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ruojing
捕捉中微子的工作,比设想的要困难得多。中微子是中性粒子,不带电,不参与电磁作用,不惹是生非;它的运动速度很快,接近光速,穿透力强,来无踪去无影。从假设存在中微子,直到捕捉到手,共用了25年的时间。
首先是中国科学家王淦昌写论文,提出了《探测中微子的建议》,设想了一个探测方法。这是1942年,王淦昌很年轻,风华正茂。他的建议,为一位美国科学家接受。通过实验证实了丢失的能量的确是被中微子带走了。
经过漫长的搜寻过程,1956年,美国科学家柯文和莱因斯宣布,他们捉到了中微子。他们做了一个很大的探测器,埋在一个核反应堆的地下,埋得很深,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测到了从核反应堆中放出来的中微子束。
十几年以后,人们才捕捉到从宇宙空间射来的中微子,科学家做了一个直径6米的大桶,埋在一个很深的金矿中,构成一架“中微子望远镜”,也捕捉到了中微子。
神秘的中微子终于露面了,然而,科学家仍然没有完全看清它的真面目,留下了一些新的难以破解的谜。
felixcyrus
“不悔征程坎坷,无憾年华舛错,默默对松江。忍辱淡生死,负重卫家邦。”这首出自抗战志士赵尚志的《水调歌头》,用满含悲愤的语气描述了在当时抗战阵线忍辱负重保家卫国之情。
为了国家战士们,不悔前途坎坷布满挫折,对年华的消逝没有遗憾,忍辱负重看淡生死只为了扛起肩上的重任保卫国家。但不只只有战士们在为这个国家默默付出着,在这个国家的背后还有许多不为大众所知的默默奋斗的科学家!
“我在为祖国的明天奋斗!”
王淦昌,1907年5月15日出生于江苏常熟县枫塘湾的一个普通人家当中,父亲是当地一名郎中,母亲负责操持家事,一家人生活的平凡而又幸福。
但可惜好景不长,在王淦昌4岁那年,他的父亲就不幸离世,并且在那9年之后,王淦昌13岁时,他的母亲也撒手人寰离他而去。
无法,成为孤儿的王淦昌只好跟随外婆一起生活,外婆一直支持王淦昌读书。
起先他先是就读于当地先生开的私塾,后来在1916年也就是王淦昌父亲离世那一年他转入了太仓县的沙溪小学读书。13岁母亲也离世后,他就来到了上海,就读于当地的浦东中学。
而1924年高中毕业的王淦昌先是进入一所外语专修班进修外语,但随后很快又离开外语专修班进入了一家技术学校学习维修技术和汽车驾驶技术。
不过王淦昌并没有甘于平凡,也没有一蹶不振,在潜心学习了一年后,王淦昌凭借实力最后居然考入了清华大学的物理系!
在四年后,1929年的6月王淦昌顺利毕业,也正式宣告他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
在王淦昌在清华留校任助教期间,他就发布了中国第一篇关于大气放射性的研究论文!其实在1925年备考期间,王淦昌也没有拘泥于死读书,他曾在考试前的三个月中参加了游行,但不幸被捕。
满腔热血的王淦昌毫不畏惧抓捕他的印度人,抬头挺胸的对着印度人说道:“我在为祖国的明天奋斗,你的国家却已经被殖民,如果在你的国家出现,你能够抓捕自己的同胞吗?”
这位印度官员一下子就被王淦昌的反问给震撼到了,在思索再三后,最后他被王淦昌这种为国家献身的壮志凌云的豪气所感动了,这种年轻而又灼热的意志正是被大多数人所敬佩的品质,所以后来,这位印度官员就不顾上司的惩罚偷偷将王淦昌一行人给放走了。
在王淦昌大学期间,他也并没有将这一切放下视而不见。就在他入学的1年后,学校里参加游行的同学当中,有47名同学惨遭毒手被人活活打死,更有200人受了不同程度的外伤。
这一幕让满腔热血的王淦昌愤怒不已,再找了老师倾诉之后,老师告诉他只有祖国强大了,科技领先于世界,中国才不会再被欺负!
只有科技才能救中国!听了这一番话的王淦昌深受触动,百种思绪在他内心翻涌,在经过了种种思考过后,王淦昌最终踏上了科研的道路!
三次错过诺贝尔!
在1930年,王淦昌参加了江苏省官方组织的考试,成功考取了官费留学,登上飞机来到了德国的柏林大学到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就读研究生,而指导他的导师是当时著名的物理学家Meitner 。
在柏林学习期间,王淦昌曾提出了关于可能发现中子的实验设想,可惜这个设想当时并不被他的导师Meitner所认同,并且还拒绝了关于他想要实验的想法,王淦昌只好无奈下选择了放弃。
但就在王淦昌提出这个想法的一年后,英国的科学家查德威克就按照王淦昌曾经的思路进行了实验,最后居然真的发现了中子的存在!查德威克也因此一举拿下那一届的诺贝尔奖。
而当时得知了这个消息的Meitner,直接被震惊连手里的杯子都握不住,一种浓浓的悔恨折磨着她的内心,因此Meitner专程去找王淦昌给他道歉,这是王淦昌第一次与诺贝尔错过。
到了1933年,王淦昌终于从柏林顺利毕业,当时的王淦昌因为他的才华和一些绝妙的发现被众多的科学所看好,他们真诚的邀请王淦昌留下并开出了各种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可惜王淦昌都不为所动。
他一直记得,他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祖国的崛起才选择了出国求学,而直到今天,他终于学业有成,又怎么可能为了眼前的浮华而放弃自己坚持多年的梦想。
最后在1934年王淦昌踏上了回国的归程。在归国之后,王淦昌曾先后在浙江大学还有山东大学的物理系任教。
在前前后后的14年教学生涯当中,王淦昌为祖国培养了众多优秀的青年物理学家,其中就包括了李政道这个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王淦昌曾在1941年的论文《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中提出来关于发现中微子的创造性的试验方法。
1942年美国的《物理评论》发表了王淦昌的这篇论文,后来1956年的一个美国科学家凭借这个确定发现了中微子并且获得诺贝尔奖,此后先后还有5个人也因此获得诺奖。
而王淦昌因为国内没有科研条件再次放弃了研究,以至于第二次跟诺奖,令人万分遗憾。
在之后的许多年后,王淦昌又有了许许多多震惊世界的发现,在苏联工作期间,王淦昌跟他的团队更是前所未有的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又在1959年发现了超子的反粒子,这一发现直接让世界为之轰动。
可惜这一发现还未来得及获得诺奖苏联就直接摧毁了双方的技术协议,让这个研究直接付之一炬,这是王淦昌第三次与诺比尔擦身而过,令人叹息。
为祖国,隐姓埋名17年!
后来,国家开始了核武器的研究,这是一个需要告别粒子研究的长期而艰难的工作,这意味着王淦昌有可能以后都无缘诺贝尔奖,甚至连姓名和行踪都需要隐藏,家人也很难再见。
但王淦昌没有任何犹豫,非常坚决的接下了这个艰难的任务,“我愿意以身许国!”这是他唯一的回答!
在随后的几年里,王淦昌先是带领团队用了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揭开原子弹神秘面纱的第一步!
就在那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的金银滩草原上,那里有着我国的第一个核武器的研究基地,王淦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一步步完成了原子弹接力的第一阶段!
而在这飞快推动的研究进度的背后是王淦昌呕心沥血的付出。谁能想到,从1961到1964年短短的四年的时间中,王淦昌一个人就在现场指挥将近上千次的爆炸试验。
中国成功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内,每一个的核心部件都经过了王淦昌的试验检测,务必确保每个部件近百分之百的精确性。
也就是这颗穷尽中国科学家们所有心血的原子弹,用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打破了美苏两国的核垄断!也为当时被围困的中国打开了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
此后,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王淦昌又秘密投入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究工作中,解决氢弹研究中一系列的关键问题。
而就是这样一个可尊可敬的伟大的科学家在经历的17年的隐姓埋名之后,再次出现已经是古稀之年了,那雪白的头发见证了中国的崛起!
只是,令人叹息的是,这位走在科学最前沿的勇敢战士后来也败给了时间和疾病,老人在他90岁那年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倒后身体就渐渐不复从前,最后在短短的一年之后就因为重病与世长辞,结束了他这跌宕起伏的一生。
AppleApple是苹果
王淦昌与中微子 1930年,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23岁的王淦昌离开上海,去德国学习物理。 到了柏林大学,王淦昌从师于被爱因斯坦称为“我们的居里夫人”的犹太籍女物理学家梅特纳。于是,在柏林郊外的达列姆小镇,在柏林大学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放射物理研究室,在学校的物理讨论会上,常可以看到一个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身影。 王淦昌在德国留学的四年里,正是现代物理学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量子力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原子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迅猛发展,电子、正电子、人工放射性相继发现。这些进展在德国物理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1934年4月,王淦昌带着一颗爱国之心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他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任物理学教授。当浙江大学撤迁到大西南以后,他还为学校开设了一门大学里从来没有的课程——军用物理,以便为抗日服务。 1941年,贵州一座山镇,在一间只有十多平方米的简陋平房里,在微弱的菜油灯下,王淦昌和他的同行、学生热烈地讨论着,艰难地进行探索。他们设想了用观察原子K俘获过程中的核反冲方法来验证基本粒子家庭中最神奇的中微子存在的方案,为解决“中微子假设”这一世界核物理领域里的著名难题迈出了第一步。但是,在那国破家亡的年代里,他根本没有条件来进行自己所设想的实验。他只好把自己的设想写成论文,寄往美国,在《物理评论》上发表。仅仅过了半年,美国科学家阿伦就根据他提出的这个方案,确切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这一重大发现,成为1942年世界物理学的重要成就之一。中国人王淦昌的名字也因此写进了世界性的原子核理论教科书。
这本书不是中文的吗?怎么是法语的呢?我看过这本书的,我觉得可以从小王子心理变化的角度写更多内容请私聊
法国著名作家和飞行员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是一本著名的童话,深受儿童和成人的喜爱。虽说看起来是一部儿童故事,但这部作品是如此的深奥,充满了谜语,哲
狐狸说:“对我来说,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没有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一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狐狸没有什
捕捉中微子的工作,比设想的要困难得多。中微子是中性粒子,不带电,不参与电磁作用,不惹是生非;它的运动速度很快,接近光速,穿透力强,来无踪去无影。从假设存在中微子
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成长时期,家庭的熏陶起到的重要的培养作用。幼儿早期阅读更是决家庭阅读环境息息相关。以下就是一篇研究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论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