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亲上了
此诗写庐山之景,侧重又是写登庐山之感,景与理结合得天衣无缝,读者可以因景悟理,以理会景。作者首先写庐山的千姿百态,远、近、高、低各有特色。接着笔锋一转,就横看、侧看,山形具有不同特点来发议论。作者在此看到的是山的不同面目。诗中描写作者从不同的方位进行观察这本是异常生活中极为普通的现象,作者却形象而明畅地揭示出具有对自然乃至社会的普遍意义的哲学道理。这实际上也是对诗人假托庐山发表的认识论:即局外人有时会比局中人更容易看到事物的真相所处位置和角度不同,看问题的结果就会不同。因此为人处事。此外,诗中显示站在庐山之中看庐山,对庐山的真实面目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了解。只有跳出庐山本身去客观地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揭示了认识论领域的一个重点命题: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引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性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句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似乎在告诫人们,对任何事物的研究都应该以客观的态度,采取正确的立足点,作全面、本质的观察和科学的分析,以避免把局部当成整体,把现象当成本质而误入迷宫。以上是对本诗的哲理进行的分析。那么此诗透露出的文学特征是什么呢?是在写景中包孕理趣。景是古代诗歌的主要内容,因为佳山秀水可以使人获得幽情美趣,获得审美的满足和情操的陶冶,文人墨客自然会予以特别的关注。作者观赏景物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的主观情感,并因为自然景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心志态度,因此景物诗往往是融情入景和借景抒情的。同时,面对高天阔地、绿叶红花、蜂飞蝶舞猿啼蝉唱,诗家多会有所感触。有的诗作所发的议论富于哲理,充满意趣,其品位则高。苏轼的不少哲理诗在写景抒情的基础上寄寓自己的思考,尤为别具一格。此诗就是典型代表。苏轼的此首哲理诗所呈现的文学特征就是:以景寓理和以物寓理,通过对景和物的描写体现出苏东坡在写此诗时想表达给读者的哲学道理。二、《满庭芳》所体现的以理寓理的特征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苏轼此作在说理中阐示苏的哲理。其实宋诗就象赵翼在《瓯北诗话 》所说:“宋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好议论、好说理,但不少作品就理说理,写得淡乎寡味。如黄庭坚“谁云事君难 ,是亦父子间 ”这样的句子就毫无诗味。苏轼则尽量避免这种倾向。理要说,又不破坏诗作的意境,使理趣蕴含在说理之中。“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单从此诗的这些语句看来,其具有强烈的个性探索色彩,持与世无争的态度,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厌恶。在苏轼看来,世间万物,“殆天数,非人力”张孝祥《六州歌头》句,争又何益? 因而人生只能以“疏狂”对待,摆脱尘俗事务,获得精神自由。然而现实却不会让人“疏狂,那就只能天天呼酒买醉,在醉中求得超脱。显然其中包含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下阕由春光难得说起,美景不容辜负,更应该“得饮酒时须饮酒,举杯高歌,以酒来超脱现实,使饱经忧患的心灵得到安慰。这样,哲理在词中进一步得到深化 ,并馀韵未息地感染读者。由此看来在说理中阐示哲理更具有说服力。三、《临江仙·夜归临臬》、《如梦令》所体现的在叙事中穿插哲理的特征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此词中苏轼巧妙地在叙事中穿插了哲理。叙事就是叙述事情 ,诗作中通篇叙事者即为叙事诗 ,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诗》、《长恨歌》、《琵琶行》等。叙事作为一种表达手法,在诗词创作中常常用到。而高明的作者也可能将理趣穿插于叙事之中。《临江仙·夜归临臬》反映苏轼的生活理想和精神追求,写出了他的真性情。“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作者夜饮归来,敲门不应,夜阑更深,万籁俱寂。他伫立江畔,倚杖独立,听家童鼻息,听大江涛声。叙事之后写他颇不平静的内心。他想到自己“致君尧舜 ”理想的破灭,想到自己遭人构陷,身入囹圄 ,痛感“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道出了作者长期孤愤的心情。接着插入“夜阑风静縠纹平”,这一句明是景语,实际也包括了作者的感情:避开风波 ,全身远祸。最末的两句“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馀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唱出了。读毕,我们可以感到这首词,“物”与“我”的统一 ,“情”于“理”的融合 ,已经圆通无碍 ,体会到苏轼作为哲人和文学家对宇宙人生的超然了悟。甚至一些不起眼的小事 ,苏轼也能探幽烛微 ,借以阐发理趣。再看一首人们较为生疏的小令《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将洗澡搓背入词令人解颐。就是这样一件小事,被苏轼借来说明:无论政敌怎样颠倒黑白,罗织罪名,我苏轼都是清清白 ,刚刚正正的。一番道理 ,就这样轻轻松松、自自然然地被阐发出来了。通过以上作品的分析,总结出苏轼的哲理诗词苏轼诗词呈现的特征如下:即以物寓理 ,以理寓理 ,以景寓理 ,以事寓理。苏轼的哲理诗词实现了对前代哲理诗和情景交融之作的根本性突破它比情感更为深邃,更容哲理是宋代诗歌最重要的果实与内核易引人深思,产生吟咏不尽,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哲理诗的写作正应该将作家睿智的理性风范和大海般的胸怀相融合,别具匠心,别出机杼,心领神会,精炼细磨,发人之所未见,启人之所未思,才能产生传世之作。苏轼的哲理诗词正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其实近代研究者研究苏轼的哲理诗角度是新颖而多样的,只是忽略了苏轼哲理诗作为诗歌本身所代表的文体本身所呈现的特点。希望笔者此文能填补此空白。综上,我国哲理诗自古就有,而发展成就到了苏东坡达到了新高,古之学者没有十分重视之,而近代研究者则从多角度去探视苏轼的哲理诗,便研究之余还不要忘记它文本本身方好。参考文献[1]袁枚.转引自《里克历代诗论》[M ].昆仑出版社 2006.[2]《宋诗鉴赏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3]李渔《李渔随笔》 [M].京华出版社 2005.[4]许总《中国古代哲理诗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态》 载《学术月刊》1995 年第 12 期。[5]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注引《续晋阳秋》。[6]《文选》卷三十一江文通《杂体诗三十首》之十八拟张绰《杂述诗》注引许询《农里诗》。[7]《苏轼词全集》[8][法]保尔·戴密微《禅与中国诗歌》,钱林森译,载《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 13 辑。[9]丁福保《佛学大辞典》第 1247 页 ,文物出版社 1984 年[10]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第 139 页 ,中华书局 1982 年[11]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 第 234 页 ,中华书局 1984 年[12]王水照 崔铬《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13]郑熙亭《东游寻梦苏轼传》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1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5]《苏轼诗全集》[16]周先慎, 裴贞辑《论苏轼对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吸收与融合》北京大学出版社,[17]王文龙《试论苏诗的哲理性》(《东坡研究论丛》 苏轼研究论文集)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6[18]《苏轼诗选·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19]《唐宋诗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附:作者个人信息。作者:孙艳楠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梦梦890505
学术论文提纲参考
拟制提纲的方法
(一)从提纲的内容要求、格式与表现形式来看,提纲的编写要有选择性。
首先,从提纲的内容要求出发,有详细提纲与简略提纲之分。简单的提纲一般显示内容的层次,每一层次上只标出概括该层次内容的题目,扼要的编排出论文目次。详细提纲则写得具体细致,既列出纲目,写出各层次大小论点,还要把主要材料安排、论证方法等都详细列出,显示出论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在编写提纲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这两种方法的选择,二者也可以结合起来用。
以易晖的《“市场”里的“波细米亚人”——论90年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认同危机》为例,简略提纲为:
一. 引言
二. 主体:三种认同危机
1. 被唤醒的“物欲”
2. 文人“无行”
3. “浮士德”或“唐吉柯得”
三. 总结:社会转型期造成了群体性的失落与迷惘
详细提纲为 :
一. 引言
1. 解释“波西米亚人”的概念
2. 将这个概念与文章结合,引起下文
二. 主体
(一) 被唤醒的“物欲”
1.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观念发生了转变,物欲观念逐渐被认同。
2.关于物的哲学:物与精神依然对立,但精神已经被放逐了。
(二)文人“无行”
1.简介无行文人和知识分子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发展过程。
2.举刘索拉等人的作品为例,说明知识分子的传统形象被颠覆。
3.举“叔叔”与“庄之蝶”的悲剧为例,说明知识分子人格的孱弱。
4.总结,知识分子的脆弱源自时代与内心双重世界的影响。
(三)“浮士德”或“唐吉柯得”
1.用浮士德和唐吉柯得代表向上和后退两种极端人格。
2.举北村等人的作品为例说明知识分子建立的价值乌托邦。
3.知识分子在欲望时代的价值悖论。
4.仍然存在希望,知识分子在结束共识的无名时代已经有个体发出新的声音,已经有了创造性的激情
三.结论
社会转型期造成了知识分子群体性的`失落与迷惘。
上面的例子只是说明提纲的详略不同,在编写提纲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这两种方法的选择,二者也可以结合起来用。
其次,从提纲的格式来看,常见的提纲编写格式有三种:纵贯式,并列式和递进式。
纵贯式提纲是以进行研究的先后顺序,或以事物发展变化的前后时间为依据来罗列各个部分的。这种提纲格式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用的多一些;并列式提纲,是根据表达中心论点的需要,从课题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组织安排,平行列出各部分的内容;递进式,又可以称为三段论式,即围绕中心论点,依据阐明事理必须遵循的逻辑推理关系,逐层深入地列出各部分的内容。
再次,从表现形式来看,提纲可以分为单句式提纲和摘要式提纲。
单句式提纲也可称为列项式提纲。较为简单,只提示论文的主要论点。其优点是线条清晰,一目了然;摘要式提纲也可以称为陈述性提纲,它较为详细,不仅提示了论文要点,还涉及如何展开,如何运用主要材料,如何衔接等等。其优点是详细,具体,成熟,但编写费时费力。
(二)提纲编写的主要步骤
1.写好论文的总标题。
2.概括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安排全篇的结构和各层次顺序,包括大、中、小各个层次。确定层次的数量和顺序,写明层次大意。最好用小标题的形式简明标示各个层次。
4.选择恰当准确的材料,把材料分属于它们所要证明的各个大小论点。按照论述的需要排列先后顺序,标上序号,纳入各个层次段落之中。
5.检查并修改提纲。检查各级标题是否符合逻辑并且概括了论述的范畴,还要检查各个层次的划分是否合理,逻辑是否严密。
总之,提纲的编写对学术论文的写作是十分必要的,要把自己的思路尽可能的详细的写下来,把提纲写的具体详细,这样有利于把握论文的写作过程。提纲越详细,论文写作就会越顺利。
此外,由于论文是全文的框架,因此提纲的拟制还要符合国家制定的编写格式要求以及现行通用的论文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妙云主编:《大学写作教程》,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叶晗主编:《大学写作》,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高小和主编:《学术论文写作》,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岳云堂等主编:《学术论文写作述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陈果安、王进庄等编著:《中文专业论文写作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高瑞卿:《学术论文写作》,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7]周淑敏编著:《学术论文写作》,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
[8]陈仕持等编著:《文史哲类学生专业论文导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刘孟宇等主编:《写作大要》,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问题一:引用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的格式怎样写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ieee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IEEE一般指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下面,我为大家分享ieee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姚芝凤. 磁悬浮机床
天将本心酬浮生——读《浮生六记》清秋夜雨,灯影映窗红。读三遍《浮生六记》,怔怔之久,感动着前人的一段恩爱悲欢。 罕有文人的爱情传说可以感动我。比如,李隆基杨玉环
肯德基肯德基是世界最大的炸鸡连锁餐厅。六十年前,桑德斯上校(ColonelHarlandSanders)研发出由十一种香料组合而成的独家炸鸡配方,后来则发展成现
各县(市)教体局、市直各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教育活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