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甜甜不赖你
古代粮食仓储制度考析及启示“国家大本,食足为先”。粮食储备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历史上各朝各代无不把它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考析古代粮食仓储制度,可以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一、历代王朝高度重视建仓储粮在古代,仓储被视为“天下之大命”,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1、积极兴建仓储设施我国粮食储备的历史十分悠远。夏朝,仓储制度正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财政制度。自周代开始的历代王朝不仅重视中央仓储的建设,也注重在地方兴仓储粮,仓储制度渐趋成熟,仓储规模不断扩大。例如汉代,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开始营建新都长安,首批重点建设工程就包括了太仓。除太仓外,中央直接管理的粮仓还有位于甘泉的甘泉仓、华县的华仓、左缴附近的细柳仓和嘉仓等。此外,郡、县两级另有常设之仓,各诸侯国、军队特别是边防兵系统也建立了粮仓。而汉宣帝时耿寿昌倡立的常平仓制度,更成为后世封建王朝沿用的主要仓储制度。2、千方百计筹粮《魏书·李彪传》说:“国无三年之储,谓国非其国”。而在农业生产力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国库要保持三年之储实非易事。因此,历代封建王朝都千方百计地筹措粮源,除狠抓皇粮国赋入库外,还积极拓展其他筹粮入库渠道。例如宋代,不同类型的仓廪有不同的粮食来源。正仓亦称官仓,其粮食来源主要是皇粮国赋;各州、县的义仓,主要是从官收的春秋二税中,每石另收一斗储仓;常平仓的储谷主要是每年夏秋两季以略高于市价收购,其本钱由国家财政统筹拨付;广惠仓的仓米来源是官府对无人耕种的绝户田募人耕种所收的租谷;社仓主要靠官府提供谷本,收“息米”,同时也通过劝捐和劝借的方式,面向富民,筹措谷本。二、历史上粮食仓储的职能与作用在农业是“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的中国封建社会,粮食仓储除了供应皇室及贵族的粮食消费、维系国家机器运转以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职能与作用。1、平抑粮价,调控市场这是古代仓储制度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功能。从周代开始,历代王朝十分重视发挥仓储的这项职能作用。尤其是从汉代设置常平仓制度以来,调控更成为仓储的主要职能。每当青黄不接、灾荒或战乱引起市场谷价上涨时,政府以常平仓所存之谷平价粜卖于市,以不致“谷贵伤民”;当谷物丰收市场谷价下跌时,政府又动用库帑平价收购,以不致“谷贱伤农”,从而对市场起到稳定、调节作用。2、赈灾备荒,安民固本我国是个灾荒多发国家,因此,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荒政”,而他们采取的最主要的救荒之策就是设仓积谷,适时救济灾民,安定社会。自隋代起,在已有的官仓之外,又创设了一种民间自置粮仓,专门供当地备荒赈恤之用,这就是由长孙平倡议而设立的义仓。义仓由各州军民共同设置;出粟方式为“劝课”,具有自愿性质;所出粟麦品种“随其所得”,没有固定要求;仓窖造于当地村社,委托社司管理;所储仓谷用于饥荒赈给;出粟标准平均每户一石以下,按“贫富差等”法交纳。义仓制度是封建仓储赈灾救荒的重要手段之一。3、供养军队,备战应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储备是古代战争最重要的物质保障。例如,西汉一朝,几与战争相始终。作为后勤保障的重要方面,粮仓和武库一起,为西汉军队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西汉王朝拥有进行战争和维持统治的强大后盾。三、历史上加强仓储管理的基本做法仓储是保证封建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手段,也是易生腐败之地。历代封建王朝仓储制度中均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仓吏腐败,亏空严重;储备不足,调控乏力。为解决这些问题,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加强仓储管理,其主要做法有四:对粮食储备实行专管,由中央财政直接控制。一般说来,中央财政最高行政长官是全国仓储的最高主管,其下另设专门的“仓官”负责仓储事宜。如明代,户部掌管全国钱粮,各省由布政司分理,无论京库钱粮支用还是地方存留与上解,都须遵循户部的细则定例,并接受户部的审核。1、对不同类型的仓储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如常平仓等官仓主要由各级政府机构管理,而义仓、社仓、预备仓等民间仓储,则在官府的指导下,主要由民间自行管理。2、制定较严密的管理条规和制度例如,秦代有专门的仓律,规定严格;西汉设有专门的会计簿册,详细记录仓储谷物数量、品种、出入、经手人、核验等,上级官吏经常检查所属仓谷。宋代以后,有关仓储的规章更多、更细、更严。3、注意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清雍正严查钱粮亏空就是一例。据载,在雍正元年至三年(1723—1725年)期间,雍正连续发出有关清查钱粮亏空的上谕三十余道,并派朝廷官员协助清查地方钱粮亏空。在清查过程中,他下谕:即便涉及高官与贵族,也决不宽贷。对被参贪赃的官员,一是抄家,二是罢官,严重者处以极刑。四、几点启示我国是农业大国,解决12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粮食安全问题更为重要。为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有必要借鉴我国古代和国际仓储管理经验,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加强粮食储备建设与管理。1、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市场供应充足,很多人觉得粮食短缺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但应当看到,一些发达国家多年以前就开始加大粮食、石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的存储,以有效应对未来可能出现而市场又无法从根本上调节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从战略的高度、全球的视角来审视未来,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加强粮食储备建设与管理。这是我国政治、社会长期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扩大中央储备粮食规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乃千古恒理。只有掌握足够数量的粮食,才能应付各种复杂局面。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扩大中央储备粮食规模。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规模效益,降低成本。3、建立高效率的国家储备粮调控机制我国现行的国家粮食储备方式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结构不合理,长期静态储存。储备粮没有按功能和应发挥的作用分类,收进来就统统放在库内,造成资源和财力浪费。其二,粮食进出多采取行政分配方式,市场调控作用发挥不充分。这种情况应尽快改变,建立起吞吐灵活的国家储备粮调控机制。一是按照用途,将储备粮分成两类,一类是战略储备,即国家在特殊时期和特殊情况下救灾救济之用,平时不能动用;另一类是调控储备,相当于古代的常平仓,在粮价过低、农民收入受到影响时,国家入市收购;在粮价过高、消费者利益受到影响时,国家入市抛售储粮。对战略储备、调控储备实行不同的管理政策和补贴政策,但不管是哪种性质的储备,其收购、轮换和销售都应通过市场来运作。4、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粮库管理纵观中国几千年仓储史,强化仓储管理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粮库管理总体是好的,但管理不善、弄虚作假、贪污挪用之事也偶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粮库管理。第一,进一步压缩中央储备粮库点,将中央储备粮存放在质量好、管理水平高的大、中型粮库内。第二,对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全部实行计算机台账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周转库存也要实行计算机台账管理。第三,针对全国清仓查库暴露出的问题,做好建章立制工作,依法规范和管理储备粮库。5、鼓励民间储备粮食我国历史上储粮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公私皆储粮,“都鄙廪庾皆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但从我国目前粮食储备的结构看,国家储粮是大头,农户一般不储隔年粮。因此,在重视中央储备的同时,也要积极发展民间储备,特别是要鼓励农户储备粮食。
一袋馋师
我国粮食安全为何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由重点关注数量安全转变为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同时兼顾。在满足人们温饱问题的阶段,数量安全是根本,但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营养健康、美味可口的高质量粮食品种,多样化的食品需求,日益成为广大消费者的重要选择。
由粮食安全转变为多样化的食品安全。随着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放缓和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以及口粮在人们日常饮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粮食(口粮)安全不再像过去一样突出,相反地,人们对肉类、蔬菜、水果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因而保证多样化的食品供给逐步成为粮食安全的新内容。粮食安全也由口粮安全逐步转变为口粮安全和饲料粮安全兼顾。
休普若斯
大学生如何保护粮食安全论文如下:
2022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10月10日在线上启动。在当前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深入宣传粮食安全,强化全社会对粮食安全的认识,有利于准确传递政策导向,为保障粮食安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近年来,我国全面加强粮食生产、流通、储备能力建设,粮食安全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增强了全社会对粮食安全保障的信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
我国坚持立足自身,端牢“中国饭碗”,实行增产与减损并重的粮食政策。一方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推进粮食全产业链节粮减损,实现粮食“绿色增产”。
此外,注重引导粮食消费方式从“过度消费”向“健康营养”转变,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适度进口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受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全球粮食价格高位波动,我国粮食进口呈量减价扬态势。从目前来看,粮食进口减少对国内供应影响不大。
充足的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目前,我国政府储备规模、品种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中央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地方储备规模进一步充实。政府粮食储备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合理的规模、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增强了政府防范风险的能力。
提高粮食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粮食应急储运、加工、配送、供应能力持续提升,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粮油应急保供机制不断健全,我国有信心、有能力在重大突发紧急事件中有效保障粮油供应。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我国在立足自身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积极参与粮食安全国际发展合作及全球治理,为推动世界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
写作思路:可以从粮食储备问题、应对难题这几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等等。 正文: “民以食为天”,粮价飙升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利益。 从公众利益
关于粮食安全的论文题目有:行稳致远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是国之根本、民之命脉;粮食安全,事关国家
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
1、国外应用人工合成信息素防治仓储害虫的研究《中国粮油学报》-1999年14(12),第1作者2、利用人工合成信息素诱捕印度谷螟的影响因素分析。《昆虫学报》-2
绿色食品营销策略一、绿色食品营销环境分析(一)绿色食品营销的国际环境随着世界绿色浪潮的兴起,绿色食品(国外为有机食品)营销的国际市场环境已经形成,初步具备了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