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腿蚊子
本文的第三部分,“怎么”写。我们分两个层面来进行讲解。第一个层面,从写作观念上来看;第二个层面,从写作实践中来看,我们应该怎么去做。首先,我们应该从观念上来调整。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了几个能够更新大家写作观念的内容。第一个,初稿不是定稿。我们平时写的论文永远都只是初稿而不是定稿,定稿是改出来的,定稿永远都不是一次性写出来的,写的时候永远是在写初稿。从过程的角度来讲,我们很有必要把初稿和定稿区分开,否则,很容易会造成一种自己好不容易写完论文了,就赶紧投稿的现象,在这时,你只是把一个不成熟的东西给投出去了而已,所以,编辑就有充分的理由来认定你的论文不够严谨,同时,他们也会认为你自己对自己也是不负责任的。那么,这种观念还会给我们带来两方面的启示,第一方面,我们的论文写的不好才是正常的,如果你的论文写的好才是不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写出来的论文是初稿,初稿写的不好是正常的,只要大家敢于承认自己的论文写的是初稿,就很容易能够接受写的不好才是正常的这个观念,所以你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不要怕自己写的不好,你担心自己写的不好还是受到把初稿当做定稿的观念的影响,如果大家真的意识到,自己写的是论文初稿,你就不会怕它写的不好,因为后期还要对论文进行修改;第二方面,受到“以刊评文”的误导。有很多同学多次重复的问我说“周老师,我看有很多权威期刊上,已经发表了的论文是那个样子的,但是您为什么要告诉我,论文应该是这样写的?”我说:“你看到的文章是已发表的论文,我给大家讲的是处于过程中的论文”。论文的这两种形态是不一样的,有时,初稿和定稿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更何况作为定稿投出去的论文,直到发表建刊刊登出来的文章,这中间的过程中还会经过很多次的修改,如果我们真的进入到一个过程中的话,能够深刻的理解这里面的区别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家不能用已经刊发出来的论文,衡量自己论文的写作过程,不然你会遗失很多的东西。第二点,我们是要写作要发表的论文而不是自娱自乐。自娱自乐完全就是前面我提到的学术对话过程中的I ,是一个自我的过程,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写多少字,前言怎么写,结语怎么写,等等,大的小的各个方面都完全靠自己,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你的论文是要追求发表的。第三点,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时间,而不是要找时间。在写作时间上,有一个选题、写作与修改的时间投入的时间比例问题,5:2:3是我给大家建议的一个合理的比例。从5:2:3这个比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写作环节是最不重要的,因为我们呢已经解释了,写作只是写一个初稿而已,论文百分之五十的重要性都在选题环节,百分之三十的重要性在修改环节,写作是最不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家一定不要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写作环节,否则,这就是一个不科学的论文写作过程。第四点,多引用,能不自己写就不自己写。这句话很容易理解,但这句话随之就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重复率的问题,可能有人会担心,如果自己多引用,能不自己写就不自己写的话,论文的重复率岂不是要很高吗?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能不自己写就不自己写”这句话时的第一反映是不是会想到重复率的问题,如果是的话,我前面讲的内容就全白讲了,在文章前半部分,我花了很多的时间都在讲初稿不是定稿,你写的仅仅是个初稿而已,只有当你的稿件投出去以后,才会牵扯到重复率的问题,在稿件的写作环节中,根本就不存在重复率这个问题,重复率是用来检测论文定稿的。当然,多引用有没有问题存在呢?问题是有的,那么,它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呢?在修改的环节解决,那么,在修改环节是不是就要降低重复率呢?不是的,修改环节主要是处理引用和原创的关系问题,而不是降低重复率,我一直反复情调重复率这个问题是个假问题,大家不需要考虑,因为重复率是你稿件投出去以后的问题,大家只要在稿件投出去之前的过程中,下足够工夫,在写作环节下了足够工夫,就不存在重复率这个问题了。第五点,写作速度能有多快就多快。据统计发现,论文写作环节拖的时间越长,写的越慢,论文成功的概率就越小。我们这边有一个最快的学员,从选期到投搞,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稿件投了一本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投中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强调“能有多快就有多快”,越快成功率就越高,这位同学的论文从选题到收到录用通知为止,也就用了五十天左右的时间。第六点,好论文的标准。一篇好论文的标准是很高的,有很多论文其实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这个不要紧,我经常和大家开玩笑说,我给大家讲的这些标准,如果你能够达成百分之三十,你的论文就会很容易发表。第一点,选题和问题要集中。经常写论文的作者,包括期刊编辑对这个问题应该特别有感触,很多论文的问题都出在选题和问题不够集中上,就是说论文太发散了,典型的表现是什么呢?典型的表现是作者自己也说不清,自己的论文到底写了些什么。如果选题和问题很集中的话,作者是可以用一句话将论文的过程和观点表达清楚的,这个难度挺大的,但这就是我们的标准。第二点,过程要科学严谨,论文的研究过程,包括作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整个的写作过程要科学严谨,要铿锵有力,最后还要有结论,在这一点上也能卡掉很多论文,因为很多论文并没有结论,很多有结论的论文也都是生拼硬凑上去的,因为作者知道论文要有一个结论,但是又不知道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所以就凑上了一个,比如,重复已有的研究结论,或者专门写一些假大空的内容来冒充自己的结论,这显然是不行的。第三点,结论要铿锵有力,它的一个前提是,你的结论要能够站得住脚。第四点,语言要珠圆玉润,针对语言方面的内容,其实还有一个更通俗的标准,论文要能够达到朗读的水平,你的论文写完以后,别人能够琅琅上口,能够朗读,这点比珠圆玉润的标准要更高一些。这是四个标准,这四个标准归纳总结一点就是合理的陌生感。我们有时在讲论文的创新时,会思考论文的创新到底是什么呢?我在之前写关于论文创新的文章中也讲过,从大科学家、大学者到普通的作者再到期刊编辑,我发现其实所有的人都很难讲清楚论文的创新到底是什么,所以,我在我的文章中,从来不讲创新这个问题,即使讲创新,也是讲学术创新,一般来说,我是很少讲创新的,为什么我不愿去讲创新呢?就是因为我也说不清楚,那么我讲什么呢?讲陌生感。大家在论文中,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给编辑一种陌生感,编辑在第一个初审的环节里,就会认为你这篇论文可能是一篇好论文,当然,到底好不好还要看里面的内容,还要看你写的怎么样,你的结论怎么样。但是,当人一看你的论文给人一种陌生感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有创新存在的,但这种陌生感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是很突兀的陌生感的话,就会让人感觉到明显的不合理,这是不行的。陌生感要有合理性,而不能是极度的陌生感。最后一点,学术创新。关于学术创新,我在这里要给大家分享两点:第一点,学术创新是一种继承性创新,而不是一种从天而降的天才式的创新。我们通常讲学术创新不是一种天才式的创新,而是一种继承性的创新,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在学术领域,在科学领域就从来没有哪一个创新是从天而降的创新,所有的创新都是继承性的创新,如果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很难实现创新的,真正落实到写作过程中来看,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体现在文献综述的环节,研究问题一定要来源于文献综述,一定不能来源于你自己的头脑中,也不能来源于外界,一定要在现有的文献中,找到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的位置,这是创新的继承性。第二点,观点新才是真的新。按照传统理解,学术创新包括像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新,等等,好几个方面,但是归根结底,观点新才是真的新。材料新,用新材料得出一个旧观点,一般情况下是不实用的,只有在一个情况下实用,就是在做历史研究时实用。但这种实用性也是有限的,历史研究有时也不实用,只有当你有新材料时才实用,有时候也不是这样的。方法新,这点也是有问题的,如果用一个新方法得出一个旧观点,那这篇论文基本上是没有价值的,不管是新材料还是新方法,必须得出一个新的观点,我们才会认为这篇论文是创新的,如果一篇论文只有新方法,没有新观点,那论文的作者基本上就是在瞎折腾,这是学术创新的第二点,观点新才是真的新。
有非常好的良性市场前景,有很大的产业价值,同时也能够提升品牌的效应,也能提高经济收益。
本文的第三部分,“怎么”写。我们分两个层面来进行讲解。第一个层面,从写作观念上来看;第二个层面,从写作实践中来看,我们应该怎么去做。首先,我们应该从观念上来调整
1、肯定是论文比较权威2、写论文比较费时间,要求的数据更加严谨3、论文的素材同样可以简单的归纳后用来申请专利的,而且专利撰写有专门的代理机构,你要是没空写,把你
"学术价值"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1、学术价值是指科研成果的权极作用,其最基本的要求和特点是创新,知提出了新问题,开拓了新的领域,或提出了新观点,构建了新理论,或
文凭,职称呗
优质论文问答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