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7

逍遥无涯子
首页 > 论文问答 >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点评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essica0707

已采纳
孩子,你是什么专业的?江大不一样的学院考研率是不一样的,化环学院的考研率是全校最高的,当然专业也是比较苦的,如果你们专业有着考研的优良传统,那么你以后考研就会相对容易一些,基本上研究生导师带过这个学校的学生,只要没什么矛盾,他会愿意再带相同学校的,毕竟学术背景他是了解的,这也是一类比二类好的原因之一。你问这里好不好,一个二本学校,能够好到哪里去呢?生活条件算是过得去,就是学校外面没有传说中的热闹。大学主要都是靠自己的,老师上课,基础课还好一点,专业课多的是难得完全不知所云的,都要靠你自己去图书馆找资料,二本比一本差就差在没有学习气氛上,基本上在寝室是不能学习的,不过图书馆条件还好,夏天开空调,冬天有暖气,现在又不让占位子了,还不错吧,教室也都是随便进的,化环学院天热了晚上还开放有空调的教室。只要你有目标,在哪里都会成功的,现在的状况只是暂时的,江大也有人考上清华北大,也有人考出国,大学最重要的就在于你的态度和你选择的人生。
250 评论

张小电1301

109 评论

wangeunice

回顾近10年的办刊历程和办刊实践,总结学报的办刊之道,我们认为志存高远、服务中心、优化稿源、打造特色、明确的责任机制是学报发展进步的有益经验。 学报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学报的发展进步必须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展开。为了更好地服务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2002年以来,学报先后与学校的重点学科、研究机构联合推出了“生态文艺学研究”、“家族企业研究”、“领域语言研究”、“武汉学研究”、“社区研究”等特色栏目,旨在及时刊载学校学科建设的成果,并借学校的重点学科、研究机构的学术影响、学术人脉优化学报的办刊资源,从而实现学报发展与学科建设的互动共赢。学报的办刊宗旨要求学报的内容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旋律,同时,作为学校主办的学术媒体,协助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理论,教化育人是义不容辞的职责。2003年江汉大学召开第一次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社会科学版将优秀征文结集刊载于2003年第3期上;2009年4月学校召开第二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配合会议的召开,社会科学版将优秀论文结集刊登在2009年第3期上。此外,学报对于校内来稿非常慎重,确保有一定的内稿录用率。学报强化服务职能,明确了每位编辑对口联系的学院,要求编辑加强与学院领导、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联系。学报编辑部还与科研处联合组织召开了“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负责人座谈会”,目的是加强编辑人员与课题负责人的了解沟通,听取课题负责人对学报的意见和建议,组约基金课题论文,提高学报基金论文比。 在高校学报林立的今天,创新发展关键在于打造特色。长期以来,学报把特色凝练的重点布局在栏目建设上,主动邀约国内知名专家主持栏目,吸引了一批高水平的作者。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也带动了学报编辑从事专业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现当代诗学研究”被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中国文情报告》连年重点评述,为认为“对学术的拓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谈:宪法学者谈《选举法》的修改”专题栏目由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刘茂林牵头,专题刊出后,在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文化管理与文化创新研究”专栏特邀武汉大学国家创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博导傅才武教授担任主持人,刊载与文化管理、公共文化政策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并作为这一研究领域交流互动的学术平台;“武汉学研究”专栏,研究武汉历史文化,研究武汉人和武汉城市精神,研究武汉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揭示武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环境哲学与生态美学研究”栏目,研讨的热门话题也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著名学者如童庆炳教授、王先霈教授、曾永成教授、张玉能教授、邱紫华教授纷纷向该栏目赐稿。办好特色栏目我们有三点体会:一是特色栏目的编辑一定是栏目专业的内行,应具备良好的专业功底。只有这样,他对栏目所涉及领域的学术前沿态势才能比较了然,对栏目所涉学科的学者专家才能比较了解,对栏目文章的学术含量作出正确判断,也才能具备与相关作者对话与沟通的能力,以及对栏目选题深入策划、深度挖掘的能力。二是一个栏目要能支撑下去,不断发展,做大做强,必须有一个较大的作者群,这些作者最好是实力派作者。依傍的对象既有本校的学术骨干,又有外校的学术名家,总之应该是在学术圈内口碑好、有号召力、年富力强、热心的学者。三是所设题目应具有话题优势,是座富矿,有挖头,是可持续发展的。要使栏目课题既是可为的,又是可能为的,还是可长为的。这样才能使所设栏目具有连续性,长办长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而达到繁荣学术、传承文明的目的。(新江大)

300 评论

小优雅0811

江汉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学校概况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18个学院,73个本科专业。拥有学术型硕士一级学科点8 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生物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类别8个(电子信息、教育、临床医学、艺术、社会工作、体育、应用心理、会计)和同等学力授权。涉及60个二级学科(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9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8个省级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学校教学科研仪器总值近五亿。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07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099种,引进了中外文数据库226个,电子书刊515万余册。《江汉学术》入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扩展版来源期刊。学校建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爆破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7个省部级研究平台,设有湖北(武汉)爆炸与爆破技术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环境与健康研究院、系统生物学研究院、武汉研究院等校级科研机构50个。近五年,获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主持国家基金项目97项(其中自科基金83项),各类科研经费累计39亿元。参与国家支撑计划、“973”“863”计划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7900余篇,其中SCI、SSCI、EI、CPCI-S收录1699篇次,出版各类著作、教材312部。获科研奖励126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7项。获各类知识产权授权1501项,其中发明专利276项。实施10余项专利技术成果转让,金额800余万元。组建6家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学科性公司,其中武汉国力通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215 评论

混世金粉

1.《WTO对中国行政法治建设的影响》,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被《新华文摘》2001年第6期转载;被《行政法学精粹》2002年卷转载。2.《论行政法与公共行政关系的演进》,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被《行政法学精粹》2004年卷转载。3.《论公共行政变革与行政行为理论的完善》,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2期。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4期转载。4.《论我国行政复议管辖体制的缺陷及其完善》,载《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第1期。被《新华文摘》索引。5.《行政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分析》,载《法学》2004年第4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4年第6期转载。6.《行政主体程序违法的法律责任》,载《法学》2002年第9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3年第1期转载。7.《试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引起的国家赔偿责任》,载《法商研究》1996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1996年第3期转载。8.《论公共行政变革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载《行政法学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9.《试论行政不作为引起的国家赔偿责任》,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1期。10.《论公共行政之发展与行政主体多元化》,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4期。11.《征收、征用与私有财产权保护》,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4年第8期转载。《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载《法商研究》1995年第五期。13.《试析行政诉讼中被告行使职权的限制》,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14.《对行政诉讼中不停止执行原则的评析》,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行政不作为引起的国家赔偿责任探讨》,载《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第四期。16.《试论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载《楚天主人》1998年第2期。17.《试析行政行为的公定力》,载《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18.《政府机构改革的行政法治保障》,载《行政与法》2000年第1期。19.《知识经济与行政法的互动适应》,载《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20.《几种特殊类型的行政侵权责任探讨》,载《江海学刊》2001年第1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1年第3期转载。21.《行政与法关系的演变及其定位》,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6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1年第4期转载。22.《WTO对中国行政立法的影响》,载《当代法学》2001第7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1年第9期转载。23.《对行政追偿中几个问题的探析》,载《法律适用》2001年第2期。24.《行政指导及其法制化探析》,载《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25.《试论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模式选择及其运作》,载《河北法学》2001年第2期。27.《对行政法治的几点思考》,载《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28.《判决被告重作具体行政行为探析》,载《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29.《试论行政垄断及其法律规制》,载《经济与法》2001年第8期。30.《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初论》,载《中南法律评论》(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9月版。31.《试论WTO与政府管理创新》,载《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3期。32.《行政服务承诺制析论》,载《行政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33.《行政法治的法律价值思考》,载《法制日报》2002年7月23日。34.《税务行政复议与诉讼关系的衔接与协调》,载《财税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版。35.《从管制行政到服务行政的制度建构》,载《中关村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版。36.《论对行政自由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37.《地方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载《学习月刊》2003年第5期。38.《现代公共行政的发展探析》,载《江汉论坛》2003年第12期。39.《论行政程序违法及其法律责任》,载《公法评论》(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0.《一起国家赔偿案件引发的思考》,载《公法评论》(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1.《论行政复议中的不停止执行原则》,载《河南司法警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42.《论WTO与中国行政立法律质量的提高》,载《江海学刊》2003年第6期。43.《论行政救济的有效化》,载《诉讼法研究》(第4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1月版。44.《论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的提升》,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5期。45.《论我国行政处罚时效制度的完善》,载《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4年第4期转载。46.《在我国行政诉讼中确立“成熟原则”的思考》,载《行政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47.《行政信赖保护之立法思考》,载《当代法学》2004年第3期。48.《行政三分制——再造政府的有益探索》,载《学习月刊》2004年第3期。49.《论对行政不作为的司法审查》,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3期。50.《试论中国行政法治建设的创新》,载《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51.《避免征收、征用权滥用要靠完善法制》,载《检察日报》2004年5月12日理论版。52.《政治文明与依法行政之契合》,载《法学评论》2004年第3期。53.《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之制度设计》,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6期。54.《论我国公务员的退出机制》,载《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55.《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之路径选择》,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2期。56.《论公共管理社会化与行政法的发展》,载《公法评论》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7.《论从国家行政主体向公共行政主体转换——发展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一种进路》,载《行政法的中国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8.《WTO与中国地方立法的回应及创新》,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4期。59.《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创新》,载《学习月刊》2005年第7期。60.《中国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探析》,载《武汉法学》2006年第1期。61.《论公共利益与私有财产权保护》,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6期。62.《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的方式演进》,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5 期。63.《论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之价值取向》,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6期。64.《论城市房屋拆迁与私有财产权保护》,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第6期。65.《论行政诉讼衔接宪法诉讼》,载《中国行政法治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66.《论行政征收、征用与私有财产权保护》,载《教育论坛》2007年第1期。67.《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方式探析》,载《公法评论》(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68.《社会主义行政法治理念的内容探析》,载《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69.《论私有财产权的人权属性及其在人权体系中的地位》,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3期。《公法的含义、范围与功能探析》,载《社会转型与公法学的使命》(蒋碧昆先生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出版社2007年9月版。71.《中部地区法制协调机制研究》,载《武汉法学》2007年第2期。73.《论私有财产权的私权属性及公、私法保护》,载《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74.《物权的平等保护与行政法观念转变》,载《法治论从(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7年第6期转载。75.《试论中部地区法制协调机制的构建》 ,载《江汉论坛》2007年第11期。76.《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探析》,载《公法评论》(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77.《中国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初论》,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78.《论农村土地征收与农民权益保护》,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79.《论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公平补偿》,载《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80.《两型社会与地方立法的回应和创新》,载《楚天主人》2008年第7期。82.《论平等参与权及其行政法制保障》,载《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83.《法治视野下行政体制改革探索》,载《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4期。84.《论行政体制改革与宪政的契合》,载《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85.《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目标定位之求证》,载《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86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