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1

爱笑的颜小妞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与苏轼调水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淘淘0312

已采纳

“古人辨淄渑,皎若鹤与凫,吾今既谢此,但视符有无。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余,多防竟无及,弃置为长吁”相信喜欢苏轼的朋友对这首诗并不陌生,没错,这首诗就是苏轼在凤翔任判官时所写的《调水符》。北宋嘉佑年间,年近26岁的苏轼在凤翔担任判官。少年之时仕途一片平坦,那是的苏轼,可谓春风得意。在凤翔,他也不负众望,干出来许多惠民的措施。治理水灾,减免赋税,自制佳酿等等,如今的凤翔,苏风长存。一:苏轼的“调水符”在许多人心中,苏轼是那么一个仕途不顺,却豪放乐观的洒脱形象,他是那个时代的神话。如《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短短几字,苏轼将自己放荡不羁的形象淋漓尽致的勾勒了出来。然而,此时的苏轼与《定风波》中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心境大不相同。在凤翔任判官时,年轻气盛的苏轼潇洒自在,前往凤翔赴任的时候,在醉酒中写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在喜雨亭落成的时候,留下了“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的名句。少年的苏轼,是可谓春风得意。苏轼在凤翔听说附近的玉女洞中,有一泓清泉,泉水清澈,甘甜可口,传闻服之可以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于是,苏轼立刻和随从前往玉女洞,准备一睹真容,果不负所望,苏轼喝完泉水后十分欣喜,于是就命令自己的随从定期前来取水。不过,苏轼心中同样有顾虑,要是自己的随从用其他地方的水来糊弄自己怎么办?少年的苏轼是十分灵光的,他自己设计了两块木符,自称为“无忧符”。自己负责取水的随从和玉女洞的僧人各执其一,当做往来凭证。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苏轼的取水符并没有成为“无忧符”,让自己高枕无忧,轻松自在。随从在取完水后,常常自己偷偷喝光,然后找点水带回去。虽然玉女洞的泉水甘美异常,但随从有心造假,苏轼又怎么喝的出来呢。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明白真相后的苏轼大叹人心不古,不过于此。年纪轻轻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社会的险恶,于是写信给弟弟苏辙,《调水符》便因运而生了。二:苏辙的“无忧符”少年苏轼,初识人心不古,于是怀着心中的不满给苏辙写信,希望从苏辙那里可以得到一丝安慰。然而,事与愿违,了解事情本末的苏辙并没有回信安慰他,反而写了一首《和苏子瞻调水符》来委婉的批评他,苏辙知道那是的苏轼,心气太过浮躁了。那时的苏轼,他的浮躁,是年轻才子所独有的。礼部考试,六百多字的《为政的宽与简》震惊世人,甚至让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弟子曾巩的文章。礼部复试,《春秋对义》一举夺魁。甚至欧阳修都曾说道:“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于是,苏辙在《和苏子瞻调水符》中写到:多防出多欲,欲少防自简。君看山中人,老死竟谁谩。渴饮吾井泉,饥食甑中饭。何用费卒徒,取水负瓢罐。置符未免欺,反覆虑多变。授君无忧符,阶下泉可咽。寥寥数语,承载了苏辙对苏轼的劝诫与希望,并将自己的人生态度融入其中。三:真正的“无忧符”苏辙在诗中一针见血的指出,真正的错误并不在于取水人,而在于苏轼自己。首句“多防出多欲,欲少防自简”直接点明苏轼想要防住别人,用“调水符”保护自己的欲望,是这件事出现的导火线。而避免这种事再次发生的唯一方法,就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君看山中人,老死竟谁馒”短短十字,却回味无穷,他将山中人的生活“渴饮吾井泉,饥食甑中饭”告诉苏轼,并且表明向山中人一样约束自己的欲望,渴了就喝,饿了就吃,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既然如此,耗费心力与人力去玉女洞取水,即是自找麻烦,又是自欺欺人。因为长寿之道从来不在玉女泉,玉女泉的僧人们潜心修道,自然长寿,这又哪里是玉女泉的功劳呢。诗到最后,苏辙也忍不住调皮一把,“授君无忧符,阶下泉可咽。”真正的无忧符,其实就在自己的心中啊,只要心中没有太多的欲望,又怎么会不快乐呢?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啊。或许这,也是苏辙对苏轼的提醒。年少成名,自然很容易心浮气躁,走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不归路。我想,苏轼日后乐天安命,放荡不羁的气度,或许就是来源于这里吧,他是一个“凡人”,一个知错就改、豁达不羁的“凡人”。

130 评论

万家宅配

陶渊明很悠闲,可是要做陶渊明的诗人是无法摆脱心中的不甘的;李白自是狂放了,但是要做李白的诗人无法直泻心中的愤懑,难道学陆游在临终前仍然难以释怀?只有一个人,留下沉着坚定、乐观豁达的精神。这个人,就是苏轼。活出了自己“精彩”人生。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之一。读小学的我只知道背他的诗,虽然不懂他心里要表达的思想,但读着他的诗,琅琅上口,很有味道;也会感觉自己身临其境,享受诗的魅力。苏东坡作为诗人,他没有李白的傲慢;作为豪放派词人,他没有像辛弃疾那样成天抱怨。所以说,他活出了自己的本色。苏东坡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苏轼一生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年轻的苏轼就很会写诗了,但遭遇“乌台诗案”之后,使得风格有了比较大的转变,这个转变也是诗词更加有风采,更能领略到人生的味道。1071年,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但当时大局已定,反对也没有用,便请调杭州,但心中不免有些难过和挫败感。杭州是个风景秀丽之地,苏轼在办完公务后,便四处游玩,以解烦忧。他在这里不但结识了许多知交,也作了不少的诗歌,如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的,“水光潋滟”的晴天当然好,但“山色空蒙”的雨日何尝不值得赞美呢?还有《六月二十七日于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 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政治上的挫败反而促使东坡以诗人的身份,体验了更丰富的人生。1074年,苏轼正式因“乌台诗案”被贬密州,但他始终想为国效力,于是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用一“狂”字笼罩全篇,抒写胸中一腔磊落之气。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苏轼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下阕尽管写了“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一波三折。苏轼总是想为国效力,体现自己的才能,但思念亲人的感情也不知不觉地油然而生。同样是在密州,诗却是不同的风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苏轼为悼念妻子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阙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妻子执着不舍的深情。这首词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情。同样是“江城子”,情感完全不同。1076年,苏轼“大醉”,于是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从上阙的“把酒问青天”,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下阙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句可以看出作者的领悟到月亮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她也有着自己固有的悲痛,和人一样有“悲欢离合”一样,她也有着“阴晴圆缺”。结尾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他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是对远方亲人的一种怀念,一种祝福。在1082年,苏轼的《卜算子》一举成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苏轼的一次又一次被贬,每到一处,总能发现新的可供安抚生命的良辰美景,找到自我愉悦的赏心乐事,以此做到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记得《鹧鸪天》中的 “村舍外,古道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浣溪沙》中的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东坡》中的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而后来他索性把这种精神修养化作实际行动了:“头戴大瓢,冒雨行歌田间”。同样是1082年,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著名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上阕表现了他履险如夷,不为忧患所动摇的修养;下阕进一步表现自已豁达的风度。苏轼不是陶渊明,他无需彻底地放弃悲剧,无需放逐心灵,而是以更加坚毅的人生态度和不向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过多苦难的人生路途上,自如地活着。来自:blog.sina.com.cn/lovelytianyue

249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瘦水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李白山水诗研究 李康永 摘要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地方,在祖国广阔天地里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爱慕和对前途的美好憧憬,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山水

    我们的201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与季节水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编辑本段]什么是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春天的玉米粒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苏州缂丝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王金山(1939年~)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苏州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进入苏州刺绣研究所,拜著名缂丝艺人沈金水为师,学习缂丝艺术。他酷爱工艺美术、

    Lolita1015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与苏黎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古诗词可以不用古文传记要备注

    雨兰共舞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与苏轼调水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古人辨淄渑,皎若鹤与凫,吾今既谢此,但视符有无。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余,多防竟无及,弃置为长吁”相信喜欢苏轼的朋友对这首诗并不陌生,没错,这首诗就是苏轼在凤翔

    爱笑的颜小妞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