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0

飞翔的等待
首页 > 期刊论文 > 自主合作探究论文题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福气娃娃TT

已采纳

随着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与探讨的热点。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是基于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探索前提下的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方式。这种小组可以是学生根据需要随机组合的,也可以是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并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人员比较固定的小组。自新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令人目不暇接。而小组合作学习堪称是教学方式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下面仅就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做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理应充分地发挥“小组”的作用,合理地运用“合作”的手段,真正体现“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下,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真正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实践意识与合作探究能力。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要有科学性。1.合理编组,科学排座,使学生充分地合作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学生之间由于学习的需要随机自由组合的小组,有的是按学生身高编排座位前后桌自然形成的小组。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通常视班型及教室面积大小而定。在笔者任教的班级里是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我在编组时先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然后教师再综合男女生心理与生理差异、能力与智力差异及个性与气质差异等方面情况,进行更加合理的调换搭配。2.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同其他教育教学思想的贯彻一样,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因而,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当中,真诚地和学生探讨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倾听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教师应面带微笑地走进一个个小组,鼓励学生把握机会积极地表现自己,而不应使学生因教师的到来而有所顾忌,影响原本正常的学习秩序。再者,我在带领学生编好了小组以后,引导他们给自己心爱的小组起个富有竞争力和个性化的名字。比如有起“金龙队”的,有叫“飞虎队”的,还有的叫“天马队”……孩子们尽情地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教师给小组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合作学习,使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就会撞击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乐趣和带来的成功感受。3.编号分工,明确责任为进一步激励学生小组合作的责任感,我们让小组成员互相编号,组员之间要有具体的分工。例如:可由一号同学担任小组讨论的组织者,二号同学做记录员,三号负责收集讨论所需的各种资料,不言而喻四号就成了小组的代表发言人等等。并且这种角色并非一成不变,今天的一号组织者,可能明天担任四号发言人。当然,角色与号的变更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与当天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获得小组成员的一致认可方能生效。 4.注意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小学生的合作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我们在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里经常会出现“有的听,有的看,有的什么也不干”的情况。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暂,在对合作的意义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这种“别人的发言与我何干”的认识在所难免。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意义,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要一边听一边想,特别是要把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同时学习在别人的启发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另外,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当中还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不自觉地眼着别人的问题走了,竟忘记了自己最初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先让学生将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写在纸上,在合作中边听别人的发言边做记录,同时准备自己的发言。要善于动脑筋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争论和辩论,有时甚至可以跨组谈论。只要对解决问题有益的方式和行为都是允许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以平和的、心存感激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不断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有导向性和激励性1.评价前有具体明确的要求,给学生正确的导向比如:我在教数学第十册“分数的认识”时,教材中出现了一道判断题“假分数的分子大于分母”。全班出现了对错平分秋色的局面。看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于是,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并提出“看哪个组的理由最多且充分”的评价条件。于是’各小组纷纷了热烈的讨论。汇报时,有的同学直接指出“假分数”的意义,使这句判断与概念之间形成自相矛盾、不攻自破的情景;有的用举例子的方法直观地说明:如7/9是假分数,7/7也是假分数,而后者的分子和分母是相等的,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由于教师提前给出了具体明确的评价指导,所以学生讨论的时候就有了明确的目标,讨论效果自然回比较理想。2.采用quot;累计积分制quot;,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我采用了“累计积分制”这种整体性的评价办法,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十分有好处。我们在学生小组合作后的集体交流时,有意识任意指派各组的某号同学代表汇报,该生发言的成绩就代表全组合作学习的水平,记人“小组排行榜”,每周累计各组积分,周未评出“优胜小组”,该组每人都可在班报评比栏中升一面“合作旗”。在这样的以团队为整体的激励性活动中,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便会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带动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而战。四、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个弊端弊端一:马蹄型座位不利于两边的学生长身体的需要小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学生端坐课堂的时间占一天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学习小组的人员一经编定则不轻易变动。这样,坐在两边的学生看黑板时需要把身体侧转过来或者偏着头斜着眼,不但不利于正常体型的生长,也有形成斜视的可能。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我让学生每周按顺时针方向调换一次座位,既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又使学生对自己的座位及邻居的更换抱有新鲜感,从而加深了对小组的感情。弊端二:“小组合作学习”有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虽然原则上“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独立学习基础上的,但是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价值观,总有个别学生报着投机取巧的心理,不肯自己动脑子想,但凡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去找组里的好学生询问。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思维的依赖性,也不利于独立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这种情况,除了可通过整体性的评价机制来约束以外,还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懂得尊重别人的自由和时间。慢慢地,学生就会树立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尝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弊端三:小组成员的参与机会不均等由于组员的学习能力不同,有的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故而有时有限的小组合作时间成了好学生的“一言堂”,中差生只能做听众、当陪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题实验中,要求每次小组合作讨论时,先由中差生发言,并在组员分工时设一名调控管理员,负责监督提醒长篇大论者适可而止,这样,就为每个小组成员提供了平等的参与机会,也使他们的惰性无处可逃,激发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260 评论

风吹散了心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做”。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六、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在这里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学生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社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七、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348 评论

相关问答

  • 问题引领合作探究论文格式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

    小豆他妈妈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论文题目

    论文是对专业领域的实践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 文章 。2022年优秀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2_

    夕颜无照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丹柯主题探究论文

    丹柯,巴金译笔下的勇士丹柯的故事(高尔基《伊则吉尔老婆子》),勇士丹柯他为了带领族人走出黑暗的森林,在众人的怀疑中掏出了自己的心高高举起,那燃烧得比太阳还明亮的

    linalingxj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东南亚自然灾害主题探究论文

    重庆市是全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灾害具有种类齐、分布广、发生频繁、损失重、危害大等特点。该市自改革开放以来救灾能力不断提高,1978年12月到2008年

    金弓木小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论文题目

    一份精彩的论文,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题目,因此我为你们精心挑选了论文的选题,仅供参考! 扬州大学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毕业论文要求: 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能反映

    劳伦斯仿古砖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