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来拉
音乐治疗作为国内一种相对比较新颖的心理以及生理辅助治疗 方法 ,正越来越多地引起医疗及保健行业的重视和青睐。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疗法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音乐疗法在ICU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做为辅助治疗手段对ICU内的危重症患者疾病治疗,身心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07.1-2008.1入住ICU的45例清醒患者,依患者的个人喜好选择音乐,以2次/日,30分钟/次,进行音乐治疗。结果:显效38例,无效5例,因病情突变中断治疗2例。结论:音乐治疗在ICU中的临床应用表明音乐治疗法可调节人的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生理功能,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孤独等心理,融洽医患关系,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缓解疼痛、紧张等情绪,在提高患者舒适度,稳定心率、血压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疗法;ICU;临床应用
音乐治疗学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是音乐在传统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1]。四千多年前古埃及就应用音乐为病人减轻疼痛,我国在两千多年前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也提出五音疗疾。70年代以来音乐疗法已成为医学家们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音乐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式,它通过声音的传递引起人们的生理变化[2]。现将音乐疗法在ICU中的临床应用阐述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7.1-2008.1入住ICU中的清醒患者45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56岁,男性23例,女性22例,其中先心病术后10例,妊高症8例,食道癌术后12例,冠心病8例,脑出血术后5例,慢性肾功能异常2例;学历:大学10例,高中12例,初中及以下23例;2例回族,2例蒙古族,余为汉族;信仰____者5例.
2应用方法
2.1应用前准备:播放音乐前需争取患者的同意并向患者说明音乐播放带来的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
2.2应用中指导:音乐播放开始,嘱病人缓闭双眼,首先从双手开始,吸气时逐渐握紧双拳(约5S)呼气时缓缓放松双拳(约15S)借此可感受紧张与放松的感觉,然后用类似方法从前臂、上臂、脸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大腿、小腿、脚等部位肌肉逐渐进行,整个过程随音乐节奏与呼吸密切配合,循环3次。
2.3应用次数时间的选择: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第一次应用于中午休息时间,第二次应用于晚上熄灯以后。
2.4音乐内容的选择:个性化选择音乐,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及个人对音乐的 爱好 自行选择最佳播放音乐[3]。对于 文化 层次较低,无音乐爱好的老年患者,音乐效果较差,如果根据他们的宗教信仰播放佛经、赞美诗等可取得较好的效果[4]。音乐的选择主要具备如下条件:轻松明快,旋律优美,节奏缓慢。
2.5音量的选择:音乐即要让患者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优美,旋律动人但又不能喧宾夺主,音量的选择尤其重要:音量过大会变成扰人的躁声,使人感到不安,浮躁。声音过小,使人心志得不到满足,声音过轻,使人空虚疲困,兴趣,情致减退,声音过浊,使人心志低下躁动。只有以适宜的心情欣赏适宜的音乐才能达到人乐和谐的境界。音乐的声响控制在患者易接受的范围内,多数研究者认同音量小于70dB,以高出现场声音4-7dB为宜[5]。
3结果
显效38例,无效5例,2例因病情突变中断治疗。无效患者中:先心病术后1例,脑出血术后2例,妊高症1例,食道癌术后1例;高中学历1例,初中及以下4例;回族2例,汉族3例,信仰____者1例,余显效。
4讨论
4.1音乐疗法可稳定患者的血压心率。声波低的柔和音乐会使人感到轻松愉悦。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轻松的乐曲能影响大脑右半球,使脑垂体分泌具有止痛作用的内啡肽,降低儿荼酚胺水平,使心率血压下降[6]。
4.2音乐疗法可提供适宜的休养环境。在整个ICU环境中有多种治疗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医护人员的交流声等。这些躁声对意识清醒的患者都是一种恶性刺激,会增加患者的恐惧和紧张心理,音乐不但可以避免躁声对环境的不良刺激,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创伤[7]。
4.3音乐疗法可促进护患沟通。
病人一踏进医院,面对生活环境的改变,医务人员的谈话,手术风险的担心。自然就产生了恐惧,焦虑,紧张,排斥情绪。这时病人往往不仅渴望更多的医疗信息,还需要一个温馨的医疗环境。通过交谈,了解音乐疗法的科学性、作用、目的,探讨各人音乐喜好,延伸到共同关心和爱好的话题,缩短了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改善了护患关系,同时也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
总之,音乐疗法对病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反应有着积极的影响。并且在加强护患沟通,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代启霞:音乐对剖宫产妇的心理影响及护理体会,现代医疗卫生,2005.21(6):739-740
[2]赵惠敏:潘恒玲,张玉凤,背景音乐在手术中的应用,吉林医学,2006.27(10):1266
[3]林羽纶:李丽卿,许乐,音乐疗法在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2008.27(12):1298-1299
[4]李淑芬:王祥云,林少虹等音乐疗法对手术患者的影响,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2)123-24
[5]林启玲:李翠桦:谈手术室对手术患者实施音乐疗法的整体护理。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7)995-996
[6]吕瑞英:音乐疗法在骨科疼痛病人手术前后护理中的应用,右江医学2003.31(6):609
[7]古月芳:陈晓红,刘晓玲:音乐疗法在肝癌介入术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131
>>>下页带来更多的音乐疗法论文参考
好事都找我
给你找了些资料。。。。音乐,它本身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那么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音乐欣赏是极富幻想的,它可以使人超越一切。人在现实世界里有种种烦恼、忧虑,人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而音乐却能让人超然物外,调剂客观与主观的矛盾,恢复人的心理平衡,使人在乐声中融入浩渺的宇宙中去,与大自然浑然一体。音乐还能表现激烈的冲突,表现人与命运的搏斗,寄托和排遣人心底的痛苦和忧伤。在欣赏这一层次上,音乐不仅能帮助人解除苦恼,而且能够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使人的想象插上翅膀,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潜能。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它也体现在人生理上的反应。轻松欢快的音乐使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节奏明快能使精神焕发,消除疲劳;旋律优美能安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增强人们生活情趣,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恢复,显而易见,音乐对精神、情绪具有极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音乐既能消除人的不良体验,也能扩大其感受、感觉和体验的领域,又能使听音乐过程中出现的思维结构得以提高。因此大多数学生可依据这些原则进行音乐调节。运用音乐来调节情绪必须要参加音乐活动,参加音乐活动指的是唱歌,聆听乐曲演奏乐器等。无论从事什么样的音乐活动,都会体验到音乐的强大魅力,受到音乐的感染。唱歌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即使是浅唱低吟也能使人心头的郁闷一扫而空。演奏乐器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训练,恐怕大多数人都办不到。而听音乐是只具备了正常听力的人都可以进行的。听的越多,欣赏能力就越高;欣赏能力越高,就越能够体会音乐的优美精妙,就越容易受到音乐的感染。一个心理健康的、成熟的人都不会拒绝音乐给他带来的好处,不管是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中感知,还是与音乐的感情内涵相互交融,发生共鸣,我们都会在不断品味中使精神得到升华。像一首首感动我们心灵的曲子,如凯利金的萨克斯曲《归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舒伯特的《小夜曲》,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等一些意境深远的曲子,让人从感伤中解脱出来,变得心情畅然、兴奋,且充满自信,特别对那些有心理困扰的人大有益处。听音乐,无论现代的还是古典的,只要溶于音乐的海洋中。我们就可以调心、调息、人静、放松、联想,调养身心的同时便可祛病强身,平肝潜阳,健胸益智。人类文明发展业已证明,由于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大学生们多听音乐吧,它会使你心灵更纯净,生活更愉快,身体更健康,更富潜力和创造力。主要音乐分三种,一种为轻音乐,一种为娱乐性音乐,一种叫做噪音。根据专家调查,轻音乐有助于大脑的学习,在人学习的时期有助于大脑的记忆,根据儿童智力研究专家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少年时期,学习音乐,有助于提高智力。下一种,娱乐性音乐,能可以改变气氛,放松心情,作为兴趣的追求。它可以分为,情感的发泄,有鼓励意义方面的,流行音乐:比如重金属音乐。第三种,噪音。凡属音乐,在不适当的环境下,都属于噪音,而且有时音乐的音频可以影响大脑的脑波。可以导致精神错乱。音乐能通过其音调影响人的情绪。在我国古代素来重“礼”“乐”。《乐记》中说:“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乐至则无怨。乐行则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里谈到了音乐对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古希腊也十分重视音乐,认为E调安定,D调强烈,C调和蔼,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F调淫邪。亚里士多德推重C调,认为C调最宜于陶冶青年人。美国纽约医科大学音乐心理疗法研究组的教授们,在音乐对人们的感情影响的调查中指出:“节奏缓慢、悲哀的音乐,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活动减少,对话中常常充满怨气和敌意。相反,节奏鲜明、流畅快乐的乐曲,使人们之间友好交谈。”在我们每个人出生之前,我们在母亲的胎内伴随着母亲的胎音和心音而成长。健康、和谐的胎音和心音,能够给胎儿情绪、心理以镇静的效果;相反,情绪不安、紧张、混乱的胎音会给胎儿以不良的影响。根据日本的研究,生活在战争、空袭恐怖中的孕妇所分娩的孩子,其中未熟儿、脑障碍儿童的比例要比和平年代的比例高得多。“胎教音乐”,与其说是让胎儿在母亲体内聆听音乐教化,倒不如说是倾听音乐教化的母亲由于情绪、精神的安定,促进了胎儿良好地发育成长。无论是孔子还是贝多芬,都对音乐对人心性陶冶的功能表示出巨大的赞赏。在他们看来,音乐对人情操的陶冶,完全是因为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但是从音乐治疗的角度来看待音乐,音乐对人心理和情绪的影响,除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性对人有影响以外,还因为音乐能够在技术上最大限度地模仿或再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即兴创作的音乐更能够和人的情绪进行直接的沟通。情绪不仅是情感世界的外衣,同时也是认知世界的催化剂。因为人在情绪好的时候,认知方面往往容易走向积极,反之则容易产生消极认知。音乐既然能够通过自身包含的情绪来影响人的情绪,当然也就能够对认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所以这样一来,音乐对人的情感世界与认知世界两方面的影响,自然就都包含了无限的潜力。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论文音乐对人的情绪是有影响的,它通过音调来影响人的情绪。不同的音乐类型也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国外有位心理学家曾对三个不同的交响乐队的208名队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心情都平稳愉快:以演奏现代乐曲为主的成员中60%以上的人容易急噪,22%以上的人情绪消沉,还有一些人经常失眠,头痛,耳痛。有人对一些音乐爱好者作过了调查,发现在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开朗:而热衷于现代派音乐的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可见音乐的确是能够影响人的,但是不是音乐对人的影响程度都一样呢?答案是否定的。有人曾选用290种名曲,先后测试过两万人,都引起听者情绪的变化。情绪变化大小与被测试人的欣赏能力高低成正比,但是,音乐只能引起抽象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嫉妒等。音乐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并且对人有着很强的陶冶作用,能使人心绪浮动,心志坚定,如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谁读懂了我的音乐,谁就可以打败命运。”在1~3年音乐学习中的孩子,更有审美眼光,性格开朗,爱动脑筋,想象力强。既然音乐对人们的影响那么大,是否可以利用音乐来造福人类呢?“音乐治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音乐治疗”这一术语是在四十年才正式出现的。五十年代在美国首次有“音乐治疗家”的文凭。现代的音乐治疗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活动疗法,即通过具体的音乐活动来求得治疗的效果。这不仅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来对待。音乐治疗是针对病理的治疗。它注重的是人的整理而不是某一部分。通过对人的整体乃至生活环境的调整,使其取得协调一制,从而消除心理的与身体的病态。英国一位医生给一个患神经性胃痛的病人开了依仗奇怪的处方,就是让病人听德国巴哈的乐曲唱片,每天听三次,都是在饭后,病人果然恢复健康。罗马的一位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除了用麻醉药以外,还加上音乐的催眠,起到良好的镇静作用通力,在妇产科中也运用音乐产生镇痛和催产的作用。当高血压病人烦躁不安时,每天听一些抒情,平静的音乐,血压就会下降。音乐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庄严的旋律赋予了人们丰富的想象,悠扬的曲调能够让人愉快的休息,舒缓悦耳的曲子能够驱散疲劳。当然音乐也有其不好的一面。有人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对精神抑郁、急噪易怒、头痛胸闷者;对精神恍惚、心神不安、头晕、多思善感的,失眠健忘者使其听欢快明亮的乐曲病人欣赏之后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而紧张恐怖的乐曲,怪诞的音调,刺耳的和声,疯狂的节奏则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破坏心脏血管正常的运动规律,导致情绪不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头痛以及血压升高等等。其实现代西方乐曲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乱曲怪调,那不是值得欣赏的音乐,而是一种高分贝噪音,对人体有害。这些是要避免的。总的来说,如果利用好音乐,则可以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结 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 经验 ,找出差距,
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以下是一篇关于音乐学专业毕业论
兼职打字员99.99%都是假的,因为现在电脑普及,打字都很快,电脑打字已经成为一项非常基本的技能了,所以几乎没有人需要人打字了,网上之所以有那么多招收兼职打字的
人民音乐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出版社,指进行图书、图画、杂志,报纸和电子物品等有版权物品的出版活动的组织。现在绝大多数
目前我国适合中小学音乐老师的报刊主要有:杂志方面: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音乐教育》和浙江音协出版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非常适合普通中小学音乐老师和学生来看。除此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