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5

茉莉芬芳2008
首页 > 论文问答 > 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变革20年为一个周期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damjackjason

已采纳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李伟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展开研讨。在9月4日 “开幕大会:国家双碳目标与汽车产业低碳、安全发展展望”中,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李伟发表了题为“把握战略新机遇,拥抱汽车新时代”的演讲。李伟表示,目前汽车产业正在面临新赛道、新产品、新政策的全面变革。传统汽车企业、造车新势力和ICT造车大军三大势力同台竞技,汽车产业不再是零和博弈、单打独斗,而是共生、共融的生态竞争。汽车在需求升级与技术革命的双驱动下,也不再单单是传统的机械运载工具。而在这些新特点之下,跨部门协同管理、法规标准持续加严也将成为常态。不过尽管有这些新变,但不变的是技术创新仍然是本次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在李伟看来,本轮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仍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的新格局与生态。随着一些科技企业掀起第二波新造车浪潮,行业将迎来持续的扩充与洗牌。同时,智能移动空间、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新概念不断涌现,未来汽车产品形态可能超出想象,有待持续探索。以下为演讲实录: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本次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今天的主题是融合·创新·绿色,为了应对新的趋势和挑战,长安汽车在上个月刚刚召开了科技生态大会,在此也汇报和分享一些对于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考与认识。一、消费升级和技术驱动,汽车行业面临颠覆变革当前,“双碳”目标、“双循环”格局引领汽车产业重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蓬勃发展,百年汽车正进化为高科技朝阳产业。智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智慧交通、绿色发展的最佳载体,也将是国家安全、社会治理的重要构成,承担着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的历史使命。随着战略地位的日益提升,汽车产业也面临新赛道、新产品、新政策的全面变革。首先,以软件、新能源、智能化为特征的新赛道已开启,传统汽车企业、造车新势力和ICT造车大军三大势力同台竞技,汽车产业不再是零和博弈、单打独斗,而是共生、共融的生态竞争。其次,汽车在需求升级与技术革命的双驱动下,不再是传统的机械运载工具,将被重新定义为大型移动智能与计算终端、新型的储能单元、第三智能移动空间以及数据采集载体。同时,跨部门协同管理、法规标准持续加严将成为常态。近期密集出台的新能源和智能汽车监管政策,都反映了国家对智能新能源汽车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三大机会:一是中国四个自信增强、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创新涌现,国潮消费日益高涨,为中国品牌迎来最佳机会。二是智能化、电动化、数字化带来产业重塑,价值被低估的中国品牌,将迎来品牌焕新、价值回归、换道超车的最佳机会。三是数字化驱动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结合,产业与用户直通直联,充满活力的中国品牌拥有抢先起跑的最佳机会。可以看到,技术创新仍然是本次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三电技术深刻改变了以发动机为核心的竞争格局和供应生态;智能技术重构了人车关系,用户体验替代机械性能成为产品决胜的关键;数据技术推动汽车充分融入万物互联,汽车的社会属性空前重要。因此,新赛道、新产品、新政策,本质上都源于新技术革命在汽车这一载体上的充分应用。掌握核心技术要素的企业将获得更强的话语权,为未来竞争奠定基础。此外,本轮转型升级仍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的新格局与生态。随着一些科技企业掀起第二波新造车浪潮,行业将迎来持续的扩充与洗牌。同时,智能移动空间、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新概念不断涌现,未来汽车产品形态可能超出想象,有待持续探索。但无论赛道和产品如何变革,只有紧跟国家“双碳”战略,并具备更高创新效率、更快转型速度的企业,才能优先获得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 二、创新为先,长安加速转型科技公司为了把握本轮战略机遇,长安汽车于2017年启动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通过四年实践,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体会到了创新和转型红利。产品方面,今年1-8月,长安品牌汽车销售突破120万辆,同比增长39%,成为第一个突破2000万销量的中国品牌。我们以客户为中心,敏锐洞察新一代消费者需求,成功推出了PLUS系列、UNI序列爆款产品,并即将推出全新产品——C385和E11车型,带来全新的科技体验。技术方面,我们深入推进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和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累计投入近100亿元,掌握了500余项智能低碳技术,其中有48项技术在国内首发,包括生态大会上首发的新一代超集电驱、APA0远程无人代客泊车系统、全场景数字孪生开发开放平台等。三、面向未来,长安持续构建核心能力面向未来更低碳、更智能、更安全的新时代竞争,长安将全力推动第三次创业的实施,也在生态大会发布了新的目标和战略。一是明确新定位,全面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重塑“新汽车+新生态”,打造伙伴长安、奋斗长安、共赢长安、价值长安和责任长安。二是确立新目标,向世界级品牌迈进。到2025年,长安品牌销量将达到300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35%;2030年成为世界级品牌,销量将达到450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60%,海外销量占比达到30%。三是构建新产业模式,携手战略伙伴,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天上一朵云,空中一张网,中间一平台,地上全场景”新的产业模式,并构建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方案,开启共赢发展新格局。同时,长安汽车将推进六大战略行动:一是以新品牌打造新形象,二是以新平台打造新产品,三是以新汽车开创新生活,四是以新营销创造新价值,五是以新服务增添新体验,六是以新生态构建新格局。为此,我们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全新的“6337”技术能力,为企业转型奠定底层基础。“6”是全新的汽车六层架构,在机械层,打造高集成度、高性能的机械架构,零件数量和装配时间减少30%;在能源层,开发超集电驱系统,最高效率突破95%;在电子电气架构层,推出高安全、高扩展的中央环网架构,人工智能算力超过500TOPS;在操作系统层,建设实时Linux和微内核系统,开发数字系统中间件;在应用软件层,研究数据和算法驱动的智能驾驶软件平台,打造具备场景引擎、多模融合与智能推荐的移动体验与服务空间,实现整车服务化;在云端大数据层,自主研发百万级多合一车联网混合云平台。第一个“3”是智能制造、智能管理、智能产品的三大新运营体系,推动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新型科技企业转变。制造方面,建设C2M模式的工业0工厂,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实现工厂的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管理方面,建立大数据运营、场景运营、算法模型三大体系,形成全集团数字化智能管理构架;产品方面,基于传统赛道的方舟架构和新赛道的SDA架构,为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全面的产品矩阵。第二个“3”是数字化的云、数据闭环的网、软件服务化的平台三大数字经营底座,包括打造多云管理平台,推动数据服务全面云化;建立全要素工业互联网,全面连接客户、员工、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伙伴等;构建数字产业平台,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直连直通。最终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打造万物互联的数字化长安。“7”是新汽车智能化的“芯屏器核图网天”七大核心专项技术。全面掌握芯片和屏幕定制开发、域控制器设计、核心操作系统和算法研发、地图采集和应用、高速网络通信、星地协同定位等核心能力,“十四五”期间将推动近200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合作伙伴共建全新能力平台,为六层架构赋能。未来五年,预计全产业链累计投入1500亿元,打造科技公司技术生态,加快构建软件和智能化能力。到2025年,智能化软件人才占比达到50%;同时大力引进领军人才,打造全球优秀人才聚集高地。 面对国家双碳目标与汽车产业新发展,长安汽车将秉持技术为本、开放共享的理念,愿与业界同仁携手,共研技术、共建平台、共营品牌、共享资源,构建未来汽车创新生态,共同拥抱汽车新时代!谢谢大家!
147 评论

张小电1301

134 评论

猫爷爱大王

张海波    “精神对物质的比重是三比一”。任正非认可拿破仑的这句格言,历来看重精神的作用。他说:“碳元素平行排列,可以构成石墨,非常松软;而若三角形排列,则可以构成金刚石,异常坚硬。”在诸多资源的排列组合中,他特别强调塑魂工程。还创风气之先,厘定了“华为基本法”。华为独特的语言方式和习惯,曾经一度风靡中国,不少企业纷纷模仿。可是,当“华为基本法”在中国日益取得声誉的时候,任正非则早已经决定抛弃这个成型的东西。这个转变的过程颇为耐人寻味。    然而,单纯靠一个个会议或是一个个偶然事件,是不可以提升团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反而增加了团队的迷茫、迟疑和不安全感。企业需要有统一的价值尺度和标准,于是任正非发起了修订“华为基本法”的工程。“华为基本法”,实际上是人民大学的一批教授,根据任正非的思维因果用统一的语言集中做的一次梳理。    基本法的价值尺度,基本上是任正非个人思维因果和价值取向的固化或格式化。任正非期待通过厘定“华为基本法”,把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罗盘置于每一个人的心里,从而使老板与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一个共同的始发点,达成一定的心理契约。    在20多年中国商业和企业史上,一个最基本、也是最大的现象就是,为什么"中国制造"越来越陷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的"天问"?"后进"的中国公司或国家,为什么没有在所谓的"后发优势"中真正成功,反而走上价值链被锁定的困境和陷阱?这是笼罩在20多年中国企业命运和国家命运上的"魔咒,它的直接后果不仅是公司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问题,而且已经在付出沉重的社会代价(世界工厂即血汗工厂)。尽管,相当一批中国的大公司,发布带有明确时间表的世界级战略宣言来打破这样的魔咒,但并购式的扩张,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整个问题,反而将公司置于更大的困境和危机之中。  华为是20多年中国商业史上为数甚少的从整个"宿命"中突围而出的本土企业。其成功与主流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抗衡,越来越被视为"中国制造"的新标杆。  以20年商业史的角度来看,其在20多年本土盛行市场和企业"机会主义"的价值认识体系中走出,在电信产业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核心价值,以及与此相匹配的核心能力。这是一个最关键的价值体系转换。否则,华为大概与那些缺乏内在价值,而只能不断追随市场机会的中国大企业相差不会太多,自己从来就没有正心诚意修为,却抱怨核心能力(通俗的说法是核心技术等等)的缺乏。实质上是核心价值的缺失。  《华为基本法》的诞生,即是这个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这个过程的自觉价值提炼。当然,价值转换的过程并不就此终结。  关于这个"抛弃"的话题,我更关注的是,实质上在20多年的企业史上,中国的企业家,深深信奉"中体西用"。在推动20年的经营变革中,中国要素实际上起主要的作用。我们有时候困惑,中国企业目前的困境,是不是完全来源于这样的典型的思想(其根源于近代以来的洋务运动)。  如果任正非和华为是走到这一步,那也是中国公司史上又一个新的标杆。尹传高 “华为基本法”的自然嬗变  战略设计从愿景型到愿景与流程环境结合型    写完王育琨所著《全球化之舞》书评后,才知道华为改变基本法的动力来自于其奉行的间接化路线的国际化战略。这样的一个战略使得传统的华为从土狼时代而转变成为一个动作犹雅的商业巨子。    这样的华丽转型体现在一部《华为基本法》的自然嬗变。    一 ,个人愿景型的战略设计。任正非搞“华为基本法”,实际上是其个人哲学意志的体现,个人哲学永远是企业组织哲学中最核心的根基,他通过委托人民大学的一批教授,用统一的语言集中性的对他的个人哲学观做了一次深度的梳理。目的是通过对任正非个人思维因果和价值取向的固化或格式化而取得战略系统的稳定性和战略变化的动态平衡。任正非期待通过厘定“华为基本法”,把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罗盘置于每一个人的心里,从而使老板与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一个共同的始发点,达成一定的心理契约。这样的工作当然是有价值和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只有这样做,未来公司在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方面才可以做到有源头,有支点,有效率。    二,增加流程管理的内涵。战略管理永远是要建立在组织内在的基础之上的,但作为一个成熟的战略系统仅仅是停留在个人愿景或者是组织哲学的层面上是肯定不够的,华为从土狼时代的优雅转身正是在愿景的基础上增加了组织流程的现代理念才得以完成的,可以这样说,华为的战略管理是在增加流程的内在活力后才跟上国际化的进程的,对完善战略理论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三,华为系统战略管理的形成。从组织哲学到增加流程的内在价值,华为在战略管理方面走出了一大步,但从战略竞争性的角度看远还没有完成,间接路线战略的成功需要一个更为准确而成熟的战略管理体系,华为还需要做出自己的探索,对环境的变化的敏感性使华为在战略设计方面从内在性的战略愿景走到了内在与外部环境相结合的舞台上来了,华为在产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在国际化的间接模式上的局部成功硬是将华为在战略管理上变得更加的坚强和成熟起来。    由此看来,华为对其基本法的扬弃过程实质是其国际化战略和能力战略不断探索成熟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显示的是战略管理中整合和优化价值的魅力,显示的是任何一个组织哲学层面的核心价值也要不断的增加新内容,提供新思路,展示新境界。 ]  以上均代表个人观点。  更多商业评论

277 评论

samantha427

新技术革命是在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最新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这场新科技革命发源于美国,尔后迅速扩展到西欧、日本、大洋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涉及到科学技术各个重要领域和国民经济的一切重要部门。从70年代初开始,又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1)信息技术主要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在新技术革命中,信息技术处于核心和先导地位。(2)生物技术是应用现代生物科学及某些工程原理,将生物本身的某些功能应用于其他技术领域,生产供人类利用的产品的技术体系。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生物技术被认为是有可能改变人类未来的最重大的高新技术之一。(3)新材料技术主要研究新型材料的合成。新材料技术在高新技术中处于关键地位,高新技术的发展紧密地依赖于新材料的发展。(4)新能源技术主要进行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从多方面探寻发展新能源的途径。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有核能(原子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等。(5)空间技术又称航天技术,通常指人类研究进入外层空间、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一项综合性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载人航天等内容。空间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基础工业的高度集成,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6)海洋技术包括进行海洋调查和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空间利用,涉及到许多学科和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技术、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发电技术等方面。什么是核心技术?从3个方面把握: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21世纪新科技革命是20世纪后半叶科技革命的延续与拓展,整体上关联科学革命而聚焦于技术革命,同时影响到新的产业变革。由此引发的产业变革具有四个突出的特征:生产方式侧重制造数字智能化;能源结构以可再生能源互联网配置为主体模式;应对生态环境的危机成为产业变革的重要动力;生命科学成为开拓新型绿色产业文明的重要基础。

188 评论

相关问答

  • 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变革

    新技术革命是在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最新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这场新科技

    MindTheGapPlz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以工业革命为核心的新技术浪潮

    英国 瓦特改良蒸汽机

    深夜黑暗厨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变革周期

    人工智能数据采集是指在人工智能领域,根据特定项为训练机器学习数学模型所使用的的训练数据集的要求,在一定的既定标准下收集和衡量数据和信息的过程,并输出一套有序的数

    18302209800L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以产业为核心、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

    “产学研一体化”即“产学研相结合”。【定义】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地位】推进高等院校创新成果转化的途径【背景】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机构】高校、科研院

    碎碎瓶安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推动技术

    工业互联网能够实现人、机器、车间、产品的联接,整个工业体系有了自己的“大脑”,会像人一样去“思考”,会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找到各种问题的解决途径。在未来的生产、管

    suibianlaidian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