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少爷Billy
摘要 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自出版以来得到了学者和读者的充分肯定,作品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悲剧美斩获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冷峻的文笔讲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三代人的悲剧命运。唯美清丽的故事情节逐步推进,人物的悲剧命运却浸染着难以消逝的凄美。作品荡气回肠的悲剧意蕴使得作品有着一种崇高的撼人心魄的悲剧美。本文将通过对几代人悲剧命运的分析来探索作品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霍达;穆斯林的葬礼;悲剧意蕴;凄美 一部优秀的作品总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与波动,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便是这样一部展现少数民族的生存状况和内心情感的史诗性作品。展现在作品中的爱情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以及回汉文化冲突中的文明悲剧给人以撼人心魄的悲剧美。冰心在《穆斯林的葬礼》序中评论道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呈现在作品中的悲剧意蕴萦绕在读者心中令人为之心颤,悲剧的暗流贯穿整部作品。作者以清丽凄美的故事情节,深度挖掘悲剧意蕴给万千读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与波动。 《穆斯林的葬礼》用玉和月作为两条交叉的线索贯穿全文,写出了两个世界的悲剧。文艺中的悲剧“浸含着某种形而上的宗教情怀,是人类针对自身原罪的宣泄与救赎”,【1】回族女作家霍达自觉地民族化创作使得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回族色彩,“那些在宗教状态中生存的人们,受宗教思想束缚的人们,在焦灼的冲突中生存的人们,在传统与现代撞击中的人们,无一不展示了人生、历史的悲剧性。”【2】纵观全文,充斥在文中的爱情悲剧、婚姻悲剧和民族悲剧给人以凄凉崇高之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饱含了悲剧性的底蕴,凄美的爱情绝唱更是超越了死亡本身,由悲剧带来的审美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痛苦和压抑,而灵魂的窒息中又是对人类精神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升华。 小说以一个穆斯林家庭为描写对象,展示了这个大家庭六十年间的兴盛和衰落。读者从作品的标题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悲剧气息。三代人的命运沉浮,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最终留给读者的是孤月碎玉和那一曲《梁祝》呜咽在风中,但超越生死的爱永远留在了读者的心里。 在玉的长河里作者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梁亦清的猝死和那未完成的宝船开始,全文就暗匐了悲剧的蔓藤。韩子奇为玉放弃了作为穆斯林的最高信仰,为了玉忍辱负重拜了师傅的仇人为师,当他重振奇珍斋一切都顺风顺水时与师傅梁亦清的长女梁冰玉的结合却注定了几代人凄美的爱情悲剧。处于感恩的结合,貌合神离的婚姻状态只能是痛苦的氤氲和蔓延地。霍达在小说中提到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瞧瞧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3】韩子奇娶了梁君璧,然而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韩子奇为了玉抛弃妻子远走他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个性独立、开放、知性的梁冰玉用一颗火热的心唤醒了韩子奇,他无法抗拒这彼此如一的感情,当两颗漂泊的心碰触到一起它们结合了,他们跨越礼教的束缚诞下了爱的结晶韩新月。然而,等待他们的是无尽的苦与痛,爱与悲。梁君璧,这样一位虔诚的穆斯林信徒,当信念破碎时她的心灵也扭曲了。她无尽的恨意化作对对家庭的专制独裁,逼走梁冰玉,冷淡地对待韩新月,独裁儿子的婚姻使上一代的悲剧在无尽的恨意中延续到下一代。 新月,正如她的名字一样饱含了悲剧意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象中,月亮积淀着绵长的思念,离愁的苦闷,成为既定的悲情色彩的意象。”【4】新月是不为世人所接受的爱情的牺牲品。软弱的韩子奇不敢勇敢地作出果断的选择一直守在妻子身边,维持着徒有空壳的婚姻,对妻子的愧疚化作忍气吞声和无尽的冷漠致使妻子的独裁专横,先天性的疾病,母爱的缺失和爱情的身不由己使她带着爱与痛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超越生死的爱终归是美的。当单纯、聪慧的新月遇到才华横溢、有责任感的楚雁潮,那种如火一样纯真平等的爱情走来了。“一个始终不存在和存在的上帝,这便是悲剧的中心。”【5】虔诚的穆斯林教徒梁君璧,她始终认为顺从真主才是命运的主旨,亲手扼杀了自己和亲人的幸福。韩新月和楚雁潮感情真挚,两情相悦,然而他们是两个不同民族的人,虔诚的穆斯林教徒不同意这段姻缘,最后逼得新月生命凋零。楚雁潮真挚的爱无不令人感动落泪,一曲荡气回肠、凄美动人的《梁祝》紧紧萦绕在耳边,久久不肯离去。冲破世俗的师生之恋在生与死的面前显示了它的崇高之美。 没有爱只有恨的梁君璧自身就是一个悲剧,逼走妹妹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只换得了丈夫的冷漠和家庭的惨淡收场,她执着于信仰最后却被信仰抛弃。然而对自己的唯一寄托,对自己的亲身儿子她也没有放过,用一贯的独裁专横,相信所谓的真主命运亲手毁掉了儿子的幸福,重蹈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她导演了儿子韩天星和陈淑彦的婚姻,使他失去了心爱的容桂芳。当天星知道真相后他把自己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埋葬了自己的爱情,也埋葬了陈淑彦的幸福。在新月下葬时,陈淑彦望着深爱新月的楚雁潮,发出新月活的值的感叹,莫不是自己徒有空壳没有实质的婚姻,她怎会有如此强烈的感触和痛怀。她有了家,可她终究摆脱不了天星不爱自己的事实,她终要在无尽的孤寂中度过余生。昔日的爱人形同陌路,小荣子也只能在这场阴谋中退出,从此别过。浮萍一样的命运尽由不得自己的安排,“故事中的角色由于某种弱点和无能而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他们不是自己所参与的情节的设计者,他们的出现或消失似乎并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6】,韩子奇的软弱和梁君璧的专横致使了亲人的悲剧命运。即使作品中的配角姑妈也是一个悲剧角色。她把对丈夫和孩子的思念寄托在韩家,把星月和天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而新月的早逝何尝不是让她饱受丧子之痛?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 ,没有悲壮也就没有崇高。一部真正深沉的文学是崇高精神悲剧演绎下的升华。于是为了激扬荡魂的悲壮, 塑造撼魄的崇高 ,挖掘悲剧展现悲剧成为了霍达文学创造的至高境界的追求。”【7】全文充斥着人物的悲剧命运,梁亦清日夜劳作最后人死船毁;韩子奇为玉而生花费一生的心血最后却落得玉石俱焚的下场;新月聪慧过人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和爱情却因病早逝;楚雁潮才华横溢但无法和爱人相伴一生;埋葬自己爱情的韩天星;心灰意冷的小荣子;徒有婚姻没有爱情的陈淑彦;苦命的姑妈;一生执着信教却受信念背叛的梁君碧;受尽漂泊之苦孤苦伶仃的梁冰玉;苦命的姑妈;他们向读者展现的就是这样一幕凄楚感人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 悲剧意蕴的凝聚和积淀使读者在感受到心灵的痛苦和压抑时体味到震慑人心的崇高的悲剧美。年轻美丽的女主人公带着苦痛和超越生死的爱走了,在孤雁盘旋中,在凄婉的《梁祝》曲声中,当饱受异乡漂泊之苦饱受思念之痛的梁冰玉在女儿魂归的坟地上痛苦忏悔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持久震撼的悲剧美。绝美的爱情之花永开在悠远绵长、凄美动人的曲声里。那轮孤月下,映照的是母亲对女儿深沉恒远的爱。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凄楚感人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给读者带来了持久崇高的心灵震撼。它把读者带入了全新的世界 ,给读者以无限的思考和精神与灵魂的升华。作品的悲剧意蕴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悲剧美和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路文彬.悲剧精神的确实—对于中国小说历史病症的一种比较分析【J】.文学评论.2002.(5):18. [2]白洁.人生的悲歌—符号学浅析《穆斯林的葬礼》【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3]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05:405. [4]崔风珍.月冷玉残乡销 暮晚演绎凄美—《穆斯林的葬礼》悲剧美【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1.(1). [5]吕西安· 戈德曼著, 蔡鸿滨译. 隐蔽的上帝【M】.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 48转引于:杨文笔.悲剧的美丽—试论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悲剧精神”【J】. [6]普实克. 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集【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7]杨文笔.悲剧的美丽—试论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悲剧精神”【J】.吉昌学院学报,2009,(3).
洒脱的家伙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四、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如果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呢?(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2)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三: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写景和写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留学生毕业 论文 致谢是一篇留学生 论文 中的最后结尾部分,也是对自己这篇论文的指导老师和在毕业设计中关心自己的,爱护自己的家人朋友的一种感谢的表达。羞
可以的。穆斯林教育中就要教人向善教人施舍。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应该对它向善,应该对他好
硕士论文一般为3万字左右,开题报告一般5000字左右,具体以学校为准,需要写作帮助 601886030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的选题方向这个就太多了呀,因为中国古代的话,它的这个文学范围是很广的,它的诗词歌画都是孩子在这个文学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