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7
浏览数
191
再遇见67
吃货201510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在经济活动中存在一种“短缺效应”,即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是由最短缺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科技短缺是种普遍的现象,是制约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高新技术研发基础仍然较为薄弱。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科技短缺主要表现在缺乏原始性创新能力上,即自主知识产权少,由此导致中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内形成强烈的对外技术依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02年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指出原始性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是科技与经济获得重大发展和超越的前提,已成为决定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成败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必须利用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入WTO的机遇,把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作为我国新时期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加快实施专利战略,切实提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总量,科技部又于2003年2月出台了《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以促进国家科技计划在高起点上创新,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但是我国现在仍然有一些人认为,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分工体系是一种内生地促进产业升级和转换的机制。国内差距和国际差距的缩小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两大根本任务。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意味着我们必须在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中取得超过其他国家的利益。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低,显然无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发展模式强化了对发达国家技术转移的依赖,使我们的科技开发能力呈惰性降低,无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民族国家政策设计的自利性,中国的科技进步不能完全放在国外技术的“本土化”上,而应该考虑把“国产化”作为追求目标。开放市场和加入WTO并不意味着不能有国家意志和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国际分工,而应主动地调整战略,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我们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本土化”,不可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收益。当然,我们要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赋予“国产化”以新的内涵。 科技短缺的消失意味着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在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技术差距的阶段,把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作为科技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无疑是正确的。但随着自身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上升,我们有必要放弃跟踪和模仿的发展思路,通过自主创新使科技从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转变为“内生变量”。战略技术和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的,而且引进的目的也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自主创新,实现跨越。经费投入现在不再是制约我国科技竞争力的瓶颈,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科技资源,使科技产出最大化已成为提升科技竞争力必须考虑的问题。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的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后,其科技投入将会进入一个较快的增长期,即进入科技起飞阶段。2000年我国的R&D投入首次达到GDP的1%,2002年R&D投入总额1289.4亿美元,其占GDP的比重上升到1.23%,自1995年以来连续7年保持增长,并且企业投入大幅度上升,达到R&D投入总额的6O%以上。在科技起飞进程已经开始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固守跟踪模仿的技术发展战略,将丧失科技赶超和跨越的有利时机。 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是新世纪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核心理念。这一转变的实质在于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对市场和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进行重新界定,以摆脱比较优势的束缚,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在经历了20多年市场化条件下的技术引进后,这一转变将确保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不断增长的物质利益。科学分析中国科技发展战略转变的动因,有助于营造支持技术自主创新的社会心理氛围,加速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sunshieeos
(1)为了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党和政府制定了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如:“星火计划”、“火炬计划”、“973计划”、“863计划”等。(2)近年来,国家相续出台了一批支持创新的政策,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确立企业 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自主开发和再创新;高度重视原始性创新 和集成创新;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以提高自主创新为核心,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体的科学创新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等。重要措施有: ¤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 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切实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自主开发和再创新。 ¤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建立以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的科学创新体系。
xiaomianwowo
(一)去IOE问题IOE是指IBM、Oracle、EMC三家公司。IBM主要提供服务器,小型机;Oracle是数据库,数据管理;EMC主要是做存储方面的解决方案。这三家公司在银行、金融机构里都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银行过去主要用这三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因为它的可靠性非常好,在市场上占有率非常高。中国的银行业、金融业,这三家公司的相关收费是非常高的。当然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涉及到国家核心信息的安全问题。因此,我国去IOE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需要研发自主可控的替代品。但是,国产化过程是很艰辛的。比如我从事的数据库行业,人大在国内数据库行业算最早几家做国产化的。例如人大金仓数据库公司,目前在国产数据库方面是排在前面的公司之一。但国产替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产品质量、稳定性等还需要长期打磨,与国际代表性产品Oracle还有较大的差距。最近几年一些有互联网背景的国产数据库发展迅速,值得我们去关注。(二)芯片问题另外一个领域是芯片制造。从中兴事件可以看出,中国芯片制造领域对国外依赖非常大,尤其是重要的CPU、GPU核心硬件。以光刻机为例,制造芯片要依赖光刻机。光刻机是制作芯片的专门精密设备,需要在相对封闭环境下做高精密的芯片生产制造。这方面我们国家依赖进口,自己很难制造高精度设备,或者制造出来质量也很难达到要求。这是现在非常严峻的“卡脖子”的事儿。为什么我们芯片的档次上不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制造的仪器设备上。另外,从行业背景看,互联网、软件行业更好找工作,更吸引人一些,所以对传统的仪器设备的研发投入各方面都没引起重视,人才的流失也就非常严重,导致我们积累很难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缺乏制造工艺方面的底蕴,这也成为“卡脖子”的事儿。这是硬件层面上。(三)系统软件差距在软件层面上,除芯片外,差距更大的是在系统软件问题。例如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大数据软件、工业软件等。在工业软件领域,面临人才短缺,缺乏积累等。在大数据时代,开源软件越来越多,对我们来说有好处,可以更多地参考。但大数据系统软件研发,比如Hadoop、Spark这样比较流行的软件也都是美国主导(研发)起来的,我们自主研发这些非常少。我们国家很多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最近看到阿里、华为等公司投入很大精力做开源软件、自主软件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人才培养和科研实力差距还是非常大。(四)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后的隐忧人工智能这些年进步非常快。最近三五年大家也能够看到,国内的人工智能非常火,无人车、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技术进步非常快。这里有个例子,也是前几天,我刚看到的例子,在国际上人脸识别领域里,全球有个国际人脸识别比赛。前5名都被我国公司包揽。当前一些人工智能算法方面中国确实领先,相比精度比其他国家要高。目前,国内最火的是算法工程师,人工智能应该在软件领域的关键就是算法。例如,现在机器学习非常火,导致大批学生往这方面扎堆,忽略了基础软件研发问题。他们认为算法找工作最好找。据了解我校今年毕业人工智能和算法相关的硕士好多能拿到40万左右,好的博士生能达到80万,他们认为做AI、做算法适合市场的需求,于是一窝蜂跑去做算法。相对而言,算法比较容易入手,老师不讲,自己花几万元出去培训机构那里学学,再练练编程,开放的课程都有很多,学生也有渠道去学。但系统软件做得很少,搞深度学习的都知道,TensorFlow这样软件强大在是一个系统化的深度学习软件,这也不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是Google这样的国外大公司和核心科研团队研发出来的。Google开源出来,它的技术落后已经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Google不可能把最新最强的技术开放出来。这就是我国人工智能研发背后的隐忧,基础性独立研发不足。(五)大数据战略资源争夺难以避免为什么中国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这么快?其中背后的关键原因之一是数据资源问题。大的互联网公司,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他们肯定很重要。但对高校而言自然而然缺乏数据的资源,没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也很难去谈。美国的环境有其掣肘,美国大学的老师跟我们讲,他们不是很容易有途径弄到大数据,它的隐私保护、政策、法规的约束,导致他们在做技术突破创新的时候都相对保守很多。这背后是大数据战略资源的较量。有些媒体把大数据比喻为新石油,说明它的重要性。而全球未来围绕数据资源的争夺也难以避免。(六)清醒认识我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国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产品研发上发展迅速,应用领域推进得很快,西方国家必然会感觉到很大的威胁性,尤其我们经济规模这么大,美国肯定是要想办法遏制我们,遏制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就是“卡脖子”,我们的弱项,最典型的是工业领域就最核心的东西,如飞机的发动机,我刚才提到的光刻机、系统软件都是我们薄弱的环节,就容易被他们抓住这个脖子。我们是理工科,做这些项目,智能制造、大数据都是做“卡脖子”工程,从0到1,不是已经有了把它做得更好,而是你没有这个东西怎么把它建起来。美国对我们的制裁,假如Oracle对我们制裁,不给我们提供的话,国内数据库厂商机会就来了。西方的技术扼制,短时间是坏事。但从长远看的话,我国的独立自主技术发展,如果进一步完善国内竞争机制,把握好自主研发的保护、竞争和淘汰机制,迈向国际一流只是时间问题。我结合自己做的事情的理解,我们国家最近五六年,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非常快,有可能超过美国。当前我们国家对全球各国人才也很有吸引力,高端人才也回来了。为什么在中国做大数据、人工智能有优势呢?因为我们数据资源丰富,用户多,场景极为丰富。这是我国面向未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劣势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一些系统基础性的地方。如基础系统软件等。“卡脖子”的地方,不仅仅需要应用产品,还需要基础性的东西,需要体制,需要底蕴,方方面面提高上去才能做出来。还有个问题,现在互联网发展太快了,人工智能把很多优秀的人才挖走了,学校的学生就面临这个问题。基础性研发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学生们不愿意做系统,不愿意做底层代码开发和基础系统建设。总是希望做算法、期望更高薪水,需要时间,需要市场来回调。因此,基础系统软件这些方面的人才流失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另外,知识产权的保护的问题也要进一步加强,只有产权保护越好,创新的回报才能得到更多保护。总的而言,只有脚踏实地,夯实基础,才是我国应对西方技术扼制的可靠方法。
天骄建材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学校、科研机构或自然人等在某一科学技术领域具备发明创新的综合能力。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着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为此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1、加大对创新方法的投入力度,引导与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创新方法行动。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以及科研项目的设置上,注重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研究与创新的支持,形成国家对创新方法投入的长期的、稳定增长的渠道;并在相关科技计划与优先领域中,超前部署对未来科技发展有引领作用的科学思维与方法的研究和创新项目;对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中采用新的思路、探索新的方法以及进行工具设备创新的研究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引领学科前沿、抢占高科技战略制高点、支撑重大技术创新、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方法创新,加大投入力度。2、系统地组织开展创新方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组织我国优秀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综合、系统地整理、分析科学思维、方法与仪器设备创新的成果;根据当前国际最新的发展趋势,全面开展“科学方法大系”的研究与编制工作,出版有关科学方法的大型系列专著;根据不同的社会群体,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开展针对科学思维、方法与仪器设备创新的学术论坛、专题讲座以及相关调研工作;加强支撑创新方法工作的平台建设。一是对能够导致方法创新的科学原理和能够开拓新的研究方向的思维方法的研究;二是对涉及军事、纳米、生命科学等高科技领域以及解决资源、环境、工程建设、公共安全、人口与健康等重大问题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工具的研究;三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域(如中医)开展科学思维、方法与工具设备的研究;四是支撑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包括能有效带动和引领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核心部件等的研究;五是对支撑企业、行业重大技术发明的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的研究。3、从教育和人才使用机制的改革入手,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广泛开展科学思维的基础性教育工作,重点从“娃娃”抓起,突破传统思维框架的束缚,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充分发挥选拔和使用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导向作用,将具有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作为人才选拔和使用的标准之一,把在科学方法的研究、应用与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教学、管理人员选拔推荐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来。4、加强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将科学方法宣传与科学研究过程、成果推广应用紧密结合,促进技术成果与科学方法同步推广,推动科学方法的普及。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大力开展科学方法的宣传与教育。同时,加强与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合作,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创新方法宣传活动,普及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吸引全社会广泛参与,让创新方法在公众中广泛传播,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中国哪些核心技术领先世界量子卫星通讯高铁桥梁等基建我国的同步卫星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天气实况与数据预报技术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磁流体研制的关键高精度轴承,陶瓷轴承
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科技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企业科技的自主创新企业为适应生产发展和市场需求,必然以开拓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为经济目的,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像
金融功能:中国的微信或支付宝支付这类移动支付功能,是世界中最强大的。网络:中国科学家已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量子卫星网络。非常牛逼!太阳能:中国是世界太阳能发电量最
杜绝能干的不给干,而这辈子学不会的挑大梁! 前者没岗位,后者却独霸资源和权力,就是在危害国家安全! 最大的障碍是能干的不准干,不能干的干大事,权利,仪器,资源都
后来朱江洪回忆说:“我们科研人员没有辜负期望,我们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研发出来了。5年过后,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先后有3家日本企业来到格力,恳请并购合作。2008
优质论文问答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