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5

Doris翼寻寻
首页 > 期刊论文 > 以修身为主题的论文3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astebytaste

已采纳

孟德斯鸠说:“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学校和家庭,更需要社会的关怀。”话正是说明了一个道理:内方外圆,方显修身之道。以前说人,从两方面看,一是内心,二是外貌,但这并非这里的内方外圆。所谓“内方”指在父母、教师下奠定的人生资本;“外圆”则指的是在社会教育下健康的人格。在我看来:人的道德修养的提升即人品高尚的体现就在于“内方外圆”,两者缺一不可。若内过于方,则会致呆滞,不懂变通;若外过于圆,则会致滑腻,让人生厌。内方外圆,如同日月星辉,有日无月过于猛烈,让人难忍;有月无日又过于寂寥,让人落寞。只有通过内方外圆,人才能真正的剖析自己,从而达到一个高度去审视自己,从而对自己的查漏补缺,真正的修养,养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古代,内方外圆表现为文武。钟子期琴艺了得,关羽武艺高强让人心生敬意,可又总觉的在冥冥之中少了点什么。是什么呢?当我接触到李白的“拔剑四顾心茫然”时,我明白了,那是一种两面的缺乏,只有李白才把实质发挥到了极致。而如今提倡的“内方外圆”,则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体。所以这是人最基础的追求,我们应该向往“内方外圆”去学习做一个大写的人。社会,金钱,利益,这些词连在一起给人一种不寒而栗之感。因为社会教育与父母,老师教育又相悖之地,于是有人只注重在内在深层次。可一个事物有反面,必有其正面。要想修身养性我们就应学会趋利避害。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将吸收外部,纳为己用,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力量对比悬殊情况下仍打赢了日本。2001年,中国加入WTO,在他人猜测眼光中获得长足发展。种种实力告诉我们,我们只有化不利为有利,创造自我条件,才能站稳脚跟。如果不利导致了失败,只要仍有一口气在,我们也要爬起来,因为我们有了经验,又向成功跨进了一步,说不定下一步就是梦寐以求的成功。内方外圆,方显修身之道,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像“一国两制”,“改革开放”等政策的实施,大胆但是实效性很大。知识与行动是2个指标,只有2者达标的人才有实现人生价值的资本,才能无愧的“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啸着“我辈岂是蓬蒿人”。内方外圆,如同筷子,具备两者才具有实用性,如同鸳鸯,具备两者才具有艺术美。“内方”与“外圆”本身就是一对双胞胎,随着人的降临而出现,你要做个好家长,就需要父母,老师,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将他们养大,并且你的人生价值完全由你对它们的关心程度而定。

247 评论

liyingyong

找一些历史事件嘛,一件事差不多就可以扯出300字的……比如说,什么刘邦啊韩愈啊,这些之类的~

83 评论

柏林熊77

修身以明德,崇德以明志——从《大学》之道谈德育之本质及其他[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教育是一种智育、德育和美育,是一种“以文教化”,其首要任务是教人如何“修身”,其终结目标是“明德”,以达到“至善”。这是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人文教育思想。然而,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金钱饥渴的世界里,这一优秀的教育思想传统却被挤出了教育的边缘,在荒诞的现实里“失语”了。文章试图通过对《大学》之道(说到底是教育之道)的解读,重新阐释“德育(一种审美教育)”的本质,以期在教育目的过于功利化的职业教育中重新建构一种大道德观和大教育观。[关 键 词] 《大学》;《大学》之道;德育;职业教育一、所谓教育从某种目的或意义上说,德育就是素质教育、人文美育,即教育学生明白人之所以为人之本质所在。德育的目的和本质就是教育人(学生)如何修其身。甚或从追根溯源的意义上来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引导人从善。《说文解字》释“教育”一词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孟子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又云:“尊贤育下,以彰有德。”(《孟子•告子下》)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某种手段,把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某种东西引发出来。从词源上说,西文“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什么是“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指的就是人之内心的善。可见,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人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人从善,即是使人成为其“人”。教育家严元章先生认为中国教育教是“教学”;教是“教人学”;教是教人“学做人”;教是教人“成人又成才”。“教师”是教人的人,是教人学的人,是教人学做人的人,以至是教人成人又成才的人。……至于后世失察,误以“教学”为“教授”,误以“教人”为“教书”,将错就错,错到如今——“教师”原该是“教学先生”、“教人先生”,便被说成是“教书先生”,甚至是“教书匠”。[1]中国文化本是一种“以文教化”的意思,即以一定的道德伦常与诗书礼乐教化人民,而实施这种教化的主要场所就是学校。诚然,学生首先要学的也是这种人文美育。《说文解字》释“学”为“觉悟,从教”,即以学校来启示觉悟之意。《白虎通义》也云:“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也就是说,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觉悟,启导学生的道德悟性,当然,其中也包括对的美的感受力。然而,众所周知,今天的职业教育从根本上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而走向单一的技能接受的路子,其根本目的不过是在于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知识而没文化的技能“人才”。诚然,正如迎合职业教育之所好,这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育模式,因为其可以让家长、学校乃至社会马上看到教育的胜利成果——技能人才。正因为如此,作为素质教育的德育便自然在教学过程中被隐蔽甚至剔除了。毫无疑问,没有任何时期的德育教育能比今天更处于如此边缘和尴尬的境地。诚然,今天的职业教育有其时代特征与本质属性,那就是以传授知识(技艺接受)为主,这是一个大方向。但是,它是不是职业教育的唯一方向或者说成功的模式?还有待检验。如果技能接受成为职业教育的唯一,那么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就毫无二致了。事实上,职业教育之所以是“教育”而不是培训,正在于其是否有“基础属性”的区别。过分强调技能接受而把职业教育的基础属性挤向边缘是极度不明智的。殊不知,人文素质(说到底就是教育的基础属性)的有效培养有助于提高技能接受的能力,甚至说其对一个被培养者是否成人、成才起到标尺之作用。归根结底,任何形式(类别)的教育都不能离开“教育”的基础属性。换句话说,没有“基础”的教育将会造成头重脚轻的后果,职业教育也不例外。教育的基础属性就是它的人文教育,即德育,这是使教育立于不败之地的尚方宝剑。因此,在职业教育进程中,要想让人文素养与技能接受并行不悖,相互促进,须在紧抓技能接受的同时,把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首要指标任务来重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德才兼备。

169 评论

相关问答

  • 以汉字为主题的论文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

    方可可同学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论文300字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关于绿色环保的文章300字,关于绿色环保的文章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秋日的广饶,风清气爽,硕果飘香。 2

    爱玩的小猪2007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以教育为主题的论文300字

    教育,小而言之决定着人的命运;大而言之,决定着的前途。是竞争激烈的时代,高文凭俨然成了高薪水的代名词,,跻身白领,抬高身价,老师家长学生演绎着时代的疯狂。名校陪

    薄荷红茶cheer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以教育为主题的论文300字数

    1.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800字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800字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题目自拟800字 中国的教育体系要怎么改?如今的教育体制到底如何?对

    蓝梦蝶朵丽卡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以身边的安全隐患为主题论文

    交通安全论文2500字 导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交通。走路是交通,开车是交通;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交通安全论文3000字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加杰特侦探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