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6

厚德悟远
首页 > 期刊论文 > 护理毕业论文静脉输液不良反应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超级能吃的兔兔

已采纳

输液过程中,有不少病人会私自调整点滴速度。那么,下面是我给你介绍的静脉输液的危害,希望对你有帮助。

1、加重肺部负担

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不超过10毫微米,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药品进入血液后,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停留在肺里,致使肺形成纤维化,呼吸能力就会下降,同时可能影响全身氧的供应。

2、产生耐药性

常输液还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 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概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病,若不输液就不易治愈。

3、不良反应速度快

口服药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过程比较缓慢,造成的不良反应较轻,一些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杂质在消化道里就被分解或过滤掉了。当静脉注射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又快又猛”地造成发烧、皮炎、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休克或者死亡。

专家提醒,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能“液到病除”。相反,过度输液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一、降低人体免疫力。

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久而久之就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二、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

三、存在较大风险。

既使输液前做了无菌化处理,溶液的浓度合理,速度得当,输液也依然存在难以预知的风险。专家提醒,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在所有药物剂型中“高居榜首”,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四、导致人体菌群失调。

人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五、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

当体内输入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物质的输入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一、 降低宝宝抵抗力

长时间的输液,宝宝身体对药物产生了依赖,以至于再发生感冒发烧时,宝宝即使只是普通的鼻流清涕,也会慢慢出现发烧病症,主要就是因为宝宝的抵抗力越来越低了。

二、 普通药剂对宝宝失效

当宝宝流鼻涕、打喷嚏时,一般吃些感冒药就会好转,但是对于长期输水的宝宝,吃药都不管用了,主要是药片的药效慢,不如输液来的快,很多家长都想宝宝快些好,所以还是去输水,如此会造成了恶性循环。

三、增加了过敏的危险

输液的药物有些宝宝会过敏,比如头孢等药,虽然在当时察觉不出来,时间长了容易出现副作用。而且频繁的扎针会影响宝宝血管的健康。

93 评论

梁小姐12

静脉输入强刺激性、高浓度药物或使用时间较长,损伤静脉内皮细胞;浅表静脉曲张、血液淤滞;肥胖、吸烟、外伤造成静脉内皮损伤;细菌感染等。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后,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状硬条或串珠状硬结,全身反应不明显。

136 评论

冰峰之晶

常见的输液反应: 一、发热反应 二、循环负荷过重 三、静脉炎 四、空气栓塞 五、过敏性休克 应对输液反应三步曲1.不要拔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拔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费时,费事,易错过抢救时机.2.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葡萄糖,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决定. 采用抢救五联方案: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体重/次)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0mg/kg体重/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体重/次);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体重/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⑤如末梢神经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针5mg(小儿0.1~0.5mg/kg体重/ 次);如收缩压小于90毫米汞柱,在快速补液的同时,用654-2针10~30毫克静滴,对输液反应疗效较好.两类药物应慎用肾上腺素.除药物过敏外,输液反应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应慎重,因一般的输液反应不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用肾上腺素违背了输液反应的病理机制.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有快速升压效应,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正确的,但其升压效应会使高血压患者病情恶化.当然,在能判断是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小心使用也未尝不可;在输液反应合并血压急速下降时使用也是正确的.镇静剂实践证明,输液反应经上述处理后大多患者能很快安静下来,不再需要用镇静剂.如果过早,过多地使用镇静剂,反而会掩盖病情变化.希望采纳

117 评论

lovelymandy

静脉输液是一种使药物快速进入 血液 ,使药效更快发挥作用的治疗手段,那么你可知道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液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器和药品质量不合格、环境不洁、无菌操作不严格使致热物质进入体内而引起。 护理 :(1)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 求采纳 谢谢楼主 (2)立即测生命体征,并且每半小时测量体温一次,至病情平稳 (3)对症处理,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暖,高热时给予 物理 降温 (4)按医嘱给抗过敏药或激素治疗 (5)保留余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 (6)预防: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防止致热物质进入体内 2.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肺水肿常与输液速度过快,输入量过多有关 护理:(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安慰病人 (2)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流,减轻心脏负担 (3)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能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是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和强心剂、利尿剂等 (5)清除 呼吸 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 (6)必要时用止血带进行四肢论扎 (7)预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对有心肺 疾病 的病人及老年人、 儿童 尤应慎重 3.静脉炎:常与长期输入高浓度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导管长期留置,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关 护理:(1)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 湿热 敷 (2)超短波理疗 (3)合并感染时遵医嘱给予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 (4)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4.空气栓塞:常与大量空气经静脉进入血液循环有关 护理:(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 通知 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安慰病人 (2)立即为病人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头低足高位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气泡则向上飘逸到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口,由于心脏搏动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4)每隔15分钟观察病人神志、检查生命体征直至平稳 (5)预防:输液前输液管内的空气绝对排净,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液或输血时应专人守护,及时更换输液瓶;拔出较粗近胸腔的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 静脉输液的误区 1、输液效果好,见效快,大病需要,小病更可以迅速恢复 健康 。 2、定期输液可以有效预防 心血管 疾病。 3、其他患者在输液,我和他病情差不多为什么不给我用?只开点口服药就完事了? 4、现在 科技 发达,使用的输液质量有保证,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1. 静脉输液的危害 2. 输液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3. 左氧输液的不良反应 4. 不合理静脉输液的危害 5. 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

131 评论

相关问答

  • 护理静脉输液毕业论文绪论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欢迎浏览。 《 儿科护理学 》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

    温馨玫瑰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静脉输液毕业论文范本

    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学好内科护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科护理个案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

    刘小贱爱花钱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护理毕业论文静脉输液外渗

    1 原因分析 1.1 患者因素 1.1.1 新生儿 新生而因全身分布有胎质,有的是皮肤苍白、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

    米苏and妮娜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静脉输液的毕业论文下载

    等会给你传呀 把分给我

    长平公主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静脉输液毕业论文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欢迎浏览。 《 儿科护理学 》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

    mercury21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