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阳0001
从来没发现苏州有什么自然灾害…… 地震、台风、暴雨、洪水、内涝、高温、雷电、大雾、灰霾、泥石流、山体滑坡、海啸、道路结冰、龙卷风、冰雹、暴风雪、崩塌、地面塌陷、沙尘暴,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 这些,我好像都没发现过...... : 在1644—1993年这350年时间中,江苏省江淮两个流域共受严重水旱灾害115次,其中长江流域53次,淮河流域62次,淮河流域要多于长江流域:换言之,长江流域大约七年发生一次较为严重的水旱灾害,而淮河流域这个周期却只要六年。另外,从全省范围看,这350年中,发生灾害的年份共有92个,而两流域同时受灾的年份却只有21个,其它大多数年份都只是一域受灾。这说明江苏南北的气候虽有一定的共同性,但差异性却要更大些。当然,如果将两流域同时受灾和一域受灾两种情况都加以考虑,则每隔3—4年江苏就有可能发生一次较为严重的水旱灾害,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年数。 在这350年中,长江流域共发生水灾29次,旱灾24次,水灾多于旱灾;淮河流域共发生水灾51次,旱灾11次,虽然也是水灾多于旱灾,但水灾却是旱灾的数倍,远远超过了长江流域的水旱灾害比。以前有人以为淮河流域多水灾是受黄河夺淮的影响,但1855年以后,黄河回到山东人海,江苏淮河流域的水旱灾害次数仍为21∶7,水灾是旱灾的三倍,虽比1855年前有所减少,却仍比长江流域要高出许多。其中原因,主要还是与淮河流域降水变率大、受水条件差有关。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虽然淮河流域年降水量不如长江流域大,但发生水灾的可能性却比长江流域大,在这个地区,防水比防旱更加重要。如果我们再比较一下两个流域同时遭灾的情况,又可发现:在21个共同受灾年份中,只有1971年是南旱北水,其它年份南北灾害的性质都是相同的,或同为水灾,或同为旱灾。这是因为如果南北皆灾,往往是在同一种气候条件下,为一种大尺度范围的天气系统所控制,因而造成的灾难性质也相同,如1954年江淮同发大水,就是因为“7月份鄂霍次克海维持着一个持续高压,使江淮上空成为冷暖空气长时间交绥区,造成连续持久的降雨过程”。①而如果出现南北皆灾,但灾情的性质却不同,则不但在时间上可能有先后的差异,而且天气系统的性质也往往不同,如1971年发生在北方的水灾是因为6月初的连阴雨,②而发生在南方的旱灾则是6月下旬以后的持续高温少雨所致,③二者的成因显然不属同一个天气系统。
freekalong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署名(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引言(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材料方法(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实验结果(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陌茉默墨
关于举办第十届地球小博士和第九届环保之星地理科普知识大赛&;&;&;&;&;&;&;&;&;&;&;&;&;&;&;&;&;&;&;&;&;及2016年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研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科普法》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促进全民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深刻理解与实践,提升全社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国地理学会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普大赛条例》,中国地理学会决定以构建我们的和谐世界(社会)为主题,在全国中学生中开展第十届地球小博士、在全国小学生中开展第九届环保之星地理科普知识竞赛活动;同时举办2016年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研论文评选活动。&;&;&; 一、竞赛主题:构建我们的和谐世界(社会)。&;&;&; 二、竞赛时间:2015年10月1日—2016年6月10日。&;&;&; 三、竞赛范围:全国中小学生自愿参加。&;&;&; 四、组织办法:&;&;&;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和评审工作;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联系和组织工作。各省、市、自治区地理学会可以根据要求参与组织本省市区内中小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参加;各学校也可以直接向大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报名参赛。&;&;&; 五、奖励办法:&;&;&; 大赛设集体奖和多等级的个人奖项,其中地球小博士200人,初中、高中各100人;环保之星100人,在小学生中产生。有关地球小博士科普知识大赛具体参赛办法,详见中国地理学会地球小博士科普知识大赛条例和实施细则(附件一)。大赛指定网站为《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科技大赛网》()和《中国地理学会网站》()。&;&;&; 六、关于优秀地理教研论文奖:&;&;&; 请参照《2016年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研论文奖评选活动申报、评选办法》申报参赛(附件二)。中国地理学会注册会员免收论文评审费。&;&;&; 七、联 系 人:任爱君&;&;&; 八、联系电话://&;&;&; 九、监督电话:(中国地理学会秘书处)&;&;&;&;&;&;&;&;&;&;&;&;&;&;&;&;&;&;&;&;&;&;&;&;&;&;&;&;&;&;&;&;&;&; 中国地理学会&;&;&;&;&;&;&;&;&;&;&;&;&;&;&;&;&;&;&;&;&;&;&;&;&;&;&;&;&;&;&; 2015年9月15日附件一:中国地理学会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普知识大赛实施细则一、根据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普知识大赛条例第九条制定本实施细则。二、目的:为了贯彻落实《科普法》的精神,具体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自觉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科技成果水平,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三、宗旨:通过大赛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大赛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年轻一代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也是具体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有关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四、组织与指导:大赛设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大赛组织委员会五、竞赛时间1、报名、答题及评选时间:每年的9月至昱年6月2、表彰时间:每年7—8月。六、参赛对象参赛对象包括有创新能力的、品学兼优的中、小学在校学生,并相应分成小学段、初中段和高中段三个组进行评比。七、竞赛内容中国地理学会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普知识大赛试题将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内容组成:客观题将由专家委员会依据学生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分别拟订三套不同的试题,试题采用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使用答题卡答题。主观题为参赛选手完成的创作题。要求参赛选手在完成客观题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调查、体验等方式,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优势,以调查报告、作文、书画、动漫、摄影等形式(题材不限)提交全国组委会参加评比。
走近绿色绿色是时尚的代名词,绿色是树之名,绿色是小溪的欢歌,绿色是花儿的枝叶,绿色象征着生机。树,人类的朋友,它奉献氧气吸入二氧化碳,为人类净化空气,抵御沙化、
关于举办第十届地球小博士和第九届环保之星地理科普知识大赛&;&;&;&;&;&;&;&;&;&;&;&;&;&;&;&;&;&;&;&;&;及2016年全国优秀
从来没发现苏州有什么自然灾害…… 地震、台风、暴雨、洪水、内涝、高温、雷电、大雾、灰霾、泥石流、山体滑坡、海啸、道路结冰、龙卷风、冰雹、暴风雪、崩塌、地面塌陷、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皆因水气蒸腾,或挥发为云为雾,或凝聚为雨,为露,或遇冷结霜、雪、冰雹。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论文范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