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幼儿园生活化论文研究方法

幼儿园生活化论文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

幼儿园生活化论文研究方法

幼儿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的探讨论文摘要:幼儿的生活是其活动也是其经验。要将幼儿生活与幼儿教学有效结合起来,首先要予以其生活充分关注,包括生活中各种问题、困难,以及每个发展历程,为其创造良好发展机会,尽量做到生活化教育,通过生活教育,使其从生活中学习,获得积极、健康成长的良好空间。本文主要探讨幼儿教育与生活结合的有效策略。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经验;教学策略由于一直受到传统幼儿教育影响,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实践中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包括如幼教目标偏差,重知识传授、技能发展等。鉴于这些问题,众多幼儿教育专家倡导要让教育回归生活,必须做到幼儿教学生活化。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强调教育需回归生活,其不仅只是某种口号,更是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贯彻落实的宗旨。一、幼儿教育与生活结合的重要意义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幼儿教育要求来说,要合理安排教育知识与方法,不但要全方面了解幼儿,更要避免脱离其认知范围。任何知识的基础都是生活,因此,必须坚持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使其保持轻松状态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一教学中心思想。幼儿教育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能够让幼儿深刻理解学习内容,且与其思维模式、学习心理相符,还能利于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强其逻辑思考能力与生活观念,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幼儿教育要实现生活化,首先是要在课堂上再现生动的生活情景,全面调动其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定义即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在教育中合理把握幼儿学习的心理特征,将生活引入课堂来激发培养其学习兴趣和逻辑思考能力。二、幼儿教学与生活结合的策略(一)挖掘幼儿的生活素材生活是不分昼夜的进行,在幼儿生活中拥有大量具有生活教育价值的素材,这些均有待幼儿教师的合理挖掘。比如,幼儿洗手、用餐等过程中,教师均可加以引导,教会幼儿正确的方法,使其学会彼此谦让,当小伙伴洗手时后来者应在旁等候,避免争先恐后;并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可以带幼儿参观食堂,或是帮忙整理蔬菜、学习点心制作方法等,让幼儿产生良好的劳动体验,进而学会勤俭节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将饭菜认真吃完。(二)开展生活化区域活动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幼儿园逐渐改变了既往单纯角色游戏与学科教学模式,逐渐加重了区域活动、综合化课程的比例。而这种教学无疑能为幼儿创造更大的活动空间,充分体现出幼儿自主性,促进其全面能力发展。综合化课程更强调幼儿生活实践,有助于提高幼儿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鉴于目前我国幼儿园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往往缺乏较强的生活能力,基本上幼儿在家中都属于“小皇帝”,无法做到独立洗漱、进餐、如厕等。归根究底,是由于幼儿父母忙于工作难以腾出时间照顾幼儿,更为节省自己的时间而直接帮幼儿做事;或是部分幼儿主要由外公外婆等照顾,祖辈常常对其溺爱,管教并不严格,进而严重加大包办代替现象。为此,开展生活化区域活动,围绕幼儿生活组织活动,以自由宽松的环境激发幼儿参与热情。通过创设与幼儿相适应的活动区域,并将日常生活渗入活动中,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成人劳动等,发展增强其实践能力与生活能力,这样方可使其自然、独立、快乐和创造生活。(三)设计多样化游戏活动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极大,同时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这对幼儿各种心理、运动器官与个性品质的发展形成具有积极促进意义。游戏不但是其日常生活中占据最多时间、发生最多次的一种活动,但不包括基本生存所需的活动。因此,幼儿教育要充分与生活、游戏相结合,充分满足幼儿全面发展诉求,使其积累大量对身心发展有益的经验。众所周知,游戏具有社会性、虚构性、自主性等特征,这与幼儿学习及身心特点不谋而合,也能反映出幼儿的各方面特征,满足其社会性、生理、情感和生理的发展要求,更能符合其自我肯定与表现的需要。游戏在满足幼儿诉求的同时,还能带给幼儿快乐,使其对游戏活动产生强烈兴趣,然后在两种情绪体验不断作用、补充下,充分促进支持其进行游戏。由此可见,幼儿最佳学习手段即游戏。比如,组织幼儿开展“玩纸箱”活动,鼓励幼儿自己想象玩法,充分丰富培养幼儿想象力与创造性,并在幼儿钻、摇纸箱时,锻炼发展其肌肉与动作,再引导其在纸箱内放入物品,以小组为单位抬动纸箱等,促进幼儿养成良好合作精神。(四)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作息习惯包括作息能力与作息规律。后者则主要指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最好做到相对固定,养成科学作息时间习惯。前者涉及面相对广阔,比如休息前进行洗漱等,这就是一种作息能力,同时还要清楚脸盆毛巾、牙刷牙膏、洗发露等摆放位置和使用方法。并且早起后要自己穿戴衣物,但要注意避免穿错穿反,还要合理整理床铺,自主叠放被褥等。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既能享受其乐趣,更能充分理解何为良好作息,并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现触类旁通。此外,这样还能有效调动幼儿积极性,让幼儿抱以良好心态参与其中。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幼儿生活化教育对幼儿了解掌握生活与知识至关重要,教育工作者既要推广这种教学模式,也要注意对幼儿进行正确指导,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帮助幼儿养成合理科学的生活习惯。参考文献:[1]冯珺.幼儿生活教育的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6):120-120[2]杨琼.关于幼儿生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探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6):228-228.264[3]王娟.论如何实现幼儿教学生活化[J]教育界,2015,(28):161-161.149

一会儿教学应该与当人的生活习惯,孩子学会哪些知识,学会了盛行光环,有了学习,将来提高了识字能力,人文交往能

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幼儿教育主要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一、生活化教育内容的选择

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中确定活动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如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幼儿常在口袋里藏几颗糖,偷偷地与同伴分享。我们就依据这一生活素材开展了“糖果甜甜”的主题活动,请幼儿自愿带了各种糖果,于是,幼儿在尽情地品尝糖果的美味之余,又了解了各种糖果的不同种类和口味,有效地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其次,我们在生活中要细致观察,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即教师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住来自幼儿的稍纵即逝的生活信息,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

从幼儿熟悉的节日中选择活动内容

节日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既是文化特色的反映,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尤其是幼儿熟悉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就拿“三八”妇女节来说吧,幼儿最熟悉的妇女就是妈妈,于是我让幼儿从了解妈妈入手,妈妈的工作,妈妈为这个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妈妈为我做了些什么?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然后启发幼儿:“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你打算如何让妈妈的节日过得开心?”让幼儿明白爱是双向的,激起幼儿亲手为妈妈制作小礼物的欲望。于是《我爱我爱》的活动就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

二、活动过程生活化的实施

让生活走进课堂

生活化的课堂能使幼儿感到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回归生活已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可。如:我在组织幼儿开展《感知6以内的数量》活动时,我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超市”,让幼儿做“顾客”,每人有6以内的点子卡若干张,拿一张点子卡买可以与点子相同数量的一种物体,可以买若干种与点子相同数量的物体。这种生活情景的再现让幼儿感到既亲切又有趣,既从中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有时我还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如《水果沙拉》活动中,我与幼儿将带来的水果按品种分类摆放,然后让幼儿看水果,说水果,了解水果的形状和不同味道,最后与幼儿一同洗水果、切水果,做水果沙拉、品尝水果沙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体验着生活的乐趣,学习着生活的本领。《香香的蔬菜》、《香喷喷的爆米花》这些活动的组织都以幼儿体验生活这种方式来实施的。让生活走进课堂,给我们的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课堂走进生活

大自然、大社会是本活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带领幼儿走向幼儿园,融入大自然、大社会。在幼儿教育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从生活中学习,还要引导他们用学得的知识更好地生活。如: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会了剪窗花、折纸花,回家后有的幼儿就与爸爸妈妈一起布置自己的小房间,改善生活环境,使环境更漂亮、生活更美好。有的幼儿学会了做“水果沙拉,经常在家里大展身手,享受生活。有的幼儿在学习《安全交通规则》后,制止家长闯红灯,并要求家长过马路时走斑马线,为创建文明安全的城市环境出了把力。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幼儿适应能力

学习来自于生活,学习也服务于生活。只有让幼儿了解生活,才能更好的适应生活。《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从孩子的身边生活着手,对生活中活动进行开发和创新,关注活动能否真正引发幼儿的参与和兴趣,促进幼儿能力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我们幼儿园中班的主题活动“我去逛超市”,从幼儿区域活动“小小商店”中引发出来,在幼儿已有逛超市经验基础上,引入“超市”的活动,发现超市与一般商店不同的物品摆放规则、超市购物秩序,购物礼仪等,教师与幼儿一同收集材料,将“小小商店”升级为“小超市”,在幼儿的自主活动中体验超市购物乐趣。

结合“环境保护日”“劳动节”,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播放废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录像,了解环境污染带给人们的生活危害,加深幼儿对“环境污染”的理解,萌发环保意识。以“救救地球”为题,开展向社会开放的幼儿画展、设计“爱护环境”提示牌、清扫校园等系列活动,共同关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在此活动中,结合生活中的现象,采用多样的学习形式,引导幼儿的积极参与,各内容相互渗透,引发教育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全面的感知生活,适应生活,关爱生活。

结束语

既然我们的教育是以生活为理念来展开的,那么在幼师关系方面也要加以相应转变,从而进行新的定位,幼儿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自身置于和幼儿平等的地位,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切忌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幼儿虽然年龄较小,可是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而是要采用商量、分享、平等、耐心的方式加强与幼儿的交流。

对于幼儿的疑问与需求,教师要认真、诚实地进行回答,不可因为孩子年幼,就随便糊弄,如果采取这样的态度,会很容易造成孩子养成坏习惯,从而影响他们未来的价值观。总之,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启发幼儿进行有意义的生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教师的生活化。

要实现幼儿教育的生活化,需要方方面面共同作出努力,尤其是幼儿教师更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实践的探究,切实为实现更好的生活化幼儿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拓展:

俗话“三岁定八十”。0~3岁是一个人智力发育最关键的时期,但是这段关键时期应该如何把握,很多家长并不清楚。孩子很多行为是在三岁前决定的,重点在于您有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学习发展机会、给予足够的爱。

观察孩子是第一步

您有一颗细腻的心观察孩子,这就是正确的第一步。父母的想法和孩子有差别,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地去试探孩子。在情绪教育方面,了解孩子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情绪管理不是去学很多理论,而是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去了解孩子、爱这个孩子。

爱是一种学习过程,在生活片断中,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是给他伤害。孩子的成长速度很快,要时时注意他的变化,父母要能有足够的智能去了解孩子是否正常,不要只是给予斥责与处罚,要知道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结果反而给予斥责与处罚,要知道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结果反而给了他伤害;孩子是用感觉学习,所以父母要营造情境去学习如何爱人,让孩子去表达要与不要。

如果只是“教”与“给”是不够的,要与孩子互动学习才知道如何适当地给予。世上有许多成功的人,就是因为他对自己充满自信,而犯罪青少年多半没有自信,就是因为父母常跟他们说什么不行、不能要,所以给孩子充分的需要与满足,这样孩子成功的机会就会多很多。

亲子互动影响未来发展

其实父母不难发现,孩子哭闹不见得就是要人抱,而是希望知道父母就在身边,所以到底要不要抱不是问题,而是了解他要什么,有的父母干脆就以塞奶嘴解决,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吗?零岁教育所以重要,就是因为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亲子之间如何互动,对他未来的情绪将有极大的影响。

在零岁之前就做好孩子的'人格发展,必须是父母懂得如何用对心、使对力,如此可以使你将来在教育孩子时更加省力。例如我要在上班前叫孩子起来吃奶,但孩子睡得很沉,被吵醒一定会很不愉快,所以我就想如何使他快乐地起床,经过我的观察发现,父母当时的情绪如果是急切的、有压迫性的,孩子也会感到不安,所以我决定在他一睁眼时,就让他看到我的笑脸,我会抱着他去玩玩偶,抓他的手让他去拍一拍,跟他说话,使他了解这个仪式表示要起床了,要知道跟人家问好。

所以营造好的起床气氛很重要。另外,挑选保姆也是重要的,要了解保姆会不会笑,是不是愁眉苦脸,这样才不会将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传播快乐情绪

大人的笑容对孩子是一个最好的示范作用,您的管教态度也关系到他的顺从与否,例如孩子讨厌洗脸,父母就要懂得先把好的情绪带给他,你可以边洗自己的脸边哼着歌,让孩子觉得洗脸是件愉快的事,之后问他要不要洗,让他产生期待的心理,进而喜欢这件事。这个过程好像在玩,但也做到了常规该做的事,所以管教孩子不一定要一板一眼,父母不妨学些卡通的话与幻想,让孩子感染到您快乐的情绪。

当父母觉得做这件事是快乐时,您的孩子必然也会快乐;如果您觉得不快乐,孩子也会觉得不快乐,这就是没有用对心、使对力。孩子在快乐的经验中可以奠定良好的情绪及性格的基础,并且得成功的快乐。三岁前的教育取决于父母去观察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到处去听信别人怎么说,只要那个方法是可以带来快乐,那就是可行的;如果您会觉得困扰,那个方法就不要用,因为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父母应专注与用心

专注与用心是最好的教养方法。还有我的孩子不到一岁就不用尿布,前提是要训练他大小便,但我又担心强迫他,所以我就问她如何训练。原来是保姆每次带他去厕所,都会在一旁放水,而且每天固定时间坐在马桶上,使他培养便意,久而久之他就知道何时会解出来,或者是放水龙头时,他就会有尿意,而且每次上完,保姆就教他拉水,并学开灯、开门,让孩子感觉是在玩。切记在他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责骂他,而是让他从愉快中学会上厕所。由此可知,方法很重要,要专注与用心。

如何用对方法教养孩子

例如,当孩子会爬时,我会担心他容易受伤,于是我就围了一个区域,限制他的活动范围,可是他长大后就会把东西顶开,即使后来我加强围堵,没想到他居然做出更危险的动作。我发现这个方法不行,就把插座盖子盖上,或是把东西收起来,使他不再那么容易产生好奇;还有他对做饭很好奇,我怕他受伤便把他放到娃娃车里,没想到他的态度变得很急躁,于是我就抱他去参观爸爸做菜,或是给他玩具锅铲让他获得参与感。

由此可知,孩子不是限制、禁止、命令能控制的,而是要了解他对什么好奇,只要能满足他的好奇心,就能让他不再好奇。但他对危险事物也很好奇怎么办?我绝不鼓励去惊吓孩子,比方说让他去接触热水,因为当他还小时,父母要避免让他接触危险,所以好的教导是去营造一个好的空间,而不是吓他。

俗话“三岁定八十”。0~3岁是一个人智力发育最关键的时期,但是这段关键时期应该如何把握,很多家长并不清楚。不少家长以为孩子吃得好就行,或者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让孩子识字、做数学题等。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的林少勇医生指出,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养育0~3岁幼儿的正确方法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多与孩子交流、做游戏。

其中,积木是适合幼儿的玩具之一。林医生说,9个月的孩子开始能独自坐稳,灵活地转身,这时可以让孩子玩简单的积木,例如搭高。在搭高的过程中,不仅能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能训练孩子的手指精细动作能力。年龄稍大一点,可以让孩子玩较复杂的积木,例如让孩子用积木搭建不同的造型。这样孩子的手指协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在游戏中都能得到训练。

家长不妨自己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简单的“土玩具”,与孩子共同游戏。

自制玩具一:钓鱼。适合1岁~1岁半的孩子。所需材料:硬纸数张(剪成鱼形),回形针数个(做鱼钩),线,小木棍(做钓竿),磁铁(与硬纸贴在一起)。这个游戏能训练孩子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手指协调能力、认知能力等。

自制玩具二:自制图片。适合1岁半~2岁的孩子。所需材料:纸、画笔。家长可以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图片,例如画一匹完整的马与一匹缺失了一条腿的马同时放在孩子的面前,让孩子指出两幅图的不同,这种针对性强的图片能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还可以灌输类别、数字的概念等,对孩子有启蒙的作用。

自制玩具三:高尔夫球杆。适用1岁半以上的孩子。所需材料:塑料瓶一个,瓶口可用卷成柱状的报纸塞住,延长整体长度;小球一个。这个游戏能训练孩子的手臂力量,手眼协调能力。游戏不只是玩玩具那么简单,也不是孩子的个人事情,玩具是一种教具,是可以帮助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实物桥梁。另外,与孩子一起唱儿歌、玩故事接龙等游戏,也同样是家长很好的选择。

幼儿园生活化论文研究方法怎么写

幼儿园幼儿教学和生活相结合主要可以通过亲子游戏进行!

《浅议幼儿教育生活化》

摘 要: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和教育是相互交织、互相渗透的两个体系。教育与生活已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核心的理念,即课程的生活化、经验化。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本着这一理念实践下去。

关键词:幼儿教育 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它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和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育必须得到重视。为孩子们提供精彩、健康的生活与活动环境,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和警醒。[1]

一、生活化教育内容的选择

⒈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中确定活动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如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幼儿常在口袋里藏几颗糖,偷偷地与同伴分享。我们就依据这一生活素材开展了“糖果甜甜”的主题活动,请幼儿自愿带了各种糖果,于是,幼儿在尽情地品尝糖果的美味之余,又了解了各种糖果的不同种类和口味,有效地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其次,我们在生活中要细致观察,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即教师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住来自幼儿的稍纵即逝的生活信息,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 [2]

⒉从幼儿熟悉的节日中选择活动内容

节日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既是文化特色的反映,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尤其是幼儿熟悉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就拿“三八”妇女节来说吧,幼儿最熟悉的妇女就是妈妈,于是我让幼儿从了解妈妈入手,妈妈的工作,妈妈为这个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妈妈为我做了些什么?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然后启发幼儿:“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你打算如何让妈妈的节日过得开心?”让幼儿明白爱是双向的,激起幼儿亲手为妈妈制作小礼物的欲望。于是《我爱我爱》的活动就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

二、活动过程生活化的实施

⒈让生活走进课堂

生活化的课堂能使幼儿感到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回归生活已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可。如:我在组织幼儿开展《感知6以内的数量》活动时,我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超市”,让幼儿做“顾客”,每人有6以内的点子卡若干张,拿一张点子卡买可以与点子相同数量的一种物体,可以买若干种与点子相同数量的物体。这种生活情景的再现让幼儿感到既亲切又有趣,既从中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有时我还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如《水果沙拉》活动中,我与幼儿将带来的水果按品种分类摆放,然后让幼儿看水果,说水果,了解水果的形状和不同味道,最后与幼儿一同洗水果、切水果,做水果沙拉、品尝水果沙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体验着生活的乐趣,学习着生活的本领。《香香的蔬菜》、《香喷喷的爆米花》这些活动的组织都以幼儿体验生活这种方式来实施的。让生活走进课堂,给我们的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⒉从课堂走进生活

大自然、大社会是本活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带领幼儿走向幼儿园,融入大自然、大社会。在幼儿教育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从生活中学习,还要引导他们用学得的知识更好地生活。如: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会了剪窗花、折纸花,回家后有的幼儿就与爸爸妈妈一起布置自己的小房间,改善生活环境,使环境更漂亮、生活更美好。有的幼儿学会了做“水果沙拉,经常在家里大展身手,享受生活。有的幼儿在学习《安全交通规则》后,制止家长闯红灯,并要求家长过马路时走斑马线,为创建文明安全的城市环境出了把力。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幼儿适应能力

学习来自于生活,学习也服务于生活。只有让幼儿了解生活,才能更好的适应生活。《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从孩子的身边生活着手,对生活中活动进行开发和创新,关注活动能否真正引发幼儿的参与和兴趣,促进幼儿能力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我们幼儿园中班的主题活动“我去逛超市”,从幼儿区域活动“小小商店”中引发出来,在幼儿已有逛超市经验基础上,引入“超市”的活动,发现超市与一般商店不同的物品摆放规则、超市购物秩序,购物礼仪等,教师与幼儿一同收集材料,将“小小商店”升级为“小超市”,在幼儿的自主活动中体验超市购物乐趣。结合“环境保护日”“劳动节”,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播放废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录像,了解环境污染带给人们的生活危害,加深幼儿对“环境污染”的理解,萌发环保意识。以“救救地球”为题,开展向社会开放的幼儿画展、设计“爱护环境”提示牌、清扫校园等系列活动,共同关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在此活动中,结合生活中的现象,采用多样的学习形式,引导幼儿的积极参与,各内容相互渗透,引发教育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全面的感知生活,适应生活,关爱生活。 [3]

结束语

既然我们的教育是以生活为理念来展开的,那么在幼师关系方面也要加以相应转变,从而进行新的定位,幼儿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自身置于和幼儿平等的地位,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切忌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幼儿虽然年龄较小,可是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而是要采用商量、分享、平等、耐心的方式加强与幼儿的交流。对于幼儿的疑问与需求,教师要认真、诚实地进行回答,不可因为孩子年幼,就随便糊弄,如果采取这样的态度,会很容易造成孩子养成坏习惯,从而影响他们未来的价值观。总之,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启发幼儿进行有意义的生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教师的生活化。

要实现幼儿教育的生活化,需要方方面面共同作出努力,尤其是幼儿教师更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实践的探究,切实为实现更好的生活化幼儿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亚琼.谈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革新,2010(04).

[2]邓海英.浅谈幼儿教育生活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3]岳亚平.生命教育:幼儿教育的思考原点[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幼儿教育最终的目标是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逐渐提高和改变幼儿的认知和行为水平。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幼儿教育论文篇1 试论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意义与实施 随着社会对教育民主化、回归生活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的强调,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观念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回归生活课程的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向生活世界回归"已成为教育界许多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声,而这种心声又通过课程得以反映,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因此,幼儿园的课程要生活化,使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1.幼儿教育生活化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幼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充分的顾及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幼儿认识规律,所选择的内容要相互联系 ,重视所选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活动性,将幼儿教育贯穿到生活和幼儿的游戏中所以,我们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从实际生活中采撷教育资源,从幼儿每天的生活中进行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渗透,将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同幼儿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帮助幼儿在丰富 多样的生活情景中,获得和体验更多的教育,促进幼儿智慧的不断发展在幼儿生活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通过生活实践体现教育价值,帮助孩子从活 动中获得发展 幼儿生活化教育,之所以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是因为生活中多变的事物和各种有趣的行为等,能够引导幼儿参与进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领略生活中的各种知识与技能在幼儿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幼儿兴趣的激发,这是因为在幼儿接受知识特点发展变化的时候,要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得到扩展和提高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准 2.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2.1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生活化 。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明确告诉我们,在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时,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一定要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要与幼儿的生长发展相一致,因为幼儿的生长发展是从生活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尤其是直接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能力的。例如,大班一些家长经常抱怨孩子做事动作很慢,穿件衣服要半天,刷牙不催几遍不去,或是磨磨蹭蹭,边玩边干。 为此,在开学9月的主题课程《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我们特别设计了一个社会活动《有魔法的一分钟》。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给孩子们一分钟时间,让他们自由选择搭积木、插花片、玩球、折纸、画图,试一试每个人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令人惊奇的是:一分钟下来,孩子们的完成状况出奇的好,许多幼儿用积木、花片构建了房子、花朵等,一些幼儿快速画好了一幅图、折出了衣服,另有一些幼儿拍了近20~30下皮球,就连平时动作奇慢的小萱、铮铮、小啸和小建也各自完成了一项作品。 在接下来的交流活动中,孩子们纷纷举手骄傲地讲述一分钟里自己奇妙的发现,充满惊奇与惊喜:我在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啊。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有意识地强化一些关于时间的训练,如,闭上眼睛感受一分钟有多长,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通过翻日历、月历,告诉幼儿月份或星期所要完成的任务。平时教学中,给幼儿交代整个上午或下午的活动内容。这些做法让幼儿在心理上形成按时有序做事的概念,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完成一项任务,增强幼儿的责任心,让幼儿由被动听从适应变为积极主动行事,保证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使幼儿在养成守时好习惯的同时获得一种成功体会。 2.2 幼儿园课程资源利用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主张"社会即学校",认为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不能局限于狭小的教室,应让幼儿回归大自然、大社会的怀抱。我们在开发课程时通过发掘、拓展、整合,带幼儿走向大自然,融入大社会,实现课程的资源来源于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随着幼儿生活情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而变化,让教育课程跨越幼儿园的围墙。 在开展大班主题活动"金色的秋天"时,我组织孩子一起采集种子,活动中,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形态、颜色、大小各异的种子。他们手拿种子爱不释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孩子甚至提出"我想用种子做项链","我想用种子做玩具"等。顺应孩子的想法,我立即提出:"孩子们,我们用种子来画画吧!"就这样,"有趣的种子画"美工活动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成功开展了。整个活动结合幼儿对种子的浓厚兴趣,运用秋天丰收的各类种子这一乡土材料作为美工活动的原材料,耐心引导幼儿通过比较、观察、讨论与制作,发现种子画的制作流程和方法,幼儿在活动中根据种子的不同特点进行贴画,从中体验自然材料创作的美,在美工技能提高的同时获得新知,进而积极投入到新的美工创作活动中。 2.3 幼儿园课程教学实施的生活化。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必须通过自己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发展自己。因此,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贯提倡为幼儿创设多种多样的生活化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玩具,幼儿通过与同伴、老师之间的互动及与玩具的相互作用,在操作探索中获得各种经验。例如,在中班的"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中,我和搭班在连续下雨一周后,带领孩子到幼儿园场地上散步,让孩子找找"雨后的春天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孩子们在草地上和操场的低洼处发现了一些小水塘,走过时低头看里面会有自己或植物的影子,这一下子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 孩子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也启发了我:何不把孩子们的兴趣变成一个美术活动呢?让他们在感知、体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表现,他们一定会喜欢的。于是,我们结合中班幼儿对正面直立动物造型的经验,创编趣味化的故事,设计组织了中班情景美术教学"奇妙的小土坑,引导幼儿使用炫彩棒在宣纸上大胆绘画,并运用水彩印画的方式印出不同动物的水中倒影,让幼儿在愉快的创作过程中提高美术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知道生活是"活"的,是不断变化的、不断更新的一个过程;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幼儿教育不能离开实际生活,正如鱼儿离不开养育它的水一般。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从幼儿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抓住各种时机,通过条理化、生活化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的、零碎的、片段的生活经验,努力使幼儿园的课程系统化、整体化、生活化。这样,幼儿教育才有意义,幼儿才能获得人生的真实体验,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3.结语 结合上文研究可以发现,幼儿生活化的实施不但属于一个简单化的教育过程,而且幼儿知识和技能积累的动态过程。幼儿兴趣和知识接受能力是不断发展的,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知识积累快乐。所以,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的动态化和教育对象的发展性,全面推行幼儿的生活化教育。 幼儿教育论文篇2 浅析幼儿教育中幼师与儿童的关系 在幼儿教育中,师幼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都是在师幼关系中展开、完成的。对话哲学认为,良好的师幼关系应当基于教师和幼儿双方对彼此人格、地位以及权力的尊重,相互敞开、接纳、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想法。这种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然而,传统的师幼关系往往倾向于教师是幼儿生活的照料者,是活动的决策者、制定者和执行者,幼儿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因而师幼之间常常出现诸多问题。 一、幼儿教育中幼师与儿童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师幼关系体现的是一种良好状态下的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儿童融洽、美好地相处,教师与儿童都以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状态面对彼此尽管这种状态的师幼关系是各种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所必须的,教师与儿童也会因此在身心上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但是在日常的师幼关系中更多的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对和谐师幼关系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差认为儿童服从教师,课堂秩序良好,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和谐对和谐的定义过于狭隘,无法达到理论意义上的和谐这主要是受长久以来存在的不平等的师幼关系的误导,认为教师是师幼关系中的主导者、权成者,儿童应该服从教师的权成教师只有树立了权威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驾驭儿童。 其次,职业倦怠的存在由于受教育对象、福利待遇、成就感等方面的因素,幼儿教师相对于其他职业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在老教师的身上体现尤为明显,所以很多儿童更多的是喜欢新来的年轻教师他们刚从事这一行业充满激情,对于儿童也是呵护有加,对于幼儿的各种要求也是尽力满足,更多的是通过言语去评判幼儿的某些不恰当的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约束,纵容了儿童。因此儿童更喜欢与年轻教师和谐相处,但这种关系并不能在教学中达到幼师想要的效果。 再次,儿童家长育儿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计划生育的普及和竞争压力的加大,更多的家庭选择养育一个孩子,为其提供最好的条件和教育现在家庭通常是两代人六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宠溺行为,更多的用自己孩子的行为去评判其他孩子的行为.过分祖护自己的孩子这种一个孩子的养育观念与幼儿园中很多孩子的养育观念发生冲哭时,任何一种观念占据上风都会导致教师与家长关系的不和谐,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与儿童关系的不和谐。 二、维护幼师与儿童和谐关系的对策 (一)建立平等互动 拉夫尔%泰勒曾经说过:“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学生的学习取向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泰勒的这一说法说明真正的教学是让学生主动去学,让学生有机会去学。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能动的主体作用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幼儿主动的加工消化,没有幼儿的同化、顺应过程,单凭教师的灌注,是无法实现教育的目的的。因此,让孩子从心里喜欢老师,愿意同教师说心里话,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支架着幼儿的学习,不断地观察自己的行为与幼儿的反应之间的动态关系,借助于幼儿的表现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幼儿的反应进一步验证自己的行为,构建教师与孩子之间信任、互动的关系,并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要使幼儿充分认识到教师是我学习中的“同伴”并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 (二)不用成人的角度观察幼儿 一提到观察,很多教师会觉得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的确教师经常谈要观察幼儿,可是提得多,说得多,并不等于在实践中做得好,教师往往是从成人的角度而不是从幼儿的角度去观察幼儿,因此,常常是“我想他是在干什么”,而不是“我看到他在干什么”。举个例子,有一个孩子喝完牛奶拿着杯子去洗,当水珠流下来时,他用手按住水珠,但水还是从间缝中流下来。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幼儿老师,可能的反应是这是在浪费水,不好好洗牛奶杯而是在玩水,接下来的行为可能是批评指责。而从幼儿角度来看幼儿老师,她的反应可能是“他为什么这么做”,接着与这个孩子交流,原来孩子想通过手试试能不能按住水。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他们,你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三)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 多数情况下,教师是以指挥者、要求者也是主动者出现,他们的教育行为使幼儿的学习更多处于被驱使、被命令,缺少主动性、自觉性。教师的教育行为应利于幼儿积极、主动、有效地发展,不仅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注意教育方法、方式,更应该研究幼儿动态的学习过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从观察幼儿入手,从幼儿的各种反馈中,了解幼儿的所思所虑和心理需要,自身分析自身教育行为的适宜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育措施,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积极主动发展的最终目的。为了说明问题我举一实例。 在小班主题活动“甜甜的水果”中我组织了一次涂色活动,根据自己看到过的水果涂上相应的颜色。这一活动的要求集中明确,教师交代很清晰,幼儿也有过涂色的经验,然而图画时虽然兴致勃勃,却没有按要求去做,即使一再提醒也收获不大,这时教师要转变教育行为。我体会到主动学习不是机械操作,而应是在自主意愿支配下的学习,幼儿是以他们的方式来理解事物的,教师应主动转变自己行为,充分理解幼儿,使学习任务与幼儿的意愿和谐共鸣。 三、小结 师幼关系的和谐与否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关系着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幼儿多方面的成长都起着基拙性作用J币幼关系作为亲子关系之外的主要关系对幼儿将来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在幼儿教育中积极创建和谐师幼关系。 猜你喜欢: 1. 幼儿教育论文2000字范文3篇 2. 浅谈幼儿礼仪教育论文3篇 3.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4.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范文3篇 5. 浅谈幼儿教育论文范文3篇 6. 浅谈幼儿教育相关论文

幼儿园生活化创意美术研究论文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

摘要: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基于幼儿活泼好动、富于好奇心、模仿力强以及思维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幼儿美术教育必须坚持兴趣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范例法、游戏法、练习法、熏陶法等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常用方法。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形式,帮助幼儿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幼儿美术 美术教育原则 美术教育常用方法

美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造型手段,塑造出的具有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当前,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为家长所重视和接受;事实上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涉及到这个领域,例如,教孩子认识色彩、图形,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欣赏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等,但真正从教育的高度了解美术的手段,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孩子,对家长仍是一个十分偏颇、模糊的概念。本文将以此为视角,就幼儿时期美术教育作粗步的探讨。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并不神秘。当婴儿呱呱落地时,家长就已经开始了美的教育,如悬挂彩球、玩具、图片等。这种家庭美育就是美术教育的萌芽期。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多,接受美的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观看五彩缤纷的节日彩灯和焰火,聆听下雨时有节奏的滴答声,在景色迷人的公园里游玩,在碧绿清澈的水池里嬉戏,都可以使幼儿感受和理解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美。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审美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可以说这都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

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影响。审美活动对孩子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肩上。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陶界情操,树立崇高理想,形成道德观念,丰富精神生活。其二,对孩子智力思维方面的影响。用艺术的手段反映现实世界,可使人的认识更加生动、丰富,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任务就应围绕上述范畴来确立。也就是说,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更应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原则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既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又是思维发育的基础阶段,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模仿力强,思维具有发散性特点。而美术以形象性、生动性、色彩性、趣味性等特点正是吸引幼儿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极好方式,更是开发幼儿智力、训练思维的极好途径。因此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应确立在开发智能、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以及初步掌握实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等基点上。

1.兴趣性原则。

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是要选择形式新颖、富有情趣、新奇易动的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幼儿在情趣盎然地投入美术活动。例如,《猫头鹰》这个教材,就是在已给的猫头鹰轮廓基础上给猫头鹰涂色,并安装上眼睛(两只眼是睁开的,两只眼是闭着的),幼儿给猫头鹰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后,就可以玩游戏了。这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了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2.直观性原则。

美术活动本身就具有直观性,因为它是从鲜明的视觉形象来反映和接受客观事物的。幼儿在实物、图片、模型、范画、黑板等各种教具的使用下,能够训练幼儿的感受力,和逐步认识事物本质与特点的能力。

3.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是指给幼儿所选的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我们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从而使幼儿的美术水平逐渐发展。例如,小班幼儿绘画是从画线团、画糖葫芦开始,到了大班就是可以想象画和意愿画。

4.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园教育大纲一直是这样要求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在美术活动中也是要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大部分幼儿,提出统一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

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美术教育本身的规律,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

是指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观察看似简单,其实,它包含了很大的学问。瓦特通过观察壶盖的跳动,发明了蒸汽机;人们从蜻蜓身上受到启迪,制造出直升飞机等,无不始于观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为美术活动提供大量而丰富的内容和感性知识。教幼儿观察,首先,要明确目的;其次要有秩序,或有整体到局部,或由上及下,由外及内的观察方法。

例如,目的:通过观察金鱼画一幅金鱼的画;方法:可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即先看鱼身体与尾巴在水中游动时的形态,在看眼、口、鳞、鱼鳍各在的位置及形态,在他们之间反复比较,经过这样的观察过程,找出鱼与鱼之间的异同。在动笔之前,最好用语言叙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观察的方法也很多,观察实物之外,可以观察图片、作品等。

2.讲解法:

也叫运用语言。讲解即是口授法,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描述等,让幼儿明确要求和表现方法,使幼儿有目的进行造型活动。随着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艺术――讲故事,念儿歌、诗歌或者播放乐曲等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引起幼儿美好的情感。也可以结合实物、范例等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启发幼儿用连环画的方式,创造性的画出幼儿熟悉的“兔龟赛跑”、“一把红雨伞”等故事中的几个主要情节。

3.示范法(演示法):

示范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什么是示范?是指教师用正确的动作、直观可视的造型活动,把美术活动的操作过程一步一步地做给幼儿看,教给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和顺序,使他们通过模仿,更好地掌握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在示范的过程中必须伴随语言的讲解。例如:《画小鸡》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第一步:鸡妈妈生了个大鸡蛋(画小鸡的身体)。第二步:小鸡用尖嘴啄破蛋壳,伸出小脑袋,用圆眼睛看周围(画头、嘴和眼睛)。第三步:小鸡学着站起来(画腿与爪子)。第四步:拍拍翅膀向前跑(画翅膀)。这样生动而形象地讲解加上缓慢、清晰、准确的演示,幼儿能够快速掌握画小鸡的基本要领,很容易的画出各种形态的小鸡。示范法在手工活动中应用更为有效。例如,手工《小拖把》,在讲解的同时操作制作步骤,在长条纸一边剪直条,在长条纸的另一边涂上浆糊,绕在小木棍上粘牢,将剪开处四处散开,这样一个小拖把就完成了。

4.范例法:

通常是教师在上课之前事先画好或制作好的范样或者实物、图片。在上课时正确出示给幼儿欣赏。使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印象和兴趣。例如,《夜空》这节课,要求幼儿学画背面人物,教师出示范例《看星星》。 幼儿通过看范例,知道背面人物的特点,很容易就掌握了基本的画法。 例如,泥工《养殖场》,教师出示范例(各种动物)后,幼儿通过观察直观范例,引发塑动物的兴趣,从而认真学习塑动物的方法。

5.游戏法:

游戏法就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活动。运用这种方法,幼儿学习起来毫无思想负担,能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小花被》要求幼儿做个“小娃娃盖被子” 。幼儿将各种色纸粘贴在白纸的反面坐被面,将纸剪娃娃粘贴在正面中间,然后学爸爸妈妈的样子,给娃娃盖上小花被,哄娃娃睡觉。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撕纸和粘贴。在整个美术活动中,幼儿很喜欢用手去操作各种工具、材料,把活动过程作为游戏,把活动的成果当做玩具。例如,幼儿很认真的折叠飞机,把折叠本身当做游戏,折成后就玩飞机等等。游戏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即运用游戏方法达到美术教学的要求,又用美术活动的成果开展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幼儿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等。

6.熏陶法:

萌发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1)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2)多带孩子参观各种类型的展览馆、博物馆、风景名胜等,开阔幼儿眼界,培养美好情感。(3)引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与可理解的文艺作品,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4)鼓励孩子用唱歌、舞蹈、绘画、手工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模仿教育,而是审美、艺术思维、开发智能的立体教育。因此,对当前的美术教育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崭新的概念。评价幼儿绘画、手工、欣赏的标准,不是技能的高低,而是想象力丰富不丰富,创新思维活跃不活跃。当前素质教育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这一形式,帮助幼儿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页带来更多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

幼儿园自主生活研究论文

一、 问题的提出(一)课题来源幼儿园时期是幼儿个体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时期,在幼儿园中幼儿第一次接受到了正规的机构教育,幼儿园对于幼儿成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怎样在日常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幼儿园工作及实习期间,得到了关于各个年龄阶段幼儿不同的生活自理能力表现的资料。对小班幼儿吃饭规范使用勺子的情况统计到的是这样的数据:第一学期时约20%的幼儿无法独立吃饭,要阿姨或者老师喂;约65%的幼儿用餐期间会使用手去抓菜。第二学期情况有所改观,大约90%的幼儿都能自己独立完成吃饭,但仍有约40%的幼儿会在用餐期间用手去抓菜,10%的幼儿用勺子姿势不正确,这样导致部分幼儿在吃饭时会把饭菜弄到桌上、脸上和衣服上。对幼儿午睡自理的统计数据则表明:约有80%的小班幼儿需要老师和阿姨不同程度的帮忙,到了中班还有约15%幼儿需要帮忙。可见我国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有着一定程度的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对生存发展最低的要求,是幼儿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因此怎样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培养,以引导幼儿很好地掌握这些能力。同时,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最先接受的正规的机构教育,幼儿园的教育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对幼儿进行科学系统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二)概念的界定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将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价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小班的幼儿要求其能用勺子独立用餐、不挑食;学会如厕,会自己擦屁股,拉裤子;会自己穿脱衣服;学会正确的洗手方式等。中班幼儿要求学习使用筷子;正确掌握刷牙的方式;能够整理、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大班的幼儿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等生活习惯;能够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

幼儿园环境,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是最适合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是培养幼儿种种健全心理的时期。抓住幼儿期这个黄金季节,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新《纲要》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结合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期他们情绪很不稳定,对新环境的不熟悉,导致哭闹现象非常的严重;暴露出很多生活自理方面的问题:他们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用水杯喝水,不认得自己物品的标记,不喜欢用幼儿园杯子和毛巾,不愿意玩的玩具乱扔或索性损坏它,不愿意耐心等待或轮流分享玩具,不会与同伴友好相处;他们对家人有强烈的依恋,不喜欢与老师交往,怕见生人,不主动与他人打招呼;不满足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比如咬人、抓人现象时常出现;玩玩具时与同伴争抢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正确的示范,及时的引导。所以建立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保证小班幼儿有一个良好的集体生活环境,让小班幼儿行为习惯有着明显的提高是相当重要的。 根据本班幼儿的现状,应该注意对幼儿的需要给予满足,对他们的不良行为给予制止,促使他们生活在一个和睦、相互给予爱的环境之中,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因此,在小班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设互动环境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适宜的环境能引领幼儿自主地参与。结合我们研究的内容,我们在走廊和活动室内进行了相应的环境创设。以吸引家长和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图书区里家长为幼儿提供良好行为习惯和幼儿礼仪交往方面的书籍。在我们对幼儿将结和孩子们在翻看的过程中对幼儿良好行为和幼儿礼仪幼儿初步的了解。为了幼儿促进幼儿使用礼貌用语我们创设了“礼仪宝宝大PK”栏目,早上来园主动问老师好的宝宝,我们就会把宝宝的照片张贴主题墙上,成为大家羡慕的小明星。活动室内“幼儿园里好习惯”栏目的创设吸引了全体幼儿。我们把幼儿园里孩子们应该遵守的幼儿行为,用图片的形式张贴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看到图片中的自己和同伴非常的兴奋,照片贴在这里,对于孩子们是约束,同时更是激励。不用太多的说教,孩子们就明白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晨检室里“谁是好宝宝”栏目,有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他们在看看说说中,相互评价画面中人物作法,在此过程中幼儿间也有了相互的评价标准。幼儿有了他们的模仿对象,争当大家喜欢的好宝宝。走廊里我们为家长和幼儿创设了亲子互动的“温馨驿站”,来园和离园时,停一下,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在一起欣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儿歌。儿歌的内容将随着幼儿的掌握情况不断的更换,家长及时了解我们的活动内容。同时在家长的合作下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区域游戏是我们对小班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每日区域活动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娃娃家里教师为孩子们投放了布娃娃,小衣服、小梳子、发卡等。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自发的分配角色,相互间学会了分工、合作。为娃娃穿衣服,梳头,在打扮娃娃的过程中,孩子们不自觉地学会了穿衣服、扣扣子,扎小辨、洗脸等行为。 益智区里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拼图卡片,起初孩子们喜欢自己玩,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在操作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完成任务,孩子们之间学会了相互合作、帮助、欣赏。 他们的这种表现,在小班孩子中应该算是非常棒的了。 在区域活动结束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会忘了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而且幼儿也会到处跑,我们就和幼儿们玩起“宝宝要回家”的游戏,这时小朋友就会像爸爸妈妈们一样照顾他们的玩具。往日吵闹声没了,玩具也放得整整齐齐的,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3、在一日活动中,渗透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对幼儿多观察,多注意,随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做到及时发现,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及纠正,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并发扬。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午睡前有些幼儿急于上床而把拖下的鞋子乱扔一地。起床以后又有个别幼儿会为了寻找自己的鞋子而把大家的鞋子翻乱。每次看到此情景,老师们都会抱怨小朋友们为什么不摆好鞋子在上床,可是无济于事,并没有好转。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悄悄地把孩子们脱鞋的情景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下午教育活动时间,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他们上了电视(我把录像连接在了电脑上),小朋友看得特别的投入,“看,赵子浩的鞋子没摆就上床了。”“老师,我摆鞋子了,我还帮小朋友摆了呢!”“老师,我们的鞋子好乱呀!太难看了。”孩子们看到他们鞋子的狼狈样一个个发表了他们的感慨,七嘴八舌的相互争论。画面中的“小捣蛋鬼们”小脸都羞得通红。我没有过多地发表意见,只是肯定了孩子们的发现。“下一次睡觉前我还会给小朋友们录像,看一看谁能把鞋子摆好。”孩子们听了,立即个个表态以后一定摆好鞋子。还真见效,现在孩子们都能自觉地把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同样,我们把孩子们很多的行为如:吃饭、做操、排队、上课等情景片断用录相或照片的形式进行纪录,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活动完全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4、以游戏为主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们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所以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手段之一。我们把幼儿日常的喝水、穿衣当成游戏,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当有的孩子在喝水时偷懒,我会变成小小魔法师,摸摸他们的小肚子,这招非常的奏效,有的小朋友真的相信老师会魔法。一摸肚子就知道小朋友有没有喝水(其实我是在他们喝水时留心观察他们的喝水情况)。哪些偷懒的小朋友会自觉地去补水。如玩“小手、小口动一动”的游戏,幼儿们可以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小朋友可喜欢啦!大家都一边扭着屁股一边念:“先湿水后搓皂,搓手心,搓手背,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就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就连平时最不喜欢洗手的小朋友也都认真地洗起来,幼儿不但能把手洗干净,也玩得很开心。 孩子们在生活习惯和礼仪方面幼儿明显的进步,但是部分幼儿出现了反复性,我们的研究还需继续,孩子们的行为还需继续练习。因为各种原因,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时间还很少。我们的研究往往还停留在针对集体和幼儿的层面上,所以,在以后的课题实施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途径,让家长更加了解我们的课题内容,实施方法等,使家长更能够配合我们的研究,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地成长。 幼儿是未来地球的主人,从小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习惯的教育很有必要。及时地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能使幼儿逐步养成幼儿自觉的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幼儿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如下: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计划地对被观察者的活动、行为和语言及其发生的条件进行观察,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因此,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进行观察研究,必须首先进行观察设计,观察设计通常包括3个步骤:首先,确定过程内容;其次,选择观察策略;最后,制定观察记录表。

观察法的优点是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其局限性是:获取的资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观察者本人能力水平、心理因素的影响。另外,实验的条件不被观察者所控制。再有,观察法的运用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实验者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对学前儿童进行实验,就是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的心理活动的恒定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实验法有两种: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是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在对实验条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引起和记录被试者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设备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的不足之处是,幼儿在实验室环境内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实验结果不一定真实,有一定局限性。

自然实验法是在自然情境下,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些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实验者可以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同时又利用了日常的自然情境来探究某些心理活动的变化,被试者可以避免实验室实验法中所产生的紧张情绪而处于自然状态中,因此,研究的结果比较切合实际。

其不足之处是:由于实验情境往往不易控制,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由实验室实验来加以验证和补充。

三、测验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被试者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采用测验法可以用于研究个体行为的某一层面的个别差异,也可以用来研究被试者两种或多种行为之间的关系。

则验法的优点是比较简便,在短时间内能够粗略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但它也有严重的缺点:测验所得往往只是被试者完成任务的结果,不能说明达到结果的过程;测验只做量的分析,难以做出定性分析;测验题目很难同时适用于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幼儿。

对幼儿采用测验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幼儿独立工作能力差,模仿性强,因而对幼儿都是用个别测验,不宜用团测。

2、测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不仅要掌握测验技术,还应掌握对幼儿工作的技巧,以取得幼儿的合作。

3、幼儿的心理尚不成熟,其心理活动稳定性差,因此,不可仅凭任何一次测验的结果来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

四、调查访问法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或访谈等方法和手段,对幼儿心理现象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间接了解和考察,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或理论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访问法的优点是:调查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有用的信息,使用方便,故而此法被广泛应用。

其不足是:由于问卷的回收率较低,因此,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另外,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因此,可能会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再有,谈话法只能限于少数人,花费时间较多,所以不容易实施。

五、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儿童作品(手工、绘画等)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由于学前儿童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往往用语音和表情去辅助或补充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思想,所以,脱离学前儿童的创造过程来分析其作品,难以充分了解其心理活动。

对学前儿童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实验进行。

幼儿园论文写的方面如下:

首先要定位一个主题吧。其次根据班级实际和你工作实际来写。最后,寻找理论立足点,加上事例。

从理论的层面出发,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引入、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和趋势化的-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和错误的教育倾向。

幼儿园论文题目如下:

1.对幼儿园浸入式英语教育的认识 2.浸入式英语教育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 3.浅谈游戏在幼儿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4.民办幼儿园发展个案研究 5.如何培养幼儿早期学习英语的兴趣 6,谈谈幼儿教师的艺术修养 7.给在幼园整合课程中的运用 8.现代教育技术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 索引序列
  • 幼儿园生活化论文研究方法
  • 幼儿园生活化论文研究方法怎么写
  • 幼儿园生活化创意美术研究论文
  • 幼儿园自主生活研究论文
  • 幼儿园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