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4

狂狼行天下
首页 > 论文问答 > 体育社会学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吃吃吃买买买

已采纳
社会体育专业是主要教授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掌握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一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的主要学习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概论、社会体育测量方法、社会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导论、社会调查理论方法等专业基础课;中华养生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管理学、健身概论、市场营销学、社区体育指导、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等专业方向主干课;社会体育场馆与管理、体育产业与经营管理、运动处方、社会体育竞赛与编排、体育法规、运动保健按摩、健美运动、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太极拳、网球、羽毛球、门球、游泳、棋牌知识、体育广告等专业必修课。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3、具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5、了解国内外在社会体育方面的学术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40 评论

张小电1301

296 评论

木易小青争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是社会主义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分别代表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前后两种不同的体育普及形态。  从学术研究视角来说,这两个个概念由于外延模糊且不一致,内涵也不尽相同,不存在互相之间替代的可能性;从政府工作角度看,民生体育与群众体育是包含的关系;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从群众体育发展到社会体育再到民生体育的发展不只是一个名词概念的变化,它反映了社会变迁和群众体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1群众体育   “群众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1929年,张汇兰在《女子体育普及之我见》一文曾提出:“提倡群众体育,反对牺牲群众、专注重选手运动的体育。”[1]但从1929年4月16日,国民政府公布的《国民体育法》[2]到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文规定:“提倡国民体育”,可以看出“群众体育”一词仍然没得到广泛的应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着内外交困的历史时期,为了摘掉因百来年来的羸弱而被扣上的“东亚病夫”帽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建设祖国”成为当时体育工作的主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群众的体育运动。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我国宪法中也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20世纪50年代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建国初期,我国对体育一词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缺乏科学的定义,基本处于表象化的感性认识阶段。而对于群众中正兴起的体育运动,更也找不到准确的词汇来表述。通过查阅相关我国体育史料发现,群众体育运动的这一名词是先经历从“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到“群众体育运动”再到“群众体育”的演变。这种称谓演变一方面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为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步伐而进行政治整合的一种需要。   2社会体育   据文献调查显示,“社会体育”一词源于日本,而我国最早在1918年召开的第4届全国体育会联合会会议提案《推广体育计划案》中提到“社会体育”一词,提案提出:“社会体育者,指学校、军队以外一般社会之运动而言。期以锻炼身心,养成坚实之国民也”。即我国北洋政府时期使用了“社会体育”一词[3]。而后就一直很少提到,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社会体育才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标志着它在我国逐渐被启用,90年代中期,社会体育在各种新闻媒体中的使用一度出现井喷现象,除了出现在一般性新闻媒体报道外,还出现了以其称谓的机构建制——社会体育处和以其称谓的学科方向——社会体育专业。从1993年12月4日,国家体委发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到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在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到了“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加强社会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再到同年10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并对“社会体育”作了专门的规定与注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4]。这一切似乎都表明了,中国的“老百姓体育”将迈入社会体育时代。

128 评论

0脾氣钚壞0

群众体育,是属于体育社会学范畴的概念,它与竞技体育属同一层次,为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体育的基本环节之一。  社会体育又称群众体育或大众体育,是指普通民众自愿参加的,以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社交等为目的,一般不追求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230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会体育文献综述

    城市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渗透着城市人文精神内涵的文化方式,已经逐渐介入城市的发展轨迹和城市的文 化创新之中。加强对城市体育文化的研究, 不仅是城市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会思想の萝卜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社会体育文献综述题目咋写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院 (系):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 月 日  本科

    sailwithjada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社会体育论文范文3000字

    我有标准的格式,可以找我

    小群angela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新体育杂志社会体育指导员

    陈瑜自幼在一代宗师陈照奎的严格要求下潜心习艺,日练拳20遍以上,他刻苦练功,将拳法与技击相互贯通。尤其是父亲去世后,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闭门苦练,功

    365033189次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报录比

    关于成都体育学院考研的一些资料链接:  提取码: iamg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若资源有问题可

    vera91121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