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ce@静艳
于【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担任主编。这是我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具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青年刊物。刊物为周刊。后迁武汉。 《中国青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于20年代出版的机关刊物。周刊,1923年10月发刊于上海,后迁广州﹑汉口等地出版。《中国青年》是“五四”以后最早提倡“革命文学”的刊物。它的前身《先驱》,早在1922年2月就设置“革命文艺”栏。《中国青年》创刊后,陆续发表有关文学问题的文章近30篇,引导文艺青年关心社会现实,接近工农群众,投身革命斗争,培养革命感情,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反对个人享乐与颓废悲观的倾向。
原来我在这里8
1923年10月20日,几个年轻人聚集在上海南市一条小里弄的一幢老房子里,一本薄薄的小杂志在他们手里散发出油墨的清香。在这几个激动的年轻人中,就有在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恽代英,那一年他28岁,已是老资格的社会活动家。作为主编,恽代英手里拿着的是一本刚刚创刊的《中国青年》。这是直至今天已出版了一千多期的《中国青年》的源头。 《中国青年》一开始就有它的红色背景,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它的战斗色彩几乎是一种天然。它最强烈的鼓动是对祖国的拯救,因此它对自己使命的阐述格外明确而主动:“救中国是一般青年的使命。我们要为这些青年扫除一切陈腐邪恶的空气,指点他们最经济最有效力的途径。”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对另一位传奇英雄萧楚女的怀念中找到佐证。萧楚女与他的朋友恽代英曾一同在《中国青年》最初的日子里共同战斗,成为辉映在《中国青年》上的灿烂双星。他文如刀剑,为《中国青年》这本杂志留下了鲜明的印痕。“不要装聋,不要躲闪。”“硬刀硬枪,摆事实,讲道理,才是角色。”“进攻,进攻,不断进攻!”萧楚女的激烈壮怀,可以说正是《中国青年》的真实色彩。 《中国青年》创刊时期对革命的号召源自这些革命者的本能,《中国青年》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职业编辑,他们的身份其实都是职业的革命家,而且异常年轻。在《中国青年》早期的创办者中,林育南、邓中夏、李求实及张太雷,也都早已是“身经百战”的青年英杰,他们在进入《中国青年》之后,他们同样注定一般走上了一条牺牲之路。萧楚女在病中被敌人拖赴刑场时才34岁,林育南、李求实等二十几个青年一同在上海龙华被敌人集体屠杀。鲁迅在龙华惨案发生后,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看一看这些抛头洒血的青年志士,发刊于大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是何等风骨,根本不需要更多的文字来说明。 《中国青年》发起于革命初期,随着革命浪潮的起伏时而公开发行,时而秘密传递。从1923年10月到1927年10月,四年中,《中国青年》共出刊170期。它以惊世骇俗好战斗的激情度过了四年的创业历程,真可谓极一时之盛。随着形势的日益严峻,《中国青年》终于沉寂。它起于黑暗,沉静于黑暗,但它在黑暗中留下了一道电光,这便是一颗终要燃烧起来的种子。
家有一宝C
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在上海淡水路66弄4号(原淡水路朱衣里252号)创刊。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林育南、任弼时、邓中夏、张太雷、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此杂志努力在政治上指导青年,号召知识青年“到民间去”,到工农运动中去。就青年关心的学习、组织活动、婚姻恋爱、失学、失业等各种问题开展讨论,批评不健康的思想和风气,指导青年学习马列著作,努力培养青年的革命人生观。在编排上,努力适合青年的特点,文字明白流畅,笔锋尖锐犀利,配有漫画,该刊成为最受青年欢迎的刊物,在青年中广泛流传。《中国青年》在上海共出版113期,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就是在1926年3月的《中国青年》上发表的。后迁武汉。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后迁返上海。1927年11月至1932年,曾先后改用《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名称秘密出版。1939年4月,在延安出刊,1941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五期休刊。1948年12月,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主持复刊,由石家庄出版,次年迁北京。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后,一直是团中央机关刊物。1966年8月停刊。1978年9月复刊。(人民网资料)
于【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担任主编。这是我国近代史和中
可以投稿的杂志有《中国青年》、《作品》、《东方文学》。 1、《中国青年》 这是一本95岁的杂志,永远和青年在一起,笃信思考的力量,澎湃生活的热望。有坚守,有改变
投稿邮箱如下 1、要闻: 2、经济生活: 3、法治社会: 4、青年话题: 5、青春热线: 6、教育科技: 7、冰点: 读 书 缘: 8、调查观察: 9、摄影专题
中国青年出版社是中国较大的综合性普及读物出版社,办社宗旨是:为青年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向青年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
1923年10月20日,几个年轻人聚集在上海南市一条小里弄的一幢老房子里,一本薄薄的小杂志在他们手里散发出油墨的清香。在这几个激动的年轻人中,就有在中国现代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