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4

洛林小叮当
首页 > 期刊论文 > 增值税税收论文参考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花花only

已采纳

这些都是关于“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相关资料,看看有你需要的吗?

159 评论

王小若1127

提供一些合理避税分析的论文参考文献,供参考。[1] 李玉梅. 企业合理避税与偷逃税的区别[J]. 财会研究, 2008,(03) . [2] 张国臣. 企业合理避税的筹划[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S1) . [3] 治喜平. 浅析企业合理避税[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16) . [4] 王晓燕. 浅谈企业如何合理避税[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3) . [5] 王晓燕. 浅谈企业如何合理避税[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19) . [6] 李争艳. 合理避税方法之我见[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11) . [7] 杨武俊. 税收筹划与增值税合理避税[J]. 太原科技, 2007,(09) . [8] 吴晓微. 工薪层个人所得税的合理避税筹划方案[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3) . [9] 邓娜,吴君民. 试论企业税务筹划与合法性避税的界限[J]. 价值工程, 2008,(01) .

114 评论

yjqs221990

1/100.我国企业税务会计问题研究.王欣欣.经济研究导刊.2007(8): 35-36.2/100.对税务会计的再认识.林淑玲 刘小娜.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4): 44-46.3/100.我国实行混合型税务会计模式的必要性及完善措施.岳蕊.商场现代化.2007(08Z): 340-341.4/100.试论新形势下企业税务会计的独立性.刘福生 康伟平 吴桂山.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7): 222-222,200.5/100.从税务会计的产生看其职能发展.郭恒泰.发展.2007(7): 78-78.6/100.高职《税务会计》教学模式的探讨.龚永丽.经济师.2007(7): 158-158.7/100.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李辉.经济师.2007(7): 241-241.8/100.浅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张燕珍.技术与市场.2007(5): 58-59.9/100.中国的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黄彩云 李婧.集团经济研究.2007(06S): 228-228.10/100.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王向丽.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3): 55-55,59.11/100.关于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思考.周洪艳.时代经贸:下旬.2007(05Z): 116-116,118.12/100.浅谈企业税务会计的建立和应用.谭健.山东纺织经济.2007(3): 31-32.13/100.略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王蕾.商场现代化.2007(04Z): 321-322.14/100.浅析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郑宝凤.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2): 94-96.15/100.论企业税务会计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何建荣.商场现代化.2007(03S): 377-378.16/100.刍议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秘琳.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2): 114-115.17/100.税务会计模式的国际比较.郭小东.涉外税务.2007(3): 68-71.18/100.浅谈高职会计类专业《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郑宝凤.中国教育与教学.2007,5(2): 57-59.19/100.设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探析.杨小燕.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4): 21-22.20/100.税务会计的独立性探讨.朱杰 朱彬.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5): 40-40.21/100.试论企业税务会计的几个问题.乔敏 焦跃军.经济师.2007(1): 251-252.22/100.从税务会计的定位看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白彦锋.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20(1): 77-80.23/100.在我国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之理论探索.沈群.集团经济研究.2007(01S): 251-251.24/100.税务会计在我国的前景展望.徐林峰.铜陵学院学报.2006,5(6): 23-24,48.25/100.中国的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分离还是合并.程六满 杨文静.决策探索.2006(09B): 55-56.26/100.浅议税务会计.梅亮.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4): 27-28,30.27/100.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陈顺显.商业会计:下半月.2006(12): 61-61.28/100.税务会计的独立性探讨.郭晓玲.事业财会.2006(6): 43-44.29/100.设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探析.李波.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6): 187-188.30/100.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王慧彬.西部财会.2006(11): 43-44,45.31/100.浅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潜在差异与联系.初传敏 杨会玲.齐鲁粮食.2006(11): 37-38.32/100.论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田璇 耿贵彬.商场现代化.2006(11Z): 336-337.33/100.促销税务会计处理.凌辉贤.财会研究(甘肃).2006(11): 32-32,44.34/100.从增值税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潘松涛.辽宁经济.2006(10): 103-104.35/100.企业税务会计初探.张惠锋.商业会计:下半月.2006(10): 44-45.36/100.论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黄海梅.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 80-83.37/100.纳税会计的定义及与税务会计的区别研究.王树锋 马丽亚.集团经济研究.2006(10S): 276-277.38/100.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戴荆陵.机械管理开发.2006(5): 143-144.39/100.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及完善措施.翟英敏 侯秀华.商场现代化.2006(09Z): 306-307.40/100.浅议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问题.杜婷玉.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3): 438-439.41/100.关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探讨.张菊.电子财会.2006(9): 4-5.42/100.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刘姣.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0): 112-113.43/100.会计信息市场约束下的税务会计模式选择.孔念虹.煤炭经济研究.2006(8): 57-59.44/100.浅论税务会计理论结构.李玉萍.财务与会计.2006(9): 24-25.45/100.对企业税务会计要素的若干思考.徐丽盈.莆田学院学报.2006,13(4): 13-17.46/100.新会计规范下对我国税务会计的重新审视.金治军.商业会计.2006(08S): 6-8.47/100.企业设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刘晓宇.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 105-106.48/100.税务会计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易雄军 昌灿云.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4): 83-85.49/100.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探析.邓中华.财会通讯.2006(8): 37-38.50/100.建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张霆军.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4): 71-72.51/100.上市公司收入确认的税务会计问题.李瑞.会计之友.2006(08S): 15-16.52/100.加快建立我国税务会计的思考.李庆卫.现代农业.2006(8): 78-79.53/100.我国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秦小冬.决策探索.2006(06A): 58-59.54/100.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李秀迎.决策探索.2006(06A): 73-74.55/100.设立企业税务会计初探.饶和辉.法制与经济.2006(07X): 93-95.56/100.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与协调.邢启亮.财会研究(甘肃).2006(7): 28-29,42.57/100.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吕小丽.商场现代化.2006(07S): 323-323.58/100.我国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趋同的依据与设想.伍冬凤.科技创业月刊.2006,19(7): 48-50.59/100.试论企业税务会计设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芦茂季.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2): 32-34.60/100.税务会计的前瞻性思考.高素芬.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7): 67-68.61/100.关于《税务会计》教学几个问题的探讨.罗先锋.职业教育研究.2006(7): 91-92.62/100.关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思考.王子朋 苗俊杰 邹钰.商业经济(哈尔滨).2006(7): 33-34.63/100.关于税务会计的再认识.吴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3): 71-72.64/100.浅谈税务会计的设立.胡小荣.山西财税.2006(4): 35-36.65/100.商业银行税务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曹彦婷.商业会计.2006(05S): 53-54.66/100.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田晓明.甘肃农业.2006(4): 152-152.67/100.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方法及特点.邓中华.事业财会.2006(2): 16-18.68/100.从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盖地.财会学习.2006(1): 46-49.69/100.有关税务会计的几个问题.高萍萍 宋迎红.现代审计与会计.2006(4): 10-10.70/100.我国税务会计独立成科的理论依据与设置思路.方存强 侯伟.铜陵学院学报.2006,5(1): 33-34,37.71/100.关于我国税务会计的研究.刑利 孙德升.税务研究.2006(4): 70-72.72/100.论电子商务对现行税务会计的影响.康世硕.财会研究(甘肃).2006(4): 20-21.73/100.税务会计原则、财务会计原则的比较与思考.盖地.会计研究.2006(2): 40-46.74/100.跨国经营企业的税务会计方法选择.戴晓星.商业会计.2006(01S): 42-44.75/100.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适度分离.侯金平 张晓莉.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2): 26-28.76/100.我国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牟伟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3): 53-53.77/100.试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刘桂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 138-139.78/100.税务会计若干问题探析.刘爱玲.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1X): 55-56.79/100.税务会计独立成科的必要性分析.张国义.会计之友.2006(02B): 18-19.80/100.构建我国税务会计范式与模式探讨.盖地.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6,26(2): 25-29.81/100.建立企业税务会计是当务之急.叶里.上海企业.2006(2): 58-60.82/100.浅议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付洁.商场现代化.2005(12X): 337-337.83/100.浅谈我国应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李改香 王子静.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4): 145-146.84/100.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差异探讨.吕成 姜丙华.商场现代化.2005(10): 161-162.85/100.视同销售业务有关税务会计处理的探讨.江希和.财会月刊:综合版.2005(11): 39-40.86/100.企业税务会计处理的改进建议.葛敏超.财会月刊:会计版.2005(10): 40-41.87/100.论建立税务会计的客观必然性.王红.事业财会.2005(6): 6-8.88/100.税务会计目标与理论结构探讨.盖地.现代会计.2005(5): 1-2.89/100.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和完善.成骏.煤炭经济研究.2005(11): 10-12.90/100.税务会计刍议.杨梅.财会研究(甘肃).2005(12): 14-14,18.91/100.我国应当逐步推行税务会计.王永红 李涛.价格月刊.2005(12): 78-79.92/100.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卓越.审计与理财.2005(11): 35-36.93/100.建立税务会计的迫切性.林德俊.商业经济(哈尔滨).2005(10): 44-45.94/100.对协调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的几点认识.朱芹香.经济论坛.2005(19): 135-136.95/100.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及其统分问题的分析.杨青.林业财务与会计.2005(11): 7-8.96/100.关于我国税务会计发展问题.陈勇.引进与咨询.2005(11): 8-9.97/100.急议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魏玲丽.集团经济研究.2005(09X): 203-203.98/100.试论税务会计的独立性问题.王淑媛.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10): 42-43.99/100.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及原则.李振朝.西部财会.2005(9): 43-44.100/100.建立独立税务会计的思考.郭叶飞 屠丽霞.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3): 24-26..

289 评论

WSY-recording

500元一篇论文,保证你通过,101010

246 评论

妖娆176991534

论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内容摘要: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存在立法层次不高、优惠方式欠科学、优惠力度偏小、功能缺陷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必须从税收政策体系着手,规范自主创新税收立法,完善所得税制,建立鼓励风险投资、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进一步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关键词: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自主创新的内涵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研究与开发,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它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模仿创新。原始创新是指通过完全自主的研究与开发,创造出从未有过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已有的技术的集成(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模仿创新是指在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创造出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技术创新成功的标志是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实现。 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更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三种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形式,适宜于具有不同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的创新主体。一般地说,与技术基础与目标技术的差距愈大,实现原始创新的难度愈大,所需要投入资金愈大,而获得引进技术相对容易(因技术输出阻力小),进而实现模仿创新的可能性愈大,资金投入量也较小。因此,对科技政策的制定者来说,必须对其所辖地区总体技术水平有一个准确把握,明确创新激励导向,以制定合理的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具体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合理选择技术创新策略。企业技术创新策略的选择必须符合企业实际。技术创新通常有率先型策略、追随型策略、吸纳型策略、合作型策略、创新孵化型策略、能力移植型策略、产业协作型策略等。以上不同类型的策略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模仿创新三种自主创新类型的适用程度也是不尽相同的。 重视技术扩散的效用。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企业的技术进步绝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的关联就是技术扩散。社会总体技术进步必须依靠技术扩散。技术扩散是技术的传播过程,是创新技术采用者通过各种途径从扩散源处获得创新技术,同时获得技术能量补充,然后通过消化吸收进而再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创新技术的采用都会获得技术进步,技术扩散面愈广,社会总体技术进步程度愈高。因此,技术扩散必定促使社会总体技术进步。 加强对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研究的必要性 税收政策是指税收主权国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或经济目的,通过制定倾斜性的税收政策法规来豁免或减少经济行为或经济结果的税收负担措施。 当前,世界呈多极化发展的新格局,世界各国都不断谋求在高技术、尤其在高端产业方面的领先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这些国家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而运用税收经济杠杆调整产业,促进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谋求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各国共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十一五”以及更长时间内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刚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至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都明确提到运用税收政策激励自主创新。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在税收政策功能作用深刻的认识,预示着税收政策将在更多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运用税收政策促进自主创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科学地设计政策措施、实施范围和实施步骤,使政策切实可行,并落到实处。 我国运用税收政策激励自主创新的现状及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自主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针对自主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对推动高科技产业化,特别是外资和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纵观整体税制结构和我国自主创新税收政策,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制订的立法层次不高 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在各种税的税法、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中的规定都不是很多,且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更多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依据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化以通知、规定等形式下达的,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况且,这种通知、规定由于不能广泛、有效的进行宣传,而有些税收政策的条款规定过于简单,弹性甚大,给税收政策的操作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效用的发挥。 (二)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方式欠科学 1.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单一。目前,我国激励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政策主要是采用税收直接减免,优惠方式单一。税收直接减免固然有操作简便,易为纳税双方把握等优点,但它属于短期行为,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缺乏有效持续的激励。况且,税收直接减免作为一种投资后的鼓励,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效用不显著,且容易引发税收流失。 2.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力度偏小,且有失公平。尤其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方面支持力度不够。例如,我国为了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活动,对盈利的工业企业当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发生数增长达到10%(含)以上,其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除按规定据实在税前扣除外,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应税所得额。我们认为,为了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规定研究开发费用的增长幅度是必要的,也符合多数国家的做法。然而,这种优惠只限于盈利在一定规模的企业,大大缩小了优惠范围,对于非盈利企业或盈利但研究开发费用的增长未比上年超过10%的企业,显然是有失公平,容易引发人们误解为税收歧视,并可能会导致其陷入“亏损—不能得到税收优惠—缺乏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亏损加剧”的恶性循环。 3.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对象针对性不强。按照现行税法的规定,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是以企业为主而不是以具体的项目为对象。这种税收优惠规定使得一些企业的非技术性收入也享受了税收优惠待遇,造成税收优惠泛滥,而且使得一些经济主体的有利于技术进步的项目或行为不能享受到税收优惠,造成税收优惠政策缺位,最终降低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效应。 (三)现行增值税制中的税额抵扣不彻底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高新技术产业比一般加工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高,其无形资产和开发过程中的智力投入占高新技术产品成本的绝大部份,但这些投入,以及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能抵扣,这就导致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负担偏重。显然,这种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适时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妨碍企业技术装备进步。更重要的是,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重复征税。况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时,不能实行彻底退税,从而削弱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挫伤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积极性。 (四)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存在功能缺陷 现行企业所得税制都实行33%的比例税率(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率为30%,地方所得税税率3%),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税收优惠条款多,实际执行差异甚大,造成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负不尽公平合理。例如,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第一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至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但对新办内资高科技企业,自投产之日起,只能二年内减免企业所得税。事实上,许多高科技企业是难以享受到这项税收优惠。因为高科技项目从研究开发、批量生产,到开辟市场,其周期一般较长,大多要超过二年。另一方面,我国执行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也存在着一定的功能缺陷。具体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区内企业和区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不尽相同,其弊病越来越为明显。在区内有些企业,并不是高新技术企业但也能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而某些区外的高新技术企业却不能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五)需要税收政策扶持的领域存在着政策真空 1.税收政策设计没有考虑到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风险。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然而,在税收政策设计上却忽略了其风险性。事实上,高新技术产业在自主创新中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开发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等,而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只是对企业技术开发的新产品所带来的利润予以一定的税收减免,对企业用于科研开发的投资以及开发过程中可能的失败,在税收政策上没有给予更多的考虑。 2.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缺位,高技术开发资金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我国的投资规模是有所减缓,但总量还是在不断的加大。相对来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明显不足,自我发展资金积累能力低,在技术密集程度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距。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OECD成员因高技术产业研发投资强度超过20%,而2001年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仅为5.1%,各个领域均比发达国家落后很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2002年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投入研发资金约为137亿元(16.5亿美元),不及一家跨国公司。 运用税收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议 在国家刚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年至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都明确提到运用税收政策激励自主创新。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税收政策功能作用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预示着税收政策将在更多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运用税收政策促进自主创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科学地设计政策措施,实施范围和实施步骤,使政策切实可行,并落在实处。 (一)加快税收法制建设 我国现行的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都是通过对一些税收法规的某些条款进行修订、补充形成的,散见于各类税收单行法规或税收文件之中,且很多的税收优惠政策缺乏长期稳定性。为此,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国家应制定《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法》,从总体上考虑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以及相关的财税政策,制定专门的《财政激励自主创新政策法规》、《税收激励自主创新政策法规》。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研究和判定予以鼓励的自主创新及产业标准;明确财税优惠政策的目标和具体受益对象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持方式;加强对自主创新税收优惠的管理与分析评估。 (二)完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1.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对从事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即不应按所有制性质,也不应按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确定优惠标准。即不论内外资企业,也不论企业是否有盈利,对符合自主创新企业条件的研究与开发,在初始年度都实行据实税前列支。 2.加大企业对自主创新投入的税收优惠。为了激励企业对自主创新投入的长期稳定增长,可以考虑按近几年来的平均数计算增长基数,从激励企业对自主创新投入持续增长的目的出发,只要近5年的平均投入比为每年增长10%以上,均可按150%的比例扣除,当年不能全部扣除的余额结转下年抵扣,办法可参照企业所得税亏损弥补的做法。 3.实行加速折旧办法。明确规定用于自主创新活动的新设备、新工具可以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办法;还可考虑对技术先进的环保设备、国产软件的购置和风险资本的投资实行“期初扣除”的折旧方式,允许在投资当年能扣除50%-100%,以利于提高投资回收速度,促进自主创新产品的市场形式。 4.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企业的税收政策体系。为了与世贸组织规划相适应,需注意实现税收优惠范围内特定高新技术产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变,从支持产品向支持竞争前技术研究转变,使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并重,改变过去以区域为标准确定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范围的做法。 (三)对高新技术产业实行增值税转型 我国已在东北地区试行增值税转型并取得一定成就与经验,可以考虑在高新技术产业试行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即在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中,可对购进固定资产支出额进行抵扣,也可充分考虑高新技术研究投入巨大而原材料消耗少的行业特点,同时允许抵扣外购的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和技术设备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金,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加入科技研究与开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企业研制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开发的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创汇且对本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新产品,其缴纳的增值税可依据不同情况给予一定“先征后退”的照顾。 (四)建立规避投资风险的税收政策体系 高风险是制约企业扩大自主创新投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认为,应在税收法规中制订一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风险投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并允许费用列支。即允许企业特别是有科技发展前景、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按其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以弥补科技开发可能造成的损失,并规定科技开发准备金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用于研究开发、技术更新和技术培训等,对逾期不用或挪作他用的,应补缴税款并给予一定的处罚。 2.制订有关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风险投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风险投资公司将资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并对其实行较低的所得税税率;对法人将资金投入风险投资公司获得的利润减半征收所得税,对居民将资金投入风险投资公司获得的收入免征或减征个人所得税;对企业将资金投入高新技术获得的利润若再用于高新技术投资的,不论其经济性质和所有制形式,都退还其用于投资部分利润所对应的企业所得税。 (五)健全税收优惠体制 众所周知,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说到底也是人才与技术的竞争。因此,税收政策应推动包括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和员工培训等多种形式教育的发展,制定鼓励民间办学、社会捐资办学的税收政策,对社会各界向教育培训机构和科研机构的捐赠准许不受最高捐赠限额的限制。提高职工教育经费提取比例,鼓励企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的税收政策。同时,税收优惠政策适度向个人倾斜,进一步修订个人所得税政策。在基础扣除方面,充分考虑现代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因素,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等,鼓励个人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和多种途径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六)依靠关税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运用进出口税收政策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逐步从对进口整机设备的优惠,转变到对国内企业开发具有自己知识产权产品、装备所需的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的优惠上来;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国内制造业的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研究提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相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逐步缩小内外资企业在进口税收优惠政策上的差距,利用进口税收政策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将资金投入到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环境保护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领域中去;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对国家鼓励产业的核心零部件制造领域的投资;鼓励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将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大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并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崔文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投资风险.财经问题研究,2004 2.王国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发展思路.中国科技论坛,2005

308 评论

相关问答

  • 偷逃增值税论文的参考文献

    税收流失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在我国,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国家每年税收流失至少在1000亿硕博在线论文网以上。在国外,希腊、德国的有关专家估计本国每年仅偷、逃税导

    烧掉额回忆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增值税纳税筹划论文答辩

    会计论文答辩题目 论文答辩是导师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而进行的环节.以下是我整理的会

    紫衣Helen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毕业论文

    企业增值税筹划策略研究论文 一、前言 增值税纳税筹划,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融资较难、资金流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一个良好的增值税筹划策略可

    annettahjj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增值税税收筹划毕业论文

    [1]黄爱玲,. 企业增值税税务筹划研究与分析[J]. 财会通讯,2011,(12).[2]王小玉,.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的税务筹划[J]. 经济研究导刊

    78952146984里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格力增值税纳税筹划论文

    摘要: 一、增值税的一些常用避税方法 1、在兼营业务中合理避税 2、选择合理销售方式避税 3、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上合理避税 4、出口退税避税法 二、合理避税的应

    搜奇猎怪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