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7

方可可同学
首页 > 论文问答 > 大一议论文格式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趣多多

已采纳
把握议论的尺度 一篇好的记叙文,作者常常是把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互相渗透。本篇我来谈谈写记叙文时,如何把握好议论的尺度。我们知道,记叙文与议论文不同的是,它的表现手法是以表述为主的。所以它在议论时,要做到少而精。我们知道,记叙文中的议论大体有这样三个作用:一是在叙述中阐发事物的意义。比如初三课本中收入的吴伯箫的《菜园小记》一文,作者在回忆延安大生产时种植蔬菜的情景前,作了简短的议论:"种花好,种菜更好。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然后,作者再开始延安种菜的回忆。议论阐发了作者写这篇回忆文章的意义,非常贴切、自然。其次是表达作者的某些看法。你大概已经在课本中读到过陶铸的著名散文《松树的风格》。作者在进行了一系列松树的描述之后写道:"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鲜明地表明了作者对具有"松树的风格"的革命者的赞许和歌颂。记叙文中的议论还有一个作用是,用来揭示文章的主题。高尔基在他的散文名篇《海燕》中满腔热情地写道:"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画龙点睛,发展人深思。我们在叙述中插入议论,要防止叙述和议论的"二夹生"。有些同学不能把握叙述与议论之间的比例和联贯性。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叙述归叙述,议论归议论,在文章的顺序上,不联贯,内容上,不贴切。我们在记叙时的议论,要把握住紧扣叙述的内容。写完,读一读,是不是自然、贴切。没完没了,洋洋大观。这样,反而让人觉得噜嗦,泛味。记住,在记叙文的议论,更要做到言简意赅,不宜长篇大论,泛泛而谈。总之,记叙、抒情和议论要达到有机的结合,做到互相渗透。要少而精,这就是你在记叙文中把握议论的尺度。议论文的开头 一、写作指要应试写作,也是时间的竞赛。据在人大附中对某些考生的调查,考生用于作文的平均时间仅仅40分钟左右。在此时间内要完成一大一小近千字的作文,实非易事!对某些考生来说,如果按平时作文那样迟迟不动笔,那么时间上无法保证完成作文,纵然腹内有上好文章,又有何用?应试作文,必须争分夺秒,"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下笔要快,时间容不得在动笔之前反反复复思量怎样开头,所以,学会一些好的开头方法,以备应试时迅速择优而用,是十分必要的。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好的文章开头,也应如此。那么,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标准呢?第一,要明。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第二,要美。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第三,要简。简洁是明朗的保证。有的考生在写给材料作文时,好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原材料。下面,介绍一些好的开头方法。古人云"先规矩而后巧",有的开头方法不妨在套用中逐渐掌握,在今后写作实践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为了便于记忆,把它凝缩为8个字,再押上韵。这8个字是:顺,逆;引,喻;释,比;问,记。下边分别略作说明。(一)顺——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例一:育民小学举办游泳训练班,用科学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游泳训练,取得显著成绩。这,又一次极好地证明了理论对实践有指导意义这个真理。例二:60年前的今天,鼓舞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反击日寇入侵的,不是别的,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60年后的今天,鼓舞我们在"四化"道路上高歌猛进,凭实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还是中华民族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由此,我大声疾呼: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例三:中学六年的学习生活,给了我许多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其中之一是:失败后要不怕失败,正视失败,不懈努力,才可反败为胜。这种开头的好处是既简洁平实,便于掌握,又开宗明义,一语破的。(二)逆——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例一: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如此。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果没有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那我们的行动将是盲目,就不能称之为实践。例二:吝啬,曾被艺术大师巴尔扎克用来形容葛朗台一类人物,世人不愿与之"结缘"。然而,生活中也有另一种被人不理解而戏称为"吝啬鬼"的人,与之"结缘"的,恰恰是有所作为的人。例如我国文学泰斗茅盾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吝啬于己",即"慷慨于人"的人。例三:小姑娘一句"每朵花下面都有刺"的话,使我陷入了沉思。是的,"每朵花下都有刺。"人生,那是无与伦比的生命之花。但人生又无时无地不存在着烦恼,正如那花下的根尖刺。但有刺又何尝不是好事呢?对花来说,刺是它的保护神,使花得以防御外界的侵害。对人来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苦去才会甘来。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颇。(三)引——引名言打头例一: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翻开中国的近代史,的确如此。例二:"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这是美国诗人艾略特早期诗作中的名言。用它描摹某些习惯的恶毒,这是很恰当的。有些习惯实际就是积久的惰性,它不啻于民众的鸦片。例三: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讲的是他的读书体验。拿来一本书,作者的观点、思想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清如许",作者平时不停地读书、思考、探究,这就是所谓"活水来"。没有"活水来"就没有"清如许",所以,一定要"搞活"。世事皆如此。……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四)喻——用比喻开头例一:小鸟要飞翔在蓝天,需要有一对翅膀;实践要发挥它的巨大作用,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就是实践的翅膀。育民小学举办了游泳训练班,经过一年的训练,在A县小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团体冠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实践要飞翔,离不开理论这一对翅膀。例二:茫茫大海上,一船正劈风斩浪而行。目的地:彼岸。靠什么才能不迷失方向?指南针。人生征途,遥不可知。人生目标的追求,如何才能不迷路?理论,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例三:一块砖,一片瓦,微不足道,但是,千块砖,万片瓦,就能建起社会主义的宏伟大厦。一棵树,微乎其微,但是,千木成林,就能起到吸烟滞尘、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改变气候条件的作用。由此,我想到了改变社会风气这个问题。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五)释——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例一:"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小至个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习惯。习,常习也;常习则惯,惯则成自然。自然之理当然无可厚非,对自然之理倘要怀疑甚至于否定,那么,被斥为"异端邪说",也是顺乎天理人情的了。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几千年,不再创新,不再奋进。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振兴的阻力。例二:习惯,就是多年形成的行为特点或倾向。中国人的习惯可不少,既包括行为上的习惯,又包括思想上的习惯。比如说,我们曾习惯于凭本供应副食品,习惯于东西不涨价,习惯于在长工资、升级时论资排辈,习惯于按领导下达的指令去生产商品……例三:《毁树容易种树难》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种树是难啊,要择树种,要辛勤培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然而对毁树者来说,却是一件极容易的事,或者随意折断嫩枝,使其不能正常生长,或者在树干上予以致命的一刀,即使不死,也得几经春雨,才能恢复生机。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六)比——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例一:一个女歌星扭动腰肢在台上忸怩作态唱上一曲,所得酬金如天女散花一样从天而至。而一名科技界的女教授,辛苦大半生,累计工资还不及女歌星一曲所得。女教授不会扭动腰肢,她手里拿的是厚厚的讲义。为了表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们给她胸前别上鲜花一小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不要体现在劳动报酬上,引起了人们的争论。例二: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一个早已被人唾弃。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例三:一株刚出土的小苗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最后成为参天大树,这在自然界是很平常的事。但假如你把这株小苗放在暗室中,用电风扇猛吹,给它浇墨水,喷农药,三天之内它要不死,那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为什么二者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很明显,是环境不同造成的。人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环境不同,人便不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七)问——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例一:听到育民小学在A县举行的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团体冠军之后,我不禁沉思起来。他们为什么会夺得冠军?仅仅是因为那里湖泊多、条件好吗?恐怕未必。那是为什么呢?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严格的理论指导和扎实的训练。于是我悟出了一个道理: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例二:细品某君睡吊床、嚼苹果的漫画,颇生感慨。这幅漫画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是爱孩子?而晚辈该怎样自强自立?如果在家长的荫庇下,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丧失了自强的斗志,那么这"爱",只能造就庸才。例三: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什么失,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样的"失"是值得的。相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得"的代价,是遭人鄙视和唾骂!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引人注意,发人深思。(八)记——摆出问题或者论据先行例一:不知何时,在充满生气与活力的校园中,一度兴起了"孤独"热。于是,再不见三五成群欢笑而过的人群,到处是低头沉思孤独徘徊的身影。就连白色的文化衫上,也印上了"别理我,烦着呢"……诸位"孤独的朋友",你恐怕不懂得真正的孤独,否则,你就不会脱离火热的生活而去作茧自缚了。例二:教室里,一群高中毕业生热烈地辩论着成才的问题。有的说:"逆境更能成才,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有的认为:顺境容易成才。有的同学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陈景润如果没有遇上慧眼识珠的华罗庚,他就成不了大科学家。还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努力读书,把书读好,就能成才。这时,另有一个同学却举出汪精卫的例子,说没有爱国心,书读得再好,也不能成才。我认为,他们的说法、认识都具有片面性,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内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充分利用外界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谓"顺境"、"逆境"、"机遇",都是外因,成才的关键在于内因。例三: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的时候,给听讲的莘莘学子出了一道题:2+2=? 一时间,全场寂静,满座哑然。其实,这本是一道连小学生也能回答的问题,但听众们万料不到答案会如此简单,所以竟无一人作答。人们迷信权威,往往丧失自我主张,肩膀上要长着自己的脑袋,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想。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吸引读者。
157 评论

张小电1301

117 评论

土豆豆的焦糖

写一篇议论文 一、训练目标: 1、观点要准确、新颖、深刻。准确,就是观点正确、思想健康、有时代气息;新颖,就是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深刻,就是观点要深入事物的本质。 2、说理要深刻。就是通过分析来帮助读者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说理越深刻文章越有说服力,越有社会价值。 3、语言要鲜明、准确、概括、生动。可采用由抽象化思维向形象化思维转化的方式,插入或运用一些形象化的语句来实现语言形象化。 4、思路要清晰,要有逻辑性。要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一个语段的内部之间也需要有严谨的逻辑关系。 二、写作指导: (一)导入: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要使自己写的议论文赢得高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二)指导: 1、观点深刻有创意 议论文要能写得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必须得有深刻而有创意的观点。这里的深刻而有创意不只是指言他人所末言,还把观点是从司空见惯的事情、现象或问题中总结出来的。这样的观点,才能让人读了觉得目前一亮。 2、内容具体不空洞 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往往搭了一个架子,看起来论点、论据、论证完整,可是只是一副架子而已,好比恐龙的骨架,空空洞洞,一无所有。好的议论文,应该有具体的内容,而且是精心搭配、严密组织的。 3、结构顺畅形式新 议论文的结构过去有一个严格的格式,即所谓“引、析、联、结”四步骤。这曾是束缚我们的绳索,估计现在还是。创新的议论文写作,不需要什么格式,只要言之有理,能证明我们提出的观点就行。 4、语言准确活泼 议论文不需要板起面孔说话,所以语言尽可能活泼一些,同时,议论文不得胡乱说话,所以语言要求准确。 5、逻辑严密且清晰 不管什么文体的文章,都要讲究逻辑的严密清晰,议论文尤其讲究。一段毫无逻辑的话,只能让人读了不知所云。逻辑的严密体现在论证上。话要严密,无懈可击。清晰表现在行文上,让人读了一目了然。

201 评论

大施兄帅呆了

同学们好,下面讲一讲议论文的写作。应当说,议论文的写作,总体上来讲,可能它的难度显得要比记叙文大一点。上句下句之间有一种什么逻辑联系呀?材料跟观点之间是不是有个严密的因果关系呀?根据我曾经参加过高考阅卷,我得到的印象,好多同学这一方面好像水平不太高,注意得不够。议论文很需要语言的连贯,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语气很畅地下去,把一个理讲了,才能服人,但是不少同学那个语言疙疙瘩瘩的,不是很好。 下面我来结合我在高考阅卷过程当中看到大家的作文,我认为需要注意的问题,我来说一说。议论文刚才我讲了,要以理服人,是不是?那么以理服人,人家怎么服你呀?觉得你这个理对他才服你,没理搅理谁服你?怎么才能让人觉得你的理对?你要用材料证明你的观点,你的材料跟你的观点之间必须有一种很严密的因果关系。你在用每一个材料甚至于你在写每一句话的时候,你都要考虑:这个是不是能得出那个果来呀?因为什么什么所以什么啊,要考虑这个;我写的这个跟因果关系能搭得上吗?你要琢磨这个。我打个简单的比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或者两边加一角,或者两角加一边,角A等于角AP,角B等于角BP,AB等于AB,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你写了这个,对证明这个结论就管用。我发现有的同学写作文,我仍然用这个比方,角A36度,角BP71度,这玩意跟三角形全等有什么关系?没关系,没关系你写它干嘛?咱们这个注意得不够。议论文里面,这是一个问题。 咱们许多同学写作文有一个习惯,给我一个观点我立刻一个例子、两个例子、三个例子,还有什么理吗?没了。有的同学再多,四个例子五个例子,只是写成了证明文,没有写成议论文。论证论证,要论要证,你不论哪行?当然事实论证是一种方法,但是,仅仅是一种啊,你只用这个,不大容易使人服。我们有的同学一到写艰苦朴素,张三艰苦朴素,李四艰苦朴素,王五艰苦朴素,所以我们要艰苦朴素。为什么所以我们要啊?你这个文章能让人服吗?我们现在有些人包括有些搞自然科学的,真的,我对有些博士不大感兴趣,美国就是这么做的,日本就是这么做的,英国也这么做的,所以我们该这么做。谁说的?国情一样吗?理在哪呢?好多国家都是这么做的,当然,我不反对你作为一种经验来说一说。中国的国情适合不适合,你为什么不从这儿讲?要学会讲理。好了,我要讲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要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就例说理,就是结合着这个例子,就着这个例子我来讲一点理。咱们要学会掌握这种方法,例子举完了,然后马上我紧接着这个例子我来讲一点理,使得这个例子更好地为证明观点服务。而我讲这个分析这个例子说的话,也是更好地为观点服务,把这个例和理拴得紧紧的。要做到这一点,或者,我换句话来说,你们不是以例代理吗?用例子代替道理吗?好了,现在就例说理,这个很重要。 下面我想我用你们同龄人的作文来做例子,讲一讲怎样就例说理。讲几种方法吧。第一种方法,我把它叫做假言因果法。就是说,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服你。我想,先说一个例子,你听一听。 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我们有的同学写到这儿可能底下就来,“由此看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应当说这个例子是能说,证明这个道理,但是我觉得不够。你为什么不对这个例子再进行一点分析呢?好,大家接着往下听。“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你看看假如他仅仅实验一次就停下来了,是不是假设,进行假设性的分析?那么,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它当然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大家要注意: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基本要求,因为它是假设性的,所以叫做假言因果法。是吧,用假设性的语言,这是第一个办法。 下面我想说第二个办法,第二个办法叫做论据引申法。你举了一个例子,是吧?这个例子是不是论据呀?由这个论据里面你可能看到了一定的苗头,看到了某种苗头,然后你就就着这个苗头你给它引申出去,这是看出苗头来了。而你由这个事例里面,你可以设想出某种结果,你就往那个方向引申一下。那么它跟假言因果有什么不同呢,或者说区别在哪儿呢?就是这个例子里面,它已经有某种苗头可以看出来了,刚才那个是不是完全假设,是不是?人家没有停过,第一次没停,到605次人家也没停。我下面要讲的就是这个例子里面它有一种苗头,好,我现在我先把这个例子说一说。 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不因为他出生卑贱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得以出使秦国。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 好了,这个例子,请看从这儿开始,“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王夺走”,这个是不是出现苗头了?这个璧丢了就不是假设吧?差一点丢,苗头出现了,就此我来引申。假如这个璧丢了,倒霉的恐怕不只是蔺相如了,是不是?你这个缪贤怎么把这个大草包推荐给我呀?必然除了蔺相如要被杀,缪贤也要倒霉。缪贤没有顾虑,是吧?推荐人才要出于公心,从国家利益出发,不要考虑个人,一引申把这个道理是不是讲得很清楚了?更能服人了,是吧?所以,第二种方法我把它叫做论据引申,就是它是有这个苗头的,有这种可能性。 第三个方法,我把它叫做例后解说法。这个例后解说法,怎么用?用在哪儿?我要提醒大家。你举了一个例子,当这个例子比较长的时候,可能你有一个担心:对于这个事例的中心,别人认识会不会和我不一样呢?你把它解说一下;二,同样你举的那个例子比较长了,可能你会有一个考虑,我这个例子跟观点是个什么关系,别人会不会跟我认识不太一样?或者觉得我这个例子跟我要讲的观点关系不那么密切。这个时候你来把这个例子解说一下,这个例子或者解说它的中心是什么,或者解说这个例子跟中心有什么关系,在这个范围内你解说一下。我同样用一个事例来说话。 从前有一种病,这种病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人死亡,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有一位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的人听说他有这个病,于是乎告诉他,我们这个村里面有一种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学家听了,照办了,就去喝那个水,结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化学家就想:为什么这个水能救我啊?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村子里的人们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促使化学家去研究,最后化学家发现水里含有芒硝,芒硝救了他,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作用。 大家听到这个故事了,这故事的中心是什么,你清楚吗?也许你想到一点。我用这个我想证明哪个观点呢?好,下面往下听, 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古人的话,在别人没有产生疑问的地方,你产生疑问了,你这就是比别人前进了一步了。村里的人就知道能治病,想了没有,从来不想;化学家想了,发现芒硝了,说什么, 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疑”是发现矛盾的钥匙,“思”与“学”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发现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开端,“疑”便是“思”与“学”的“端”和“始”了。 一个人要善于质疑,善于质疑你才会去学,才会去思,最终可能才能解决问题。我这儿讲什么,善于质疑和学、思的关系,因为你善于质疑了,你才会去学,才会去思,还暗含着一个才可能得出一个最终结果。我解说一下目的是为了说明这个。好了,这样子这个例子就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了。 第四个方法,我把它叫做正反对比法。我说的这个正反对比可不像你们那个作文里面,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还是两例子往这放在一块。当然,免不了要举例,因为我这说了正反对比,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可能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搁在这里。但是,我并不是搁在这儿就算数了,我要对这个例子还要进一步进行分析。或者,我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我从正反两个方面我来加以对照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跟你们说举一个例子、举两个例子一对比就完了不是一回事。好,我用一段文章来告诉你们。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转到另外一个方面。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例子是不是完了?想说什么,想说“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但是人家没有就此而止,下面做对比性分析。要害在这儿呢。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又出现“而”了,又转向另一面了。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你看看,如果仅仅是刚才这个例子,跟多了这个对于事例的对比性分析,你觉得效果怎么样?是不是多了分析,说服力就更强了?议论文,议论文,你要议论,这就是议论。 我想顺便再介绍另一种方法,这个不叫事例分析。我顺便介绍什么呢!咱们同学们写作文啊,还有一个习惯,喜欢引用名言名句。某某某说得好,说什么什么,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就完了。某某某这么这么说,他的这个说法不是证明了这个道理吗,这就证明道理了。那么你要不要对某某某的话分析一下呢?我觉得要分析,不能简单地引一下就完。简单地引一下就完效果不好。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说说。这个例子干嘛?告诉你,这个方法叫做披文示意。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披露文字解释含义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当然解释意思本身也是在证明观点,我给大家读一个你听一听。 “常见有这种人,遇事总是自惭形秽。我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妄自菲薄。”观点出来了没有?出来了。“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我们有的同学写作文,到了这儿,契诃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完了。你能有说服力吗?不行。好,你听下面,人家有一句话过渡了一下,“天下人也是如此这般。“有大狗,有小狗”就如人世间存在有能力、有风度、有才华的人们,也存在各方面略有些不足的人。天下事纷繁复杂,天下人更是多种多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价值,自有其自然选择的位置,何必因为“小”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长成的,如果小狗们自轻自贱,纵使长成大狗,也会在自卑的压迫下碌碌无为。何况,小狗的娇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狗们望尘莫及的。” 大家听出来了,是不是还是沿着契诃夫那个比喻的意思继续延伸比喻下去的,是不是?下面我再告诉你一个例子,就这一段话引用完了,有的同学用比较直白的语言就说,不是用比喻了,把这个道理也说出来了。 “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小狗,有大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小狗,比喻那些初出茅庐的青年人,大狗则比喻那些有名望的老前辈。青年人应该尊重老前辈,虚心向他们学习,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正像契诃夫所说的:“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有些青年人把老前辈历年言语作为金科玉律,哪怕是错误的言论,也不敢加以评论。这种做法只能使他们的思想凝滞,缺乏创造性活力。这种现象在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尤其明显。老前辈的理论被奉为金科玉律,无人敢提出异议,而真正有作为的青年人向来是自信的,他们敢向科学权威挑战,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因此,劝君不要妄自菲薄,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你看这段是不是用比较直白的话,把道理说出来了,是吧?“不要自惭形秽,不要妄自菲薄,要有主见。”人家不只是说把名人的话一引就完。我想这种方法也该学一学,这会增加议论文的说服力。 第二个大题,我想说的就是咱们是不是变换一下思路求变求新。也就是说,改变一下习惯性思维。有的同学一看到这个试卷上给了一个材料,马上就想起了一个什么东西。但是呢,缺乏创新,习惯性思维起作用了。我觉得咱们是不是能够改变改变思维的方向,一个材料一个话题,你是不是要想到许多相关的方面?你有相关的方面,我确立,从哪个方面来说。你找到一个新的方面,可能就比较好。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比方说这个成语,滥竽充数。你们是不是脑子里边马上反应到那个南郭先生不怎么样,凑数呢,不学无术,不求上进。但是仅仅想到这个行吗?我觉得还有新的方面可以想。齐王能不能想到,比方讲,齐王是不是冒充内行?他假如真正地懂音乐,一个乐队里面那个叽哩哇啦的声音他发现不了,他的听觉不敏锐,并不是很懂音乐,还是外行。好了,话题出来了,担任领导工作的人要尽量使自己成为内行,不要仅仅靠权力去领导,要靠学识去领导。这个话题是不是出来了?好了,上百人的乐队大家想一想看,是不是得有一个队长吧?这个队长为什么没有发现南郭先生那个声音吹得那么难听?好了,用人不当,这个话题是不是又找出来了?领导干部要把人放到适合他的位置上去,让他充分发挥作用,尤其不要让那种不大负责任的人去负责某项工作。这个话题是不是又出来了?我说的用人不当,不是说用南郭先生。你这个队长不行,又有新话题了,比方说,从乐队的其他竽手那儿能不能找到话题?也能找到,他南郭先生身边的人是不是能听出南郭先生吹得不怎么样?好了,为什么不揭发?“报告队长,这位南郭同志不怎么样,混事呢。”不揭发,混下去了,好了,老好人要不得,是吧?又有话题来了。我认为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要向多向去想去,去联想。这个材料里边我能看出这个来,我能看出那个来,你能看出来,看到一个新的,你这个作文绝对有新意了。但是我觉得,咱们同学们有的时候缺乏这个,从新角度去考虑。我还可以教给你们一种练习方法,这个方法谁都做得到。说下课了,不就十分钟嘛,三个同学五个同学到一块,我说一个材料你们看,可以从哪儿写,可以从哪儿写,得,几个人一说,怎么样,是不是思路打开了?互相启发了,这三个月同学们做做这个拓展思路,我相信应当会对你们有所帮助的,这是一个叫做变定向思维为多向思维,求变。 第三个问题叫做不要端着金饭碗讨饭。哎呀,咱们同学们,有好多同学手里端着金饭碗,这个金饭碗多值钱,但是他却讨饭:“老爷爷给点吧,太太给点吧。”你那么富有。我说的富有是什么?许多同学手里有理,没有自觉地想到用。“老师,怎么说理呀?我不会,我哪来那么多理?”其实你手中理有的是。因此,怎么改变端着金饭碗讨饭的现象?我建议临考之前,你把你手头掌握的理,梳梳辫子,整理整理看看你有哪些方面的理,到考场上根据需要你来用,当然考前也要做做训练。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说,你手头有哪些理。 比方量变和质变的理,你不懂。政治课学过,语文书的议论文里面是不是有时也讲过这个道理?讲过。比方讲,量变和质变的理。说写诚信。过去人们比较讲诚信,但是诚信不是一天就形成一个好品质,也不是短时间形成的社会风气。讲诚信,现在有些人不大讲诚信了,是不是也是并不是一下子就变成这样的,不讲诚信了,社会风气这方面好像也显得不大够了。好了,我们要让不太讲诚信,重新变成让诚信之风蔚然成风。只要我们大家去共同努力,假以时日,诚信之风又会重新强劲地刮起来的。比方讲,你从这个角度讲一讲,是不是量变和质变?是,坚持不懈地搞下去。我这个里面还暗着一个理呢,是不是有静止和运动的理在里面?也就是说,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在运动过程当中的,因此一种状态是可以变成另一种状态的。你不是也可以吗?是吧?高考那个题讲规则,现在有些人不大讲规则了,我们经过努力,讲规则的风气又会起来。我又看到了现在有些规则确实是不大合乎时宜了,那么我们改它,相信新的规则同样会深入人心;有些规则可能完全过时了,那我们废除它。这里面是不是又有静止和运动的关系的理在里边,是不是?这样的理我觉得多了:内因和外因的理,原因和结果的理,是吧?现象和本质的理,多了,这方面的理,目的和手段的理......你们手头掌握这么多理,考前我觉得梳理梳理,把它梳成辫子。到考场上,讲这个事的时候,我要说个什么理,讲那个事的时候我要讲个什么理,哪几种理可以用上。好了,你用上了不是很好吗?因为这个例子我觉得不需要多举,所以我概括地说一说。我建议你们一定要在高考之前,把自己掌握的理梳梳辫子,考试的时候你就能够自觉地用上。当然考前也可以多做一点这方面的训练,这样子考场上绝对应对自如了,我认为大家是不是在这方面多做点工作。 最后我再给大家提一个建议,考前多看一点好的作文,多看一点由老师指点的、有评语的作文,看看人家好在哪儿,而且这个看我认为是有讲究的。我想我建议你这么去看:第一步先看题目;第二步想,我要写这个我怎么写;第三步对照,看看人家这个作文是怎么写的,这是第三步;第四步分析,人家的写法比我强在什么地方,我自己刚才想的写法是不是也有比他强的,他这个写法哪些地方还可以提高,我刚才想的是不是有些地方还可以提高。最后,你再去看老师的评语去,老师怎么评的,老师说的这篇文章的优点缺点,跟你刚才对这篇文章的评价一样不一样。读好文章不要傻读,读、读、读完了算完;不行,要会读,如果多读几篇文章,像刚才讲的我那几个步骤你用上,我相信在高考之前,尽管只有三个月了,你的水平还能提高一步。

329 评论

相关问答

  • 议论文引言格式

    作文开头引用的格式特别多,就比如说可以在开头里面使用排比句或者夸张句拟人句子来进行缩写当前的开头。

    闪电小白猫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大一小一格式

    (1)题目作者  论文题目(宋体二号、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宋体四号  (其他信息,如学校、单位等) 宋体小四   (2)摘要关键词  摘要宋体四号  摘

    龙龙1004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大学一般论文格式

    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格式是固定的,因为这里面的格式要求其实是很重要的,包括行间距字体等等

    超超越越92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议论文稿件格式

    提问 好的 回答 在吗 我已为您找到答案

    玉皇小帝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议论文格式套路

    提问 好的 回答 在吗 我已为您找到答案

    爱吃的呆猫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