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3

凭海而居
首页 > 期刊论文 > 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论文题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懒猪001

已采纳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离不开研究儿童,没有儿童的园本教研是没有实效的,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虚构的成长。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研究儿童。尤其是研究儿童的发展需要。换言之,幼儿园教师应该成为儿童研究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看懂”儿童,找到有效支持儿童发展的策略。一、研究儿童应该指向儿童的发展需要有些教师研究儿童通常指向儿童“现在”的兴趣、需要,而没有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儿童。儿童的今天与昨天相比,发展在哪里?儿童未来有何发展需要?只有清楚儿童的发展需要是什么,教师的指导才是有依据、有实效的,才不至于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意义的纷争中。才不至于盲目跟风。在一次研究儿童的现场,一名“执着”拼图的幼儿引发了大家讨论。有的教师认为,这名幼儿做事投入、积极、坚持,教师应支持这种行为,不应干扰、打断幼儿。而有的教师认为,拼了这么久都没拼成功,是否意味着幼儿的拼图思维和技巧需要改进、优化,说不定幼儿这时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帮助。如果我们能清楚地了解这名幼儿的发展需要,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对这名幼儿而言,是支持其继续、专注地拼(但或许仍然不成功)有价值,还是帮助其改进拼图的思维和技巧更有价值?对一个坚持了很久、思维受阻的幼儿来说。也许“改进”更有价值;对一个不太专注于活动的幼儿来说,专注本身已经很有价值了。事实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这种让教师两难的情境是常见的。一方面,儿童长期发展的全面性与儿童某一时刻发展的局部性并不平衡。从长远看,儿童必然是全面发展的,但在某一具体时刻,儿童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在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儿童各个领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比如,相比之下,有的儿童更需要发展语言交际能力,有的儿童更需要发展身体运动能力,同一活动对不同儿童具有不同的价值。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得立足于研究儿童的发展需要。二、如何做儿童研究者(一)有研究精神我们曾经从不同角度探讨过如何研究儿童,比如。直接研究儿童,从学科入手研究儿童,从家长人手研究儿童;通过谈话研究儿童,通过活动研究儿童。通过作品分析研究儿童等。但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逐渐体会到,具体的研究疗法并不一定要统一,因为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方法,但有一点大家要形成共识:幼儿园教师应该拥有研究儿童的精神。幼儿园教师的研究精神首先表现在有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儿童发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个教师如果不能发现儿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使掌握了多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也难以真正地研究儿童。研究精神还表现在发现问题之后,能深入地分析问题,寻找令人信服的、有证据的答案。比如,我园一位年轻教师发现,一直以来幼儿能否复述故事是教师在故事教学中常采用的一个评价指标。但能够复述故事的幼儿,并不一定理解故事;而不能复述故事的幼儿,也未必就不理解故事。“复述一理解”问题困扰着该教师。后来,该教师发现能否复述故事和是否理解故事是幼儿学习故事的两个维度,她自己的困惑源于一直从一个维度来理解幼儿的故事学习。如果从两个维度来理解,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最终该教师绘制了一张“故事学习中的儿童”图(图1),能够清楚地看到四类儿童的发展状况:有的儿童不能复述也没有理解故事(A),有的儿童能复述故事却没有理解故事(B),有的儿童不能复述却理解了故事(C),有的儿童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故事(D)。随后,这位年轻教师发现图例虽然很容易为大家所理解。却只涉及四类比较“极端”的儿童,更多的儿童处于中间状态,那么,如何去解读A、B、C、D之外的儿童呢?此外,故事学习(教学)中的评价指标也并非仅有“复述”和“理解”,比如,儿童在故事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创造性、是否能够“表现”(表演)作品等,是否可能有一个三维的“故事学习中的儿童”的示意图呢?于是,该教师准备继续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在我们看来,这位年轻教师是有研究精神的,她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探寻问题的答案。虽然儿童学习故事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人也习惯了用能否复述来评价儿童的故事学习,尽管很多人也都意识到不能单凭这一点来评价儿童的学习水平,但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研究精神不在于教师掌握的研究方法有多少,不在于研究话题的新旧,不在于最终结果有多大的轰动效应,而在于教师在研究儿童过程中是否有探索、寻找问题答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二)有儿童视角有儿童视角,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每一项工作(不管是不是直接指向儿童的T作),都应考虑到儿童的需要,从儿童的角度来想一想、试一试,并充分保障儿童的权益。不管什么工作,都应该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正如《儿童权利公约》里所指出的一样,儿童也是人,拥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基本权利。幼儿园教师应该拥有儿童视角,不仅仅是因为儿童需要保护,更重要的是这本身就是他们的权利。儿童视角要求幼儿园教师在目标制订、内容选择、活动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都考虑到儿童的声音、儿童的立场。比如,在规划活动区角时,有儿童视角的教师会去倾听儿童的声音,甚至让儿童设计,或者在规划前注意观察儿童兴趣、需要。根据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规划。活动区的数量、内容、形式都尽量考虑到儿童的发展需要,对儿童是适宜的。而没有儿童视角的教师。则更多地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借鉴别人的做法等来规划、设计。(三)能“看懂”儿童对于如何“看懂”儿童,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做法,下面是我园的一些探索。有研究者(Shulman,1986)指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关于教学方法的知识”“关于儿童的知识”和“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在认真地学习了这个理论,并分析当前幼儿园教师观察、了解儿童的误区之后,我们发现这三者相交的部分就是研究儿童发展需要、“看懂”儿童的主要内容,也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也就是说,单纯地增加某一方面的知识(如“关于儿童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够帮助我们“看懂”儿童,而应该是增加三者的交集部分(图2)。比如,对于研究儿童的坚持性这一问题,不仅要观察、了解儿童关于坚持性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以及坚持性不够的表现、原因等内容(即“关于儿童的知识”),还应同时结合不同的学科、领域,如身体运动中的坚持、美术活动中的坚持,以及身体运动、美术活动中的关键要素、幼儿发展过程与坚持的关系等(即“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还应考虑到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培养儿童的坚持性,什么样的方法会破坏儿童的坚持性(即“关于教学方法的知识”)。当然,在研究儿童的发展需要时还必须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儿童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同伴关系,甚至儿童未来将入什么样的小学、会与持什么理念的小学教师接触等。

189 评论

茜茜Julie

1、由教师角色的时代特征所决定

把教师束缚在知识传递位置上的传统教育已不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实现教师由“教学型”向“研究型”角色转变,这既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本身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和主要内容。知识经济社会迫切要求教师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研究者。

2、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所决定

丰富的研究机会,最佳的研究位置,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了可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教师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进行教育研究的过程。

3、由教师群体的本质所决定

教师是有知识,有思想,有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群,教师都有教育研究的理想倾向。 给教师营造一个学习、研究的学校文化氛围,让教师进入在学习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的状态。这种状态正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熏陶过程。

对教师来说,在这种状态中,要逐步学会以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这种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工作状态和生活方式是符合时代精神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状态。

212 评论

april841002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进步,要有教育成效,就必须边教边学,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只有时常研究学问,时常找到新理,才能教诲丰富,才能学生得益。做研究型教师是我们教学的需要,也是我们中学教师发展的目标。

1、积极参与教师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学习,把握教育界的动态,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勇于参与诸如微格教学、学案导学研究等适合教师操作的教学研究。

2、坚持自我学习与进修。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就必须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参加集体学习、听课、评课,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说课活动,以促进个人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4、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优化课堂。

角色性质

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来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这种角色是一种性质复杂的职业角色。一个人成长为这种角色需要经过复杂的、长期的学习过程。

教师角色的性质就在于帮助学生成长;或者说,教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人。

175 评论

相关问答

  • 为什么要研究课堂教学论文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最终服务于生活,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首要条件是转变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

    阿尔卑斯101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为什么要研究政治学论文题目

    有很多种,比如说:1、政治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2、政治的本质3、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4、网络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研究5、政治权力来源研究

    密果儿小雨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研究生论文第一作者为什么是导师

    研究生和导师不可以同为第一作者。 一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只有一个,一般都是学生是第一作者,导师是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在创新性科研成果中贡献最大。同时,所带来的连锁

    添喜lucklily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论文题目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离不开研究儿童,没有儿童的园本教研是没有实效的,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虚构的成长。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研究儿童。尤其是研究儿童的发展需要。换言之

    凭海而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教师成为研究者论文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进步,要有教育成效,就必须边教边学,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只有时常研究学问,时常找到新理,才能教诲丰

    最爱黄冕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