条件,方便学生上学,也才留得住远方的教师,使他们安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心小学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二)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师队伍专业化分配。小学教育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给专业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到农村小学任教。发挥他们的特长,在聘用教师不要只聘用语文、数学专业的教师,应当大量吸收文、体、美专业的教师,在教育上真真形成专业化的教育。同时要加强教师培训,以新课程、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可以主动联系政府,提出农村教师与县城教师相互交换一段时间的建议,不仅给向农村小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增加了农村小学教师的见识,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三)加大农村小学教育资金的投入。上级领导应该注重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农村教育资金,从而保障农村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了完善的教育设施才能更新教育模式。同时要多种渠道筹措教育资金。就目前农村小学的困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挖掘自身的教学特色,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企业甚至个人进行教育投资。有关部门也应该看到城乡差距,少给重点学校一些奖励,多给农村的贫困学校一些鼓励。“锦上添花”固然是好事,“雪中送炭”更是可贵。(四)建立适应教育发展的评价机制。首先要将评价的视角从教师身上转到学生身上;其次要从重单纯知识评价转向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评价;再次评价重点要从重教学形式转向重教学思想的评价。摈弃只以分数为主导的教学评价,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环境,充分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农村小学教育是有建设性作用的。

教育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而义务教育更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一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漫谈》

摘要:长期以来,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广大农村中小学校,采取多种 措施 大力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成为摆在广大农村学校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严峻的现实课题。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深感焦虑,下面就农村学校教育发展问题,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

中国分类号:G512.3

一、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

总体看来,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教学点教师,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这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整体素质不高。除了统发的财政工资外,基本上无 其它 收入。

二、现状成因

1、工作环境因素

教育基础设施设备薄弱,在农村学校来,办公条件很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约了教师的发展。而有的教师面对着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不再象以往那样的耐心,对自己的工作和教学效果没有更高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越来越对周而复始的劳动感到厌烦,缺失了工作热情。

2、职业及教师专业素质因素

教师被认为是社会上最崇高的职业,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教师又是一种多角色职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疗工作者。而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农村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一是近年来师范院校办学越来越市场化,师范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学生质量下滑,新教师的源头导致教师素质整体质量在下降。二是教师参加工作后的学历进修走过场,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教师的继续教育机会不多、手段单一、资源缺乏、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够,不能跟上基础教育改革步伐。四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终身学习精神,能真正把教书当一门学问来做的教师不多。靠 经验 站在讲台上,吃老本,思想封闭,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把以前的一整套 方法 全都抛掉,确实不适应,农村教师特别是部分中老年教师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还不太适应,有条件的学校已经配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室,但由于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教师又不重视专研,所以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情况并不好,没有充分发挥出这些先进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

3、思想道德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作风的影响和渗透,个别教师沉迷赌博、不务正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向学生及学生家长索要钱物,甚至有道德败坏的案例发生。而当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中,教师聘任制已实施多年,但是学校没有用人自主权,教师违纪了,学校没有权利给予处分甚至开除,即使有校长大着胆子处分一两个教师,但这种处分的震慑力并不大,这部分教师认为校长拿他不敢怎么样,任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4、专业结构失衡

在农村学校,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极为普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普遍较低。农村学校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非常突出,大部分学校专业教师极少,只能由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语文教师教英语、教数学,一个专业 毕业 的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并不少见。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已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5、农村学校学生、家长的因素

农村的孩子由于诸多原因,综合素质往往不随人意,学生越来越难教。目前留守学生占了农村学校学生的绝大部分,这些学生普遍存在行为习惯差、自私、冷漠、不遵守纪律、厌学情绪较重。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以来,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部分家长不够重视孩子的学习,老师不厌其烦的工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家长普遍素质较低。一些家长法纪观念淡薄,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孩子无法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学校教育与 家庭教育 难以形成教育合力,无形中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

6、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教师的收入分配还不够合理

国家虽然多次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但总的幅度不大,人均收入较公务员等其它行业以及城市学校仍然偏低,吸引不了优秀人才落户农村。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政策影响安定、破坏公平、损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切实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多举措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紧迫的任务。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学校要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一是要加强教师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第二,作为校长,学校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情感沟通使教师乐于工作。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取得老师信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缓解教师工作、生活上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三是强化制度建设。要让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聘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在职称聘任和工资待遇上实行能上能下,在用人上能进能出。

(二)扭转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局面,多种举措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教师调配上要充分尊重学校意见,加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尽量让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要通过定期检查学习情况、每年为教师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办好教师阅览室、定期举办教师专业知识考试等形式,营造学习氛围。实行城乡学校的结对帮扶。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城市学校定期到结对学校培训教师,结对学校适时组织教师到结对的城市学校学习、听课,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尽快改革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

政府要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为农村学校建设及教师培训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是关键。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改革和发展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任务繁重,肯定会阻碍重重,但是,教育的振新,国家的发展,唯有在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必须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勇敢前行。

振新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新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学校层面,必须加强教师管理,作为政府层面,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才能实现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二

《农村义务教育对策思考》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12.3文献标识码:A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1.29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1.49倍。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毕业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措施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相关 文章 :

1.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2. 有关农村中学管理论文

3. 农村小学教育的有关论文

4.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相关论文

5. 浅谈小学教育方向毕业论文

6.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研究论文

农村小学特色教育研究现状论文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制定了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系列政策,确立了不同阶段政策目标,有效促进了农村教育改革,实现了我国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1 浅析农村教师继续教育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越来越关注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农村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继续接受教育,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策略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 本文中的继续教育是指对农村教师进行的,以提高政治素质、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包括职务培训、新教师见习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等。 目前,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都存在着一些共同问题,例如,经费不足,以及教师素质欠缺等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越来越没有实效性等问题,下面我就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缺少经费 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本身出自农村,自身家境原本就比较薄弱,再加之工作后,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男教师组建家庭后,大部分是单职工家庭,工资是其家庭主要生活来源,经济负担比较重,虽然学校会给一些补贴,但经济的紧迫,很多老师就不愿意参加。而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既违背教育要求,也会影响个人前途,所以继续教育是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两难问题。 2.国家没有很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1)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请假严重,迟到和早退的现象也时而可见,却没有严格地做记录。他们在上课期间,如果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就听下去,但若所讲内容枯燥、无味,便会偷偷溜走。 (2)考试制度不健全 尽管有关继续教育课程都有考试说明及规定,比如平时分、考试成绩,但在考评平时成绩时,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参评教师不能科学全面地给参训人员评定分数,很多流于形式,无法落实。 (3)评价制度欠完备 对被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业务能力的提高缺乏计划性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培训院校对教育质量的监控采取反馈和到学校听课考查的形式,往往会提前告知学校,教师也就会提前精心准备一番,评价不出真实的水平,而且也会出现“裁判”和“队员”一体化的问题。 3.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滞后 (1)观念上太实用 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认为反正职称已到顶了,继续教育的实际价值不大,故不愿参训。条件相差较远的认为反正近几年晋级无望,参加继续教育对自己也没有很快的效果,所以也就不参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是:要能确保发证,而且是所发证件在今后管用才愿参加,而较少从促进教学的角度去考虑是否参加培训。 (2)认识上太肤浅 继续教育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渠道,是更新教师观念、拓展教师知识面、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具有前瞻性特点,但农村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加上农村信息环境和教师获取教育新动态的主动性不够,因此,对继续教育意义的认识停留在“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层面上。 三、提高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 农村经济落后,培训经费缺乏最终导致继续教育工作没有动力和后劲,从我国的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 (1)设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基金制度 制约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育经费问题,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学校和教师个人都不堪负荷。为此国家应该设立教师教育基金,由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运营,把教师继续教育变成一项社会性的教育活动,以保证每个需要学习而又想学习的农村教师都有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大众的教育,防止把继续教育变成一种贵族教育、“关系”教育。 (2)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 政府应出台向农村教师倾斜的继续教育优惠政策,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分别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问题,只有在经济政策优惠的基础上才能严格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权利和义务保障。 2.完善继续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1)严肃考风考纪 每步培训任务完成后,市教委都组织进行考试考核工作。各乡镇之间实行全交叉监考,教委派干部到点上监督和巡视,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每步考试工作结束后,由各乡镇组织考核领导小组,按市教委统一制订考核内容和要求对每个教师进行各个项目考核,市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还派人到各个乡镇进行监督指导。 (2)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 考试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是专业知识和运用技能的考核。二是实践所学,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没有,是否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具体教育问题。三是师德和个人修养的考核。 (3)采用多种评价的手段,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现行的继续教育,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存在着为评价而评价,评价与现行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管理脱节的问题。为了全面反映继续教育的质量,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4)形成科学的评价主体 要全面衡量继续教育的质量,应该把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校、教研室、学员任职学校联合起来,使之形成多方组合的评价主体。各部门要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编织一个协调、一致的评价网络,将教育质量评价置于日常管理中,全面反映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3.更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 (1)转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观念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要自觉主动地学习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方针、政策,使自己进一步明确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意义,也可以建立一些鼓励措施。例如,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如果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发一定的奖金等等的激励措施。 (2)转变农村教师的观念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接受知识的内容也复杂化,所以作为农村教师要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个人的教育价值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职业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而这些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才能完成,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和必然性,任何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所以农村教师就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李大键.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2 试谈农村家庭教育投入 摘要:本研究是一项描述性调查研究,以农村家庭作为分析单位,主要探讨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遵循实证研究和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思想,在分析借鉴已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进行系统探讨,编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调查问卷,再经过问卷调查及对结果的因素分析,探析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一般规律、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 一,研究背景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重点选取陕西省农户进西安市长安区农村行抽样调查,条件是有子女且子女达到人学年龄的家庭。全区共25 个街道办事处,671 个行政村、21 个居委会,2013年长安区户籍总人口为10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62万人,非农业人口20.35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43%。2013年长安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6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2695元。 1.2 调查取样 调查取样坚持以经济水平为标准,力争具有代表性。选取经济水平较高的乡镇1个:郭杜街办。中等的1个:王曲街办;低等的1个魏寨街办。每个街办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个行政村进行调查。郭杜街办选定小居安村,地处大学城开发地段,收入来源主要是小本生意和房租。王曲街办选定枣园村,南街村,曙光村,收入主要是靠进城务工。魏寨街办选定彭村,侯坪村,此地离市区较远,收入方式还是主要靠在家务农。此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345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86%。 1.3问卷设计与填答方式 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3道多选,其余均为单选,1-5题为家庭基本情况,其余题目涉及家庭教育态度、教育目的、教育投入(财力、情感、人力)、失学问题(子女原因、家庭原因)、投资选择问题(选择子女、选择出路)。 1.4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实证法,问卷调查法 和访谈法等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法。 二.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研究 2.1.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 在家庭有困难,仅能维持少数或一个孩子的教育时,不同的家庭类型所做出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每个家庭的选择标准基本上都是首先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其次是选择年纪小的和男孩,选择男孩这一点突出的表现在一子一女和多子多女身上。出现一定的性别偏向是与传统农村思想观念的形响分不开的,几千年的重男轻女思想对人们的选择会又有一定的影响。产生年龄偏向是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关,年龄大的孩子在体力上胜过年龄小的孩子。因此,年龄大的孩子往往会过早地成为父辈的家庭劳动的接班人,年龄小的孩子自然获得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再者,在人们的观念中,处处迁让着小的,宠小的观念,促使家庭在特殊情况下产生偏小的行为。 2.2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毕业后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的选择上,28.6%的多子多女家庭,11.5%的一子多女家庭选择让孩子回家务农和务工,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孩子多的家庭可能由于经济压力,愿意让孩子回家务农务工,而且也能看出在农村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到学校继续读书这一选择模式上,选择比率最高的依次为多女38.7%,一子一女35.4%,独生子30.4%结构的家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在农村虽然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在家庭子女确定以后,人们也乐意接受事实,反而抛开缺子的遗憾,而更加珍惜现存的人力资源,力图孩子在学习上可以出人头地。 2.3家庭收入对教育选择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1类的,有2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务工或务农,而经济状况为2类,3类,4类,5类.6类的分别有6.75, 68%,4.8%,0%,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回家务农或务工。相比之下,家长更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其学校继续读书,而不是想办法找路子,若办不成只好回家。在各类所选择的项目中,按比例排在最高位的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手艺技术学校,不甘心直接将孩子变为劳动力,而是想其经过职业培训后再谋出路。 总之,我们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教育投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被教育制度淘汰下来的学生,家庭是否继续对其进行教育投资,并不是经济所能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家庭的首选模式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培训后再谋职业,其次是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高一级的学校继续读书。由此可见,农村家庭并不会就因为经济状况而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2.4父母性别差异对教育期望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在高中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本科三个方面的比例高于母亲,而母亲在研究生和出国以及能上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的这两方面所占的比例扼要高于父亲。这说明,在农村,母亲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更高些,而且母亲对子女读书的选择民主性比较强,留有空间让子女自己选择。 2.5 父母性别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大部分的父母都会选择成绩好的孩子继续接受教育,而且在这一项上母亲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父亲,说明面教育投资选择的时候,母亲能够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判断。在不分成绩选择女孩和选择年龄小的孩子上,父亲所站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母亲。这说明,在感情上,父亲更加喜欢女孩,关照年纪小的孩子。这也与我们的猜测相吻合。 2.6 父母性别对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影响 未能升上高级学校的时候,父母的首选都是将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培训班学习手艺。但在想办法找路子方面,父亲所占的比例要明显的高于母亲,而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其找学校继续读书方面,母亲所占的比例又远远高于父亲。这说明母亲更希望孩子学文化,将来找个好工作。而很多父亲则认为只要尽力了就可以了,剩下的就顺其自然。 三,结论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思想上,农村家庭普遍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期望子女起码能读到大学本科,跃出农门,学到日后生活所需文化;行动上,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投入了大量人力,情感和力所能及的财力。但少数家庭仍存在重男轻女现象。 同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因家庭结构、家庭收入而异,且父母间投资行为存在差异性。 再次,经过笔者讨论分析,认为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本研究属微观性的实证分析与研究,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统计百分比多,计量经济学模型综合评价少;描述多,深层次推理少;现象和因素剖析多,而措施和对策少。因此,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调查取样因对一个县进行,因此,研究结论适合同类地区,在典型性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黄荣生. 初一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管教态度的关系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7) [2]李百珍,关颖.家长教育观念研究.天津师大学报,1995,(4) [3]刘华山.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人育子观念初析.华中师范大学报,1997,(2) [4]雷雳.学习不良少年的自我概念与父母评价的特点及关系.心理科学,1997,(4) 猜你喜欢: 1.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2. 浅谈农村教育发展的论文 3. 关于农村儿童教育论文 4. 浅析农村教育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根本,是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的起步教育,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对于农村教育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农村小学教育。而在农村由于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理念陈旧,导致了大部分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没有了学习情趣,课堂的压抑和沉闷导致了教学效果不高。本论文正是基于此,对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现在的分析了解其所在的教育问题,并在问题的分析基础上,试探性的提出一些需要得以改革发展的思考,对学校的教学改善提供理论上的依据,进而改善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升。一、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状(一)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学校地理位置偏僻,大部分的新任教师不愿意深入开展教育工作,其次农村教学薪资水平较低,新一代的教师对农村教学工作不重视甚至弃而远之。工作条件艰苦,老师流失量大。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地处偏远,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教师引进也就成了一个大困难,要能够留住老师更是难上加难。通常情况下任教老师任教一至三年后这些外地老师就会陆续离开,因为他们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环境。师资的不停流失,不停引进,教师更替的速度快,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也是非常不利的(二)教学方式陈旧农村小学的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没有新鲜教学血液的供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职的教师基本都是老教师,在外学习的机会较少,教学理念陈旧,从而长期的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的顺带式教学,忽略了很多教学重点。教学的质量在于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应用在于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在于课堂氛围,因此课堂氛围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给教学课堂带来更多的沉默,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彻底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低。课堂一片雅雀无声,大部分时候都只是教师一个人在教学,难以产生共鸣,学生不能积极地探讨疑难点,从而导致了整体的教学质量降低。(三)家庭教育跟不上在当前的农村教育中,父母知识水平低,对于孩子的学习自己也是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导致学生在学校出现打架、说脏话、随地丢垃圾等不良习惯,而自己又没有好的教育方法,而这样的学生在学校老师教育起来吃力,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成了“问题生,学困生”。二、提高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对策分析(一)创新教育人事管理机制要完善教学问题,就必须找准教学问题形成因素,从基础到全面,从整体框架实施到细节。现阶段,乡村教师职业倦怠、教育动力源弱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建立适合教育实际,有利于激活教师教育教学活力的人事管理新机制迫在眉睫。各项人事管理制度都应与教师的工作业绩、切身利益挂钩,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危机感。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打破城乡分割和镇域界限,采取紧缺学科师资“城乡走教”或远程课堂共享等措施,缓解农村教师“超编缺员”和“老龄化”的矛盾。(二)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岗位意识、质量意识和危机意识,适度拉大教师间的收入差距,真正做到优师优酬,优绩优酬。分步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坚持刚性要求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积极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大力开展师能培训强化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为重点,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青年教师达标考核、中年教师和老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指导,在联盟学校之间开展校级领导互动互学、骨干教师互派互学、学科业务研训交流、安全管理体验交流、校园文化辐射交流等活动。初步构建了县域内、城乡间、校际管理互通、研训联动、项目合作、文化共建、质量同进的发展模式。(四)开展校内教学活动大部分的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较差,对于游戏非常的感兴趣,因此学校可以抓住这一点,积极地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另一方面减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压力。教学活动多以智力、身体等为中心开展,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执行能力、思考能力等。(五)培养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进一步的激发,课堂中还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方式来更好的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合理的应用,还需要考虑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首先是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如何给学生带来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在语言、行动上下功夫,例如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都是能够积极带动的。另外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考虑,多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带动学生们一起参与进来,一边授课一边方式的方式,教学质量逐渐提升。通过教学对各方面的考虑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六)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家长是整个教学管理的后背力量,要处理好教学管理,必须使这三者有机的融为一个整体。教师主动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取得较为密切的联系。由于学生的家长长期不在外,或由于在家也整天忙于工作上的事,所以要想教育好学生,做好教学及管理的工作,就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随时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各种情况。对家长不在家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尽量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如亲自上门问问学生的邻居,学生回家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三、结语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凸显,加之教育部门的重视,学校和老师必须统一战线,对自身和未来发展做好严格的规划。以改善基础设施,增强队伍素质,创新管理机制,转变工作作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质量效益为思路,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县为抓手,上下同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管理任务,必须处理好与学生课堂与课外的关系,以及尽力加强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密切注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越来越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2(一)教育教学方面一是重知识轻能力。尽管从理念上看,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实际上,即使在小学阶段,以考试为中心的现象也很普遍。测验命题讲解知识的细枝末节,忽略了记忆以外其它能力的评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死记硬背的学风。其后果是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影响了多元能力的发展。二是片面追求分数。分数成为学习目标,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动机。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外在动机是为了获得外在奖励而激发出的学习动机,如为了获得高分而努力学习。内在动机是因为喜欢、有兴趣或活动本身的原因而激发起的学习热情。考试使很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抑制了内在求知动机的发展。仅仅用测验分数评价学生,也容易挫伤困难学生的积极性。国外研究显示,那些比较聪明的学生在有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态度更为积极,而那些学习比较慢的学生在不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更积极有效。在小学低年级,分数对后进生的不良影响尤为明显。三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学业成绩往往是主要的评价标准。有些老师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当众批评学生,甚至羞辱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许多成年人在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时,不能忘怀的是老师的一次表扬或一个意想不到的鼓励;同时,久久不能遗忘的是老师的蔑视或嘲讽。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学生考了高分,就被认为是好孩子,并获得奖励;而考得不好,就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难。考试压力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引起考试焦虑,危害儿童的心理健康。考试竞争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还会导致一些不良习惯的产生,如抄袭、说谎、攻击性过强等。四是制约教学改革。由于测验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和控制作用,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测验观念和测验内容及方法的变革都难以行之有效。在不合理的考试制度下,一些好的教育思想、好的教材和教法无法在实践中推行的事情时有所见。如学校开展“愉快学习”教学改革,但评价时仍然盯着学生在传统测验中的得分高低,则改革必然受阻。因为改革意味着采取新措施,改革初期可能会对常规教学带来影响,不仅不能保证使学生取得更高的考分,有时还会因追求一些素质发展使学生的某些分数下降。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有一些学校不敢改革,也不愿改革。(二)师资力量方面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学校,但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教育发展不均衡等因素,造成了当前农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具体表现在:一是由于大部分教师长期工作在农村小学,这里管理落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低,甚至相当部分教师长期在本地工作,导致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工作缺乏激情,养成松散习惯,难以专心教学。乡村中小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不如城镇,生活条件苦,工作环境差,工作压力大。所以,长期以来,乡村中小学校教师调进城镇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乡村与城镇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衡.还有部分教师为了自己子女的前途着想,想尽一切办法调入城镇工作,这也是导致乡村的教师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另外,在乡村学校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的教师一旦出了名,就会被城镇的学校主动挖走,致使乡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无论骨干教师还是学科带头人,几乎都在城镇学校,只有个别的能留在乡村学校。再有-种类型的青年教师,刚刚在农村任教不久,由于父母和对象在城里,也没有长期扎根农村的思想,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终都想方设法调入城镇。二是因信息闭塞,学习、见识的机会少,造成教师观念落后,教法传统、简单。三是由于现行管理体制因素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很难贯彻落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从而安于现状,不注重学习,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四是因教师整体素质和教研水平不高,教师间的传帮带流于形式,效果差。教师成长的外部条件受到限制。五是因教师流动的单向性、教师分配政策的改变造成农村学校已多年没有补充新的教师,特别是部分有技之长优秀青年教师不断流向城区学校使得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失衡,中老年教师占多数,非语数学科教师难以专业化。六是教师队伍老龄化,导致农村小学校师资力量缺乏。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3(一)完善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管理好一所学校,一定要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把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晋级等挂钩,发挥教学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响和教育学生。(三)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因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效率。备好课是课堂优化的前提,学校要求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教参、备课标、备教辅、备学生。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在有效的时间内争取传授学生更多的知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全面了解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全面有效的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布置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提高教学质量要努力在平时,扎实在课堂,教师们要认真反思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校长、主任要经常检查教师的“教学反思”记载,严格落实教师按课表上课制度。要坚持课堂教学书面评价制度,校长、主任要每学期坚持听所有老师的课,尤其是年轻教师的课,同时课后及时评价每位教师课堂教学。对于“学困生”,任课教师要在分析学生学业情况的前提下,建立学困生档案,制订学科补困计划,帮助制订学习目标,鼓励并提供上台表现的机会、发言的机会,开展“手拉手”活动,给每个学困生找一个好伙伴,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共同给予学业以及心理上的教育和辅导。(三)重视教研活动学校要激励教师奋进,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同时给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坚持听、评课,主题交流等方式进行总结进步。提倡集体备课,实现教师之间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实行“多人上一课”的研究课模式,即几个教师合备一堂课,推荐一人上课,集体评仪。教师要用好现有的设备设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教育资源。(四)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按照“领导当楷模教师树形象”的原则,在教师中围绕“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怎样做一名学生满意的教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等开展了师德讨论活动,教师们普遍认识到“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惟勤耕耘”。此外,学校要求教师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八不准”》等,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师德建设”和“行为规范”自查自纠活动。(五)重视“检查”学校要把教学检查指导作为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对任课教师开展政治业务学习、教学设计、教研活动以及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培优补困”、学生学习情况检测等方面的检查,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同时严肃考风考纪,确保学生成绩的含金量,公平公正地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总之,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其任重而道远,特别需要得到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的理解、支持,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4【摘要】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产生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教育现状对策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5【摘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农村小学教育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教育非常重视,在资金和人员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保障,相对于过去,农村小学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与城镇小学教育相比,仍然处于落后地位。文章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从科学合理建设农村小学教学点、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师队伍专业化分配、加大农村小学教育资金的投入和建立适应教育发展的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对策小学教育是一切高层次教育的基础和前奏,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受教育者未来的长远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小学教育面广量大。要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改善和发展好农村小学教育。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农村小学教育在整个小学教育环节上仍然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存在着缺陷。这些缺陷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有那些?如何改善发展?本文将在下面进一步分析探讨。一、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一)教育设施不完善。总体来说,目前的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依旧处于落后状态,教学设施的缺乏、陈旧等问题仍然存在,在农村很多地方的学校,学生们甚至还不知道电脑为何物,那更不用说“多媒体”了。教学设施少,使农村学生课外知识非常少,基本与外界失去联系,他们所能知道的一切只能来源于老师的“说”和电视里的“看”,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学也只能更是“望洋兴叹”。(二)师资力量依旧薄弱。要想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是要有一支稳定、健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历结构不合理。80%是中师毕业或民办转编,正规师范院校大专以上的教师很少。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育的德、智、体、美的培养中严重缺乏专业型教师,一直是其他科目的教师来上课,严重的会出现一个教师同时上多门课程,专业性不强的教学将会限制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三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从老中青三代所占的比例来看,青年教师人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不足,出现了老龄化问题。(三)教学方法落后。由于教学条件的有限以及教师知识面的问题,使大多数农村小学的教学方法依旧沉浸在黑板、粉笔、课本三者之中,而音乐课没有音乐器材、体育课没有体育器材,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教学方式的改进。(四)教学管理落后。农村小学制订计划时都是以评估标准来确定本校的具体工作,上级评估什么,学校就制订什么样的计划。而评估的终极目标也往往是升学成绩。如教师的工作成绩的评价仍以学生的考分为主,学生的分数高,就意味着这个教师的教学好,许多教师为了追求高分,采用不良的方法,如给学生考试范围等方法,来求得高分,这便给学生从小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违背了教育的遵旨。(五)培训机制尚未建立。贫困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较少,培训水平较低。教师的教学能力层次不齐,有高有低,这就很需要专家在业务上加以指导。(六)生源越来越少。生源少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城市教学环境的优越,使得部分孩子有机会随父母到打工地就读;二是一些家庭经济好的学生家长,把子女转往条件更好的县城小学或贵族学校就读;三是还存在部分家庭由于贫困,加上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认识不够,导致学生过早辍学,也使生源流失。据调查,2012年秋季我乡的八所小学,除了乡中心小学招收了30多名适龄新生,另外几所小学一年级新生都是个位数,还有一所小学只收了一个新生,而且二年级到六年级每到开学都有学生流失。二、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对策(一)科学合理建设农村小学教学点。从现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兴建中心小学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教育资源,整合师资力量。中心小学设立应该综合考虑,如地理位置的选择应该全面考虑到学生上学及教师上课的交通是否便利、是否能够全面布设到几个村落小学生教学的同步进行,环境状况是否符合学校建设要求等。同时,农村中心小学的建设应该合理考虑到教学楼和宿舍楼的同步建设,从而为离家远的同学提供住宿条件,方便学生上学,也才留得住远方的教师,使他们安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心小学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二)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师队伍专业化分配。小学教育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给专业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到农村小学任教。发挥他们的特长,在聘用教师不要只聘用语文、数学专业的教师,应当大量吸收文、体、美专业的教师,在教育上真真形成专业化的教育。同时要加强教师培训,以新课程、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可以主动联系政府,提出农村教师与县城教师相互交换一段时间的建议,不仅给向农村小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增加了农村小学教师的见识,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三)加大农村小学教育资金的投入。上级领导应该注重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农村教育资金,从而保障农村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了完善的教育设施才能更新教育模式。同时要多种渠道筹措教育资金。就目前农村小学的困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挖掘自身的教学特色,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企业甚至个人进行教育投资。有关部门也应该看到城乡差距,少给重点学校一些奖励,多给农村的贫困学校一些鼓励。“锦上添花”固然是好事,“雪中送炭”更是可贵。(四)建立适应教育发展的评价机制。首先要将评价的视角从教师身上转到学生身上;其次要从重单纯知识评价转向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评价;再次评价重点要从重教学形式转向重教学思想的评价。摈弃只以分数为主导的教学评价,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环境,充分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农村小学教育是有建设性作用的。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质量现状思考

论文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认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关注的重点将逐步由数量向质量转变。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和教育研究的焦点问题。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学校,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认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而,在此阶段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进行研究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一、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贫乏。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最大的实际,也是最大的困难。通过观察发现,由于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这些年农村的教育事业费用支出仍是远远低于城市教育事业费用支出。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农村学校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都非常缺乏,甚至有的学校连教室都还是危房。试想,在这样一种条件下何谈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说,正是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学师资薄弱,制约教育质量。

农村教师素质是制约农村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民办、代课教师支撑着农村基础教育。现任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较难胜任新时代的教学工作,严重影响教育质量。虽然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大量的受过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来,但总的来说比例还是过低,难以应付教学的需要。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大量存在和公办专任教师的严重短缺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与健康发展。

(2)青年骨干教师大量流失。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许多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或是通过关系调到上一级学校,或是调离现有教育教学岗位,极大地削弱了农村师资力量。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影响了当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造成其他教师人心换散,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3)教师素质与能力水平偏低。我国农村小学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当前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需求。近年虽然经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教师的学历达标了,但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而且不少教师的职后学历教育与其所授科目不配套。

3.新课程改革的“城市取向”并不适应农村小学。

现行新课程改革主要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制定全国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有明显的“城市取向”,无视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儿童少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这无疑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是不适应的。加之农村学校课程观念落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校长还是行政干部、教师还是家长,都认为农村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将学生送出“农门”,进入大学,或进到城里。新课程的理念并没有深入农村教师和学生心中。而且现行教材以城市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不切实际和偏难,致使部分农村学生难以胜任,成为学业的失败者,最终失去学习兴趣而被迫辍学。

4.教学缺乏规范管理。

一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过于重视县一级中心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村小当作小儿科,疏于管理。加之一些农村小学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当部分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有些学校沿袭旧制,学校教学工作缺乏激励机制,目标管理不明确,跟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很不适应。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全体,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础。而现今许多农村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失衡。现在农村许多成年夫妇双双外出打工,他们将子女交给老人或亲戚照顾,甚至将他们独自留在家中。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平时缺乏父母的管教,再加上老人们的溺爱,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督促,而老人的管教毫无力度和效果,部分学生经常缺课、逃课,还影响了其他学生,造成学校学风不正、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下降。

二、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的思考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偏低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仅仅应从制度、机制上来改革,还应从人们的观念上来更新。因此,就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呈现的状况来看,理应从以下入手。

1.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经费短缺带来的困难是农村最大困难,无外乎是校舍、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的缺乏。构建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保证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下限”投入是当务之急。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理应法制化,而且要重视农村地区差异,按东、中、西部三类地区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不同的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资源不合理的状况。

2.提高师资,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一是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鼓励和引导有经验的教师和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任教。在切实落实工资和国家规定的各项补贴补助待遇的同时,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在住房、医保、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待,拓展他们的生存空间,增加教师的发展机遇。二是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切实加强在职教师的学历教育和经常性培训。鼓励和要求教师通过在岗培训、定期进修、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按照学用一致、专业对口的原则,提高学历学位层次。三是认真组织中小学短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实施骨干教师专项培训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3.整合课程,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农村学校无法适应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国家制定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的问题,应该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本土课程整合优化。在坚持《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改革现行教材。可由各省(市、区)根据本地实际编写教材,有必要考虑城市普及型和农村普及型两种版本,在农村版本中要体现对农村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教材改革要坚持两个适合的原则:一是难度适合农村大部分学生,着眼于所有学生打好基础;二是尽量适合各地实际,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要理清思路,合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课改,以职业指导为突破口,分类分层教育,让人人都能进入不同的学校升造,最终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4.规范管理,使教学走向正常化。

学校管理层要积极为提升自身教学管理水平、改变落后观念、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而努力,尽力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形成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办好学校要依靠全体教师,为了科学有序地实施教学、科研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措施,调动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走向正常化。

5.转变观念,学校、家庭相互支持。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虽然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家长在观念上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是就家长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因此在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办好学校,充分利用有限的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农村家长树立正确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共同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颖,王嘉毅.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研究述评[j].教育评论,2007,(11).

[2]高尚刚.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9).

[3]彭波.湖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8,(1).

农村学前教育现存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平稳快速发展。

然而农村学前教育在环境设备、师资、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鼓励新教学理念普及。

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切实行动,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整顿

一、农村学前教育概况

1、背景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从概念上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在多次讲话中将教育摆在战略高度上加以强调。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之基,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更多城市家长愿意孩子尽早入园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然而农村学前教育却在教育环境、方式、设施等方面相对落后。

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俨然成为我国绚丽的腾飞协奏曲中颇为不和谐的音符。

2、农村学前教育现存问题 农村一般较偏远,生活环境差,幼儿园常由自家院落或废旧房舍稍加粉刷改造而成,选址无合理考究,卫生处理粗略草率。

教学设备陈旧简陋,玩具品种单一,室外仅有简单松散的娱乐器械,缺乏防护装置。

卫生消毒工作不够完善,幼儿伙食种类单一,无法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未受过正规的培训,水平有限,因待遇较差,其责任心也大打折扣。

相应地,在教学方法上也问题百出,打骂似乎是家常便饭,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教授内容错误频出,更有盲目模仿小学教育模式之倾向。

二、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

1、调查目的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笔者认为农村的幼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并未起到教育所应起到的效果。

因此,笔者走访了当地农村一些幼儿园,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以期揭示农村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思改善的有效方法,呼吁社会更多关注农村幼儿的'生活。

2、调查对象和方法 积极融入幼儿生活。

一、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孩子的课堂和游戏圈,关注他们在园活动及对幼儿园生活的情感态度。

(1)问卷调查幼儿家长,了解家长对孩子上幼儿园的态度及对孩子今后发展的期望。

(2)对附近村民走访调查,询问幼儿园的运营情况,入园离园的状况等。

3、结果分析 在接受调查的50多位家长中,42%左右的家长送孩子入园是因没空陪孩子;12%出现盲目跟风。

村民也表示,附近幼儿园条件简陋不说,更经常能听到孩子的哭声和老师的训斥声.....明显地,农村幼教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幼儿园简陋的环境对孩子的安全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其次,幼儿天真烂漫,不良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这些都和农村较为落后的经济状况及思想意识分不开。

三、农村学前教育展望

1、提倡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 政府应带头设立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经费体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

还应制定相应政策,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考核地方人民教育工作的标准,将幼儿园列入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加大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

此外,决策组织要在制定政策过程中遵循法定程序,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社会各界应鼓励慈善捐助和经济投资,推动农村幼教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加大整顿力度提升教师素质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她认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许多方面由环境决定,儿童需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的发展。

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师需培养创新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较高道德和文化水平等。

政府应鼓励幼师的专业教育,培养其专业特长和全新教学方法,加强园本培训工作,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倡导新型幼教理念及方式 倡导寓教于乐,摒弃小学化成人化教育。

结合儿童身心发育特点,树立合理的教育目标,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

创造丰富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如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等,探索富有特色的游戏和教育活动。

定期开展家长会,使家长认识到挖掘孩子的潜力需适时适当的教育。

发放幼教知识资料,设置家长开放日,让更多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

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本。

儿童是社会之希望,关注儿童就是关注社会发展,学前教育的发展希望和困难同在。

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21世纪,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使其顺应现代化发展方向,是党和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高度的关注,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推新,必将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们相信,农村学前教育改革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1~2.

[2] [意] 玛利亚,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教育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35~42.

[3] 李季湄. 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06.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论文

论文摘要: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解决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难题,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财政投入;端正办学思想;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办好家长学校,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面临多种挑战。

一、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问题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贫富差距拉大,造成城乡教育的严重差距。其直接反映就是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贫乏。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但是,据有关专家调查分析预测,当前教育经费投入又一次呈明显下降趋势,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约100亿元。经费严重短缺直接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央的有关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经费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农村教育已经负债累累,教师几乎没有福利、奖金,基础设施建设受限,公用经费入不敷出。税费改革后,尤其是实行一费制之后,有些学校几乎没有经费来源,学校正常办公经费无法开销,加上财政应拨的办公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学校运转更加困难。

(二)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

我国农村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比,先进的教育手段、教学设施、教学器材、教学条件无从谈起;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相差越来越悬殊,致使农村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由于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使得不少农村家庭将子女送到城市学校就读,既减少了农村生源,又降低了生源质量。

(三)师资问题

一方面,农村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不少学校聘请临时代课教师,无法保障正常开课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较差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能力、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四)留守儿童对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严峻挑战

近年大量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显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留守儿童大约有2000万。留守儿童由于平时缺乏父母管教,加之老人溺爱,极易出现学习困难、缺课、逃课甚至辍学倾向。

(五)“城市取向”的课程不适应农村基础教育

新课程标准主要是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的,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不切实际和偏难,致使部分农村学生难以胜任,成为学业的失败者,最终失去学习兴趣而被迫辍学。

(六)农村基础教育不能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

由于条件所限制,面向升学仍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取向。农村基础教育偏向优秀学生,忽视大部分学生,同时也没有办法把办学的注意力集中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身上。

(七)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盛行

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农民送子女上学目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即考大学,找一份好工作。而目前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学费增长速度快,相对居民收入标准太高。而且,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缺少有关社会关系,更不容易找到工作,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农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与其到时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还不如不上学早点去打工挣钱,这是一般农民的普通心理。

二、对策

(一)解决经费难题,改善办学条件

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调整转移支付机制。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加大了农村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但目前一些地方农村教育经费仍存在不小的'缺口。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不同地区中央、省、地 、县几级政府的财政分担比例,保证教育经费按时、按量落到实处;其次要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另外,对于中西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国家可以在资金投入方面采取特殊措施,创造条件更早实现义务教育“免费制”,切实保障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 为农村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解决好代课老师工资待遇低的问题。

2. 利用有关鼓励大学生支教、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有关政策来带动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3. 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安排城市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任教,特别到贫困地区学校任教,帮助农村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

(三)端正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思想

农村基础教育要转变观念,必须面向全体农村,注重培养全体学生,不应把为高等学府输送人才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唯一目标。要端正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真正把农村教育的重点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转移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上来,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

(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应当特别注重对区域内部薄弱农村学校的扶持,通过设立薄弱学校建设专项资金,使薄弱学校建设资金优先安排、重点保证,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通过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使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起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的实体,促进城乡学校之间的联手合作,实现城市和乡村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监督评估,有效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使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等条件大体相当。

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建立完善政府问责制度,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力度。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逐步开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试点工作,不断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五)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社会和学校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突破口也在农村”,这是崔琳委员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提出的。农村活,全局活,而教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要切实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就必须正确认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农民的生活水平问题,要千方百计使农民富裕起来。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讲,不提高大多数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情况,整个社会就不可能有更多的和谐。和谐社会强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权的平等和对生命的珍视,民主、平等、和平、发展,等等,这些都应以每一个公民最基础的教育为前提。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参考文献:

①刘华林,谢荷生.关于加强农村初中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C].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257~259.

②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人口与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③王 菲.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中国农学通报,2006,2:456~458.

④文家庭.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OL].中国网,2004-03-08.

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质量现状思考

论文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认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关注的重点将逐步由数量向质量转变。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和教育研究的焦点问题。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学校,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认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而,在此阶段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进行研究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一、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贫乏。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最大的实际,也是最大的困难。通过观察发现,由于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这些年农村的教育事业费用支出仍是远远低于城市教育事业费用支出。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农村学校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都非常缺乏,甚至有的学校连教室都还是危房。试想,在这样一种条件下何谈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说,正是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学师资薄弱,制约教育质量。

农村教师素质是制约农村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民办、代课教师支撑着农村基础教育。现任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较难胜任新时代的教学工作,严重影响教育质量。虽然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大量的受过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来,但总的来说比例还是过低,难以应付教学的需要。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大量存在和公办专任教师的严重短缺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与健康发展。

(2)青年骨干教师大量流失。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许多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或是通过关系调到上一级学校,或是调离现有教育教学岗位,极大地削弱了农村师资力量。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影响了当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造成其他教师人心换散,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3)教师素质与能力水平偏低。我国农村小学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当前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需求。近年虽然经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教师的学历达标了,但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而且不少教师的职后学历教育与其所授科目不配套。

3.新课程改革的“城市取向”并不适应农村小学。

现行新课程改革主要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制定全国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有明显的“城市取向”,无视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儿童少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这无疑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是不适应的。加之农村学校课程观念落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校长还是行政干部、教师还是家长,都认为农村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将学生送出“农门”,进入大学,或进到城里。新课程的理念并没有深入农村教师和学生心中。而且现行教材以城市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不切实际和偏难,致使部分农村学生难以胜任,成为学业的失败者,最终失去学习兴趣而被迫辍学。

4.教学缺乏规范管理。

一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过于重视县一级中心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村小当作小儿科,疏于管理。加之一些农村小学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当部分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有些学校沿袭旧制,学校教学工作缺乏激励机制,目标管理不明确,跟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很不适应。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全体,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础。而现今许多农村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失衡。现在农村许多成年夫妇双双外出打工,他们将子女交给老人或亲戚照顾,甚至将他们独自留在家中。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平时缺乏父母的管教,再加上老人们的溺爱,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督促,而老人的管教毫无力度和效果,部分学生经常缺课、逃课,还影响了其他学生,造成学校学风不正、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下降。

二、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的思考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偏低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仅仅应从制度、机制上来改革,还应从人们的观念上来更新。因此,就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呈现的状况来看,理应从以下入手。

1.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经费短缺带来的困难是农村最大困难,无外乎是校舍、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的缺乏。构建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保证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下限”投入是当务之急。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理应法制化,而且要重视农村地区差异,按东、中、西部三类地区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不同的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资源不合理的状况。

2.提高师资,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一是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鼓励和引导有经验的教师和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任教。在切实落实工资和国家规定的各项补贴补助待遇的同时,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在住房、医保、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待,拓展他们的生存空间,增加教师的发展机遇。二是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切实加强在职教师的学历教育和经常性培训。鼓励和要求教师通过在岗培训、定期进修、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按照学用一致、专业对口的原则,提高学历学位层次。三是认真组织中小学短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实施骨干教师专项培训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3.整合课程,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农村学校无法适应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国家制定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的问题,应该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本土课程整合优化。在坚持《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改革现行教材。可由各省(市、区)根据本地实际编写教材,有必要考虑城市普及型和农村普及型两种版本,在农村版本中要体现对农村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教材改革要坚持两个适合的原则:一是难度适合农村大部分学生,着眼于所有学生打好基础;二是尽量适合各地实际,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要理清思路,合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课改,以职业指导为突破口,分类分层教育,让人人都能进入不同的学校升造,最终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4.规范管理,使教学走向正常化。

学校管理层要积极为提升自身教学管理水平、改变落后观念、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而努力,尽力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形成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办好学校要依靠全体教师,为了科学有序地实施教学、科研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措施,调动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走向正常化。

5.转变观念,学校、家庭相互支持。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虽然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家长在观念上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是就家长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因此在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办好学校,充分利用有限的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农村家长树立正确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共同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颖,王嘉毅.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研究述评[j].教育评论,2007,(11).

[2]高尚刚.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9).

[3]彭波.湖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8,(1).

  • 索引序列
  •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毕业论文
  •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
  • 农村小学特色教育研究现状论文
  •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