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座小小猪
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处于辩证之中,即“有失才有得”。 这“失”与“得”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即“失”是因,“得”是果。舍不得“失”,就不可能有所“得”。要想有所“得”,就必须付出“失”,得失即“得失”也。不付出、不奉献、更不愿意“失”去,而企求“得”,那是投机取巧,是不劳而获。而任何方式的投机取巧和不劳而获,最终是要受到道德、良心甚至法律的惩罚。 在奥运赛场上,人们常羡慕和崇拜那些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们,感慨他们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让<<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响彻在异国他乡或自家的国土上,那种为国争光,万丈豪情的情景,这是多么让人激动和自豪的时刻!可你曾知道,这台上一分钟,台下却是十年功!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与此同时,国家为培养出优秀运动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方面的付出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果,运动员不愿付出,国家也舍不得这些,能有现在这辉煌的成绩吗?也就是说,一个奥运冠军的产生,是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实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自己刻苦的努力等大量的付出之上的。如果舍不得这些,那么,其结果只能是一无所得。 “得”建立在“失”的基础之上,但“得”的获取还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失”并不一定有“得”,而不“失”就一定不会有“得”。如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都进行了长时间的高强度的训练,在他们身上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就有所“失”,但赛场上的奖牌只有三枚,冠军却只有一个,绝大多数运动员与奥运冠军甚至与奖牌无缘,如果运动员不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舍不得“失”,则肯定拿不到奖牌,更不可能拿到金牌。 得失得失,有失才有得,有失不一定有得,那就要看淡人生,心平气和地对待“失”与“得”,就要学徐志摩那首诗里的一句话:“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能否舍弃人生道路上那些必要舍弃的东西,这也许就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是否具有自克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只有当一个人能够冷静而准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能够理性,客观地规划自己的理想与生活的时候,他才敢舍弃,舍弃也是自然的规律,舍弃是生存的一种方式,舍弃也是勇敢者的行为。一个人,如果不能舍弃陈旧的陋习,如何能更新、进步?佛学上说:“舍迷入悟,舍小获大,舍妄归真,舍虚由实”,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就是“失去”,不失去,如何成佛? 辩证唯物论也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处在矛盾的对立体中,真所谓有失才有得,有失必有得。当你失去了某一种东西,也许你就能得到了另一种东西。当你付出了代价,失去了财物,帮助了别人,也许你就会体会到了快乐,感受了幸福。 总之,有失有得,微妙无穷。人要能学会了“失”,能将金钱、财物、知识、技能,舍其给别人,那你必然会得到比金钱、财物、知识、技能更这贵重的东西。舍给别人好的,你就会得到更多更好的,舍去其坏的,也会得到好的,当我们把烦恼,悲伤与痛苦及妄想都舍弃了,自然就会得到人生另一番境界,懂得失去、舍弃的人往往会有更大的收获。
四叶草人生
得与失 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但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又会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小失才能有大得;有局部之失,才能有整体之得。人生亦然。 失去了春天的葱绿,却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失去了青春岁月,它使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获得。 失恋,首先是一种幸运,其次才是一种不幸。失恋,为了爱是必要的,因为你如此伤心,可见你心中还是有爱的;既然你心中有爱,那对方就必定无爱,不然你们又何必分手呢?而爱在你这边,你并没有失去爱,在人生的旅途上你已经赢得了值得羡慕的一分,你的人生由此变得丰富,气质也因此而成熟。 人在得意中常会遭遇到小的失败,后者与前者比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人们往往会怨叹那小小的失,而不去想想既有的得。 譬如一位千万富翁,很可能因为失去了两百万元的账而郁郁不乐;一位经理可能因为遭受总经理的白眼而心萌去意。他们计较眼前的小不如意,却不想想自己已经是非常得意的人,正因如此,许多得意者反不如一般人活得快乐;甚至千万富翕自杀了,经理辞职了,到头来这些得意的人由于自己的看不开,终于成了真正的失意者。 人生没有绝对的事。在某些时候,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而且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要多。英国的伟大诗人弥耳顿,最杰出的诗作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的;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作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他们被称为世界文史上三大怪杰,居然是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他们之所以有那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平常心,不计较利害得失。科学家贝佛里奇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其实,“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正视现实。不要感叹命运多舛不公。命运向来都是公正的,在这方面失去了,就会在那方面得到补偿。当你感到遗憾失去的同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小伙子,还是穿开裆裤时,也记不得是哪一天,发现门前那堵墙上有一个闪光点,在阳光下耀耀生辉,艳丽无比。从此,朝思暮想,流连仰望。终于有一天,渐渐长高的小伙子决定爬上去看个仔细,百年危墙,高不可攀。近了,近了。最后,那只颤抖的手一把抓住了它。原来是一支破牙刷。他好失望,心情懊丧得很。事物的转换总是这样,小伙子在此之前,拥有一份好心情;一旦得到了那柄牙刷时,却又失去了昔日的那份特好的心情。这正如佛经上所说的:“失就是得,得就是失。” 得与失在我们心中,真是只有一线之隔,我们意以为得,就是得意;意以为失,就是失意,所以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得意在其中。秦王统一六国,兼并天下,也能失意于其间。大约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增加,也不觉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苦,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如此说来,得意何尝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尝不是得意之由呢? 更深一层想,我们人生最大的得意或失败,都无法由我们自己来左右。人生最大的得应该是“生”,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生命,不是最大的“得”吗?因为没有这个得,就没有以后的得,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应该是“死”,当这一刻来临,我们便抛出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不是最大的失吗?这最大的得与失,我们尚且无法掌握,又还有什么得失好计较呢?
一人一兀
“得与失”名言欲将夺之,固必予之。——老子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数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天下者,得之艰难,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苏过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营大者,不计小名;图远者,费拘近利。——《北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都失去了。——伊索我宁可高尚地蒙受损失,也不愿卑鄙地去获取。 ——西鲁斯在火中失去的东西,可以在灰烬中得到。——丹麦谚语毋庸置疑,失有时比得更有益。——普劳图斯不打碎鸡蛋就做不成蛋糕。——俄国谚语买了便宜货,等于白丢钱。——英国谚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英国谚语“得与失”例子1。在一列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一双新鞋不慎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另一只也扔了下去。众人对此大惑不解,老人却坦然一笑:“鞋无论多么昂贵,剩下一只对我来说就没有什么用处了。把它扔下去,就可能让捡到的人得到一双新鞋,说不定他还能穿呢。”老人看似反常的举动,体现了他清醒的价值判断: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舍弃;与其对己无用,不如成全别人。这种坦然面对失去的豁达心态,令人顿生敬意,也颇发人深省。明智的舍弃实际上是一个人获得心灵的平静充实的必要前提。一个不懂得舍弃之妙的人,将难以摆脱狭隘、苦闷、浮躁、浅薄和被动;而当人真正能够走人“舍弃”的境界时,他的眼前就是一个别样的世界。 2。英国的伟大诗人弥耳顿,最杰出的诗作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的;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作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他们被称为世界文史上三大怪杰,居然是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他们之所以有那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平常心,不计较利害得失。科学家贝佛里奇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其实,“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正视现实。不要感叹命运多舛不公。命运向来都是公正的,在这方面失去了,就会在那方面得到补偿。当你感到遗憾失去的同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3。泰戈尔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失去群星了。”泰翁看似平常,实则深刻的哲理名言帮我们架通了一座桥——一座失望化为希望,痛苦化为快乐的桥。让我们明白了得到一种幸福,失去是另一种幸福,明白了拥有什么就品尝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4。佛家有句话:“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人生中的处世智慧与道理。因为,真正豁达的人,是懂得超脱;真情的人,会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放弃;智慧的人懂得得与失。 5。在南山蜿蜒的小路上,东篱下,一个采菊的身影,挥罢衣袖,吟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深山。”在误落尘网三十年后,他选择了守拙归田园,失去了五斗米,却挺直了他的脊梁. 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著谢公履,看海日,闻天鸣,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在惶恐滩头,在零丁洋里,他一身浩然正气,不被利禄所惑,不为强暴所服,失去了生命,却得到了千古赞颂。不是一切失去都只意味着缺憾。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个人的恩怨,为了一己之私,他谗言献媚,一旨“莫须有”,断送了祖国大好河山。是的,他得到了满足,却留下了千古骂名。在列强任意践踏我们的民族的危难中,为了荣登大宝,圆皇帝梦,他泯灭良知,断然签下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是的,他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最终却在绝望中死去。在国家蓬勃发展的时候,在人民需要体恤的时候,为了金钱,为了虚荣,他忘记了信仰,背叛了人民,伸出了贪污之手。是的,他得到了一时的荣华,却最终难逃法网。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6。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尽时,以美英法为首的战胜国们几经磋商,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家才发现,这个全球至高无上最权威的世界性组织竟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听到这一消息后,美国著名的家族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过商议,便马上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将这块地皮无条件地赠予了这个刚刚挂牌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亦将毗连这块地皮的大面积地皮全部买下。对洛克菲勒家族的这一出任意料之举,当时许多美国大财团都吃惊不已, 870万美元对于战后济萎靡的美国和全世界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呀,而洛克菲勒家族却将它拱手赠出了,并且什么条件也没有。这条消息传出后美国许多财团和地产商纷纷嘲笑说 “这简直是蠢人之举!”并纷纷断言 “这样经营不要十年,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财团便会沦落为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贫民集团!”但出任意料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刚完工,毗邻它四周的地价便立刻飙升起来,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近白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财团。这种结局令那些曾经讥讽和嘲笑过洛克菲勒家族捐赠之举的财团和商人们目瞪口呆。有许多时候赠予也是一种经营之道有失比有得有舍弃必能得到响应的补偿。 7。周文王得到姜太公而建立周朝,奠定八百年基础;刘备得卧龙、凤雏而有天下,可惜凤雏早逝,卧龙忠心为国,也能造就三国鼎立之势。唐三藏玄奘大师得到窥基,而能将唯识宗大为发扬;惠能大师得到神会,而使南宗的大法弘传全国。自古以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的人得一人而天下兴,也有的人得一人而江山亡,如纣王得妲己、夏桀得褒姒。得失之间有好有坏,得也不一定欢喜,失也不一定可悲。 8。失去了春天的葱绿,却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失去了青春岁月,它使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获得。9。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可谓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
舍得之间,有一种境界.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舍不得名利,就难以淡泊;舍不得热闹,又何以致远?同样,舍不得山下“清泉石上流”的情趣,哪得顶峰“一览众山小
年轻所以不惧怕失败失败的滋味真的难以品味。是羞惭,是沮丧,是悲怆?我不得而知。只知道没有一种痛可以代替失败的疼痛,也没有一种悲哀可以掩盖心死的悲哀。年轻人的失败
六,成败 名言 1,失败是成功之母. 2,成败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化的. 3,胜不骄,败不馁. 4,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出现的就是
孟子说过如许一句话:“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数学上
得与失 人生在世,需要珍惜别人,同时也需珍爱自己。人生在世,会有许许多多的希冀、期盼与梦想……然而,有许多的时候,不会成为令人陶醉的现实。 希望大路平坦笔直,却