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芬芳2008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心态决定命运议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题记
如果雄鹰没有顽强的心态,就没有鹰击长空的神话;如果大海没有包容的心态,就没有海纳百川的壮美;如果河流没有进取的心态,就没有它一泻千里雄姿。是心态成就了它们的辉煌。
心态能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做法。用积极的心态去追求,用坚持的心态去等待,成功便不是镜中花。
成功需要执著的心态。苏武置身于荒蛮之地十九年,茕茕孑立,相影相吊。他与朔风冷月为伍,与寒霜飞雪作伴,多少个与寒星相拥的夜晚,他点燃信念的火焰;十九个孤独的春秋,他执著地履行使命。是他坚定的信念让他经受绝望的煎熬,让他完成使命回到久别的故乡。
成功需要顽强的心态。作为一个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世上的悲哀莫过于此。可无声的世界无法阻挡音符的飘荡,双耳失聪无法让英雄沉沦,贝多芬用顽强的毅力给这悲哀有力地回击。他用十指在黑白键上起舞,用双手编起华丽的交响,一曲《命运》,一曲《英雄》,向世人展示一个不臣服于命运的灵魂。
成功需要宽容的心态。齐桓公重用曾经伤中自己一箭的管仲,曹操提拔了曾将自己祖宗三代骂得狗血淋头的陈琳,唐太宗任用长与自己唇枪舌刀的魏征为相……终于,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曹操统一了北方,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是他们从自私的心胸中跨出了一步,铸造了他们他们辉煌的一生。
而自负或消极的心态者只会遭遇失败。当项羽被困九里山,当年破釜沉舟的英雄在四面楚歌的悲歌里开始崩塌,昔日气吞山河的雄风在虞姬横刀的一刻开始萎散。曾经叱咤风云的关公却因自负失荆州,拿破仑因自负被困爱尔巴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可见,心态决定成败。只有用积极的、阳光的心态去追求,收获成功便不再是虚幻。
摆好自己的心态,我们会看到自己发出像日月的光芒;而当我们不能摆放好自己的心态,则会如同烟花急速绽放,而后的如同尘埃一样,湮灭,无法持久保持。
司马迁因为李陵之祸,而被武帝施以宫刑。武帝不愿就此放手,还给了他一个阉党当的官给他做。这样是很明确的侮辱,那段日子,是司马迁黑暗的.时光。妻子也因为这样而离家出走。司马迁没有放弃,颓废,而是执笔奋书,写下了《史记》。鲁迅评价这本书为“无韵之离骚”。在《史记》中,司马迁大胆地评判汉武帝的功过,武帝的许多缺点错事都被司马迁写了下来。这样,司马迁反倒阉了汉武帝的功名。摆好心态,使司马迁垂名青史,流芳百世,发出日月的光芒。
唐朝有三大女诗人。其中鱼玄机是最薄命的一个,原因在于她没有摆好自己的心态。鱼玄机自幼才气过人,很小的时候便有名气。在长成玉女之后,她嫁给了李亿当小妾。可是,小妾比不上正妻。在正妻的下,李亿休掉了鱼玄机。情场上的失意,使鱼玄机走向了堕落。最后由于猜忌而打死了自己的侍女,被判斩首示众。
冰冷的长安街头,判官一声令下,鱼玄机的鲜血洒向空中,一代才女就画上了句号。那年,她才二十七岁。
摆不好自己的心态,虽然会像烟花绽放一瞬,而后使游鱼系着大朵的尾巴跃入黑空,消失不见。奈何?
与之相反有薛涛这位女诗人,在邂逅元稹之后,与之和好。但元稹在不久后离开了她。而她同样在情场上失意,但是她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了这个事实。她最终得以安度晚年,留下了那张粉红色的薛涛笔。
同运不同命,关键使看你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
世界使网状瞳孔里面的一点黄,以光学的原理摄入其中的风景之所以不同,使因为你的心态。虽然,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张海迪曾经说过:“生命很痛,但痛我也要活着,我要活得好好的。我还要活出生命的诗意”。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没有上过学,可是她以顽强的心态成就了一番作为改变了一生。所以,心态可以改变命运。
心态,是改变人一生的关键。海伦·凯勒她是一名盲聋女作家,她改变了心态;从此,她成功了。每个人的心态都应是积极的,而不该是堕落的,不管生活有多么不美好,你都应该积极地面对生活,因为,心态可以改变命运。
命运是什么?命运是一艘在水上航行的轮船,稍有不慎,就会翻船。而积极的心态就像是命运的向导,命运就会安全航行。改变自己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
一棵青春长在平坦的地上,而另一棵松树长在石缝中,那棵从石缝出钻出来的树受到了人们的赞赏,因为他克服困难勇敢的精神让人钦佩,我相信,只要你拥有坚强勇敢的心态,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青人来到一片绿洲,碰到一位老者,年青人便问:“这里风景如何?”老者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青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者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一位年青人问相同的问题,老者仍然反问,年青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我家乡的人、风景、花、树木……”老者便说:“这里同样美!”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当你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看事情时,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而你持以批评的心态时,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可以看出,心态多重要啊!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是他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其实心态并不值钱,但你坚持下去,它就迅速升值,让我们都调适好自己的心态,拥有积极的心态创造自己的成功的人生。
命运是一张白纸,能否绘出色彩斑斓的图画,取决于你的心态。
——题记
心态如果不同,命运就会迥异,人生的航线永远没有灯塔的顾盼。哪怕一个小小的闪念,便注定了你一生的改变。
苏轼与柳永,两个才学相当的词人,同样是面对失败,不同的态度造就了两段不同的人生。在屡次遭遇科考落榜后,“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从此浪迹于青楼红粉之地,以卖词为生,死后仅靠东京的歌女捐财献物,才得以安葬。而在政治上失意被贬黄冈后,“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却苦修文学,诗词的造诣越来越高,最终成为千古垂青的大文豪,为人敬仰。
有人说棋局像人生,在我看来还不如说是人生如棋局。如果凡事都有丢车保帅的心态,便会呈现出另一番别有洞天的局面。
同为《三国演义》中的名将,在遭遇诸葛亮的羞辱后,气量狭小的周瑜最终禁不住内心的愤怒,吐血坠马而亡。而魏国的大将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故技重施,却能安之若素,遇辱不怒,按兵不动,最终巧破蜀军,保住了城池。
俗话说:“心态决定习惯,习惯决定行动,行动改变命运。”每个人都应养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人生之路必定布满荆棘,唯有积极的心态,方能变换成一把利剑,砍落杂草,披荆斩棘,伴你逆风前行。
良好的心态,会让你与人融洽相处;良好的心态,会教你如何获得成功;良好的心态,会使你终身受益;良好的心态,会改变你的命运。拥有良好的心态吧!你的命运将不再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而会变成一幅独一无二的绚丽夺目的画卷!
穿越,无疑是现今社会一个普遍议论的话题,他可以让人回到过去,也可以让人看到未来,而它也只是一个虚幻的名词,我们不能总是活在虚幻的世界里,与其抱怨生活得不公平,不如珍惜现在的生活,就如居里夫人所说: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列宁曾说过:珍惜现在,就是对过去最完美的释怀,对未来的诠释。
诺贝尔凭借自己的力量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他把毕生精力都奉献于科学技术上,从未间断,在他刚刚开始科学研究时,他也没有想过自己可以有这么伟大的成就,当时,也曾有人质疑过他,但他却说:我不管未来是什么样子,我珍惜的是现在,至少现在我热爱科学,凭借这个信念,他每时每刻都珍惜现在,最后有了如此骄人的成绩,在他逝世时,他也没有任何遗憾,因为他珍惜了生命中的每一个现在。
“生命交响曲”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乐章,而他的创作者贝多芬则是一个失聪的贫苦的人,贝多芬从小家庭贫困,但他的爱好就是音乐,他对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也都很敏感,但却不料再一次偶然中失聪,这让从小就如爱音乐的贝多芬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他选择坚强,他选择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他知道,他改变不了命运,而他能做的就是学着适应这个世界,他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努力创作,终于创作出“生命交响曲”这个不朽的乐章,如果他当初选择懦弱,如果他当初没有选择面对,没有选择珍惜,那他不会有这样的成绩。
我们伟大的总理周恩来,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上,他珍惜每一天,日日夜夜的整理国务,就连生病卧床时,还不忘关心国家政事,在他逝世的前几个小时,还在处理着国务,交代着人们要做的很多事情。
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如意的事情,挫折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他们在阻碍我们的同时,也在让我们慢慢长大,学着成熟,所以,珍惜现在的生活,每一天都是快乐的与其幻想,与其抱怨,不如脚踏实地。
海螺拍客
学术是探索自然、社会等客观实在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现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分化,促进学科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动力,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表演学术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表演的分寸感
摘要:真实与自然是舞台表演的根本灵魂,这无关话剧的内容,也无关话剧的表演手法。一个脱离了真实和自然的舞台话剧哪怕有再好的演员,再好的剧本,其灵魂依旧是空洞的,是无法满足观众需求的。而真实与自然具体体现在表演的分寸把握上。本文分析话剧表演中分寸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话剧;表演;分寸感
0引言
高尔基先生曾经说过:人就是人,他们是普通、正常,没有扭捏作态,也不会装腔作势[1]。这在话剧表演上就体现为分寸感,正常、普通的去表演,通过真实而自然的肢体和语言的表达,传递出话剧中心的灵魂思想,给予观众以“是的,就是这样,我就是这样(我看过的就是这样的)”的感觉。分寸感的控制和掌握可以有效提升话剧表演的感染力,引起观众的共鸣,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但是表演的分寸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去把握这个分寸,这是积极值得我们研究的。
1话剧表演中的分寸感
所谓的分寸感其实可以解释为一个字:度,是指在表演中通过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肢体、和语言表达出真实而自然的人物形象[2]。万事万物都存在一个度,这表现为人们常说的临界点,一旦某一事物超过了自身的临界点,必然发现质的变化,转而形成另外一种事物。人们常说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指这种情况。话剧表演中也存在这种度的要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分寸感,这就要求话剧表演中,人物外在形象、人物动作、人物语言以及人物表情符合观众的潜在审美期待,究其实质就是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物的常情。
2表演分寸的依据
莎士比亚认为表演分寸的依据就是:接受你自己的常识的指导,认为表演的分寸就是“自然的常道”。也就是说所谓的表演分寸依据就是要符合日常的生活、生产常情,符合所表现人物角色的社会地位以及人物个性情况。在进行表演分寸把握时,需积极分析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心里状况以及其行为状况,做到真实而自然,这就是表演分寸的依据。笔者在观看话剧《贺方军》时,其中一个场景让笔者感悟最深:贺方军身患绝症,斜靠在沙发上,忍着身体的剧烈疼苦,但是为了不让女儿担心。他故作轻松,面带笑容的鼓励女儿要自立、要坚强,要求女儿好好的生活。在该话剧中贺方军的饰演者将人物贺方军当时的心里状况和肢体状况真实而自然的表现出来了,其分寸控制得完美无缺。表演者眼神刚毅、深沉,眼角闪现着对亲人和世间的留念,他伸出小指与女儿拉钩许愿的场景感动了无数观众。在该话剧表演中,贺方军的表演者将贺方军的硬汉形象和儿女情长表现了淋漓尽致,其在分寸上的把握更是让人拍案叫绝,一个小小的拉钩动作,真实而自然的再现了贺方军对女儿的难舍难分的感情。
3话剧表演中分寸感的重要性
3.1审美的需求
话剧表演最终是服务于观众,没有观众的话剧表演只能称为自娱自乐。观众作为话剧的审美者,自身有一定的美学理解能力。是以,在表演时,表演者如何在观众已有审美基础上传递话剧的美学思想,这是表演者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成功的话剧,必先要了解话剧所面对观众的美学情趣和理解能力等问题,再对话剧中实际的表演进行适度的控制和调整,掌握分寸感,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但是这种满足并不意味着迎合,话剧必然是要传递积极、先进的美学理念,必然是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表演者要把握美学格调与迎合观众的分寸感。
3.2实现创造性与忠实性相结合的需求
话剧表演来源于生活而又经过了艺术的创作,其涉及到忠于生活和创作加工两个问题。但是这两者并不是矛盾对立的,通过一定的分寸感把握,可以有效的实现两者的协调统一。每一部话剧作品都是来源于相关人们生产、生活的现实故事,但是要保证话剧作品的艺术性和格调,必然要进行艺术的加工创作。另外,如果话剧只是简单的重复一遍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现实故事,那么表演者就只能称为艺匠,而不能称为艺术家了。话剧在表演时,需要考虑舞台、灯光、服饰、人物、现场气氛等等因素,这些因素在作品来源的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如何再加入这些元素的情况下依旧忠于原来的故事思想,成为话剧表演者的重要思考方向。在实际表演时,表演者需通过合理的舞台布局、语言以及肢体动作来还原原故事思想,并通过这些动作和语言增强原故事的艺术格调,从而保证两者的协调统一。只有通过两者之间度的把握、分寸感的掌握,才能完美的实现创造性与忠实性相结合。
4表演分寸感的把握措施分析
4.1表演者需拥有较高的表演素养
话剧表演者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表演素养,对相关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力较强,可以较好的利用音乐、场景以及人物背景进行表演。话剧表演者不但要求一定的表演能力,同时还要求表演者掌握相关的舞蹈、音乐知识,尤其是要求掌握较高的舞蹈知识。传统的话剧表演一般都会夹杂一部分舞蹈表演。除了这些必备的基础素养要求外,表演者还需具有较强的节奏控制能力,通过自身的节奏掌握能力调动观众的情绪,引发观众的共鸣。
4.2立足事实,不做作
有人说过:表演舞台上永远不要去夸大真实的要求,也不要去夸大虚假的作用。话剧表演中要想提高自身的分寸感,就虚立足在事实上,不做作。在实际的表演中,表演者要立足于事实,再通过艺术的手段进行阐述,保证话剧表演的美学格调。在艺术加工时,要把握一个度,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放大,不让观众产生距离感,认为表演脱离了实际生活。一个表演者如果过分的去夸大,就会显得做作,但是过分的谨慎又会导致情感无法准确传递。是以,表演中虚立足于事实。
4.3重视细节
观众是敏锐的,尤其是在话剧高潮内容时,表演者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都能让观众产不一样的感觉。表演者在进行高潮部分的表演时,需严格把握分寸,每一个细节动作都需经过反复的揣摩。话剧表演者在表演前需积极对人物、社会背景、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将自身代入人物形象中,掌握人物心里、动作、习惯的每一个细节。在潜意识里构造一个人物形象,并将这个人物形象真实而自然的表现出来[4]。例如在话剧《世纪风流》在塑造某开发区的主任这一人物时,表演者就将细节表现得妙到颠毫。该开发区主任面对社会诱惑时,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考验,但是又小心谨慎。表演者在进行受贿那一场戏安排时,设计极其精妙。该表演者通过将一杯咖啡打翻,然后假作公文包被打湿,对着送贿人打开,然后转身假作整理身上水迹,让送贿人直接将金钱放入包中。巧妙的将受贿过程展现出来了,将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完美的呈现出来了。可以说,该表演者在动作设计和语言表述上的分寸控制妙到巅峰,是一场极其成功的戏。
5结语
表演是一个将真实生活通过艺术加工而传递高于生活格调的艺术行为。如何掌握真实与艺术加工的分寸,成为表演者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这要求表演者具有加强的表演素养,并且对整体表演节奏有较强的掌握能力,与此同时,还需加强不做作,不谨慎,从细节上进行控制。表演者还需扩展日常生活阅历,通过长期的生活和艺术实践,总结相关生活、表演经验,提高自身对表演的度和分寸的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露.是薛涛.又不是薛涛《浣花吟》中饰演薛涛的体会[J].中国戏剧,2010(06).
[2] 吴戈.我们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舞台创造? 从导演艺术家查明哲说起[J].中国戏剧,2011(06).
[3] 王亚兵.怀梆名家赵玉清的唱腔特色[J].中国戏剧,2013(06).
浅谈相声的表演
摘 要:“包袱”即笑料,是相声的基础,包袱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相声表演的好坏。包袱构成的种类大致有夸张、曲解、重复、矛盾、否定、误会、假借、对照等,如何抖好包袱,成为相声表演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相声 表演 “包袱”
相声艺术自诞生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的艺术手段、生动的语言风貌和幽默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它是一门优秀的民族艺术,是曲艺百花园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
相声的表演是以幽默的语言为主、夸张的动作为辅,通过诙谐、优美的演绎来征服观众。演员若不能发挥作品的潜在功能,表演缺乏魅力,光指望“活保人”,即使作品再好,成功也只是纸上谈兵,这就说明相声艺术的表演要求非常高。“包袱”即笑料,是相声的基础,包袱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相声表演的好坏。包袱构成的种类大致有夸张、曲解、重复、矛盾、否定、误会、假借、对照等,如何抖好包袱成为相声表演的关键之一。
一、抖包袱要掌握“寸”劲儿
抖响一个包袱要掌握“顿”的技巧。“顿”就是停顿,也叫“寸”,就是控制好节奏,“寸”住了劲儿,特别是到了包袱口。抖包袱就相当于运动员三级跳远,量好距离,起跑,踏板准确,发力起跳。因此“顿”的位置要恰到好处,停顿时间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就抻了,少了就抢了,“顿”得好,才有劲头,才有力度,包袱才会抖得响,也就做到了相声演员常说的“寸住了”。相声名家高笑林先生曾经说过:“抖包袱靠的是寸劲儿,哪里该寸,心中要有数,早了晚了都不行。”如他表演的相声《夫妻之间》的一段:
甲:俗话说得好,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顿)比裤腿儿深
乙:嗨,那叫百日夫妻比海深
甲:大海有底,裤腿儿(顿)没底啊
乙:嘿
这一段里,百日夫妻,情理之中的下文是比海深,而演员甲的一“顿”,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意料之外的“比裤腿儿深”,包袱抖得干净利索。再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先生表演的相声《训徒》的一段:
甲:我问你,世界上是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
乙:太简单了,告诉你记住了,先有的鸡后有的蛋
甲:哦,先有的鸡,那鸡打哪来的
乙:蛋孵的
甲:蛋谁下的
乙:鸡啊
甲:鸡打哪来的
乙:蛋孵的
甲:蛋谁下的
乙:鸡啊
甲:鸡打哪来的
乙:蛋孵的
甲:蛋谁下的
乙:(顿)你下的
这一顿,顿出了演员乙自己先前回答问题的草率,又被演员甲不断追问的无奈,抖包袱时“寸”住了,自然包袱也就抖响了,而且是嘎嘣脆的效果。
二、抖包袱要简洁有力
相声的语言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要短小精炼。虽然是铺平垫稳,三翻四抖,但在构成包袱的语言时,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到了包袱口时,句子的前后都不可随意添字,否则,前面的铺平垫稳都是白费,包袱抖不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表演就不成功。如李金斗先生表演的相声《新夜行记》中的一段:
甲:车跑起来了,往后一看是浓烟滚滚啊
乙:好嘛
甲:坏了,再找我媳妇找不着了
乙:哪去了
甲:让烟给当上了,等烟散了,回头一看,好嘛
乙:怎么了
甲:我媳妇变非洲娘儿们了
这一段的最后一句,是想形容汽车的尾气黑烟特别厉害、特别多,把自己媳妇的脸都给熏黑了,非洲人的肤色是黑色的。包袱设计得合情合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但如果最后一句演员甲说“我的媳妇脸给熏得,都变成非洲的娘儿们了”字数多了,说得过于具体、明白了,但是在相声的表演中,这样处理,包袱就响不了,相声演员常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挡包袱”。 “我媳妇变非洲娘儿们了”字数少,也能说明问题,又不挡包袱,观众明白就行了。表演中还有一种情况,如相声《天仙配》的一段:
甲:我扮演董永
乙:我扮演七仙女
甲:你这模样像七仙女吗
乙:我摆个姿势就像了,(亮身段)你看我像不像七仙女
甲:七仙女你不像
乙:那我像
甲:三仙姑
演员乙的“那我像”和演员甲的“三仙姑”都是三个字,上下对应,简洁有力,如果多加字,就像有一堵墙,自己给自己设了障碍。也有在包袱后面加字的,这样也影响表演,这叫“带尾巴”,在表演中会觉得有累赘。所以相声前辈们常说,“到了包袱口,字越少越好,能用一个字说明的,坚决不用两个字”。
三、“相”与语的配合
表演相声要靠“相”来配合语言。相声演员管这叫“使相”,“相”主要指面部表情,也包括手势、形体动作,有声有相才能声情并茂。相声一词的字面解释,也有这一层含义吧。面部表情主要靠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表情感觉对了,语言情绪和语气就会自然到位。手势运用的得体,会使语言表达形象、真实,能吸引观众视线,观众注意看你了,才会认真听你。形体动作的设计,要根据你所表演的人物,抓住个性和特色,要符合人物的性别、年龄和身份。形体动作要体现神态,形似和神似并存才是完美的。由于表演需要,有时形体动作会有些夸张,但也要掌握分寸,不能过分,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说“宁不够,绝不过”。面部表情、手势和形体动作都是辅助语言表演的,应该成为一个整体,要有连贯性。
以上是我对相声表演一些简单的理解和总结。人们谈到相声,常挂嘴边的就是“相声讲究说学逗唱”,相声发展到现在,也有人总结为“说学逗唱演”,但我个人觉得,说学逗唱这四门都包括在演里,说学逗唱里面也都有演的存在,它们相辅相成,说学逗唱是从相声表演的形式上分类的,从表演技巧上可以分为故事型、贯口型、争辩型、学唱型、文字型、模仿型和批讲型。相声表演最大的特点就是“跳进跳出”,一会儿在人物里,一会儿又变成你自己,一个人不断、迅速地转变角色,根据作品的需要,有时一张嘴就是带着人物的。这种特殊的表演,看似简单,实际需要演员深厚的功力和对生活的细致和感悟。相声的表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这也会丰富相声艺术的表现手段,使相声艺术更有生命力。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只回答有些错误的26、冷子兴演说中曾谈到贾赦有两个儿子,分别叫什么?贾琏和贾琮32、贾母共有多少个丫环?其中的哪几个给了宝玉?哪几个给了黛玉? 贾母有十二个大丫
朱文涛 ,男,生于1946年12月,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现为化学工程系)物理化学专业,留校任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
有网友翻阅薛之谦曾经发出的一条微博,微博中写明自己写歌写到天亮,还说明自己的歌曲中的故事有船、海,令人惋惜的是却没有结局,最后表明自己的困意,并祝大家早安。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