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若若11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文献综述湖南农业大学李立清与李燕凌合著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一书,充分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种研究方法,对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化实施现状及其实施对策进行了分析论证。全书共分9章,虽然开篇就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的多方位思辨,但综观全书仍然以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化为论述主轴,在笔者眼里,从该书的题旨及其论述重点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一书实应是“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研究”。在绪论和第一章中,作者就从企业仿生学的角度,将企业比喻为“生命体”,认为“组成企业最基本的生命物质就是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制度等,企业责任则是整个生命运动” [1]( P1),这固然不能成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逻辑起点和充分依据,但是从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出发的贯穿人类思想史全过程的审视,则弥补了这样一个感性有余理性不足的缺憾。作者引用中外学者的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在矛盾中寻求了统一的论断:从经济学与管理学角度,继承了孔茨、格里芬以及德鲁克等人的观点,指出“企业是应当在提高本身利润的同时,对保护和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承担责任” [2](P689,格里芬)、“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事实上,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社会化之中,因为工商企业是社会的一种器官” [3](P81,德鲁克),引进利益相关人的理论,指出企业的存在不时孤立的,企业周围存在着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需要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政治学角度上,作者引述亚里士多德关于“所有共同体都是为乐某种善而建立的” [4] (P1亚里士多德)观点,指出“企业必须让渡一部分权力给政府或社会,从而换取企业在有序竞争市场中生存,在复杂的社会矛盾冲突中实现最佳生存目标” [5](P69);在社会学的视野中,作者求助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解决公平和不公平问题,提出“权力和财富只为一部分人所掌握……引起社会关系的紧张和不满……化解这种部门,毫无疑问是那些拥有合法性统治权的人当然的责任”。 [6](P80)在最后的论证中,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归纳为“是企业除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之外的第三种责任(作者认为这三种责任在时间、空间上三维并存),它是企业在社会领域内对自身行为后果的回应义务。”并将这种义务生发的根源——企业的内部性与外部性统为一体,继续阐述为“企业社会责任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的内在星,即这种责任是由于企业在社会领域内自身行为引起的必然结果,而非任何外在压力推促下的企业义务。”[7](P30)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论述企业的社会功能说,作者创新地提出了权力圈理论,将企业权力划分为内外两种属性,为继续论证企业的社会责任打下了理论基石。作者力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标准化,其发挥作用的领域,应“基于以下考虑:即强调合作、扩大和统一三个广泛的企业活动领域[8](P126)”,力图以机器式的形式统一与中国特色的内容外延,促使企业在社会责任上寻求到最大公约数。为此,作者选择了由美国制定的SA8000标准,作为国际标准化的指向,在作者看来这个基本内容包括“劳动保障、人权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代表了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尺度,在不少学者以“该标准被注入了西方人权的影子、在最低工资以及工作环境上的规定不利于我国发挥竞争优势”等为理由排斥这个标准的时候,作者力挺该标准的适时性并预测其能够取得将来的地位,并从“可带来定单和效益、改善管理、改善劳工状况”等角度阐述,认为中国需要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在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的论述中,作者是这样构想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应该“首先是一种最大限度保护企业共同生存的企业社会规范;其次,是一种能够促使实现社会公正、公平的企业社会行为规范;第三,是一种保持民族先进文化的企业社会规范;最后,它必须是能够不断创造和谐社会建设新动力的企业社会规范”(第六章),在实施对策中,作者提到要分别从企业社会责任主体的角度、从规范内容的角度、从加强企业内部监督的角度、从加强企业外部监督的角度,修改和完善《公司法》、《企业法》、《劳动法》、《工会法》、《消费者权益法》等法律体系,政府也要加强对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科学引导。从行文逻辑来看,作者首先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辩开始入手,继而在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及其实施对策上,重点捉墨。其立意是明确的:我国企业无论是从自身发展需要还是从国际背景来看,实现社会责任标准化甚至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诡计接轨是必要的。全文内容证明,作者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的坚定支持者,并对SA8000标准垂青有嘉,其追求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标准化的实行必然对于企业自身的管理目标以及企业的社会存在产生重要意义,对于实现社会公正、公平不失是一个有力手段。但是,笔者,还是认为,中国的企业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从文化角度思辩责任本身。很明显,我国在儒家文化熏陶了几千年的背景中,几乎每个企业都具有“内紧外松”的特征,即对内部员工比较强调紧张,有的企业对待员工近乎苛刻;对外,企业则追求松弛,有的企业不惜捐出为数不小的资金换取宽松的竞争环境和中国传统看中的“面子”。从其生存生态来看,不可不说中国的企业有其生存之根,抛开企业的动机不言,作为实体它们也有追求企业社会责任的部分动力。笔者还注意到,在作者提到的案例中,还提到SA8000标准甚至要求最低工资要达到当地和出口地所在国的最低标准,在中西劳动力市场价格及其不均衡的情况下,很明显是对劳动力密集国家所采取的一种贸易壁垒措施,是一种新型的贸易保护手段。应该看到,SA8000在某种诚度上代表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的发展方向,但是我国企业大多数的竞争力还不强,甚至多数企业处于资本积累期,还没有太多精力去进行社会责任标准化运做,如果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植入作者主张的国际标准,可能会适得其反,扼杀企业发展。在这里,笔者不妨提出一个构想:在我们承认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发展趋势的同时,要认清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首先要保证在我国法律条件下企业的正当生存,其次,面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我国政府商务部门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引导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认证机构进行谈判,提出“企业社会标准化时间表”,按照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步骤、按行业逐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参考文献[1] [5] [6] [7] [8] 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2] 里奇·W·格里芬,《实用管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3] 彼得·F·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4]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肚皮吃饱了
大家可以看到得人心者得天下,没有错,但是企业家没有获得利润,也不行。那究竟谁有道理呢?辩论赛正式开始。正方一辩:大家好,我方观点是企业家要赢得人心。我会从以下三方面就企业家、企业家精神、赢得人心进行阐述,何为企业家呢?马云曾经说过: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而真正的企业家肩负使命对社会负责。彼得.德鲁克把企业家生存的目的定位于创造并服务于客户,由此可见生意人把眼光聚焦在利润上,而生意人只谈利润,这就是两者的根本不同。我们知道现代欧元之父,他把企业家定为社会生产力的第四要素。我们说何为赢得人心呢?大家都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李嘉诚先生曾经说过他的目标就是追求无我。我们说企业家是内心中的这份爱,他会感召团队积极为社会做贡献。那么我们说企业家和生意人在本质上是根本不同的,生意人是索取、追逐利润,而真正的企业家是讲社会贡献、不讲成功。我方的观点是企业家要赢得人心。反方一辩:大家早上好,我方的观点是企业家要赢得利润。第一,企业家必须以盈利为根本,经济大辞典对企业家的定义是以盈利为目的,他们肩负着为社会创造利润的责任。利润是企业收入减去成本的增值部分。第二,企业家赚钱或者说赚钱是他的天职和使命,企业家的天职就是创造一流的盈利模式并赢得利润,这是毋庸置疑的命题。企业家创造利润是他的目的,也是他的终极追求,企业家只有创造利润才能为社会、顾客、员工、股东提供最大的价值,这是他的天职和使命,企业家创造利润,同时是符合社会经济道德的,追求利润就是企业家的道德。如果我们不树立起这样的观点就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企业家不盈利就是犯罪,没有利润就会倒闭,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第三,企业创造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没有利润员工就会忧心忡忡,他们的家人也会为此而遭殃,大家愿意这样吗?另外企业只有赢得利润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采用促使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企业家只有创造利润才会提供更多的社会就业机会,为提高国家的税收、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使中国人成为世界敬仰的民族。中国人在海外近20年来受到他们的尊重,正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因为从各个方面来讲,企业家必须赢得利润。谢谢。丁韵融:谢谢,接下来进行攻辩盘问阶段。反方二辩:松下幸之助说过,企业家如果不赚取利润就等同犯罪。这句话说错了吗?正方二辩:没有错。请问反方辩手,我们是如何理解企业家的内涵?反方三辩:对方没有辩论就已经承认了企业家不赚钱就是犯罪。请问对方辩手如果一个企业家连利润都赚取不了,还如何回报社会呢?正方三辩:如果没有赢得人心还谈何利润。反方三辩: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心是不是还是为了得天下?正方二辩:天下的含义应该是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作为企业而言赚取利润是应该的,但如何在不赢得人心的情况下取得利润呢?丁韵融:攻辩小结。正方三辩:如果一个生意人只是质地上有问题那最多是一个次品,如果精神上出了问题那就是危险品。企业家必须赢得人心,人活着的时候必须要追求利益的,但获得利益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必须在赢得价值、获得人心的时候才会赢取人心。这里正诠释了企业家精神。二、一个企业经营者的思想境界如果是目光短浅,往往就会存在捞一把是一把的观念,那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企业存在命不长的原因。反方三辩:对方说了,把我们认为赚取利润就是小生意人,我对对方的观点视为驳斥,如果世界500强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竞争,难道说他们都是小人吗?关于企业要以赚钱为目的,企业家要以赚取利润为使命,这样的案例俯拾皆是。各位知道,北京市企业20强,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有哪家企业不以赚取利润为衡量的标准呢。所以说我们只有最终专区利润为企业家的最高使命,这就是我们企业家的天职。丁韵融:自由辩论阶段。正方三辩:我想请对方辩友回答一下,如果盈利不靠赢得人心赚取,靠坑蒙拐赚的话,请对方辩友回答是还是不是?反方一辩:我们在这儿讨论的是企业家,并不是犯罪分子。企业家的审核能力拿什么体现呢?正方三辩:企业家精神是靠诚信赢得人心,必须是以贡献社会、风险价值才能获得合理的回报,因为刘根生曾经说过赢得人心的企业不会做小,而只追求利益的企业做不大。是?还是不是?反方四辩:企业如果没有利润的话怎么能够给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产品来赢得客户?正方二辩:企业存在真正的价值在于为社会提供价值,这在于赢得人心,如果请问,如果企业不能够赢得人心,那用什么样的方法取得这种利润?这种利润有什么意义?反方四辩:刚才提出赢得人心取得利润,我们赢得人心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取得利润,为社会、员工提供的价值是为了赢得利润。对
小葡萄蛋蛋123
[1]罗飞.《成本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87—201,333—338[2]王立彦,刘志远.《成本管理会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6—276,367—374[3]龚曼君.《管理会计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324—350,459—474[4]马海清,朱光林.《决策会计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420—434[5]Gary M.cokins.《作业成本管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中译本
melodyhanhan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宛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个人如果丢失诚信留下的就是虚伪:一个企业如果丢失诚信将面临破产危机;而一个民族如果丢失诚信将会面对堕落与死亡。 守了诚信就守了一方净土,守了诚信就留住了成功,守信了诚信,中华民族才能永恒。 在此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当一个人在失去了诚信之后,他的出发点还是善意的吗?谎言终究是谎言,无论它的表面是多么美丽,但是只要你揭开它的面纱,他将奇丑无比。谎言终究是谎言,这是不变的事实,所以我认为,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那都是谎言,都是我们人类不能触摸的伤口 。 “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撒谎,从而去哄他人,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如同《狼来了》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刺激、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只有一个人独立去面对,自己去承受,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因为,可能来帮助他的人已经习惯了他的喊叫,以为又是他在“逗你玩”呢,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链接: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文献综述湖南农业大学李立清与李燕凌合著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一书,充分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种研究方法,对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化实施现状
最近发生的有害奶粉事件,再一次引出了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话题。其实,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机构,都要牢固树立社会责任理念,并以此引导机构的经营或服务活动。按照目前
责任教育,其内涵简而言之就是要办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社会、对未来负责任的教育。其根本宗旨是造就人的责任情怀、担当精神,以及履行责任的本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储一昀 王安武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0433) 一、研究目的 上市公司盈利问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
现代企业形象塑造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摘 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残酷和激烈,企业形象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手段,但是从我国企业形象塑造的现状看,出现不少误区和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