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8

彷徨爱情
首页 > 论文问答 > 当代修辞学杂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壹贰叁肆4321

已采纳
(共计300余篇)1981-2001年拟声词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4]关于“在黑板上写字”句式变换和分化的若干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3]基础短语析句法[杭州大学学报增刊1982]“动+个+形/动”结构分析[汉语学习1984.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两种不同性质的虚语素“头”[中国语文通讯1984.3]句型的分类及其原则[杭州大学学报增刊1984]说“又”——兼论副词研究的方法(与人合作)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2]评《汉语语法学史》[徐州师院学报1985.3]辞典编写和ABB式形容词的处理[辞书研究1985.4]汉语句型研究述评[语文导报1985.4/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回顾]汉语语法研究现状述略[语文导报1985.5]关于歧义结构的研讨[语文导报1985.10/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回顾]把字句及其变换句式[研究生论文选集.语言文字分册,江苏古籍出版社]同语式探讨[语文研究1986.1]“要了白要,不要白不要”是悖论吗? [汉语学习1986.5]八十年代副词研究的新突破[语文导报1987.3/人大复印资料1987.4]吕叔湘语言风格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3]评《语法研究和探索(二)》[中国语文1987.3]从语序的三个平面看定语的移位[华东师大学报1987.4/语法求索/人大复印资料1987.11]把字句研究纵横观[语文导报1987.7]状语后置的条件制约[汉字与文化(一),光明日报出版社]“V成”结构的性质[汉语学习1988.1]“非X不Y”及其变式[中国语文天地1988.1]毛茸茸的感性和下意识的力量[修辞学习1988.3]《现代汉语》教材改革向何处去? [语文建设1988.5]关于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若干问题[华东师大学报1988.5] 形式与意义四论[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大学出版社]论汉语语法学发展的历史趋势[语言学通讯1989.1]话语的失误及其补正[中国语文天地1989.1]“什么”非疑问用法研究(与人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叹词疑问句的语义层面分析[语文研究1989.2]语气词“呢”在疑问句中的作用[中国语文1989.3]ABB式形容词的动态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0.1]说“言外之意”[华东师大学报1990.4]“语文研究”十年来语法论文观感[语文研究1990.4]“X不X”附加问研究[徐州师院学报1990.4]比字句替换规律刍议[中国语文1990.6]“XY”的学术研究风格和创学派意识[汉语学习1990.6]副词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指向[汉语论丛,华东师大出版社]汉语的话语话题[语文论文集,百家出版社]上海店名文化心理分析[现代语言学,延边大学出版社]试析上海方言的虚语素“头”[语文论丛(四),上海教育出版社]论中国理论语言学史研究(与人合作) [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歧义分化方法探讨[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1]辞格研究之我见[修辞学习1991.2]说中国文化语言学的三大流派[汉语学习1991.2/人大复印资料1991.2]八十年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今后的任务[世界汉语教学1991.3]评对外汉语新编教材《中国家常》[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4]“省略句”与“非主谓句”新说[语文学习1991.7]回声问的形式特点和语用特征分析[华东师大学报1992.2/人大复印资料1992.10]关于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反思[语言文字应用1992.2/人大复印资料1992.5]简评林祥楣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文建设1992.4]关于语法研究中三个平面的理论思考——兼评有关的几种理论模式[南京师大学报 1992.4/人大复印资料1993.3]从新的角度研究广告语言[语言学通讯1993.2]评邢福义《语法问题发掘集》(与人合作) [语言研究1993.1]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中国语文1993.3]心理动词及其句型(与人合作) [语文研究1993.3]儿童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评《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汉语学习1993.3]汉语口语失误[语言文字应用1993.4/人大复印资料1994.1]七年磨一剑——读《汉语集稿》有感[汉语学习1993.6]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刍议[语文建设1993.9]汉语的结构句型与功能句型——评《中国句型文化》[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现代汉语研究综述(与人合作) [中国语言学年鉴1992]难忘恩师哺育情[朱德熙先生纪念文集,语文出版社]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社会科学争鸣大系,上海人民出版社]汉语语法学在理论与方法上的十大贡献[中国语文研究四十年纪念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对外汉语教学生成语法系统刍议[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现代汉语选择问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2]口语与语用研究的结晶——评《汉语习用语功能词典》[世界汉语教学1994.2]打开语言学宝库的金钥匙[汉语学习1994.3]间接问句及其相关句类比较[华东师大学报1994.5]动词的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研究——评《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与人合作) [中国语文1994.6]道路与榜样——评《陆俭明自选集》[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1]简评梅立崇《汉语与汉语教学探索》[世界汉语教学1995.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改革的新蓝图——评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汉语学习1995.4]“怎么”疑问句的语法意义及功能类型[语法研究和探索(七)]“吧”字疑问句及其相关句式比较研究[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现代汉语正反问研究[汉语研究第4辑]疑问句群语义关系分析[第4届现代语言学讨论会论文集]设问句的类型与问答框架语义关系[庆祝吕叔湘先生90华诞讨论会论文集]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中国语文1995.2]双音节“V+N”的配价分析[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论广告语创作的定位策略[语言文字应用1995.1]广告语研究的现状与我们的对策[汉语学习1995.3]春江水暖鸭先知[汉语学习1996.1]“句法向”与“语义价”及其相互关系[汉语学习1996.3,人大复印资料1997/2]评沈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任志萍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4]论汉语语法的双向选择性原则[中国语言学学报8]关于“功能”和“解释”的几点理论思考[华东师大学报1996.4]港词语规范化与多元标准[香港大公报1996.10.10/香港词库建设通讯1997总第11期]复句研究的新突破———评王维贤等《现代汉语复句新解》(跟胡宗哲合作)[语文研究1996.2]抬头是山路在脚下———评萧国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跟任志萍合作)[汉语学习1996.2]香港报纸用语的层次等级及其对策[1997与香港中国语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文应用写作与语言问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通讯》1997.6/42期]上海方言的“辣”“辣辣”“辣海”的比较研究(徐烈炯合作)[方言1997.1]从北京话、上海话、香港话看语言渐变的走势(鲍懋振合作)[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7.3]试谈香港地区普通话教学中的“儿化”和“轻声”问题(沈阳合作)[方言1997.3]从“才”看语义与语法的相互制约关系[汉语学习1997.2]上海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徐烈炯合作)[语言研究1997.2,人大复印资料1998/2]“非疑问形式+呢”疑问句研究[语言学论丛17辑,北京商务印书馆]双宾语句的语义分析[语言论丛2,上海辞书出版社]更上一层楼——评陈亚川郑懿德《汉语集稿二》[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3]20世纪末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8.4]关于“轻声词”的若干疑难问题[语文建设1999.1/人大复印资料1999/5]《数里乾坤》序[世界汉语教学1999.1/ 《数里乾坤》北京大学出版社]歧义——语法研究的突破口[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关于疑问句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阿V”及其相关疑问句式比较研究(徐烈炯合作)[中国语文1999.4/人大复印资料1999.8]上海方言与北京方言疑问代词比较研究(徐烈炯合作)[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香港城市大学1999]动词重叠核心意义、派生意义和格式意义(吴吟合作)(汉语学报1,湖北教育出版社)《HSK对外汉语水平考试词典》编写的原则与方法(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香港方言外来词比较研究(语言文字应用3,人大复印资料10)“一面P,一面Q”的语义类型及相关句式(王伟丽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3]2001(6篇)试论名词重叠AABB式语法意义及其他(吴吟合作)(语文研究1)“v+满”的句法语义分析(税昌锡合作)(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2)《现代汉语口语句法特点研究序言》(香港鹭达出版公司5)汉语语法研究必须走向世界(胡建华合作)(世界汉语教学2)名词的动态性及其鉴别标准(刘焱合作)(汉语学习6)说新崛起的汉语语法学史评学(税昌锡合作)(浙江教育学院学报6)2002(5篇)1.“或者”单用、双用与多用的条件制约(周有斌合作)(语文研究3)2.“是不是VP”肯定性倾向及其类型学意义(朱彦合作)(世界汉语教学3,人大复印资料1) 比字句强制性语义要求的句法表现(刘焱合作)(汉语学习5) 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实践与创新意识(中国大学教学12)5.谈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以及语言点的设置(语言理论与语言教学,香港教育学院出版2002)2003(6篇)1.陕北方言的正反是非问句(王鹏翔合作)(方言1)2.汉语虚词研究的新起点——评现代汉语虚词丛书(汉语学习4)3.“宁可”格式研究及方法论意义(周有斌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5)4.新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几点思考(语言科学4)《标题语法》述评(周娟合作)(语文研究6)6.“人家”的指代功能与语义分析(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商务印书馆2003)2004(8篇)1.现代汉语通论教材编写的创新意识(语文论丛八,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语义语法”说略(暨南学报1,人大复印资料5)3.建立“理解语言学”刍议(赵春利合作)(修辞学习1)4.动宾组合中的制约与反制约关系(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1)5.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研究(罗晓英合作)(汉语学习5,人大复印5)6.“别”字句的语法意义及其对否定项的选择(罗晓英合作)(世界汉语教学4)7.“也”字句与相似性原则(刘焱合作)(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国际研讨会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12)8.当前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4、5)2005(9篇)1.从语义到形式的研究新思路(罗晓英合作)(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2.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周芍合作)(暨南学报1)3.语义特征的界定与提取方法(周芍合作)(外语教学与研究1)4.“致使把字句”与“省隐被字句”的语用解释(赵春利合作)(汉语学习4)5.“好”的话语功能分析(朱晓亚合作)(中国语文5)6.香港词语比较研究(浸会大学《人文中国》第11期,8)7.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周芍合作)(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4)8.“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吴立红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6,复印2)9.香港社区英文词语夹用现象剖析(吴立红合作)(语言文字应用4)2006(11篇)1.关于语义范畴的理论思考(赵春利合作)(世界汉语教学1)2.试探介词“对”的语法化过程(周芍合作)(语文研究1)3.论语义特征的语法分类(税昌锡合作)(汉语学习1)4.副词“可”的语义分化及其语用解释(罗晓英合作)(暨南学报2)5.汉语谓宾动词的配价研究(王伟丽合作)(语言学问题论丛,三联书店2)6.语义的多维研究序(《语义的多维研究》,语文出版社2)7.港式中文与语言变异(石定栩合作)(华东师大学报2)8.汉语语法的动态研究序言(汉语语法的动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1)9.含动名词组合的语义分析(周日安合作)(湘潭大学学报5)10.“把字句”“被字句”的认知解释(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5)11.浙江学者对现代语言学研究的贡献及其特色(汉语史学刊第6辑,上海教育出版社12)2007年(11篇)“V一把”中V的泛化与“一把”的词汇化(中国语文1)2.论“太”修饰形容词的动态变化现象(汉语学习1)3.汉语递进范畴研究序言(汉语递进范畴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4.汉语方言正反问比较的几点思考(周娟合作)(暨南大学学报2)5.港式中文的变异特点及其形成机制(石定栩合作)(《山高水长——丁邦新70寿庆论文集,台湾中央研究院2007)6.美英式原型标记“门”的类化和泛化(周日安合作)(外国语4)7.“NP1有NP2很AP”歧义格式的分化规则(赵春利合作)(语言研究2)上海方言的话题疑问句和命题疑问句(华东师大学报4)建立以语义特征为标志的汉语复句新系统刍议(世界汉语教学4)10.林焘先生追忆(《林焘先生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10)生成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语法及翻译研究序言(《生成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语法及翻译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0)2008年(12篇)1.探索新的理论方法,重铸中国修辞学的辉煌(修辞学习2)2.网络时代汉语嬗变的动态观(马喆合作)(语言文字应用3)3.“动+介+宾”结构的语义模式及认知场景(周娟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3)由“是”构成的三种附加问比较研究(甘肃社会科学4)“连A也都B”框式结构的争议及其框式化进程(语言科学4,复印11)6.从“手机”看不同华语社区同义词群的竞争与选择(刘杰合作)(语文研究4)(新华文摘3全文转载)7.试论“责怪”义标记格式“都是NP” (郑娟曼合作)(汉语学习5)“好不好”的否定功用(郑娟曼合作)(暨南学报4)9.教材的精品意识与精品课程建设(中国大学教学5)10.徐通锵先生二三事(《徐通锵先生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7)几回回梦里回北大……(《未名湖之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港式中文与语言接触理论(佛山技术师范学院学报4)2009年(9篇)从准定语看结构重组的基本原则(山西大学学报1)21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宏观思考(澳门语言学学刊1)论反义方位复合词的约量表达(马喆合作)(学术研究3)说框式结构“想x就x”(丁倩合作)(华文学院学报3)新兴组合“X一下”的泛化趋势及其修辞价值(马婧合作)(修辞学习2)香港地区大学普通话教学与考核的互动(王玲玲合作)(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8期)上海方言疑问句近百年来的演变和特点(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11)从“V给”句式的类化看语义的决定性原则(语言教学与研究6,复印3)“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语言文字应用4)2010年(9篇)1.析一种新兴的主观强加性贬义格式(刘杰合作)(语言与翻译1)“A到O”结构的语义类型及认知模式(王宜广合作)(暨南学报2)“没A没B”框式结构的语义增值及贬义倾向(袁志刚合作)(语文研究3)非真值性判断“不是A,而是B”句式研究(王宜广合作)(世界汉语教学3)“一A一B”框式结构的位序原则及其构式语义(崔少娟合作,当代修辞学3)6.《新时期汉语语法学史》自序(汉语学习4)7.汉语反递句式的语义信息结构分析(周静合作)(宁夏大学学报6)《名名组合的句法语义研究》序(周日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北大,我心中永不枯竭的源泉(《我们的学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2011年(9篇) 1.新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和趋势(汉语学习1)“半A半B”框式结构及相关格式比较(黄燕旋合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3.“幸亏”类副词的句法语义虚化轨迹以及历史层次(语言教学与研究3) 汉语框式结构说略(中国语文3)5.评《汉语语法论》的历史地位兼论其“句型”学说(新疆克拉玛依学刊3)上海话句末助词“快勒”新解(石定栩合作)(《南方语言学》3,暨南大学出版社)汉语社区词的典型性及其鉴定标准(刘宗保合作)(语文研究3)社会与认知视角下的歧义研究新探索——评《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当代修辞学4)两岸汉语“男生”“女生”的指称比较(杨海明合作)(语言文字应用4)2012年移动动词“来”的会话策略与虚化假设(张寒冰合作)(暨南学报1)语言服务业与语言服务学(北华大学学报2012)估测副词群的功能比较(《汉藏语学报》2012)4.论汉语语法研究的北大精神(商务印书馆2012)是非问内部类型的特点及其比较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12)说新兴框式结构“X你个头”及其语义的固化(汉语学报2012)“罢了”的语法化进程及其语义的演变(刘晓晴合作)(古汉语研究2012)
209 评论

张小电1301

272 评论

抢银行的小怪兽

警辞例说,《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1年第1期。示殁号用法举例,《语文月刊》1991年第8期。示殁号用法举隅,《修辞学习》1992年第2期。释喻例说,《中学语文教学》1992年第4期;《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超假设”修辞,《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3期;《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谈古汉语的对动用法,《汉语知识》1994年第2期。特殊假设复句的修辞功能,《营口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正字问题,《语文建设》1995年第5期。掌握节奏规律自觉进行语音修辞,《修辞学习》1996年第5期。非量词“个”的功能补说,《学语文》1997年第6期。论“好不AP”、“好AP”中的“AP”,《汉语学习》1998年第1期。“的”字短语的主要特点与界定,《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论包孕句的语法结构和语音切分,全国第四届语音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年8月。论社会语境对交际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汉语量词“个”的虚化特点,《语文学刊》2002年第1期。句子的停延和句法结构的关系,《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论文化语境对交际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论稳态语境与动态语境的关系,《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论显性语境和隐性语境的关系,《太原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论认知语境在语言表达和理解中的作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论语境意义的理解,《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论语境对修辞作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也谈新词语的特点与规范原则,《语文学刊》2003年第12期。关于语境的功能,《内蒙古师大学报》2003年第6期。21世纪语言文字应用发展之前瞻,《汉语学报》第5期(2002年上卷,2003年10月出版)。歧义、歧解和用歧的认知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3期。语言素质的两大表现与语感教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修辞学习》2004年第5期。信息时代报刊语言的语法特点与规范,,《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0月。《语文课程标准》中值得斟酌的几个句子,《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年第3A期。广告语言文明与守法意识,《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辞格特征与辞格辨识,《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认知在歧义的辨识与消解中的作用,《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X是X”和“X归X”格式的认知分析,《语言文字学探索》,浙江省语言学会第届年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X是X”和“X归X”格式的比较探析,《汉语学习》2007年第5期。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谈异体字的形成与规范,《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事迹感动中国,语言撼动人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的认知语用分析,《修辞学习》2008年第5期。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解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汉语歧义句法结构的认知模式,《汉语学习》,2011年第2期。汉语句法歧义认知的几种方式,《浙江学刊》2011年第4期。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模式,《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汉语句法歧义消解的认知机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疑问性话语标记语疑问梯度的认知探微——以“难道”“莫非”“莫不是”“是不是”为例,《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坦言性话语标记语用功能探析,《当代修辞学》2013年第5期。汉语话语标记语“等于说”的语用功能,《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第二作者)。埋怨性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的认知探析,《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接受美学与审美教育,《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初论,《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1年第2期(收入《全国中教优秀论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语文课思想教育特点初论,《语文教学论坛》1991年第2期。语文教学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温州教育》1991年第3期。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冗余理论的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2年第6期。如何理解文意,《高考失误与教学对策》1991年4月团结出版社出版。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境策略的运用,《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年第3期。试论语境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母语教学系统观刍议,《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汉语人才语用能力的培养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与颜色有关的新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二作者)。新词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对外汉语视角下的新词语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189 评论

相关问答

  • 《当代学生》杂志

    中学物理不错。

    爱妃朕累了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当代医学实践杂志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Medical Practice影响因子意思是:当代医学实践杂志影响因子。重点词汇:Journal英['dʒɜ:

    江苏友道木业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90年代当代小学生杂志

    300字10元钱

    虫虫殿下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当代修辞学期刊点评

    ——刘亚猛,1984,语义场与英语修辞 [J],《福建外语》第2期。——刘亚猛,1986, 上下文与上下文分析 [J],《福建外语》第2期。——Liu, Y

    susanwangyue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80年代的文学杂志当代

    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i don't now

    棉花糖夫人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