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4

我们是MJ
首页 > 期刊论文 > 赏识教育议论文题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多妈elva

已采纳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他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人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基本素质,建议他改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就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这个故事人们称之为“瓦拉赫效应”。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如果我们打破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像那位化学老师好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个性的场所,必能收到“铁树也开花”的显著成效。可见,在德育工作过程中,赏识教育的魅力是神奇的、无穷的。一、走进学生的心灵——发现闪光点教育家陶知行这样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从老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的热情,倾听他们的心声,从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促进他们的品德养成。生命之花在赏识中开放,在抱怨中枯萎。教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健康特长都要给予肯定,帮助其发展,而不要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用辩证的观点全方位、多角度欣赏自己的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要热忱地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被缺点湮没了的闪光点,看到优点就表扬,有了进步就鼓励,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道期待的目光、一个会意微笑,都会让他们感到无限的温暖,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平淡质朴、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有了心理依靠,产生学习的热情,进而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乐于让教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同他们一起感受快乐与忧愁。并以此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秘密武器,通过心理暗示,使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反之,如果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一无是处,便会使他们自暴自弃,失去上进的动力。正如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所言,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这,就是新课程“教即导”的思想理念所需要的赏识。二、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潜能力我国赏识教育家周弘曾说:“天赋差异有限,生命潜能无限。”心理学研究表明,受到鼓励和赞美是人的高级需要,一个经常受到肯定和鼓励的人,其自尊心会增强,其潜能会被充分发挥,就会积极、愉快、高效地学习和工作,不断取得成功。因而,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作为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让学生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求十全十美,不允许学生犯错误,那么你会痛心疾首地发现留给学生全是负面影响。因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知行语)。”这些科学家小时候在大家的眼里学习成绩都非常差,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某方面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正是教师尊重了他们的个性差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扬其长,避其短,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后来他们才会成为出色的科学家。由此可见,赏识教育既能控制浮躁的情绪,又能呵护脆弱的心灵;既能激发内在的潜质,又能创造意外的奇迹,从而实现师生互动共进的双赢局面。这,就是新课程“多元评价”的思想理念所需要的赏识。三、肯定学生的进步——树立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学生某种良好行为出现后,如能及时得到肯定的强化,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张充满个性色彩的生命画卷,这张画卷并非缺少值得欣赏的东西,真正缺少的倒是欣赏的目光,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愿我们的教师面对一张张生命的画卷,不是一味地去挑剔、埋怨、责备,而是更多地去发现、去鼓励、去赞美,“赞美最细小的进步,而且是赞美每一次的进步(戴尔·卡耐基语)”; 以欣赏的心态体会学生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不仅有积极进取的决心,而且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进一步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同时,在学生自尊心、进取心和自信心的养成过程中,还能够感召、影响和带动他人,形成团队精神,树立合作意识,营造出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氛围。这,就是新课程“人人可成才”的思想理念所需要的赏识。总而言之,赏识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就是发展教育,就是成功教育。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心理,运用心理策略,用赏识教育这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智慧之门和希望之门。

116 评论

诗诗雨天

应试教育是魔鬼,毁了多少孩子的青春。

153 评论

如此娇弱

赏识教育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学困生是班级的落伍者,做好他们的工作难度很大,而且学困生常常屡教不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质得以提高。应如何赏识学困生呢?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何等重要。为充分发挥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作用,要做到:善于关心学困生;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用赏识性评语。善于关心学困生,给学困生前进的勇气。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因此要深入实际,调查掌握学困生“困”之所在,然后给予关心帮助。针对学困生的具体问题,给予指导与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这样会让学困生有了前进的动力与希望。“关心”不仅体现了老师无私的爱,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了学困生前进的勇气。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其进步。闪光点也就是优点,人人都有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积极因素。从这一点入手,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斗志,鼓足学生前进的勇气,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善于用赏识性评语,增强学困生的自信。评语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操行评定忽视了教育民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教师无形中将学生分为“好”与“差”,无形中使好学生更好,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应尝试将传统的操行评定改为正面引导的赏识性评语,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信,受到激励。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有意在批改完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你真棒!”“加油!”“你进步了!”“老师赞赏你的好学精神!”“你是好样的!”等等。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特别是学困生,他们会为此而兴奋的,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勇气。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能够尊重自己的学生,赏识自己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教师要多去了解学困生、多去关心学困生、多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一来自然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消除了学困生们的逆反心理。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转化学困生的绿色通道。在这条通道上,教师只有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当爱流入学生心田时,便会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这种爱必然会得到美丽的回报,这种爱是转化学困生的灵丹妙药。

197 评论

CallmeNicole

论中国式教育

305 评论

nellie0223

赏识,让每一朵花灿烂绽放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赏识,让每一朵花灿烂绽放》。在演讲之前,允许我先给大家讲个《四块糖》的故事: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一名男生用小石块砸同学,便当即制止了他,命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陶行知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来,并且一直在这里等我。”男同学犹豫间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砸人时,你立刻停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同学吃惊地瞪大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他:“我调查过了,你用小石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男同学感动地流着泪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该砸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你能够主动认错,应该再得到一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行知先生对学生“打架事件”的处理,让我深受启发。陶先生正是抓住了学生行为中的积极因素,采用“赏识”的策略使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赏识教育的关键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肯定与赞美,让其闪光点更亮,以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四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爱的一面,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言语的激励,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罗森塔尔“期待效应”实验也表明:如果老师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待,那么被期待的学生必然会产生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 大学毕业至今,我已经当了5年多的班主任,期间学生成绩不好,学生顽皮不听话,打人打架等负面事件时常发生,曾经觉得做班主任是那么苦那么累的一件事,原来毛病在自己身上:因为自己总是用显微镜寻找学生的缺点,用有色眼镜观察孩子的优点,用严厉的态度对待学生,时不时地批评他们,可班上的“歪风邪气”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知道后来,我采用了“赏识教育”,班级风貌有了明显改善。班级凝聚力也越来越强。师生关系也日渐和谐: 一、赏识每一个学生,树立其自尊、自信 赏识学生首先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入手,让学生增加自信。当你用放大镜去找寻孩子们的优点时,你会发现孩子们是如此可爱,那么纯真!你会发现,全校闻名的捣蛋鬼,居然趁午休的时候修理了班中的破扫把;你会看到那个沉默的小孩颤颤巍巍地举起了小手;你会发现那个爱打架的男孩自觉地清扫起同学的呕吐物;班里从不爱做作业的孩子,近来破天荒地进步了;春游时,孩子们纷纷把食物递给那个可怜的没带食物的男孩„„原来孩子的心那么美好!赏识教育对于特殊学生的转化尤为明显。 那年班上来了个插班生叫吴玮,沉默不爱说话,一说话带着浓厚的家乡音,学生们一听就笑,他变得更不爱说话了。他把所有人都当成敌人,像个刺猬一样保护着自己,没有朋友,成绩也一直跟不上去。后来我发现每次扫地,他都是最利索最干净的一个,第二天的晨会上我就表扬了他,当全班小朋友都为他鼓掌的时候,他的眼里分明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此后的日子我尽可能的关注他表扬他,朗读时虽然发音不标准但我夸他:真棒,你勇敢地举手了,你跨出了第一步;考试考了81分,我鼓励他:你的卷面真整洁;对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我都进行公开表扬。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觉得吴玮是个好同学,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吴玮变得渐渐开朗起来,还乐于助人,后来还成了班干部,成绩扶摇直上,听说现在在低塘中学也处于前5名。当然,或许吴玮的底子并不十分差,只是一开始没适应,但其实对于差生也是一样的。只要老师会赏识差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差生重塑形象,他们同样会转化自己,至少在原有的基础上会进步许多! 二、赏识教育增强班级凝聚力 以前,在晨会或班会课上,我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而对于班中存在的好形象却轻描淡写。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就会越完善。但学生只会做表面功夫。后来,每周班会课时,我都对那些做了好事、表现良好、为班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每年的运动会,班上的孩子都齐心协力,我们的加油声永远是最整齐最响亮的,因此还受到了校长的表扬。 我对学生的赏识激励着学生向我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样,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良性循环,使我们的相处变得民主、和谐。去年,我在带的毕业班上执教一堂区域公开课《毕业赠言》。赠送留言环节时,就有学生跑到我跟前,流着泪向我诉说:感谢我多年来对他们的理解和照顾,不管去到哪里都会做一个老师所希望的好孩子。课后很多孩子都把他们写的心形卡片送到了我手上,看着诚恳的话语,我幸福地流泪了„„这批孩子已经是初中生,去年的教师节正好是周末,我收到了他们很多问候,打电话的、短信的、卡片的,也有孩子周五我下班前特地赶到学校来看我,我想:如果不当班主任,是享受不到这么多快乐的,而这些快乐也源自我快乐的赏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足交汇的桥梁,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

307 评论

相关问答

  • 赏识教育议论文题目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他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

    我们是MJ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赏识教育的议论文作文

    赏识教育是让所有的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 ——周弘 当代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和他的女儿周婷婷之间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故事:婷婷刚开始做数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对了

    默默一个人旅行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赏识教育的议论文教师角度

    从前,有一匹奄奄一息的千里马,在翻越太行山时由于感激伯乐对它的赏识和体贴,竟能一跃而起,嘶声直抵云霄!这就是千里马遇伯乐的故事.由此我从故事中有一所感——世间“

    天津家具城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赏识教育的议论文800字范文

    人们喜欢听好听的话,因为他们渴望被肯定,渴望自身的某处能出众。既然,你我彼此都希望被人赏识,哪我们为何不学会相互赏识呢?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教育所有,转载

    舞动的骷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赏识教育的议论文1000字

    人们喜欢听好听的话,因为他们渴望被肯定,渴望自身的某处能出众。既然,你我彼此都希望被人赏识,哪我们为何不学会相互赏识呢?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教育所有,转载

    萤火虫BB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