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13

君绮罗222
首页 > 期刊论文 > 有关二战论文参考文献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王大锤哇

已采纳

1944年6月,随着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二战场”,加快了轴心国的灭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二战的始作俑国——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结束了历时6年的欧洲战争。

反观这场战争,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东、西方阵营,在战场上的表现还是有许多差别的。尤其是二战后期,苏军比西方盟军的进攻更加犀利、战果更大,以至于成为西方阵营主动放弃攻克柏林的主要因素,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

苏军的战斗经验更丰富。

首先,历经战争的时间更长。自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经历了长达4年的战争,这与西方国家相比是经历时间最长的,尤其是在陆军之间的较量,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之相比。

英国虽然自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后对德宣战,但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英法联军龟缩在马奇诺防线,不敢与德军针锋相对的战斗。直到1940年7月大不列颠空战起,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战斗,但也是以空军为主的较量。

算得上真正较量的是1941年初,北非战场上与“沙漠之狐”隆美尔的比拼。但随着1942年底美军参战,真正有实力和德军一决高下就只能是美军了,尤其是诺曼底登陆,美军占据盟军总兵力的一大半。所以,苏德两军之间作战时间更长。

其次,作战时间长,获取的经验就更多。面对蓄谋已久的德军精锐,苏联可以说是从一系列惨败中,“以空间换时间”,一点点总结经验,一步步扭转了局势。总结出了对德作战的许多经验,尤其是对武器的更新换代方面更具有实战性。

而美军参战时,大多数德军精锐都被牵制在东线。并随着德国的战争潜力已近枯竭,战役态势也进入了拉锯和僵持状态。凭借阿拉曼、西西里岛战役的胜利之势,以美军为首的盟军开辟了“第二战场”,才真正与德军在陆地上面对面的厮杀。

同时,在大规模攻防战中,苏军的经验更丰富。自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的三个集团军群从三个方向实施“闪击战”,一度让苏联岌岌可危。但顽强的苏军很快总结出了大兵团、大纵深梯次防御战术,逐渐化解了德军的“闪击战”。

并在随后的大反攻中,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大兵团快速推进的战法。反观盟军,自反攻欧洲大陆后,并没有遇到兵团级的战役,只是在阿登战役中领教了一下东补西凑的25万德军的快速反击,算是头一次感受到了“闪击战”的威力。

其结果是,盟军被打的晕头转向。德军突破其防御纵深近50公里,盟军60万的防御部队死伤近10万人,如果不是巴顿第3集团军在南侧突击,恐怕美军的损失会更大。这让艾森豪威尔彻底放弃了攻击柏林的打算。

盟军内部矛盾重重,苏军团结一致。

一是,盟军领导权之争,削弱了战斗力。英国作为西方阵营中坚持与德军长期抗战的国家,自然对后参战的美军“指手画脚”,一副“老兵”的样子。但凭借强大军事潜力和武器装备的美军当然也不服气像“二流军队”的英军。

于是,双方在指挥权上是明争暗斗。尽管有折中、平衡的方法,但彼此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常常就一个小问题争论不休。为了折中,盟军决策层可谓是各国的代表都有,谁也不让谁;为了平衡,常将盟军一分为二,各自为战。

二是,各国的作战风格不同,很难达到统一。以美英两军的代表人物巴顿和蒙哥马利来看,巴顿作战讲究“进攻、进攻、再进攻”,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看不惯蒙哥马利的小心谨慎和“贪生怕死”。

而蒙哥马利更加看不惯巴顿等人的高傲和鲁莽。在他看来,盲目的进攻和快速推进,就是自绝后路,损失更大。这两种不同的战术理念,反应在战场上,就是两军之间相互不服气,拆台、看笑话。这样的多国部队,其战斗力会大打折扣。

作为一直在东线“孤军奋战”的苏军,可谓是战术思想和理念高度统一,没有盟军那样的矛盾,确保了部队政令一致。无论是在快速动员、战术效果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各部之间的相互配合更是致胜的“法宝”。

对德国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

作为二战中损失最大的国家,苏联人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二战中死去的7000万人中,苏联人就有2660万,占比38%;受伤人数更是不计其数,就连斯大林的儿子都惨死在战俘营里。这样的“国仇家恨”,苏军的复仇心态可想而知。

这就有了苏军占领柏林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举动。对待德军战俘更是不手软,他们大多被押送到西伯利亚做苦工,被苏军俘虏的300万人中,有三分之一再也没有回到德国,可见苏联人对德国人的仇恨。

反观美英两国,一是在价值观方面都是仇视苏联的,与德国原属一个阵营的国家;二是,其本土没有遭到德国侵略,仇恨远没有苏联人的大。这就给了双方一个比较“宽容”的氛围,在对待彼此战俘时,相对比较宽容些。

因此,在战场上,苏军对德国人可以说是毫无怜悯之心,尤其是对党卫军,几乎是赶尽杀绝,即使投降也不行。面对这样的对手,无路可去的德军更怕苏军,他们宁肯费尽周折向盟军投降,也要避免落在苏联人的手里。

当然,苏联之所以有这样的战斗力,也离不开英美两国的支援和帮助。特别是美国,在苏联最困难的时期,美国提供了110亿美元的军事物资援助,其中包括大量的工业生产设备,为苏联转入战时轨道提供了便利,并最终成为了军事大国。

同时,英美等国开辟的“第二战场”,使德军陷于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况。并且在欧洲牵制了75个师的德军,使得苏军反攻中,在很短的时期内击破德军的抵抗,并将他们驱逐出苏联国境。

二战中各国军队的战斗力强弱不一。尽管战斗力是相对的,但对于苏联人在战争后期爆发的实力,确实让人瞠目结舌。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67 评论

MidnightAngel

二战资料网站搜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15762.html(里面很全面,你需要的,都有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347 评论

桃大大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七国。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二十七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是发动二次大战的元凶,遭到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严厉惩罚。据统计,德国在战争中死亡和被俘人数为一千三百六十万人。仅在苏德战场,德军与其盟军死亡人数为六百多万。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损失一百五十万人,有一百二十八万人向中国投降,在太平洋战场上损失一百二十四点七万人。意大利损失十六万多人。 德、日、意发动的侵略战争也使这些国家国内的民众深受其害。在德国本土上,有四百万平民死于战火,一千四百万人无家可归。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遭到美国原子弹轰炸,当时死伤二十余万人,并且给当地居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创伤。 世界人民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其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完)

222 评论

原谅未来的未来

从利比亚事件看当代国际关系摘要:联合国授权的联军对利比亚的轰炸,被全球关注。围绕利比亚事件,我们起码可以看到三个史无前例现象,这不仅令人瞩目,也对今后世界走向更广范围的民主、和平具有启迪作用。利比亚事件中的第一个史无前例,是联合国授权对利比亚动武。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虽然五十年代联合国曾经授权美国等多国军队进入朝鲜半岛,保住了南韩,但南北韩是两个政府,而不是像利比亚只有一个政府。而且,对比利亚,是从人道立场制止卡扎菲镇压本国人民,是“干预内政”。这等于是开了一个先例,那就是国际社会有权对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从人道立场进行军事干预,包括轰炸那个政府的军事力量和设 施等等。正因为此,有的国家对利比亚事件十分敏感,对多国部队的行动大加挞伐。第二个史无前例,是美国自二战以来首次没有领衔正义的军事行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国际上重大的西方军事干预等正义行动,都是美国领衔,所以美国被誉 为“自由世界的旗手”。从二战,到韩战,到越战,到科索沃战争,再到伊拉克、阿富汗之战,更不要说用军事手段捉拿巴拿马独裁者诺利加等等,都是美国主导的。但这次,美国首次没有主导。为什么?因为美国史无前例地是一个只会耍嘴皮子,无能又怯懦的奥巴马在主掌白宫。所谓“奥巴马主义”就是不痛不痒、左右摇摆、模糊不清,面对邪恶不果断采取行动。奥巴马上台之后,就从上任总统布什的向全球传播民主价值的外交政策后退,强调什么美国尊重其他国家的选择。所以,在前年伊朗人/民抗议的时候,奥巴马政府沉默不语、纹丝不动。在突尼斯革命、埃及人民怒吼的时候,奥巴马政府也没有在第一时间给予支持。奥巴马为什么是这种表现?因为他根本不清楚什么是邪恶。早年的奥巴马在夏威夷成长时,他的导师是一位黑人共/产/党/员;后来奥巴马在芝加哥的教会牧师(也是他两个孩子的教 父)是赖特,更是以“反美”著称。奥巴马一路得到的是反美教育。直到他当上总统,他妻子才说,他们第一次感觉为美国而骄傲。这说明这对夫妇以前是不懂得美国的价值,甚至是反对美国的主体价值。以那种左倾和反美薰陶的背景,对正义和邪恶都弄不清楚,奥巴马又怎么会懂得去对付邪恶?这次,西方领袖在法国商讨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的关键时刻,唯一缺席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哪里去了?在利比亚平民每天都被杀害的、人命关天的时刻,奥巴马却带着穿着鲜艳的老婆孩子到温暖舒适的巴西访问旅游去了。目前美国和巴西之间没有任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巴西对利比亚设禁飞区跟中国一样是投弃权票 的。奥巴马这个时候去巴西,不等于是奖赏跟美国不一致的“弃权”行为吗?奥巴马为什么对巴西那么锺情?因为巴西那个刚当选不久的女总统是一个出名的左派,跟奥巴马一样,也是迷恋社会主义。他们俩等于是精神伴侣。难怪在西方联军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的关键时刻,奥巴马都不放弃那趟以国事为名的潇洒旅游。这在美国也史无前例。也许有人会说,这次美国没有领衔,但提供支援,也发射战斧飞弹了。但是,这是在美国左右两派舆论批评和压力下的结果。保守派媒体对奥巴马的批评当然是每天 的发射量比扔在利比亚的战斧飞弹还多。但对奥巴马形成更大压力的是来自他所属的左翼阵营的批评。而且这次左派的批评更加强烈。美国知名的自由派 历史学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新闻周刊》和MSNBC上,都毫无留情地痛斥奥巴马的外交战略无能。由弗格森等自由派知识份子对奥巴马发难,再加上CNN和左翼旗 舰《纽约时报》等跟进,这个舆论压力,是奥巴马的不可承受之重,会直接影响他明年的总统连任竞选。所以奥巴马最后不得不支持英法提案,但拒绝美国领衔。在这个事件中,最坚定果敢的是法国总统萨科齐,法国最早对利比亚的反抗军政府给予外交承认,而美国至今都没有。另外是英国首相卡梅伦,还有加拿大总理哈珀,都非常坚定地支持建立禁飞区,誓言对利比亚军事干预。为什么这三位对利比亚的立场清晰、坚定、行动果断?就因为他们是懂得邪恶的保守派。第三个史无前例,是埃及,尤其是利比亚人民面对政府武装力量时的坚持。卡扎菲是全球出名的疯子,他不仅动用军队,甚至花钱买雇佣军来杀害自己的人民。但即 使面对如此的残暴和血腥,利比亚人也没有后退和屈服,他们仍然顽强反抗。在奥巴马犹豫不决,迟迟不赞成英法提案设禁飞区时,卡扎菲的政府军队节节胜利,因 为毕竟反抗军没有正规武装和训练,许多人临时学习使用武器。卡扎菲曾扬言要秋后算帐,在全国大清洗。但在如此这般的威胁下,利比亚人仍是选择继续抗争,这份勇气和决心,感动了全世界!联合国的授权,英法加拿大保守派领袖的坚定,更加上利比亚人民的坚定反抗,这场战局,现在就可以预测,卡扎菲的末日指日可待!利比亚会像突尼斯和埃及一样,结束独裁者,开始一个新时代!在突尼斯、埃及,尤其是利比亚发生的一切都说明,哪块土地的未来,都是靠那里的人民自己打拼出来的!正如当代知名的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逊(Paul Johnson)最近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时候所说的,“如果没有勇气,其他美德都算不上美德。”

269 评论

我是豆豆豆逗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几乎波及全世界,造成几亿人死亡,让人类第一次感觉到了灭绝的风险。而二战之所以能够取得,美国那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不是美国强大的生产力,以及及时站到了德国的对立面,那么战争的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到现在很多人都在庆幸,当时的美国没有选择跟德国在一起。但是其实这都是杞人忧天,无论二战如何发展,美国都不可能跟德国结盟,为何这么说呢?主要是有三点原因。

很多人至今都在说,二战德国和美国,其实具有更多的相似性的,首先两国都是当时世界的新兴列强,新兴大国,都有冲破当时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控制,重新洗牌全世界势力范围的诉求,所以两国可谓是一条战线。就像现在的新兴国家一样,应该团结应对老牌的强国,冲破封锁。

其次,二战德国那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而美国那是美洲最强,而两个强大的新兴大国,完全可以走到一起,掌控世界,彻底压住英法俄等旧列强,重新分配势力范围的。最后,两国可谓是同病相怜,在欧洲,德国崛起后就一直受到英法的排挤,那是十分憋屈。

而美国也是如此,一直被英法排除出欧洲的核心,甚至一战美国做出巨大贡献,却在国联没有立足之地,还被排挤出国联,两国的遭遇那也是基本上一致。所以很多人认为,按照当时美国人的精明程度,绝对会选择跟德国结盟,一起打英法才对的。一旦如此,二战的后果不堪设想啊。但是其实,这都是表面的现象,而实际上,无论二战如何发展,美国都不可能跟德国结盟,为何这么说呢?主要是三点。

第一,一山不容二虎。

美国和德国虽然都是新兴大国,强国。但是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当时的德国,那可是不可一世。而且在希特勒的计划中,征服了欧洲,还要征服世界的。所以即使美国和德国结盟,那也是暂时的,一旦德国拿下欧洲,那么第一个攻打的还会是美国,这一点美国看得非常清楚。

当年希特勒攻打英法,计划是拿下英国后,西线立刻会跟美国开战,作为希特勒不可能跟美国分享战争胜利果实的。所以对美国来说,为了自身的安全,也不会跟德国结盟。

第二,国内的反对。

德国坚持人种论,认为德意志民族那是最优秀的民族,而且还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而在美国最有权势,最有钱,影响最大的就是犹太人群体,犹太人基本上就可以左右美国。而在德国不断屠杀犹太人的情况下,美国如果支持德国,那么光是美国国内的犹太人就能废了美国 *** 。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也是绝对不可能的。那是犯众怒么?失去犹太人的财力和支持,美国也混不长,这一点美国看得非常清楚,不可能跟德国沆瀣一气的。

第三,巨大的利益。

美国那是一直有雄霸世界的梦想和追求的,而二战时期,对于美国来说,选择上完全是一边倒的利益,一方是被打残的英法苏联,一方是不可一世的德国。美国如果选择弱小的英法苏联,那么合力打垮德国后,自己那是绝对老大,没有任何悬念。

但是如何联合德国继续灭掉英法苏联的话,即使战争胜利了,美国也不可能成为主宰,成为最强,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对美国来说,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弱小的英法苏联阵营,不惜代价打垮德国,赚取自己的老大位置。所以整个二战,完全不用担心美国会跟德国结盟,那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二战史》。

140 评论

pangdaxiang

给你一些资料吧利比亚是阿拉伯世界比较世俗化的国家,同时又是部落国家。1。伊朗的态度伊朗直接说卡扎非是疯子,伊朗支持联合国对利比亚的禁飞区和军事打击。 原因就是伊朗是什叶派,利比亚不但打击什叶派,还推行世俗化,解放妇女,简直是罪不可恕。(评价:YSL教的人看事情的方式和我们不一样,利比亚的下场就是伊朗的前车之鉴,但狂热的什叶派人眼中,只有教派才是区分敌我的标准,就象伊朗强烈谴责巴林政府镇压国内的什叶派, 在伊朗看来,利比亚的越混乱越是扶植什叶派势力的好机会)。2。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的态度不但反对利比亚卡扎非,还直接出兵参与轰炸,按道理说,利比亚也是属于阿拉伯世界,同时还是属于逊尼派,但利比亚的世俗化在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看来也是无法容忍的(实际上也不认为利比亚是逊尼派的MSL)。况且卡扎非还曾经号召沙特人民推翻沙特国王,2010年还爆出卡扎非企图派人刺杀沙特国王, 如此的疯子,怎么能不除去。(虽然都是独裁者,但卡扎非是疯子,有野心,还喜欢乱搞,威胁到了其他人的生存,别人如何会放过你。独裁者之间是不会有什么惺惺相惜的,或者兔死狐悲,更多是水火不容 )3。基地组织利比亚卡扎非违背YSL教义,推行世俗化,同时投靠西方,自然是敌人。4.朝鲜强烈谴责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轰炸,是赤裸裸的侵略。不过并没有表现出来对利比亚的支持。(评价:敌人永远是敌人,敌人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批判。而不是JY说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这个问题上面,朝鲜比JY的智商还是高一点。)至于联合国里面,不是支持就是默认攻击利比亚的一群流氓。结果:1。 一个人要有多大本事,才能把所有的人都得罪光。如果说现在还有什么人支持卡扎非,那就是利比亚的女人,卡扎非解放妇女,这可能是他唯一 做的比较正面的事情,同时他用自己抄袭别人的著作形成的绿宝书,降低了YSL教对利比亚人的影响。2。YSL教果然是难以让人理解。。利比亚事件开国际关系先河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国际联合国授权的联军对利比亚的轰炸,被全球关注。围绕利比亚事件,我们起码可以看到三个史无前例现象,这不仅令人瞩目,也对今后世界走向更广范围的民主、和平具有启迪作用。利比亚事件中的第一个史无前例,是联合国授权对利比亚动武。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虽然五十年代联合国曾经授权美国等多国军队进入朝鲜半岛,保住了南韩,但南北韩是两个政府,而不是像利比亚只有一个政府。而且,对比利亚,是从人道立场制止卡扎菲镇压本国人民,是“干预内政”。这等于是开了一个先例,那就是国际社会有权对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从人道立场进行军事干预,包括轰炸那个政府的军事力量和设 施等等。正因为此,有的国家对利比亚事件十分敏感,对多国部队的行动大加挞伐。第二个史无前例,是美国自二战以来首次没有领衔正义的军事行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国际上重大的西方军事干预等正义行动,都是美国领衔,所以美国被誉 为“自由世界的旗手”。从二战,到韩战,到越战,到科索沃战争,再到伊拉克、阿富汗之战,更不要说用军事手段捉拿巴拿马独裁者诺利加等等,都是美国主导的。但这次,美国首次没有主导。为什么?因为美国史无前例地是一个只会耍嘴皮子,无能又怯懦的奥巴马在主掌白宫。所谓“奥巴马主义”就是不痛不痒、左右摇摆、模糊不清,面对邪恶不果断采取行动。奥巴马上台之后,就从上任总统布什的向全球传播民主价值的外交政策后退,强调什么美国尊重其他国家的选择。所以,在前年伊朗人/民抗议的时候,奥巴马政府沉默不语、纹丝不动。在突尼斯革命、埃及人民怒吼的时候,奥巴马政府也没有在第一时间给予支持。奥巴马为什么是这种表现?因为他根本不清楚什么是邪恶。早年的奥巴马在夏威夷成长时,他的导师是一位黑人共/产/党/员;后来奥巴马在芝加哥的教会牧师(也是他两个孩子的教 父)是赖特,更是以“反美”著称。奥巴马一路得到的是反美教育。直到他当上总统,他妻子才说,他们第一次感觉为美国而骄傲。这说明这对夫妇以前是不懂得美国的价值,甚至是反对美国的主体价值。以那种左倾和反美薰陶的背景,对正义和邪恶都弄不清楚,奥巴马又怎么会懂得去对付邪恶?这次,西方领袖在法国商讨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的关键时刻,唯一缺席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哪里去了?在利比亚平民每天都被杀害的、人命关天的时刻,奥巴马却带着穿着鲜艳的老婆孩子到温暖舒适的巴西访问旅游去了。目前美国和巴西之间没有任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巴西对利比亚设禁飞区跟中国一样是投弃权票 的。奥巴马这个时候去巴西,不等于是奖赏跟美国不一致的“弃权”行为吗?奥巴马为什么对巴西那么锺情?因为巴西那个刚当选不久的女总统是一个出名的左派,跟奥巴马一样,也是迷恋社会主义。他们俩等于是精神伴侣。难怪在西方联军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的关键时刻,奥巴马都不放弃那趟以国事为名的潇洒旅游。这在美国也史无前例。也许有人会说,这次美国没有领衔,但提供支援,也发射战斧飞弹了。但是,这是在美国左右两派舆论批评和压力下的结果。保守派媒体对奥巴马的批评当然是每天 的发射量比扔在利比亚的战斧飞弹还多。但对奥巴马形成更大压力的是来自他所属的左翼阵营的批评。而且这次左派的批评更加强烈。美国知名的自由派 历史学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新闻周刊》和MSNBC上,都毫无留情地痛斥奥巴马的外交战略无能。由弗格森等自由派知识份子对奥巴马发难,再加上CNN和左翼旗 舰《纽约时报》等跟进,这个舆论压力,是奥巴马的不可承受之重,会直接影响他明年的总统连任竞选。所以奥巴马最后不得不支持英法提案,但拒绝美国领衔。在这个事件中,最坚定果敢的是法国总统萨科齐,法国最早对利比亚的反抗军政府给予外交承认,而美国至今都没有。另外是英国首相卡梅伦,还有加拿大总理哈珀,都非常坚定地支持建立禁飞区,誓言对利比亚军事干预。为什么这三位对利比亚的立场清晰、坚定、行动果断?就因为他们是懂得邪恶的保守派。第三个史无前例,是埃及,尤其是利比亚人民面对政府武装力量时的坚持。卡扎菲是全球出名的疯子,他不仅动用军队,甚至花钱买雇佣军来杀害自己的人民。但即 使面对如此的残暴和血腥,利比亚人也没有后退和屈服,他们仍然顽强反抗。在奥巴马犹豫不决,迟迟不赞成英法提案设禁飞区时,卡扎菲的政府军队节节胜利,因 为毕竟反抗军没有正规武装和训练,许多人临时学习使用武器。卡扎菲曾扬言要秋后算帐,在全国大清洗。但在如此这般的威胁下,利比亚人仍是选择继续抗争,这份勇气和决心,感动了全世界!联合国的授权,英法加拿大保守派领袖的坚定,更加上利比亚人民的坚定反抗,这场战局,现在就可以预测,卡扎菲的末日指日可待!利比亚会像突尼斯和埃及一样,结束独裁者,开始一个新时代!在突尼斯、埃及,尤其是利比亚发生的一切都说明,哪块土地的未来,都是靠那里的人民自己打拼出来的!正如当代知名的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逊(Paul Johnson)最近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时候所说的,“如果没有勇气,其他美德都算不上美德。”

352 评论

相关问答

  • 德国二战论文参考文献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两天后,英国履行了之前答应维护波兰领土完整的承诺,向德国宣战。之后法国也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在当时许多欧

    ryanhui123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有关抗日战争论文参考文献

    我是这方面专业,人士我来帮你

    恰恰小资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与我抗战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战争与和平论文参考文献有很多,例如《战争与和平的断想》,《战争、和平与宪法共识》等等。

    雪诉离歌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有关二战论文题目

    苏军攻克柏林

    冬雨霏霏nz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抗日战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闪灯背后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