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川依夫
气动布局 宋文骢是中国飞机设计战术性能气动布局专业组创建人之一,20世纪60年代,宋文骢在研制东风113飞机过程中创建了“战术技术与气动布局专业”,并担任布局组组长,承担飞机型号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开拓工作,开创性的完成了歼-8飞机的作战使用分析、多种布局参数研究和总体方案论证,总结出了战术技术论证、气动布局和性能分析方法。1982年2月16日,宋文骢在北京召开的新机研制方案评审论证会第二次新歼方案论证会上介绍了新式布局的飞机模型,为第三代歼击机歼-10的雏形。2001年,宋文骢等人在《中国工程科学》08期发表了著名的《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论文中所提出的气动布局方案奠定歼-20隐身战斗机的基础。 航空电子专业体系 1985年,宋文骢主持组建起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完成了国内从未设计过的腹部进气道、国内独一无二的水泡式座舱,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铁鸟试验台,国内第一个高度综合化航电武器系统动态模拟综合试验台设计等。后逐渐形成了航空电子系统组、航空电子系统动态模拟仿真组、机载OFP软件开发组等多个核心专业组。中国第一个完整的航空电子专业体系在一航成都所诞生。随后,飞行与品质控制设计试验研究室也在一航成都所成立。 歼-10总设计师 1986年,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国家重大专项歼-10飞机总设计师。在歼-10战斗机的研制中,宋文骢的主要贡献有:发展放宽静安定度的鸭式布局设计技术,提出歼-10飞机总体方案,制订了一系列跨行业、跨部门的设计师系统管理文件和程序,制定了各大系统的技术完整性主计划,明确了责任、研制步骤、主要试验项目和工作内容,组织攻克关键技术,实现歼-10飞机先进技术方案。 在试飞过程中宋文骢主持试飞结果分析,故障判断,研究解决措施,提出改进设计要求。 主要作品类别名称备注论文歼击Ⅲ型飞机研制中的设计师系统---关于中国歼击机发展的思考---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气动布局研究2001年8月发表于《中国工程科学》杂志2000年的中国军用航空技术1990年7月获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鸭式布局飞机的发展2003年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资料来源:
KP-bangbangbang
烧伤治疗学《烧伤治疗学》是2006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宗城。书名烧伤治疗学作者杨宗城ISBN9787117071451页数637定价94.00快速导航作者简介目录内容简介烧伤,无论在平时或战时,均为一种常见外伤。为了落实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我国广大医务人员努力研究烧伤防治方法,普及烧伤防治经验和提高治疗水平,以便在平时能有效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在反侵略战争时可迅速地投入到抢救工作中去。本书的再版,仍坚持以总结自己的经验为主,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紧密围绕当前烧伤防治的中心课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相结合,主观上力求本书既有实践经验又能有理论指导,能成为广大烧伤专业工作者和有志于烧伤专业的年轻医务人员喜爱的参考书;也希望本书对其他外科医学基础的研究有所裨益。[1][2]作者简介杨宗城,外科学(烧伤)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一级。1954年7月毕业于第六军医大学。历任第七、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烧伤科教授,主任医师,烧伤科副主任兼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华烧伤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全军烧伤整形外科学会主任委员,重庆市烧伤整形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理事;并任《中国工程科学杂志》《中华烧伤外科杂志》《中华创伤外科杂志》常务编委、编委;参与组织中美国际烧伤学术会议、中日整形外科学术会议等。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为第三军医大学专家组成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2年获四总部专业科技重大贡献奖,被评为总后勤部“伯乐奖”和“一代名师”,多次被评为模范支部书记。从事烧伤医学40多年,1958年协助黎鳌院士创建烧伤科。主持科研课题30多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19项,发表论文450多篇,主编参编专著38部,是我国烧伤研究最突出和烧伤论著最多的学者之一。1970年负责组织编写的《烧伤治疗学》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70年代率先总结出烧伤后急性呼吸困难综合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经验,1978年又率先开展吸入性损伤的系列研究,阐明吸入伤的发病机理,总结形成一套吸入伤早期治疗方案;主编的《吸入性损伤》专著于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0年代末,独创地提出并验证血管内皮细胞在烧伤早期脏器损害中起核心作用,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0年代末,负责组织编写《黎鳌烧伤学》。
月兮月兮
《中国工程科学》和《ENGINEERING SCIENCES》杂志反映我国工程科技领域研究动向,记载我国工程科技领域学术成果,探讨我国工程科技领域未来发展。杂志内容涉及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工程科学》和《ENGINEERING SCIENCES》杂志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jinjies(站内联系TA)啥都不收录呀?dale79(站内联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jinjies at 2010-09-21 18:30:28: 啥都不收录呀? 看你说得啥话 不是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吗袁海滨(站内联系TA)我一直也很觉得奇怪 中国工程院的院刊,竟然都连EI都不被检索. 所以,至于40多位院士坐镇,刊物的质量====不好说!lnmlz33(站内联系TA)作者多是业内牛人!!!
个人所见,这是关于你的心态问题,看你满不满足于现状,如果大侠还有更深的潜力,可以把当下作为一个跳板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是中文核心期刊主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中国科学 和《科学通报》是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里权威性的学术刊物在国内外都有着长期而广泛的影响。这两种杂志均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
气动布局 宋文骢是中国飞机设计战术性能气动布局专业组创建人之一,20世纪60年代,宋文骢在研制东风113飞机过程中创建了“战术技术与气动布局专业”,并担任布局
学术版稿约《中国全科医学》杂志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出版发行的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本刊为旬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