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9

CATLION123
首页 > 期刊论文 >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摘要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笨丫头19868

已采纳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发展,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于学习、就业等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压力论文,供大家参考。

非 毕业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趋于大众化及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通过其自身的调节和高校的配合来缓解此类心理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创新高2010年更是达到了700万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大学生自卑、冷漠、抑郁、厌学、强迫、报复甚至自杀等各种心理问题都与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一、就业问题对非毕业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社会岗位的日趋饱和加之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前大学生就业的“骑马找马”的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多的大 学生开始考虑如何先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2009年3月19日曾公布的一组数据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影响。

1、惧怕就业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尽管还没有直接面对毕业就业但社会上关于就业难的话题以及自己学长的就业状况都会使他们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因为留恋校园生活更惧怕就业压力仍滞留于高校及其附近产生了“新留校一族”他们或是跟下届学生合住在寝室里或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下他们的言传身教更是会对非毕业大学生产生冲击加剧他们对于就业的惧怕心理。

2、厌学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多都为昔日的天之骄子他们的成长历程几乎都没有经过“风吹雨打”加上缺乏实际的社会 经验 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看到昔日的未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有些已经先就业当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过分苛求时会令自己陷人极大的精神 困扰甚至无法自拔就会感到失落、委屈、颓靡等等于是就产生了厌学甚至缀学的念头。 同时随着各类信息越来越开放、公开非毕业大学生对各种就业途径也更为熟悉不少非毕业大学生注意到靠社会关系找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种就业 渠道 而且靠关系找到的工作单位也比较好这使一些大学生热衷于在大学期间努力地去营造各种社会关系如到用人单位去实习的办法来“制造社会关系”等反而对专业知识不太看重。

3、自卑心理的产生。

一些大 学生 自我评价 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特别是在发现自己的某个学长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就业的情况下自卑的心理更为严重。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慢慢开始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各种竞争。

二、大学生面对就业心理压力时的自我调节 心理压力其实并不可怕它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事实上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会面临心理压力正如中国的俗语所言“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尽管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大学作为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作为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大学生也应在其中学会如何面对心理压力。 心理学上有一种学说——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可见个人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是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而事物总有两面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当个体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注意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积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我们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迎刃而解。对于就业压力非毕业大学生也要学会用这种 方法 来学会给自己减压。

在校期间大学生就应该开始自觉加强就业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自我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加强就业心理准备时应做到首先适应现实的就业市场变化舍弃焦虑不安、自负、自卑或孤傲等消极因素从实际出发沉着冷静立足现实努力充实自己。其次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竞争学会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建立较强的现实感、乐观、坚强、自信、自尊。再次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要避免孤傲心理、攀比心理、完美心理、急功近利的心理也要克服急躁、焦虑、自卑、依赖、不公平等不良心理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确定自己的优 势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最后学会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学会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各项权益。

三、高校如何在缓解非毕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上发挥作用 减轻心理压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大学生自己应积极面对和调整外高校也应主动参与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

1、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时首先应考虑先就业融入社会脚踏实地锻炼自己。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可以重新选择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知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在就业机会不断增长的同时失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职业和岗位变动也更为频繁。高校应帮助非毕业大学生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同时通过举办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座谈会、讲座等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等一些可能让大学生大有所为的地方就业。

2、高校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 非毕业大学生在自己积极面对就业心理压力的同时有时也会呈现出焦虑、自卑、攀比等不良就业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非 毕业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就业。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高校可通过开设就业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进行职业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

3、高校应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之一在于高校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却没有适时转变从而脱离了社会需求致使许多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与社会和时代的互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改革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增强他们面对就业的能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左春曼著《大学生择业心理压力分析》载《知识经济》2010年第1期。

2.王成德、康金艳、段晓娟著《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策略》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刘胜荣、刘亚鹏、曲燕著《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载《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6期。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压力

【论文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2]。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 措施 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护生的压力

2.1专科护生的压力

2.1.1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

2.1.2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

2.1.3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

2.1.4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病人及病人家属、实习生之间等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大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2.2本科护生的压力

2.2.1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3]。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4]。

2.2.2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

2.2.3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目前,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

2.2.4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著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2]。2.3实习护生的压力

2.3.1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2.3.2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生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

2.3.3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9]。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6]。

2.3.4其他临床教师、病人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7]。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著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8]。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7]。

4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4.1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4.2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

4.3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机会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课间及临床实习时间。并可安排学生到临床学习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90余所医学院校开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对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的反应不同。了解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是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国内已有部分有关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但对于本科实习护生与专科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差异的原因尚缺少相关研究,这是今后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颖向虹等.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4

[2]AdmiH.Nursingstudents’stressduringtheinitialclinicalexperience.JournalofNursingEducation,1997,36(7):323

[3]曹颖戴舒霞.护理本科生的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0,13(3):166—168

[4]ClarkeVA,emporaryNurse,1992,1(3):35

[5]陈梅丽,蔡欣玲等.医学中心护理人员 离职 意愿相关因素探讨.荣总护理.2000,5(11):60—69

[6]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7]LazarusRS,FolkmanS.Stress,appraisalandcoping.NewYork:Springer.1984,89

[8]梁军林李东石等.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6

105 评论

huazhiqingci

大学生遇到挫折后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些人愤怒、痛苦、恐慌、悲伤,而有些人能迅速排解,调整自己,适应社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挫折心理的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2000字论文篇一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分析及应对》 【内容摘要】随着高校扩招,精英 教育 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业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大学 毕业 生就业中遭受严峻挫折。毕业生就业挫折后出现了焦虑、嫉妒、自卑、冷漠和攻击等心理问题,对此,高校应该给高校毕业生予以积极的引导,使大学生迅速走出逆境,恢复积极健康的心态。 【关键词】就业挫折 大学生 抗挫折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受挫后的心理表现 由于每个人的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不同,挫折对于不同的个体反映出来的强度大小也就不同,因此大学毕业生遇到挫折后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些人愤怒、痛苦、恐慌、悲伤,而有些人能迅速排解,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大学毕业生在遇到就业挫折后,一般的心理表现有以下几种: 1.焦虑心理 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们面对就业的时候意气风发,而投身现实中时,他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当投了几份简历没有回音或经历几次 面试 没有结果时,他们大多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择业受到挫折后,他们会对自己前途感到迷茫,对自己十来年的寒窗苦读产生怀疑。曾经心比天高,而如今大学毕业,自己却连个谋生的地方都没有,大学毕业生感觉自己曾经的努力都白费,觉得对不起含辛茹苦供养自己读书的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心里产生恐慌、焦急、忧虑、烦躁和不安等。这种焦虑状态,严重妨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接下来的就业,如果不能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排解,那么这种焦虑心理将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发展成心理障碍或者心理疾病。 2.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大学生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其主要是由于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而引起的一种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而且就此把他人视为自己的威胁或假想敌。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有些同学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平时也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因此会相对顺利地拿到面试机会或较早地找到理想的工作,当看到这些同学比自己有优势时,就会产生羡慕、敌意、愤怒等不愉快的心理。有部分学生对这种情绪把握不住,就会不时就对同学进行挖苦讽刺、恶意中伤、造谣等。这将破坏大学同学之间的同窗友谊、使自己与同学之间人际关系冷淡。 3.自卑 自卑是由于遇到挫折后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心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背景偏冷或者自己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或者个人理想职位与个人能力之间不匹配而屡遭挫折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心理。大学毕业生在高校的时候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跃跃欲试,往往是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社会中,但是,当遭遇严峻的现实时,他们发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就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甚至发现自己就业还不如职校的学生,更甚至不如农民工,他们就会痛感自己的渺小和浅陋。于是终日郁郁寡欢、压抑自怨,失去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逐渐引起深重的自卑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人的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在主导,这种心理不但会影响今后就业的成败,而且还会对今后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4.冷漠 冷漠是个体在遇到挫折后,对付焦虑等的一种防御手段,在大学生中也较为常见。现在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而残酷,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面对用人单位的选拔,感到自己无所适从、无能为力。感觉不管自己如何努力,用人单位就是不会选择录用他,于是开始自我逃避的心理,变得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沮丧失落。对市场上的就业信息漠不关心、对老师提供的求职机会无动于衷,不愿意再为自己的就业而做任何的努力和竞争。这种自我逃避的心理,将使他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不仅将妨碍他就业,而且冷漠的心理将阻隔他与别人交流的机会,影响他人际关系的发展。 5.攻击心理 米勒和多拉德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挫折――攻击”理论认为:挫折的 经验 和攻击行为之间有对应的关系,攻击行为时个体遭受挫折所引起,并宣称“攻击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大学毕业生是在就业的过程中,一般会遭遇这样与那样的挫折,这往往导致他们情绪激动,而当这种情绪没有得到适当的发泄与控制,那么很可能会发生攻击性行为。比如有些大学生觉得用人单位凭什么不要他,与用人单位发生冲突;而有些同学会觉得自己父母的社会关系不够,于是对父母发怒,在家里踢打、摔东西等;另外甚者觉得自己无能等原因发生自杀等行为。 二、大学生就业挫折的产生原因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大学生产生就业挫折心理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复杂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专业和自我职业定位不匹配产生的挫折 目前,很多大学生由于高考不理想而调剂到现在自己的所学专业,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或者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足够的兴趣,学习期间并没有对自己的专业深入学习,而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由于觉得自己学的不是这个,也没有花时间去钻研,存在着就业与择业之间的困惑,因此在就业方面往往存在被动心理。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身的专业素养之间存在着矛盾,他们理想中的职业,没有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知识,而自己所学专业的又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以至于错失机会,如此种种,都使得大学生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 2.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欠缺产生的挫折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有强烈的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和强化自我的追求。但是他们的“摘月目光”、“兔子胆量”、“蛋壳心态”、“刺猬社交”、“豆腐体制”,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处碰壁。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目标过高,“想摘天上的月亮”;又缺乏刻苦的磨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如兔子一样只会躲避;外表个性十足,争强好胜,但内心意志脆弱不堪一击,就像外形完整的鸡蛋壳;在人际关系上不善于理解别人,对别人要求又很高,像刺猬一样遇到不如意就发脾气、埋怨人;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身体素质差。种种这些问题,使大学生在就业时屡屡受挫,产生挫折心理。 3.社会就业机制不够完善产生的挫折 大学生在择业中渴望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希望人人平等,但是,我国就业市场建立时间不久,还在不断完善之中,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制度改革还在不断变化,由于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就业方面仍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因素,如有的单位只接收男生而不接收女生,或者对名校和普通院校、对本地生源和外地生源等的区别对待。另外,由于市场发育的不完善,难免有“走后门”现象,现在很多大学生找工作已经成为父母社会关系网的比拼。另外,一些招聘组织受利益驱使,盲目组织大型招聘会,而毕业生焦急的心理让他们疲于赶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让不少大学毕业生深感受挫。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和就业指导不足 目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教育只是为了就业率,职业生涯发展培训不到位,一味强调就业政策、就业程序,以及搜集和发布职位信息,而忽视了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引导以及求职礼仪、技巧等,使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能遵守一定的 职场 礼仪、及时转变就业观念,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就业形势。这使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挫折不能及时排解,抗挫折能力下降。 三、大学生就业挫折应对策略 21世纪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当代大学生将是我们21世纪竞技场上的主角,中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不被击倒并昂立于世界东方,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现在大学生竞争力的强弱。大学生就业意味着大学生将离开学校步入社会,这本来就是一个让大学生倍感压力的过程,加上就业过程中的挫折心理让大学生身心健康都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加强大学生抗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挫折应对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大责任。 1.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从大一开始做起,大学生个人的 职业规划 也要从大一就开始。大一新生刚摆脱了高考结束填鸭式教育,离开了父母,就像刚脱缰的野马,容易偏离正常的轨道。因此,大一新生就做好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摆脱刚进大学的迷茫状态,从大一就开始确立明确的目标,利用大学四年时间积累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发展与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为毕业就业做好准备,从而在就业过程中减少碰壁。 2.重视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调适能力的表现,调适能力强的人,也就是对挫折有心理准备、对挫折情境有正确认识、对挫折损失能作客观评价的人。高校除了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对大学生进行挫折存在性教育。让大学生知道,生活并非“万事如意”,人生的道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人总是在跨越这些坎坷之后才蜕变成长。其次,磨练大学生意志。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少经历过意志教育,平时要有意识地创造适当的挫折情境,让那些“天之骄子”碰碰钉子,在碰钉子的过程中吸取教训,训练他们的良好意志品质,使他们有主见、有耐心,既不盲从也不武断,在实践中提高抗挫折能力。 3.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挫折的引导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就业心理挫折越来越普遍。学校应给予积极的疏导,使大学生顺利走出困境,恢复健康积极的心态。首先,应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学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去完善自我认识,正确评估自己的定位,调整就业期望,建立合理的择业观。其次,完善毕业生心理咨询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挫折心理预防机制,尤其班级“挫折信息员”反馈队伍的建设。“挫折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可以及时发现就业受挫的同学,反馈给相关人员给予疏导。 参考文献: [1]宋宝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孙兆静.大学生就业心理挫折及其疏导[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 [3]应跃鹏.大学生受挫心理分析及耐挫折教育探讨[J].理论与实践,2003(11) [4]刘志翔,毛丹.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的新变化及预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5]蔡笑岳等.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樊富珉,费俊峰.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2000字论文篇二 《浅议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格自我实现理论角度探析了大学生心理挫折的类型、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挫折 需要 人本主义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丰富的生活意味着有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伴有挫折和失败的痛苦。人们惯于用成功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往往也以对挫折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来评价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在新的世纪里,大学生如何增强对挫折的耐受能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要求,已经成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和众多学生关注的焦点。 一、挫折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人都不能准确地预测未来,而必须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青年大学生今天是天之骄子,明天是国家的栋梁。每一个大学生都胸怀大志,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谋发展。在个人的成长中成功与失败同在,生活、事业中遇到挫折不甘失败继续拼搏还是消沉、颓废,取决于大学生是否具备接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因此,赋予大学生迎接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准备,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生挫折心理类型及原因 挫折,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其需要和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消极反应。 按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就有对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由此产生各种满足需要的动机,从这一角度看,大学生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挫折。 1.缺乏挫折。 主要是指当代大学生无法拥有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挫折感受。这类学生大多是由于在物质生活条件、能力和经验及情感方面缺乏而导致挫折。 (1)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自惭心理 自1995年起高校全面“并轨”,高校的困难生比例不断加大,普通高校的特困生比例在10%―25%之间。有的为衣食无着而日夜焦虑不安,有的因穿戴不如别人而产生自惭心理。 (2)生理缺陷或身体残疾而产生自卑情绪 一些女生为自己长得又胖又黑、男同学为自己长得瘦弱矮小而烦恼,还有些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这样长时间的个性压抑,进一步加重了自卑心理,形成了卑微人格和畸形心态。 (3)情感的缺失造成的失落心理 自小被溺爱,娇生惯养和过分受保护的孩子进入大学后经受不住一点点阻抑个人要求和愿望的刺激。单亲或双亲不和的家庭,由于家庭的原因,学生从小就受到情感和精神上的压抑,以致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能力和感情上的缺憾。 2.损失挫折。 主要是指失去了原有的东西而引起的挫折,这类主要包括失恋、亲人死亡等给大学生带来的严重挫折。 (1)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大学生都处在18-22周岁这个年龄段,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有的学生享受到了爱情的甜蜜,却承受不了失恋的痛苦,一旦同恋人分手,或追不到意中人,成为失恋者,思想上便想不通,行为上就容易极端化,如果不能正视现实,就会自弃、消沉,陷入不能自拔的地步。 (2)家庭亲人的失去,对大学生的挫折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原本温馨、甜蜜的家庭,由于亲人的离去,对大学生的情感和对整个家庭的打击都是非常沉重的。原本活泼外向的学生,因为在瞬间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情感交流对象,就可能一下子变得内向许多。 3.阻碍挫折。 这主要是指那些在大学生需求和目标之间出现的阻碍或障碍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挫折。这类中最常见的要数学习上的不成功、工作中不顺利和在就业上受挫折的感受。 (1)大学生约占同龄人的15%左右的比例,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大都有着辉煌的过去。由于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等种种原因,原来在高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的甚至是高考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出现了许多课程不及格的情况。一些学生由于一贯争强好胜,或过于苛刻自己的成绩,对自己的一点点失误承受不了,沉浸在后悔、自责之中,生怕失误再次重演,以致在今后的学习中过于紧张,从而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2)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大学生活强调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因此,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在学校承担了一些管理工作,由于工作经验的不足和个人能力的差异,初次承担社会工作的大学生们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影响了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这无疑给正在摸索工作 方法 且有着强烈表现欲的大学生造成沉重的打击,一部分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就会因此一意孤行,自暴自弃。 (3)每位大学生都希望通过几年的学习,能够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由于我国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和机制的不完善,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和现实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就业的信心,产生焦虑情绪、悲观的心理。 大学生的这些挫折都是因为他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产生的。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应,是客观要求作用于主体时人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出其生存和发展对客观的依赖性。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的需要。大学生在追求这些层次的需要遇到阻碍时,其动机不能实现,形成了挫折感受。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的动机越强,行动的动力越大,在目标受挫时,反应越强烈。以上所列举的大学生身材矮小、失恋、工作不顺利、就业难等都是因为在现实生理、爱和自我实现需要时出现了困难,从而产生情绪低落的现象,严重的还会由此产生心理疾病。 三、大学生心理挫折的教育对策 1.提高认知水平,加强自身修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们行为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认知差异。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主体的主观世界折射而形成的,面对同样的事物,由于主体认知水平的不同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主观印象。因此,对挫折这一客观刺激的知觉与判断也因人而异,对挫折能够正确认识,对挫折损失能够作出客观评价的人,往往比那些判断有误、认识偏颇的人更能把握挫折。可见,挫折赖受力不是先天赋予的,它是后天学习锻炼的结果。大学生不仅要加强对科学 文化 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文化修养、品德修养、审美修养,进一步加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应对挫折。 2.调整抱负水平,确立个人目标。 抱负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目标的规定标准,一个人是否觉得受到挫折与他自己对成功所定的标准有关,规定的标准高,即抱负水平高,反之亦然。大学生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其目标水平的高低与其标准是否合适相当重要。如果目标水平很低,当然就很容易达到其目标水平,这样大学生不但不会激发进一步奋斗的进取心,而且会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相反,如果目标水平很高,即使竭尽全力也达不到追求的目标,就会导致挫败感的产生。因此,大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条件综合确认适合自己的目标水平,使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最终切实可行。 3.锻炼个人意志品格,增强个人容忍力。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缺乏坚强意志品质往往是学生获得最大成功的障碍,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克服困难和障碍中磨练意志。人的意志总是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面对复杂而充满竞争的社会,大学生必须经过生活的锻炼,例如多参加义工、到基层进行参观等,接触到来自实际生活中那些经历挫折、磨难,抱着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坚强地与挫折抗争的活生生的例子,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从而认识到成为强者的关键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保持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从而义无返顾地同困难进行较量,在哪里跌到就在哪里爬起来,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锻炼抗挫折能力。只有这样,大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能遇难而上,勇于克服。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2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处于一重要的心理和生理特殊阶段,梦想与现实矛盾体验比较丰富又还不够成熟,因此对于挫折感应该是个比较关注的问题。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 外部原因 有些挫折是由于非人为的环境因素造成的。如一个急于想完成学业以便能负担家庭生活的大学生还必须苦读一二年才能毕业挣钱;身处异国的 留学 生由于远隔重洋而无法与思念至亲的亲人朋友等。另一种外部挫折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遭受到人为因素所引起的。例如,““””中受到陷害、长期蒙冤受屈的老干部;两个相爱至深的大学生,但因男方家庭是农村,遭到女方家庭反对等。 内部原因 挫折的内因是指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等带来的阻碍和限制,成为挫折的来源。 1.个体生理条件的限制 她姓刘。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她在一年级时非常用功,成绩很好。可到了大一下半学期就下降了。由于她长得又黑又胖,其貌不扬,所以受到男生冷落。为此刘某深感苦恼,后来就出现反常行为。比如上课时对男老师傻傻地笑,说男老师喜欢她,可她配不上人家。在大街上碰到男青年,她常把头一歪向地上吐唾沫并说那男的对她不怀好意。上二年级后,她整日黯然神伤,总和别人比较容貌,以致更没有男生愿意接近她了。 这是一个怀春的少女由于容貌不美使恋爱屡受挫折,产生种种异常行为的案例。 该问题的实质在于刘某本身的看法不当。当我们不能改变现实时应当尝试去改变对现实的态度。当一个不美貌的姑娘能够真正接受自己,变得自信、自强、快乐时,她便形成了一种过人的人格魅力。美丽的东西总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我们不能责备男士总是看好美貌的姑娘,而应当接受现实的自己,着手培养自己内在的气质。一个拥有人格魅力和内在气质的女孩同样能吸引许多男士.即使不成为恋人,也能成为朋友。那时便不会孤独,不会自卑。要强调的是一个连自己都不能接受的人,怎能让别人喜欢自己呢? 正如一个英语 谚语 所说:“Like yourself ,and others will too.”喜欢你自己,别人也就会喜欢你。同样的道理包括:接受你自己,别人也就会接受你;接受你自己,你也才能够获得自信心。 2.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是指同时产生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但由于条件限制,二者不可兼得。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冲突;“前怕狼后怕虎”的冲突;“进退两难”的冲突等。如果这种心理矛盾持续太久、太激烈,或是其中一个动机得到满足,而其他动机受到阻碍,这时便会造成挫折。 3.能力和期望的矛盾 一个人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就会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制定过高或无法达到的目标或计划。一旦目标无法实现,自己又未能清醒地认识到达一点,便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188 评论

相关问答

  •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摘要

    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大学生的 个性化 与 社会化 不能保持应有的平衡,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社会学的视角提供了大学心理健

    雪中的欢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适措施论文

    我国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自上世纪末研究和开展的,但时至今日仍实效不足,大部分学校并未将大学生挫折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必要的工程去实施,以致不少悲剧连连发生。下面是

    cdzsmz528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海外留学生心理压力研究论文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当面临众多压力与挑战时,比较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矛盾与困惑。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们对心理压力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

    旺泰纺织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大学心理论文摘要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较高的专业 文化 素质,三个基本素质相互联系合成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完整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

    冷夜寒池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大学生压力管理论文

    压力管理与轻松学习\x0d\x0a——我的大学生活\x0d\x0a内容摘要:大学是一个轻松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充满压力的地方。我作为大二的学生,回首这两年的大学

    zhuhuals200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