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功能性食品论文8000字

功能性食品论文8000字

发布时间:

功能性食品论文8000字

儿童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考察内容摘要:该文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考察当前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调查结果表明,由于青少年的零用钱来源稳定、数量可观,所以他们在消费时不考虑价格,追求个性,要满足更高的物质需要从而享受生活。在青少年的消费心理形成过程中,社会文化、社会流行、家庭是影响他们的三大主要因素。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在商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时,参与竞争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商品质量和功能;二是要有吸引消费者的包装。于是,人们开始看重品牌和包装。人们在购物时,买的不仅仅是一件实物,而且还有商品所能体现的一种概念--流行时尚、身份地位、个性。 在这样的经济氛围中成长着的青少年也很关注商品表达的一种潜在的概念。他们希望拥有名牌的服饰、名牌的生活学习用品,他们有的拥有自己的寻呼机、手机,他们会跟随时尚的脚步装扮自己以表现与众不同的一面。 选择考察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有以下两个目的:一、青少年的消费心理特征是怎样的;二、哪些因素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做这样的调查研究,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而言,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以便调控自己的行为;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也应该引导他们适度消费,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外界的影响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二、研究的方法 在调查青少年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在南京市鼓楼、玄武两区的两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了初一、初三、高二3个年级42名学生,其中男生27人,女生15人。 (2)问卷编排:问卷中选择题9道,开放式问题2道。语言上注意措辞的简洁、中性、明了。 (3)问卷内容:问卷中11道题目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涉及零用钱,包括零用钱的来源、数量、自由支配程度、是否有计划地使用以及主要用于什么;第二方面涉及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包括消费的标准、场所、更换频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对中学生使用通讯产品的看法;第三方面涉及青少年对消费的期望。 2.访谈 由于问卷题量少、调查对象涉及面小,所以在数据统计之后又针对个别问题进行访谈以弥补问卷的不足。访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从“消费”一词可以联想到什么; (2)不同购物场所的特殊之处是什么; (3)跟随流行时尚、模仿明星的穿着打扮是否与展现自己的风格相矛盾; (4)更换衣物的原因是什么; (5)使用通讯产品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综合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数据并分析出原因,从而了解到青少年真实的想法和做法,达到研究的目的。三、统计结果及分析 通常人们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心理的反映。所以,要了解青少年的消费心理必须先着手了解他们的消费行为。 1.对零用钱的调查 青少年一般都有零用钱,但是零用钱的多少不同,来源不同,自由支配的程度不同,使用也不同。所以,通过调查青少年零用钱的情况可以了解青少年消费的物质基础是什么,零用钱的多少等因素是否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 表1 调查青少年零用钱的统计结果题 目 选 项 女 生 男 生 全 体 零用钱来源 压岁钱 53.5% 40.7% 45.2% 父母给的 73.3% 70.4% 71.4% 其他长辈给的 40% 22.2% 28.6% 自己挣的 /11.1% 7.1% 零用钱的数量 50元以下 53.5% 44.4% 47.6% 50~100元 20% 37% 31% 100~200元 20% 18.5% 19% 200元以上 6.7% 11.1% 9.5% 零用钱用于 食品 20% 33.3% 28.6% 各种饰品 13.3% 18.5% 16.7% 学习用品 73.3% 63% 66.7% 上网或娱乐 13.3% 48.1% 35.7% 零用钱自主支配 能够 20% 25.9% 23.8% 多数能够 26.7% 59.1% 47.6% 偶尔能够 13.3% 11.1% 11.9% 不能够 6.7% 7.4% 7.1% 零用钱的使用有计划 46.7% 33.3% 38.1% 不坚持计划 /3.7% 2.4% 无计划却有节制 46.7% 33.3% 38.1% 无计划 6.7% 29.6% 21.4% 从表1中可以看出,71.4%的学生每月都能得到父母给的零用钱,还有11.1%的男生可以自己挣到钱。可见他们的零用钱的来源是稳定的,这为他们的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有47.6%的学生每月零用钱在50元以下,31%的学生零用钱在50~100元之间,19%的学生零用钱在100~200元之间,9.5%的学生零用钱在200元以上。如果一个家庭的平均月收入是2500元,59.5%的学生每月零用钱50~200元不等,这笔开支不算小。如果说有零用钱是消费的稳定基础,那么有一定数量的零用钱便是消费的坚实基础。71.4%的学生能够或大多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并且有38.1%的学生是有计划地使用的,还有38.1%的学生是没有计划但能有节制地使用零用钱。可见,现在不少父母对于子女使用零用钱给予了较大的支配空间,没有过多地干涉。这也反映出青少年在消费时的灵活性、随意性。表一还反映出66.7%的人把零用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35.7%的人用于上网或娱乐。从所占比例最大的两项消费可以看出,添置学习用品仍然是作为学生的一项最主要的消费,而上网娱乐或许是e时代下的必然产物,可能这个数字会随着信息通道的越发快捷而有所上升。 对青少年零用钱状况的调查结果呈现出两个特点:经济来源稳定;数量可观。正是由于存在这两个特点,所以青少年在消费时可以自由支配、随心所欲。在零用钱的各方面体现出来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 2.对消费行为的调查表2 调查青少年消费行为的统计结果题 目 选 项 女 生 男 生 全 体 购买地点 专卖店 26.7% 48.1% 40.4% 各种特色店 6.7% 25.9% 19% 百货商店 46.7% 37% 40.1% 一般小店 20% 7.4% 11.9% 选择标准 舒适 66.7% 51.9% 57.1% 与众不同 / 33.3% 21.4% 名牌 6.7% 11.1% 9.5% 无所谓 26.7% 25.9% 26.2% 影响因素 朋友推荐 6.7% 11.1% 9.5% 商品的吸引力 6.7% 18.5% 14.3% 偶像的形象 / 3.7% 2.4% 自己的爱好 86.7% 77.8% 81% 更换频率 半年 53.3% 63% 59.5% 1年 13.3% 25.9% 21.4% 1~2年 13.3% 7.4% 9.5% 2年以上 20 11.1% 14.3% (1)去哪里买。表2已经显示出,在女生中46.7%的人选择百货商店,26.7%的人选择专卖店,20%的人选择一般小店,6.7%的人选择特色店。在男生中48.1%的人选择专卖店,37%的人选择百货商店,25.9%的人选择特色店,只有7.4%的人选择一般小店。从总体上来看,青少年主要在专卖店、百货商店、各种特色店购买衣物。据了解,专卖店的商品款式和色彩都走在流行的前列,做工精细且穿起来舒适大方,但价位较高。各专卖店在百货商店设有专柜,有部分商品由商店自组货源。这部分商品价格略低,但款式和色彩仍然追随时尚,仅仅是做工及面料选用稍逊于专卖店的商品。各种特色店的商品不讲究品牌,但是款式新疑,色彩明快,店堂内的布置更是吸引了众多青年人。从以上三类购物场所的商品特点以及青少年的选择倾向可以看出,这些购物场所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舒适、时尚,但同时也反映出青少年在购物时一般不会考虑价格因素。 (2)选择标准。设计调查选择标准这一题的目的是想了解青少年的购物行为是否与追求时尚、突出个性直接相关。从表二的统计结果看:女生中选择标准从多到少依次是舒适、无所谓、名牌;男生的选择标准依次是舒适、与众不同、无所谓、名牌。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男女生的选择标准有一些差异。通过整理访谈记录了解到,女生对于是否是名牌并不在乎,但他们对于“舒适”的理解包含了“穿出自己的风格”。用他们的话来说,买名牌就等同于买了相同的款式,不一定就适合自己,不一定能体现自己的风格。男生对于“舒适”的要求很高,因为不但便于运动,而且能体现活力。他们更加希望通过“与众不同”来展现自己的特色,来体会“酷”的感觉。对于“名牌”商品,他们看重了产品的好质量和舒适感。尽管男生和女生对于每个标准的理解不同,但是从他们的理解可以分析得到这样的结论:他们希望与众不同,他们求新、求变。选择标准的调查结果与选择购物地点的调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关的。由于青少年追求新颖和独特,他们才会去能满足需要的专卖店、百货商店以及各种特色店购买能展现他们风格的衣物。 (3)影响青少年选择衣物的因素。人们一般都认同在现今社会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是明星偶像和大众传播媒体的宣传,可是调查结果并非如此。根据表二的数据:81%的人认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衣物的,14.3%的人认为商品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影响了他们的消费,9.5%的人十分相信朋友的推荐,只有2.4%的人是受到偶像的影响而选择衣物的。据了解,大多数青少年对于偶像的形象只是很欣赏,很喜欢,但是不会去刻意模仿。他们认为适合某个明星的形象不一定就适合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按别人的方式装扮自己就不是自己了。可见,他们对明星的崇拜是理智的,他们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可以用“有个性”来形容现在的青少年。这种个性体现在:一、他们对“酷”的理解虽然并不完全,但是他们至少意识到那是一种适合某个人的“酷”;二、他们所追求的“与众不同”不是模仿别人获得的,而是自己去创造搭配的,是适合自己并且能展现自己的一种“与众不同”;三、他们对于“酷”的追求是比较理智的,因为他们还是在乎社会文化、时代背景、他人的评价等因素的。总之,他们对美的追求、对“与众不同”的理解包含了以下三句话--“适合我”、“展现我”、“我就是我”。因此,青少年追求的“个性”并不能与另类、希奇古怪等同,他们的“个性”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自我。� (4)衣物的更换频率。青少年更换衣物是为了换掉“破的小的”,还是抛弃“过时的”?表二的数据显示:59.5%的人每半年更换一次衣物,21.4%的人每一年更换一次,14.3%的人一般两年以后才更换一次,另有9.5%的人1~2年更换一次。也就是说,80.9%的人几乎是一件衣服只穿一个季节就将它搁置一边了,这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对更换时间的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青少年仍然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但是他们能将新的和旧的衣服搭配起来穿,能分辨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而不是一味盲从。结合影响青少年的因素和衣物更换频率这两题来看,流行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存在的,青少年也无法抵挡日新月异、推陈出新的新款式、新色彩的诱惑。应该说他们对于时尚的追求既有情感的一面,又有理智的一面。从情感上说,他们最容易表达追求时尚的愿望。从理智上说,他们欣赏时尚的同时能够找出适合自己的,他们追求时尚的同时能够抓住时尚变化的命脉,装扮出富有“个性”的自我。 在调查青少年消费行为的同时,开放式问题用来了解青少年对于中学生使用通讯产品持何种态度。尽管手机、寻呼机的价格一降再降,但是对于中学生这个纯消费群体而言,即使有父母承担所有费用,手机、寻呼机的意义已经超出“通讯产品”这个概念。那么它代表着什么呢?通过调查发现,对中学生使用手机、寻呼机持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人各占43.2%,持中立态度的占13.5%。持中立态度的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个人的需要不同;二是个人的支付能力不同。持肯定态度的人普遍认为有四个理由:一是作为科技产品或通讯设备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二是使用手机、寻呼机是一种潮流;三是使用手机、寻呼机符合新人类的心理;四是使用通讯产品联络方便、节省时间。持否定态度的人则认为:中学生使用手机、寻呼机容易分散注意力;开销大、太奢侈;使用通讯产品是为了展现自己,无实际用途。从被调查者提供的各种理由来看,手机、寻呼机对于中学生来说已经不再是“通讯产品”这么简单,而是一种装饰品、一种炫耀品。其一,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和家里,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同学找到某个学生是很容易的事,所以使用通讯产品无实际意义,对于中学生来说不是必需品。其二,所谓使用手机、寻呼机是一种潮流且符合新人类的心理,其实就是展现自己,显示出“我有你没有”的特殊。而且,使用手机、寻呼机的费用很大,对于中学生而言是奢侈品,特别是在使用的同时引起别人的注意,由此容易引发由一种不平衡心理所导致的暴力事件。总之,青少年的消费行为除了是为了满足生存与求知的需要外,还有就是为了满足得到尊重的需要。而在一般的家庭能满足子女的必要物质需要之后,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从而获得别人的羡慕是青少年消费的一个动因。 3.对消费期望的调查 问卷的最后有一道开放式问题“如果您有一大笔钱,您想如何使用它?”设计这道题是想了解青少年最想把钱用于什么方面,目的是什么。从整理得到的数据来看,53.2%的人要将这笔钱用于消费,其中90.2%的人希望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包括房子、车子、电脑等;剩下的9.8%的人想周游世界或请人吃饭。14.3%的人想将钱捐给慈善机构、希望工程或留给父母。也有14.3%的人想用钱生钱,主要是想自己开电脑公司、服装店或是酒吧茶社,还有的想炒股票、炒房产和买彩票。另外有18.2%的人要将这笔钱存起来,留到需要的时候再用。据了解,用于消费的人认为人活着就是要让自己开心,就是要享受生活,所以有钱就应该满足自己的心愿。想用这笔钱帮助社会或他人的人觉得有不少人还过着艰苦的生活,有很多偏远地区的适龄儿童不能上学,如果大家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明天会更好。想用钱投资经营的人则认为青年人应该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开店炒股赚更多的钱既利己又利人,推动经济的发展。要把钱存起来的人感到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大手大脚地花钱可能什么没办成钱已见底了,不如留起来用在刀刃上。虽然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但是有57.5%的人仍然是将金钱与享受生活直接联系在一起,没有考虑用钱做一些利于社会、利于他人的事。青少年的选择一方面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与父母以及自己的价值有关,另一方面他们也受到社会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经济社会,人们看重钱更需要钱,甚至只在乎获得钱的这个结果而不管获得的途径。青少年是不完全成熟的社会人,他们还没有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判断,有时只能用社会现象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所以他们只看到了五彩斑斓的生活,也就追求这样的生活,以为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结合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与访谈记录的分析整理,概括来说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呈现四大特点:第一,经济上依赖父母长辈,很少考虑价格因素,想买就买;第二,追随时尚的步伐,但又反感千篇一律,在时尚流行中展现与众不同;第三,青少年消费的目的不再仅仅为了吃饱穿暖,而是为了吃好穿好,享受生活,而这种享受是以金钱为代价的;第四,在金钱的支配和消费两方面自主性较大。四、青少年消费心理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在一般的家庭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中,青少年具有很高的消费地位,可谓是“父母赚钱,孩子花钱”。在生长发育阶段,他们需要更多的食物来满足生理需要;为了配合学校的教育,他们需要各种学习用品,包括书、学习机、文曲星、电脑以及各种补脑健脑饮品;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劳逸结合,他们需要各种体育用品、音像制品以及CD机、DVD,他们还要逛商店、上网吧、同学聚会、外出旅游;随着与社会的频繁接触,他们大多重视个人仪表、追求外在和内在的美,所以他们对时尚、文艺作品、娱乐圈内的事都十分感兴趣。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青少年的消费心理有以下特征: 第一,追求新颖时尚。青少年大多思想解放,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猎奇。他们购买的商品要求是“新、奇、美”的,然后才是实用,他们往往是某些新产品的首批购买者和消费带头人。为了追求时新,他们也会去模仿所崇拜的明星,他们之间也会相互观察、议论、模仿,使得在消费流行中能尽量赶在前头。 第二,追求个性化。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加强了,有他们自己的性格、志向、兴趣等,他们在各类活动中都会有意无意地表现他们的特殊性。因此 ,青少年不仅仅是追新逐异,而且要求在消费中反映他们的个性,喜欢购买能反映其个性的商品。当然,单个商品是很难反映各类青少年的不同个性的,因此青少年是在他们全部消费活动中来表现其个性的。为了在消费活动中反映自己的个性,他们就不只是对名人、明星进行模仿或简单地猎奇,还必须有独创性,因此他们在消费上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的。 第三、注重感情和直觉,冲动性购买色彩浓烈。青少年虽然已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决策能力,但仍然容易感情用事。他们特别看重商品的外形、款式、颜色、牌子、商标,当直觉告诉他们商品是好的,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感情,从而迅速做出购买决策,非买到不可。至于商品的内在质量、价格、是否会很快过时等问题就较少考虑了。 为什么当前的青少年会产生以上所述的消费行为并形成他们特有的消费心理特征呢? 首先是主观因素。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按需要的强弱其先后出现的次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作为低级需要,是一种匮乏性需要,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得到满足。于是人们产生了高级需要。跨入中学之后的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需要朋友,需要在团体中与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这便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在青少年中往往就是由于“相似”而成为朋友,而这里的“相似”可以是年龄、家庭的相似,也可以是共同的兴趣爱好。所以,青少年力图在消费时保持这种“相似”以成为某个小团体中的一员。青少年不仅有归属和爱的需要,他们还有自尊的需要。他们不但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能独立和自由,而且他们渴望得到关心、重视、高度的评价以及别人的尊重。因为你穿着入时或是有一样名牌的东西或是娱乐时出手大方而得到一个羡慕的眼神、得到一句羡慕的惊叹,这都可以视为一种“得到尊重”。于是这个“羡慕”的一系列动作和表情便成为正强化物,增强了这种消费行为的出现频率。当然青少年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是他们要表达的这种需要仅仅是展现自己、展示自己不同于别人或高于别人的某个方面,从而获得同龄人的赞赏。 其次是客观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青少年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一是社会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由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的精神文化等构成。随着一曲《潇洒走一回》响遍大江南北,“潇洒”离人们越来越近。潇洒是社会主体的一种行为方式和心理体验,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表征。它不仅指主体的仪表、体态的美,而且指主体的生活态度、人生追求和高层次性;不仅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行为,而且是一种舒适、愉悦的心理体验;不仅是一种短暂的美的举止、风貌,而且是一个过程,一种宏大的目标。但是不少人对于潇洒的理解就是穿着名牌,拿着手机,出手阔绰,没有理解潇洒的深层含义。于是一种“潇洒”的风气和现象很快渗透在空气中,然后青少年也就接受了这种熏陶,接受并模仿着这种“潇洒”的行为。 二是社会流行。社会流行是在社会上传播一时的事物,它能在短期内爆发、扩展、蔓延、也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它最容易被青年人接受。一方面,消费品不断地更新换代是流行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求新、自我表现和从众是流行的心理基础。确实,社会流行向人们传递了一种消息,当人们都去追随它时就会形成一种群体压力。众所周知的阿希“三垂线实验”就表明信息压力和群体规范压力是造成从众现象的原因。试想,一个青少年面对大量的信息却缺乏客观的判断标准,当他们对自己的判断没有把握的时候就觉得多数人的意见正确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于是与其出错不如从众。特别是青少年一般以同学、朋友作为直接的有形的参照群体,又以他们所崇拜的人物,如明星、优秀运动员作为无形的参照群体。参照群体的规范作用和比较作用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方式、消费动机,刺激了某种需要。所以,青少年总是站在社会流行的前列并承担着传播者的任务。 三是家庭。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消费单位,它的文化、社会地位、生命阶段、构成、投资意愿等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消费行为。但是家庭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是中心,从饮食搭配、作息时间到娱乐时间、活动项目无一不是按照孩子的时间和需要来定的。经济上,除了家庭的一般开支,剩下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学好。于是在无形中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被逐渐确立下来,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养成了不考虑价格、不考虑父母是否能承担、要买就买的习惯。这是物质上过分满足纵容的结果。二是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大多数父母十分看重孩子的成绩,并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提高学习质量。因而他们忽视了物质生活上严格要求子女,也就不在乎为子女在经济上的付出,或者说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余的尽量满足。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既了解了青少年零用钱的来源和使用,又了解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并且概括出他们的消费心理特征,分析了影响青少年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主客观因素。 但是,由于调查问卷题量少,调查对象只限于鼓楼区、玄武区的两所中学的42名学生,所以此次调查结果是否能反映当前青少年的整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地考察。特别是鼓楼、玄武两区的文化和经济水平都高于其他地区,因此文化氛围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否是影响青少年的主要因素也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编制问卷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学生的家庭环境等背景信息。在分析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时,关于父母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经济水平、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等因素是否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还缺乏足够的数据。针对这一点有必要再做一些深入的调查研究。 总之,由于问卷设计得仓促,内容有些粗糙,还是可以根据调查的目的挖掘出更多的信息,从而丰富此次调查的结果。参考资料 1.罗子明著 《消费者心理学》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4年8月版 2.喻国华 何同善 周雪晴主编 《消费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3.史有春编著 《消费者行为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3月版 4.黄希庭著 《心理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3月版 5.陈丹燕编著 《独生子女宣言》 海南出版公司 1998年7月版。 6.刘金花主编 《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7月版 7.叶奕乾 孔克勤主编 《个性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版 8.周晓虹著 《现代社会心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9月版 9.王银娥 《潇洒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特征》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 10.《当代青年消费行为扭曲的原因透视》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食品的功能一般分为营养功能和感觉口感功能两种,前者称为一次功能,后者称为二次功能。然而,近来各种科研结果表明,食品还有生物调节功能,也就是说,食品中含有各种能调节身体各系统,如免疫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人体摄入这些成分后,能够直接促进身体健康,加快病后康复。我觉得所谓功能性食品,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成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功能性食品有时也称为保健食品。它们五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当然其功能明确具体,不能取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需营养素的需要;它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而我个人认为,主要关注的是功能性食品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它主要有以下作用: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辅助降血脂、降血糖和降血压、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与体力疲劳、减肥、改善生长发育、促进消化、通便、美容、抗肿瘤等,总得来说,这是一门主要讲保健常识和保健食品的课,同时也是一门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的博大学问。

一、儿童消费市场特点分析儿童市场,是指由14岁以下消费者组成的群体。目前,中国有14岁以下儿童4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占世界同年龄儿童的18.5%,从而构成了一支庞大的消费大军。与成人消费品市场相比较,儿童消费品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一)市场差异小市场营销学原理指出,消费者购买行为首先受个人因素的影响。成人消费者由于职业、文化水平、个性、爱好、价值观等的不同,对商品需求的差异性较大,使成人消费品市场本身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厂商们常常需要将此市场按不同因素进行细分。儿童消费品市场却不同,市场主体主要是儿童,尽管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和父母对儿童行为的干扰,儿童的购买动机也呈现出某些差异,但总体上来说,儿童由于其文化程度、社会经验等的限制,对商品选择的差异性较小,因此,在儿童消费品市场上可以运用相同或相类似的产品、定价、分销渠道和促销等策略,以达到降低成本,获取最大效益的目的。(二)形式产品重于实质产品 现代市场营销学认为,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是一个日益复杂的整体概念,它包含三个层次:实质产品,指产品的基本效用和用户购买产品所追求的利益;形式产品,包括产品的品质、特征、品牌、形态、包装等;延伸产品,主要指一系列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对儿童消费品市场来说,形式产品重于实质产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购买动机的支配,一般来讲,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可分为生理性购买动机和心理性购买动机。心理性购买动机按其心理因素的不同又可细分为感性动机、理智动机、惠顾动机等。儿童的购买行为主要受感情动机的影响,表现出冲动性和不稳定性,求新、好胜、好奇等都可以促成儿童的购买行为,如服装上的奇特口袋,食品袋里赠送的小玩具,童车外表模仿动物外形的喷漆花纹等等,都可引起儿童强烈的购买欲望。因此,对儿童消费品应强调产品功能多样,外观造型奇特,包装精美,符合儿童求新、求奇、求美、好动的心理特点。这样的商品放在超级市场的货架上,才能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三)广告的促销作用强广告对商品促销作用早已被厂商们所认识,所以,许多厂商们不惜花重金做各种各样的广告。广告对儿童消费品的促销作用较成人消费品更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消费行为转移性强,容易受外界影响,如父母、同伴、同学、教师、厂商等。厂商影响儿童消费行为的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广告,尤其是电视广告。电视广告对儿童消费行为的潜在影响是由广告的性质所决定的。电视广告通过活泼的形象、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诱人的画面,使儿童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和兴奋,处在襁褓里的婴儿就已经会看电视广告了。据调查,儿童一般一周内看25-30小时的电视,五岁以下的儿童看得更多。因此,一些新的儿童消费品要打开或挤入这个市场,广告的反复刺激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二、儿童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一)父母和家庭交流方式父母的教育水平、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对儿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儿童消费行为的形成。父母与儿童间交流的频率和数量、交流方式和质量对儿童消费行为也有影响。家庭交流方式一般从社会导向和概念导向来研究。社会导向测量在消费中儿童避免社会冲突、遵从长者意见、利用父母标准的程度。概念导向测量父母鼓励儿童表达自己观点、儿童独立地对信息进行评价的程度。有人研究了家庭交流方式对3-8岁儿童购买行为的影响,发现概念导向的交流能促进儿童独立消费观念的建立,增加儿童的购买影响力,而社会导向的交流会导致对父母标准的遵从,增加儿童消费依赖性。(二)同龄人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同龄人对儿童消费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同龄人可利用自己的知识为购物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增加购买者对购买决策的信心。儿童在商品评估中表现出根据同伴偏好进行评价的倾向,对于能够得到同伴肯定的购买,会使儿童产生群体归属感,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肯定的自我认知。如果儿童认为同伴在产品、品牌等方面的知识比自己丰富,那就容易受同伴影响。(三)媒体广告媒体广告影响儿童对商品的认知和情感,并影响儿童的购买行为。电视广告是儿童获得商品信息的主要源泉,越喜欢儿童电视广告的儿童看过广告后自己去购物或者要求家人为自己购物的可能性越大。现在大量商业信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专门针对具体的儿童群体进行宣传,儿童越来越少地依赖父母来形成消费价值观,这可能会缩短父母作为儿童消费者主要社会化力量的时间。(四)文化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在消费行为方面表现出差异。从日本集体主义文化和美国个人主义文化比较研究发现,日本儿童一般对广告比较肯定和接受,而美国儿童对广告则持否定和怀疑态度。日本儿童的购买要求少于美国儿童,而他们与父母关于商业广告的交流水平低于美国儿童。

我觉得这种论文比较难,因为对于疲劳的定义的解释就范围广。还有机理之类的。要是真的有研究的话,没有太多的文献能证明各别的食物真的有抗疲劳功效。你先和你的导师沟通下,问这个抗疲劳食品的论文题目可以不。如果可以的话就继续写。综述还是比较好写的。 如果有时间的话再帮你吧。暂时时间不够,我想匿名了,不会。

功能性食品论文2000字

食品营养本身就是人类生命需要而又籍以提高体质、延长寿命、繁衍与提高后代素质的物质基础。我整理的食品营养与科学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食品营养与科学论文篇一 食品营养与营养食品问题研究 【摘 要】及时地引导我国食物结构的改革和调整,促进食物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并尽快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食物结构,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国民整体素质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与繁荣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状况和食品工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明了营养、卫生与色、香、味的辨证关系,指明了以功能食品、发酵食品为主导的食品工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食物结构;食品营养;食品发展 营养食品本身就是人类生命需要而又籍以提高体质、延长寿命、繁衍与提高后代素质的物质基础。从微观上来看,食品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要满足人类生命与生理的要求。现代食品科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食品中营养物质如何能科学合理平衡配合,研制并生产出“营养、卫生、科学、合理”的食品。当然,食品中的色香味是食品中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决定因素。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之前,曾经单纯迫求色香味,生产出各种高脂、高糖、高人工添加剂的食品,致使美国在那个时期,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所谓“富贵病”几乎占其总人口的10%以上,特别是一味追求“精粉、精米、精油”的前提下,癌症患者、遗传基因病人数也随之居高不下。上述疾病一度达到总人口的15%。为此,美国动用官方、半官方、民间各个有关研究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营养平衡食品,功能食品以期将一食物结构调整,经过近20年的努力,才使这种状况得以遏止和改善。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改善。 一方面出现了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富裕疾病”并正在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食品品种单一或营养不全或单纯强调色香味又造成了一方面儿童的营养不良症,儿童缺铁、缺锌,缺乏多种维生素症。据2012年哈尔滨市小学生调查材料表明,儿童检出缺缺维生素C达40%,缺维生素A的达70%,缺钙的达60%,北方地方佝偻病率日益增高趋势。 另一方面从当前老龄人群的健康状况看,70%以上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老年痴呆、糖尿病、骨质病,而且仍呈上升趋势。当然,致病因素很多,但食物中营养的不平衡是致病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人进入老龄阶段,其整个机体代谢都进入新的平衡调整,需要符合老龄生理阶段要求的各种营养物质,不仅有营养物质的质和量要求,而且营养物质之间的平衡供应尤为重要,破坏了这种营养物质之间的平衡配合,膳食中某种营养物质的过多过少都会引起老龄人的代谢失调,而产生相应的疾病。如现在风行的精米、精面、精油、精糖、精盐等各种精制食物,在精制过程中,使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铬、锌等大量损失,有的可达85%以上,相对地,又使一些有害元素如铅、锡、钒、铝超标。因此,老龄人代谢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痴呆病就会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的各种强化食品,暂且撇开假冒伪劣不谈,也只是针对患有某种营养缺乏或过剩而造成机体不适出现某种特殊症状才会有效,如缺钙引起的骨软化症,缺锌引起的皮肤不全角化症。因缺铬引起的心血管病或糖尿病,我们可生产富钙或富锌或补铬的专门食品来满足这些相应疾病的人群需要,不能像标以富含氨基酸、微量元素含糊其词宣传的所谓营养食品可治百病、永葆健康那样。其实,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蛋白质、氨基酸与微量元素。但不同的在于量、种类和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比例,只以量、种类就可标明什么高营养物质,食品也就没有什么营养科学而言。 科学地强化食品,实质上是对某种或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的人群,协助其自身进行平衡代谢调节的食物。因此,它具有生物学功能,我们称之为功能性食品,既是功能性,它就有特异性,不能随便应用到各个方面去,否则,就会造成人们不只是经济上,精神上的损失,而且适得其反,对身体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有人提出“回归大自然”,这句话本意是正确的,从食物的角度来看,也不能不加以分析地认为凡是出于自然界的食物都可不加选择,不经科学调配大食特食,尽管有些自然食品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不等于是高营养物质。高营养物质应该是人体能高度吸收利用,大大促进人体的代谢平衡,提高人体健康与体质,这种食品应该称高营养价值食品。高营养物质不等于高营养价值。有些自然食物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但它也含有拮抗人体对营养物质吸收的有害成份,如菠菜是一种色、香、味较好而又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但其草酸含量较多,吃多了,就会影响人体对钙、铁、锌的吸收,孕妇、儿童和老人要注意食用。虾是一种含有大量卵磷脂、矿物元素而又味美质优的食物,但它含有一种五价砷化物,单独食用不会有多大害处,如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同时食用进入体内,可将五价砷转为三价砷而使人中毒。自然食物或称绿色食物(泛指未污染),其所含的营养成份随地区水源、季节、气候、环境、植被与培植条件等因素影响不同而不同。所含的营养成份不都是平衡的,有的自然食物中某些营养物质多而另外一些少,比例也不可能那样恰当,而且不少食物中含有各种各样对人体吸收呈拮抗作用的物质。为此,在重视采用自然食品的同时,应注意科学添加适量添加剂,过多或片面采用自然食物既不经济又不科学。结合食品成份的多样化,相互配合,可使食品中的营养产生生物学的互补作用,有益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食品的最高目的是被食用后,其所含的营养物质能被人体很好地吸收利用,以满足机体平衡代谢的需要,促进机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而食品在生产加工、原料与成品运输及贮存过程中须高度重视卫生,避免有害病原体、寄生虫、啮齿动物、空气有害成份以及尘土与其它污染物的污染,保证食品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这是促进食品有效进入人体内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食品的营养成份不受损失,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色香味都能符合要求,食品中的食物组合搭配,加工工艺又必须科学,合理,这是保证食品质量的前提和手段,四者缺一都不可能形成一个符合人们与现代化生产所要求的食品。因此,食品工业应该在发展日常必需要的大众营养食品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开拓功能性食品的生产。在满足人们对色香味要求的基础上,补偿它们在精制过程中损失的营养成份,以提高其营养价值,促进人体健康。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生产出不同的营养食品或功能食品。 营养食品或功能食品,是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营养需要生产的营养食品。这种食品既是保健食品又是提高体质加强免疫效能的食疗食品,其功能主要是促进人体的生理平衡代谢。遵照科学的平衡营养理论,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营养需求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调配,应用相应的加工工艺生产出的营养食品它既是功能性的,当然就有其特异性和针对性,这种食品受到国际上普遍关注,国外投入了相当的力量进行研制和生产,已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美国近十多年来的心血管病、糖尿病人数明显下降,日本、德国人的平均寿命提高了3-5岁,与其重视营养与功能食品的研制有很大关系。 由此可见,食品工业今后特别是在面向21世纪,应该向科学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以功能食品与发酵食品为主攻方向,结合我国国情与自然资源,生产“营养、卫生、科学、合理”,能满足我国广大不同人群需要的各种功能与档次的食品,对发展我国经济,增强人体健康,保证子孙后代繁荣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食品营养与科学论文篇二 谷类食品营养价值试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谷类食品的消费在居民饮食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取而代之的则是油脂及畜肉类的消费量日益攀升。由此可见,谷类食品作为膳食结构金字塔的塔基位置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偏差。因此,充分了解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仅能促进人体自身的健康成长,预防各种慢性疾病,而且对纠正人们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谷类食品营养价值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76-02 谷类食物主要包括大麦、小麦、燕麦、大米、小米、玉米、荞麦和高梁等,它们是人类的主食,是人体所需能量最主要、最经济的来源。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营养学的角度全面分析谷类食品的营养素分布、主要的营养成分以及谷类食品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1谷类的营养素分布 多数的谷类种子均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都是有谷皮、糊粉层、胚乳、胚芽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谷皮越占谷类总重量的13%~15%,糊粉层和胚乳占83%~87%,胚芽占2%~3%。谷皮作为谷粒的外壳,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无机盐和较高灰分与脂肪,食用价值不高。位于谷皮下层的糊粉层,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元素。而作为谷类主要组成部分的胚乳,其主要构成为淀粉细胞,它含有大量的淀粉和一定量的蛋白质,并且其蛋白质含量由胚乳周围向胚乳中心成递减状态,而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含量则相对很少。谷类的胚芽则富含脂肪、蛋白质、无机盐、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一些酶类。 2谷类的主要营养成分 谷类食品由于受品种、气候、土壤、肥料和加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其营养成分也会呈现出一些差异,但就总体而言,其主要的营养成分包括如下几种: (1)碳水化合物。谷类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约70~80%),且主要成分为淀粉,集中在胚乳的淀粉细胞内。按照淀粉分子结构的构成不同,谷类淀粉可以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两者在溶解度、粘度、易消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并且其含量在不同的谷类中所占的比重亦不同,这就使其制成品呈现出不同的风味。其中,直链淀粉的食物容易“老化”,形成难消化的抗性淀粉,而支链淀粉则易使食物产生糊化,提高消化率。总之,谷类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的利用率较高(约90%以上),是人体最经济、最理想的能量来源。 (2)蛋白质。谷类蛋白质的含量一般在8~15%之间,主要由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两部分组成。且谷类的蛋白质含量在谷粒外层最高,故去除过多外皮的精致米面较粗制米面其蛋白质的含量要降低许多。此外,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很少,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和氨酸偏的含量也偏低,比如:小米和面粉中赖氨酸最少,玉米中赖氨酸和色氨酸均相对缺乏。因此,在食用时应将谷类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混合食用,从而,有效提高谷类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3)脂肪。谷类中脂肪的含量较低(约2%),常见的谷类中,大米、小麦中脂肪的含量约为1%~2%,玉米和小米约为4%。此外,在谷类的糊粉层和谷胚中还有一定量的卵磷脂,但在谷类加工时,卵磷脂极易损失或流入副产品中。比如:从米糠中提取的米糠油、谷维素和谷固醇,从小麦胚芽和玉米中提取的胚芽油。这些油脂含高达80%的不饱和脂肪酸,60%的亚油酸,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4)维生素。谷类食物中含B族维生素较多,以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尼克酸为主,其中在谷类的糊粉层和胚部,硫胺素(VB1)、核黄素(VB2)、尼克酸(VPP)、泛酸(VB3)、吡哆醇(VB6)等的含量都较多。但这些营养成分容易随着加工而流失,因此,精制米面中维生素的含量较少。 (5)其他。谷类中还有一定量的无机盐(约为1.5%)、纤维素、矿物质等,其中谷类中的纤维素对胃肠具有刺激作用,可防止便秘。而矿物质主要为磷和钙,且大多以植酸盐的形式存在,从而提高磷和钙的利用率。 3谷类食品对人体的作用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也不完全相同。据研究发现,谷类食品中含有很多人体稀缺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不仅可以平衡人体所需的营养,防止肥胖现象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很多慢性病的发生率。因此,多食谷类食品对人体大有益处。比如:食用大米不仅可以为人体提供必需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盐酸、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和热量,而且具有健脾胃、补中气、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固肠止泻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弱、烦渴、营养不良、病后身体弱等病症。而玉米性平、味甘,不仅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并且玉米中的维生素E、卵磷脂及谷氨酸,对人体健脑、抗衰老有良好的作用;纤维素,可吸收人体内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并可加快肠蠕动,防止便秘,预防直肠癌的发生;镁元素,可舒张血管,维持心肌正常功能,对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患者有利;硒元素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致使肿瘤细胞得不到分子氧的充分供应,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此外,玉米的利尿、利胆、止血、降压等功效,对治疗食欲不振、肝炎、水肿、尿道感染等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总而言之,食用谷类食品有助于机体保持较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高血压、心脏病、卒中、痴呆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并能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罹患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并且可以促进消化道健康,预防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人们对营养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开始越来越倾向于吃动物性食物,而谷类食品的食用量大幅减少。但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以及其对人体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因此,为了人体的健康,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应坚持以食用谷类食品为主,保持谷类食品在人们膳食结构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有效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为人们健康带来的各种弊端,确保人们健康而有益的膳食。 参考文献 [1]文芝梅,陈君石.现代营养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7 [2]龚魁杰,陈利容,赵全胜.我国居民重谷物饮食结构的探寻与展望,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 [3]崔朝辉,周琴,胡小琪.中国居民谷类及薯类消费现状分析,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3:33-36 看了“食品营养与科学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食品营养与健康的论文 2. 食品营养论文范文 3. 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2000字 4. 浅议食品营养论文范文 5. 营养与健康选修论文3000字

可以根据染色馒头事件做一论述,写一下关于食品安全,及其预防问题。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成为各国政府和消费者谈论的焦点。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篇一 重视食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的声誉[1]。由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事件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间的合作。为此,笔者简要论述了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 1食品质量 食品质量,是指食品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包括食品的外观、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安全卫生等[2]。食品质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1食品的特性 食品特性指食品本身固有的,可以相互区分的各种特征,如外观特性、内在特性、适用性、质量特性等。外观特性包括大小、粗细、长短等形态,黑白、黄绿、青红等颜色;内在特性包括老嫩、口感、纯度等;适用性包括使用范围、食用方法、食用条件等;质量特性包括营养成分、保健性能、保质期限、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食品特性有些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等识别,有些只能通过仪器设备检测才能发现,如对人的生理影响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有些食品特性通过定性描述就很清楚,有些则需要定量说明。为表示食品质量,食品包含的一些成分不仅要说明有无,而且还要说明多少。 1.2对食品的要求 消费者和社会对食品的要求,包括明示的要求和隐含的期望,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明示的要求是指在文件中明确规定的要求,如社会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及其食品本身的安全、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法律、规章、条例等规定;国家、行业或者地方关于食品的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市场对食品的要求,如市场准入条件、标识包装特点。隐含的要求或期望是指社会、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隐含的要求或期望,是人们的意愿和期盼,是消费者对某类或某种食品长期形成的理解和要求,没有文件规定。如消费者一般认为,芹菜是绿色、细长具有特有清香气味、多纤维素的一种蔬菜,否则就不是芹菜。生产者为市场提供的芹菜不能脱离消费者对芹菜的这些基本理解。 1.3满足消费者的程度 食品满足消费的程度,指食品满足明示要求和隐含期望的情况,它既包括满足规定要求的客观水平,也包括消费者对满足预期使用目的主观评价。质量是一种客观状态,其本身既不表示人们在主观上所做的优良程度评价、在定量上所做的技术评价、在效果上所做的适用性能评价,也不表示人们的主观质量要求。食品满足明示的要求,达到标准,说明食品质量合格。 2食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性是食品质量的基本要素。食品的安全性,就是要求食品应当无毒、无害,是指正常人在正常食用的情况下摄入可食状态的食品,不应造成对人体的危害[3]。对它的充分理解应该注意2个方面:一是对危害人体的界定。这种危害应包括消费者急、慢性毒害、感染疾病,危及消费者及其对后代的隐患。二是对无毒无害的界定。这是一种会对食品产生潜在危害健康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或状态。随着人类社会和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新的有毒有害物质不断被发现,另一方面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发现原本被认为“清洁无污染”的食品中也广泛存在着极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从食品安全性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不是一个能够简单、明确判断的事情。 美国学者Jones建议应该区分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2个不同的概念[4]。绝对安全性被认为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不过,由于在客观上人类的任何一种饮食消费,甚至其他行为总是存在某些风险,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尽管这是当代环境威胁加剧条件下普通消费者追求的目标。所谓相对安全性就是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任何食物成分,尽管是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或其毒性极低,若食用数量过多或食用条件不当,都可能引起毒害或损害健康。如食盐摄入过量会中毒、过度饮酒伤身体等。饮食的风险不仅来自生产过程中人为施用的农药、兽药、添加剂等,还大量来自食品本身含有的天然毒素。过度偏食可能使食品中某些化学成分在人体超量积累达到有害程度。某些食品的安全性又因人而异,如鱼、蟹类水产品经合理的加工制作及适量食用,对多数人是安全的,但对少数有鱼类过敏症的人可能带来危险。食物中某些微量有害成分的影响,也往往在对该成分过敏的人群中表现出来。以上说明,一种食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制作、食用方式是否合理,食用数量是否适当,还取决于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条件。 食品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一方面是消费者,另一方面是管理者、生产者和科技界主流派对什么是安全食品在认识角度上的差异。前者要求对他们提供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把近年频繁发生的安全性事件归因于技术和管理的不当。后者从食品构成及食品科技的现实出发,认为安全食品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是在提供丰富营养和最佳品质的同时,力求把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可以认为,这2种不同的概念既是对立的,又是互补的,是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发展与逐渐深化的表现,从需要与可能、现实与长远的不同侧面,概括了食品安全性比较完整的含义。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保证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这是公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的健康追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而倡导和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是公共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食品工作者和食品消费者,要正确认识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确保消费者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丽华,李光宇,王世琨.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47-49. [2] 王薇.食品质量安全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2):80-81. [3] 石毓梅.浅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及控制体系[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9(6):38-40. [4] 张则钦.推行农业标准化确保食品质量安全[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7):41-44.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篇二 浅析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当今已然成为社会焦点问题。食品添加剂是促进食品工业生产最活跃的因素,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食品添加剂按其原料和生产方法分为化学合成添加剂和天然食品添加剂。现代食品工业的安全生产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它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但若不科学地使用也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近几年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以,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才能保持它的安全性,使之更好地有助于食品工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本文详细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发展趋势与食品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食品质量安全 一、前言 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是构成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因素,它对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增加食品营养,提高食品品质,改善加工条件,防止食品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食品添加剂工业,在食品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工业就不可能有现代食品工业。但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也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二、食品添加剂简介 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食品添加剂通常是人们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和保持或提高营养价值,在食品加工或贮藏过程中添加的少量天然或合成的物质。它们具有某些特定的功能,既可以是单一成分,也可以是混合物。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世界各国也有所不同。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附则中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食品添加剂按其原料和生产方法可分为化学合成添加剂和天然添加剂。一般说除了化学合成添加剂外,其余的都可纳入天然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还可按安全性评价来划分,联合国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CCFA)曾在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讨论的基础上将其分为A、B、C三类,每类再细分为两类。 A类 JECFA已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T和暂定ADI者; B类 JECFA曾进行过安全性评价,但未建立ADI值,或者未进行过安全性评价者; C类 JECFA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和应该严格限制作为某些食品的特殊用途者。 由于食品添加剂功能各异,所以按其用途分类,世界各国至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据统计,目前国际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已达14000余种,其中直接使用的约4000余种,其中香精、香料占80%以上,目前我国在GB2760-2007中已公布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1812种(含食品用香料)。国外的食品添加剂更加普遍,美国已有25000多种食品添加剂应用在近20000种食品中,日本使用的有2000多种。 3.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近二十年来食品工业发展迅速。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加工业的水平,缩短和世界食品工业发展的差距,开发新的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有了新的要求,营养食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等已成为食品消费市场的主流,而食品添加剂对生产这些产品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提高食品安全性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添加剂在食品领域立下的功劳是不可取代和,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不可以没有食品添加剂的。 1.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的保藏,防止食品败坏变质 除少数食品(如食盐)以外,各种生鲜食品若不能及时加工或加工不当,就会腐败变质,带来很大损失。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它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作用;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以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产物的形成。这对食品的保藏具有一定的意义。 2.使用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等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食品加工后有的退色、有的变色,风味和质地等也可有所改变。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3.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能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加工往往可能对原食品造成一定的营养损失,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适当添加某些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4.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能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食品超市的货架,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种食品,这些食品除主要原料是粮油、果蔬、肉、蛋、奶外,还有一类不可缺少的原料,就是食品添加剂。各种食品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品种的不同、口味的不同,一般都要选用正确的各类食品添加剂,尽管添加量不大,但不同的添加剂能获得不同的花色品种。它们大部分都是防腐剂、抗氧化剂、乳化剂、增稠剂以及不同的着色剂、增香剂、调味剂乃至其他各种食品添加剂配合使用的结果。正是这些方便食品的供应,才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5.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适应工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消泡剂、助滤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等,可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例如加工豆腐时使用卤水、葡萄糖酸内酯作为凝固剂,大大提高了豆腐生产的效益。 看了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 1. 科学饮食健康生活论文2000字 2. 关于饮食与健康的论文 3. 有关食品微生物论文范文 4. 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3000字 5. 浅谈食品安全研究论文范文

食品安全与健康同行近年来,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肯德鸡的“苏丹红”、豆腐中的“吊白块”、水饺中的“毒青菜”……更危险的是“三聚氰胺”,它不仅在牛奶中大量出现,还在鸡蛋中存在。这些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目前全球暴发的金融危机一样,席卷整个大地,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牵动着大家的心。在我们的周围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存在着。我的乡下老家盛产食用菌,记得上次回家时,我参观了整个香菇的制作过程。我与叔叔一起走进菇棚时,一股带着香菇味的暖流迎面赴来,叔叔告诉我这里就是做香菇的地方,并示范给我看制作过程。只见叔叔与其他小伙子在一起干了起来,我正看得着迷,可看到最后我感到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只见他们把做好香菇筒袋,放入石蜡液体中浸泡。叔叔告诉我,用石蜡浸泡后不但可以保证菌棒不发生烂棒,同时可以防水,等香菇生展后还可以保证香菇水分不丢失,起到很好的保鲜作用。我听了他们对石蜡作用的介绍后,使我对“石蜡”这两个字越想越不对劲,决心弄个明白。回到家里,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全力搜索有关石蜡的知识。终于明白了它的真面目。原来,蜡是一种工业用品,也叫工业石蜡,它是一种复杂的化学成分,其所含的危险成分主要是苯,它是对人体一种十分有害的物质。专家指出它是人体皮肤癌、肺癌产生的罪魁祸首。看了介绍我大吃一惊,原来这就是电视上宣传的严格禁止的“蜡菇”。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这些菇农,为了自己挣大钱,追求最大的自身利益,在食用菌生产中放入了工业石蜡,制造出毒香菇。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是犯罪行为,他不但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如果这些香菇出口国外还会引起外交纠纷,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他们这样做实在是不应该啊。原来食品安全问题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可能正在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危害着我们的健康。我想,我们国家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才能制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同时做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也要积极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的宣传中,让更多的人认识食品安全的危害,抵制农药食品、化学食品、问题食品,这样才能让食品安全与我们的健康同行。食品安全与人性食品,说的普通一点就是人们每天吃的和喝的。具体指的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不安全的食品成为“问题食品”。提到食品安全,人们心中是异常关心的,关注的。因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人们饮食文化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注水肉”还有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随着食品的多样化发展,各种添加剂不断翻新、涌现,不断被加入食物中。肉松中有添加剂,奶粉中有三氯氰胺。虽然现社会食品的安全的信息不对称,但可能都是消费者心中所默认的,考虑到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想想我们身边的人,他们也大都认同“眼不见为净的”观点,是的,在你吃食物的时候,你不会想食品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你也不去想是否真的通过了国家卫生检查,你只是考虑到口感的好坏,但有时吃的是“问题食品”,你却不知道,等到出现问题时,你可能也发现不出是食品原因,当然也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了。生产商这样生产“问题食品”,我认为这不但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亦严重威胁到国家的声誉。这样做无疑是一种羞耻,一种无能,一种人性泯灭的表现。食品安全中出现问题,人们都会首先想到出售商和制造商。是的,追求利益是企业的天职,但他们不能丢失了人性;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竞争的是价格,但是他们不能向猪肉中注水;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民众之间有时会利益分配扭曲,但是他们不能拿消费者的健康来负担。企业固然有他们应该负担的责任,但是国家有关部门的官员也不能从旁而立。以人民利益为重,依靠国家法律法规来维护民众健康是他们的责任,有句俗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者,建立食品安全体系是重中之重,如今《食品安全法》已让部分民众吃了颗“定心丸”。食品安全已有标准,但每个企业有自己的“标准”,有时是标准不能落实,因为个别地方官员、领导和生产制造商“勾结”,有所谓的免检产品,不用检查就发放卫生许可证,直接出售。这样可以说不为党负责,不为人民负责。消费者自身的防范意识、自我安全健康保护意识也是不可缺少的。当然买食品不能单纯的相信吹嘘的广告:质量第一,等等的。从某些消费者理解到,他们全凭广告,坦言道:有质量第一的谁还买质量第二的食品?话说回来,自己不对自身健康负责,何人还会关心你?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在如此严峻的问题面前,为什么还要出现“问题食品”?所谓的人性都到哪里去了?作为自然界生物链的最顶端,我们不是自食其果吗?

功能性食品论文5000字

食品营养本身就是人类生命需要而又籍以提高体质、延长寿命、繁衍与提高后代素质的物质基础。我整理的食品营养与科学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食品营养与科学论文篇一 食品营养与营养食品问题研究 【摘 要】及时地引导我国食物结构的改革和调整,促进食物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并尽快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食物结构,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国民整体素质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与繁荣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状况和食品工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明了营养、卫生与色、香、味的辨证关系,指明了以功能食品、发酵食品为主导的食品工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食物结构;食品营养;食品发展 营养食品本身就是人类生命需要而又籍以提高体质、延长寿命、繁衍与提高后代素质的物质基础。从微观上来看,食品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要满足人类生命与生理的要求。现代食品科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食品中营养物质如何能科学合理平衡配合,研制并生产出“营养、卫生、科学、合理”的食品。当然,食品中的色香味是食品中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决定因素。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之前,曾经单纯迫求色香味,生产出各种高脂、高糖、高人工添加剂的食品,致使美国在那个时期,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所谓“富贵病”几乎占其总人口的10%以上,特别是一味追求“精粉、精米、精油”的前提下,癌症患者、遗传基因病人数也随之居高不下。上述疾病一度达到总人口的15%。为此,美国动用官方、半官方、民间各个有关研究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营养平衡食品,功能食品以期将一食物结构调整,经过近20年的努力,才使这种状况得以遏止和改善。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改善。 一方面出现了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富裕疾病”并正在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食品品种单一或营养不全或单纯强调色香味又造成了一方面儿童的营养不良症,儿童缺铁、缺锌,缺乏多种维生素症。据2012年哈尔滨市小学生调查材料表明,儿童检出缺缺维生素C达40%,缺维生素A的达70%,缺钙的达60%,北方地方佝偻病率日益增高趋势。 另一方面从当前老龄人群的健康状况看,70%以上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老年痴呆、糖尿病、骨质病,而且仍呈上升趋势。当然,致病因素很多,但食物中营养的不平衡是致病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人进入老龄阶段,其整个机体代谢都进入新的平衡调整,需要符合老龄生理阶段要求的各种营养物质,不仅有营养物质的质和量要求,而且营养物质之间的平衡供应尤为重要,破坏了这种营养物质之间的平衡配合,膳食中某种营养物质的过多过少都会引起老龄人的代谢失调,而产生相应的疾病。如现在风行的精米、精面、精油、精糖、精盐等各种精制食物,在精制过程中,使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铬、锌等大量损失,有的可达85%以上,相对地,又使一些有害元素如铅、锡、钒、铝超标。因此,老龄人代谢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痴呆病就会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的各种强化食品,暂且撇开假冒伪劣不谈,也只是针对患有某种营养缺乏或过剩而造成机体不适出现某种特殊症状才会有效,如缺钙引起的骨软化症,缺锌引起的皮肤不全角化症。因缺铬引起的心血管病或糖尿病,我们可生产富钙或富锌或补铬的专门食品来满足这些相应疾病的人群需要,不能像标以富含氨基酸、微量元素含糊其词宣传的所谓营养食品可治百病、永葆健康那样。其实,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蛋白质、氨基酸与微量元素。但不同的在于量、种类和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比例,只以量、种类就可标明什么高营养物质,食品也就没有什么营养科学而言。 科学地强化食品,实质上是对某种或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的人群,协助其自身进行平衡代谢调节的食物。因此,它具有生物学功能,我们称之为功能性食品,既是功能性,它就有特异性,不能随便应用到各个方面去,否则,就会造成人们不只是经济上,精神上的损失,而且适得其反,对身体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有人提出“回归大自然”,这句话本意是正确的,从食物的角度来看,也不能不加以分析地认为凡是出于自然界的食物都可不加选择,不经科学调配大食特食,尽管有些自然食品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不等于是高营养物质。高营养物质应该是人体能高度吸收利用,大大促进人体的代谢平衡,提高人体健康与体质,这种食品应该称高营养价值食品。高营养物质不等于高营养价值。有些自然食物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但它也含有拮抗人体对营养物质吸收的有害成份,如菠菜是一种色、香、味较好而又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但其草酸含量较多,吃多了,就会影响人体对钙、铁、锌的吸收,孕妇、儿童和老人要注意食用。虾是一种含有大量卵磷脂、矿物元素而又味美质优的食物,但它含有一种五价砷化物,单独食用不会有多大害处,如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同时食用进入体内,可将五价砷转为三价砷而使人中毒。自然食物或称绿色食物(泛指未污染),其所含的营养成份随地区水源、季节、气候、环境、植被与培植条件等因素影响不同而不同。所含的营养成份不都是平衡的,有的自然食物中某些营养物质多而另外一些少,比例也不可能那样恰当,而且不少食物中含有各种各样对人体吸收呈拮抗作用的物质。为此,在重视采用自然食品的同时,应注意科学添加适量添加剂,过多或片面采用自然食物既不经济又不科学。结合食品成份的多样化,相互配合,可使食品中的营养产生生物学的互补作用,有益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食品的最高目的是被食用后,其所含的营养物质能被人体很好地吸收利用,以满足机体平衡代谢的需要,促进机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而食品在生产加工、原料与成品运输及贮存过程中须高度重视卫生,避免有害病原体、寄生虫、啮齿动物、空气有害成份以及尘土与其它污染物的污染,保证食品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这是促进食品有效进入人体内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食品的营养成份不受损失,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色香味都能符合要求,食品中的食物组合搭配,加工工艺又必须科学,合理,这是保证食品质量的前提和手段,四者缺一都不可能形成一个符合人们与现代化生产所要求的食品。因此,食品工业应该在发展日常必需要的大众营养食品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开拓功能性食品的生产。在满足人们对色香味要求的基础上,补偿它们在精制过程中损失的营养成份,以提高其营养价值,促进人体健康。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生产出不同的营养食品或功能食品。 营养食品或功能食品,是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营养需要生产的营养食品。这种食品既是保健食品又是提高体质加强免疫效能的食疗食品,其功能主要是促进人体的生理平衡代谢。遵照科学的平衡营养理论,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营养需求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调配,应用相应的加工工艺生产出的营养食品它既是功能性的,当然就有其特异性和针对性,这种食品受到国际上普遍关注,国外投入了相当的力量进行研制和生产,已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美国近十多年来的心血管病、糖尿病人数明显下降,日本、德国人的平均寿命提高了3-5岁,与其重视营养与功能食品的研制有很大关系。 由此可见,食品工业今后特别是在面向21世纪,应该向科学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以功能食品与发酵食品为主攻方向,结合我国国情与自然资源,生产“营养、卫生、科学、合理”,能满足我国广大不同人群需要的各种功能与档次的食品,对发展我国经济,增强人体健康,保证子孙后代繁荣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食品营养与科学论文篇二 谷类食品营养价值试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谷类食品的消费在居民饮食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取而代之的则是油脂及畜肉类的消费量日益攀升。由此可见,谷类食品作为膳食结构金字塔的塔基位置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偏差。因此,充分了解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仅能促进人体自身的健康成长,预防各种慢性疾病,而且对纠正人们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谷类食品营养价值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76-02 谷类食物主要包括大麦、小麦、燕麦、大米、小米、玉米、荞麦和高梁等,它们是人类的主食,是人体所需能量最主要、最经济的来源。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营养学的角度全面分析谷类食品的营养素分布、主要的营养成分以及谷类食品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1谷类的营养素分布 多数的谷类种子均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都是有谷皮、糊粉层、胚乳、胚芽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谷皮越占谷类总重量的13%~15%,糊粉层和胚乳占83%~87%,胚芽占2%~3%。谷皮作为谷粒的外壳,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无机盐和较高灰分与脂肪,食用价值不高。位于谷皮下层的糊粉层,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元素。而作为谷类主要组成部分的胚乳,其主要构成为淀粉细胞,它含有大量的淀粉和一定量的蛋白质,并且其蛋白质含量由胚乳周围向胚乳中心成递减状态,而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含量则相对很少。谷类的胚芽则富含脂肪、蛋白质、无机盐、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一些酶类。 2谷类的主要营养成分 谷类食品由于受品种、气候、土壤、肥料和加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其营养成分也会呈现出一些差异,但就总体而言,其主要的营养成分包括如下几种: (1)碳水化合物。谷类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约70~80%),且主要成分为淀粉,集中在胚乳的淀粉细胞内。按照淀粉分子结构的构成不同,谷类淀粉可以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两者在溶解度、粘度、易消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并且其含量在不同的谷类中所占的比重亦不同,这就使其制成品呈现出不同的风味。其中,直链淀粉的食物容易“老化”,形成难消化的抗性淀粉,而支链淀粉则易使食物产生糊化,提高消化率。总之,谷类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的利用率较高(约90%以上),是人体最经济、最理想的能量来源。 (2)蛋白质。谷类蛋白质的含量一般在8~15%之间,主要由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两部分组成。且谷类的蛋白质含量在谷粒外层最高,故去除过多外皮的精致米面较粗制米面其蛋白质的含量要降低许多。此外,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很少,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和氨酸偏的含量也偏低,比如:小米和面粉中赖氨酸最少,玉米中赖氨酸和色氨酸均相对缺乏。因此,在食用时应将谷类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混合食用,从而,有效提高谷类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3)脂肪。谷类中脂肪的含量较低(约2%),常见的谷类中,大米、小麦中脂肪的含量约为1%~2%,玉米和小米约为4%。此外,在谷类的糊粉层和谷胚中还有一定量的卵磷脂,但在谷类加工时,卵磷脂极易损失或流入副产品中。比如:从米糠中提取的米糠油、谷维素和谷固醇,从小麦胚芽和玉米中提取的胚芽油。这些油脂含高达80%的不饱和脂肪酸,60%的亚油酸,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4)维生素。谷类食物中含B族维生素较多,以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尼克酸为主,其中在谷类的糊粉层和胚部,硫胺素(VB1)、核黄素(VB2)、尼克酸(VPP)、泛酸(VB3)、吡哆醇(VB6)等的含量都较多。但这些营养成分容易随着加工而流失,因此,精制米面中维生素的含量较少。 (5)其他。谷类中还有一定量的无机盐(约为1.5%)、纤维素、矿物质等,其中谷类中的纤维素对胃肠具有刺激作用,可防止便秘。而矿物质主要为磷和钙,且大多以植酸盐的形式存在,从而提高磷和钙的利用率。 3谷类食品对人体的作用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也不完全相同。据研究发现,谷类食品中含有很多人体稀缺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不仅可以平衡人体所需的营养,防止肥胖现象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很多慢性病的发生率。因此,多食谷类食品对人体大有益处。比如:食用大米不仅可以为人体提供必需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盐酸、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和热量,而且具有健脾胃、补中气、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固肠止泻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弱、烦渴、营养不良、病后身体弱等病症。而玉米性平、味甘,不仅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并且玉米中的维生素E、卵磷脂及谷氨酸,对人体健脑、抗衰老有良好的作用;纤维素,可吸收人体内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并可加快肠蠕动,防止便秘,预防直肠癌的发生;镁元素,可舒张血管,维持心肌正常功能,对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患者有利;硒元素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致使肿瘤细胞得不到分子氧的充分供应,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此外,玉米的利尿、利胆、止血、降压等功效,对治疗食欲不振、肝炎、水肿、尿道感染等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总而言之,食用谷类食品有助于机体保持较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高血压、心脏病、卒中、痴呆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并能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罹患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并且可以促进消化道健康,预防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人们对营养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开始越来越倾向于吃动物性食物,而谷类食品的食用量大幅减少。但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以及其对人体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因此,为了人体的健康,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应坚持以食用谷类食品为主,保持谷类食品在人们膳食结构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有效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为人们健康带来的各种弊端,确保人们健康而有益的膳食。 参考文献 [1]文芝梅,陈君石.现代营养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7 [2]龚魁杰,陈利容,赵全胜.我国居民重谷物饮食结构的探寻与展望,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 [3]崔朝辉,周琴,胡小琪.中国居民谷类及薯类消费现状分析,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3:33-36 看了“食品营养与科学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食品营养与健康的论文 2. 食品营养论文范文 3. 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2000字 4. 浅议食品营养论文范文 5. 营养与健康选修论文3000字

我国的养猪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还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随着国外猪种的引入,国内各种猪场种猪之间的频繁调动,猪病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给我国的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生产者事业的发展,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猪场的综合防疫体系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消毒、疫苗免疫、环境控制、猪群保健、药物预防等。“防疫是生产的第一生命线”、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养并举是养猪场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些看法。一、消毒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但是,猪场工作人员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以下几个误区。1、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任何消毒药浓度的配比,都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正常的浓度配比就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猪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2、消毒药的浓度配比不准确在生产过程中,在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不采取称量或使用有固定容积的容器,往往凭感觉,这样配制出来的消毒液的浓度不高即低,浓度低起不到消毒效果,浓度高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猪只和操作人员的伤害。3、消毒不到位、不彻底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往往出现走捷径的现象,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不采取喷雾的方式等,这样,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很容易留有死角,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4、消毒不同步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给猪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5、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来讲,一般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实决定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必须要与人流、物流、车流不同程度的接触,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是养猪场最大的安全隐患。6、消毒池利用不充分任何一个养猪场都设置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不走消毒池等;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杜绝,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二、疫苗免疫对猪场不同猪群的猪只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给猪只接种疫苗,可以有针对性的净化猪场的疾病和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但是,在猪场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1、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不能固定的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它的疾病,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2、疫苗质量不过关猪场给猪群接种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购买方稍有不慎,就会给猪场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3、疫苗运输、保存不科学由于不同猪场的基础设施有差别,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如果使用这种疫苗,对猪群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甚至出现疫情。4、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猪场应根据已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但是,由于猪场的监督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责任性不强,在操作中往往出现类似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在2小时内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没有做好皮肤消毒,注射深度没保证,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出现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三、引种与隔离不当猪场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但是,由于原有猪群的生产力下降或老龄化,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不定时的更换猪的品种。如果对新引进的猪隔离措施不当,会对原有猪群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引进种猪时,要安排适当的圈舍,与其它猪隔离饲养15-30天,并随时观察其健康状况。在隔离期内未发生任何疾病,方可混群饲养。四、病死猪及胎衣的处理不当集约化猪场应有病死猪及胎衣处理的专门场所,对病死猪只进行焚烧或深埋,也可在粪场附近设置一沉尸井,将病死或剖解猪只及胎衣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情况下,对病死或剖解猪只及母猪产后的胎衣应立即无害化处理,否则,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影响其它正常猪群的健康生长。五、疫病检测不及时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以便作出及时反应。同时,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实有效。如不能及时的做好以上工作,就不可能准确和深入的了解猪场疾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就不可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影响猪群健康的生长发育。六、疫病发生时没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猪场如遇到或怀疑是传染病发生时,必须及时隔离,尽早诊断,病因不明或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有关部门紧急检验。如确诊为传染病时,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对全场进行封锁和消毒。全场猪群进行检疫,病猪隔离治疗或屠宰、焚烧。健康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药物治疗,并对被污染的场地、用具、环境及其它污染物进行彻底消毒。反之,则容易延误最佳防治和治疗时机,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给猪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七、在疫病防治方面主次不分猪场的防疫工作,要结合本地和本场的实际情况,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危害性强、发病频率高的疫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反之,一方面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起不到对疫病的防治效果。八、防疫措施不完善传统的养猪防疫似乎仅仅是兽医份内的工作,而且是季节性的。集约化猪场的防疫则是全方位的、常年的。除常规的消毒、免疫、治疗外,还需要加强管理,保证营养平衡,优化场区和畜舍环境。猪场内的诸多因素都和防疫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集约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要形成配套的体系。九、不重视猪群的保健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在消毒和疫苗免疫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这当然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和关键的步骤。但是,对猪群的保健,也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对猪群进行保健,需要投入很大的财力,会增加猪只的饲养成本,但是可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提高猪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猪场发生疫情的风险。十、对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不重视猪场的环境卫生体系是以传统的防疫保健为基础,以猪的生物学特性为根据。要求规模养猪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完善猪场内外布局和猪舍内部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措施,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的环境。定期的对猪体内外进行驱虫和杀灭蚊蝇和老鼠,消灭疾病的传播媒介,减少猪只疾病发生的机会。定期清除杂草和填埋阴沟,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地。经常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干燥、温度适宜、干净卫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对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包括蔬菜、花草、灌木等)绿化环境,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要求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每幢猪舍之间都要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水杉、白杨树等),场区内的空闲地都要遍种蔬菜、花草和灌木。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 m宽的防风林。猪舍若能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带来的好处是:在寒冷的冬季可使场内的风速降低70%~80%;又能使炎热的夏季气温下降10%~20%;还可将场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 20%~80%。生活在这样一个绿化美化环境中,不仅能使长期在猪场工作的人员感到心旷神情,也能使终生关在笼舍内的猪感受到清晨闻啼鸟,夜听虫蛙鸣,阵阵青草香,飓飓风雨声,仿佛又回归到大自然。所以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是猪场安全防疫的一个重要环节。总之,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防疫体系内的众多环节必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步步到位,才能充分发挥综合防疫体系的作用,保障猪场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品促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振兴摘要:黑龙江省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和较高的机械栽培技术水平,绿色食品大豆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较大,还面临着种植收益过低、基础设施薄弱、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等限制因素。 关键词:绿色食品;大豆产业;黑龙江省 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发展现状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栽作物,在黑龙江省有多年的栽培历史,种植面积、总产量都占全国的1/3左右。200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是黑龙江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业也随着迅速发展起来,从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2008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 617.3万亩,年均递增20%以上,现已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1/4以上,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44个,面积1 543.3万亩。认证绿色食品大豆产品138个,企业65 家。 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的产业优势 1.黑龙江省环境条件优良。黑龙江开发较晚,环境污染小,病虫害发生率比南方低。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丰富,全省拥有森林3亿亩,森林覆盖率43.6%;天然草原面积约6 500万亩;湿地面积6 510万亩。生态良好,具备发展绿色大豆得天独厚的条件。黑龙江土质肥沃,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全省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370毫米~670毫米,光、热、雨同季,适于大豆生长,加之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农产品品质优良。 2.大豆栽培技术水平较高。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近1/3,黑龙江省农垦耕地占全省的1/5,土地规模化种植、机械标准化作业、栽培制度科学化已经走在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前列。目前,全省在各环节、各层面开展的农场与地方县合作共建成效突出,带动了地方大豆种植水平的提高。 3.绿色大豆的科研水平较高。黑龙江省从事大豆生产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较多,每个市都有多家从事大豆技术的研究机构,近几年,每年的育成品种都在十个以上,70%以上大豆品种为高脂肪、高蛋白及兼用型品种,黑字号、垦字号大豆油脂居全国领先水平,东农42等品种蛋白含量领先国际水平;每年省政府都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绿色大豆产业的开发和研究,委托东北农业大学、农科院、植保站等单位进行绿色大豆高效生产技术的专题研究,为绿色大豆的生产、加工提供科技保障。 三、黑龙江省绿色大豆产业发展限制因素 1.加入WTO后受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关税大幅降低, 大豆和豆粕进口关税都降低到了3% 和5% 以下, 不对大豆的进口实行配额制,不对大豆出口实行补贴,这在政策上为国外大豆的进口铺平了道路。这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在逐步增加,2005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约为2 600万吨,2006年大概是2 800万吨,2007年3 082.1万吨,几乎每年都有200万吨的增加,200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3 743.6万吨,较2007年的进口量大幅增加661.5万吨,增幅达到21.5%,连续第四年创下中国大豆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预计2009年的进口量还将增加。与进口大豆相比, 国产大豆无论在商品质量和价格上均有较大差距,2008年底,黑龙江省大豆的国储库收购价格3 700元/吨左右,而进口大豆到港价格仅为3 100元/吨,每吨比国产大豆低600元。 2.三大主栽作物比较大豆处于劣势地位。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07年种植面积为5 713万亩,与2005年相比减少600万亩,这里还没有考虑后开垦的耕地面积补充进来的(大多数生荒地都适合种大豆)。相反,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却逐年增加,尤其玉米面积2007年比2005年增加了1 800万亩,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大豆面积的萎缩。原因主要是与水稻、玉米相比种植大豆的效益底,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2008年大豆的公顷收益不足千元,而水稻、玉米的公顷收益都在3 000元以上。 3.大豆主产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黑龙江省大豆的主产区基本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大豆是比较适合机械化作业的作物,黑龙江省的机械化种植水平也较高,但农田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近几年连续发生的春旱、夏旱等自然灾害给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们各级政府虽然每年都在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旱,但收效不大,主要原因是大豆种植面积较大、资金的投入还不到位,机井眼数还不能覆盖大多数产区。没有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 4.大豆精深加工能力不强。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多是传统的制油企业,数量多,成规模的少,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传统加工多,新兴加工少;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小包装,直接给省外企业加工毛油,这样利润空间就小。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从规模结构上看,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虽然一些企业也申请了绿色食品标志,但都是一些大豆、豆油、豆粕等初加工产品,像一些深加工豆制品、分离蛋白等加工企业近两年刚刚出现,但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品牌,市场影响力小。必须采取高新技术向工业化、深加工方向发展。 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与沿海企业相比,大豆基本都为本地大豆,收购成本较高,而且大多数豆油都是销往省外,销售半径也较长,运输成本增加,这使得黑龙江省的豆油加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大豆产业的建议 1.借助政策优势,扩大绿色大豆种植面积。从2004年开始,黑龙江省进行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省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绿色大豆基地的环境监测和管理费用,各大豆主产县应利用该项目,积极争取开展绿色食品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基地的创建上连着企业,下牵着农户,是一个企业增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绿色富农工程,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体现。积极落实省政府“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到2012年,全省建设优质大豆基地5 700万亩,大豆总产量170亿斤。按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规程种植的大豆是优质大豆,绿色食品大豆基地是优质大豆基地建设的重要途径,各大豆主产县应借助政策优势、制订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绿色食品大豆基地的发展。 2.实行由种植大省向加工大省的战略转变。黑龙江省是大豆的种植大省,绿色大豆的种植面积也排在全国首位,但加工相对薄弱。黑龙江省应积极制定措施,实行由种植大省向加工大省的转变。近几年除了老牌的九三油脂、阳霖油脂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外,也涌现出了像哈高科异黄酮、日月星蛋白粉、瑞盛素肉这样的深加工企业,政府应高度重视,积极扶持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对整个绿色大豆产业的拉动作用。无论是大豆生产还是大豆制品加工,都必须实施标准化生产, 逐步建立科学、完备的大豆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和质量认证三大体系,狠抓产地环境、农业投入、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市场准入五大环节的管理,改变无标生产、无标上市和无标流通的状态。要把“振兴大豆产业行动计划”和“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推广大豆绿色栽培技术,杜绝使用不合理农药与化肥,建立绿色有机大豆生产基地,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大豆原料和绿色大豆制品,以适应安全、营养食品消费的需要。3.加强管理,确保大豆食品质量安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空前的高,食品质量安全法也于今年6月实施。所以企业应该通过加强企业管理,来确保质量安全,应当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档案,保存企业购销记录、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等与食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资料,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试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召回制度。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档案应当保存三年,做到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有据可查。黑龙江省大豆加工的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体系及质量认知体系也相对滞后,大多数企业没有通过“国际质量管理标准(ISO9000)”及“国际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良好操作制造(GM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等相关认证,质量安全管理相对松散,若把黑龙江省建成农产品深加工大省,食品强省还需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向品质优良、管理一流、绿色名牌的方向前进。 4.加大力度保护非转基因大豆生产,打造绿色食品大豆产品知名品牌。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种植的都是转基因大豆,因其出油率高、产量高、种植成本低,竞争力远远强于中国大豆。但中国大豆具有高蛋白、非转基因和绿色食品大豆产品的品牌特色,用于加工成食用大豆系列食品,具有质量高、品质好、食用安全等优势。因此,以非转基因、绿色食品、优质安全为切入点,黑龙江省要积极培育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大豆产品品牌,严格非转基因大豆标识制度,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争强市场竞争力。像九三豆油、阳霖豆油这样的老品牌,继续巩固市场占有率,向新食用油产品开发、改善产品包装、有机产品认证方向发展;新的深加工企业应看清形势、抓住机遇,确定好自身的市场定位,努力确立市场的品牌地位。像大庆日月星蛋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们率先在全国进行高纯度蛋白质粉的开发,并调配成适合不同人群的营养蛋白质粉、饮料、饼干等,认证了十多个绿色食品标志,公司以非转基因、绿色营养、优质安全为宣传口号,成功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市场,是国内最大的蛋白质粉加工企业,现“日月星”商标已是中国驰名商标和亚洲最具价值品牌。黑龙江省的企业要跳出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恶性竞争圈子,独树一帜,以非转基因和绿色食品的黑龙江品牌,提高大豆产品的附加值,叫响品牌,占领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

功能性食品论文三千字

以下几篇文章供参考,可去图书馆复印 篇 名 刊名 期号 营养师调制营养食谱 科学之友 2006年 07期 妇女产褥期患病与饮食行为的关系 中国妇幼保健 2006年 08期 肿瘤患者的饮食护理 健康之路 2005年 02期 茂名市公立私立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05年 13期 食疗加药膳让您吃出健康—从营养顾问开饮食处方说起 食品与生活 2005年 03期 1 保健食品的定义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广义而言,是指组成人们通常所吃的膳食以外的一些非传统食品或其成分。消费者希望通过食用这些保健食品来增强体质,改善机体生理功能,乃至预防疾病。关于保健食品的定义至今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说法,而且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保健食品的概念也不尽相同。我国卫生部1996年3?5日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第二条规定,“本方法所称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而美国至今尚无关于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的官方定义,就其含义而言,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既涉及人们所熟悉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又包括草药或其他植物中的非营养素成分。因此,人们在美国的保健食品商店中常可看到一些将营养素和草药成分合在一起的产品。如在一个包装中有5个不同的胶囊,分别为维生素、b-胡萝卜素、大蒜油、银杏叶提取物和人参提取物。 2 美国的膳食补充物健康与教育法(1994)美国没有颁布关于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管理的专项法律或法规。所有的食品都按照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来管理。该法规定一般食品及成分均不得申称有特殊功能;当然有些保健功能在具有充分科学证据和经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后是可以在标签上标示的,如叶酸可预防新生儿的神经管畸形,钙可预防骨质疏松症,但不允许申称有诊断或治疗疾病的功效。为了明确对越来越多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生产和经营的管理政策,美国国会于1994年10月25日通过一项《膳食补充物健康与教育法》。该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⑴美国国会认识到:增进美国国民的健康状况是联邦政府的首要任务;营养的重要性和膳食补充物在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方面的效益已有越来越多的科学报道;摄入某些营养素和膳食补充物与预防某些慢性疾病 (如癌症、心脏病和骨质疏松症) 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为此美国联邦政府认为在严格防止不安全或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的同时,不应采取不合理的管理措施对优质产品的上市制造障碍;本法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获得安全的膳食补充物的权益。 ⑵膳食补充物的定义: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草药或植物、氨基酸,人们用来增加总的膳食摄入量的膳食物质,以及以浓缩物、代谢物、成分或提取物形式出现的以上各种补充物的混合物;不作为传统的食物,也不作为一餐或膳食的唯一内容;标示为膳食补充物;不包括食品添加剂;其形式可包括粉末、软胶 (囊) 和胶囊。 ⑶必须要保证安全,但不规定需要向FDA送审哪些安全性资料。 ⑷不得申称有哪些保健功能,但某些已有充分科学证据的营养成分例外。 ⑸必须明确标示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 ⑹1994年10月15日以前未曾在美国上市的膳食成分称为“新膳食成分“,需要向美国FDA提出申请 (包括安全性资料和用途),FDA将在收到申请后180天内作出审批决定。 ⑺生产过程必须按照GMP的要求。 ⑻将建立一个“膳食补充物标签委员会“, 以向政府当局提出关于膳食补充物标示的要求。 ⑼在国家卫生研究院 (NIH) 内设立一个“膳食补充物办公室“来探讨膳食补充物在保健方面的作用,以及促进膳食补充物的保健和防病作用的科学研究。 3 中国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在1995年10 月30日正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颁布以前,保健食品没有纳入法制管理,试行的《食品卫生法》只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卫生部颁布的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不允许申称有功能作用。但实际上,我国市场上保健食品品种繁多,申称的功能五花八门,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选择适合于自已身体需要的合格、对路产品。为了扭转这种失控局面,正式的《食品卫生法》明确规定“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产品及说明书必须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以及“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有害于人体健康。

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 中国饮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中国是文明是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吾存于世,吃喝二十余年,有所心得有所感悟,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望大家见教: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反对颠倒季节,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当然也反对食用反季节食品,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与当代人的意识正相反,有些吃反季节食品是为了摆阔。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西晋富翁石崇家也有暖棚。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这种意识残留到现代的大约仅有节日食俗了(中医中药里也有一些,但未受到重视)。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人是“三才”之一,饮食是人类生活所不可少的、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其实人能感觉到的“味”不止有五,但二三千年前,能分辨出五种也不算少),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这使人感到荒诞。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因此在祭天时要严格遵循阴阳五行之说。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什么叫“中”?不能简单地用“中间”来概括它。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有点像河南话中的那个“中”。“和”也是烹饪概念。《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左传》中晏婴(齐国贤相)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与“中和”相反的是极端,极端在烹饪上也不被视为正宗,那些“咸过头,辣过头,酸过头”的食品虽然会受到一些身体处在不正常状态下的人们的追捧,但从长远看来它对身体是有害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极端主义其弊更是不可胜言。 如上所述,华夏民族的饮食生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性,尽管有些特性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理解、或者说不太科学(近百年来,“科学”二字在中国几乎成为宗教信仰,它只是衡量一切领域是非的一把尺子,而它本身却不能受到质疑),但饮食生活难道仅仅是“科学”二字所能说尽的吗?如果我们再关注一下“文化”,那么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目前,饮食文化还是个模糊概念。有的研究者笼统地说,它包括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这三方面的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饮食文化学孕育出六门科学,即烹调学、食品制造学、食疗学、饮食民俗学、饮食文艺学、食品制造学;有的研究者还主张加上饮食美学、饮食商业学、饮食用具学等等。本人才疏学浅,对于这么多学科未能涉猎。我所理解的饮食文化主要指饮食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所以我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中虽然也讨论食物、肴馔、食品加工、烹饪、饮食习俗乃至进餐环境、食具、餐具等等,但都围绕着它们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等方面加以介绍和评介,至于与人关系不大的纯工艺过程、除了必要的知识介绍外,大多略去,意在突出饮食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以及中国饮食文化在这两方面的刻意追求。

功能性食品论文题目

儿童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考察内容摘要:该文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考察当前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调查结果表明,由于青少年的零用钱来源稳定、数量可观,所以他们在消费时不考虑价格,追求个性,要满足更高的物质需要从而享受生活。在青少年的消费心理形成过程中,社会文化、社会流行、家庭是影响他们的三大主要因素。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在商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时,参与竞争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商品质量和功能;二是要有吸引消费者的包装。于是,人们开始看重品牌和包装。人们在购物时,买的不仅仅是一件实物,而且还有商品所能体现的一种概念--流行时尚、身份地位、个性。 在这样的经济氛围中成长着的青少年也很关注商品表达的一种潜在的概念。他们希望拥有名牌的服饰、名牌的生活学习用品,他们有的拥有自己的寻呼机、手机,他们会跟随时尚的脚步装扮自己以表现与众不同的一面。 选择考察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有以下两个目的:一、青少年的消费心理特征是怎样的;二、哪些因素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做这样的调查研究,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而言,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以便调控自己的行为;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也应该引导他们适度消费,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外界的影响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二、研究的方法 在调查青少年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在南京市鼓楼、玄武两区的两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了初一、初三、高二3个年级42名学生,其中男生27人,女生15人。 (2)问卷编排:问卷中选择题9道,开放式问题2道。语言上注意措辞的简洁、中性、明了。 (3)问卷内容:问卷中11道题目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涉及零用钱,包括零用钱的来源、数量、自由支配程度、是否有计划地使用以及主要用于什么;第二方面涉及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包括消费的标准、场所、更换频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对中学生使用通讯产品的看法;第三方面涉及青少年对消费的期望。 2.访谈 由于问卷题量少、调查对象涉及面小,所以在数据统计之后又针对个别问题进行访谈以弥补问卷的不足。访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从“消费”一词可以联想到什么; (2)不同购物场所的特殊之处是什么; (3)跟随流行时尚、模仿明星的穿着打扮是否与展现自己的风格相矛盾; (4)更换衣物的原因是什么; (5)使用通讯产品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综合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数据并分析出原因,从而了解到青少年真实的想法和做法,达到研究的目的。三、统计结果及分析 通常人们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心理的反映。所以,要了解青少年的消费心理必须先着手了解他们的消费行为。 1.对零用钱的调查 青少年一般都有零用钱,但是零用钱的多少不同,来源不同,自由支配的程度不同,使用也不同。所以,通过调查青少年零用钱的情况可以了解青少年消费的物质基础是什么,零用钱的多少等因素是否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 表1 调查青少年零用钱的统计结果题 目 选 项 女 生 男 生 全 体 零用钱来源 压岁钱 53.5% 40.7% 45.2% 父母给的 73.3% 70.4% 71.4% 其他长辈给的 40% 22.2% 28.6% 自己挣的 /11.1% 7.1% 零用钱的数量 50元以下 53.5% 44.4% 47.6% 50~100元 20% 37% 31% 100~200元 20% 18.5% 19% 200元以上 6.7% 11.1% 9.5% 零用钱用于 食品 20% 33.3% 28.6% 各种饰品 13.3% 18.5% 16.7% 学习用品 73.3% 63% 66.7% 上网或娱乐 13.3% 48.1% 35.7% 零用钱自主支配 能够 20% 25.9% 23.8% 多数能够 26.7% 59.1% 47.6% 偶尔能够 13.3% 11.1% 11.9% 不能够 6.7% 7.4% 7.1% 零用钱的使用有计划 46.7% 33.3% 38.1% 不坚持计划 /3.7% 2.4% 无计划却有节制 46.7% 33.3% 38.1% 无计划 6.7% 29.6% 21.4% 从表1中可以看出,71.4%的学生每月都能得到父母给的零用钱,还有11.1%的男生可以自己挣到钱。可见他们的零用钱的来源是稳定的,这为他们的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有47.6%的学生每月零用钱在50元以下,31%的学生零用钱在50~100元之间,19%的学生零用钱在100~200元之间,9.5%的学生零用钱在200元以上。如果一个家庭的平均月收入是2500元,59.5%的学生每月零用钱50~200元不等,这笔开支不算小。如果说有零用钱是消费的稳定基础,那么有一定数量的零用钱便是消费的坚实基础。71.4%的学生能够或大多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并且有38.1%的学生是有计划地使用的,还有38.1%的学生是没有计划但能有节制地使用零用钱。可见,现在不少父母对于子女使用零用钱给予了较大的支配空间,没有过多地干涉。这也反映出青少年在消费时的灵活性、随意性。表一还反映出66.7%的人把零用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35.7%的人用于上网或娱乐。从所占比例最大的两项消费可以看出,添置学习用品仍然是作为学生的一项最主要的消费,而上网娱乐或许是e时代下的必然产物,可能这个数字会随着信息通道的越发快捷而有所上升。 对青少年零用钱状况的调查结果呈现出两个特点:经济来源稳定;数量可观。正是由于存在这两个特点,所以青少年在消费时可以自由支配、随心所欲。在零用钱的各方面体现出来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 2.对消费行为的调查表2 调查青少年消费行为的统计结果题 目 选 项 女 生 男 生 全 体 购买地点 专卖店 26.7% 48.1% 40.4% 各种特色店 6.7% 25.9% 19% 百货商店 46.7% 37% 40.1% 一般小店 20% 7.4% 11.9% 选择标准 舒适 66.7% 51.9% 57.1% 与众不同 / 33.3% 21.4% 名牌 6.7% 11.1% 9.5% 无所谓 26.7% 25.9% 26.2% 影响因素 朋友推荐 6.7% 11.1% 9.5% 商品的吸引力 6.7% 18.5% 14.3% 偶像的形象 / 3.7% 2.4% 自己的爱好 86.7% 77.8% 81% 更换频率 半年 53.3% 63% 59.5% 1年 13.3% 25.9% 21.4% 1~2年 13.3% 7.4% 9.5% 2年以上 20 11.1% 14.3% (1)去哪里买。表2已经显示出,在女生中46.7%的人选择百货商店,26.7%的人选择专卖店,20%的人选择一般小店,6.7%的人选择特色店。在男生中48.1%的人选择专卖店,37%的人选择百货商店,25.9%的人选择特色店,只有7.4%的人选择一般小店。从总体上来看,青少年主要在专卖店、百货商店、各种特色店购买衣物。据了解,专卖店的商品款式和色彩都走在流行的前列,做工精细且穿起来舒适大方,但价位较高。各专卖店在百货商店设有专柜,有部分商品由商店自组货源。这部分商品价格略低,但款式和色彩仍然追随时尚,仅仅是做工及面料选用稍逊于专卖店的商品。各种特色店的商品不讲究品牌,但是款式新疑,色彩明快,店堂内的布置更是吸引了众多青年人。从以上三类购物场所的商品特点以及青少年的选择倾向可以看出,这些购物场所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舒适、时尚,但同时也反映出青少年在购物时一般不会考虑价格因素。 (2)选择标准。设计调查选择标准这一题的目的是想了解青少年的购物行为是否与追求时尚、突出个性直接相关。从表二的统计结果看:女生中选择标准从多到少依次是舒适、无所谓、名牌;男生的选择标准依次是舒适、与众不同、无所谓、名牌。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男女生的选择标准有一些差异。通过整理访谈记录了解到,女生对于是否是名牌并不在乎,但他们对于“舒适”的理解包含了“穿出自己的风格”。用他们的话来说,买名牌就等同于买了相同的款式,不一定就适合自己,不一定能体现自己的风格。男生对于“舒适”的要求很高,因为不但便于运动,而且能体现活力。他们更加希望通过“与众不同”来展现自己的特色,来体会“酷”的感觉。对于“名牌”商品,他们看重了产品的好质量和舒适感。尽管男生和女生对于每个标准的理解不同,但是从他们的理解可以分析得到这样的结论:他们希望与众不同,他们求新、求变。选择标准的调查结果与选择购物地点的调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关的。由于青少年追求新颖和独特,他们才会去能满足需要的专卖店、百货商店以及各种特色店购买能展现他们风格的衣物。 (3)影响青少年选择衣物的因素。人们一般都认同在现今社会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是明星偶像和大众传播媒体的宣传,可是调查结果并非如此。根据表二的数据:81%的人认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衣物的,14.3%的人认为商品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影响了他们的消费,9.5%的人十分相信朋友的推荐,只有2.4%的人是受到偶像的影响而选择衣物的。据了解,大多数青少年对于偶像的形象只是很欣赏,很喜欢,但是不会去刻意模仿。他们认为适合某个明星的形象不一定就适合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按别人的方式装扮自己就不是自己了。可见,他们对明星的崇拜是理智的,他们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可以用“有个性”来形容现在的青少年。这种个性体现在:一、他们对“酷”的理解虽然并不完全,但是他们至少意识到那是一种适合某个人的“酷”;二、他们所追求的“与众不同”不是模仿别人获得的,而是自己去创造搭配的,是适合自己并且能展现自己的一种“与众不同”;三、他们对于“酷”的追求是比较理智的,因为他们还是在乎社会文化、时代背景、他人的评价等因素的。总之,他们对美的追求、对“与众不同”的理解包含了以下三句话--“适合我”、“展现我”、“我就是我”。因此,青少年追求的“个性”并不能与另类、希奇古怪等同,他们的“个性”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自我。� (4)衣物的更换频率。青少年更换衣物是为了换掉“破的小的”,还是抛弃“过时的”?表二的数据显示:59.5%的人每半年更换一次衣物,21.4%的人每一年更换一次,14.3%的人一般两年以后才更换一次,另有9.5%的人1~2年更换一次。也就是说,80.9%的人几乎是一件衣服只穿一个季节就将它搁置一边了,这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对更换时间的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青少年仍然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但是他们能将新的和旧的衣服搭配起来穿,能分辨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而不是一味盲从。结合影响青少年的因素和衣物更换频率这两题来看,流行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存在的,青少年也无法抵挡日新月异、推陈出新的新款式、新色彩的诱惑。应该说他们对于时尚的追求既有情感的一面,又有理智的一面。从情感上说,他们最容易表达追求时尚的愿望。从理智上说,他们欣赏时尚的同时能够找出适合自己的,他们追求时尚的同时能够抓住时尚变化的命脉,装扮出富有“个性”的自我。 在调查青少年消费行为的同时,开放式问题用来了解青少年对于中学生使用通讯产品持何种态度。尽管手机、寻呼机的价格一降再降,但是对于中学生这个纯消费群体而言,即使有父母承担所有费用,手机、寻呼机的意义已经超出“通讯产品”这个概念。那么它代表着什么呢?通过调查发现,对中学生使用手机、寻呼机持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人各占43.2%,持中立态度的占13.5%。持中立态度的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个人的需要不同;二是个人的支付能力不同。持肯定态度的人普遍认为有四个理由:一是作为科技产品或通讯设备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二是使用手机、寻呼机是一种潮流;三是使用手机、寻呼机符合新人类的心理;四是使用通讯产品联络方便、节省时间。持否定态度的人则认为:中学生使用手机、寻呼机容易分散注意力;开销大、太奢侈;使用通讯产品是为了展现自己,无实际用途。从被调查者提供的各种理由来看,手机、寻呼机对于中学生来说已经不再是“通讯产品”这么简单,而是一种装饰品、一种炫耀品。其一,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和家里,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同学找到某个学生是很容易的事,所以使用通讯产品无实际意义,对于中学生来说不是必需品。其二,所谓使用手机、寻呼机是一种潮流且符合新人类的心理,其实就是展现自己,显示出“我有你没有”的特殊。而且,使用手机、寻呼机的费用很大,对于中学生而言是奢侈品,特别是在使用的同时引起别人的注意,由此容易引发由一种不平衡心理所导致的暴力事件。总之,青少年的消费行为除了是为了满足生存与求知的需要外,还有就是为了满足得到尊重的需要。而在一般的家庭能满足子女的必要物质需要之后,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从而获得别人的羡慕是青少年消费的一个动因。 3.对消费期望的调查 问卷的最后有一道开放式问题“如果您有一大笔钱,您想如何使用它?”设计这道题是想了解青少年最想把钱用于什么方面,目的是什么。从整理得到的数据来看,53.2%的人要将这笔钱用于消费,其中90.2%的人希望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包括房子、车子、电脑等;剩下的9.8%的人想周游世界或请人吃饭。14.3%的人想将钱捐给慈善机构、希望工程或留给父母。也有14.3%的人想用钱生钱,主要是想自己开电脑公司、服装店或是酒吧茶社,还有的想炒股票、炒房产和买彩票。另外有18.2%的人要将这笔钱存起来,留到需要的时候再用。据了解,用于消费的人认为人活着就是要让自己开心,就是要享受生活,所以有钱就应该满足自己的心愿。想用这笔钱帮助社会或他人的人觉得有不少人还过着艰苦的生活,有很多偏远地区的适龄儿童不能上学,如果大家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明天会更好。想用钱投资经营的人则认为青年人应该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开店炒股赚更多的钱既利己又利人,推动经济的发展。要把钱存起来的人感到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大手大脚地花钱可能什么没办成钱已见底了,不如留起来用在刀刃上。虽然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但是有57.5%的人仍然是将金钱与享受生活直接联系在一起,没有考虑用钱做一些利于社会、利于他人的事。青少年的选择一方面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与父母以及自己的价值有关,另一方面他们也受到社会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经济社会,人们看重钱更需要钱,甚至只在乎获得钱的这个结果而不管获得的途径。青少年是不完全成熟的社会人,他们还没有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判断,有时只能用社会现象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所以他们只看到了五彩斑斓的生活,也就追求这样的生活,以为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结合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与访谈记录的分析整理,概括来说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呈现四大特点:第一,经济上依赖父母长辈,很少考虑价格因素,想买就买;第二,追随时尚的步伐,但又反感千篇一律,在时尚流行中展现与众不同;第三,青少年消费的目的不再仅仅为了吃饱穿暖,而是为了吃好穿好,享受生活,而这种享受是以金钱为代价的;第四,在金钱的支配和消费两方面自主性较大。四、青少年消费心理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在一般的家庭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中,青少年具有很高的消费地位,可谓是“父母赚钱,孩子花钱”。在生长发育阶段,他们需要更多的食物来满足生理需要;为了配合学校的教育,他们需要各种学习用品,包括书、学习机、文曲星、电脑以及各种补脑健脑饮品;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劳逸结合,他们需要各种体育用品、音像制品以及CD机、DVD,他们还要逛商店、上网吧、同学聚会、外出旅游;随着与社会的频繁接触,他们大多重视个人仪表、追求外在和内在的美,所以他们对时尚、文艺作品、娱乐圈内的事都十分感兴趣。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青少年的消费心理有以下特征: 第一,追求新颖时尚。青少年大多思想解放,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猎奇。他们购买的商品要求是“新、奇、美”的,然后才是实用,他们往往是某些新产品的首批购买者和消费带头人。为了追求时新,他们也会去模仿所崇拜的明星,他们之间也会相互观察、议论、模仿,使得在消费流行中能尽量赶在前头。 第二,追求个性化。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加强了,有他们自己的性格、志向、兴趣等,他们在各类活动中都会有意无意地表现他们的特殊性。因此 ,青少年不仅仅是追新逐异,而且要求在消费中反映他们的个性,喜欢购买能反映其个性的商品。当然,单个商品是很难反映各类青少年的不同个性的,因此青少年是在他们全部消费活动中来表现其个性的。为了在消费活动中反映自己的个性,他们就不只是对名人、明星进行模仿或简单地猎奇,还必须有独创性,因此他们在消费上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的。 第三、注重感情和直觉,冲动性购买色彩浓烈。青少年虽然已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决策能力,但仍然容易感情用事。他们特别看重商品的外形、款式、颜色、牌子、商标,当直觉告诉他们商品是好的,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感情,从而迅速做出购买决策,非买到不可。至于商品的内在质量、价格、是否会很快过时等问题就较少考虑了。 为什么当前的青少年会产生以上所述的消费行为并形成他们特有的消费心理特征呢? 首先是主观因素。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按需要的强弱其先后出现的次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作为低级需要,是一种匮乏性需要,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得到满足。于是人们产生了高级需要。跨入中学之后的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需要朋友,需要在团体中与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这便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在青少年中往往就是由于“相似”而成为朋友,而这里的“相似”可以是年龄、家庭的相似,也可以是共同的兴趣爱好。所以,青少年力图在消费时保持这种“相似”以成为某个小团体中的一员。青少年不仅有归属和爱的需要,他们还有自尊的需要。他们不但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能独立和自由,而且他们渴望得到关心、重视、高度的评价以及别人的尊重。因为你穿着入时或是有一样名牌的东西或是娱乐时出手大方而得到一个羡慕的眼神、得到一句羡慕的惊叹,这都可以视为一种“得到尊重”。于是这个“羡慕”的一系列动作和表情便成为正强化物,增强了这种消费行为的出现频率。当然青少年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是他们要表达的这种需要仅仅是展现自己、展示自己不同于别人或高于别人的某个方面,从而获得同龄人的赞赏。 其次是客观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青少年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一是社会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由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的精神文化等构成。随着一曲《潇洒走一回》响遍大江南北,“潇洒”离人们越来越近。潇洒是社会主体的一种行为方式和心理体验,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表征。它不仅指主体的仪表、体态的美,而且指主体的生活态度、人生追求和高层次性;不仅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行为,而且是一种舒适、愉悦的心理体验;不仅是一种短暂的美的举止、风貌,而且是一个过程,一种宏大的目标。但是不少人对于潇洒的理解就是穿着名牌,拿着手机,出手阔绰,没有理解潇洒的深层含义。于是一种“潇洒”的风气和现象很快渗透在空气中,然后青少年也就接受了这种熏陶,接受并模仿着这种“潇洒”的行为。 二是社会流行。社会流行是在社会上传播一时的事物,它能在短期内爆发、扩展、蔓延、也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它最容易被青年人接受。一方面,消费品不断地更新换代是流行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求新、自我表现和从众是流行的心理基础。确实,社会流行向人们传递了一种消息,当人们都去追随它时就会形成一种群体压力。众所周知的阿希“三垂线实验”就表明信息压力和群体规范压力是造成从众现象的原因。试想,一个青少年面对大量的信息却缺乏客观的判断标准,当他们对自己的判断没有把握的时候就觉得多数人的意见正确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于是与其出错不如从众。特别是青少年一般以同学、朋友作为直接的有形的参照群体,又以他们所崇拜的人物,如明星、优秀运动员作为无形的参照群体。参照群体的规范作用和比较作用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方式、消费动机,刺激了某种需要。所以,青少年总是站在社会流行的前列并承担着传播者的任务。 三是家庭。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消费单位,它的文化、社会地位、生命阶段、构成、投资意愿等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消费行为。但是家庭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是中心,从饮食搭配、作息时间到娱乐时间、活动项目无一不是按照孩子的时间和需要来定的。经济上,除了家庭的一般开支,剩下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学好。于是在无形中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被逐渐确立下来,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养成了不考虑价格、不考虑父母是否能承担、要买就买的习惯。这是物质上过分满足纵容的结果。二是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大多数父母十分看重孩子的成绩,并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提高学习质量。因而他们忽视了物质生活上严格要求子女,也就不在乎为子女在经济上的付出,或者说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余的尽量满足。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既了解了青少年零用钱的来源和使用,又了解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并且概括出他们的消费心理特征,分析了影响青少年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主客观因素。 但是,由于调查问卷题量少,调查对象只限于鼓楼区、玄武区的两所中学的42名学生,所以此次调查结果是否能反映当前青少年的整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地考察。特别是鼓楼、玄武两区的文化和经济水平都高于其他地区,因此文化氛围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否是影响青少年的主要因素也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编制问卷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学生的家庭环境等背景信息。在分析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时,关于父母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经济水平、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等因素是否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还缺乏足够的数据。针对这一点有必要再做一些深入的调查研究。 总之,由于问卷设计得仓促,内容有些粗糙,还是可以根据调查的目的挖掘出更多的信息,从而丰富此次调查的结果。参考资料 1.罗子明著 《消费者心理学》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4年8月版 2.喻国华 何同善 周雪晴主编 《消费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3.史有春编著 《消费者行为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3月版 4.黄希庭著 《心理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3月版 5.陈丹燕编著 《独生子女宣言》 海南出版公司 1998年7月版。 6.刘金花主编 《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7月版 7.叶奕乾 孔克勤主编 《个性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版 8.周晓虹著 《现代社会心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9月版 9.王银娥 《潇洒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特征》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 10.《当代青年消费行为扭曲的原因透视》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开题报告虽然写作有一定难度,但只要你认真写反复修改总会通过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提供一个范例范本供你参考加油: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提纲)、研究方法以及参考文献;

其他的一些内容根据学校具体要求而定。

1、选题背景:就是简单介绍一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选择该题目作为研究对象的

,比如题目是《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研究》,那么选题背景中就可以大概介绍下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别选一些题目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大概总结下作者提出的观点、理论之类的;

3、研究意义:顾名

思义,就是只研究这个课题有什么意义,又可以细分为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就是指在实际中有什么作用,而理论

意义则是指本课题的研究对于现有的一些理论具备怎样的作用,比如可以说对已有的理论做了有力的补充,同时也为后续研

究者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之类的;

4、主要研究内容(提纲):这个不用过多解释,部分学校的开题报

告在研究内容一项中需要列出具体的写作提纲;

5、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比如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建

立模型之类的,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文献综述

简单说来,文献综述就是对你题目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的概述,也可以

说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一个总结。为了写出文献综述,你首先需要去搜集一些近3年以来跟题目相关的一些参考文献,

写作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1、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

述的范围,简要说明有关题目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题:主要是对国

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其中分为国外研究现状及国内研究现状,分别列出一些相关研究者的观点或理论;比如"XXX

(2013)认为,....."、”XXX(2014)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

3、总结:文献综述最好不要只是简单罗列别人的观点,最终,你还得对别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在总结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4、参考文献:这个无需多说,就是列出你写这篇文献综述参考了哪些文献,参考文献的格式具体参考你学校的格式要求,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去看看一般参考文献格式。

提醒:文献综述注意不要简单的堆砌别人的观点,最好是可以对不同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类,并且需要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城镇居民消费市场特别是家庭消费市场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是家庭消费出现“少儿中心化”趋势,即少年儿童(通常指从幼儿园至阶段即3-15岁年龄段)对家庭消费呈现愈来愈强的影响力。正确把握好少儿的消费心理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开展营销活动。关键字:少儿 消费心理 食品营销引言: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和市场发展迅速,目前食品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已上升为第一位。随着国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提高,儿童及家长对儿童饮食的关注重点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由于现在是独子家庭,孩子便成了家中最重要的角色,不论是在生活日用品还是在其他消费品上,孩子成了影响父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这种“少儿中心化”趋势对市场消费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局限生产儿童用品的企业,而是延伸到许多日常生活用品乃至所有与生活消费相关的产业,甚至许多家庭在购买日常家庭用品时,父母也要仔细看看商品上的使用说明,如果其消费时需要限制儿童使用或对儿童健康不宜,多数家庭会放弃购买打算,某些产品格外畅销恐怕也与这种“儿童消费中心化”的趋势不无关系。少儿需求是给商家带来的市场效应可见一斑。要抓住父母的钱袋,先要抓住小孩的心。一、少儿的消费心理特征1.消费的依赖心理由于少年儿童的购买能力还没有完全独立,在购买商品时,往往缺少自己的主见,因此,他们表现出很大的依赖性,而且年龄越小,依赖性越大。他们只知道要这样购买商品,而不考虑为什么要如此购买。这时的老师、父母对他们的购买决策有重要的影响。在学习用品上通常老师的建议更具影响力,而在生活上,父母的建议显得更为重要。2.消费的模糊心理少年儿童年幼,没有太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不熟悉购物活动,缺乏选购能力,价值有效、胆怯,而内心却有着较强的购物欲望,尤其受到电视媒体的影响,或看到同伴拥有了某种物品,所表现出的欲望就更为强烈。因此,在购物时少年儿童在琳琅满目的货价前表现出犹豫不决、捉摸不定、左顾右盼等不稳定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影响的调节和支配。3. 消费的天真好奇心理少年儿童具有天真的心理特点,他们纯情、幼稚、有童话般的幻想色彩,因此,他们在购物时也就表现出天真好奇的消费心理。他们的需求标准往往是成人所难以理解的。如一些制作精美的高级糖果引发不了孩子们的食欲和兴趣,而那些制作简单的糖果却因为包装内附有各种不同的小玩具倍受他们青睐。4. 消费的直观心理少年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主要是直观表象的形式,缺乏逻辑思维。他们只从商品的直观印象上而不注意商品的品牌和生产厂家、比较商品的质量和性能等。5. 消费的可塑心理由于少年儿童处于认识事物的学习阶段,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同时他们的思维批判性尚没发展成熟对老师、书本知识和传播媒体上的观点往往深信不移。在消费心理上,通常表现为容易被那些动人的推销宣传所说服和左右。二、少儿市场需求分析夸克(中国)顾问市场研究公司对我们城市青少年消费的抽样调查,城市少年儿童人均每月生活消费高达897元,占家庭消费总支出超过30%;父母不仅在生活上对子女有求必应、关怀备至,在教育及培养少儿兴趣爱好方面的投入也是倾尽全力。二是少年儿童对成人(家庭)消费的带动作用。除少儿自身衣食住行需求外,一些家庭耐用品投向也间接由少儿需要产生,如多数家庭购买电脑往往包含着用于子女学习教育的因素。现代城市中独生子女家庭比例已非常高,许多家庭结构呈“倒金字塔”结构,少儿成了家庭的“小太阳”,出现全家围着小孩转的现象,少儿在家庭消费中的角色由过去的“影响者”更多变成了“发起者”、“参与者”,其兴趣偏好、消费心理也对家庭用品的购买选择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现象姑且不论是否合理,但其对“朝阳产业”的促动和为企业带来的商机是显而易见的。三、少儿食品市场的特点分析少儿食品消费不同于其他消费品消费,它有其自身的特点:1.购买决策者单一,消费心理、行为及购买习惯区别大。(1)孩子重包装,家长重营养少年儿童食品市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产品的目标消费群是少年儿童,但是家庭的父母亲是消费过程中的参与者,有时是决策者。在调查中,3~6岁的孩子零食购买决策80 %由家长决定,但6~14岁小孩70%自己决定购买,因此产品的目标消费群就有两个:孩子和家长。这两者的消费心理差异性较大,图一、图二所示,孩子们认为“产品包装”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其他小朋友在吃”,由此可见儿童消费是一种典型的感性消费;而家长属于理性消费,他们则认为“产品是否有营养”是购买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2)生活区或学校附近的杂货点是最常的购买地点从图三看出:消费者最常购买儿童食品的地点以“生活区/学校附近的杂货点”为主,累计占80%以上;超市、自选商场居第三位置,为17%。在日常生活中,儿童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产品信息,希望迅速得到实现,学校周围的杂货店便成为其最迅速的实现地点;对于没有购买决策权(能力)的儿童,回家以后,在家长的带领下,即在生活区周围的杂货店得到满足;至于超市和自选商场,从数据分析来看,主要是在家长和孩子一起购物时的附带消费。2.少儿食品种类、规格单一,口味少,包装陈旧,因而留下很多的市场空白点此次研究中发现,目前在儿童食品市场有营养性食品、功能性食品等等,但产品种类和规格比较单一,产品口味选择较少,包装陈旧。以汽水市场为例,现在市场中产品大多数以水果类为主,口味以甜味为主;但在夸克公司进行的糖果、果冻类产品口味测试中,60%消费者不喜欢太甜,而是喜欢略带酸味,同时有些消费者希望产品中含钙、维生素、锌等营养成分。因而,市场的空白点还很多。四、食品促销策略(一)最大限度吸引孩子好奇心,最大程度让家长对营养和卫生放心由图一、图二中分析得出儿童消费心理是一种“感性消费”,孩子们认为产品包装最重要;而家长属于理性消费,他们认为“产品是否有营养”是购买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结合两种不同的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我们可以对产品开发做如下整合:1.对少儿来说产品包装非常重要,因此可以在产品的外观、包装设计和颜色图案等方面深下功夫,突出“新奇”,以吸引孩子注意力,例如将产品形状设计成各种动物或小孩的智力玩具,包装上采用卡通人物等等,争取最大限度吸引孩子的好奇心。2.对家长来说,产品是否具有营养最重要,所以在产品中要加入一些维生素、钙、锌等元素,同时加重产品营养的宣传,详细说明产品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同时,在产品包装上要显示出非常干净卫生。3.在产品口味上,不要纯甜,添加一点酸味,或者是添加一些水果原体(二)广告促销既迎合家长的理性消费,又不忽视少儿感性心理1.中国企业的广告存在“非左即右”的问题,儿童食品企业也是如此,要不就是简单的功能阐述,要不就是纯粹的精神诉求。广告主要是针对家长的,在针对家长的广告和促销方面,要依据家长“理性消费,非常关注产品营养性”的消费心理特点,在产品诉求方面,强调“有营养”,这一点在婴幼儿奶粉广告中应用较多。但有些广告不知所云,产品诉求模糊,一味强调孩子高兴,母亲自豪,因而无法打动消费者。因此,广告要善于抓住家长的消费心理,诉求点清晰明确,突出营养、卫生、高品质的产品形象。2.少儿的消费特点是“感性、从众”。对于新奇的,旁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只要好玩,就马上会传遍整个城市;别的小朋友有什么好吃的,自己也要有;别的小朋友在谈论什么话题,自己也决不能落伍。浙江“农夫山泉”曾经推出的小瓶装“对对碰”,在包装上标上十二生肖及其对应性格等内容,在其经典的广告配合下,在广大的中小学校内收集、谈论农夫山泉“对对碰”已经成为当时的时尚。所以,在儿童食品广告和促销方面,厂家应牢牢地抓住儿童心理特点来进行策划,充分利用孩子的从众心理和追求新奇的特点,通过某些手段,使自己的产品成为儿童业余生活的时尚话题、道具。(三)绿色消费,培养孩子环保意识由于少儿相比成人消费心理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和更大的弹性,他们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当承担起回报社会的责任,塑造和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这对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易于赢得社会对企业的认可

一、儿童消费市场特点分析儿童市场,是指由14岁以下消费者组成的群体。目前,中国有14岁以下儿童4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占世界同年龄儿童的18.5%,从而构成了一支庞大的消费大军。与成人消费品市场相比较,儿童消费品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一)市场差异小市场营销学原理指出,消费者购买行为首先受个人因素的影响。成人消费者由于职业、文化水平、个性、爱好、价值观等的不同,对商品需求的差异性较大,使成人消费品市场本身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厂商们常常需要将此市场按不同因素进行细分。儿童消费品市场却不同,市场主体主要是儿童,尽管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和父母对儿童行为的干扰,儿童的购买动机也呈现出某些差异,但总体上来说,儿童由于其文化程度、社会经验等的限制,对商品选择的差异性较小,因此,在儿童消费品市场上可以运用相同或相类似的产品、定价、分销渠道和促销等策略,以达到降低成本,获取最大效益的目的。(二)形式产品重于实质产品 现代市场营销学认为,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是一个日益复杂的整体概念,它包含三个层次:实质产品,指产品的基本效用和用户购买产品所追求的利益;形式产品,包括产品的品质、特征、品牌、形态、包装等;延伸产品,主要指一系列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对儿童消费品市场来说,形式产品重于实质产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购买动机的支配,一般来讲,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可分为生理性购买动机和心理性购买动机。心理性购买动机按其心理因素的不同又可细分为感性动机、理智动机、惠顾动机等。儿童的购买行为主要受感情动机的影响,表现出冲动性和不稳定性,求新、好胜、好奇等都可以促成儿童的购买行为,如服装上的奇特口袋,食品袋里赠送的小玩具,童车外表模仿动物外形的喷漆花纹等等,都可引起儿童强烈的购买欲望。因此,对儿童消费品应强调产品功能多样,外观造型奇特,包装精美,符合儿童求新、求奇、求美、好动的心理特点。这样的商品放在超级市场的货架上,才能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三)广告的促销作用强广告对商品促销作用早已被厂商们所认识,所以,许多厂商们不惜花重金做各种各样的广告。广告对儿童消费品的促销作用较成人消费品更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消费行为转移性强,容易受外界影响,如父母、同伴、同学、教师、厂商等。厂商影响儿童消费行为的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广告,尤其是电视广告。电视广告对儿童消费行为的潜在影响是由广告的性质所决定的。电视广告通过活泼的形象、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诱人的画面,使儿童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和兴奋,处在襁褓里的婴儿就已经会看电视广告了。据调查,儿童一般一周内看25-30小时的电视,五岁以下的儿童看得更多。因此,一些新的儿童消费品要打开或挤入这个市场,广告的反复刺激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二、儿童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一)父母和家庭交流方式父母的教育水平、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对儿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儿童消费行为的形成。父母与儿童间交流的频率和数量、交流方式和质量对儿童消费行为也有影响。家庭交流方式一般从社会导向和概念导向来研究。社会导向测量在消费中儿童避免社会冲突、遵从长者意见、利用父母标准的程度。概念导向测量父母鼓励儿童表达自己观点、儿童独立地对信息进行评价的程度。有人研究了家庭交流方式对3-8岁儿童购买行为的影响,发现概念导向的交流能促进儿童独立消费观念的建立,增加儿童的购买影响力,而社会导向的交流会导致对父母标准的遵从,增加儿童消费依赖性。(二)同龄人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同龄人对儿童消费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同龄人可利用自己的知识为购物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增加购买者对购买决策的信心。儿童在商品评估中表现出根据同伴偏好进行评价的倾向,对于能够得到同伴肯定的购买,会使儿童产生群体归属感,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肯定的自我认知。如果儿童认为同伴在产品、品牌等方面的知识比自己丰富,那就容易受同伴影响。(三)媒体广告媒体广告影响儿童对商品的认知和情感,并影响儿童的购买行为。电视广告是儿童获得商品信息的主要源泉,越喜欢儿童电视广告的儿童看过广告后自己去购物或者要求家人为自己购物的可能性越大。现在大量商业信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专门针对具体的儿童群体进行宣传,儿童越来越少地依赖父母来形成消费价值观,这可能会缩短父母作为儿童消费者主要社会化力量的时间。(四)文化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在消费行为方面表现出差异。从日本集体主义文化和美国个人主义文化比较研究发现,日本儿童一般对广告比较肯定和接受,而美国儿童对广告则持否定和怀疑态度。日本儿童的购买要求少于美国儿童,而他们与父母关于商业广告的交流水平低于美国儿童。

  • 索引序列
  • 功能性食品论文8000字
  • 功能性食品论文2000字
  • 功能性食品论文5000字
  • 功能性食品论文三千字
  • 功能性食品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