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2

家具加工批发
首页 > 期刊论文 > 钢琴音色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机智小百合

已采纳

简谈钢琴音乐艺术在影视中的魅力和意义

摘要: 钢琴在所有乐器当中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钢琴音色优美、音量空旷,而且音域特别宽广,表现力十分强大,所以将钢琴音乐艺术与影视相结合,有利于提升电影的感染力,使电影魅力更加多元化,进一步突出电影的主题。本文以影视作品中的钢琴音乐艺术为立足点,探求钢琴音乐艺术在影视中的魅力和作用。

关键词: 电影 钢琴音乐 魅力

钢琴在电影艺术表现中可以实现情感与音乐的融合,实现电影画面与音乐的融合,提升电影艺术的表现效果。纵观现在电影的发展,很多电影导演都十分重视发挥钢琴音乐的积极作用,将钢琴音乐恰到好处地与电影画面、内容、旁白等相结合,使电影的艺术魅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一、钢琴音乐在影视中的运用

钢琴音乐能够结合电影情节的发展,与电影画面实现良好的配合,不仅会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而且会使观众在情感上获得一种快感。将电影与钢琴音乐完美结合,有利于提升电影对观众的感性感染,有利于观众从电影当中获得更加真实深刻的体验。钢琴音乐对深化电影主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将钢琴音乐与电影背景相融合,有利于使观众更深刻地理解电影的内涵。纵观国内外电影的发展,以“钢琴”为题材的电影在数量上有很多,像影片《不能说的秘密》、《钢琴师》、《海上钢琴师》都是以钢琴为题材的典型影片,从这些影片我们可以欣赏到钢琴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魅力价值。

第一、钢琴音乐在渲染影片背景气氛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要想使一部影片的内涵得到淋漓尽致地表达,离不开电影音乐的积极配合,可以想象如果在战争题材的影片中没有关于战争的背景声音那么影片就会明显失真,同样在一部恐怖片中如果没有恐怖声音的配合,那么影片就很难达到恐怖的效果,钢琴音乐是电影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影背景音乐营造的作用十分重要。以《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为例,影片主人公利用钢琴音乐的变化对自我内在情感进行了很好的诠释,随着钢琴音乐的变化,主人公的内在情感也在发生变化,钢琴音乐低沉温婉与其浑厚高亢浑厚时所表达的情感显然不同。

第二,钢琴音乐的抒情功能会增强电影的情感表现力。通常电影音乐的选择会以电影内容发展为依据,如果电影场景充满紧张感则就会配合上节奏十分紧凑的音乐,如果电影画面充满暧昧则就会配上比较暧昧的音乐,同样钢琴音乐作为电影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根据剧情的需要作出相应地调整。钢琴音乐本身就是感性的,结合电影本身的实际需要发挥钢琴音乐的抒情功能,会使影片的情感表现力大大增强。钢琴音乐在电影中的抒情功能特别突出。以电影《钢琴课》为例,影片女主人公的丈夫觉得钢琴搬来搬去是个累赘,想把钢琴丢弃在沙滩上,面对这些女主人公开始在沙滩上拼命地弹琴,女主人公的愤怒与不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钢琴音乐的抒情效果要远远超过直接用电影画面所表现的效果,使观众感受深刻。

第三,钢琴音乐对提升电影的艺术品位具有积极的作用。钢琴作为一种高雅的乐器,其声音美如天籁,充满高贵的意蕴,钢琴音乐可以对演奏者的内心情感进行展现,所以将钢琴音乐恰如其分地与电影相融合,有利于使电影的艺术品位获得提升。以电影《天使艾米丽》为例,影片的主旋律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纤尘不染的钢琴音乐让观众享受到了完美的音乐视听,影片中的钢琴音符简短富有力量,好像丝丝细雨洒落在人的心田,大大提升了影片的艺术品位。

第四,钢琴音乐会对影片叙事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作用。通常钢琴音乐在影片中都是以背景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这样就会使电影情节即使在没有声音的情况下也不会显得特别突兀。钢琴音乐参与电影叙事发展要以实现电影画面、电影声音的完美结合为前提条件,电影画面与钢琴音乐的完美结合有利于推进电影情节的发展。以电影《罗拉快跑》为例,这是一部快节奏的影片,电影中有很多跑步的画面,影片钢琴音乐充满韵律,对影片主人公罗拉起到了很好地衬托作用,在钢琴音乐的衬托下整部影片充满运动美。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将钢琴音乐作为电影叙事的组成部分。

二、关于钢琴音乐与电影相融合的几点思索

第一,钢琴音乐是感性的,钢琴音乐是某种情感的表达,将钢琴音乐与影视相融合一定要与影片情感表达相协调,影片中钢琴音乐与影片的融合一定要注重选择好恰当的位置,如此钢琴音乐才能够对影片人物的情感表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会使影片产生一种美感。钢琴音乐会提升电影的感染力,一部成功的电影中,钢琴音乐一定会与电影的内涵、情节、主题等融和得恰到好处。

第二,电影中的钢琴音乐能够对观众的内心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很多观众特别理性,单纯观看电影画面很难真正走进到电影情节当中,因此在影片中发挥钢琴音乐的作用可以提升观众的感性认识。钢琴音乐在电影中通常被用作背景音乐,能够对电影气氛起到烘托与渲染的作用。钢琴音乐与电影的完美融合,有利于观众从电影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第三,钢琴音乐在电影中充当着载体的作用,会使电影的戏剧性得到加强,很多电影对钢琴音乐进行反复重复,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力地推动了电影情节的发展。钢琴音乐可以从不同角度在电影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种积极的作用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往往是别的乐器所无法取代的,因此作为创作者应当重视钢琴音乐与电影的融合,挖掘音乐的潜在内涵与电影主题思想相契合,以钢琴音乐的魅力提升影视作品的魅力。

三、结语

充分发挥钢琴音乐的积极作用,从多角度、多方位与电影实现融合,有利于为观众创造出精彩的视听世界,同时也会增强电影的艺术表现力。钢琴音乐独特的艺术价值对整个影视电影艺术体系的发展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晓宏.论钢琴演奏触键在不同音乐时期的特征[J].艺术百家,2004(O6).

[2]刘元举.半个世纪的钢琴情怀刘诗昆与齐格然·阿利哈诺夫重逢上海[J].音乐爱好者,2010(01).

[3]潘屹.电影《钢琴家》中钢琴音乐的美学作用[J].电影文学,2010(05).

[4]青溪.艾尼奥·莫里康内:此曲只应天上有[J].大众电影,2007(03).

115 评论

出格范儿

当然这也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只能在和声变换的地方更换踏板,如吴祖强的《水草舞》的引子部分8个小节,但只换了1次和声,如果只换一次踏板的话,就会声音获得过多的泛音而变得浑浊,这是极其错误的。 2.节奏的需要 节奏影响着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而为传递乐曲的情绪所服务的踏板在使用时必须基于节奏的需要来考虑。往往是为加强节奏的效果而使用节奏性的直踏板法。 3.作品风格 作品的风格可以说最应当要注意的一点,在你选择踏板的使用的时候如果你不考虑作品的风格那将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风格,而同时期的作品也有其叫明显的共性风格特征。 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对于巴赫的音乐作品,许多演奏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巴赫的那些作品诞生的年代还没有右踏板的出现。在演奏中如果使用踏板,将影响作品的原始风貌。但不知是否有人考虑过在巴赫创作这些乐曲的年代同样没有现代钢琴的出现,那些作品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所创作的。可见,我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就已经破坏了巴赫作品的原始风貌。 在巴赫作品中如何使用踏板的问题上菲鲁奇奥·布索尼的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踏板在巴赫的钢琴作品中是需要的,在钢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有听不出来,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有关这一点,我们指的是用踏板来连接两个依次进行的单音或和弦,为强调一个悬留音,为延续一个单声部,等等;一种处理方式其中并不显出具体的踏板效果……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尽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来延续一些音。”由于巴洛克时期和19世纪的声音概念不同,19世纪喜欢主要为密集的洪亮度、音型的融合和延续长的低音持续音而使用踏板,但巴洛克时期是具有对位的声部清晰,并且每个声部有对比性奏法的观念的时期,因此在弹巴赫的作品时不能将作品的踏板处理为19世纪时期的那种方式,应当要: (1)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深,以免产生太强的泛音; (2)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长,根据线条而不是根据和声使用踏板,多换踏板,保持声部清晰 如在下面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降b小调前奏曲》的这段乐曲中就是用右踏板帮助在重复音中做到连音连接。 巴赫的作品在结尾处的尾奏部分往往使用的是一种完满终止,即K→Ⅳ→Ⅴ→Ⅰ这种极具有宗教色彩的结尾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宏伟的“全奏的风琴”效果,如果不踩踏板就无法在现代钢琴上表现出这种效果。如下例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升C大调赋格》的结尾部分。 在演奏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的作品的时候,由于在他们的音乐中,织体的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决不能搞得含糊不清。如同在钢琴上弹奏巴赫一样,在莫扎特或海顿中使用踏板必须觉察不出来。在使用时要注意 (1)在设计踏板使用时,应该首先不用踏板学习音乐,所有的奏法单独用手指完成,以后可以为了音色而少量的增加一些踏板,或为使一个难于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的使用; (2)在快板乐章中,尤其在快速音群时,不使用延音踏板,而使用颤音踏板; (3)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为增加共鸣,加强乐曲的连贯与和声的丰满可使用延音踏板。 由于贝多芬是要求踏板的使用达到可以感觉的程度的第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有贝多芬亲自标明使用踏板的地方,必须要按照标记去做。在下面一些地方可以使用踏板: (1) 为保持逐渐的均匀的渐强和渐弱,可以使用踏板; (2) 为有助于演奏legato,增强乐句的连贯,可以使用踏板; (3) 为使音响更丰富饱满; (4) 为获得色彩性效果; (5) 为加强力度对比; (6) 为连接个乐章而使用踏板。 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贝多芬的作品中大量的出现了使用踏板的标记,但是他所做的标记是为他所知道的钢琴写作,而不是为了今天的乐器,特别是更少的传送力量,以及音域之间更大的区别的问题,会不时的影响踏板的使用,这时对贝多芬的踏板使用方法做适当的修改以适应现代乐器,但要注意的是有关气氛朦胧的原来概念应该保持下来。`另外一方面有迹象表明贝多芬使用踏板比他所标记的要多,但这不应作为可以毫无选择的使用踏板,或不去了解贝多芬最希望踏板为他的音乐做些什么的一种许可。 4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到了浪漫派的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极大的发掘了钢琴音色变化的可能性。作为音色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踏板的使用也更复杂更精细。尤其是李斯特,在他的许多钢琴作品中见到的暗指的踏板效果以及明确的踏板标记,这表明他具备了一种远远走在他时代前面的对踏板用法的理解。至少在他的晚年,他用了切分或连音踏板,一种当时认为先进的技术,在现今已被普遍使用和讲授。 李斯特的写作一般要求踏板的丰满、充足的使用,特别当需要它作为长持续音的一个支持时。在他为声乐和其他乐器的作品的钢琴改编曲中,踏板被大量的或几乎经常的使用。在所有长的旋律音上使用踏板,特别是那些在高音区的,即使它们没有被下面的和声材料所支持。 李斯特和贝多芬以及舒曼这样的作曲家一样,在踏板标记上经常指示一个特殊效果,而不是普通任凭演奏者自行处理可以做到的一个习惯用法。任何数目的这种特殊效果都可以被找到,它们有许多反应了明确的诗意的、形象化或甚至哲学的思想。 在印象主义的德彪西、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中,虽然在他们作品的乐谱中几乎完全没有踏板指示,所存在的为数极少的几个也往往是粗略和模糊的,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不能想象倘若不使用踏板,印象主义的神奇和美丽将如何去表现。印象主义音乐的流畅、充满水分,润泽的声音,以及连贯的、斑斓的、变化的色彩只有在准确的使用踏板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需要我们谨慎而敏感的使用踏板。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知道,对于踏板使用的说明,一千句话都比不上一次演奏。踏板是任何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的部分,没有两个演奏者会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使用踏板,而同一个演奏家也不会在每次演奏中用同样的踏板法,然而每人在演奏当时都能同样具有说服力。这种灵活性可由多种因素来解释。诸如速度、力度、声音、奏法、声部的平衡、作品的风格和时代、音乐厅、乐器等这样一些多种多样的可变因素,甚至还有演奏者当时的情绪,也时常会影响踏板使用方法的选择。写下来的踏板使用方法指示,不管它们是如何仔细地被标记的,甚至是作曲家提供的,也往往需要演奏者的修改。因此“只有耳朵本身,才永远是艺术性演奏的最终指导,而不是一套印出来的指示。” 每个曲子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因为由于踏板是一种性质的技巧,想完全学到运用的每一个细节,和老师们用得一样,是不可能的,唯一永远的老师只能是自己的耳朵,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训练,要使自己的耳朵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踩在踏板上的脚或大或小的动作所引起的声音的任何反应。想象出将要弹奏的音响效果,并指示脚的动作,以实现希望的音响。

334 评论

zhinaltl333

巴托克钢琴音乐作品的特征分析

摘 要: 本文从巴托克创作的影响因素出发力图挖掘出巴托克钢琴音乐所体现的不同风格特征,并通过对钢琴作品的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巴托克音乐的节奏特点以及他独特的触键方式来初步的论述巴托克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提出演奏其钢琴作品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巴托克、钢琴、节奏、敲击性触键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reation of factors Bartok trying to dig out different styles embodied Bartok piano music and piano works by in-depth analysis. And on this basis, through the rhythm of music characteristic of Bartok and his unique touch key ways to preliminary discussion Bartok piano works of musical styles. Playing his piano works presented problems that need attention.

Keywords: Bartok, piano, rhythm, percussion of touch keys

一、 需要注意的几点建议

贝拉•巴托克Bela Bartok(1881-1945)是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匈牙利钢琴家之一,他最大的成就就是从民间音乐中发现真正的创作源泉,并把自己的创作植根于其中,然后将民间音乐曲调与西方古典、现代作曲技法熔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具有影响的优秀钢琴作品。其钢琴作品形式多样,极富个性,能够完全展现巴托克独特的创作思想和风格。

巴托克的钢琴音乐作品总体上从音乐的表现角度看,不是温柔抒情性质的,他作品的独特之处是强烈的节奏感和他震撼人的触键力度。所以笔者通过对他节奏和触键的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抓住巴托克钢琴音乐特点,掌握作品风格。

(一)节奏特点

1、变化节拍

巴托克作品大量运用了变化拍子,巴托克喜欢运用不同节拍相互出现来表达他不规则、不匀称的乐思,在演奏时不断转化节拍,给演奏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在《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中出现了不同节拍相互转化。见谱例1:

在《钢琴小曲十四首》的十二首中以及其它中作品中也出现了不同节拍的相互出现。我们在演奏不同节拍交互出现的作品时,要注意不同的节拍有不同的韵律,找好重音落脚点,在此基础上把握好分句,演奏出该作品的风格。

2、复节拍

在巴托克的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复节拍。《六首保加利亚舞曲》中就是充分运用这种节奏而写的具有舞曲性质的钢琴作品,六首作品中的节拍分别是4+2+3/8、2+2+3/8、5/8、3+2+3/8、2+2+2+3/8、3+3+2/8,整套乐曲节奏变换频繁。例如,No148,乐曲的拍子是9/8,我们不能简单地数成9/8拍,而必须以4/8+2/8+3/8的感觉来数节拍,4+2+3/8,这就是一种组合型节奏型,也就是复节拍,这就造成每小节三次重拍的出现,,因而重音位置在1、5、7拍子上。在演奏中很难控制这种节奏的韵律,弹出匈牙利民间音乐风格就更难了。见谱例2:

3、重音位置不断变化

在《罗马尼亚舞曲》的第六首中,右手强弱拍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左手开头先是弱、强、弱;第二小节弱、强;第三小节是强、弱、弱,左手的重音也在不断转移,这就造成左右强弱不对称,给演奏带来很大困难。

4、伸缩性节拍

巴托克说:“我在研究旅行中收集到的旋律,其中大部分――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流入古老教会音乐的调中…这些旋律兼具‘弹性速度’(rubatuo)与准确速度(tempo giusto),展现出最富变化而自由的节奏与韵律模式。”[1]在钢琴作品十四首中,第七、八、十一、十二就运用了许多这样的速度变化处理。左手第二小节在演奏时既要要有5/8的感觉,又要把5连音弹得自然,随意,但又在控制之中,这给演奏带来了很大困难。

巴托克的节奏是20世纪众多热衷于新型节奏改革的试验者之一。他的节奏得益于他对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东欧地区民歌进行的研究,并从中发现了迥异于传统音乐对称准则的节奏,并将这些民间节奏大量运用于他的创作中,这些异域风格的素材给其音乐带来了各式各样鲜活的节奏。巴托克在使欧洲的节奏获得新生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他给欧洲的节奏注入了朴实的生命力,活跃的力量和紧张性。

二、敲击性触键

巴托克是使用“敲击性”因素最广泛、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这些敲击性因素最能表现出巴托克所要表达的'思想。在巴托克的钢琴作品中,钢琴不仅是抒情的乐器,巴托克把钢琴当作纯粹的打击乐器来看待。

从演奏的机械运动角度上讲,钢琴可作为一种击弦乐器。敲击性触键方式因其触键时间短,通过连动装置的琴槌敲击琴弦时间也短,从而引至钢琴音色明亮、清脆,形成所谓“敲击性”音色。

敲击性触键是巴托克作品中的一个因素,敲击性触键在巴托克的乐曲中揭示得尤为充分。敲击性的触键要求演奏者有钢铁般的手指和手腕,并且弹奏的尽量粗暴、直率,发出金属般铿锵有力的尖锐音色。要注意四个方面:触键指尖的软硬程度;手指各关节的牢固程度;手腕以何种方式发挥富有弹性的支撑调节作用;以及全臂重量及力量的运用。这四个方面不是分开的,而是相互统一的。敲击性触键一般采用快速触键,通过触键面积的变化改变音色。其中全臂触键属于最用力、最强的一种触键方法,这种方法需要调动全臂乃至全身的肌肉,把力量传送到指尖。

敲击性触键在巴托克的《野蛮的快板》、《钢琴奏鸣曲》以及在巴托克的几部钢琴协奏曲里都有所体现。这样的触键方式直接导致钢琴音色的改变,从而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演奏风格、大大扩宽钢琴作品的表演观念。钢琴作品中因模仿打击乐器所探索、开拓出明亮、清脆音色,以及因敲击性触键方式引发的激烈、尖锐、粗野,节奏带有强烈动感的快速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钢琴的敲击性演奏,并不是指单一的,无音色变化的表演,而是指有层次、有音量、音响变化的演奏,它是20世纪特有的一种音响因素,钢琴音色在总的合奏中的作用也相应地可大可小。

结语

巴托克的钢琴音乐作品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精品,首先是巴托克坚定不移的创作思想,即便是在复杂的年代,在各种音乐流派纷杂的时期,他遵循着自己的创作目标,一生从未改变。

其次是巴托克在他的钢琴曲中所体现鲜明的创作特征。对巴托克来说,民族性的原则是最重要的,正如巴托克所说:“对待民间音乐创作的态度,永远是检验任何一位作曲家的试金石。”[2]正是由于他,立足于匈牙利的民间音乐,结合现代欧洲技法,十分巧妙而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富于传统钢琴以新的意义。

同时巴托克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音乐家,而是一位力求使自己的艺术充满强烈思想感情。对时代矛盾尖锐性的理解、对祖国和整个欧洲命运深深忧虑的痛苦,对法西斯强烈的憎恨,这一切决定了他的思想感情和整个创作出发点。

参考文献:

[1]许勇三:《论巴托克的音乐创作》,音乐理论论文丛第七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版。

[2]涂致明:《巴托克与罗马尼亚舞曲》,三明学院学报,2009年3月。

96 评论

相关问答

  • 钢琴文献在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

    钢琴教学教育艺术论文 一、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的培养 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前提。要想使我们的钢琴演奏真正具有美感,首先就要

    一个人淋着雨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钢琴类论文参考文献

    巴赫在音乐律制方面的巨大贡献——《平均律钢琴曲集》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以创作实践来证明十二平均律的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的划时代作品,常被称为“全部音乐史上最

    牙牙大少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钢琴琶音论文开题报告

    琶音,就是 将同时发出的和弦各音,按照从低到高或者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而不是同时)奏出,就是琶音,也叫分解和弦。琶音在钢琴音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手指能力

    hansile200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钢琴音色论文参考文献

    简谈钢琴音乐艺术在影视中的魅力和意义 摘要: 钢琴在所有乐器当中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钢琴音色优美、音量空旷,而且音域特别宽广,表现力十分强大,所以将钢琴音乐艺术

    家具加工批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钢琴音乐赏析论文素材

    我本人的文字仅供参考而已,个人以为莫扎特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是一种能够使耳膜感受到震撼但又不会使自己的听觉受到没必要额外刺激的天堂中的乐音。似乎,每一个音符都酝酿

    ilikedianping22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