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青丝万缕愁
《九江学院学报》(双月刊,ISSN 1673-4580,CN36-1285/C)创刊于1982年,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九江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以弘扬学术为宗旨,立足反映科研与教学成果,致力于学术精品的推解和交流,坚持开放式办刊理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精心建设品牌栏目,努力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繁荣学术研究。 《九江学院学报》立足地域文化研究,注重刊物特色建设,打造了一批诸如“陶渊明研究”、“黄庭坚及江西诗派研究”、“鄱阳湖·庐山文化研究”等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的特色栏目。“陶渊明研究”专栏,自1984年开始创办,迄今已连续推出了77辑,发表文章342多篇,在陶学研究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受到日本、韩国、美国、台湾、香港学者的关注与好评,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组织了三届国际陶渊明学术研讨会,积极推进了有关陶渊明的学术研究。《文汇报》、《光明日报》、《江西日报》以及中央电视台分别报道了《九江学院学报》“陶渊明研究”专栏的有关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该栏目被遴选为全国高校学报特色栏目。据不完全统计,该专栏有23篇文章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详细摘录。 编辑部现有专、兼职编辑6人,平均年龄43岁。其中硕士2人,具有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2人、讲师2人,初步形成了一支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过硬的编辑队伍。学报坚持学者办刊、编辑—学者一体化的思路,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在编辑业务及学术研究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编辑部成员都有各自的学术专长和研究方向,有的在科研方面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为严格稿件审查,成立编委会,聘请在各个学科领域颇有造诣的专家、学者为编委会委员,对学报起着监督、指导和咨询作用,为本刊组稿、审稿。2.获奖情况《九江学院学报》1999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现为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CNKI)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3.学报制度学报是高校最高层次的学术理论刊物,是高校展示教学与科研成果并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学报编辑部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学报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其职责是: 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努力贯彻“双百”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科研工作、增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校影响等服务。 二、力求准确、及时地反映学校师生教学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介绍国内外新成果、新思想、新方法,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三、树立精品意识,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期刊质量要求和评估标准,全面保证学报的政治方向、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 四、鼓励学术创新,提倡良好的学术风气,培养和扶持学术新人,努力办出刊物的特色。 五、积极努力,为本校师生拓宽科研成果展示领域;面向社会,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科研发展服务。 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年度工作计划,实行科学化管理。 七、履行办刊宗旨,认真做好文稿的技术加工和语言文字加工工作,全面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保证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八、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创优质学术期刊;树立经营观念,扩大发行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佳结合。4.特色栏目陶渊明研究 黄庭坚研究编辑本段二.自然科学版1.学报简介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2.主要栏目鄱阳湖生态研究 机械电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理科学 临床医学 护理学3.期刊信息主管单位:江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九江学院 主编:陈绵水 ISSN: CN:36-1297/N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邮政编码:3320054.投稿须知1 投稿须知 1.1 本刊注重发表具有创新价值和学术探讨价值的论文,优先发表观点有见地、选题填补空白的论文。 1.2 本刊在不改变作者观点的原则下,有权对稿件进行修改。稿件字数,自然科学3000~4000字,哲学社会科学5000~6000字。电脑打印稿请认真校对并备份软盘。所有来稿一律文责自负。自稿件投寄之日起3个月后未接到录用通知的,作者可电话垂询。请勿一稿两投。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 1.3 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2 稿件要求 2.1 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地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 2.2 作者姓名置于文题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译文的署名,应著者在前,译者在后,著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如:熊易群1,贾改莲2,钟小锋1,刘建君1 (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陕西西安710062;2陕西省教育学院教育系,陕西西安710061) 2.3 论文应附有中英文摘要。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一般不超过2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列于文末。哲学社会科学版采用报道性摘要,指明原文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自然科学版采用结构式摘要写明原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2.4 关键词一般每篇可选3~8个,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2.5 简要介绍文章主要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及其主要研究领域(或方向)等。 2.6 正文 (1)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层次不宜过多,—般不超过5级。层次序号哲学社会科学版采用“一、(一)、1、(1)、1)”;自然科学版采用“1,1.1,1.1.1,(1),1)”;文内序号用“①;②等”;注号用“[1],[2]等”。 (2)用字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某些古籍整理和古汉语方面的文章外,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 (3)标点符号使用要遵守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著作、文章、文件、刊物、报纸等均用书名号。用数字简称的会议或事件,只在数字上加引号;用地名简称的,不加引号。外文的标点符号应遵循外文的习惯用法。 (4)数字使用应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均采用阿拉伯数字。星期几一律用汉字。 (5)插图和照片应比例适当,清楚美观;图中文字与符号—律植字。插图应标明图序和图题。 (6)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尽可能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表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表内数据—律采用阿拉伯数字。 (7)计量单位应严格执行GB 3100一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 (8)数学公式应简明、准确地表达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另行编排,主辅线须区分清楚。 2.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著录格式如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如: (5)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6)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7)各种未定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郑二头头
第四编 自然科学(十一)N/Q,T/Y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科学通报 2、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11、中国科学.E 辑 12、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4、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 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高技术通讯 21、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2、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6、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7、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9、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大学学报) 31、天津大学学报 32、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3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35、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40、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42、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3、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44、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4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7、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49、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50、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52、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5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4、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56、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7、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9、应用科学学报 60、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61、中国科学.G 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62、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华东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 67、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68、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9、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桂林工学院学报 73、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9、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80、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改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3、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8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8、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9、自然杂志 90、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1、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92、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3、科技通报 94、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6、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97、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9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9、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2、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3、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104、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5、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6、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7、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8、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109、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110、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1、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12、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11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14、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115、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6、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118、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9、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120、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以上都是2008 年版中文核心期刊
不是《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科技大学主办的理工类学术期刊,1986年创刊,国际刊号:ISSN167
黑龙江科技大学代码是4123010219 。 黑龙江科技大学(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截至2020年,发表的费用要根据所选期刊的级别来定,省级的800元至1500元一个版面不等,国家级1500元至3000元一个版面不等,核心期刊则需要1万多元一个
《九江学院学报》(双月刊,ISSN 1673-4580,CN36-1285/C)创刊于1982年,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九江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以弘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4.学术月刊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