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7

meimeimilly
首页 > 期刊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3000字左右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优异空间

已采纳

数学在当今各学科中的用途急剧增加,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数学能简明地表达和交流思想。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数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高中学生数学课堂笔记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高中学生已经普遍认识到,做好数学课堂笔记对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学生们在实际的数学课堂笔记记录过程中采用了很多不同的笔记策略,在笔记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国内外对笔记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笔记的功能方面和笔记的生成技术,对课堂笔记策略方面的研究涉及极少. 为研究高中数学课堂笔记记录和使用的有效策略,笔者于2015年4月对本校的高一80名学生进行课堂笔记的问卷调查和部分学生的访谈调查,现报道如下.

x研究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2015年4月通过抽样的方法,选取高一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1人,女生49人. 80名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多次考试成绩基本稳定在班级前十名的作为学优生一层;多次考试成绩基本稳定在班级后十名作为学困生一层;其余作为中间一层.

2. 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课堂笔记的记录习惯和对课堂笔记重要性的认知;第二部分是不同课型学生课堂笔记的记录策略和课后笔记使用情况.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其中男生35份,女生36份. 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对其中的13名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访谈调查.

3. 资料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系统软件分析,对不同数学程度的学生进行各项的差异性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

1. 女学生更需要数学学习方法和策略上的指导

学优生中,男生比例占86.7%远高于女生的13.3%;反之,学困生中女生占73.3%,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有更多比例女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和策略存在不足,需要教师对其在数学学习上的指导.

2. 数学概念课上,学优生和学困生在课堂笔记策略和课后笔记使用上没有显著区别

概念课上,学生的笔记策略基本都是采用在书中标注的方法,50%左右的学生会在课后再理解消化数学概念,这一比例学优生略高于学困生.

3. 数学命题课上,学优生更注重课后对所学的公式、定理进行再次推导

学优生与学困生在数学命题课上的笔记策略没有显著区别,但学优生更重视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在课后的笔记使用上,有更多比例的学优生课后会对所学的公式或定理进行再次推导.

4. 数学例题课上,学优生与学困生的笔记策略存在显著差异

学困生在数学例题课上,有较大比例的学生习惯于把上课老师写的全部都记下来,基本没有自己的选择和取舍;而学优生基本都是有选择地进行记录,特别是重点记录了老师总结的方法和知识.

从结果可以看出,学优生在课内更重视听讲与练习,有选择性地记录数学课堂上的内容. 而学困生在数学课堂笔记的记录过程中,缺少自主的选择,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笔记的记录过程,影响了听课的效率.

5. 解题过程中,学困生更依赖数学课堂笔记

有73.3%学困生,在做数学作业过程中会经常翻看课堂笔记,这一比例要远高于学优生的20%,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学困生在做作业时非常依赖课堂笔记,课堂的有效掌握率低,若碰到笔记中没有的题目类型,学困生就很难自主解决.

6. 在复习使用课堂笔记时,学优生和学困生使用笔记的方式是不同的

大部分学困生习惯于把笔记内容进行阅读式的复习使用;而学优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笔记中的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复习.

访谈调查结果

为了进一步研究学优生与学困生在数学课堂笔记的记录策略和使用情况的具体差异,笔者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调查,访谈调查的结果如下.

1. 学优生与学困生对数学概念的重视程度不一样

学优生不仅在课堂内对概念的听讲较为重视,课后都会对新接触的概念进行再理解;学困生课后基本不再关注数学概念,认为数学概念对解题没有帮助.

2. 学优生与学困生选择数学命题的记忆方式不同

学优生为了达到有效理解和记忆数学公式和定理的目的,经常性地在课后把公式和定理进行重新推导,关注数学命题的前因后果;而程度差的学生,只关注公式和定理本身,课后解题过程中习惯于频繁地翻阅书本中的定理和公式,记忆效果较差,遗忘率较高.

3. 学优生在数学例题课上的笔记策略是有选择性的记录

学优生在数学例题课上,选择的笔记策略是先自己做题,对自己能够顺利解决的问题不做笔记;对解题方法比较新颖的或没有理解透彻的,自己解决比较困难的,会选择做笔记,在课后会对课堂上选择性记录的笔记进行再理解,并重新对笔记中的例题重新做一遍.

在数学例题课上,绝大部分学困生选择把课堂内所有例题的题目和解答过程都记录下来;也存在少部分学生选择自己能理解的进行记录;也存在极少部分男生基本没有课堂笔记.

4. 学优生与学困生课后对作业、试题讲评课笔记的使用上存在不同

学优生与学困生在作业、试题讲评课上的笔记策略没有显著差异. 学优生当天在课后对错题会选择重新做一遍,并整理错题,有选择的记录到错题本中.复习时特别关注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题方法,对具体解题过程关注较少. 学困生,课后极少关注错题,基本没有重新做一做错题的习惯,对课堂笔记的利用不足.

讨论

1. 重视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概念理解”、“技能习得”、“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的三大基本任务,同样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任务,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起点. 学生只有正真理解了数学概念,才能提高数学能力,理解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

2. 有选择性的记录笔记是数学课堂笔记的有效策略之一

数学课堂笔记是一把双刃剑,好的课堂笔记策略能有效提高数学能力,不好的课堂笔记策略反而会影响数学的学习. 缺少自主选择的笔记策略往往是抄录教师的板书,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笔记的抄录过程中,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影响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课堂效率.

数学课堂笔记不应成为数学课堂的简单重复,要利用课堂笔记促进自身数学能力的提高,笔记内容就必须要有更高的起点,包括方法知识的提炼、内容的概括和困难问题的解决等.

3. 合理利用笔记,是提高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课堂笔记的价值在于利用,数学有其学科的特殊性,把数学的“概念理解”、“技能习得”与“问题解决”当作陈述性的知识来学习显然是不恰当的,也是学不好数学的. 过多地依赖模仿课堂笔记内容来解题,不仅影响对解题方法的理解,更阻碍数学基本技能的习得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利用课堂笔记,课后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课内未能有效掌握的内容进行再学习,再研究,对提高数学能力有显著效果.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

一、高中数学教学理念在新课改下的变化

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学方式的指导思想就是教学理念,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产生相应的教学方式,因此要想在新课改下掌握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就要对其教学理念进行研究.

(1)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相对以往的教学理念更加强调高中数学的基础性.

在新课改下,相应的增加了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高中数学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所涉及的内容都是高中的数学中的最基础的内容,而不同点是在选修课程中增加了圆锥曲线、参数方程、导数等相关内容.

(2)新课改教学理念更加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在以往的数学教学理念下文化价值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语文教学来达成的,新课改下数学选修课本3或4的课程里,增加了《数学史选讲》、《风险与决策》等新内容.其中《数学史选讲》的内容讲的是数学的来龙去脉,及其发展轨迹.从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改下对数学教学的文化价值更加重视,以期让同学们在数学的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数学观.

(3)在新课改下对“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更加关注.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程有了相应的调整,分为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就是高中数学学习必须修学的5个基础知识模块.这体现了对高中数学基础性的重视,在这个模块之外新增加了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可以让同学们凭借个人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举例来说,如果有的同学喜欢数学的文化价值,那么它可以在选修模块,选修数学史的课程,以便更好地了解数学的起源及发展历史.如果有人喜欢研究数学,那么可以在选修课程中选择高中数学的延伸课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4)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更加关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们会按照教案以及课程安排来进行教学,教学模式很单一.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们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教学质量倒不是很好.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提出,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安排课程章节.不仅这些,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增加了选修内容这些课程,要求教师们也得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教师们应该不断地学习有关数学教学的其他学科,比如教学心理学等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初步探究

新课改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建立教学情境,运用兴趣教学法

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以课本为落脚点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落脚点,要求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把数学问题尽可能地进行情景演化,从而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把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变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进而提高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开发数学学习潜能.

2.新课改下要求对数学内容新增加的选修部分有清晰的理解和准确的定位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有所增加,这些新增加的内容是新形势下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对新增加的教学内容仔细的研究,充分的理解,给予高度的重视,要把这些新增加的内容与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新增加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把握,对新增加的数学内容进行精准的定位.以导数为例,要结合新课标下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对同学们进行教学,同时还要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定要谨记不要以记公式为数学的教学目的.

3.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多的关注教学成绩,数学教学更是强调对公式的死记硬背,不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其实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注重教学的实用性,数学教学更要注重数学的实际功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运用情景教学法,来展开数学知识的教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努力培养他们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和能力,要注重对数学学习思维的培养.

4.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要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应该把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要培养同学们积极主动汲取知识的学习方式,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引导他们主动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在数学学习中要侧重对数学知识规律的掌握.要把同学们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的问题进行创新式的演练与应用,要明确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工程而不是单纯地对数学公式的死记硬背,要注重同学们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总结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对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探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探索过程中要依照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需要依靠教师和广大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积极地创新探索,在不断地总结经验中找到正确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123 评论

陈宏立夏

像这种论文的话,你可以到网上搜索一下相关的范文来参考一下,你可以输入一些关键字关键词来进行查找。

303 评论

爱美食小雅

高数学习对许多大一学生生来讲, 有些困难,成绩不理想。教师一直在苦苦思考:虽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了种种努力, 但还是有许多学生学习不好, 这是什么原因?调查显示:这部分学生或者学习兴趣不高,或者学习不得要领。因而, 高数学习必须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所收获。1 学习者要意识到学习高数的重要性, 提高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据了解, 许多学生意识不到高数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对大学课程里学习高数的重要性不甚清楚,也没有学习的热情,更谈不上积极性了。1 . 1 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与素质教育作用现代信息、空间技术、核能利用、基因工程、微电子、纳米材料等引领的新技术革命, 以及现代人文科学的定量分析需要以数学为主要基础。数学学科严密的定义方式、缜密的逻辑思维、全面的系统分析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数学学科中的集中反映,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表现在数学意识、数学语言、数学技能、数学思维四个方面。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从而提高人的素质。这是有例子可以验证的。以北京大学地质系为例,一个系就培养了48 位中科院院士, 而这得益于李四光先生的理念——加强数理基础, 原因就是学生的工科数学基础好、逻辑思维强、头脑清晰。1 . 2 培养对高数的兴趣能激发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的激发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就会挤时间学习了。”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感知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智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1.2.1 提高学习高数的兴趣首先从了解数学史做起我们可以首先了解中国数学史,了解中国数学的萌芽、发展、全盛、衰弱的过程和原因;我们还可以从高数中的微积分发明的历史谈起,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和感受来体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激发探求欲望。

255 评论

CYGUANGZHOU

数学文化 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数学,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表达了人类思维中生动活泼的意念,表达了人类对客观世界深入细致的思考,以及人类追求完美和谐的愿望。 早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柏拉图把数学看作是文化的最高理想。他说:“几何学可以将灵魂引向真理,并且创造出理性精神”。他认为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求真,也是为了求善、求美。他认为人通过研究几何同时也不断地塑造自己,使自己成为更高尚、更丰富、也更有力量的人。既人们在认识宇宙同时,也认识人类自己。在这个认识过程中,数学起着独特的作用。现在它几乎是任何科学都不可缺少的,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它的成果为众多学科所共识,积极推动着这些学科理论的建立和深化,它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渗透到各学科,为这些学科的发展增添了活力。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数学的对象必须是明确无误的概念,作为以推理为出发点的命题必须明确、清晰,推理过程的每一步骤都必须明确可靠、容不得半点的含糊,整个认识过程必须前后一贯而不容许自相矛盾。当然,任何一个法律文件、一篇有说服力的学术文章也必须概念清晰、逻辑严谨,但是数学对知识可靠性的要求更高、更明确。正因为如此,数学方法成为人们一种典范的认识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客观地认识宇宙和人类自己。几千年来,人类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的知识在不断地增长。而在由历史积累而形成的人类知识文化宝藏中,数学思想和方法却一直延续发展了几千年,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数学不断地追求最简单、最深层次这是认识的根本。用简洁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复杂的事物、理解变化的客观规律。在科学技术领域内,人们现在己经能习惯地用非常简洁的数学公式来表示牛顿定律,以此来描述物体多种多样的运动,解释各种现象,同时借助于数学探求事物的机理,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变化,探求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人们借助计算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学计算,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启发和帮助下,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探索中越来越相信,世界的合理性可以用数学来描述。数学不仅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而且也研究它自己。数学史中出现过的一个又一个悖论,记录了数学在研究自身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危机似乎动摇了数学的基础,而数学正是在不断严格地审视自己、不断地克服自身一个又一个矛盾的过程中夯实了自己的基础,使之变得更为扎实、牢靠。一些公理化体系就是数学对自己的基础出现多次“危机”后深思熟虑的结果。在探讨数学自身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像数理逻辑这样的数学新分支,推动了数学自身的发展。数学发展的历史正是体现了人类追求真理而不断探索的精神。数学的基础是逻辑和直觉、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这种思维方式是数学外在的表现。而实质上也和其他文化领域一样,其自身的发展受到不同的时代精神、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反过来它也影响着人的精神和思维,影响一个民族文化进步。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的创立,使变量成为数学的研究对象。数学思想、内容、方法上的革新,使数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而数学研究运动、变化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所取得的进展,对打破科学研究中形而上学的枷锁,把辩证法引入到科学的思维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天,恐怕没有一个有文化的人不懂得“增长速度”,“变化率”的含义,人们己经习惯从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来研究事物。数学促进了几乎所有学科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每一个有文化的人的思维。影响人类的精神生活,提高和丰富了人类的整个精神文明水平。(2)数学对人的文化素养影响面对飞跃发展的科学技术,人必须具备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训练心智、陶冶情操,更好的理解周围的世界,从而更客观的认识人类社会。例如“今年前六个月的居民存款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今天降水概率是50%”。“信息高速公路”、“数字信息”等他们的含义都是什么?数学对人的文化素质的影响,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有利于培养严谨的思维方式。尽管大多数人将来不会成为数学家,但是条理性、逻辑性作为一种文化素质对人们将来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是需要的。同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人的智力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如圆是一个完美的图形,可用方程来表示,我们可以从这个方程中找出圆的所有美妙的性质,进一步还可以用方程来表示球,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考虑下列方程以及。仅仅靠类比就使我们从三维空间进入了高维空间,从有形进入了无形,从现实进入了虚拟世界。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数学是人类理性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晶,又是人类创新的锐利工具。无论数学知识的应用或是数学知识的发展,都需要研究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并由此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体现出人的巨大创造力。有利于培养科学的审美观。人对美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总之美和完善、完美、和谐、秩序……等相联系。而数学本身体现出的简洁美(抽象美、符号美、统一美等)、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等)、奇异一,数学文化的存在价值在即将公布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文化是一个单独的板块,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许多老师会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20世纪初年的数学曾经存在着脱离社会文化的孤立主义倾向,并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中国。数学的过度形式化,使人错误地感到数学只是少数天才脑子里想象出来的“自由创造物”,数学的发展无须社会的推动,其真理性无须实践的检验,当然,数学的进步也无须人类文化的哺育。于是,西方的数学界有“经验主义的复兴”。怀特(White)的数学文化论力图把数学回归到文化层面。克莱因(Kline)的《古今数学思想》、《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数学:确定性的丧失》相继问世,力图营造数学文化的人文色彩。国内最早注意数学文化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孙小礼,她和邓东皋等合编的《数学与文化》,汇集了一些数学名家的有关论述,也记录了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角度对数学文化的思考。稍后出版的有齐民友的《数学与文化》,主要从非欧几何产生的历史阐述数学的文化价值,特别指出了数学思维的文化意义。郑毓信等出版的专著《数学文化学》,特点是用社会建构主义的哲学观,强调“数学共同体”产生的文化效应。以上的著作以及许多的论文,都力图把数学从单纯的逻辑演绎推理的圈子中解放出来,重点是分析数学文明史,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价值。二,数学:一种思想方法数学是研究量的科学。它研究客观对象量的变化、关系等,并在提炼量的规律性的基础上形成各种有关量的推导和演算的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体现着它作为一般方法论的特征和性质,是物质世界质与量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最有效的表现方式。这些表现方式主要有:提供数量分析和计算工具;提供推理工具;建立数学模型。任何一种数学方法的具体运用,首先必须将研究对象数量化,进行数量分析、测量和计算。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3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例如太阳系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发现,就是由亚当斯(J. C. Adams)和勒维烈(U. J. Leverrier)运用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复杂的数量分析和计算,在尚未观察到海王星的情况下推理并预见其存在的。数学作为推理工具的作用是巨大的。特别是对由于技术条件限制暂时难以观测的感性经验以外的客观世界,推理更有其独到的功效,例如正电子的预言,就是由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根据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后来由宇宙射线观测实验证实了这一论断。值得指出的是,数学模型方法作为对某种事物或现象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所进行的数学概括、描述和抽象的基本方法,已经成为应用数学最本质的思想方法之一。模型这一概念在数学上已变得如此重要,以致于许多数学家都把数学看成是“关于模型的科学”。怀特海(A. N. Whitehead )认为:“模式具有重要性的看法和文明一样古老……社会组织的结合力也依赖于行为模式的保持;文明的进步也侥幸地依赖于这些行为模式的变更。”(注:林夏水主编《数学哲学译文集》第350页,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并进一步指出:“数学对于理解模式和分析模式之间的关系,是最强有力的技术。”(注:林夏水主编《数学哲学译文集》第350页,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物理学家博尔茨曼(L.E. Boltzmann)认为:“模型,无论是物理的还是数学的,无论是几何的还是统计的,已经成为科学以思维能力理解客体和用语言描述客体的工具。”这一观点目前不仅流行于自然科学界,还遍布于社会科学界。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或事物建立模型,是把握并预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变化与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在欧洲,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称为结构主义的运动,雄辩地论证了所有各种范围的人类行为与意识都有形式的数学结构为基础。在美国,社会科学自夸有更坚实、定量的东西,这通常也是用数学模型来表示的。从模型的观点看,数学已经突破了量的确定性这一较狭义的范畴而获得了更广泛的意义。既然数学的研究对象已经不再局限于“量”而扩展为更广义的“模型”,那么,数学概念的本质也在发生嬗变。数学正成为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泛化了的概念体系,其涵盖的科学对象也必然随之增加。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模型建构大都以结构分析为目标,即在高度简化与理想化的框架中去理解社会行为机制。在某些框架下,利用科学去预测与控制一个社会系统的一切变量的更高层次的目标已经实现。数学的模型方法把数学的思想方法功能转化成科学研究的实际力量。数学中有一个分支叫应用数学,主要就是研究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模型。这是一个对研究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科学抽象和做出判断与预见的过程。如对客观事物的必然现象,人们用确定性模型去描述,而对或然现象,人们建立了随机性模型。模糊数学被用于刻画弗晰现象。而各种突变现象,如地震、洪灾等,则可以由突变理论给出数学模型。三,数学:理性的艺术通常人们认为,艺术与数学是人类所创造的风格与本质都迥然不同的两类文化产品。两者一个处于高度理性化的巅峰,另一个居于情感世界的中心;一个是科学(自然科学)的典范,另一个是美学构筑的杰作。然而,在种种表面无关甚至完全不同的现象背后,隐匿着艺术与数学极其丰富的普遍意义。数学与艺术确实有许多相通和共同之处,例如数学和艺术,特别是音乐中的五线谱,绘画中的线条结构等,都是用抽象的符号语言来表达内容。难怪有人说,数学是理性的音乐,音乐是感性的数学。事实上,由于数学(特别是现代数学)的研究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思维的自由想象和创造”,因此,美学的因素在数学的研究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致在一定程度上数学可被看成一种艺术。对此,我们还可做出如下进一步的分析。艺术与数学都是描绘世界图式的有力工具。艺术与数学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有力手段。在艺术创造与数学创造中凝聚着人类美好的理想和实现这种理想的孜孜追求。尽管艺术家与数学家使用着不同的工具,有着不同的方式,但他们工作的基本的目的都是为了描绘一幅尽可能简化的“世界图式”。艺术实践与数学活动的动机、过程、方法与结果,都是在其自身价值的弘扬中,不断地实现着对世界图式的有力刻画。这种价值就是在充分、完全地理解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审美地掌握世界。艺术与数学都是通用的理想化的世界语言。艺术与数学在描绘世界图式的过程中,还同时发展并完善着自身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最基本的载体便是艺术与数学各自独特的语言体系。其共同特征有:(1)跨文化性。艺术与数学所表达的是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类共同的心声,因而它们可以超越时间和地域界限,实现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广泛传播和交流。(2)整体性。艺术语言的整体性来自于其艺术表现的普遍性和广泛性;数学语言的整体性来自于数学统一的符号体系、各个分支之间的有力联系、共同的逻辑规则和约定俗成的阐述方式。(3 )简约性。它首先表现为很高的抽象程度,其次是凝冻与浓缩。(4 )象征性。艺术与数学语言各自的象征性可以诱发某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唤起某种美的感受,而意义则在于把注意力引向思维,升迁为理念,成为表现人类内心意图的方式。(5)形式化。在艺术与数学各自进行的代码与信息的意义交换中,其共同的特征就是达到了实体与形式的分隔。这样提炼出来的形式可以进行形式化处理。艺术与数学具有普适的精神价值。有人把精神价值划分为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三种。艺术与数学同时具备这三种价值,这一事实赋予了艺术与数学精神价值以普适性。概括起来,其共同的特点有:(1)自律性。数学价值的自律性是与数学价值的客观性相联系的;艺术的价值也是不能由民主选举和个人好恶来衡量的。艺术与数学的价值基本上是在自身框架内被鉴别、鉴赏和评价的。(2)超越性。它们可以超越时空,显示出永恒。在艺术与数学的价值超越过程中,现实被扩张、被延伸。人被重新塑造,赋予理想。艺术与数学的超越性还表现为超前的价值。(3)非功利性。艺术与数学的非功利性是其价值判断有别于其他种类文化与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4)多样化、物化与泛化。在现代技术与商业化的冲击下,艺术与数学的价值也开始发生嬗变,出现了各自价值在许多领域内的散射、渗透、应用、交叉等现象。在人类思维的全谱系中,艺术思维和数学思维的主要特征决定了其主导思维各居于谱系的两端。但两种思维又有很多交叉、重叠和复合。特别是真正的艺术品和数学创造,一般都不是某种单一思维形式的产物,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思维之翼在艺术思维与数学思维形成的巨大张力之间展开了无穷的翱翔,并在人类思维的自然延拓和形式构造中被编织得浑然一体,呈现出整体多样性的统一。人类思维谱系不是线性的,而是主体的、网络式的、多层多维的复合体。当我们想要探索人类思维的奥秘时,艺术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够提供最典型的范本。其中能够找到包括人类原始思维直至人工智能这样高级思维在内的全部思维素材四,数学韵味——数学的美说到数学美,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令人心驰神往的优美而和谐的黄金分割;雄伟壮丽的科学宫殿的欧几里得平面几何;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数学美可以分为形式美和内在美。数学中的公式、定理、图形等所呈现出来的简单、整齐以及对称的美是形式美的体现。数学中有字符美和构图美还有对称美,数学中的对称美反映的是自然界的和谐性,在几何形体中,最典型的就是轴对称图形。数学中的简洁美,数学具有形式简洁、有序、规整和高度统一的特点,许多纷繁复杂的现象,可以归纳为简单的数学公式。数学的内在美有数学的和谐美,数量的和谐,空间的协调是构成数学美的重要因素。数学中的严谨美,严谨美是数学独特的内在美,我们通常用“滴水不漏”来形容数学。它表现在数学推理的严密,数学定义准确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数学结构系统的协调完备等等。总之,数学美的魅力是诱人的,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数学美的思想是神奇的,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美(有限美、神秘美等)会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数学所揭示的规律会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而学习数学的过程也会使学生体验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所洋溢出的精神美。数学精神是一种理性精神,对完善人的精神品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严谨求实、理智自率、直着求真、开拓创新等方面,通过解题实践既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坚持公正、终于科学、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优良品质,这都是造就人不断追求进取的品质所必备的前提。

299 评论

相关问答

  • 初中数学小论文500字左右

    游戏中的数学一天,熙熙姐姐交给我们一个游戏:两人轮流从1—10按顺序报数,每次只能报1、2或3个数,谁先报到10,谁就赢了.大家都想将对方“打倒”,但是,怎样才

    小花lily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3000字左右论文格式

    一、论文的书写格式规范化要求论文本身由论文题目、作者、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1、论文题目:简明、确切地表述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般不超过

    尹才宝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数学小论文450字左右

    国庆节中的一天,我和爸爸吃完午饭玩24。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是我赢,爸爸说:“你有什么技巧?”我说: “巧算24点”是一种数学游戏,游戏方式简单易学,能健脑益智,是

    食品监督所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就业论文3000字左右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3000字范文篇3 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 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和实践

    会逃跑的桃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数学论文200字左右

    打的过搞的广告费沟沟壑壑好尴尬飞飞哥vvv现代风格v不会太丰富非常v比较运费搭错车滚滚滚哈哈哈吃的

    六月之程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