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3

武汉徐东居佳伴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20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oyizhu8

已采纳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变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无疑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不断的产业结构优化乃是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产业升级与外贸模式的关系更加密切,本文先是分析了当前外贸模式的利弊,给出对外贸易模式转变的几个方向,然后以模式转变为引导,展开产业结构优化的进一步讨论。关键词: 对外贸易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没有为国际市场带来真正的和平,而是成为了发达国家追逐利润的场所,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直是发达国家的“大后方”,他们进行贸易的资本几乎只有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中国一直是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相对密集的国家,也没有逃过这种命运。追溯一下中国对外贸易历史,发现中国外贸体制的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统制贸易,中央以指令性计划直接管理少数的专业性贸易公司进行进出口;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建立全面市场经济体系的开端,这一时期逐步实行市场经济,部分贸易开放;第三阶段是1992至2001年,这时中国劳动力开始大规模流动,加之国际资金和技术开始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制造”在国外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国家开始进行符合国际规范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第四阶段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今,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中国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已经与国际接轨,并且中国有着市场容量大,与发达国家互补性明显的特征,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良性影响也逐渐增大。 但中国在发挥比较优势和收入总量上升的同时,在有些方面还是事与愿违。首先,中国采取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比较优势利益,而是以外资和高技术为先导,逐步从产业链的低端迈入高端,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设计。但是由于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各地都比较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表现在利用外资方面就是大量的外资投入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资企业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用我国配额,压缩了国内企业的出口。另外,外资企业还与我国国内企业争夺国内市场。这与我国想利用外资提升产业结构的本意南辕北辙。其次,国内企业和产业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较差。比较优势是由一国资源禀赋和交易条件决定的静态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但比较优势只有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出口竞争力。只有同时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才能赢得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劳动力成本随之增加,如果不培育竞争意识,提高科技含量,加快产品升级,增强其竞争力,那么原有的竞争优势将会降低甚至变为竞争劣势,原有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也不一定会成为出口产业。最后还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产业结构技术含量低,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在世界贸易利益的分配中,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中国获得的出口利润的份额是很小的。国内出口产业由于缺少利润无法扩大规模、改进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这又对国内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阻力。如果长期靠出口大量低需求弹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家很容易陷入一种出口与贫困化同步增长的尴尬境地。也就是说,出口不断增长,但出口企业却举步维艰。为了能够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分得公平的一杯羹,应当在当前体系下改进与完善现阶段的对外贸易模式。归其原因,我国现有的较为落后的贸易模式,与缺乏积极有效的宏观引导有很大关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不能等待生产力的自然成长来实现贸易模式的转变,激烈的国际竞争实际上已经不容我们等待。我们应当主动地来启动和加速贸易模式的转变,以维持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认为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模式转变:第一,逐步建立效益型进出口贸易模式。要着眼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在对外贸易中做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改善国民福利并重。出口贸易要摆脱单纯考虑外汇收入的倾向,把重心放在对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的国际比较上,通过出口来增加国民价值总量,让国民享受到更多的物质福利。同样,进口贸易也要克服重生产、轻消费的传统习惯,逐步做到生产和消费并重。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看,进出口贸易只是流通的一个环节,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国民福利的改善本质上是二位一体的。只有把国民福利当作对外贸易的主要目标之一,才能充分发挥出贸易对经济成长的带动作用,并为外贸本身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也只有把改善国民福利作为贸易的基本出发点时,才能形成较合理的商品比价关系和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加速人力资本的积累,促使经营外贸的企业真正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第二,以综合型的国际竞争模式为目标。贸易和投资趋向一体化是当代国际经济生活的一大特征。中国商品要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海外投资是一个关键性的立足点,现在是将我国的出口贸易和海外投资两者结合起来的时候了,应当争取在今后十年左右出现重大的突破。这一点需要尽早获得各个方面的共识,同心协力构造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另一方面,从市场营销的策略来看,要尽快实现竞争优势多元化和市场的分散化。在继续利用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模式的同时,要花大力气培养壮大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在重视物质商品出口的同时,要大力推动劳务和技术的出口;在充分发挥物质生产要素作用的同时,要竭力形成和利用我们中国的无形资产。对外贸易要真正实现全方位开放,增强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最后是实行中立型的宏观调控模式。贸易模式的转换过程中制度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消除实际中仍然存在的对出口的歧视。人民币汇率已经并轨和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对出口产生有力的刺激作用,要使这种新的制度及早进入良性运转状态,同时深化其他方面的改革。从长远看,我国宜采用进出口贸易基本平衡的方针。本文一开始就提到过,作为一个大国,片面倡导出口导向恐不合适,外部条件也难以得到满足。对外贸易实际上的功能相当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我们对贸易的发展应当采用产业性倾斜政策。除了个别关系到国防等等的场合,应当取消部门或地区在经营外贸业务上的特权或优惠,放开经营、平等竞争,实行按出口实绩进行鼓励的措旅。市场经济的活力来源于竞争,这同样适用于贸易的发展和转型。贸易模式转变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着积极地指导意义,我们应当看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息息相关,我们应当注重这两者的关系以达到国际贸易市场与国内市场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目的。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配套。宏、微观经济环境、宽松的创新环境、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是促进产业升级的保障。美国之所以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得益于里根时期的放松管制和克林顿政府良好的产业政策。例如美国的第一项技术政策是直接写入美国宪法的关于保障发明人权益的促进科学技术的条款。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就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贸易对象国特别是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接近的日本、欧盟各国开放市场,扩大对美国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为了鼓励美国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美国政府还为出口企业设立低息贷款基金,减免部分税赋,实行出口补贴。第二,遵循比较优势准确定位主导产业是关键。主导产业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所依托的重点产业,这些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国民经济的“龙头”,并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前向拉动或后向推动作用。从近代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产业发展史上出现了五个主导产业,依次为:棉纺工业,钢铁工业、铁路修建业。电力、汽车、化工和钢铁工业,汽车、石油、钢铁、耐用消费品工业,信息工业。世界各国的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升级过程大多遵循了这个自然历史过程。日本和“四小龙”的成功在于它们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能发挥当时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形成相应的主导产业,而不是脱离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赶超;随着经济发展、资本积累、人均资本拥有量的提高,主导产业从劳动密集逐渐转向资本密集型,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结构调整不能整齐划一,搞一刀切,对不同地区树立不同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具有多层次性、综合性和序列更替性的特点。具体到我国来说,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基础好,资本积累率也比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领先,过去的产业重点多放在轻工、电子、纺织、制衣等行业,经过一定的积累后,现在东部各省也把发展的眼光放在技术密集程度、知识、资本集中的高附加值产品上,如生物制药、网络通讯和金融等服务产业。由于东部汇集了大量的尖端科技人才,所以,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产业,以保持全国经济增长活力的任务也应由东部首先完成。而西部由于自然条件同东部不同,地广人稀,所以,不适于东部推广的大规模的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石油化工、化学等行业这些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应放在我国西部地区进行。目前我国提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措施,也即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西部,以东部的产业发展带动西部的产业发展。第三,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这一点日本发展进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其完备的教育制度和大批受过教育的科技人才和劳动力。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各国之间的竞争最主要地表现为对人才的竞争,美国之所以树立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的地位是因为美国搜集了全世界优秀人才为它服务。人才争夺是产业竞争的焦点。多年来美国之所以能在发展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独占鳌头,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能充分利用其他国家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智慧和技能为其所用。而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在劳动力资源上可以说天下无敌,但在质上甚至不能同香港、新加坡等地相比。人口多、人才少,这种因素可以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劳动力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科技因素最终要被消化吸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发挥其作用。从日本的经济发展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基础研究领域理论的发展。所以教育是一国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和原动力,教育是百年大计,是经济腾飞的翅膀,只有教育发展了社会才能进步。第四,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加大科技投入。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在科研人员、科技投入和科技活动方面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低下,技术进步产要依靠引进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因此严重地制约着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步伐。有关研究显示,世界上90%以上的科技投入、科技人员和科技活动都是集中在发达国家,他们每年用于科研的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而许多发展中国家每年用于科研的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10,而且,分布很不均衡,多集中于少数发达地区。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技术产业日益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力量,而且也大大缩短了工业化进程。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信息化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以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根据资源优势和内外部资源信配置条件,确立各地区重点开发和扶植的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关系的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创造竞争优势,实现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参考文献:[1]杨建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状况、趋势和政策取向经济研究参考,2003[2]何维达,何昌WTO与中国产业升级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3]李昭华我国外贸战略新理论述评经济师,2003
118 评论

张小电1301

238 评论

0密星猛龙0

建议写第四个题目,这种战略性研究论文,只需要将一些国际形势做做分析,然后再以具体的案例来辅助说明,基本上就能够写出一篇比较好的学术论文,一般要求5000字数应该是中文核心级别的论文吧,要不然就是CSCD,建议你百度下:普刊学术中心,很多关于论文的写作教程。如果你想发EI级别的文章,也可以百度下:EI学术会议中心,专门做EI会议论文

156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际贸易英文期刊

    1、国际贸易问题 2、国际贸易 3、财贸经济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商业研究 7、销售与市场 8、广东商学院学报 9、商业时代10、中国商贸

    花栗鼠花栗鼠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国际贸易论文文献参考

    一般你可以直接去知网里搜相关领域的文章,里面很多参考文献,尤其是EI级别的文章,中英文参考文献都有,现成的。如果你还是找不到,可以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也有很

    夢女孩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关的期刊

    中国国际贸易不错

    曼丽nilei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国际贸易相关期刊

    CNKI期刊导航里“经济管理”专辑中“贸易经济”子专辑共有学术期刊92种!92种期刊通过复合因子排序前6名的期刊为1、《国际贸易问题》复合因子477(CNKI独

    KellyYin0816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国际贸易合同论文

    国际贸易买卖合同的欺诈与预防提纲: 一.前言二.简述国际贸易买卖合同欺诈三.国际贸易买卖合同欺诈的法律分析四.国际贸易买卖合同欺诈的主要原因五.国际贸易买卖合同

    创业宝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