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96

d1329256550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国科学技术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馨怡FANG

已采纳

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的1405种科技期刊作为统计源期刊

216 评论

狂爱KIKI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的1405种科技期刊作为统计源期刊,选择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用率、基金资助论文比例等十几种期刊评价指标,利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十几年积累的丰富数据,编辑出版了《200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这对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期刊编辑部和科研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地评价期刊,客观准确地选择和利用期刊提供了依据,也为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期刊客观了解自身的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公正、合理、客观、科学的评价依据。

123 评论

细毛1015

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的1405种科技期刊作为统计源期刊,选择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用率、基金资助论文比例等十几种期刊评价指标,利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十几年积累的丰富数据,编辑出版了《200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这对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期刊编辑部和科研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地评价期刊,客观准确地选择和利用期刊提供了依据,也为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期刊客观了解自身的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公正、合理、客观、科学的评价依据。以下是分类目录:兵工技术类 管理类 海洋类 核技术类 兵工技术类 管理类 海洋类 核技术类 力学类 农业类 气象类 水利类 信息与系统科学类 冶金、金属类 综合类 材料科学技术类 地球科学类 地质地理类 电子通讯类 动力与电力工程类 航空航天类 化工类 环境类 机械类 计算技术类 建筑类 交通运输类 矿业类 理工大学、工业综合类 能源科学技术类 轻工、纺织类 生物类 数学类 物理类... (信息来源:创新医学网)

86 评论

糖小婉爱吃肉

一篇论文是否能发表取决于作者、编辑和审稿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143 评论

表哥很内涵

1、《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的1405种科技期刊作为统计源期刊。

利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十几年积累的丰富数据,编辑出版了《200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这对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期刊编辑部和科研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地评价期刊,客观准确地选择和利用期刊提供了依据,也为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期刊客观了解自身的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公正、合理、客观、科学的评价依据。

2、统计源期刊与科技核心期刊是同一回事。

遴选原则

(1)科技“核心期刊”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三年有效。这对所有科技期刊都是一个动态激励机制。也给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和评定办法的进一步改进留有一定空间。

(2)严格科技“核心期刊”学科领域总量指标限制:同一学科领域最多一两种“核心期刊”,宁缺勿滥,使评定出来的“核心期刊”真正起到该学科领域的风向标作用。

(3)确保学术专家对科技“核心期刊”评定的权威性:在期刊管理部门的组织下成立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动态专家委员会,某个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如何,一定要是科学学术专家说了算,不能由期刊管理部门独家评定。每次期刊评定,专家委员会人员应该有所调整,不能固定,以免走“后门”,以保证科技“核心期刊”的学术质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325 评论

云中子的小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例文如下:

摘要:"科学技术"与"人的因素"作为"生产力论"中两个"第一"要素, 实质并不矛盾, 而是视角不同, 两者相互贯通辩证结合。新形势下, 同志围绕我国实际提出的一系列科技思想与这两个"第一"不谋而合。

科技功能思想、科技人才思想、科技创新思想都体现了这两个"第一"之间的相互结合.这两个"第一"的辩证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指归, 共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科技思想; 科学技术; 生产力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9月结合我国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及现状所提出,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继承发展。

邓小平时期,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变革作用, 不仅从质上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更是从量上加以肯定, 科学技术已不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要素, 更是首要因素。

因此, 邓小平提出这一论断.他指出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改变劳动对象、变革劳动工具、提高劳动者素质, 从而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马克思在提出科学是生产力的同时, 更是明确肯定"人的因素第一".马克思说:"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列宁说:"全人类的第一个生产力就是工人, 劳动者", 毛泽东也十分肯定人的作用, 他说:"世间一切事物中, 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在共产党领导下, 只要有了人, 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表面上看, 两个"第一"存在矛盾, 实际不然, 两者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差别在于两者视角不同, 而内容却相互贯通, 辩证结合。

两个"第一"视角不同.从生产力的划分来看, 生产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划分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其中, 劳动者属于人的因素, 相对于劳动者的劳动工具及劳动对象则是物的因素.当且仅当这两者相结合时, 才能表征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这两者之间, 一方面人的因素依赖于物的因素, 且必须遵循物的因素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 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作为物的因素的劳动工具及劳动对象则需要服从和服务于人的因素。

科技发展史的经验表明, 生产工具有利于劳动力的提升, 劳动对象是劳动者改造的客体及用以改造的材料.不论是制造和使用何种劳动工具以及如何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还是利用何种劳动对象及如何利用劳动对象, 均由劳动者所决定。

从根本上说, 人与物的关系的精髓就在于这种人的因素相对于物的因素的主导地位.而"人的因素第一"就着眼于此.同时, 它又可以区分为内涵因素和外延因素。

其中, 技能、工艺、理论、方法等知识形态都是它的内涵因素;劳力、物力、财力等实物形态都是它的外延因素.科学技术对应于内涵因素。

一般来讲, 机器和设备等工具是技术的组成要素.实质上, 机器与设备作为技术来讲时, 主要指物化在其中的技术知识及原理, 其数量、外形等都属于外延因素.因此, 技术作为生产力, 是融合了外延因素和内涵因素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内涵因素的作用已经上升至不可替代的地位, 成为第一生产力, 严格说来, 应该是"首要"因素。

总之, "人的因素第一"是在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相比较的视角下论证的;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作为生产力的首要因素——科学技术——与外延因素进行比较的视角下论证。这两个命题论证的视角不同。

17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科学技术杂志

    这两个还行。

    枫月絮影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科学技术论文

    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的1405种科技期刊作为统计

    d1329256550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杂志

    基本资料 期刊名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英文名 Scientia Sinica Techologica 出版周期 月刊 出版

    椰子の童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安全科学技术学报官网

    给您推荐一个自助投稿网站——万维书刊,上面的刊物非常全,包括各类的刊物,电子邮箱基本都有,并且大多还能连接登录他们的官方网站。此投稿网用着很方便,过去看看吧!

    包华包华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科技信息是学术期刊吗

    《中国科技信息》的ISSN是:1001-8972。该期刊的主办单位是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目前该期刊不是核心期刊,属于普通期刊。

    小川里沙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