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80

我大旗网
首页 > 期刊论文 > 毕业论文一国两制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不老的传说kz

已采纳

“一国两制”实施中的若干宪法问题浅析1997年7月香港回归,特别行政区成立,“一国两制”开始真正实施。两年多来,总的来说,“一国两制”和相应的两部宪法性特别法即香港和澳门两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注:对两部基本法在整个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定性,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学者主张两部基本法是宪法性法律,属于基本法律。但是我认为这不足以描述两部基本法的特殊性,因此我原来把他们定性为“宪法特别法”。在编辑本文时,童之伟先生提出最好叫做“宪法性特别法”。我觉得这个定性非常恰当。)的运作是很成功的,当然也产生了一些宪法和法律上的难题,这篇文章将就这个题目展开论述,探讨“一国两制”在实施中给中国宪法的理论和实践提出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是“一国两制”之下的法律解释问题、违宪审查问题和宪法在特区的适用问题等,以就教于学界同仁。一、“一国两制”实施中的宪法和法律解释问题在实行“一国两制”情况下中国宪法遇到的各种问题,应该说处理起来都不难,只需给特别行政区例外或由特别行政区自行处理即可。但是在法律解释问题上,中国宪法遇到了真正的挑战,“一国”和“两制”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对两地法律界专业技能的真正考验。(一)两地不同的法律解释制度 中国宪法把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赋予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国内地实行的是由立法机关解释宪法和法律的制度,即“立法解释”制度。立法机关的解释是最终的权威解释,不仅一切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必须遵守和执行,而且司法机关在处理具体案件时也必须依据有关解释来判案。此外,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如果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有疑问,可以提请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解释,这种解释有效力。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这种司法解释其范围只限于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这种解释不得违背法律、法令的原意。相对于立法解释来说,司法解释是辅助性的,前者是主要的。(注:参见张志铭:《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载梁治平:《法律解释问题》,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65页。)尽管如此,立法解释在中国运用得并不多,宪法性的解释更是鲜有。但是,在“一国两制”下,宪法性的解释却被频繁地运用。这是我国宪政制度很大的发展。在普通法制度下,法律的解释权属于法院。在这种制度下,法律制定出来后,立法机关就不再有发言权,法律的命运就掌握在法院的手里。由于实行严格的司法独立,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如果需要解释法律,是不会征求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意见的。如果立法机关对法院的解释有意见,可以修改乃至废除或重新制定有关法律,而不会解释法律。这就是普通法下的法律解释制度。尽管在英国统治之下,香港的法院所享有的法律解释权是有限的,但是,其基本精神与其他普通法地区的制度是一样的。基于香港特殊的情况,回归后,这种法律解释制度被保留下来了。这里探讨一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问题。 (二)“一国两制”下的法律解释制度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我国又有大陆法的传统,然而基本法的实施却是在实行普通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处理基本法的解释问题时,立法者面临两难的境地,既要考虑到中国内地的法律解释制度,又要考虑香港普通法体制下的法律解释制度。最后折衷的结果就是基本法第158条的规定,即根据宪法的规定,像中国所有其他法律一样,特区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这就与内地的法律解释制度统一起来,体现了“一国”的要求。同时也保留香港普通法下的法律解释制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香港特区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解释基本法的条款。但如果要解释 的条款有关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事务或中央和香港特区的关系,那么香港特区法院在对案件作出不可上诉的终局判决前,应由香港特区终审法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有关条款作出解释。香港特区法院在引用该条款时,应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为准。但在此以前作出的判决不受影响。可见这是精心设计的很特别的法律解释制度,它把内地由立法机关解释法律的制度和香港由法院解释法律的制度融合在一起了,从而同时满足了“一国”和“两制”的要求。(三)“6月26日解释”的个案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于 1999年6月26日应国务院的提议,第一次对香港基本法有关条款作出了解释。其起因是香港特区终审法院1999年1月29日就香港居民在内地所生子女的居留权案件所作的判决的内容与香港特区政府对基本法有关条款的理解不同。特区政府认为,由于终审法院的有关判决涉及应如何理解基本法的原则性问题,而内地居民进入香港的管理办法还涉及中央与香港特区的关系,因此,请求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和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对基本法有关条款作出解释。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的解释最终解决了有关港人在内地所生子女的居港权问题。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以后在审理有关案件时,应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为准。(注:参见《法制日报》1999年6月27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不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1999年1月29日对有关案件判决的有关诉讼当事人所获得的香港特区居留权。即这种解释不影响案件双方当事人根据判决所取得的权利和义务,不溯及既往,只对将来发生的事有效力。因此不能说全国人大常委会推翻了香港特区终审法院的判决。在普通法体制下,法院的判决可以成为先例,法院以后在处理同类案件时要遵循先前的判决,这就是“遵循先例”原则。但是如果立法机关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制定或修改了法律,改变了法院通过自己的判决就有关问题所确定的制度原则,那么法院以后处理同类案件就必须遵守立法机关制定或修改的法律。这也是普通法的原则,即“制定法优于判例法”的原则,立法取代判例的情况可以发生在任何普通法地区和国家。(注:Peter,Wesley-Smith:The Sources of Hong Kong,Law,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4,P.33.)所以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国务院的要求对基本法作出解释,无论在大陆法体制下或者普通法体制下,都应该被视为是正常现象。(四)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行为的性质分析也许有人会说全人大常委会在这里不是立法或者修改法律,而是解释法律。然而由立法机关解释法律不为普通法地区所熟悉,生活在普通法之下的人们对此是没有认识的。实际上1996年和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国籍法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问题所作出的解释,就是内地立法解释很好的例子,但是并没有人对这个立法解释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任何异议。(注: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几个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考虑到香港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采取灵活办法,圆满解决了中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适用带来的难题。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作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几个问题的解释》,对澳门回归后澳门居民的国籍问题也作出了类似的特别安排。)转贴于 酷文网-论文下载中心

229 评论

t苹果多多t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可以在以下方面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做贡献:

1、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希望,大学生要一直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正确价值观,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反对一切危害祖国统一的言论与行为。

2、关心国家大事,爱护国家的公共设施。具有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3、同破坏国家统一、威胁国家公共安全的行为做坚决斗争,配合政府等国家机关的工作。

4、大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守中国的政治信仰,拥护我党的政策,坚持且勇敢的与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劣分子做斗争。

5、大学生还要尊重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按照“一国两制”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完成统一中国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不仅使中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而且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人民洗血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澳门的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这是旧中国的政府不能也不敢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153 评论

meteorakira

法律论文推荐 由生命权看安乐死 浅析安乐死问题 投标书范本(建筑工程) 论正当防卫 经济法与现代行政管理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入党介绍人意见书 论合同效力 中国遗产税立法问题研究(B) 中国婚姻法的完善与发展 论知识产权 试论依法行政之障碍 法家思想传统的现代反思 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思考 论网络犯罪 浅析沉默权 关于企业所得税的思考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中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原因及法律措施浅议 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改革建议 论法与道德 谈依法治国 论洗钱罪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未成年人的犯罪与刑罚 西方政治法律传统与人权学说 法律社会学 浅析信用卡罪的若干问题 道德与法律的嬗变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试述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婚姻自由及其 重读戊戌变法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如何定位 法律文化论 法院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试论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 我国婚姻法离婚理由的立法完善 法治与德治的调和 关于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析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 公安行政复议书格式 道德的法——法律与道德的互动 关于“一国两制”的法哲学思考 理性看房价 论公平 从自由民族主义到宪法爱国主义 论违约责任 再论工伤与雇佣损害赔偿之区别 跨国公司并购的发展趋势极其法律问题研究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完善 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适用 论行政公益诉讼 有关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 道德与中国法的实施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1] 怎样当好一把手 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360 评论

六月的橙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正确认识、弄清、理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建和谐社会的关系问题,对于积极主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各尽所能的社会。具体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社会的创造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当代大学生们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发挥着主力军、主人翁作用,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涌现了一大批科技带头人、科技发明人、革新能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富强崛起,倾注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做出了巨大贡献。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当代大学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能很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并为创建和谐社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反之,如果让少数大学生的错误思想蔓延、任其发展,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就会破坏这种和谐。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创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和重要性,认真努力地探索、研究、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精英教育过度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引发了一些现象与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吻合。二、大学生中不利于创建和谐社会的现象(1)政治思想观念淡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有些学生思想上不关心政治,认为“政治可有可无,唯有金钱是真的”,在他们的思想上认为“谁富谁光荣,谁穷谁狗熊”,“谁赚大钱,谁发大财谁就是英雄好汉”等等,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热情,没有兴趣,感到厌倦、没有动力;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志向。“70%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个人前途”或为“家长争面子”(2)人际关系不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的成功和发展。因此,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同学与社会人之间都应建立一个健康向上、互帮互爱,彼此尊重的和谐氛围。这对于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工作的开展大有益处。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不是这样。因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同学之间因一些小事争吵不休,互不相让,没有涵养;有时大打出手,甚至走向极端、闹出严重后果、触犯法律;少数同学之间怄气,你不理我,我不睬你;有时闹成小团伙,彼此之间关系僵化;看到对方取得的成绩不是羡慕而是嫉妒,不是赞扬而是贬低,不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而是以消极的心态面对;相互之间不是以尊敬的方式对待而是以鄙视的方式、仇视的方式对待。认知因素。在青年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开始主动性交流,但其社会阅历浅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情感因素。青年人感情丰富、变化快,对事过于敏感,易产生误解。个性特点。由于个性方面的原因而导致交往障碍的情况在大学生也时常发生。(3)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合作精神。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而其他几个概念则是中性词。个人主义思想在部分大学生身上表现比较突出,比如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实现、个人价值,使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目标脱节;强调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而忽视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在人与人的关系或人际关系上,部分大学生中也出现了不和谐因素,过分强调了竞争、排斥,甚至你争我夺,忽视了合作,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在个性全面发展方面也存在不和谐因素。重视科学技术教育轻视人文素质教育、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现象在一些高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从而导致学生身心未能全面发展,甚至出现畸形发展。各种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比较突出。对班级体活动表现出懈怠、消沉、无兴趣,没有集体主义荣誉感。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方略(1)坚持正面引导,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辨证统一观告诫人们: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人的外部行为是通过人的意识、思想起作用的,是人的大脑意识、思想转化为肢体的行为。所以,教育人必然要从人的意识着手,解决思想问题,而思想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不是引用一两句至理名言就能完事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耐心细致的长期复杂的过程。教育者的意向要变为受教育者的行为,必须使受教育者从内心,从思想意识上感悟过来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并成为自觉的行为习惯。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应该从培养其自我教育的途径入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的任务,不是代替教育对象开展思想斗争而是启发、引导、激励、加速教育对象内部的矛盾运动,充分发挥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为祖国为人民争做一个有作为的人,珍惜大好时光,自觉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加强人际交往交往是一门学问,更始一门艺术。处理好人际关系需要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正确运用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寻找共同话题。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热情助人,尊重理解宽容他人。诚实守信人际交往才能长久。谦虚常常使人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热情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与人的交往,增强人际吸引。己助于人,不索以求;人助于己,必酬于人;贫贱相扶,患难与共;救人与危难时,助人与困难中。堵住痛苦,回忆激流的惟一的办法就是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学会欣赏别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基本的天性。”人与人交往中,赏识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赏识,同时也满足你自己做出色人物的欲望。而赏识别人应做到:善于捕捉别人的闪光点。“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在人与人交往中,尤其大学生的交往中更多挖掘别人的长处。适时的夸奖别人。赞扬能释放出一个潜在的积极性。赞扬能使恐怖的内心以平静;能使受伤的神经得到抚慰;能让身处逆境的人得到成功的决心;能使自卑者充满信心(3)大学生素质中进取精神等占优势,而合作精神等不足。2000年,武汉大学曾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题对当代大学生质量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具有相对优势(65分以上)的是:“爱国热情”、“进取精神”、“专业水平”、“工作能力”、“适应能力”等等,大学生相对不足(60-65分)的是“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等,而“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绝对不足(60分以下)。用人单位最看好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占91%),而“合作素质”、“政治素质”、“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和“心理素质”依次为用人单位看重其中合作精神、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敬业精神实际上均可归结为合作。人际关系指人与人的合作;敬业精神意味着对自己工作所在集体的认同,意味着对工作的热爱、投入和执著。心理素质则体现了个人身心内在的和谐程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们开辟了一条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辛勤的劳动”。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是当代大学生唯一正确的选择重视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发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给人以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工作、学习。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要求大学生主要应该做到:克服不良心理影响。性格内向多疑,自私嫉妒严重,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培养良好的品德。待人处事要诚实守信,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谦和大度,理解包容,善待

265 评论

陈709479558

这个当然你只有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多出自己的贡献和力量就行了,其他不要考虑。

195 评论

相关问答

  • 民主制度毕业论文一国两制

    写作思路: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

    我的dp我做主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毕业论文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实施中的若干宪法问题浅析1997年7月香港回归,特别行政区成立,“一国两制”开始真正实施。两年多来,总的来说,“一国两制”和相应的两部宪法性特别法即

    我大旗网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一国两制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查历史书呀,大概以他是怎样的一个制度,对国家起了什么样的影响,对这些城市又有什么帮助,又怎样的好处,你对此怎么看,你的想法,不就行了??还可以写写一国两制的由来

    谁是小小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一国两制论文文献

    不知道能不能2种都调整,各取优点而成为同一种制度

    八彩虹624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形式与政策一国两制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6至97页. [2]陈林《“一国两制”的模式新思考》.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9至60页. [4]《邓小平文

    小蘑菇少吃点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