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0

贵州米粉
首页 > 期刊论文 >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国内研究现状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长草的燕窝

已采纳

1国内外研究现状⑴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1、美国的研究成果:①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该时期的AICPA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及其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报告中首次给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其后有对该定义进行了三次修订②1988年AICPA年颁布的审计准则通告第五十五号《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结构的关注中》首次采用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这是内部控制制度研究的一个突破性研究成果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表旧COSO报告(要素五分法)重新对内部控制进行定义④COSO委员会在2003年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征求意见稿并于2004年9月29日颁布正式稿,明确指出了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英国的研究成果:①1992年卡德伯利报告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框架之下明确要求公司改善内部控制机制②1998年的哈利佩尔报告全面赞同卡德伯利报告中将内部控制视为有效管理的重要方面的观点③1999年发布特恩布尔报告就如何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提出详细指南3、加拿大的研究成果:1992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成立COCO委员会,并于1995年10月颁布了关于内部控制的框架性文件——控制指南,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4、中国的研究成果:①1992年财政部颁布了《独立审计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②1999年颁布并于2007年实施的《会计法》是我国第一部体现内部控制要求的法律③2001年6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④2002年12月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⑤2008年6月份财政部等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09年正式施行。⑥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刚刚联合并 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⑵国内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姚云丽《论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会计控制》企业应实施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对请购、审批、签约、采购、验收、审核和付款等环节建立标准化的业务处理程序;健全以采购申请、经济合同、结算凭证、验收入库单据为载体的控制系统,加强请购、采购、验收、付款关键点的控制;实施采购决策环节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通过有效地控制,达到预定目标。 柯坤宁在《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探讨》一文中指出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要加强防范采购业务的风险,防止资金的不当使用和闲置,把采购成本和采购付款风险尽可能的降到最低,同时能够供应上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要的物料使用。郭占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提高采购管理水平》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因此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就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包括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物资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采购业务的分析与考核等管控节点。郭春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探讨》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目标应为: 采购要与生产、销售业务的要求保持一致; 保持货款支付或负债增加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合理揭示企业应享有的购货折扣与折让;防止采购环节中违法乱纪、侵吞企业利益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保证采购业务在内、外部各环节的运行通畅和高效率; 及时、准确提供采购的会计信息。黄慧丹《略论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一文中指出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环境、顾客和竞争的变化而变化。此外,严格执行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是关键,否则再完善的制度亦形同虚设。赵中华《浅谈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思路》企业应当根据采购业务实际情况,加强请购、审批、合同订立、采购作业、验收入库、付款结算等环节的会计控制,确保设计的内控制度得到有效运行。 姚薇《浅析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性决定了内控设计应当也只能集中于业务处理过程中作用大、控制最有效、对保证整个业务活动控制目标实现至关重要的关键控制点的设计。考虑到购货业务的特点和业务流程,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应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关键控制点的设计: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控制;请购程序控制;采购决策控制;订购程序控制;验收程序控制;付款程序控制。

286 评论

无锡白香香

希望对你有点帮助论文大纲第一章 导论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理论基础2.1上市公司的界定与特征2.2 内部控制的涵义与内容2.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涵义、特点与内容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与问题3.3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3.4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3.5 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四章 案例分析第五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的对策思考结论研究综述(一)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综述通常,人们将西方内部控制演进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内部牵制阶段;20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80代至90年代初——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前,被称为牵制阶段,是内部控制的萌芽时期。在该阶段,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查错防弊,以职责的分工和业务的流程及其记录上的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为着眼点。到了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社经济的发展和审计方法的改进,内部控制理论得到了发展。内部控制开始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并在此期间推行了一套内部控制体系,其目标在于保护组织财产的安全、增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提高经营效率。到了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审计理论的推进上有大量的举动,这使得内部控制理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改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和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是该阶段的重点。到了20世纪90年代,对内部控制多是从会计的角度来研究的。政府在内部控制研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大大地推动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1992年颁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COSO报告)。COSO报告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又一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进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新阶段。2006年7月15日美国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已开始对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生效。SOX严格界定了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财务责任和义务;强调了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与职责;对公司的信息披露作了明确要求;对公司的外部审计做出严格规定。(二)国内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综述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的经济、政治体制所导致的。而在我国开始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步伐后,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政府才开始积极推进内部控制的规范建设。1986年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该规范中对内部控制制度作了明确规定。于1997年年初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并对内部控制做出了定义。1997年5月颁布的《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中规定金融机构要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我国第一部对内部控制有法律要求的法规是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

309 评论

cheese酸奶

转载一篇一、我国内部控制 (一)内部牵制阶段 最早定义内部控制的是1936年发布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查》。内部牵制,在《柯 氏会计词典》中的定义是指:“为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它非法业务发生而制定的 业务流程设计。设计有效的内部牵制以便使每项业务能完整正确地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而在这规定 的处理程序中,内部牵制机能永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古代内部牵制的实践是现代内部控 制的起源。它的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 上的责任分工,然后通过其他个人或部门实施交叉监控。因此,内部牵制在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仍居 重要地位,是组织规划和职务分离控制的基础。 在内部牵制阶段,人们更多地关注于企业内部较为简单的经济活动的控制问题,而不必考虑内、 外控制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一方面,企业 需要在管理中采用更加完善和有效的控制方法,以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经验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另一 方面,为了适应当时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的需要,西方各国纷纷提出用内部控制来加强对企业财 务会计资料及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 1980年3月召开的内部审计师协会代表大会上,有代表建议对内部控制的范围和目标进行扩展并 将内部控制环境因素纳入内部控制系统。同时提出控制环境因素应包括:组织计划、预算程序和预算 控制、责任的确定和授权、员工雇用计划、财务人员培训计划、以及保证员工保持较高道德水准的方 法。在内部控制制度阶段,人们逐步认识到控制环境因素对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认为必须将控制环 境问题纳入内部控制的研究视野。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20世纪70年代后,内部控制的研究重点逐渐转为向具体内容深化,并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 的研究范畴。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公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 制”,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同时提出内部控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二、国外内部控制环境 1、内部牵制阶段--孕育,控制环境尚未纳入研究 1905 年,L. R. Dicksee 最先提出内部牵制概念,包括职责分工、会计记录和人员轮换,可以看 作是内部控制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内部牵制的主要内容是相互核对,主要方式是设定岗位分离,着 眼点在于职责的分工和业务流程及其记录上的交叉检查或控制,其目标主要是防止组织内部的错误和 舞弊,这也是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雏形。 在内部控制环境孕育阶段,人们更多地关注企业内部较为简单的经济活动的控制问题,而忽视了 组织活动中岗位分离、业务流程及记录过程的监督缺位问题,未认识到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即没有意 识到控制环境的重要作用,但客观上已产生了对控制环境的需要。 2、内部控制两因素阶段--萌芽,控制环境开始受到关注 20 世纪 40 年代至 80 年代初,随着古典管理理论的出现,传统内部牵制思想与之相结合产生 了内部控制概念,内部控制的发展进入内部控制制度阶段。伴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面对日益趋烈的竞 争,企业管理者不得不改进内部管理,进行全面企业管理的探索,为此,CAP 在 1958 年《审计程 序公告第 29 号》中,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1980年3月,在美国召开的内部审计师代表大会上,有代表提出“将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纳入内部 控制系统”,这是国外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最早研究。人们第一次认识到控制环境因素对内部控制的重 要作用,第一次认识到必须将控制环境问题作为内部控制的因素来研究。

21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上汽集团内部控制现状研究论文

    又是一年毕业季啦,有不少同学正在为毕业论文犯难,接下来我搜集了会计学论文选题,欢迎查看。 1) 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财务风险和预防控制策略研究--以XXX公司为例

    新津东方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内容论文

    目前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很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不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供大家参考。 《 论中小企业内部会计

    修普诺斯0907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贝达药业内部控制研究现状论文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前言内容:

    Angelia841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成本控制论文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成本管理现状成木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二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控制和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本。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不常开展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企业成本

    恩恩慧慧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国内存货内部控制研究现状论文

    存货是满足企业正常生产和销售需要而持有的流动性资产,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重要经济资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存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企业存货

    水手特洛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