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宝鸡文理学院新闻论文答辩

宝鸡文理学院新闻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

宝鸡文理学院新闻论文答辩

很多同学在问宝鸡文理学院自考难不难?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是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家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而宝鸡文理学院是陕西省主管部门和教育考试院指定的官方自考主考院校,宝鸡文理学院是正规公办大学。宝鸡文理学院自考难不难?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有答案的。与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在招生对象、考试时间及学制不同,自考是“宽进严出”。考生参加国家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单科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科目合格后,方可申请毕业。宝鸡文理学院自考包过可靠吗?首先先问问自己,所有的科目都能坚定能考过吗?自考是一种过程,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过,尤其是只有其中一少部分善于自主学习的考生才是自考的最终胜出者。所以宝鸡文理学院自考难不难?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这个是比较难的。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学位,宝鸡文理学院考核达到规定成绩,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大自考全国平均通过率一般在10%--30%左右,宝鸡文理学院自考通过率也可以参考。大自考即是完全通过自己自学,不借助任何辅导班的长线自考。问宝鸡文理学院自考难不难的朋友们,看下这个通过率,虽然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些。自考独立办班俗称小自考。小自考就是人们一般说的短线自考。这种自考主要是参加一些办学单位组织的助学班,同时也就国家的政策即办学单位自己能够组织一些科目的考试,另一部分科目是参加国家组织的国家统一考试。宝鸡文理学院自考包过的说法是没有什么依据的,大家都要统一参加考试,只要是考试就会有不过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你的考试科目一部分来自宝鸡文理学院自学考试,一部分来自你在的办学单位,这种自考要相对简单些,基本上通过率在80%以上,这类小自考通过率相对高很多。自考很难通过率低是针对社会自学考试的考生,这部分考生大多数是有家有业的在职人员或待业人员,这一类人的学习时间少、精力有限,而且缺乏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而通过率很低,但是对于各大高校为自考生组织的自学考试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只能通过自学来考试,如果有人跟你说宝鸡文理学院自考包过,那么你就要打个问号了。另外,2023年宝鸡文理学院自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招生老师坐标宝鸡市,是多所学校助学合作办学点,关于宝鸡市成人学历提升有想了解的欢迎提问,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宝鸡文理学院自考自考报名入口:

有的,论文学分的算法和普通课程的学分算法是一样的,只要你完成论文,并且通过论文你就可以拿到这门课程的学分,也就是说,论文的写作也相当于一门课程,只要你完成了这个学分,拿到了,你就可以按时毕业,如果你论文的学分没有完成,也就是你论文没有通过答辩,那么毕业证是不能拿到的。

宝鸡文理学院学院学报

本刊是由宝鸡文理学院主办的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刊物,绐终立足周秦文化故地,突出学术理论探讨的特色,坚持“双百”方针,求实创新,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知识创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了社会和认可和学术界的好评。

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师范教育为特色的多科目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宝鸡大学(本科),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5年在此基础上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宝鸡师范学院,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与1984年新设立的宝鸡大学合并,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学院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中国钛谷”——宝鸡市,占地面积1100亩。2010年2月顺利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名称:宝鸡文理学院 外文名称: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简称:宝文理 校训:博文明理,厚德尚能 创办时间:1958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性师范大学 主管部门:陕西省教育厅 学校属性:省属本科 现任校长:王志刚所属地区:中国 宝鸡主要院系:文化与传播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哲学系、等 硕士点:37 个主要奖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本科专业:59个

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史、哲、理、工、管、法、教育等多学科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宝鸡大学(本科),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5年在此基础上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宝鸡师范学院,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与1984年新设立的宝鸡大学合并,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学院位于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陕西省第二大工业城市——宝鸡市,地处宝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靠秦岭,北临渭河,依山傍水,环境宜人, 面积90多万平方米。 学院现设哲学(社会科学部)、政法、教育、中文、外语、历史、经济管理、音乐、美术、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机电工程、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体育等17个系,44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学院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拥有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7000多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8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300多名。同时,学院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等,选拔和培养了百余名高层次人才,聘请了100多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为我院兼职教授,先后有26名教授参与了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院校的6个学科、8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30多位教师分别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等省(部)级以上奖励称号。 学院设有人文科学研究所、周秦文化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陕西文学研究所、城乡经济研究所、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研究所、非线性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等11个研究所,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确立了10个院级重点学科,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数学、自然地理学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学院与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等国的有关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并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学术气氛浓厚,每年有上百篇论文被国内外学术核心期刊,SCI、EI、美国《数学评论》、《化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或《中国数学文摘》、《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简介》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转载。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防项目3项,其它各级各类项目500多项;2002—2006年,出版著作115部,发表学术论文3510篇,其中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618篇,SCI、EI、ISTP、《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收录、转载160篇。学术期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被评为陕西省科技期刊一等奖,2001年入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5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荣获全国优秀人文社科学报、陕西省优秀社科学报等称号,且“周秦文化及青铜器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优秀栏目。1999年创刊的《西部论坛》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 学院教学、实验设备先进,有教学科研实验室29个 ,多媒体教室120多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14000多个,教学用计算机3000多台,教学仪器设备值1亿多元。教学实践基地140个、理工实验室和实习工厂30多个。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实验室、植物化学实验室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图书馆藏书176万册,中外文期刊2000多种,同时设有电子阅览室。新老校区实现校园网互连,并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标准体育场等运动场地及体育设施齐全。 学院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积极弘扬 “博文明理,厚德尚能”的校训,以“团结、敬业、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崇严、重导、求精、探新”的良好教风和“学勤、行思、尚真、务实”的浓厚学风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04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基础教育、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连续五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1%以上。 在50年的办学历史中,学院发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和“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立足宝鸡,服务地方,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办学水平和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和知名度不断扩大。学院先后被陕西省教工委、教育厅授予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文明校园"、"'三五'普法、依法治教"、"'四五'普法、依法治教"先进集体等称号,2002年2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 近年来,学院在西部大开发、高教大发展的新形势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开拓进取,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总要求和“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方针,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扎实开展教学评建工作,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百门重点课程建设(其中《电路分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有机化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陕西省精品课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后勤社会化等方面改革,学院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及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07年,“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获批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为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8年,学院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谱写了学院发展的崭新篇章,使学院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十一五”以来,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重点;坚持以提高质量求生存,以提升层次求发展,以鲜明特色求地位,以服务地方求支持,促进学院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遵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突出特色,发展优势;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按照“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以继续教育为辅,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模式,积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服务地方”四大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扎实工作,到2010年,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社会满意、省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多科性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属于二本

宝鸡文理学院论文答辩视频课程

可以。延迟毕业对毕业证没有什么影响,下一学年要好好加油,只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基本上没有太多问题,下一次论文通过就可以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了。

有的,论文学分的算法和普通课程的学分算法是一样的,只要你完成论文,并且通过论文你就可以拿到这门课程的学分,也就是说,论文的写作也相当于一门课程,只要你完成了这个学分,拿到了,你就可以按时毕业,如果你论文的学分没有完成,也就是你论文没有通过答辩,那么毕业证是不能拿到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点评

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史、哲、理、工、管、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院位于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陕西第二大城市?宝鸡市。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00余亩,南依秦岭,北临渭河,依山傍水,环境优雅。 学院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宝鸡大学(本科,后停办)。1975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并于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宝鸡师范学院。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宝鸡师范学院与1984年新设立的宝鸡大学合并,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学院先后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校园”,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等称号。2008年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获批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在5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发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和“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立足宝鸡,服务地方,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和知名度不断扩大。 学院设有哲学(社会科学部)、政法、教育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文化与旅游、经济管理、音乐、美术、数学、物理与信息技术、化学化工、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机电工程、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体育等17个系(部)和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现有47个本科专业。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600余人。 学院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人才作为办学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师资水平不断提高,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95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300多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430多人。有30多名教师分别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基金奖、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省级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等,选拔和培养了百余名高层次人才。先后有26名教授参与了 西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6个学科、8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同时,聘请了100多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为我院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院重视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建设,为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矗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新校区,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综合办学实力。目前,拥有教学、科研实验室29个,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14572个,教学用计算机3164台,教学仪器设备值1亿多元。新、老校区各有一座图书馆,馆藏图书176万册,校园网联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有近7000个信息端点,教学设施先进,能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学院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的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高等教育“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和我院“厚基储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能力与发展个性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2001年以来,我院共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主持或参与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2项,3个专业(化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3部教材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实验室、植物化学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我院“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团队”分别为省级教学团队;“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省级创新实验区。此外,我院还建设40门精品课程、76门重点课程和一定数量的双语课程。建成了140个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有力保证。 学院坚持科研兴校发展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整合学科队伍、凝炼学科方向、搭建学科平台、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学科特色,学科实力和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现有10个院级重点学科,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数学和自然地理学为陕西省重点学科。设有人文科学、周秦文化、教育科学、城乡经济、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非线性、应用化学、自动化、计算机软件、机电工程、陕西文学、陕西方言、哲学、法学等14个研究所,“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为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我院教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防项目3项,其他各级各类项目456项;五年来出版著作115部,发表学术论文3204篇,其中权威和核心期刊618篇, SCI、EI、ISTP、《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转载162篇。学术期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均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科技部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荣获陕西省优秀学报二等奖和全国优秀学报,其中“周秦文化及青铜器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学报优秀栏目;1999年创办的《西部论坛》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 学院大力弘扬“博文明理,厚德尚能”的校训,以“团结、敬业、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崇严、重导、求精、探新”的良好教风、“学勤、行思、尚真、务实”的浓厚学风,引导和激励师生员工严谨治学、刻苦学习、开拓创新、奋发进龋通过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04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近五年来,我院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1%以上,位居陕西省高校前列。 学院坚持走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的道路。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等国的有关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学院与美国瑞欧戈兰大学有着良好的校际合作关系,每年互派留学生。同时,学院积极实施服务地方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决策咨询等方面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秉承教师教育优良传统,全面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坚持以服务地方为根本取向的办学理念,多层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办学特色。 “十一五”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科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主动服务地方的能力,力争到,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社会满意、省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多科性大学。” 我院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计划招生4550人,其中本科3770人,高职(专科)780人。热忱欢迎祖国各地优秀学子报考我院。 ;

总体来说,宝鸡文理学院是全国文理学院排名很靠前的。因为是师范类的院校,它本身不同的系就是不同的水平,而且宝文理的专科是和本科在一个系里的。一般文科还是很不错的,像中文系,外语系,理科像地环系,物理系,数学系等等也不错。相比西安的很多院校,宝文理还算一个不错的选择。

学校名称: 宝鸡文理学院 学校简介: 该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文、史、哲、理、工、管、法、教育等多学科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宝鸡大学(本科),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与1978年成立的宝鸡师范学院合并,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化学专业2003年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 ,涉及八大学科领域。先后有18名教授参与了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的6个学科、7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学院与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等国的有关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并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近年来,每年有上百篇论文被国内外学术核心期刊SCI、EI、美国《数学评论》、《化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或《中国数学文摘》、《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简介》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转载。学院有中外文期刊2000多种,同时设有电子阅览室。《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被评为陕西省科技期刊一等奖,2001年入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文社科学报、陕西省优秀社科学报等称号。学院有40多个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10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30多个理工实验室和实习工厂,其中"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植物化学院级重点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单项资助。学院1995年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1996年被陕西省教工委、省教委授予“文明校园”称号,并连年保持这一荣誉,2001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三五”普法、依法治教“先进集体”,2002年2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 占地面积: 713369 (平方米)馆藏数:100 办学类型: 层次: 本科 定期出版刊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有机化学》 《科学通报》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分析化学》 《西部论坛》 《化学通报》 《物理化学学报》 高校特色: 从属院校的情况: 校办产业: 科工贸总公司 【专业设置】 重点学科: 博士专业: 硕士专业: 本科专业: 历史学(师) 哲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教育技术学 体育教育(师) 英语(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化学(师) 教育学(师) 英语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 汉语言文学(师) 制药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应用化学 工商管理 工业设计 公共事业管理 广告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力资源管理 地理科学(师) 环境工程 物理学(师) 学前教育(师) 思想政治教育(师) 美术学(师) 音乐学(师) 艺术设计 专科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小学教育(师) 学前教育(师) 电子信息工程 汉语言文学(师) 会计学 应用语言学 音乐学(师) 财务管理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市场营销 英语(师) 教育学(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美术学(师) 教育技术学(师) 英语 电子商务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物理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学专业) 哲学系 (哲学专业) 政法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法学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系 (汉语言文学教育、广告学、新闻学) 历史系 (历史学、旅游管理学) 艺术系 (美术学、音乐学、艺术设计和舞蹈学) 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体育系 (体育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 外国语言文学系 (英语专业、英语教育专业) 电子电气工程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 经济管理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教育系 (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和学前教育学) 计算机科学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和计算机应用(专科)) 化学化工系 (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材料化学) 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 (地理科学(理科)和环境工程(工科)) 机电工程系(原机械工程系)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研究机构: 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所(中心)) 周秦文化研究所 (研究所(中心)) 中国西部减灾教育中心 (研究所(中心)) 应用物理研究所 (研究所(中心)) 生物电化学研究所 (研究所(中心)) 人文科学研究所 (研究所(中心)) 教育科学研究所 (研究所(中心)) 计算与信息科学研究所 (研究所(中心)) 计算机软件研究所 (研究所(中心)) 机电工程研究所 (研究所(中心)) 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所(中心)) 城乡经济研究所 (研究所(中心)) 分校: 更多…… 更多…… 【发表期刊论文】(共1996篇 ,以下显示其中10篇) 哼鸣--声乐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肖虹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6(z1) ) 太平年间读《山匪》 孙新峰 (小说评论 2006(z1) ) 陕西作家心态窥析 李涌泉 (小说评论 2006(z1) ) 撑筏苦渡意不屈——李星文学批评的生命亲历性 冯肖华 (小说评论 2006(z1) ) 《废都》:身体叙事与隐喻 权雅宁 (小说评论 2006(z1) ) 女性意识的自觉与张扬——漫谈杜文娟的小说创作 李晓峰 (小说评论 2006(z1) ) 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物流市场运行机制的研究 姚可军 (商场现代化 2006(34) ) 体育经纪人在体育市场化形成过程的作用 袁智亮 (商场现代化 2006(29) ) 论陕西地方高校与地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唐晓育 (商场现代化 2006(29) ) 小型智能电话交换机的设计 梁绒香 (微计算机信息 2006(29) ) 更多…… 【发表学术会议论文】(共11篇 ,以下显示其中10篇) Mn2+催化的虎杖化学振荡反应研究 (第十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 (2005-8))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 (2004’全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 (2004-7-1)) 陕西农业开发及其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 (2004’全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 (2004-7-1)) 宝鸡市城乡过渡带土地利用结构分析研究 (2004’全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 (2004-7-1)) 不可逆热电热泵的性能优化准则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 (2002-10-1)) 山西省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 (全国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 (2002-8-1)) 由软锰矿、闪锌矿、硫铁矿湿法制备MnZn铁氧体微粉 (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2001-10-1)) 乡村旅游研究——以陕西省渭滨区燃灯寺村为例 (全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查与农村城镇化研究研讨会 (2001-8)) 多媒体数据库的现状与发展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0年会 (2000-10-1)) 计算机专家系统与文学创作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0年会 (2000-10-1)) 更多…… 更多…… 更多…… 【媒体新闻】(共2篇 ,以下显示其中10项) 陕西省高校今年新增50个本科专业 (2003-5-29) 陕西省18所高校新增50个本科专业 (2003-4-21) 更多…… 【联系信息】 曾 用 名: 负 责 人: 王志刚 职务: 院长 地 址: 陕西省宝鸡市宝光路44号 (721007) 电 话: 传 真: 网 址:

宝鸡文理学院属于二本

宝鸡文理学院毕业论文

有的,论文学分的算法和普通课程的学分算法是一样的,只要你完成论文,并且通过论文你就可以拿到这门课程的学分,也就是说,论文的写作也相当于一门课程,只要你完成了这个学分,拿到了,你就可以按时毕业,如果你论文的学分没有完成,也就是你论文没有通过答辩,那么毕业证是不能拿到的。

旅游专业人才供需矛盾问题长期存在,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及访谈的方法,提出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由七个维度构成。对该模型进行了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包括情况专业前景、专业归属与发展、专业教学3个维度,最后提出地方高校应从提高教学水平,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寻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开展专业各项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归属感等方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福建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本科院校也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多。然而,就业形势缺不容乐观。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但从现实情况而言,可能更多的是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低造成的,认同度低,就缺乏学习的兴趣,即使毕业了,也不会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为此,以专业认同为视角,对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评价情况,为营造有利于专业认同的生成环境、提高专业认同水平提供参考。

1研究假设

“专业认同”是由埃里克森首次提出的,是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白凯等人认为学科认同由专业学习、专业前景、专业意识、职业发展、专业投机、社会偏见、专业归属等7个维度构成[1]。邱宏亮等人认为导游专业认同包括专业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和职业发展等5个维度[2]。再结合现实的情况,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划分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专业发展、专业投机、职业偏见等7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具有多维性,包含专业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专业发展、专业投机和职业偏见。

2研究设计

为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笔者对福建省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依据上述假设的七个维度,设计23道问题,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李克特量表,分为五个等级,分值分别为1~5分,分数越高者,代表其对专业的认同度越高,反之则越低[5]。本次调查一共发放了350份问卷,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26份,有效率达到93%,符合要求。其中,男生72名,占22%;女生278名,占78%。从性别看,男女生数量差距较大,原因在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生源中,女生要比男生多。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因子分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先要进行题项的纯化。题项纯化标准是:(1)题项与总体的相关系数值小于0.4且删除题项后内部一致性α系数反而变大者删除;(2)旋转后因子载荷值小于0.4或者同时在两个因子上的载荷值都大于0.4者删除[2]。根据上述标准,使用SPSS21.0进行题项纯化,23个选项最后删除了10项,剩下13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3个题项的KMO检验统计量的值为0.872,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值为1271.770,Sig值为0.000,符合探索性因子分析的要求。采用SPSS21.0进行因子分析,由方差解释贡献率来看,前3个因子累计解释了70.363%的信息,符合要求,说明可以提取3个公因子。从因子分析的结果看,第一个公因子“专业前景”;第二个公因子“专业归属与发展”;第三个公因子“专业教学”。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上述因子分析,验证了文章开头的假设,即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具有多维性,只是从实际分析结果看,多维性只包括专业前景、专业归属与发展和专业教学3个维度,其中专业归属与发展包含了专业归属和专业发展的部分指标。

4.2建议

(1)提高教学水平,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途径。所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首先应该从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着手。地方高校可以有计划分派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深造进修,完善、拓展其知识体系,提升其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鉴于旅游管理专业强烈的实践性和地方高校培养目标的职业化,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2)寻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中,要打破过往的以教师纯理论知识教授为主的授课模式,尝试创建以培养学生应用、创业、创新能力的职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地方高校特色,以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为辅。

(3)开展专业各项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归属感。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校方和专业教师的共同引导。一方面校方可以出台指导学生专业认同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相关制度文件,比如对学生的社会调查给予资金支持,由专业教师分别带队就知名的旅游城市、旅游饭店、旅游集团等进行社会调查,形成书面报告进行交流学习,让学生提升专业认知度和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另一方面需要深化师生互动关系,让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多些交流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鼓励学生创新,引导整个专业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专业归属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官春兰等.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两所部属全国重点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1(4):22-29.

[2]白凯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认同:量表开发与维度测量[J].旅游学刊,2012(5):41-48.

摘要:旅游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但是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仍然存在着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不够、教育模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营造学术氛围、实行校企联合等方式,培培育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旅游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竞争。对于综合性旅游产业而言,创新型人才尤为重要。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旅游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端人才的摇篮,所以加强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旅游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概述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是指研究者运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是一种思维作用动机、认知指导实践的综合性能力。创新能力强调的是一种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需具备的创新能力

(1)获取和转化知识的能力

掌握丰富的的基础理论知识是研究生进行创新的必要条件,没有知识的积累,一切创新都只是空谈。在研究生阶段,对于知识的获取需要注意的有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获取知识的速度。旅游管理是一个涉及知识面非常广的专业,学生只有拥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活。研究生阶段学习具有很强专业性,对知识的获取需更加深入,在“专”的基础上再“破”。同时,快速获取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学术研究也是无止境的,加之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学生如果不能保证获取知识的时效性,那么创新就无从谈起[1]。

(2)开拓创新的能力

墨守成规是发展的绊脚石,创新的意义在于“出新”,新是创新的本质,是创新的价值所在。要创新,就要突破常规戒律,突破固有的习惯,突破条条框框,突破已有经验,突破过去的思维定势。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要善于用新思维、新方法、新角度看问题,突破旧的观念,使用新思维方式对现有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汲取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赋予其新时代内涵;除需具备时代精神外,还要注重新资料的发掘考证,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古为今用,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

(3)预测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创新就意味着风险,任何创新都与风险相伴相依,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旅游行业本身也是一个风险重重的行业,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旅游管理创新型人才必须勇于承担风险,对经营、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勇于接受挑战,并能够经受风险考验,在困难中不断开拓进取。

(4)实践和应变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实际活动,学生只有在各种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探索中产生新的观点和思想火花,才能形成“求异”的思维,萌发创新意识。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的作用,旅游属于服务性的行业,实践和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灵活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随机应变,才能碰撞出真正符合实际的创新火花,使这些创新成果运用到实处,实现创新目的。

(5)集成和移植创新能力

集成创新能力是指创新行为主体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以提供特别优点的方式,将创新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搭配,使其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相互优势互补、匹配的有机体,从而使有机体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跃变的一种自主创新过程的能力[2]。移植创新能力指的是将已有的知识在不同的时空引进、消化、吸收并进行再次创新的能力[3]。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覆盖很多门类的学科,经济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合理整合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避免了直线思维方式,有助于创新思维形成,在研究学习中,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要善于灵活运用交叉学科,采用不同的标准思考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各层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对旅游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一)创新是旅游企业家的使命

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定位已经和本专科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了明显区别,旅游企业家已经成为了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选择。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使命,也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对于欲在旅游行业中有所作为的企业家而言,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存在的机会和可以利用的资源都还很充足,需要旅游企业家具有独特的投资眼光,发现一般人无法发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包括一般人不能运用的资源,找到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办法,创造性地进行开发,或者对已有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现再次发现,为自己创造具有独创性的事业保证。这些都需要企业家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

(二)创新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很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它是旅游企业自身控制的且不易被别的企业所模仿和复制的可以是旅游企业在行业竞争中保持持久优势的一种综合能力,创新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4]。创新是旅游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创新的主动与被动以及创新的快慢与效果也成为了旅游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生成与强化,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开发潜在市场能力的不断更新,强化产品的升级换代上。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直接的体现是旅游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企业产品的需求也随之更为多样化。所以,绝妙的创意、经典的策划和产品的不断开发创新将对旅游企业行业地位的提升及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创新是旅游行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旅游业是高度综合的服务型产业。加快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新的旅游产品观、新的旅游市场观和新的旅游投入观,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本行业的研究,而要拓宽视野,根据市场要求,并结合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开拓新的旅游市场,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开发引领创新型的旅游消费方式。只有不断更新,不断改进,才能确保整个旅游行业蓬勃发展。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专业旅游管理知识的人才,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的优势,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高校旅游教育是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原动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学术氛围不浓

我国研究生大多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对老师传授的知识被动地接受,甚少对老师所讲授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更鲜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学术讨论和交流的氛围不浓。包括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在内的我国研究生普遍地养成了一种依赖性接受知识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缺少教育发达国家所倡导的开放式追问风气,没有养成批判性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是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开展的学术活动相对较少,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很少组织有研究生参加的科研实践和学术活动[5]。很多学校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因为导师的不同,即使在同一学院或同一专业,除了在公共课或全体大会之外学生基本很少联系,那么相互之间对学术问题的探讨就很少。一些导师忙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对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关注不够,研究生学术视野狭窄,对学科国际前沿问题缺乏了解,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不强。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落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研究生教学与本科教学的方法有着本质区别,但我国研究生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学校教学模式单一,归纳型和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仍被广泛运用于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学中。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便教学内容再新颖、再先进,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研究生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导师仍旧采用灌输式的“授之以鱼”方法,而很少采用引导式的“授之以渔”授课方法。很多老师教学方式手段落后,很少利用先进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授课,很难激起学生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旅游管理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师资力量还不够雄厚,很多导师都是直接从别的专业转入,知识体系不够完备;大师级别的导师较少,师资力量相对于其他成熟专业较弱,严重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仍不够合理,存在学分较多、公共基础课偏多、课程体系缺乏层级性、实践课比重不足、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较少、前沿性课程不够等问题,没有突出课程的专业性、前沿性、综合性,不能充分反映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新发展。旅游管理是一个跨多个领域的学科,但是很多学校对于此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安排没有体现这个显著的特征,课程安排很少涉及除旅管理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和本科专业课程部分重复。

(四)创新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不强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学仍主要是对于课本知识的课堂讲授,这种方式不仅空洞乏味,而且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研究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与社会沟通协调能力的综合培养。很多学校只是注重学生发表的论文数量,注重学生所获的学分多少,却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本专业而言,学校和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的横向合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学校和旅游企业密切合作、协同发展,为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搭建坚实的平台。

四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自主创新意识,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基础,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做出的,只有了解前人成果,才能实现超越。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既要注重培养获取和转化知识的能力,也要了解问题的研究基础,善于思考问题,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学校要设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努力创造教师到境外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让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扩宽研究生视野、增长见识、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参加学术活动,与同行接触交流,孕育创新的思想,产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聆听专家和优秀代表的报告,相互交流,拓宽研究视野,启迪思维,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学术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导师创新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对于研究生而言,导师的作用不言而喻。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导师往往能给予学生很多帮助,要让研究生做出好的研究,导师首先带头垂范。这种垂范要体现在教授、示范、指导和控制等多个方面。学校要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可采取小班授课,采用讲座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扩大自学比重,鼓励研究生进行课程专题报告,互相讨论交流。有条件的课程可以通过聘请院士、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学校应该以旅游管理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建设为中心,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一支年富力强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带头人作用,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创建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改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

(三)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生视野

要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结构。降低必修课程总学分,提高选修课比重;调整部分老化课程,增加包含新观点、新方法、新内容的课程,鼓励开设学科交叉的课程;鼓励研究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涉及面很广,学校可以加入一些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如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打破学科界限,加大课程融合,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面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创新

学校和学生都要提高对实践的认识,实践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尤为重要,脱离了实践,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将无法真正服务于社会。学校需要提升实践课程地位,通过实验实训课、旅游企业调研、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在实践创新能力。旅游资源富集区是旅游专业学生见习和实习难得的社会课堂。在旅游专业课的学习之余或者是学习过程中,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授课,让学生走出校门,带着问题到宾馆、风景区、旅行社去学习。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新,做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烨,王庆生.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模式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2-65.

[2]孙金梅,黄清.企业集成创新要素及评价指标体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5):97-99.

[3]张林.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从“移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能力[J].考试周刊,2009(40):197-198.

[4]路文静.旅行社企业竞争力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5]叶建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及其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3-106.

[6]姜乃力.高校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措施探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12):105-107.

[7]陈福义.整合、创新及品牌营销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根本[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0(4):65-68.

[8]王奕.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之路——以重庆大学为例[J].中国研究生,2011(11):56-57.

  • 索引序列
  • 宝鸡文理学院新闻论文答辩
  • 宝鸡文理学院学院学报
  • 宝鸡文理学院论文答辩视频课程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点评
  • 宝鸡文理学院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